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遠的第一把火,燒向了信訪製度。


    楊誌遠一直都在思考,按說經濟上升,老百姓的生活不斷改善,政府的政治信任度應該相應上升才對。可是這些年來,經濟不斷增長,生活得以改善,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改善老百姓對政府的政治信任問題,各地群眾上訪事件頻頻爆發。穩定正在成為中國社會越來越突出的問題。社會矛盾的生長點在增加,並且出現了多元化趨勢,比如就業、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和基層選舉等問題,都很容易傳導、延伸到社會穩定層麵。


    這些深層的問題,都在考驗著各級政府的執政水平,以前是市長,思考可以,進言也行,偶然市長還會有所指示,但許多的事情還得戴逸飛去通盤考慮,他楊誌遠不宜過多插手,隻能在經濟工作奉行讓利於民的基本行為準則,現在戴逸飛走了,就得由他楊誌遠來。


    楊誌遠往靠椅上一靠,看了一眼窗外的那排香樟一眼,發出第一道指令,不是召開常委會,而是讓邵武平通知毛世軒同誌過來一趟。


    毛世軒為誰?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群工部部長和市信訪局局長。市委副秘書長兼群工信訪,可見市委對信訪工作的重視,但光重視就行了,顯然不夠,還有必要改變現有的信訪製度。上麵重視,下麵卻陽奉陰違,不落實,重不重視都一樣,信訪還是會層出不窮。


    毛世軒四十多歲,一接到邵武平的電話就趕忙跑了過來。


    大家都不是初次打交道了,楊誌遠任市長,對群眾來信都非常重視,對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楊誌遠都會明確有關部門,限期給群眾明確的答複,盡快依法按政策把群眾的合理訴求解決到位,不能解決的,也必須給群眾一個信服的理由,政策依據又在哪。含含糊糊,拖拖拉拉,在楊誌遠這裏肯定行不通。


    楊誌遠就任會通市市長後,一直都懂張弛有度,即便是解決於小偉的問題,也是談笑之間,讓於小偉犯罪集團頃刻間灰飛煙滅,但楊誌遠還是拍過二次桌子,罵過二次娘:一次是去年的1月8日,楊誌遠對著市城建局副局長劉平之流怒目而視,嚴詞以厲,一幹貪官紛紛落馬。


    還有一次,是楊誌遠剛到會通上任不久,有一回晚餐時間路過環線公路,見路邊有一臨時搭建的建築,屋頂,四周都搭滿稻草,形如牛棚,楊誌遠下車一看,竟然不是牛棚,有人居住,二老一小,擠在草棚之中,正是嚴冬之時,寒風索索,老人窸窸窣窣,孩子鼻涕直流。楊誌遠驚愕萬分,會通的經濟本省全三,市郊怎麽可能出現這種居無定所的情況。楊誌遠一問,草棚的出現竟然是與環線公路有關,環線工程,征收了老人家的幾間破房,老人是外來戶,兒子死了,媳婦瘋了跑了,留下一個近十歲的小孫子,一貧如洗,拆遷的補償根本就買不起房,不拆還不成,市重點工程,不同意也得同意,這樣的人家本就無權無勢,豈能與政府抗爭,何況還有於小偉這種帶黑社會性質的同夥成員的恐嚇,兩位老人的房子說扒也就扒了,房子沒有了,買不起房,怎麽辦?隻能撿些磚塊,拾些稻草,於路邊搭一個臨時草棚,勉強安身。


    楊誌遠問兩位老人:“上信訪局信訪了?”


    老頭一臉滄桑,說:“去了,沒用。”


    楊誌遠說:“就讓您老就這麽住著,政府就沒人管了?”


    老頭悲哀:“誰管啊,我們兩個老東西倒沒什麽,快入土的人了,可孩子還小啊。”


    楊誌遠鐵青著臉,當即指示邵武平:讓信訪局局長副局長、城建局的局長副局長和拆遷辦主任副主任立馬到現場來。


    局長副局長主任副主任,一聽邵武平語氣嚴肅,不知道楊誌遠是何事,趕忙趕了過來,一看楊誌遠一聲不吭地站在草棚旁邊,怒目而視,頓時誠惶誠恐。


    楊誌遠質問信訪局的局長、副局長:“老人家的情況你們都知道了?”


    局長副局長都說:“知道。”


    楊誌遠問:“怎麽處理的?”


    “讓城建局、拆遷辦協商解決。”


    楊誌遠怒不可視:“這就是你們協商解決的結果,如此寒冬,讓老人孩子幾乎可以說是露宿街頭,你們有沒有父母?你們有沒有孩子?你們的良心被狗吃了?看看你們,一個個麵紅耳赤,正喝著吧,可當你們花天酒地的時候,群眾卻是饑寒交迫,你們喝得拿是酒嗎,我們你們喝得是血。不要跟我解釋拆遷補償有規定,預算就這麽多,隻能這麽幹,一條環線公路,超支那麽多,這超支的部分都用在哪了?喝到肚子裏去了?還是裝到口袋裏去了?退一萬步說,補償就這麽多,不能超標,政府不是新建有廉租房麽,廉租房呢?都誰在住?奔馳寶馬?你們就這樣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群眾為什麽對政府失望?群眾為什麽對政府的不信任?就是因為你們,一群沒有良心的東西。”


    那是楊誌遠到會通以後第一次發怒,會通市的官員還沒有領教過楊誌遠的厲害,不知道楊誌遠最恨的就是這種隻知道魚肉百姓,視百姓如草芥的官員。楊誌遠隨即指示房管局,著手解決兩老一小廉租房的問題。


    那天到場的所有官員,都不用回去了,都在草棚裏過夜,數星星,寒夜沒有星星,那就喝喝西北方,喝酒喝多了,有必要醒醒酒,長長記性,體驗民情,知曉疾苦。邵武平、鄺文韜留下,在車裏監督。局長主任們帶來的車,楊誌遠帶回,順便安排老人住政府的招待所。


    喝完西北方,這就完了?自然不可能。局長副局長主任副主任第二天哈欠連天,鼻涕直流,哆哆嗦嗦地回到單位,打擊接踵而至,先是信訪局局長副局長被免職;市委常委會通過了騰瀾對拆遷辦副主任立案調查的提議,市拆遷辦不久之後從主任到科員被一窩端;時隔一年,楊誌遠一拍桌子,市城建局副局長劉平癱倒在地,這次不用住草棚,與拆遷辦的主任副主任於監獄相會。


    毛世軒就是那時候兼任信訪局局長的,原來隻是市委副秘書長、群工部部長,隻管市委那邊的信訪,從那時候起,市委市政府兩邊的信訪都歸其管。


    楊誌遠批示事涉群眾疾苦的群眾來信,從不含糊其詞。畫個圈,打個勾,簽上楊誌遠,目的不明確,相關的部門肯定會能拖就拖。楊誌遠的批示從來都是“轉某某同誌處理!”點名道姓。不僅如此,市長工作繁忙,每天的批示形形色色,一二封群眾來信,批示了也就批示了,時間一久,哪裏還會記起?為免相關部門鑽空子,楊誌遠安排秘書一科的兩位同誌專門負責,但凡批示過後的信件都會登記在冊,處理結果反饋意見都會有所說明,為免官員欺上瞞下,還會有專人給群眾打電話,核查落實,如此一來,誰敢不把楊誌遠的批示當回事。當然,有些問題,可能時間過長,也可能問題比較複雜,需要詳加了解,不能隨便批示,這時候就有必要把毛世軒找來,說明情況,再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楊誌遠曾經與毛世軒就群眾有問題有訴求不找信訪局,喜歡直接找書記市長反映問題的現象有過交流:其實群眾信訪,涉及的大多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隻要基層官員本著務實的工作態度,此類問題早就可以解決,根本就用不著上信訪局,也用不著給書記市長寫信,究其原因,還是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的問題。為什麽上訪人認為遇上事情找信訪局沒用,隻有找書記市長才行?這是什麽問題?其實這就涉及體製的問題,由於體製的原因矛盾被集中化、政治化了。老百姓不是傻子,知道書記市長一批示,什麽問題都好解決。所以他直接找書記找市長,這反映了我們體製的特點,上級集權和個人集權。現在越級上訪多,是我們執政係統的特點反映到基層社會裏去了。因為這個特點,一件很簡單的事,本來應該通過行政體係日常運作來解決的,最後變成通過政治壓力來解決,被政治化了;本來在分散的不同部門能解決的,結果都弄到書記市長這裏來了,被集中化了。這就又牽扯到了基層擴權問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為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為輝並收藏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