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林寺回家後,林延潮就準備溫書迎考。
林延潮每日早起就練習時文,作了五篇後,然後讀一讀經集。
每日也會拿古籍來讀,將自己籌備中的尚書古文疏證拿來寫個一百多字,然後就停筆不寫。
期間謝肇淛來訪一趟,他也是縣試過了,但府試未過,不過他的臉上絲毫不見沮喪之色,原來儒林班已是將《聶小倩》編排好,準備重陽後就上演。
謝肇淛見林延潮在家讀書,也不敢多攪擾,坐了一會就走了。
去書院讀書兩個月,家中也沒什麽大事,隻是三叔的親事,也是漸漸有眉目。
三叔也是二十好幾的人了,在這個時代算是大齡晚婚了,先前是家裏困難一直娶不上,後來家裏光景好了,三叔又挑挑撿撿起來。但三叔有一日去廟裏回來後,整個人突然魂不守舍了,連鄉下的田地也是不顧了。
家裏人以為他病了,請了大夫來治,抓了藥來吃都不見效。
後三叔與家裏人坦白說,看上一個姑娘,與林高著道非她不娶了。於是林高著聽了就著急了,當即就找了省城裏的大媒去說親,聽說八字有一撇了。
家裏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林延潮讀書後,間隔三五日,就去華林寺,將自己寫的文章給顏鈞看,請他批改。
有時候去得早了,就聽一會他的講會,顏鈞講會時,什麽人都可以來聽。就算是走卒販夫,婦孺小兒都可以,沒有門第之見。
顏鈞說的道理,不是什麽高大上,而是十分貼近百姓一些淺顯道理。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聖人經世隻是家常事,愚夫愚婦與知能行便是道。’
這句話對林延潮啟發很大,不過也有些話他不認同,比如顏鈞說,要救天下。需停天下貢賦,三年免征,天下洗牢,大赦天下,將一切犯人都恩赦。這些說法當時不算過時。但林延潮看來大明的問題,不是這些手段,救得了的,根本不在這裏。
不過顏鈞講課還是很有真知灼見的,也能切合貧民的想法。不少人聽了他的講課後,都拜入他的門下。更不提,有百餘名門生還從江西,浙江趕來。特意在他門下聽講。
這簡直就如當年孔子周遊列國,門生從學於身旁。有這等影響力,也難怪耿定向當年拿他下獄了。不過顏鈞被耿定向下獄三年,在獄卒,囚徒中傳學,出獄時百餘人痛哭流涕挽留。
看著四周門人聽得如癡如醉的樣子,林延潮不免心想人活到如此,比起身居廟堂之上。又是別樣的風光。
周敦頤當年說過,聖人當以中正仁義立身。再以師道行於天下!
林延潮拿文章給顏鈞批改時,就沒說他救民救世的觀點。而是實事求是地與他說文章。
顏鈞與林延潮討論完文章,坦蕩地笑著道:“你的時文寫得更好了,老夫肚裏就這麽多墨水,給你收刮幹淨了,畢竟沒有赴過科考,終究算不得大宗師。我的弟子羅近溪在我之上,他日你遇到他可向他討教。”
林延潮道:“夫子過謙了,若非夫子昔日指點,我不能有所悟,時文也不會有進益。”
顏鈞搖了搖頭道:“不是我指點你,而是你自己心底早已懂得這道理,隻是平日所迷,這才不知罷了。”
林延潮恍然道:“這就是一切道理都在心裏,陽明先生昔日所言,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顏鈞哈哈笑著道:“是的,你一點就透,我看你實與王學有緣,不如……”
林延潮連忙道:“夫子,我雖敬仰你的學問,但我的幾位老師都是理學宗師,他們若知我拜入王學門下,必是反對。”
顏鈞聽了喝了口茶,歎道:“老夫明白,並非我不容他們,而是他們不容於我。”
林延潮知道,自己失去了一個與羅汝芳,何心隱作同門師兄弟的機會。但世道就是如此,王學的人,可以學理學,但是理學的人,卻不能學王學。
自己一進濂江書院,林垠就告訴過自己,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自己去聽課可以,但拜下門下就不行。拜下門下,就要奉王學為道,這與理學自是格格不入。
顏鈞有些惋惜,但仍是道:“既不能傳吾之道,但亦可為老夫之友,我們不談道,談談讀書日用,也可以吧!”
林延潮笑著道:“多謝夫子體諒。”
顏鈞苦笑道:“不體諒還能如何,人群既以家國為分,為學何存門戶之見,可笑!可笑!”
林延潮道:“夫子,或許有一日,天下讀書人,可以沒有門戶之間,但道雖不同,卻能一並坐下來商討。”
顏鈞搖了搖頭道:“此事很難吧!”
林延潮笑著道:“難與易之事,做了才知道,我輩隻需盡力而為,成與不成看天命就是。”
顏鈞點頭道:“就是有,老夫行將就木之人,也是看不見了,不過幸甚的是,老夫知你有一日可為參天大樹!”
二人又說了一陣話,林延潮從山上經閣走下,待行至華林寺門口時,突有一名男子追到了林延潮道:“某是山農先生弟子,老師說有一物要親手交給公子。他方才忘了。”
林延潮趕忙回去,見到顏鈞。但見顏鈞笑著道:“老夫下個月就要回江西老家著書了,你也要赴院試,分別在即,我又身無長物,就拿當年心齋先生寫給我一首詩贈你。”
心齋就是王艮,上承王陽明,下啟顏鈞。
林延潮道:“既是夫子老師所贈,晚生怎麽敢收。”
顏鈞笑道:“老夫拿了何用,汝胸懷大誌,必是誌在事功,他日當披堅執銳而行,那此詩再適合你不過了。”
林延潮拿過詩來,詩下麵落款是心齋,果真是王艮所作,但見上麵寫著。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裏,
月明飛錫下天風。
看了此詩後,林延潮不由心底一熱,心道天下最懂他的人,除了去了蘇州的業師外,就屬山農先生了。
林延潮當下對顏鈞長揖道:“這首《泛海》,正好是陽明先生詩詞中,晚生最喜歡一首。”
“喜歡就好,拿去留個念想!”顏鈞道。
“是。”(未完待續)
林延潮每日早起就練習時文,作了五篇後,然後讀一讀經集。
每日也會拿古籍來讀,將自己籌備中的尚書古文疏證拿來寫個一百多字,然後就停筆不寫。
期間謝肇淛來訪一趟,他也是縣試過了,但府試未過,不過他的臉上絲毫不見沮喪之色,原來儒林班已是將《聶小倩》編排好,準備重陽後就上演。
謝肇淛見林延潮在家讀書,也不敢多攪擾,坐了一會就走了。
去書院讀書兩個月,家中也沒什麽大事,隻是三叔的親事,也是漸漸有眉目。
三叔也是二十好幾的人了,在這個時代算是大齡晚婚了,先前是家裏困難一直娶不上,後來家裏光景好了,三叔又挑挑撿撿起來。但三叔有一日去廟裏回來後,整個人突然魂不守舍了,連鄉下的田地也是不顧了。
家裏人以為他病了,請了大夫來治,抓了藥來吃都不見效。
後三叔與家裏人坦白說,看上一個姑娘,與林高著道非她不娶了。於是林高著聽了就著急了,當即就找了省城裏的大媒去說親,聽說八字有一撇了。
家裏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林延潮讀書後,間隔三五日,就去華林寺,將自己寫的文章給顏鈞看,請他批改。
有時候去得早了,就聽一會他的講會,顏鈞講會時,什麽人都可以來聽。就算是走卒販夫,婦孺小兒都可以,沒有門第之見。
顏鈞說的道理,不是什麽高大上,而是十分貼近百姓一些淺顯道理。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聖人經世隻是家常事,愚夫愚婦與知能行便是道。’
這句話對林延潮啟發很大,不過也有些話他不認同,比如顏鈞說,要救天下。需停天下貢賦,三年免征,天下洗牢,大赦天下,將一切犯人都恩赦。這些說法當時不算過時。但林延潮看來大明的問題,不是這些手段,救得了的,根本不在這裏。
不過顏鈞講課還是很有真知灼見的,也能切合貧民的想法。不少人聽了他的講課後,都拜入他的門下。更不提,有百餘名門生還從江西,浙江趕來。特意在他門下聽講。
這簡直就如當年孔子周遊列國,門生從學於身旁。有這等影響力,也難怪耿定向當年拿他下獄了。不過顏鈞被耿定向下獄三年,在獄卒,囚徒中傳學,出獄時百餘人痛哭流涕挽留。
看著四周門人聽得如癡如醉的樣子,林延潮不免心想人活到如此,比起身居廟堂之上。又是別樣的風光。
周敦頤當年說過,聖人當以中正仁義立身。再以師道行於天下!
林延潮拿文章給顏鈞批改時,就沒說他救民救世的觀點。而是實事求是地與他說文章。
顏鈞與林延潮討論完文章,坦蕩地笑著道:“你的時文寫得更好了,老夫肚裏就這麽多墨水,給你收刮幹淨了,畢竟沒有赴過科考,終究算不得大宗師。我的弟子羅近溪在我之上,他日你遇到他可向他討教。”
林延潮道:“夫子過謙了,若非夫子昔日指點,我不能有所悟,時文也不會有進益。”
顏鈞搖了搖頭道:“不是我指點你,而是你自己心底早已懂得這道理,隻是平日所迷,這才不知罷了。”
林延潮恍然道:“這就是一切道理都在心裏,陽明先生昔日所言,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顏鈞哈哈笑著道:“是的,你一點就透,我看你實與王學有緣,不如……”
林延潮連忙道:“夫子,我雖敬仰你的學問,但我的幾位老師都是理學宗師,他們若知我拜入王學門下,必是反對。”
顏鈞聽了喝了口茶,歎道:“老夫明白,並非我不容他們,而是他們不容於我。”
林延潮知道,自己失去了一個與羅汝芳,何心隱作同門師兄弟的機會。但世道就是如此,王學的人,可以學理學,但是理學的人,卻不能學王學。
自己一進濂江書院,林垠就告訴過自己,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自己去聽課可以,但拜下門下就不行。拜下門下,就要奉王學為道,這與理學自是格格不入。
顏鈞有些惋惜,但仍是道:“既不能傳吾之道,但亦可為老夫之友,我們不談道,談談讀書日用,也可以吧!”
林延潮笑著道:“多謝夫子體諒。”
顏鈞苦笑道:“不體諒還能如何,人群既以家國為分,為學何存門戶之見,可笑!可笑!”
林延潮道:“夫子,或許有一日,天下讀書人,可以沒有門戶之間,但道雖不同,卻能一並坐下來商討。”
顏鈞搖了搖頭道:“此事很難吧!”
林延潮笑著道:“難與易之事,做了才知道,我輩隻需盡力而為,成與不成看天命就是。”
顏鈞點頭道:“就是有,老夫行將就木之人,也是看不見了,不過幸甚的是,老夫知你有一日可為參天大樹!”
二人又說了一陣話,林延潮從山上經閣走下,待行至華林寺門口時,突有一名男子追到了林延潮道:“某是山農先生弟子,老師說有一物要親手交給公子。他方才忘了。”
林延潮趕忙回去,見到顏鈞。但見顏鈞笑著道:“老夫下個月就要回江西老家著書了,你也要赴院試,分別在即,我又身無長物,就拿當年心齋先生寫給我一首詩贈你。”
心齋就是王艮,上承王陽明,下啟顏鈞。
林延潮道:“既是夫子老師所贈,晚生怎麽敢收。”
顏鈞笑道:“老夫拿了何用,汝胸懷大誌,必是誌在事功,他日當披堅執銳而行,那此詩再適合你不過了。”
林延潮拿過詩來,詩下麵落款是心齋,果真是王艮所作,但見上麵寫著。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裏,
月明飛錫下天風。
看了此詩後,林延潮不由心底一熱,心道天下最懂他的人,除了去了蘇州的業師外,就屬山農先生了。
林延潮當下對顏鈞長揖道:“這首《泛海》,正好是陽明先生詩詞中,晚生最喜歡一首。”
“喜歡就好,拿去留個念想!”顏鈞道。
“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