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既不可追,君亦不可拒。


    若為麒麟首,一家獨大居。


    唐生智望著抄在紙上的兩行詩文,心中滿是澎湃不已的感慨。


    前兩句的意思很明白,指明了唐生智現在處於兩難境地,既不能去直攻西北軍,也不能拒絕蔣介石的命令,簡直是落入了左右為難的時刻,但後麵兩句詩文明顯有柳暗花明的暗示,而且,似乎不隻是柳暗花明那麽簡單而已。


    再加上拜丈大師為唐生智測字的結果,為唐生智指明了一條輝煌無比的反戈之路。


    倒戈對於唐生智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已有了心理準備,尤其迷信神佛的唐生智現在有了大師的指點,更加的肆無忌憚,在佯攻西北軍之後,唐生智立刻調轉槍口,直奔東南吉位而去。


    民國十八年十二月,蔣唐戰爭爆發,唐生智突然放棄了對西北軍的攻擊,而是向蔣介石發起了挑戰。


    其中最為不解的恐怕就是西北軍代理總司令宋哲元,以當時的情況,唐生智若是再發動進攻,西北軍恐怕隻有潰敗一種結果,但沒想到唐生智就在即將勝利的關頭放手了。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蔣介石的主力軍都在前線攻擊潰退的西北軍,南京的情況如危石懸於頭上,正是殺人放火的大好時機,而唐生智則在此時選了一個極佳的幫手,那就是比唐生智更加反複無常的石友三。(.好看的小說)


    早在唐生智拉攏石友三之前,石友三便對蔣介石有所不滿,當初將石友三拉攏過來之後,蔣介石一直安排石友三在原地駐守,並明令禁止石友三的部隊接近南京,按理來說這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到了石友三眼裏,卻被當成了蔣介石對自己的警惕和不信任,心術不正的石友三立刻覺得蔣介石拉攏自己不過隻是緩兵之計,早晚有一天槍口是要對準自己的腦袋,於是乎,心胸狹窄又好猜疑的石友三在唐生智提出反蔣的第一時刻便答應了唐生智,和他穿上了一條褲子。


    &nbsp“唐生智在鄭州發表討伐通電之後,坐在辦公室中的蔣介石額頭冒起了冷汗,連聲哀歎自己決策失誤,沒想到用唐生智替代楊威攻打西北軍,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


    然而對於唐生智突然叛變的事情,楊威似乎絲毫不顯焦急,在安撫過蔣介石之後,楊威拍著胸脯信誓旦旦道自己有辦法解決唐生智。


    蔣介石此時儼然已經將楊威當成了救命稻草,嚴肅道:“楊軍長有何妙計?打算何時發兵出征?”


    對於楊威的部隊,蔣介石還是非常有信心的,至少在之前的幾次看來,楊威非常有可能打敗唐生智,但是誰知道楊威卻麵露難色地搖頭道:“校長,在下的部隊駐紮於千裏之外,現在動兵出征恐怕已經為時過晚。(.)”


    自從楊威來到南京就任教導總隊之後,蔣介石雖然答應楊威調派部分兵力進入南京,但是其他絕大部分部隊依舊駐守於杭州,楊威此話之中雖然沒有埋怨的意思,可言下之意便是蔣介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初若是讓楊威將部隊調派過來,現在也不至於落入如此兵力匱乏的境地之中。


    蔣介石皺著眉頭道:“既然如此,楊軍長打算如何處理此事?”


    此時的楊威腦海之中早已想到了對付唐生智的對策,神秘一笑道:“山人自有妙計,還望校長切莫擔心。”


    可就在楊威拍著胸脯打下了包票之後不過幾天,山響的爆炸聲便打破了南京城的安寧,石友三帶領部隊靠近了南京城外沿,以一江之隔向南京發動了攻擊,幾十門福博斯大炮並做一列,城外炮火衝天,城內一片混亂。


    蔣介石乃是在炮聲中被驚醒的,連忙派楊威帶領部隊前往城外防守,領命的楊威迅速調派工兵連,短短一天之內就在城外建築起了無堅不摧的防禦工事。


    然而,當蔣介石將重望寄托在楊威身上時,楊威卻隻是帶人在城邊防察,卻並沒有做出還擊的表現。


    用楊永泰的話來說,楊威不過隻是會弄虛作假掩人耳目,若真正說起攻城略地便黔驢技窮了。


    對於楊永泰的萬般鄙夷,楊威卻也不過是淡然一笑,不慌不忙地向蔣介石解釋道:“校長,此時南京城兵力匱乏,若是運兵與石友三對抗,待到他日唐生智攻入時,豈不是無力反擊?更何況,以石友三的脾氣秉性來看,此舉不過是示威而已,屬下以性命擔保,石友三絕不可能攻入南京。”


    做出保證的楊威十分自信,像石友三這種最善叛變之人,向來是習慣了依仗靠山行事,卻根本沒有獨攬天下的本事,甚至連這樣的想法都不敢有,現如今唐生智尚在河南,石友三即便是鬧出天大的響動,也斷然不敢貿然攻城。


    事實證明楊威的判斷相當準確,在進行了幾天的炮轟之後,南京城外的攻擊莫名其妙便停止了,示威過後的石友三悄無聲息地退了兵。


    望著石友三率領部隊撤離的場麵,楊永泰憤憤不平道:“校長,石友三果然是雞鳴狗盜的小人之流,但既然如此為何不乘勝追擊?剛好可以趁此機會將其一網打盡,削弱唐生智的實力!”


    楊永泰的計策剛一提出就遭到了楊威的反對,他望著蔣介石誠切道:“校長,以楊威之見,此時示弱並非不是好事。”


    在楊威看來,既然此時的石友三和唐生智站在了統一戰線上,自己現在出兵雖然能夠將石友三一網打盡,但是卻容易將唐生智逼得狗急跳牆,到時候兩方夾擊攻入兵力匱乏的南京,即便是楊威,恐怕也無力回天。


    更何況傷十指不如斷一指,即便是擊敗了石友三,也無法讓楊威感到任何成就感,倒是唐生智才比較符合楊威的胃口,現在示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降低唐生智的警惕和擔憂的大好機會,對於唐生智的狂妄自大,楊威早就深有體會,與其暴露自己的實力,倒不如讓唐生智先自我膨脹一陣子,畢竟,越是虛妄的東西,便越是脆弱。


    在石友三退兵之後,楊威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了對付唐生智的計策。


    此時與唐生智兵刃相見太過浪費,與之相比,楊威倒是想出了另外的辦法。


    看來還要拜托那位在唐生智心目中猶如神明一般的拜丈大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淬血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驃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驃騎並收藏淬血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