第十四章:不離不棄(4)
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 作者:羅為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誌遠說:“保不保,我說了不算,荷塘堤決堤,有曆史的成因,但尋開平作為分管河東區防汛工作的副市長,負有一定的領導責任。而且荷塘決堤,事關重大,影響很大,省委肯定會追責,有一批官員會追責倒下,還好值得慶幸的是,本次決堤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尋開平的責任說大可大,說小可小。主要還得看戴逸飛書記和我的態度。如果我力薦尋開平為災後重建的副總指揮,尋開平至多不過是嚴重警告處分,還不至於被免職。”
安茗說:“那你主動擔責,又是為了什麽?”
楊誌遠說:“我剛才說了,荷塘決堤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而是集體的,將責任都推給尋開平,有失公平,我知道省委省政府沒有追責於我的想法,荷塘堤的問題,畢竟是曆史成因,有些偶然性,但既然我楊誌遠現在是這個市長,我就得必須承擔我該承擔的那部分責任。”
安茗歎了口氣:“從你走上仕途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你將擔當起更多的責任,當年我鼓動你走仕途,為百姓造福,可現在看你一天到晚,奔波勞累,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
楊誌遠握住安茗的手:“你之所以喜歡我楊誌遠,不就是因為我楊誌遠勇於擔當麽?”
安茗靠在病床上,把楊誌遠的手放到自己的臉上,磨砂,說:“所以我雖然擔心,但我無怨無悔,我為有你為我的丈夫而倍感自豪。”
楊誌遠摸摸安茗的頭發:“安茗,因為你的知書達理,我楊誌遠才可以心無旁騖地朝那個遠大的理想而奮勇向前。”
安茗笑,說:“好好休息吧,明天你還得起早。”
這天一早,安茗從陪床踮手踮腳起來,去給楊誌遠打稀飯。安茗知道楊誌遠這些天壓力很大,想讓楊誌遠多睡一會。沒想到一打開病室的房門,安茗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場景震住了,她忍不住一聲驚呼:“誌遠!誌遠!你來看!”
楊誌遠還在睡夢中,一聽安茗聲音異常,立馬就醒了,他趕忙走到安茗的身後,即便是楊誌遠,也為眼前的場景鎮住了,但見病房原本空蕩蕩的走廊兩旁,突如一夜間,密密麻麻擺滿了鮮花,紫紅的月季,素雅的茉莉,不是一束束,而是一盆盆,清香陣陣,整個走廊裏都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醫院裏原來讓人心情沉悶的福爾馬林味道,早就蕩然無存了。
楊誌遠和安茗對視了一眼,這麽多的盆花置於走廊,動靜怎麽可能會小,自己怎麽不知道?
楊誌遠趕忙問值班護士:“小蘇,怎麽回事?”
小蘇說:“楊市長,昨天夜裏來了好多災區的鄉親,說是來感謝市長的救命之恩。鄉親們都說荷塘鄉的鄉親們如果不是遇上了楊市長,不知有多少人會被夜裏的洪水卷走。知道市長正在休息,鄉親們都不忍打擾,都把花放在門口,然後默默地離開了。昨夜今晨,市長病房門口都被盆花擠滿了,雜亂無章。我們這些當班的護士後來把花盆整理了一下,這樣看起來就舒服多了。”
楊誌遠責怪,說:“你這個小蘇,也不知道叫醒我,鄉親們連夜冒雨而來,我楊誌遠竟然自顧酣然入睡,失禮了不是。”
小蘇說:“楊市長,這可怨不得我們,我是想把您叫醒來著,可鄉親們不讓,我們能有什麽辦法,您是沒有看到當時的情景,那麽多的人,從走廊排到了樓下,可以說是水泄不通,卻又井然有序,鴉雀無聲,我到醫院工作幾年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多的人有組織有秩序地前來探望病人。”
楊誌遠不免有些奇怪,他問:“小蘇,那有沒有問,鄉親們為何要送盆花?”
小蘇說:“聽鄉親們說,楊市長在電視裏說,一個在災難之時還熱愛生活的民族,它注定是一個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的民族。鄉親們來看市長,也不知道該送市長什麽,但看市長在電視裏手抱茉莉,知道市長肯定喜歡花,鄉親們就相約給市長送花。我還聽說,鄉親們把市郊那家花圃的花都買空了,茉莉花沒有了,就把月季也買空了。鄉親們說市長說得真好,不離不棄,這才是黨和民眾之間應該有的魚與水的關係。”
楊誌遠看著走廊上長長隻可容一人進出的花海,久久不能平靜。
楊誌遠牽著安茗的手,說:“我楊誌遠何德何能,讓鄉親們如此看重,我楊誌遠隻是做了一個市長做了一個共產黨人應該做的事情,鄉親們竟然就此把我記住了,我真是倍感慚愧,我楊誌遠又豈能不加倍努力。”
那天,楊誌遠帶著水利專家在荷塘巡視水情,為即將到來的封堵決口作準備。衝鋒舟上,一左一右擺著一盆月季一盆茉莉。
楊誌遠這次同意電視台的記者隨行攝像,楊誌遠在鏡頭前,手捧茉莉向鄉親們道謝。而衝鋒舟上,月季和茉莉在風雨中迎風燦爛的鏡頭,也溫暖著諸多鄉親們的心。
市工商聯的會長給楊誌遠打來電話:市工商聯的全體會員,這兩天都在關注荷塘決堤的新聞報道,尤其是看了有關市長的新聞報道,大家為市長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紛紛募捐,決定如市長所言,與受災的群眾同舟共濟,為荷塘的災後重建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這兩天首批二千萬的捐款已經到位。會長問楊誌遠,此筆捐款交到何處。
楊誌遠沉吟了一會,讓會長將捐款交給市紅十字會。
會長有些遲疑,說了實話,說:“楊市長,我們對紅十字會不放心,我們以前有過捐款被紅十字會克扣和挪用的經曆。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答複。”
楊誌遠說:“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你先交給市紅十字會,我有想法成立一個專門的災區重建基金,所有重建基金的使用,都將由紀委全程監督,切切實實用之於民。所有的支出都一一列支,事後會交由募捐者檢查,會長認為如何?”
會長說:“就該如此,有許多的時候,不是大家不願意捐款,而是大家對所捐的款項到底用在何處,不清不楚,鬧心,不如不捐。”
楊誌遠心想:什麽事情都是如此,信賴最重要,政府失信於民,容易,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行了,但政府要想民眾為之信賴,卻是何其的艱難。民眾看政府,往往不是看大處,隻會看小處,因為大處與其天高地遠,而小處卻與其息息相關。重小處者,得民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就是一個講究從小處做起的很好的行為典範麽。
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募捐是如此,食品藥品安全何嚐不是如此。(未完待續)
安茗說:“那你主動擔責,又是為了什麽?”
楊誌遠說:“我剛才說了,荷塘決堤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而是集體的,將責任都推給尋開平,有失公平,我知道省委省政府沒有追責於我的想法,荷塘堤的問題,畢竟是曆史成因,有些偶然性,但既然我楊誌遠現在是這個市長,我就得必須承擔我該承擔的那部分責任。”
安茗歎了口氣:“從你走上仕途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你將擔當起更多的責任,當年我鼓動你走仕途,為百姓造福,可現在看你一天到晚,奔波勞累,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
楊誌遠握住安茗的手:“你之所以喜歡我楊誌遠,不就是因為我楊誌遠勇於擔當麽?”
安茗靠在病床上,把楊誌遠的手放到自己的臉上,磨砂,說:“所以我雖然擔心,但我無怨無悔,我為有你為我的丈夫而倍感自豪。”
楊誌遠摸摸安茗的頭發:“安茗,因為你的知書達理,我楊誌遠才可以心無旁騖地朝那個遠大的理想而奮勇向前。”
安茗笑,說:“好好休息吧,明天你還得起早。”
這天一早,安茗從陪床踮手踮腳起來,去給楊誌遠打稀飯。安茗知道楊誌遠這些天壓力很大,想讓楊誌遠多睡一會。沒想到一打開病室的房門,安茗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場景震住了,她忍不住一聲驚呼:“誌遠!誌遠!你來看!”
楊誌遠還在睡夢中,一聽安茗聲音異常,立馬就醒了,他趕忙走到安茗的身後,即便是楊誌遠,也為眼前的場景鎮住了,但見病房原本空蕩蕩的走廊兩旁,突如一夜間,密密麻麻擺滿了鮮花,紫紅的月季,素雅的茉莉,不是一束束,而是一盆盆,清香陣陣,整個走廊裏都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醫院裏原來讓人心情沉悶的福爾馬林味道,早就蕩然無存了。
楊誌遠和安茗對視了一眼,這麽多的盆花置於走廊,動靜怎麽可能會小,自己怎麽不知道?
楊誌遠趕忙問值班護士:“小蘇,怎麽回事?”
小蘇說:“楊市長,昨天夜裏來了好多災區的鄉親,說是來感謝市長的救命之恩。鄉親們都說荷塘鄉的鄉親們如果不是遇上了楊市長,不知有多少人會被夜裏的洪水卷走。知道市長正在休息,鄉親們都不忍打擾,都把花放在門口,然後默默地離開了。昨夜今晨,市長病房門口都被盆花擠滿了,雜亂無章。我們這些當班的護士後來把花盆整理了一下,這樣看起來就舒服多了。”
楊誌遠責怪,說:“你這個小蘇,也不知道叫醒我,鄉親們連夜冒雨而來,我楊誌遠竟然自顧酣然入睡,失禮了不是。”
小蘇說:“楊市長,這可怨不得我們,我是想把您叫醒來著,可鄉親們不讓,我們能有什麽辦法,您是沒有看到當時的情景,那麽多的人,從走廊排到了樓下,可以說是水泄不通,卻又井然有序,鴉雀無聲,我到醫院工作幾年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多的人有組織有秩序地前來探望病人。”
楊誌遠不免有些奇怪,他問:“小蘇,那有沒有問,鄉親們為何要送盆花?”
小蘇說:“聽鄉親們說,楊市長在電視裏說,一個在災難之時還熱愛生活的民族,它注定是一個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的民族。鄉親們來看市長,也不知道該送市長什麽,但看市長在電視裏手抱茉莉,知道市長肯定喜歡花,鄉親們就相約給市長送花。我還聽說,鄉親們把市郊那家花圃的花都買空了,茉莉花沒有了,就把月季也買空了。鄉親們說市長說得真好,不離不棄,這才是黨和民眾之間應該有的魚與水的關係。”
楊誌遠看著走廊上長長隻可容一人進出的花海,久久不能平靜。
楊誌遠牽著安茗的手,說:“我楊誌遠何德何能,讓鄉親們如此看重,我楊誌遠隻是做了一個市長做了一個共產黨人應該做的事情,鄉親們竟然就此把我記住了,我真是倍感慚愧,我楊誌遠又豈能不加倍努力。”
那天,楊誌遠帶著水利專家在荷塘巡視水情,為即將到來的封堵決口作準備。衝鋒舟上,一左一右擺著一盆月季一盆茉莉。
楊誌遠這次同意電視台的記者隨行攝像,楊誌遠在鏡頭前,手捧茉莉向鄉親們道謝。而衝鋒舟上,月季和茉莉在風雨中迎風燦爛的鏡頭,也溫暖著諸多鄉親們的心。
市工商聯的會長給楊誌遠打來電話:市工商聯的全體會員,這兩天都在關注荷塘決堤的新聞報道,尤其是看了有關市長的新聞報道,大家為市長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紛紛募捐,決定如市長所言,與受災的群眾同舟共濟,為荷塘的災後重建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這兩天首批二千萬的捐款已經到位。會長問楊誌遠,此筆捐款交到何處。
楊誌遠沉吟了一會,讓會長將捐款交給市紅十字會。
會長有些遲疑,說了實話,說:“楊市長,我們對紅十字會不放心,我們以前有過捐款被紅十字會克扣和挪用的經曆。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答複。”
楊誌遠說:“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你先交給市紅十字會,我有想法成立一個專門的災區重建基金,所有重建基金的使用,都將由紀委全程監督,切切實實用之於民。所有的支出都一一列支,事後會交由募捐者檢查,會長認為如何?”
會長說:“就該如此,有許多的時候,不是大家不願意捐款,而是大家對所捐的款項到底用在何處,不清不楚,鬧心,不如不捐。”
楊誌遠心想:什麽事情都是如此,信賴最重要,政府失信於民,容易,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行了,但政府要想民眾為之信賴,卻是何其的艱難。民眾看政府,往往不是看大處,隻會看小處,因為大處與其天高地遠,而小處卻與其息息相關。重小處者,得民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就是一個講究從小處做起的很好的行為典範麽。
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募捐是如此,食品藥品安全何嚐不是如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