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改革瞻望
長假結束以後,張鵬飛並沒有馬上回江洲,而是按照計劃來到了農業部。在農業部寬闊明亮的大辦公室中,張鵬飛坐在沙發上,他的對麵就是抽出時間接見他的農業部高部長。高部長緩緩地喝著茶,耐心地聽著張鵬飛講解。
有了之前爺爺以及父親的忠告,張鵬飛沒有與高部長拉關係,更沒有請一些重量級人物幫自己說情。他也深知像高部長這種地位的人,對於國家改革的大政策方麵,一切都以工作為主,關係起不到任何做用,搞不好還會令他心生反感。
張鵬飛簡要地表達著自己的建議:“我覺得國內現在的農業體製最為迫切的是要解決‘三農問題’。現階段農民收入低,增收難,社會保障差,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民權益得不到保障。其次是農村問題,農村麵貌落後,經濟不發達。最後才是農業問題,農民種田不賺錢,產業化程度低。我國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一些失去土地或務農工作的農民流轉到城鎮謀生,一部分更是成為‘務農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流動人口,甚至成為‘高危人群’。而另一部分已長期在城鎮立足,有穩定的工作、社保、醫保、住房甚至有自己的企業或股份,但卻又在原來的農村中持有承包田地和宅基地,不合理地得到兩塊資源。因此‘三農問題’已成為城鄉一體化的全國性問題,已成為我國國計民生、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大問題。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和改革開發的進一步實施,小農經濟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大城市基礎設施日新月異,但農民負擔卻日益加重,這種貧富超距的拉大是國家發展中的毒瘤。”
高部長點頭道:“你說得都對,上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最近幾年的大會也比較重視農村經濟發展,要不然農業稅就不會取消。”
張鵬飛微笑道:“國家取消農業稅,以及提出的一係列惠農措施是在政策上支持農業的發展,但是我認為這還不夠。要想讓我國的農業得到完美的轉變,就要從發展模式、發展方向上轉變,隻有從根上轉變思路,才會取得進步。我國有9億人口在農村,三農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重大問題。農業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占我國人口3/4的農村人口總體生活情況是國內總體生活情況的最主要體現。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因此不加快農業體製改革將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產業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將危及我國整個經濟。”
無疑,張鵬飛的話比較尖稅,聽著他的所談所講,高部長微微皺眉,顯然沒有想到這位劉係的第三代領軍人物,敢當著自己的麵,如此直截了當地批評現階段的農業問題。這不但需要係統的考察,更需要難得的膽量!
高部長略微琢磨了一會兒,抬頭讚許地望向張鵬飛。高部長與張鵬飛沒有什麽來往,兩人間現在隻是工作上的交流,是對國計民生的純粹探討。所以,張鵬飛能說出這些話,更顯得十分可貴。要知道他的尖銳言論很有可能被政敵抓住把柄,而他偏偏沒有考慮到派係的鬥爭,更沒有擔心高部長會落井下石,他的坦蕩著實令高部長欽佩。
見高部長沒有接話,而是在低頭沉思,張鵬飛又笑道:“我國上世紀的農業改革打破‘大鍋鈑’、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當時的農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超多好看小說]但是這種剛起步的改革,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以生存壓力迫使當時農業進行‘倒退式’發展。如果當時城市國有、集體工業和商業改革仍停留在如同農村一樣的個人或多人承包、租賃式的層麵上,不繼續深化,不進行根本性的體製改革,那麽現在我國城市和工商企業等各種經濟就會出現如同現在的農業、農村、農民一樣的‘三農問題’。說句不該說的話,當時的農業改革是在替國有、集體工業、商業的發展承擔風險,這是對農民不公平的待遇。”
“小農經濟的先天不足就是少量土地與多餘農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有近3億過剩勞動力進城打工,但城市並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提供,形成數以億計的農村勞動人員就業難、收入低、幾乎無保障的局麵。當我們意識到農業重要性時,又往往就農業抓農業,孤立地對待‘三農問題’,未能從農業體製的根本上進行改革,把它與消除城鄉二元體製和消滅農村、消滅農民,把農業變為規模化農業產業整體來規劃改革,把它與二、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發展。進入wto後我國農業產品又麵臨外國農業強國的競爭,單一的家庭生產單位無力進行市場競爭,我國農業在發達國家農業麵前幾乎潰不成軍。所以,體製、規模的改革迫在眉睫,將會影響國家未來二十年的經濟走向!”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以工業模式類的體製來稿農業生產,讓農民像城市居民一樣成為擁有土地、利用土地工作的上班族,或者說打工者?”高部長適時地插話道,在張鵬飛講解的同時,他一直都在看手中的那份幾萬字的農業改革建議書。可以說,張鵬飛的講解令他頗為震動,他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一位副省級城市的市委書記竟然有這麽深刻的理論知識。
張鵬飛點頭道:“在近半個世紀農業發展曆程中,上麵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出台了許多配套支持幫助農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始終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幾千年遺留的、根深蒂固的、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農業體製和傳統農業文化意識,以致於幾乎所有國人將每個農民都應有一畝三分地、或一定生產資料進行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個體農戶經濟視為千年鐵打的規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實上這是不對的,更談不上科學。這種觀念使在此基礎上推行的一係列農業改革從一開始就存在先天不足的根本性缺陷。”
高部長抬頭望了張鵬飛一眼,心說這小子還真敢說話啊,短短數語便將我國半個世紀的農業改革說成了問題經濟,或者直接可以說成是“無作用”的改革,這樣要在過去肯定會被扣上“左派激進”的帽子,他的政治前途可就完了!
張鵬飛沒有理會他的想法,接著說下去:“我國農村是典型的小農經濟,隨著改革的深入其弊端也充分暴露出來:產出有限,沒有發展後勁,僅能解決溫飽問題,抗風險能力極差,仍然幾乎是靠天吃飯。在一些自然條件差、生存環境惡劣的地方,甚至無法解決溫飽問題。我國大部分農業作為弱小產業,投入大,生產周期長,產出小,不僅受市場製約,還受大自然製約,收入極不穩定。人們為了生存,瘋狂掠奪性使用自然資源,造成自然環境惡化,反過來又進一步製約農業和農村農民的發展。現在的農業體製已經妨礙了整個經濟發展。極小規模、低產出、高消耗的小農經濟已耗費了幾代農民幾乎全部的人生和財富。”
“如果不加快農業體製改革,不從根本上改變小農經濟模式,將危及整個國家經濟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目前我國已經有能力、有水平、有條件來解決‘三農問題’,我國農業體製改革應借鑒城鎮工商經濟體製改革的成功經驗,在改革開放成功30年的大好形勢下,大膽的以一種超常規、跳躍式發展進行改革是完全可行的。”
“你之前所講的都是農業改革的必然性,現在我想聽聽你的這份建議書的核心是什麽。”高部長很有興趣地說道,又親手為兩人的茶杯敘上茶水。
張鵬飛看了眼時間,笑道:“恐怕這就要浪費高部長的寶貴時間嘍,我已經占有了您一個小時!”
“張鵬飛,不錯!”高部長微笑著點頭,“你的意見讓我這個農業部長汗顏啊,如果你是農業出身的幹部,講出這些理論,我不覺得奇怪。可是你偏偏不是,你的業務水平甚至高過了我的農業助理!這樣吧,我可以再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
“嗬嗬,謝謝您的厚愛。”張鵬飛謙虛地笑了,接著說道:“我覺得農業體製改革的核心無非是消除零星、分散的自然村落,以城鄉科學統籌、資源綜合利用來對農村、城鄉、城鎮進行新規劃。從而建立新的聚集化的鄉鎮社區格局,有利於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在新的鄉鎮社區基礎上,逐步進行農業產業化、工業化、企業化、規模化的改造,使農業從小農個體經濟直接發展成農業企業、工廠、農場、集團、上市公司等等,使農民成為農業產業的工人,從而最終實現‘消滅農村、消滅農民’,隻存在農業集團、農業工人。”
高部長興趣濃厚,手指敲著茶幾說:“改革措施太長,文件中都寫了,你就不要說了,我想聽聽改革後的成果。”
張鵬飛點點頭,喝了口茶,笑道:“我覺得在十年以後,實施改革的示範區已不再存有城鄉二元體製、沒有農村、沒有農民,農業改變成農業產業,農民改變成農業企業的農業產業工人,農村改變成有一定人口、企業集聚居住的鄉鎮社區,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不複存在,零散、無規劃、環境惡劣的自然村落消失了,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和孤寡老人不再擔心沒有任何保障的生活。在這種示範區內已經找不到現在的農村和農民,取而代之的是數百萬計的各種農業企業和為農業產業配套服務的第二、三產業,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的國民,也就是農業企業工人。示範區內將有科學規劃的農業園區和以農業為主的高新科技開發區,基本實現從事農業工作的國民人人有單位、有崗位、有工資、有基本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的目標。如改革過程速度很快,沒有受到問題的製約,那麽我想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以後,‘三農問題’這一特定曆史時期的專有名詞和‘農民工’這種不雅帶有偏見諷刺的稱號,將和過去計劃經濟的特定產物‘糧票’一樣消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為一去不複返的曆史……”
“今後,我國的發展完全取舉於農民!”張鵬飛又重重地補充一句。
高部長沒有馬上回答,而是低頭回想著他的話。過了大約幾分鍾,他才抬起頭,認真地看向張鵬飛,拍著手掌說:“你的構思很美妙啊,但我也相信在這個改革過程當中,你將受到很大的阻力!”
“是啊,任何改革都需要慢慢的摸索!”張鵬飛有感而發道。
正好這時候高部長的秘書敲門進來,見到兩人還在談,什麽也沒說,又悄悄地退了出去。張鵬飛會意,馬上起身道:“部長,不打擾您了,建議書就擺在您這裏,我希望您和農業部的相關領導、專家能夠重視我的建議,考慮考慮……”
高部長點點頭,也沒有怎麽表態。必竟他也張鵬飛不同,對這種存有風險的改革建議,不可能馬上就表示支持。
…………………………
從威嚴的農業部走出來,張鵬飛感覺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無論高部長將來對這個建議是什麽樣的態度,這對張鵬飛都不是很重要了。他已經以一個地方大員的身份表明了對國計民生的觀注,而且是在沒有派係出場,沒有利用家族關係的前提下,在這個問題上,張鵬飛充分成為了一位領導幹部,而不是一位與對手博弈的政客。
接下來,張鵬飛又與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等部門的負責幹部會麵,算是以自己的能量,為自己的建議書造勢吧。這一次與以往不同的是,張鵬飛並沒有隻與劉係或者親近劉係幹部碰麵,像其它派係的幹部,大員,他都進行了接觸。他們的態度都並不相同,雖然表麵上對這位劉係的第三代人物恭敬有加,但是在心裏有不少人都在覺得他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或者是想搞一搞政績工程。
這天,張鵬飛一家三口來到了總參大院,坐在嶽父的書房裏,看著沉悶的張鵬飛,陳新剛也知道這幾天他在忙什麽,笑嗬嗬地問道:“受打擊了吧?”
張鵬飛望著書房裏的翠竹,笑道:“打擊是有,但是我不會放棄,這種事急不得啊!”
“嗯,事情是要一步步來搞的,不能急啊。”
張鵬飛點頭道:“也許有不少人都在以為我要出風頭吧,必竟馬上就黨代會了。”
“是啊,有些人自己不做事,又不想讓別人做事,說三道四,唯恐天下不亂,居心叵測!”陳新剛重重地說道,然後話峰一轉,說:“你的建議,我聽到了一些,總的來說是不錯的。”
“我沒想到您會支持,”張鵬飛笑了。
“鵬飛啊,多跑跑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在這個時候……”陳新剛意味深長地說道。
張鵬飛明白陳新剛的意思,他看出了自己想在黨代會之前鑽空子的意圖。雖然說張鵬飛並不想依靠派係的力量完成農業改革的示點,但是在那些不同政見、不同派係的人物看來,沒準是張鵬飛想在黨代會的接骨眼上,在劉係的默認下,和其它派係采取一些合作。這樣一來,就有可能促使這份建議通過。
不過從會麵的結果來看,這些老狐狸都沒怎麽表示支持。
“無論怎麽樣,多接觸是有好處的。”陳新剛當然比張鵬飛更了解那些政壇人物。
“哎,我們國家啊……鬥爭太多了,做事太少了!”張鵬飛苦笑道。
“鵬飛啊,有點阻力是有好處的,必竟在這個時間,大家都需要穩一穩。”
張鵬飛突然想到了什麽,笑著問道:“爸,這次您的位置不會動吧?”
“嗬嗬,不好說啊……”陳新剛微微笑道,望著張鵬飛一臉的和藹,“軍中有人提出國防部應該體現其價值,不能隻是一個擺設,隻是一個外交場合下的對外部門。”
張鵬飛暗暗思索著陳新剛的話,似乎聽懂了什麽。由於我國軍權主要是由軍委、總參來掌控,所以國防部是沒有軍事指揮權的,他隻是在外交中起到一點作用,也就是與外國國防部門相對應的作用。聽陳新剛這話,似乎軍委想要增加國防部的話語權了。但怎麽個增加法他無法猜測,隻是感覺到應該會與陳新剛有關,要不然他就不會有興趣和自己談。
張鵬飛沒有深問下去,隻是說道:“喬炎彬那事,您做得很對。”
“不得已而為知啊!”陳新剛擺擺手,“這些事你就不要想了,還是早點回你的江洲去吧!”
張鵬飛點點頭,這段時間在京城,好在方少剛沒有動什麽手腳。
…………………………
第二天,張鵬飛沒想到接到了毛愛華的電話,他知道自己在京城,說正好有項目要到商務部跑一跑,希望領導能帶個路。這種事張鵬飛自然幫忙,第二天就與毛愛華一起來到了商務部。
張鵬飛幫著引薦了商務部的程部長,辦完事情出來。就有武警從樓裏衝出分列兩排,阻擋住他們。張鵬飛隻好拉著毛愛華站到一旁,笑道:“可能有大人物在。”
果然,一輛紅旗緩緩停下,從中走出來一位中年人,正是決策層委員,組織部長劉遠山。張鵬飛以是沒想到在這裏碰到父親,就有些一愣。劉遠山扭頭也看到了被武警分隔開的張鵬飛、毛愛華,笑眯眯地說:“鵬飛,你也在啊!”
武警一看領導認識,這才分散開來,張鵬飛便拉著毛愛華走過去,介紹道:“爸,這位是我們興隆市的市委書記毛愛華,很有能力的青年幹部。”
“嗯,小毛啊,你好!”劉遠山主動伸出手來。
“劉部長,您好!”毛愛華顫顫微微地伸出手來。
“不錯,不錯,興隆市的農業發展不錯。”劉遠山點點頭,毛愛華一臉激動,興奮得臉都紅了,全身都在發抖。
劉遠山對扭頭對張鵬飛說:“鵬飛,建議書我給內務院李總看了,他表示會認真考慮的。”
張鵬飛點點頭,說:“爸,您忙吧,我們先走了。”
“好。”劉遠山點點頭,又對毛愛華揮揮手,沉穩地走進了商務部。
望著劉遠山的背影,毛愛華的激動還沒有消失,聲音顫抖地說:“劉部長比電視上看起來還要年輕……”
張鵬飛笑道:“頭發是染的,必竟也五十多歲了。”
“嗬嗬……”毛愛華笑了,看向張鵬飛的目光就有些變化,似乎有點崇拜的意味。知道領導是高幹子弟,但親眼看到他與“史部尚書”父親的交談,還是讓毛愛華異常興奮。而且張鵬飛還介紹他給劉遠山認識,此舉無疑是向劉遠山說表明他是自己人。能在上頭組織部長的眼裏留下一個印象,這可是極為難得的。
張鵬飛隻是輕描淡寫的一個小舉動,便讓毛愛華對他死心踏地了。可以說現在的張鵬飛,在對屬下幹部的拿捏上,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回去的路上,毛愛華還感覺手掌發熱,甚至那半邊身子都有些麻木沒有感覺。毛愛華心裏罵自己沒用,但卻無法控製那股激動的感覺。
“書記,您見過農業部的高部長了?”毛愛華努力挑起話題,打破沉靜。
張鵬飛點點頭,說:“農業改革,難啊!”
毛愛華望著張鵬飛的臉色,笑道:“其實就是事在人為!”
“但願吧!”張鵬飛長歎一聲。
長假結束以後,張鵬飛並沒有馬上回江洲,而是按照計劃來到了農業部。在農業部寬闊明亮的大辦公室中,張鵬飛坐在沙發上,他的對麵就是抽出時間接見他的農業部高部長。高部長緩緩地喝著茶,耐心地聽著張鵬飛講解。
有了之前爺爺以及父親的忠告,張鵬飛沒有與高部長拉關係,更沒有請一些重量級人物幫自己說情。他也深知像高部長這種地位的人,對於國家改革的大政策方麵,一切都以工作為主,關係起不到任何做用,搞不好還會令他心生反感。
張鵬飛簡要地表達著自己的建議:“我覺得國內現在的農業體製最為迫切的是要解決‘三農問題’。現階段農民收入低,增收難,社會保障差,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民權益得不到保障。其次是農村問題,農村麵貌落後,經濟不發達。最後才是農業問題,農民種田不賺錢,產業化程度低。我國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一些失去土地或務農工作的農民流轉到城鎮謀生,一部分更是成為‘務農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流動人口,甚至成為‘高危人群’。而另一部分已長期在城鎮立足,有穩定的工作、社保、醫保、住房甚至有自己的企業或股份,但卻又在原來的農村中持有承包田地和宅基地,不合理地得到兩塊資源。因此‘三農問題’已成為城鄉一體化的全國性問題,已成為我國國計民生、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大問題。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和改革開發的進一步實施,小農經濟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大城市基礎設施日新月異,但農民負擔卻日益加重,這種貧富超距的拉大是國家發展中的毒瘤。”
高部長點頭道:“你說得都對,上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最近幾年的大會也比較重視農村經濟發展,要不然農業稅就不會取消。”
張鵬飛微笑道:“國家取消農業稅,以及提出的一係列惠農措施是在政策上支持農業的發展,但是我認為這還不夠。要想讓我國的農業得到完美的轉變,就要從發展模式、發展方向上轉變,隻有從根上轉變思路,才會取得進步。我國有9億人口在農村,三農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重大問題。農業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占我國人口3/4的農村人口總體生活情況是國內總體生活情況的最主要體現。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因此不加快農業體製改革將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產業問題、農村問題、農民問題,將危及我國整個經濟。”
無疑,張鵬飛的話比較尖稅,聽著他的所談所講,高部長微微皺眉,顯然沒有想到這位劉係的第三代領軍人物,敢當著自己的麵,如此直截了當地批評現階段的農業問題。這不但需要係統的考察,更需要難得的膽量!
高部長略微琢磨了一會兒,抬頭讚許地望向張鵬飛。高部長與張鵬飛沒有什麽來往,兩人間現在隻是工作上的交流,是對國計民生的純粹探討。所以,張鵬飛能說出這些話,更顯得十分可貴。要知道他的尖銳言論很有可能被政敵抓住把柄,而他偏偏沒有考慮到派係的鬥爭,更沒有擔心高部長會落井下石,他的坦蕩著實令高部長欽佩。
見高部長沒有接話,而是在低頭沉思,張鵬飛又笑道:“我國上世紀的農業改革打破‘大鍋鈑’、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當時的農業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超多好看小說]但是這種剛起步的改革,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以生存壓力迫使當時農業進行‘倒退式’發展。如果當時城市國有、集體工業和商業改革仍停留在如同農村一樣的個人或多人承包、租賃式的層麵上,不繼續深化,不進行根本性的體製改革,那麽現在我國城市和工商企業等各種經濟就會出現如同現在的農業、農村、農民一樣的‘三農問題’。說句不該說的話,當時的農業改革是在替國有、集體工業、商業的發展承擔風險,這是對農民不公平的待遇。”
“小農經濟的先天不足就是少量土地與多餘農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有近3億過剩勞動力進城打工,但城市並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提供,形成數以億計的農村勞動人員就業難、收入低、幾乎無保障的局麵。當我們意識到農業重要性時,又往往就農業抓農業,孤立地對待‘三農問題’,未能從農業體製的根本上進行改革,把它與消除城鄉二元體製和消滅農村、消滅農民,把農業變為規模化農業產業整體來規劃改革,把它與二、三產業有機結合起來發展。進入wto後我國農業產品又麵臨外國農業強國的競爭,單一的家庭生產單位無力進行市場競爭,我國農業在發達國家農業麵前幾乎潰不成軍。所以,體製、規模的改革迫在眉睫,將會影響國家未來二十年的經濟走向!”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以工業模式類的體製來稿農業生產,讓農民像城市居民一樣成為擁有土地、利用土地工作的上班族,或者說打工者?”高部長適時地插話道,在張鵬飛講解的同時,他一直都在看手中的那份幾萬字的農業改革建議書。可以說,張鵬飛的講解令他頗為震動,他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一位副省級城市的市委書記竟然有這麽深刻的理論知識。
張鵬飛點頭道:“在近半個世紀農業發展曆程中,上麵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出台了許多配套支持幫助農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始終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幾千年遺留的、根深蒂固的、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農業體製和傳統農業文化意識,以致於幾乎所有國人將每個農民都應有一畝三分地、或一定生產資料進行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個體農戶經濟視為千年鐵打的規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實上這是不對的,更談不上科學。這種觀念使在此基礎上推行的一係列農業改革從一開始就存在先天不足的根本性缺陷。”
高部長抬頭望了張鵬飛一眼,心說這小子還真敢說話啊,短短數語便將我國半個世紀的農業改革說成了問題經濟,或者直接可以說成是“無作用”的改革,這樣要在過去肯定會被扣上“左派激進”的帽子,他的政治前途可就完了!
張鵬飛沒有理會他的想法,接著說下去:“我國農村是典型的小農經濟,隨著改革的深入其弊端也充分暴露出來:產出有限,沒有發展後勁,僅能解決溫飽問題,抗風險能力極差,仍然幾乎是靠天吃飯。在一些自然條件差、生存環境惡劣的地方,甚至無法解決溫飽問題。我國大部分農業作為弱小產業,投入大,生產周期長,產出小,不僅受市場製約,還受大自然製約,收入極不穩定。人們為了生存,瘋狂掠奪性使用自然資源,造成自然環境惡化,反過來又進一步製約農業和農村農民的發展。現在的農業體製已經妨礙了整個經濟發展。極小規模、低產出、高消耗的小農經濟已耗費了幾代農民幾乎全部的人生和財富。”
“如果不加快農業體製改革,不從根本上改變小農經濟模式,將危及整個國家經濟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目前我國已經有能力、有水平、有條件來解決‘三農問題’,我國農業體製改革應借鑒城鎮工商經濟體製改革的成功經驗,在改革開放成功30年的大好形勢下,大膽的以一種超常規、跳躍式發展進行改革是完全可行的。”
“你之前所講的都是農業改革的必然性,現在我想聽聽你的這份建議書的核心是什麽。”高部長很有興趣地說道,又親手為兩人的茶杯敘上茶水。
張鵬飛看了眼時間,笑道:“恐怕這就要浪費高部長的寶貴時間嘍,我已經占有了您一個小時!”
“張鵬飛,不錯!”高部長微笑著點頭,“你的意見讓我這個農業部長汗顏啊,如果你是農業出身的幹部,講出這些理論,我不覺得奇怪。可是你偏偏不是,你的業務水平甚至高過了我的農業助理!這樣吧,我可以再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
“嗬嗬,謝謝您的厚愛。”張鵬飛謙虛地笑了,接著說道:“我覺得農業體製改革的核心無非是消除零星、分散的自然村落,以城鄉科學統籌、資源綜合利用來對農村、城鄉、城鎮進行新規劃。從而建立新的聚集化的鄉鎮社區格局,有利於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在新的鄉鎮社區基礎上,逐步進行農業產業化、工業化、企業化、規模化的改造,使農業從小農個體經濟直接發展成農業企業、工廠、農場、集團、上市公司等等,使農民成為農業產業的工人,從而最終實現‘消滅農村、消滅農民’,隻存在農業集團、農業工人。”
高部長興趣濃厚,手指敲著茶幾說:“改革措施太長,文件中都寫了,你就不要說了,我想聽聽改革後的成果。”
張鵬飛點點頭,喝了口茶,笑道:“我覺得在十年以後,實施改革的示範區已不再存有城鄉二元體製、沒有農村、沒有農民,農業改變成農業產業,農民改變成農業企業的農業產業工人,農村改變成有一定人口、企業集聚居住的鄉鎮社區,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不複存在,零散、無規劃、環境惡劣的自然村落消失了,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和孤寡老人不再擔心沒有任何保障的生活。在這種示範區內已經找不到現在的農村和農民,取而代之的是數百萬計的各種農業企業和為農業產業配套服務的第二、三產業,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的國民,也就是農業企業工人。示範區內將有科學規劃的農業園區和以農業為主的高新科技開發區,基本實現從事農業工作的國民人人有單位、有崗位、有工資、有基本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的目標。如改革過程速度很快,沒有受到問題的製約,那麽我想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以後,‘三農問題’這一特定曆史時期的專有名詞和‘農民工’這種不雅帶有偏見諷刺的稱號,將和過去計劃經濟的特定產物‘糧票’一樣消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為一去不複返的曆史……”
“今後,我國的發展完全取舉於農民!”張鵬飛又重重地補充一句。
高部長沒有馬上回答,而是低頭回想著他的話。過了大約幾分鍾,他才抬起頭,認真地看向張鵬飛,拍著手掌說:“你的構思很美妙啊,但我也相信在這個改革過程當中,你將受到很大的阻力!”
“是啊,任何改革都需要慢慢的摸索!”張鵬飛有感而發道。
正好這時候高部長的秘書敲門進來,見到兩人還在談,什麽也沒說,又悄悄地退了出去。張鵬飛會意,馬上起身道:“部長,不打擾您了,建議書就擺在您這裏,我希望您和農業部的相關領導、專家能夠重視我的建議,考慮考慮……”
高部長點點頭,也沒有怎麽表態。必竟他也張鵬飛不同,對這種存有風險的改革建議,不可能馬上就表示支持。
…………………………
從威嚴的農業部走出來,張鵬飛感覺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無論高部長將來對這個建議是什麽樣的態度,這對張鵬飛都不是很重要了。他已經以一個地方大員的身份表明了對國計民生的觀注,而且是在沒有派係出場,沒有利用家族關係的前提下,在這個問題上,張鵬飛充分成為了一位領導幹部,而不是一位與對手博弈的政客。
接下來,張鵬飛又與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等部門的負責幹部會麵,算是以自己的能量,為自己的建議書造勢吧。這一次與以往不同的是,張鵬飛並沒有隻與劉係或者親近劉係幹部碰麵,像其它派係的幹部,大員,他都進行了接觸。他們的態度都並不相同,雖然表麵上對這位劉係的第三代人物恭敬有加,但是在心裏有不少人都在覺得他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或者是想搞一搞政績工程。
這天,張鵬飛一家三口來到了總參大院,坐在嶽父的書房裏,看著沉悶的張鵬飛,陳新剛也知道這幾天他在忙什麽,笑嗬嗬地問道:“受打擊了吧?”
張鵬飛望著書房裏的翠竹,笑道:“打擊是有,但是我不會放棄,這種事急不得啊!”
“嗯,事情是要一步步來搞的,不能急啊。”
張鵬飛點頭道:“也許有不少人都在以為我要出風頭吧,必竟馬上就黨代會了。”
“是啊,有些人自己不做事,又不想讓別人做事,說三道四,唯恐天下不亂,居心叵測!”陳新剛重重地說道,然後話峰一轉,說:“你的建議,我聽到了一些,總的來說是不錯的。”
“我沒想到您會支持,”張鵬飛笑了。
“鵬飛啊,多跑跑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在這個時候……”陳新剛意味深長地說道。
張鵬飛明白陳新剛的意思,他看出了自己想在黨代會之前鑽空子的意圖。雖然說張鵬飛並不想依靠派係的力量完成農業改革的示點,但是在那些不同政見、不同派係的人物看來,沒準是張鵬飛想在黨代會的接骨眼上,在劉係的默認下,和其它派係采取一些合作。這樣一來,就有可能促使這份建議通過。
不過從會麵的結果來看,這些老狐狸都沒怎麽表示支持。
“無論怎麽樣,多接觸是有好處的。”陳新剛當然比張鵬飛更了解那些政壇人物。
“哎,我們國家啊……鬥爭太多了,做事太少了!”張鵬飛苦笑道。
“鵬飛啊,有點阻力是有好處的,必竟在這個時間,大家都需要穩一穩。”
張鵬飛突然想到了什麽,笑著問道:“爸,這次您的位置不會動吧?”
“嗬嗬,不好說啊……”陳新剛微微笑道,望著張鵬飛一臉的和藹,“軍中有人提出國防部應該體現其價值,不能隻是一個擺設,隻是一個外交場合下的對外部門。”
張鵬飛暗暗思索著陳新剛的話,似乎聽懂了什麽。由於我國軍權主要是由軍委、總參來掌控,所以國防部是沒有軍事指揮權的,他隻是在外交中起到一點作用,也就是與外國國防部門相對應的作用。聽陳新剛這話,似乎軍委想要增加國防部的話語權了。但怎麽個增加法他無法猜測,隻是感覺到應該會與陳新剛有關,要不然他就不會有興趣和自己談。
張鵬飛沒有深問下去,隻是說道:“喬炎彬那事,您做得很對。”
“不得已而為知啊!”陳新剛擺擺手,“這些事你就不要想了,還是早點回你的江洲去吧!”
張鵬飛點點頭,這段時間在京城,好在方少剛沒有動什麽手腳。
…………………………
第二天,張鵬飛沒想到接到了毛愛華的電話,他知道自己在京城,說正好有項目要到商務部跑一跑,希望領導能帶個路。這種事張鵬飛自然幫忙,第二天就與毛愛華一起來到了商務部。
張鵬飛幫著引薦了商務部的程部長,辦完事情出來。就有武警從樓裏衝出分列兩排,阻擋住他們。張鵬飛隻好拉著毛愛華站到一旁,笑道:“可能有大人物在。”
果然,一輛紅旗緩緩停下,從中走出來一位中年人,正是決策層委員,組織部長劉遠山。張鵬飛以是沒想到在這裏碰到父親,就有些一愣。劉遠山扭頭也看到了被武警分隔開的張鵬飛、毛愛華,笑眯眯地說:“鵬飛,你也在啊!”
武警一看領導認識,這才分散開來,張鵬飛便拉著毛愛華走過去,介紹道:“爸,這位是我們興隆市的市委書記毛愛華,很有能力的青年幹部。”
“嗯,小毛啊,你好!”劉遠山主動伸出手來。
“劉部長,您好!”毛愛華顫顫微微地伸出手來。
“不錯,不錯,興隆市的農業發展不錯。”劉遠山點點頭,毛愛華一臉激動,興奮得臉都紅了,全身都在發抖。
劉遠山對扭頭對張鵬飛說:“鵬飛,建議書我給內務院李總看了,他表示會認真考慮的。”
張鵬飛點點頭,說:“爸,您忙吧,我們先走了。”
“好。”劉遠山點點頭,又對毛愛華揮揮手,沉穩地走進了商務部。
望著劉遠山的背影,毛愛華的激動還沒有消失,聲音顫抖地說:“劉部長比電視上看起來還要年輕……”
張鵬飛笑道:“頭發是染的,必竟也五十多歲了。”
“嗬嗬……”毛愛華笑了,看向張鵬飛的目光就有些變化,似乎有點崇拜的意味。知道領導是高幹子弟,但親眼看到他與“史部尚書”父親的交談,還是讓毛愛華異常興奮。而且張鵬飛還介紹他給劉遠山認識,此舉無疑是向劉遠山說表明他是自己人。能在上頭組織部長的眼裏留下一個印象,這可是極為難得的。
張鵬飛隻是輕描淡寫的一個小舉動,便讓毛愛華對他死心踏地了。可以說現在的張鵬飛,在對屬下幹部的拿捏上,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回去的路上,毛愛華還感覺手掌發熱,甚至那半邊身子都有些麻木沒有感覺。毛愛華心裏罵自己沒用,但卻無法控製那股激動的感覺。
“書記,您見過農業部的高部長了?”毛愛華努力挑起話題,打破沉靜。
張鵬飛點點頭,說:“農業改革,難啊!”
毛愛華望著張鵬飛的臉色,笑道:“其實就是事在人為!”
“但願吧!”張鵬飛長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