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是二月二十九放榜,而殿試是定在三月十五日,望日這一天。
此刻臨近殿試隻差不過兩日。
林延潮經過上一次差點被帶走的經曆,現在在會館裏哪也不去,隻是靜待的殿試一日。
眼下他在屋裏練字。
要知道在殿試中,考生一手好字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殿試沒有采用糊名,謄寫的製度,考生的每張卷子都是直麵考官的,若是能寫一筆好字,無疑能讓讀卷官心情舒暢,給考生大大加分。
當然這也就是為何正德時台閣體那麽流行的緣故,而到了嘉靖年間,複古之風大炙,書法也隨著文章一並師法漢唐,顏體柳體又重新成為主流。
林延潮從讀書第一日起,就學顏體,磨練書法至今。
當然林延潮現在練字,不是臨陣磨槍,而是通過練字來靜心,排解一下情緒。
這幾日自己不免憂心忡忡,自己通過張簡修給張居正遞話,意思已是很明白了,張居正會如何想,如何回應,自己拿捏不準。
自己與張簡修說的很明白,我對張居正的態度,至少不會是敵人。
當然張簡修也對自己提出招攬。
林延潮知道若是自己答允了,那麽殿試三鼎甲,必有自己一席之地。但是若是拒絕了那就懸了。
林延潮心底作出利弊分析,自己答允,殿試成為三鼎甲,甚至狀元,完成連中三元的偉業,可是從此也就被視為張居正一黨的人。
當張黨的人,固然這兩年很風光。但曆史上張居正倒台後,這些人都是通通被清算的,政治上站錯隊的下場是很悲催的。到時候別說自己區區一個狀元。就算內閣大佬都用沒用,別想全身而退。
身為穿越者最大的福利。就是能把握曆史的走向,省去無用功,故而自己絕對不能投靠張居正。
不投靠,不等於要反對。但別人不這麽看,特別是張居正看來,自己老師一家與張居正不睦,很容易讓張居正以為自己不是他一邊的,甚至反對他的。
故而張居正很可能在殿試上給自己一個低的名次。這時任何處在林延潮位置的人。就覺得張居正這是打壓自己,這不公平。
但從張居正角度看來,誰到了他的位置都會這麽做的。
殿試上雖說是天子說的算,但真正的決定權還在張居正手裏。拿不準張居正的態度,林延潮故而才會憂慮,畢竟自己對這樣大佬心底揣摩不透,他如何反應,自己料不到。
但不加入張居正一黨是他的底線,就算自己不是穿越者,他也不會選擇張居正來當自己的boss的。
林延潮明白自己。做事時,會玩弄一些權謀,為了達到目的。會使用一些手段。
而張居正也是如此,排除異己,喜歡玩弄權術和手段,這是官員公認的。
區別在林延潮這點權術手段,在張居正這等久曆宦海幾十年的官僚看來,都是當初他玩剩下的。
林延潮就算要經過二十年,官場上的曆練,以及打怪升級,也不一定能達到張居正的水平。
既是達不到張居正的水平。那自己在張居正那班門弄斧,在關公麵前耍大刀有意思嗎?
另外他與張居正都是追求事功的人。
張居正個人能力很強。個性也很強,容不得別人對他有一絲反對和質疑(禁毀書院的例子。禦史科道連屁都不敢放)。
林延潮若給張居正當小弟,少不了要忍氣吞聲。林延潮是低調,但要這麽俯首貼耳,他是辦不到的。
對張居正而言,官員聽話好用,能執行他的命令比個人能力更重要。
至於申時行就不一樣了,老申是那等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官員,待到國家有事時,要用人時候,林延潮這樣肯勇於任事,誌在事功的官員,就是他所需要的。
任事時申時行大概會給你一個方向性建議,但不會在條條框框上約束你,林延潮就可以在此一掌拳腳。
所以林延潮可以與申時行搭,不可以與張居正搭。
對於林延潮而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事功的方向。至於官位越高,權利越大,那麽事功的成就也就越大。
若是追求官位的升遷,迷失於權力之中,最後為了權勢,而忘記年少時立下的誌向,那就是忘了初心。
失去了初心,那麽就算最後官居一品,人生也是失敗。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故而明朝那麽多大儒,別人隻記住了王陽明。
至於治國,平天下,大明唯有一相,那就是張居正,其餘幾百個首輔,閣老,誰記住了?
當然拋去事功,能醒掌天下權,誰能不愛?
若是林延潮殿試上,能入頭甲,甚至狀元,成為大明朝第一個連中三元,又是如此年輕的狀元,那麽將快速積攢聲望,將自己推至一個極好的地位。
有了名望,很多事就容易水到渠成,對於事功也就更便利。
想到這裏,林延潮心緒不能寧,不由手中的筆一抖,墨汁沾到了紙上,一副字就這麽毀了。
看到寫到一半的裴將軍貼,林延潮不由感歎,自己還是修養不夠,做不到君子坦蛋蛋,小人藏激激的地步啊!
殿試前,也不用讀書了,索性就在房內練字了,將心平靜下來,否則再胡思亂想下去,不上考場,自己心態都失衡了。林延潮如此想到,然後又拿了一紙繼續寫裴將軍帖。
入陣破驕奴,威聲雄震天。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林延潮想到當初林誠義教自己學書法時說道,學書法當先學古人風骨。
自己學顏體,心中當有顏真卿那股錚錚鐵骨之氣。
是啊,人不求人一般高,自己何必去求張居正。我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麽,就算一時沒有狀元又如何。
想到這裏,林延潮心緒不由平靜下來。
不知不覺間的筆下越寫越是舒展,連光陰流逝也是忘卻。
隻見額上汗水顆顆滾落,屋內隻有筆尖劃動紙張的聲音。
兩日光陰就在林延潮的臨帖中渡過,不知不覺終於來到殿試一日。(未完待續。)
此刻臨近殿試隻差不過兩日。
林延潮經過上一次差點被帶走的經曆,現在在會館裏哪也不去,隻是靜待的殿試一日。
眼下他在屋裏練字。
要知道在殿試中,考生一手好字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殿試沒有采用糊名,謄寫的製度,考生的每張卷子都是直麵考官的,若是能寫一筆好字,無疑能讓讀卷官心情舒暢,給考生大大加分。
當然這也就是為何正德時台閣體那麽流行的緣故,而到了嘉靖年間,複古之風大炙,書法也隨著文章一並師法漢唐,顏體柳體又重新成為主流。
林延潮從讀書第一日起,就學顏體,磨練書法至今。
當然林延潮現在練字,不是臨陣磨槍,而是通過練字來靜心,排解一下情緒。
這幾日自己不免憂心忡忡,自己通過張簡修給張居正遞話,意思已是很明白了,張居正會如何想,如何回應,自己拿捏不準。
自己與張簡修說的很明白,我對張居正的態度,至少不會是敵人。
當然張簡修也對自己提出招攬。
林延潮知道若是自己答允了,那麽殿試三鼎甲,必有自己一席之地。但是若是拒絕了那就懸了。
林延潮心底作出利弊分析,自己答允,殿試成為三鼎甲,甚至狀元,完成連中三元的偉業,可是從此也就被視為張居正一黨的人。
當張黨的人,固然這兩年很風光。但曆史上張居正倒台後,這些人都是通通被清算的,政治上站錯隊的下場是很悲催的。到時候別說自己區區一個狀元。就算內閣大佬都用沒用,別想全身而退。
身為穿越者最大的福利。就是能把握曆史的走向,省去無用功,故而自己絕對不能投靠張居正。
不投靠,不等於要反對。但別人不這麽看,特別是張居正看來,自己老師一家與張居正不睦,很容易讓張居正以為自己不是他一邊的,甚至反對他的。
故而張居正很可能在殿試上給自己一個低的名次。這時任何處在林延潮位置的人。就覺得張居正這是打壓自己,這不公平。
但從張居正角度看來,誰到了他的位置都會這麽做的。
殿試上雖說是天子說的算,但真正的決定權還在張居正手裏。拿不準張居正的態度,林延潮故而才會憂慮,畢竟自己對這樣大佬心底揣摩不透,他如何反應,自己料不到。
但不加入張居正一黨是他的底線,就算自己不是穿越者,他也不會選擇張居正來當自己的boss的。
林延潮明白自己。做事時,會玩弄一些權謀,為了達到目的。會使用一些手段。
而張居正也是如此,排除異己,喜歡玩弄權術和手段,這是官員公認的。
區別在林延潮這點權術手段,在張居正這等久曆宦海幾十年的官僚看來,都是當初他玩剩下的。
林延潮就算要經過二十年,官場上的曆練,以及打怪升級,也不一定能達到張居正的水平。
既是達不到張居正的水平。那自己在張居正那班門弄斧,在關公麵前耍大刀有意思嗎?
另外他與張居正都是追求事功的人。
張居正個人能力很強。個性也很強,容不得別人對他有一絲反對和質疑(禁毀書院的例子。禦史科道連屁都不敢放)。
林延潮若給張居正當小弟,少不了要忍氣吞聲。林延潮是低調,但要這麽俯首貼耳,他是辦不到的。
對張居正而言,官員聽話好用,能執行他的命令比個人能力更重要。
至於申時行就不一樣了,老申是那等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官員,待到國家有事時,要用人時候,林延潮這樣肯勇於任事,誌在事功的官員,就是他所需要的。
任事時申時行大概會給你一個方向性建議,但不會在條條框框上約束你,林延潮就可以在此一掌拳腳。
所以林延潮可以與申時行搭,不可以與張居正搭。
對於林延潮而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事功的方向。至於官位越高,權利越大,那麽事功的成就也就越大。
若是追求官位的升遷,迷失於權力之中,最後為了權勢,而忘記年少時立下的誌向,那就是忘了初心。
失去了初心,那麽就算最後官居一品,人生也是失敗。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故而明朝那麽多大儒,別人隻記住了王陽明。
至於治國,平天下,大明唯有一相,那就是張居正,其餘幾百個首輔,閣老,誰記住了?
當然拋去事功,能醒掌天下權,誰能不愛?
若是林延潮殿試上,能入頭甲,甚至狀元,成為大明朝第一個連中三元,又是如此年輕的狀元,那麽將快速積攢聲望,將自己推至一個極好的地位。
有了名望,很多事就容易水到渠成,對於事功也就更便利。
想到這裏,林延潮心緒不能寧,不由手中的筆一抖,墨汁沾到了紙上,一副字就這麽毀了。
看到寫到一半的裴將軍貼,林延潮不由感歎,自己還是修養不夠,做不到君子坦蛋蛋,小人藏激激的地步啊!
殿試前,也不用讀書了,索性就在房內練字了,將心平靜下來,否則再胡思亂想下去,不上考場,自己心態都失衡了。林延潮如此想到,然後又拿了一紙繼續寫裴將軍帖。
入陣破驕奴,威聲雄震天。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林延潮想到當初林誠義教自己學書法時說道,學書法當先學古人風骨。
自己學顏體,心中當有顏真卿那股錚錚鐵骨之氣。
是啊,人不求人一般高,自己何必去求張居正。我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麽,就算一時沒有狀元又如何。
想到這裏,林延潮心緒不由平靜下來。
不知不覺間的筆下越寫越是舒展,連光陰流逝也是忘卻。
隻見額上汗水顆顆滾落,屋內隻有筆尖劃動紙張的聲音。
兩日光陰就在林延潮的臨帖中渡過,不知不覺終於來到殿試一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