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的營帳之中,淪為手下敗將的馬鴻逵已經顧不上去表現什麽激昂的悲憤或是憤慨,而是一直以一種難以置信的目光打量著楊威。
直到如今,馬鴻逵還記得上次交戰的時候,楊威被自己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之慘狀,可不過經曆了短短半月時間,楊威立刻搖身一變反弱為強,其變化之快實在是令馬鴻逵不敢相信。
桌上的茶水已經從溫熱變得冰涼,馬鴻逵雖然渴得嗓子冒火卻連看都不看一眼,不耐煩地重重拍著桌子道:“你到底想幹什麽,直說就行了!”
楊威始終保持著一臉不溫不火的表情望著馬鴻逵,可他越是這樣,馬鴻逵便越是怒得氣不打一處來,指著楊威的鼻子道:“卑鄙小人,連委任狀都敢偽造,就不怕這事情告到南京政府去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對麵的楊威輕輕把玩著茶碗,搖頭笑道:“古語有雲兵不厭詐,更何況楊某不也是吃了馬軍長的敗仗?”
馬鴻逵別過頭去,似乎在和自己生悶氣,自己第一次與楊威對陣的時候,他可不是現在這實力,否則自己也不會輕敵,惱羞成怒的馬鴻逵憤憤擺手道:“要殺要剮都痛快點!”
聽到這話,楊威放下茶碗,整了整衣裳,正襟危坐道:“那好,既然馬軍長這樣說,那麽楊某便開門見山了。通過這兩次對戰,楊某對馬軍長率領的騎兵之戰鬥實力非常欽佩,西北有如此驍勇之騎兵可謂是戈壁驕子!”
這沒頭沒尾的一番誇讚讓馬鴻逵如丈二的和尚摸不到頭腦,疑惑地望了楊威一眼,隨即瞪著眼睛道:“什麽意思?我馬鴻逵雖然淪為敗軍,但也不是喪家之犬,不用你在這兒虛情假意地冷嘲熱諷!”
“這並非冷嘲熱諷!”楊威一臉正色道:“馬軍長切莫誤會,楊威此一番話乃是肺腑之言,的確是對馬軍長的軍事實力感到萬分欽佩。眼下西北局勢動蕩,馬廷勷已死,其殘部也四散飄零,甘肅儼然已成為西北軍囊中之物,西北三馬已經僅剩青馬和寧馬兩家,而以馬軍長部寧夏馬家軍之實力,在西北三省可謂是首屈一指。楊威對馬軍長確實是打從心底萬分佩服,隻是英雄還需明君,千裏馬不可無伯樂,楊某此番前來,乃是想為馬軍長指一條明路。”
望著楊威一臉真誠的樣子,馬鴻逵的心中稍有動搖,臉上卻不動聲色,漠然地哼了一聲道:“你能有什麽明路願意指給我這敗軍之師?”
楊威不理會馬鴻逵的陰陽怪氣,坐直了身子語聲真誠地低聲道:“不知馬軍長可否願投入南京國民政府,為蔣校長效力,與萬千中華兒女一同定內亂、攘外寇、安天下!”
楊威突然說出這一番話並非即興表演,而是經過長久的深思熟慮的。(.)
當初馬步芳不惜以十萬前防接濟費為代價請馮玉祥出兵對抗馬鴻逵時,楊威幾次阻撓都未能成功,好在心生一計利用馮玉祥深信基督教的特點令其放棄出兵,這才讓楊威爭取到了與馬鴻逵交鋒的絕佳機會。
之所以不能讓馮玉祥出兵,為的是防止西北一帶出現勢力不均的狀況,不管是馬步芳也好,還是馬鴻逵也罷,任何一方勢力都不能在西北一家獨大,否則便會造成勢力凝聚而無法場控的局麵,楊威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如同一枚籌碼一般,平衡地加諸在天秤兩側實力不足的一方上,如此才能讓兩股勢力互相製約。
馬步芳和馬鴻逵之間一戰在所難免,若是被馬鴻逵吞並了馬步芳的勢力,楊威便就此失去了立足之地,而最好的計策則是自己站在馬鴻逵一邊,令其心甘情願地和自己站在統一戰線上。
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馬鴻逵輸在自己的炮火之下。
楊威無心吞並馬鴻逵的部隊,畢竟馬鴻逵的寧夏馬家軍有著百年根基,且在民族宗教信仰方麵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楊威深知就算自己能夠打敗馬鴻逵並吞並其手下的軍隊,這些隊伍也不會任由自己擺布,到時候起兵反戈之事不過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與其將定時炸彈放在自己身邊,不如捏住遙控器,令其為自己所用。
如若能夠令馬鴻逵歸順南京國民政府,楊威便相當於在西北培養了一股忠於自己的勢力,用這種忽遠忽近的關係製約對方,反倒是眼下最明智的抉擇。
馬鴻逵望著一臉誠懇的楊威,心中不免犯起了嘀咕,眼下自己乃是楊威的手下敗將,歸降於南京國民政府對於自己來說也沒有什麽損失,同時,今日一戰也讓馬鴻逵看到了楊威的軍事實力,若是與這樣的敵人成為對手,自己將來的日子恐怕不會好過,其三便是南京國民政府的實力讓馬鴻逵心動不已,如若真是能夠投靠南京國民政府,自己豈不是找了個比馬步芳背後的馮玉祥還要強大的靠山?
望著馬鴻逵遊移不定的樣子,楊威繼而道:“馬軍長若是不願,楊威也絕不強人所難,你放心,今日一戰就此了結,隻要馬軍長將來不會再犯入甘肅一帶,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楊威說罷起身便要走,這動作立刻讓馬鴻逵心中慌了神,投靠南京國民政府對馬鴻逵來說乃是大好的機會,而楊威這不冷不熱的態度似乎是並不關心自己是否願意投入南京國民政府,楊威越是這樣,馬鴻逵心中的天秤就越是傾斜起來,生怕錯失良機,慌忙起身攔住了楊威。
就在馬鴻逵起身攔住自己的瞬間,楊威的嘴角立刻揚起了一絲不易被察覺的笑容,自己的假動作果然讓馬鴻逵就這樣上鉤了,想到這裏,楊威不免得意起來。
隻見此時的馬鴻逵一臉尷尬又別扭的表情,似乎是拉不下麵子卻又不想錯失了大好的機會,故作姿態道:“楊軍長既然有這樣的誠意,那我馬鴻逵也不能不識抬舉,馬某雖然不是漢人,但同為華夏兒女,我疆之國土豈容外寇踏足?有楊軍長這一番話,馬鴻逵甘願投入南京國民政府,為保家衛國拚盡全力在所不惜!”
直到如今,馬鴻逵還記得上次交戰的時候,楊威被自己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之慘狀,可不過經曆了短短半月時間,楊威立刻搖身一變反弱為強,其變化之快實在是令馬鴻逵不敢相信。
桌上的茶水已經從溫熱變得冰涼,馬鴻逵雖然渴得嗓子冒火卻連看都不看一眼,不耐煩地重重拍著桌子道:“你到底想幹什麽,直說就行了!”
楊威始終保持著一臉不溫不火的表情望著馬鴻逵,可他越是這樣,馬鴻逵便越是怒得氣不打一處來,指著楊威的鼻子道:“卑鄙小人,連委任狀都敢偽造,就不怕這事情告到南京政府去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對麵的楊威輕輕把玩著茶碗,搖頭笑道:“古語有雲兵不厭詐,更何況楊某不也是吃了馬軍長的敗仗?”
馬鴻逵別過頭去,似乎在和自己生悶氣,自己第一次與楊威對陣的時候,他可不是現在這實力,否則自己也不會輕敵,惱羞成怒的馬鴻逵憤憤擺手道:“要殺要剮都痛快點!”
聽到這話,楊威放下茶碗,整了整衣裳,正襟危坐道:“那好,既然馬軍長這樣說,那麽楊某便開門見山了。通過這兩次對戰,楊某對馬軍長率領的騎兵之戰鬥實力非常欽佩,西北有如此驍勇之騎兵可謂是戈壁驕子!”
這沒頭沒尾的一番誇讚讓馬鴻逵如丈二的和尚摸不到頭腦,疑惑地望了楊威一眼,隨即瞪著眼睛道:“什麽意思?我馬鴻逵雖然淪為敗軍,但也不是喪家之犬,不用你在這兒虛情假意地冷嘲熱諷!”
“這並非冷嘲熱諷!”楊威一臉正色道:“馬軍長切莫誤會,楊威此一番話乃是肺腑之言,的確是對馬軍長的軍事實力感到萬分欽佩。眼下西北局勢動蕩,馬廷勷已死,其殘部也四散飄零,甘肅儼然已成為西北軍囊中之物,西北三馬已經僅剩青馬和寧馬兩家,而以馬軍長部寧夏馬家軍之實力,在西北三省可謂是首屈一指。楊威對馬軍長確實是打從心底萬分佩服,隻是英雄還需明君,千裏馬不可無伯樂,楊某此番前來,乃是想為馬軍長指一條明路。”
望著楊威一臉真誠的樣子,馬鴻逵的心中稍有動搖,臉上卻不動聲色,漠然地哼了一聲道:“你能有什麽明路願意指給我這敗軍之師?”
楊威不理會馬鴻逵的陰陽怪氣,坐直了身子語聲真誠地低聲道:“不知馬軍長可否願投入南京國民政府,為蔣校長效力,與萬千中華兒女一同定內亂、攘外寇、安天下!”
楊威突然說出這一番話並非即興表演,而是經過長久的深思熟慮的。(.)
當初馬步芳不惜以十萬前防接濟費為代價請馮玉祥出兵對抗馬鴻逵時,楊威幾次阻撓都未能成功,好在心生一計利用馮玉祥深信基督教的特點令其放棄出兵,這才讓楊威爭取到了與馬鴻逵交鋒的絕佳機會。
之所以不能讓馮玉祥出兵,為的是防止西北一帶出現勢力不均的狀況,不管是馬步芳也好,還是馬鴻逵也罷,任何一方勢力都不能在西北一家獨大,否則便會造成勢力凝聚而無法場控的局麵,楊威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如同一枚籌碼一般,平衡地加諸在天秤兩側實力不足的一方上,如此才能讓兩股勢力互相製約。
馬步芳和馬鴻逵之間一戰在所難免,若是被馬鴻逵吞並了馬步芳的勢力,楊威便就此失去了立足之地,而最好的計策則是自己站在馬鴻逵一邊,令其心甘情願地和自己站在統一戰線上。
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馬鴻逵輸在自己的炮火之下。
楊威無心吞並馬鴻逵的部隊,畢竟馬鴻逵的寧夏馬家軍有著百年根基,且在民族宗教信仰方麵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楊威深知就算自己能夠打敗馬鴻逵並吞並其手下的軍隊,這些隊伍也不會任由自己擺布,到時候起兵反戈之事不過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與其將定時炸彈放在自己身邊,不如捏住遙控器,令其為自己所用。
如若能夠令馬鴻逵歸順南京國民政府,楊威便相當於在西北培養了一股忠於自己的勢力,用這種忽遠忽近的關係製約對方,反倒是眼下最明智的抉擇。
馬鴻逵望著一臉誠懇的楊威,心中不免犯起了嘀咕,眼下自己乃是楊威的手下敗將,歸降於南京國民政府對於自己來說也沒有什麽損失,同時,今日一戰也讓馬鴻逵看到了楊威的軍事實力,若是與這樣的敵人成為對手,自己將來的日子恐怕不會好過,其三便是南京國民政府的實力讓馬鴻逵心動不已,如若真是能夠投靠南京國民政府,自己豈不是找了個比馬步芳背後的馮玉祥還要強大的靠山?
望著馬鴻逵遊移不定的樣子,楊威繼而道:“馬軍長若是不願,楊威也絕不強人所難,你放心,今日一戰就此了結,隻要馬軍長將來不會再犯入甘肅一帶,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楊威說罷起身便要走,這動作立刻讓馬鴻逵心中慌了神,投靠南京國民政府對馬鴻逵來說乃是大好的機會,而楊威這不冷不熱的態度似乎是並不關心自己是否願意投入南京國民政府,楊威越是這樣,馬鴻逵心中的天秤就越是傾斜起來,生怕錯失良機,慌忙起身攔住了楊威。
就在馬鴻逵起身攔住自己的瞬間,楊威的嘴角立刻揚起了一絲不易被察覺的笑容,自己的假動作果然讓馬鴻逵就這樣上鉤了,想到這裏,楊威不免得意起來。
隻見此時的馬鴻逵一臉尷尬又別扭的表情,似乎是拉不下麵子卻又不想錯失了大好的機會,故作姿態道:“楊軍長既然有這樣的誠意,那我馬鴻逵也不能不識抬舉,馬某雖然不是漢人,但同為華夏兒女,我疆之國土豈容外寇踏足?有楊軍長這一番話,馬鴻逵甘願投入南京國民政府,為保家衛國拚盡全力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