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身上雖穿著淺淺剛給他做的長衫,但一看布料,就不甚名貴。齋夫難免有些衣冠取人的看法。
“你要入書院附讀?”齋夫上下打量林延潮。
林延潮道:“正是。”
對方又問道:“你姓林,那麽是濂浦林氏子弟?”
“不是。”
“不是?那可你府上有人在朝中做官?”
林延潮點點頭道:“算是吧。”
齋夫臉色露出釋然的神色道:“原來是官宦之後,失敬,失敬,敢問一聲官居何職,不是冒昧打探,但我總要記錄一下,還報給山長講郎知曉。”
林延潮善解人意地道:“當然,我爺爺是本地河泊所大使。”
齋夫神色一僵道:“河泊所大使那是幾品?”
“雜職,不入流。”
齋夫聽了不由失笑問道:“唯一隻能是你家財豐厚了?不過看來不像的樣子。”
“爺爺沒成為河泊所大使前,家裏勉強隻在溫飽。”林延潮如實答道。
齋夫點點頭,當下拿著林延潮薦信仔細地看起了第三遍。
林延潮開口道:“敢問我還能入書院讀書嗎?”
當下齋夫道:“河泊所大使不算什麽,你也差不多算是寒門子弟,按道理來說,書院是不會收錄寒門子弟的,但除非你學業實在太過優異,或是有族裏宗老,給你寫的薦書。”
林延潮看向對方手裏拿著的薦書問道:“可我的薦書可以嗎?”
齋夫道:“我也就詫異了,你身為寒門子弟,居然有資格讓老尚書相公,親自給你寫薦書,這實在是搞不懂啊!”
老尚書相公???
林延潮來之前,仔細打探過濂浦林氏的底細。濂浦林氏出了四位尚書,除了兩位已是過世外,還有兩位都是健在。
一位是前南京禮部尚書林庭機,現在已是致仕在家,另一位則是現南京工部尚書林燫。林燫眼下身在南京,自不可能是他,寫信來推薦自己。
所以隻能是在家休養的林庭機了。林庭機曆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太常卿,南京工部尚書,最後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後因為兒子林燫升任北京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後,為了避嫌,提前致仕。
林延潮也是搞不清楚,但想來隻也能歎服林誠義太強大了。他說是向族裏宗老要求自己入濂江書院讀書,但是沒想到竟然是向林庭機請求的,這大腿未免也太粗了點吧。
正待林延潮沾沾自喜時,這齋夫將信紙攤到桌麵道:“不過老尚書相公,隻是在信裏說,給你一個進書院麵試的機會,卻沒有說要錄取你。”
“什麽意思?”
齋夫嘿嘿笑了兩聲道:“也就是說,雖然你錯過了報名時間,但看在老尚書相公的麵上,我就替你報上了,但是三日後錄用考試,能不能過,還是要看你自己的本事。要不然外人還以為我們這濂江書院,是隨便什麽人,都能進來讀的。”
最後還是要考試,不過也好,至少林誠義讓自己至少有了一個參加考試的機會。
當下齋夫拿著了筆墨給林延潮道:“將你姓名,籍貫,年庚,幾歲發蒙,幾歲讀經學,蒙學讀過什麽書,又治過什麽經,都寫下來,另外三日後,再拿一篇你最得意的文章,對了,裏麵必須附一篇策問給講郎看,什麽不懂什麽是策問,我等會再與你說。寫完後,我帶你去吃飯,再給你在村裏找個房間先住下。”
林延潮一邊寫一邊問道:“敢問三日後講郎會考我些什麽?”
“你管那麽多,我們濂江書院收取學員,也自有一套章程。總之你有才華,都不用擔心就是,沒有才華,趁早走人,也別浪費功夫。”
林延潮不由腹誹幾句。
寫完之後,齋夫看了一遍道:“好了,我先帶你去用飯。”
這齋夫領著林延潮穿過學堂,來到後寢的食堂,對一個膳夫問道:“中午還剩些什麽嗎?”
那膳夫道:“還有些牡蠣粉幹。”
“先將就一下吧。”說完齋夫走出門去了。
見林延潮沒說什麽,膳夫當下從鍋底裏舀了一大碗牡蠣粉幹給林延潮,然後就出去忙了。
雖是剩飯,而且粉幹也幹了,沒有湯底了,但林延潮早已是饑腸轆轆,拿起筷子就往嘴裏扒去,一吃下雖有點冷,但是味道還是很不錯。裏麵芹菜的味道恰到好處,牡蠣也很新鮮,但是如果有一點老幹媽就更幸福了。
噓噓幾下,就是半碗粉幹進去。
“吃慢點,粉幹壞胃!”
齋夫不是什麽時候又回來好心勸道,林延潮笑了笑,當下放慢了速度撿起芹菜吃,還是有點美中不足遺憾問:“你們這都沒有番椒嗎?”
番椒也就是辣椒,這個時候應是傳入中國了吧。
林延潮這麽問,齋夫,膳夫一並搖了搖頭道:“聽都沒聽過。”
林延潮一碗吃完,將碗一舉道:“再來一碗。”
一旁膳夫也搖了搖頭道:“我倒是從未見過你這樣的學童。”
林延潮嘿嘿笑了兩聲,終於吃得飽腹肚圓,吃幹抹盡後才罷了手。
等了許久的齋夫,在一旁看了也是沒好氣地道:“走吧!”
三日後,林延潮再度來到濂江書院。
天正下著蒙蒙細雨,昨夜秋雨襲來,打下不少枯葉在地上。
閣樓前的水池上掛著一層青苔,在書院的台階上,幾名仆役正在打掃,林延潮拾階而上。
這裏到處透著一種古樸的味道,書院是唐朝時建的,南宋時朱熹來福州講學,在書院傳道,開創閩學。
南宋滅亡後,張世傑、陸秀夫護著宋帝在福州登岸,以此為行宮,書院見證了南宋的落日餘暉。
元滅之後,國朝鼎立,濂江書院隨著林家的輝煌,出了八個進士,四個尚書。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但見三日前空曠的小樓裏,已是坐滿的學生。
郎朗讀書聲傳來,穿越千年,無數士子曾在此頭懸梁,錐刺股。
林延潮駐足在外,不由心底有了幾分敬意。
走到昨日的耳房,那日接待自己的齋夫,正在那看見林延潮後道:“等你有一段時候了,跟我來吧!”
“是。”
林延潮當下跟著齋夫從小樓旁繞過對林延潮,對著小樓道:“這是文昌閣,當年朱子講學的地方。”
然後他又指著一廂房道:“這是右廂,當年朱子所住的地方。講郎正在裏麵考校學生,你先在廂房等候一陣。”
說著齋夫走進了廂房,林延潮左右看了下,但見文昌閣前平台上,類似筆洗的石臼,一旁石欄正麵刻著文光射鬥四個大字。
此地的一景一物,都是滿滿帶著書院,悠遠傳承的氣息。
無人聞之時,韋編三絕,讀書進取,國家危難之時,投筆從戎報國,都說書生誤國,逢國難之時,如文天祥之輩的讀書人,何嚐不曾為國奔走,死於社稷。
由宋,明以來,就是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國家以科舉量才取士,如王守仁,張居正般胸懷天下之誌的雄儒,正是我輩讀書人。
撐著傘,下著小雨,耳旁回響著陣陣讀書聲,林延潮不由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一聲激得一旁經過的幾名學生不由駐足。
林延潮暗道失言,竟是將東林黨黨魁顧憲成的名言給竊取了。
林延潮立即轉過身去,裝著什麽事也沒發生過般,打量起四周來。
正好這時右廂的門打開了,抽咽聲從裏麵傳來,但見一名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男童,走了出來。
一旁一名四十多歲穿著圓領襴儒生對一名穿著綢衫的中年男子道:“令郎根底還算紮實,但還需再打磨一下,回去讀書,待明年開春了再來試試。”
那男童聽了哭得更是傷心,一旁穿著綢衫男子道:“還是多謝先生指點了。”
說完中年男子將男童領走,這時一旁齋夫指著林延潮道:“林先生,這是從洪塘鄉來的學生。”
林延潮心知此人就是書院講郎林燎,貢監出身,但見他穿著玉色布絹的衣裳,寬袖皂緣,頭上皂條軟巾垂帶。這是標準的生員衫,舉人監生也經常穿。
這個時代,一介秀才都可能有後世國學大師的水準。
林延潮向林燎行了一禮道:“林延潮見過講郎。”
講郎林燎點點頭,對林延潮道:“進來吧!”
“你要入書院附讀?”齋夫上下打量林延潮。
林延潮道:“正是。”
對方又問道:“你姓林,那麽是濂浦林氏子弟?”
“不是。”
“不是?那可你府上有人在朝中做官?”
林延潮點點頭道:“算是吧。”
齋夫臉色露出釋然的神色道:“原來是官宦之後,失敬,失敬,敢問一聲官居何職,不是冒昧打探,但我總要記錄一下,還報給山長講郎知曉。”
林延潮善解人意地道:“當然,我爺爺是本地河泊所大使。”
齋夫神色一僵道:“河泊所大使那是幾品?”
“雜職,不入流。”
齋夫聽了不由失笑問道:“唯一隻能是你家財豐厚了?不過看來不像的樣子。”
“爺爺沒成為河泊所大使前,家裏勉強隻在溫飽。”林延潮如實答道。
齋夫點點頭,當下拿著林延潮薦信仔細地看起了第三遍。
林延潮開口道:“敢問我還能入書院讀書嗎?”
當下齋夫道:“河泊所大使不算什麽,你也差不多算是寒門子弟,按道理來說,書院是不會收錄寒門子弟的,但除非你學業實在太過優異,或是有族裏宗老,給你寫的薦書。”
林延潮看向對方手裏拿著的薦書問道:“可我的薦書可以嗎?”
齋夫道:“我也就詫異了,你身為寒門子弟,居然有資格讓老尚書相公,親自給你寫薦書,這實在是搞不懂啊!”
老尚書相公???
林延潮來之前,仔細打探過濂浦林氏的底細。濂浦林氏出了四位尚書,除了兩位已是過世外,還有兩位都是健在。
一位是前南京禮部尚書林庭機,現在已是致仕在家,另一位則是現南京工部尚書林燫。林燫眼下身在南京,自不可能是他,寫信來推薦自己。
所以隻能是在家休養的林庭機了。林庭機曆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太常卿,南京工部尚書,最後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後因為兒子林燫升任北京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後,為了避嫌,提前致仕。
林延潮也是搞不清楚,但想來隻也能歎服林誠義太強大了。他說是向族裏宗老要求自己入濂江書院讀書,但是沒想到竟然是向林庭機請求的,這大腿未免也太粗了點吧。
正待林延潮沾沾自喜時,這齋夫將信紙攤到桌麵道:“不過老尚書相公,隻是在信裏說,給你一個進書院麵試的機會,卻沒有說要錄取你。”
“什麽意思?”
齋夫嘿嘿笑了兩聲道:“也就是說,雖然你錯過了報名時間,但看在老尚書相公的麵上,我就替你報上了,但是三日後錄用考試,能不能過,還是要看你自己的本事。要不然外人還以為我們這濂江書院,是隨便什麽人,都能進來讀的。”
最後還是要考試,不過也好,至少林誠義讓自己至少有了一個參加考試的機會。
當下齋夫拿著了筆墨給林延潮道:“將你姓名,籍貫,年庚,幾歲發蒙,幾歲讀經學,蒙學讀過什麽書,又治過什麽經,都寫下來,另外三日後,再拿一篇你最得意的文章,對了,裏麵必須附一篇策問給講郎看,什麽不懂什麽是策問,我等會再與你說。寫完後,我帶你去吃飯,再給你在村裏找個房間先住下。”
林延潮一邊寫一邊問道:“敢問三日後講郎會考我些什麽?”
“你管那麽多,我們濂江書院收取學員,也自有一套章程。總之你有才華,都不用擔心就是,沒有才華,趁早走人,也別浪費功夫。”
林延潮不由腹誹幾句。
寫完之後,齋夫看了一遍道:“好了,我先帶你去用飯。”
這齋夫領著林延潮穿過學堂,來到後寢的食堂,對一個膳夫問道:“中午還剩些什麽嗎?”
那膳夫道:“還有些牡蠣粉幹。”
“先將就一下吧。”說完齋夫走出門去了。
見林延潮沒說什麽,膳夫當下從鍋底裏舀了一大碗牡蠣粉幹給林延潮,然後就出去忙了。
雖是剩飯,而且粉幹也幹了,沒有湯底了,但林延潮早已是饑腸轆轆,拿起筷子就往嘴裏扒去,一吃下雖有點冷,但是味道還是很不錯。裏麵芹菜的味道恰到好處,牡蠣也很新鮮,但是如果有一點老幹媽就更幸福了。
噓噓幾下,就是半碗粉幹進去。
“吃慢點,粉幹壞胃!”
齋夫不是什麽時候又回來好心勸道,林延潮笑了笑,當下放慢了速度撿起芹菜吃,還是有點美中不足遺憾問:“你們這都沒有番椒嗎?”
番椒也就是辣椒,這個時候應是傳入中國了吧。
林延潮這麽問,齋夫,膳夫一並搖了搖頭道:“聽都沒聽過。”
林延潮一碗吃完,將碗一舉道:“再來一碗。”
一旁膳夫也搖了搖頭道:“我倒是從未見過你這樣的學童。”
林延潮嘿嘿笑了兩聲,終於吃得飽腹肚圓,吃幹抹盡後才罷了手。
等了許久的齋夫,在一旁看了也是沒好氣地道:“走吧!”
三日後,林延潮再度來到濂江書院。
天正下著蒙蒙細雨,昨夜秋雨襲來,打下不少枯葉在地上。
閣樓前的水池上掛著一層青苔,在書院的台階上,幾名仆役正在打掃,林延潮拾階而上。
這裏到處透著一種古樸的味道,書院是唐朝時建的,南宋時朱熹來福州講學,在書院傳道,開創閩學。
南宋滅亡後,張世傑、陸秀夫護著宋帝在福州登岸,以此為行宮,書院見證了南宋的落日餘暉。
元滅之後,國朝鼎立,濂江書院隨著林家的輝煌,出了八個進士,四個尚書。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但見三日前空曠的小樓裏,已是坐滿的學生。
郎朗讀書聲傳來,穿越千年,無數士子曾在此頭懸梁,錐刺股。
林延潮駐足在外,不由心底有了幾分敬意。
走到昨日的耳房,那日接待自己的齋夫,正在那看見林延潮後道:“等你有一段時候了,跟我來吧!”
“是。”
林延潮當下跟著齋夫從小樓旁繞過對林延潮,對著小樓道:“這是文昌閣,當年朱子講學的地方。”
然後他又指著一廂房道:“這是右廂,當年朱子所住的地方。講郎正在裏麵考校學生,你先在廂房等候一陣。”
說著齋夫走進了廂房,林延潮左右看了下,但見文昌閣前平台上,類似筆洗的石臼,一旁石欄正麵刻著文光射鬥四個大字。
此地的一景一物,都是滿滿帶著書院,悠遠傳承的氣息。
無人聞之時,韋編三絕,讀書進取,國家危難之時,投筆從戎報國,都說書生誤國,逢國難之時,如文天祥之輩的讀書人,何嚐不曾為國奔走,死於社稷。
由宋,明以來,就是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國家以科舉量才取士,如王守仁,張居正般胸懷天下之誌的雄儒,正是我輩讀書人。
撐著傘,下著小雨,耳旁回響著陣陣讀書聲,林延潮不由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一聲激得一旁經過的幾名學生不由駐足。
林延潮暗道失言,竟是將東林黨黨魁顧憲成的名言給竊取了。
林延潮立即轉過身去,裝著什麽事也沒發生過般,打量起四周來。
正好這時右廂的門打開了,抽咽聲從裏麵傳來,但見一名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男童,走了出來。
一旁一名四十多歲穿著圓領襴儒生對一名穿著綢衫的中年男子道:“令郎根底還算紮實,但還需再打磨一下,回去讀書,待明年開春了再來試試。”
那男童聽了哭得更是傷心,一旁穿著綢衫男子道:“還是多謝先生指點了。”
說完中年男子將男童領走,這時一旁齋夫指著林延潮道:“林先生,這是從洪塘鄉來的學生。”
林延潮心知此人就是書院講郎林燎,貢監出身,但見他穿著玉色布絹的衣裳,寬袖皂緣,頭上皂條軟巾垂帶。這是標準的生員衫,舉人監生也經常穿。
這個時代,一介秀才都可能有後世國學大師的水準。
林延潮向林燎行了一禮道:“林延潮見過講郎。”
講郎林燎點點頭,對林延潮道:“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