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伐戰爭開始後,北伐軍主力攻入湖南,得全國之相應。
北伐戰爭中,作為北伐軍首要目標的三支軍隊分別為直係吳佩孚、奉係張作霖和自成一派的孫傳芳,而廣東革命政府在經過反複敵我實力對比以及敵人矛盾情況分析之後,最終確定下的戰略方針為集中兵力逐個擊破,而首當其衝的對戰目標便是吳佩孚。
當時在這三股勢力中,吳佩孚可謂是最凶惡的敵人,但在北洋軍閥中卻處薄弱位置,由於馮玉祥的牽製已經令吳佩孚陷入腹背受敵的情況,且內部勢力正在產生分化。
在確定了作戰目標之後,北伐軍兵分三路,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遣部隊開赴湖南前線,北伐軍以第四軍、第七軍和第八軍擔任正麵主攻。此時,孫傳芳已經中了蔣介石的反間計,在梁文苑的遊說下與吳佩孚產生離間,坐視吳佩孚血戰而拒絕給予任何支援,此種為難之下棄之不顧的行為遭到吳佩孚破口大罵,然而此時的吳佩孚也隻能血戰到底。
北伐軍分別占領長沙、平江和嶽陽,迅速結束了湖南境內的戰鬥,吳佩孚立刻親自率領部隊於湖北境內的汀泗橋、賀勝橋與北伐軍展開決戰。
此戰地點之所以被選在汀泗橋,是因為此處地理位置之特殊。汀泗橋位於鹹寧以南,為通往武漢的必經要隘,東麵為山,其餘三麵環水,地勢十分險要。吳佩孚企圖憑借天險頑強抵抗,等待北方大部援軍開到再進行全力反攻,他親臨前線往返指揮,還派出八個大刀隊督陣。[.超多好看小說]北伐軍行軍至汀泗橋鎮,唯有自西向東北之粵漢鐵路的一座鐵橋可以通行,吳佩孚將火力聚集於鐵橋上嚴密封鎖。
汀泗橋易守難攻,堪稱天險,吳佩孚又在此集中了兩萬兵力,其中包括從湖南汩羅、嶽陽一線潰逃下來的殘兵,也有平江、通城一線敗下陣來的敗將,並有武漢調派而來的增援部隊,而且從二線抽調的其餘增援部隊不日可到,吳佩孚對守住汀泗橋抱有極大的信心。
在汀泗橋戰役正式打響之前,兩軍交戰一日,雙方已成膠著狀態,北伐軍無所進展。當夜,北伐軍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的建議得到通過,全線夜襲突破高地,並由葉挺派部隊繞道古塘角,襲擊吳佩孚軍隊背後。
吳佩孚腹背受敵,北伐軍驍勇善戰,連夜奪取汀泗橋。
汀泗橋失守,吳佩孚勃然大怒,槍殺旅長方國行、團長廖定月等九人,組織敢死隊血戰一夜,利用北伐軍兩翼空虛,派遣部隊趁激戰之際穿插北伐軍側後,北伐軍唐生智不支撤退。
第二天,北伐軍重整旗鼓複克汀泗橋,但是下午又被吳佩孚部旅長馬濟組織的敢死隊奪回,雙方拉鋸十餘天,葉挺獨立團傷亡巨大,蔣介石力排眾議將總預備隊第一軍投入作戰,奪下汀泗橋,俘獲吳佩孚部下軍官百人、士兵兩千餘人。
7月29日上午,蔣介石專列經過,發現江中、鐵橋到處都是累累棄屍,戰況極其慘烈。
汀泗橋戰爭失敗之後,吳佩孚仍想固守賀勝橋。賀勝橋西北部地勢低平,東南部有三山踞守於京廣鐵路之側,為由南向北進入武昌的最後一個關口。為了固守賀勝橋,吳佩孚親自乘莊家火車在橋北督戰,並派出督戰隊,起先吳佩孚動用三麵炮火襲擊葉挺獨立團,企圖實施包圍,然而在北伐軍第十師及第十二師的增援下,吳佩孚正麵失利側背受敵全線動搖,督陣的大刀隊連殺數位旅團級軍官卻無法挽回敗勢。
最終,葉挺獨立團從正麵攻克吳佩孚的指揮陣地,吳佩孚隻得乘專列倉皇逃往武昌,手下軍隊亦潰退,北伐軍則於三十日上午攻占賀勝橋。
1926年8月,北伐軍進擊武昌,吳佩孚因其部將劉佐龍有舉足輕重之勢而大加籠絡,委任劉佐龍為湖北省省長兼漢陽防守司令,劉佐龍於漢口就職,所駐部隊防漢陽及襄河一線,吳佩孚將希望寄托於劉佐龍身上。然而在當年9月,北伐軍攻打漢陽之時,劉佐龍突然率部起義,將部署大炮調轉炮口猛轟漢口吳佩孚總司令部。
吳佩孚未曾想到在自己竭力拉攏劉佐龍之時,北伐軍向劉佐龍轉交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親筆信,信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以一師轄三師番號將劉佐龍拉攏至北伐軍麾下,武漢三鎮相繼失守,吳佩孚被迫棄城倉皇北逃,率領殘部敗退河南。
而與此同時,作為吳佩孚結拜兄弟的張作霖不但見死不救,且派兵占領直隸全境,阻止吳佩孚進入直魯地區,吳佩孚東麵、北麵無路可去,其南麵有北伐軍進攻,西麵又有馮玉祥軍夾擊,雖然號稱手下擁兵二十萬之眾,然而連連戰敗之後,吳佩孚手下將士早已鬥誌全消無心應敵,兵力瓦解。
不久之後,奉軍占領鄭州,吳佩孚隻得率領部下西行入四川,自此,吳佩孚的政治生涯宣告結束。
吳佩孚大戰全敗,孫傳芳岌岌可危,然而孫傳芳卻全無迎敵之意,反倒催促齊燮元出兵對敵。
時下,手握二師一旅的齊燮元已然看到吳佩孚的下場,頓感頭痛不已,坐在辦公廳中眉頭緊鎖,然而趙盡忠卻全然不似齊燮元一般擔心戰事,反倒一臉輕鬆道:“督軍不必擔憂,雖說出兵在所難免,但督軍卻忘了自己麾下的一員大將。”
望著趙盡忠怡然自若的表情,齊燮元皺起眉頭斜眼望著趙盡忠,疑惑道:“什麽一員大將?”
趙盡忠強壓製著心中的得意道:“督軍忘了嗎,我們手上還有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楊威。”
齊燮元一聽這話頓時垮下了臉,怒不可遏地望著趙盡忠道:“戰場上兵戎相見並非兒戲,就憑楊威區區一個杭州警備司令能有多少實力出兵對敵?”
一直以來,齊燮元根本沒將楊威的二個旅兵力算在自己的兵力之中,畢竟楊威的二個旅中,除了當初自己準備解散的一個團之外,其餘皆為楊威自己招兵買馬,齊燮元連一分錢軍費都沒掏過,在他看來,楊威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養不起兩個旅的兵力,充其量不過是些遊兵散勇。
齊燮元說完這話之後,趙盡忠連連擺手道:“督軍有所不知,楊司令乃是軍事奇才,其駐守杭州後將杭州全境大肆整頓,剿滅匪幫無數,其實力絕對不可小覷。”
趙盡忠早就巴不得將楊威送上前線,以解自己心頭之恨,眼下則是最好的機會,還可以在齊燮元麵前表忠心,可謂是一舉兩得。
本來便無心出兵的齊燮元聽到趙盡忠的話之後自然是心動不已,然而他對楊威卻還是心存芥蒂,猶豫道:“然而楊威在軍中時日不多,若是由他來打頭陣,恐怕未必絕對可靠。”
齊燮元生性多疑,這一點趙盡忠早就知道,所以已經提前想好了對策,連連道:“督軍不必擔心,盡忠早已想到了對策,可以由楊威來打頭陣,另安排旅長朱光明帶兵督陣,如此一來,若是楊威一心投靠督軍便由他來對陣殺敵,若他真是包藏禍心,倒是由督陣的朱旅長來處理便是。”
趙盡忠的辦法可謂是萬全之策,齊燮元立刻放下心來,於是便有了楊威收到的這一封電報。
北伐戰爭中,作為北伐軍首要目標的三支軍隊分別為直係吳佩孚、奉係張作霖和自成一派的孫傳芳,而廣東革命政府在經過反複敵我實力對比以及敵人矛盾情況分析之後,最終確定下的戰略方針為集中兵力逐個擊破,而首當其衝的對戰目標便是吳佩孚。
當時在這三股勢力中,吳佩孚可謂是最凶惡的敵人,但在北洋軍閥中卻處薄弱位置,由於馮玉祥的牽製已經令吳佩孚陷入腹背受敵的情況,且內部勢力正在產生分化。
在確定了作戰目標之後,北伐軍兵分三路,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遣部隊開赴湖南前線,北伐軍以第四軍、第七軍和第八軍擔任正麵主攻。此時,孫傳芳已經中了蔣介石的反間計,在梁文苑的遊說下與吳佩孚產生離間,坐視吳佩孚血戰而拒絕給予任何支援,此種為難之下棄之不顧的行為遭到吳佩孚破口大罵,然而此時的吳佩孚也隻能血戰到底。
北伐軍分別占領長沙、平江和嶽陽,迅速結束了湖南境內的戰鬥,吳佩孚立刻親自率領部隊於湖北境內的汀泗橋、賀勝橋與北伐軍展開決戰。
此戰地點之所以被選在汀泗橋,是因為此處地理位置之特殊。汀泗橋位於鹹寧以南,為通往武漢的必經要隘,東麵為山,其餘三麵環水,地勢十分險要。吳佩孚企圖憑借天險頑強抵抗,等待北方大部援軍開到再進行全力反攻,他親臨前線往返指揮,還派出八個大刀隊督陣。[.超多好看小說]北伐軍行軍至汀泗橋鎮,唯有自西向東北之粵漢鐵路的一座鐵橋可以通行,吳佩孚將火力聚集於鐵橋上嚴密封鎖。
汀泗橋易守難攻,堪稱天險,吳佩孚又在此集中了兩萬兵力,其中包括從湖南汩羅、嶽陽一線潰逃下來的殘兵,也有平江、通城一線敗下陣來的敗將,並有武漢調派而來的增援部隊,而且從二線抽調的其餘增援部隊不日可到,吳佩孚對守住汀泗橋抱有極大的信心。
在汀泗橋戰役正式打響之前,兩軍交戰一日,雙方已成膠著狀態,北伐軍無所進展。當夜,北伐軍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的建議得到通過,全線夜襲突破高地,並由葉挺派部隊繞道古塘角,襲擊吳佩孚軍隊背後。
吳佩孚腹背受敵,北伐軍驍勇善戰,連夜奪取汀泗橋。
汀泗橋失守,吳佩孚勃然大怒,槍殺旅長方國行、團長廖定月等九人,組織敢死隊血戰一夜,利用北伐軍兩翼空虛,派遣部隊趁激戰之際穿插北伐軍側後,北伐軍唐生智不支撤退。
第二天,北伐軍重整旗鼓複克汀泗橋,但是下午又被吳佩孚部旅長馬濟組織的敢死隊奪回,雙方拉鋸十餘天,葉挺獨立團傷亡巨大,蔣介石力排眾議將總預備隊第一軍投入作戰,奪下汀泗橋,俘獲吳佩孚部下軍官百人、士兵兩千餘人。
7月29日上午,蔣介石專列經過,發現江中、鐵橋到處都是累累棄屍,戰況極其慘烈。
汀泗橋戰爭失敗之後,吳佩孚仍想固守賀勝橋。賀勝橋西北部地勢低平,東南部有三山踞守於京廣鐵路之側,為由南向北進入武昌的最後一個關口。為了固守賀勝橋,吳佩孚親自乘莊家火車在橋北督戰,並派出督戰隊,起先吳佩孚動用三麵炮火襲擊葉挺獨立團,企圖實施包圍,然而在北伐軍第十師及第十二師的增援下,吳佩孚正麵失利側背受敵全線動搖,督陣的大刀隊連殺數位旅團級軍官卻無法挽回敗勢。
最終,葉挺獨立團從正麵攻克吳佩孚的指揮陣地,吳佩孚隻得乘專列倉皇逃往武昌,手下軍隊亦潰退,北伐軍則於三十日上午攻占賀勝橋。
1926年8月,北伐軍進擊武昌,吳佩孚因其部將劉佐龍有舉足輕重之勢而大加籠絡,委任劉佐龍為湖北省省長兼漢陽防守司令,劉佐龍於漢口就職,所駐部隊防漢陽及襄河一線,吳佩孚將希望寄托於劉佐龍身上。然而在當年9月,北伐軍攻打漢陽之時,劉佐龍突然率部起義,將部署大炮調轉炮口猛轟漢口吳佩孚總司令部。
吳佩孚未曾想到在自己竭力拉攏劉佐龍之時,北伐軍向劉佐龍轉交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親筆信,信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以一師轄三師番號將劉佐龍拉攏至北伐軍麾下,武漢三鎮相繼失守,吳佩孚被迫棄城倉皇北逃,率領殘部敗退河南。
而與此同時,作為吳佩孚結拜兄弟的張作霖不但見死不救,且派兵占領直隸全境,阻止吳佩孚進入直魯地區,吳佩孚東麵、北麵無路可去,其南麵有北伐軍進攻,西麵又有馮玉祥軍夾擊,雖然號稱手下擁兵二十萬之眾,然而連連戰敗之後,吳佩孚手下將士早已鬥誌全消無心應敵,兵力瓦解。
不久之後,奉軍占領鄭州,吳佩孚隻得率領部下西行入四川,自此,吳佩孚的政治生涯宣告結束。
吳佩孚大戰全敗,孫傳芳岌岌可危,然而孫傳芳卻全無迎敵之意,反倒催促齊燮元出兵對敵。
時下,手握二師一旅的齊燮元已然看到吳佩孚的下場,頓感頭痛不已,坐在辦公廳中眉頭緊鎖,然而趙盡忠卻全然不似齊燮元一般擔心戰事,反倒一臉輕鬆道:“督軍不必擔憂,雖說出兵在所難免,但督軍卻忘了自己麾下的一員大將。”
望著趙盡忠怡然自若的表情,齊燮元皺起眉頭斜眼望著趙盡忠,疑惑道:“什麽一員大將?”
趙盡忠強壓製著心中的得意道:“督軍忘了嗎,我們手上還有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楊威。”
齊燮元一聽這話頓時垮下了臉,怒不可遏地望著趙盡忠道:“戰場上兵戎相見並非兒戲,就憑楊威區區一個杭州警備司令能有多少實力出兵對敵?”
一直以來,齊燮元根本沒將楊威的二個旅兵力算在自己的兵力之中,畢竟楊威的二個旅中,除了當初自己準備解散的一個團之外,其餘皆為楊威自己招兵買馬,齊燮元連一分錢軍費都沒掏過,在他看來,楊威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養不起兩個旅的兵力,充其量不過是些遊兵散勇。
齊燮元說完這話之後,趙盡忠連連擺手道:“督軍有所不知,楊司令乃是軍事奇才,其駐守杭州後將杭州全境大肆整頓,剿滅匪幫無數,其實力絕對不可小覷。”
趙盡忠早就巴不得將楊威送上前線,以解自己心頭之恨,眼下則是最好的機會,還可以在齊燮元麵前表忠心,可謂是一舉兩得。
本來便無心出兵的齊燮元聽到趙盡忠的話之後自然是心動不已,然而他對楊威卻還是心存芥蒂,猶豫道:“然而楊威在軍中時日不多,若是由他來打頭陣,恐怕未必絕對可靠。”
齊燮元生性多疑,這一點趙盡忠早就知道,所以已經提前想好了對策,連連道:“督軍不必擔心,盡忠早已想到了對策,可以由楊威來打頭陣,另安排旅長朱光明帶兵督陣,如此一來,若是楊威一心投靠督軍便由他來對陣殺敵,若他真是包藏禍心,倒是由督陣的朱旅長來處理便是。”
趙盡忠的辦法可謂是萬全之策,齊燮元立刻放下心來,於是便有了楊威收到的這一封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