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集的日子,定在三月初三,上巳節。
曾點曾與孔子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說得就是上巳節的活動。
這一天花開正好,春風習習。
林延潮與文林社的社員一並至九仙山易園。
徐氏父子與家仆早就布置了場地,除了幾人之外,還有百餘名讀書人也是慕名而來。
林延潮未至之前,眾讀書人們已都是一覽易園,還去了紅雨樓中借閱書籍,之後都深感林延潮選得這社集之地確實不錯啊!
這些讀書人裏大多是慕林延潮之名而來的讀書人,也有部分是社員邀來想要加入文林社的親朋好友,也有是為了增長閱曆,或者是城裏參加雅集走穴,刷聲望的,不一而足。
到了社員抵達時,已是午後,眾人齊聚在易園一闊處,地上早已是鋪上葦席,眾人皆席地而坐。
林延潮到後,眾人都是起身作揖,林延潮亦是還以一揖,算是見過禮了。
社集需有一主持人,身為社首的林延潮自需親自出場,而翁正春,陳材兩位社副,以及東道徐?都是列於席側就坐,以示不同。
但見林延潮說了幾句歡迎的開場白後道:“今日乃是我文林社第一次社集,我先約法三章,定下三條規矩,先與諸位在這裏道個清楚。”
眾人都是道:“林解元盡管道來,我等洗耳恭聽。”
林延潮目光掃視過眾人正色道:“其一,我文林社社集隻為切磋經義,揣摩八股而設,隻講孔孟之書,五經之義。不談玄禪,不談老莊,不談書畫。不設筵席,不可飲酒。違者擯之。”
林延潮的話意思很明白,咱們就是來好好讀書,天天向上的,想要來賞風吟月的就免了。
眾人聽了當下都是悄悄議論起來。
林延潮又道:“其二,我文林社雅集少談時政,少言官府之事,不許糾結社員,滋擾官府生事。違者擯之。”
原來林延潮定的是堅決不談,但經過社員商議,讀書人若完全不談時政是不可能,於是林延潮就改成,不許糾結社員,滋擾官府生事,怕的就是重蹈複社的覆轍。
“其三,雅集之事,定在半月一次,雖屬自願。但對東道不免打擾,下次雅集之時,諸位與集。錢財共籌,以作社集開銷,就暫定在一次三文,若是貧寒者,與社首,社副說明可以不納。”
三文錢可以買六塊饅頭,對大多數家境殷實的讀書人而言,絲毫不放在眼底,所以眾人都沒有異議。
當下林延潮道:“諸位對此三規有何異議?若有異議。可自去之!”
聽林延潮這麽說,下麵的讀書人都沒有出聲。林延潮道:“既是如此。大家都認同了,在下身為社首。指定三名社監來,若是與會社員,有任何違反以上三規者,皆是擯之!”
社監就是維護內部紀律的存在。
但在一般文社雅集裏,哪裏有這麽嚴苛,當下就有幾名士子道:“解元郎我等來此,不過是為了無拘無束而來,無拘無束而去,若是定這麽多規矩,實在不適。”
林延潮道:“定下規矩,正是為了讓諸位無拘無束,譬如社集中大部分士子都想專研經義,而汝卻突然與大家提及書畫,那麽敢問你是無拘無束,那麽其他人也無拘無束了嗎?”
聽林延潮這麽說,當下不少人皆是點頭道:“解元郎說得是。”
一旁陳材道:“文林社社集,並非是廣邀諸人,而是擇誌同道合之士,道同則留,道不同則去。”
聽了陳材的話,於是兩名士子起身道:“此實不是我等參加社集本意,先行告退。”
林延潮道:“兩位去留自便!”
當下二人離去,但大部分人還是決定留下,也有些覺得先旁聽一二,若是不好,下次就不來了。
於是林延潮指定陳行貴,葉向高,張豪遠三人為社監。這三人都是行事雷厲風行之人,由他們來監督,必是一絲不苟。
當下林延潮擇孟子一篇來講解,邊講邊與諸位道自己參加科舉時,寫八股時文的理解,治尚書的心得。眾人大部分都是為了將來科試而來,聽了頓時都十分激動,這是什麽鄉試第一人的考試經驗,以及寫文章訣竅。
林延潮兩世為人知道士子心底最想聽得是什麽,之前又輔導過陳行貴,黃碧友,張豪遠他們如何考上童生,這等開講說起來,再吸引人不過了。
林延潮講了一個時辰,眾士子們都是聽得意猶未盡,恨不得林延潮再講下去才好。
不過林延潮確實講得疲倦了,下麵就讓各位士子們自行討論,彼此切磋,消化方才所得。
看得眾人都有不虛此行之感,林延潮不由點點頭,心道看來講學才是王道啊。自己這是在複製當年顧憲成,領導東林黨的崛起路線。
不過當年顧憲成翰林身份削職返鄉,士子從四方皆慕名而來,故而他在東林講學布道。而林延潮現在隻是舉人,還無法媲美顧憲成,要講學是不現實,所以他折中將文林社,辦成了科舉補習班。
於是林延潮就成了補習天王了。
不過兩人的路線卻一樣,利用個人的魅力和號召力,拉攏一幫同道,召集弟子們,如此可以師徒,故舊的關係,從上而下製定規矩。當然顧憲成最大能量,還是他曾擔任過文選司郎中。
相對東林黨,讀書人自有成社的複社就不行了,無論是張溥、張采,還是後來的複社四公子,他們對其他分社社員都不具備領導地位,隻是同盟關係,所以他們論影響力都不配與顧憲成相提並論。
複社從始至終隻是一盤散沙,沒幹出什麽事來。
顧憲成一死,東林黨再也沒有這等有領袖號召力的人物,故而沒落,否則也不會連魏忠賢都鬥不過。當然顧憲成領導的東林黨,若鬥贏了魏忠賢,對大明王朝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多少力量辦多少事,現在林延潮沒有想得那麽遠,文林社,隻是一個鄉黨而已。(未完待續。)
曾點曾與孔子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說得就是上巳節的活動。
這一天花開正好,春風習習。
林延潮與文林社的社員一並至九仙山易園。
徐氏父子與家仆早就布置了場地,除了幾人之外,還有百餘名讀書人也是慕名而來。
林延潮未至之前,眾讀書人們已都是一覽易園,還去了紅雨樓中借閱書籍,之後都深感林延潮選得這社集之地確實不錯啊!
這些讀書人裏大多是慕林延潮之名而來的讀書人,也有部分是社員邀來想要加入文林社的親朋好友,也有是為了增長閱曆,或者是城裏參加雅集走穴,刷聲望的,不一而足。
到了社員抵達時,已是午後,眾人齊聚在易園一闊處,地上早已是鋪上葦席,眾人皆席地而坐。
林延潮到後,眾人都是起身作揖,林延潮亦是還以一揖,算是見過禮了。
社集需有一主持人,身為社首的林延潮自需親自出場,而翁正春,陳材兩位社副,以及東道徐?都是列於席側就坐,以示不同。
但見林延潮說了幾句歡迎的開場白後道:“今日乃是我文林社第一次社集,我先約法三章,定下三條規矩,先與諸位在這裏道個清楚。”
眾人都是道:“林解元盡管道來,我等洗耳恭聽。”
林延潮目光掃視過眾人正色道:“其一,我文林社社集隻為切磋經義,揣摩八股而設,隻講孔孟之書,五經之義。不談玄禪,不談老莊,不談書畫。不設筵席,不可飲酒。違者擯之。”
林延潮的話意思很明白,咱們就是來好好讀書,天天向上的,想要來賞風吟月的就免了。
眾人聽了當下都是悄悄議論起來。
林延潮又道:“其二,我文林社雅集少談時政,少言官府之事,不許糾結社員,滋擾官府生事。違者擯之。”
原來林延潮定的是堅決不談,但經過社員商議,讀書人若完全不談時政是不可能,於是林延潮就改成,不許糾結社員,滋擾官府生事,怕的就是重蹈複社的覆轍。
“其三,雅集之事,定在半月一次,雖屬自願。但對東道不免打擾,下次雅集之時,諸位與集。錢財共籌,以作社集開銷,就暫定在一次三文,若是貧寒者,與社首,社副說明可以不納。”
三文錢可以買六塊饅頭,對大多數家境殷實的讀書人而言,絲毫不放在眼底,所以眾人都沒有異議。
當下林延潮道:“諸位對此三規有何異議?若有異議。可自去之!”
聽林延潮這麽說,下麵的讀書人都沒有出聲。林延潮道:“既是如此。大家都認同了,在下身為社首。指定三名社監來,若是與會社員,有任何違反以上三規者,皆是擯之!”
社監就是維護內部紀律的存在。
但在一般文社雅集裏,哪裏有這麽嚴苛,當下就有幾名士子道:“解元郎我等來此,不過是為了無拘無束而來,無拘無束而去,若是定這麽多規矩,實在不適。”
林延潮道:“定下規矩,正是為了讓諸位無拘無束,譬如社集中大部分士子都想專研經義,而汝卻突然與大家提及書畫,那麽敢問你是無拘無束,那麽其他人也無拘無束了嗎?”
聽林延潮這麽說,當下不少人皆是點頭道:“解元郎說得是。”
一旁陳材道:“文林社社集,並非是廣邀諸人,而是擇誌同道合之士,道同則留,道不同則去。”
聽了陳材的話,於是兩名士子起身道:“此實不是我等參加社集本意,先行告退。”
林延潮道:“兩位去留自便!”
當下二人離去,但大部分人還是決定留下,也有些覺得先旁聽一二,若是不好,下次就不來了。
於是林延潮指定陳行貴,葉向高,張豪遠三人為社監。這三人都是行事雷厲風行之人,由他們來監督,必是一絲不苟。
當下林延潮擇孟子一篇來講解,邊講邊與諸位道自己參加科舉時,寫八股時文的理解,治尚書的心得。眾人大部分都是為了將來科試而來,聽了頓時都十分激動,這是什麽鄉試第一人的考試經驗,以及寫文章訣竅。
林延潮兩世為人知道士子心底最想聽得是什麽,之前又輔導過陳行貴,黃碧友,張豪遠他們如何考上童生,這等開講說起來,再吸引人不過了。
林延潮講了一個時辰,眾士子們都是聽得意猶未盡,恨不得林延潮再講下去才好。
不過林延潮確實講得疲倦了,下麵就讓各位士子們自行討論,彼此切磋,消化方才所得。
看得眾人都有不虛此行之感,林延潮不由點點頭,心道看來講學才是王道啊。自己這是在複製當年顧憲成,領導東林黨的崛起路線。
不過當年顧憲成翰林身份削職返鄉,士子從四方皆慕名而來,故而他在東林講學布道。而林延潮現在隻是舉人,還無法媲美顧憲成,要講學是不現實,所以他折中將文林社,辦成了科舉補習班。
於是林延潮就成了補習天王了。
不過兩人的路線卻一樣,利用個人的魅力和號召力,拉攏一幫同道,召集弟子們,如此可以師徒,故舊的關係,從上而下製定規矩。當然顧憲成最大能量,還是他曾擔任過文選司郎中。
相對東林黨,讀書人自有成社的複社就不行了,無論是張溥、張采,還是後來的複社四公子,他們對其他分社社員都不具備領導地位,隻是同盟關係,所以他們論影響力都不配與顧憲成相提並論。
複社從始至終隻是一盤散沙,沒幹出什麽事來。
顧憲成一死,東林黨再也沒有這等有領袖號召力的人物,故而沒落,否則也不會連魏忠賢都鬥不過。當然顧憲成領導的東林黨,若鬥贏了魏忠賢,對大明王朝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多少力量辦多少事,現在林延潮沒有想得那麽遠,文林社,隻是一個鄉黨而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