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禮部出來,林延潮回到翰林院。
說來林延潮為侍講學士後,真心沒有太多事。
詹事府不要想了,太子沒立,沒有出閣讀書,那麽詹事府的差事就是擺設。
唯一翰林院裏,院事主要是張位在管,其餘幾位侍講學士要麽是值經筵,要麽是值日講。至於林延潮還未安排,當初申時行給自己許的是教習庶吉士。
不過差事下來要等殿試以後,天子才會任命新的教習庶吉士的學士,主持館選。
教習庶吉士一般一任三年,這當然是一個美差,庶吉士李是可以出宰相,尚書這樣的人才的,所以庶吉士教官可以視作積累高質量人脈的捷徑。
申時行用意,也是讓自己在這三年裏沉澱沉澱。
閑著無事,林延潮沒有直接去內堂,而是去檢修廳,這裏也是當初自己修大明會典的地方。
這一科的庶吉士散館後,檢修廳人少了很多。
上一任庶吉士經過三年教習,年初時授葉向高,周應賓,方從哲授編修。
葛曦,徐待聘,楊元祥,鄧宗齡,季道統授檢討。
給事中五人分別是,薑應麟戶科,梅國樓禮科,邵庶兵科,胡世麟刑科,史孟麟工科
禦史六人吳龍征浙江道,沈權江西道,王之棟福建道,徐大化湖廣道,楊紹程河南道,梅鶤祚山東道
部屬二人,甯中立禮部主事,劉大武兵部主事。
除了葉向高等八人留館,其餘庶吉士基本都去科道任職,最差的就是分配到禮部兵部任主事。
在林延潮那一科,如顧憲成,董嗣成這幾位二甲頭幾名,方才授六部主事。
但新科進士,要在該部觀政三年方才正式授職。
可是庶吉士一散館就是實授的主事,由此可見這一科庶吉士起點有多高。
林延潮有聽說當年葉向高,吳龍征在館選時,要爭取福建進士唯一一個入翰林院的名額。
葉向高是林延潮支持,吳龍征是沈一貫支持。
最後的結果是,林延潮將葉向高保送進了翰林院。
但沒料到沈一貫,同樣牛逼,居然打破隻取一人的規矩,將吳龍征同樣送進了翰林院。
當然最後這一次留館,葉向高得授第一名,授予正七品編修之職。
而原先館選第一,季道統卻授了第八名,隻是授予從七品檢討之職。
原本的大熱薑應麟,更是散館任了給事中。
眾翰林們有點懷疑。
葉向高是林延潮同鄉兼同案,而季道統則在之前翰林院院議裏頂撞過林延潮,薑應麒則在同僚中對林延潮數度表示了不滿。
有些人猜測,林延潮是不是借此機會公報私仇,打擊不和己者。
事實上……他們沒有猜錯。
不過薑應麟上疏,最後被貶為典史卻真心不關林延潮的事。
當林延潮走進檢修廳時,史官們都是上前見禮。
掃視廳內,見氣氛有些異樣,林延潮不由問道:“今日館課是什麽?”
新任編修方從哲主動答道:“回稟學士,今日館課是‘扶植國本疏’。”
所謂館課,就是翰林院裏教習庶吉士,新進不滿三年的翰林的課程。
林延潮當年入翰林院,就頭甲三人,翰林院也沒有開設館課這等待遇。
翰林院館課都是以文章,詩詞為主,但徐階為庶吉士教習官後,主張館課當以經世為重。
於是館課一改虛浮之風,改為經世務實。如果說庶吉士是宰相的預備班,那麽館課就是預備班的課程,每月的館課,庶吉士都要交一篇稿子寫上心得。
這扶植國本疏,是曆經四朝的大臣林俊寫了一封奏疏。
這奏疏其實與立太子無關,乃是當年他上書憲宗,冒死彈劾權監梁芳的奏章。這篇奏章後被館課收錄,被視為翰林們必讀的奏疏。
林延潮當下道:“也好,既是如此諸位之前是如何議的,不妨說一說,本學士也參詳一二。”
說完值堂吏給林延潮搬來一張椅子,端來熱茶,格外殷勤。
但是眾翰林們卻是一陣靜默。
“怎麽你們方才沒有在議嗎?”林延潮看去。
季道統出麵答道:“啟稟學士,薑給事已是被貶為典史了,而今國本不立,我等無心於館課。”
果然不出所料,林延潮放下熱茶問:“所以呢?”
季道統決然道:“所以我等願打算聯名上書,求天子寬赦薑給事,此事還請學士成全。”
林延潮肅然道:“季檢討,你上書言國本已是不妥了,還鼓動其他翰林,將以私意加於眾論之上,可乎?”
季道統道:“啟稟學士,何為眾論?禮也!立嫡立長,禮也!吾又何嚐將私意加於眾論之上?當初林學士上天下為公疏,天下敬仰,但今日見來卻是畏首畏尾,實是令學生失望。”
季道統自己上書不說,還倒打林延潮一耙。
林延潮失笑道:“季檢討,何為禮?”
“當年聖人遊說天下諸侯,主張恢複周禮於世,禮製即能致天下太平,為何諸侯不聽呢?秦王一統天下,不尊禮而尊王,然為何二世而亡?”
“季檢討能答否?”
季道統一時語塞。
林延潮正色道:“季道統與其爭著上書言國本之事,倒不如以我此問為館課,待學好後再論上疏不上疏吧!今日諸位就此論,當場繳篇文章來給本官過目,不寫完不許退衙!”
說完林延潮放下熱茶,起身離去。
眾翰林們麵麵相窺,季道統忿忿地道:“林學士官當得越大,膽子越小,初心何在?”
“季兄,別說了,你看看薑兄他們上疏被貶的例子,學士大人這也是愛護我等。”葉向高言道。
方從哲也是在旁附和。
眾翰林們當下史廳裏乖乖的寫文章。
日落前,眾翰林們一一將文章交給林延潮過目,然後出院。
唐文獻,季道統等不少翰林都是‘批法崇禮’,他本以為不和林延潮之見,但哪知文章遞上時,林延潮沒有批評,隻是如實點評。
至於方從哲等翰林寫了‘禮法並用’的,文章遞上後,林延潮也沒有表示稱許。
這令眾翰林們不由奇怪,摸不準林延潮的心思。
眾人都在等,最後一人李廷機卷子批改完,然後一並出院,哪知道李廷機卻遲遲沒有出來。
屋內林延潮看完李廷機的卷子,然後抬起頭看向對方,那麽多翰林寫的文章,最合自己心意不是方從哲,也不是葉向高,反而是自己這位半個同鄉李廷機。
盡管還不那麽準確,但以古人的認識來說已是很難得了。
李廷機是萬曆十一年的榜眼,眾所周知那屆的狀元是朱國祚,此人其實是申時行開了後門取的。
所以李廷機在不少人心底,才是那一科真正的狀元。
不過幸虧李廷機沒取狀元啊,因為他是鄉試的解元,又是那一屆會試的會元,若再中了一個狀元,那不又是一個李三元。
幸好……幸好……
林延潮將文章蓋住問道:“爾張,楊惟延(楊道賓)可記得?”
李廷機沒料到林延潮問了他這一句話,李廷機道:“此學生同鄉也,當年曾一並赴過鄉試。”
林延潮笑著道:“是啊,不說我還忘了,當年我與爾張也一並同赴鄉試。”
李廷機笑道:“學士是當年的解元,學生倒是落榜。學生沒有別的意思,心底對學士的才學佩服之至。”
林延潮點點頭道:“惟延正在舍下做客,他既然你我舊友,若爾張有空,不如同來一敘。”
當下李廷機欣然答允,然後又道:“蒙學士看重,學生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林延潮道:“請講。”
李廷機道:“國本之事到了今日,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無論如何,百官與天子失和都非國家之福。學士簡在帝心,數度進諫天子都肯采納,若是學士肯在中間轉圜,化解分歧,無論是學生,還是滿朝百官也會因此感激學士。”
林延潮聞言失笑道:“爾張可知,為何舜耕曆山,樂而忘天下矣?”
李廷機眼睛一亮問道:“莫非以待時也?”
林延潮搖頭道:“錯了,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李廷機待要再說時。
林延潮笑道:“爾張回去吧,他日再邀。”
李廷機出門後有些茫然若失,眾翰林皆是問林延潮可是意許他的文章。
李廷機答道:“學士沒有問我的文章。”
眾翰林皆奇。
“那麽爾張兄館課是如何答的?”
李廷機道:“沒什麽,隻不過說秦變法而強,時也,漢尊禮而立,亦是時也。恰如人穿衣吃飯,隻食葷,或隻食素皆是不好,葷素並用,看似近道,但平常食來還好,若是病時呢?”
“人染沉屙,當先用糜粥以飲之,以素調和,待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治國若治病,用法用禮在於時也。違背其時,如病時食葷,怪葷不好,虛時食素,怪素不補。”
眾人聽了都是深以為然,然後問道:“如此文章,學士還沒有誇獎。”
李廷機搖頭道:“看來還差不少。學士之學,吾實不敢窺之。”
“那爾張兄,有無請學士上疏?以他今時今日名聲上疏,朝堂必然震動,天子也不敢不重視。”
李廷機道:“怎麽沒說,隻是學士說了,君子思不出其位。”
眾翰林想起林延潮方才堂上所言,不由滿臉漲紅,自己學問還未做好,還提什麽上諫,當下無一人再敢提上疏規勸天子之事。
於是在這一場爭國本之事中,翰林院裏從頭到尾沒有一名翰林上書。
兩日後,林延潮正要放衙回府,這時宮裏卻來人相請,言天子召見。
林延潮不由仰天長歎,下麵來的自己隨手就擋掉了,但上麵來的,自己還是避不過啊。
林延潮吩咐展明告訴家小一聲,滿懷著無奈進宮了。
來請自己的不是高淮,陳矩,張鯨等相熟的太監,而是張誠。
能請動張誠看來自己麵子也不小。
一路上林延潮有意無意與張誠搭話,想探聽點風聲,但人家問三句答一句。
林延潮也知道宮裏幾位貴璫裏,張誠是從不與外臣結交的,這樣的太監就屬於皇帝的忠犬。
天子在乾清宮暖閣召見,這條路林延潮算是輕車熟路。
暖閣天子手撫著有他人高的青瓷瓶,正在沉思,連林延潮的腳步聲都沒有聽見,待內監提醒後方才發覺。
天子看見林延潮露出喜色,溫言道:“卿家用過膳了嗎?”
林延潮正要‘欺君’答道,我吃過了。
那見天子不容拒絕地道:“林卿陪朕用膳!”
不久內監將飯菜端入,擺滿了膳桌。
天子坐在金圈交背椅上,然後一指:“賜坐!”
林延潮還能說什麽,太監給林延潮搬來一張紫檀鼓腿小杌子擺在天子下首。
這宮裏賜坐是有檔次的,內閣大學士以前在天子麵前也是坐小杌子,後來改為連椅(有個小靠背)。
至於其他大臣,都隻有小杌子的待遇。
林延潮稱謝了一聲後入座,然後太監又給林延潮搬來一張數尺方寸的小案。
然後天子吃了道菜,然後道:“甚好,賜林卿。”
當下太監一碗端過。
過不久又道,“甚好,賜林卿。”
不久林延潮麵前的小案上就擺了五六道菜。
這就是天子賜宴,換了別人而言,這實在是夢寐以求的恩遇。
但是林延潮此刻心想,這叫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這下麵還有一句話,敬酒不吃吃罰酒。
滿滿的都是套路啊!
林延潮當然是表麵‘誠惶誠恐’,然後吃菜。
天子道:“上一次皇元子的事,卿家為朕所謀,十分妥當。朕心底很是受用,今日賜宴,也算是一酬卿家了。”
切!
林延潮腹誹,這猴年馬月的事,又拿出來說。
林延潮放下筷子,然後道:“此臣份內之事,愧不敢當。”
天子點點頭然後對服侍的內監道:“你們退下,朕要單獨與林卿家說話。”
幾位內監聞言退下。
暖閣裏隻有天子與林延潮二人,林延潮心想完蛋了,私下召對,看來今天自己不拿出點幹貨是不能蒙混過關了。
可是他本意是不願意介入這‘爭國本’的。
但見天子已是開口道:“眾臣工中數卿最有見識,為朕所謀向來得力,鄭妃封皇貴妃的事,朕想聽愛卿的意見。”
說來林延潮為侍講學士後,真心沒有太多事。
詹事府不要想了,太子沒立,沒有出閣讀書,那麽詹事府的差事就是擺設。
唯一翰林院裏,院事主要是張位在管,其餘幾位侍講學士要麽是值經筵,要麽是值日講。至於林延潮還未安排,當初申時行給自己許的是教習庶吉士。
不過差事下來要等殿試以後,天子才會任命新的教習庶吉士的學士,主持館選。
教習庶吉士一般一任三年,這當然是一個美差,庶吉士李是可以出宰相,尚書這樣的人才的,所以庶吉士教官可以視作積累高質量人脈的捷徑。
申時行用意,也是讓自己在這三年裏沉澱沉澱。
閑著無事,林延潮沒有直接去內堂,而是去檢修廳,這裏也是當初自己修大明會典的地方。
這一科的庶吉士散館後,檢修廳人少了很多。
上一任庶吉士經過三年教習,年初時授葉向高,周應賓,方從哲授編修。
葛曦,徐待聘,楊元祥,鄧宗齡,季道統授檢討。
給事中五人分別是,薑應麟戶科,梅國樓禮科,邵庶兵科,胡世麟刑科,史孟麟工科
禦史六人吳龍征浙江道,沈權江西道,王之棟福建道,徐大化湖廣道,楊紹程河南道,梅鶤祚山東道
部屬二人,甯中立禮部主事,劉大武兵部主事。
除了葉向高等八人留館,其餘庶吉士基本都去科道任職,最差的就是分配到禮部兵部任主事。
在林延潮那一科,如顧憲成,董嗣成這幾位二甲頭幾名,方才授六部主事。
但新科進士,要在該部觀政三年方才正式授職。
可是庶吉士一散館就是實授的主事,由此可見這一科庶吉士起點有多高。
林延潮有聽說當年葉向高,吳龍征在館選時,要爭取福建進士唯一一個入翰林院的名額。
葉向高是林延潮支持,吳龍征是沈一貫支持。
最後的結果是,林延潮將葉向高保送進了翰林院。
但沒料到沈一貫,同樣牛逼,居然打破隻取一人的規矩,將吳龍征同樣送進了翰林院。
當然最後這一次留館,葉向高得授第一名,授予正七品編修之職。
而原先館選第一,季道統卻授了第八名,隻是授予從七品檢討之職。
原本的大熱薑應麟,更是散館任了給事中。
眾翰林們有點懷疑。
葉向高是林延潮同鄉兼同案,而季道統則在之前翰林院院議裏頂撞過林延潮,薑應麒則在同僚中對林延潮數度表示了不滿。
有些人猜測,林延潮是不是借此機會公報私仇,打擊不和己者。
事實上……他們沒有猜錯。
不過薑應麟上疏,最後被貶為典史卻真心不關林延潮的事。
當林延潮走進檢修廳時,史官們都是上前見禮。
掃視廳內,見氣氛有些異樣,林延潮不由問道:“今日館課是什麽?”
新任編修方從哲主動答道:“回稟學士,今日館課是‘扶植國本疏’。”
所謂館課,就是翰林院裏教習庶吉士,新進不滿三年的翰林的課程。
林延潮當年入翰林院,就頭甲三人,翰林院也沒有開設館課這等待遇。
翰林院館課都是以文章,詩詞為主,但徐階為庶吉士教習官後,主張館課當以經世為重。
於是館課一改虛浮之風,改為經世務實。如果說庶吉士是宰相的預備班,那麽館課就是預備班的課程,每月的館課,庶吉士都要交一篇稿子寫上心得。
這扶植國本疏,是曆經四朝的大臣林俊寫了一封奏疏。
這奏疏其實與立太子無關,乃是當年他上書憲宗,冒死彈劾權監梁芳的奏章。這篇奏章後被館課收錄,被視為翰林們必讀的奏疏。
林延潮當下道:“也好,既是如此諸位之前是如何議的,不妨說一說,本學士也參詳一二。”
說完值堂吏給林延潮搬來一張椅子,端來熱茶,格外殷勤。
但是眾翰林們卻是一陣靜默。
“怎麽你們方才沒有在議嗎?”林延潮看去。
季道統出麵答道:“啟稟學士,薑給事已是被貶為典史了,而今國本不立,我等無心於館課。”
果然不出所料,林延潮放下熱茶問:“所以呢?”
季道統決然道:“所以我等願打算聯名上書,求天子寬赦薑給事,此事還請學士成全。”
林延潮肅然道:“季檢討,你上書言國本已是不妥了,還鼓動其他翰林,將以私意加於眾論之上,可乎?”
季道統道:“啟稟學士,何為眾論?禮也!立嫡立長,禮也!吾又何嚐將私意加於眾論之上?當初林學士上天下為公疏,天下敬仰,但今日見來卻是畏首畏尾,實是令學生失望。”
季道統自己上書不說,還倒打林延潮一耙。
林延潮失笑道:“季檢討,何為禮?”
“當年聖人遊說天下諸侯,主張恢複周禮於世,禮製即能致天下太平,為何諸侯不聽呢?秦王一統天下,不尊禮而尊王,然為何二世而亡?”
“季檢討能答否?”
季道統一時語塞。
林延潮正色道:“季道統與其爭著上書言國本之事,倒不如以我此問為館課,待學好後再論上疏不上疏吧!今日諸位就此論,當場繳篇文章來給本官過目,不寫完不許退衙!”
說完林延潮放下熱茶,起身離去。
眾翰林們麵麵相窺,季道統忿忿地道:“林學士官當得越大,膽子越小,初心何在?”
“季兄,別說了,你看看薑兄他們上疏被貶的例子,學士大人這也是愛護我等。”葉向高言道。
方從哲也是在旁附和。
眾翰林們當下史廳裏乖乖的寫文章。
日落前,眾翰林們一一將文章交給林延潮過目,然後出院。
唐文獻,季道統等不少翰林都是‘批法崇禮’,他本以為不和林延潮之見,但哪知文章遞上時,林延潮沒有批評,隻是如實點評。
至於方從哲等翰林寫了‘禮法並用’的,文章遞上後,林延潮也沒有表示稱許。
這令眾翰林們不由奇怪,摸不準林延潮的心思。
眾人都在等,最後一人李廷機卷子批改完,然後一並出院,哪知道李廷機卻遲遲沒有出來。
屋內林延潮看完李廷機的卷子,然後抬起頭看向對方,那麽多翰林寫的文章,最合自己心意不是方從哲,也不是葉向高,反而是自己這位半個同鄉李廷機。
盡管還不那麽準確,但以古人的認識來說已是很難得了。
李廷機是萬曆十一年的榜眼,眾所周知那屆的狀元是朱國祚,此人其實是申時行開了後門取的。
所以李廷機在不少人心底,才是那一科真正的狀元。
不過幸虧李廷機沒取狀元啊,因為他是鄉試的解元,又是那一屆會試的會元,若再中了一個狀元,那不又是一個李三元。
幸好……幸好……
林延潮將文章蓋住問道:“爾張,楊惟延(楊道賓)可記得?”
李廷機沒料到林延潮問了他這一句話,李廷機道:“此學生同鄉也,當年曾一並赴過鄉試。”
林延潮笑著道:“是啊,不說我還忘了,當年我與爾張也一並同赴鄉試。”
李廷機笑道:“學士是當年的解元,學生倒是落榜。學生沒有別的意思,心底對學士的才學佩服之至。”
林延潮點點頭道:“惟延正在舍下做客,他既然你我舊友,若爾張有空,不如同來一敘。”
當下李廷機欣然答允,然後又道:“蒙學士看重,學生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林延潮道:“請講。”
李廷機道:“國本之事到了今日,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無論如何,百官與天子失和都非國家之福。學士簡在帝心,數度進諫天子都肯采納,若是學士肯在中間轉圜,化解分歧,無論是學生,還是滿朝百官也會因此感激學士。”
林延潮聞言失笑道:“爾張可知,為何舜耕曆山,樂而忘天下矣?”
李廷機眼睛一亮問道:“莫非以待時也?”
林延潮搖頭道:“錯了,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李廷機待要再說時。
林延潮笑道:“爾張回去吧,他日再邀。”
李廷機出門後有些茫然若失,眾翰林皆是問林延潮可是意許他的文章。
李廷機答道:“學士沒有問我的文章。”
眾翰林皆奇。
“那麽爾張兄館課是如何答的?”
李廷機道:“沒什麽,隻不過說秦變法而強,時也,漢尊禮而立,亦是時也。恰如人穿衣吃飯,隻食葷,或隻食素皆是不好,葷素並用,看似近道,但平常食來還好,若是病時呢?”
“人染沉屙,當先用糜粥以飲之,以素調和,待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治國若治病,用法用禮在於時也。違背其時,如病時食葷,怪葷不好,虛時食素,怪素不補。”
眾人聽了都是深以為然,然後問道:“如此文章,學士還沒有誇獎。”
李廷機搖頭道:“看來還差不少。學士之學,吾實不敢窺之。”
“那爾張兄,有無請學士上疏?以他今時今日名聲上疏,朝堂必然震動,天子也不敢不重視。”
李廷機道:“怎麽沒說,隻是學士說了,君子思不出其位。”
眾翰林想起林延潮方才堂上所言,不由滿臉漲紅,自己學問還未做好,還提什麽上諫,當下無一人再敢提上疏規勸天子之事。
於是在這一場爭國本之事中,翰林院裏從頭到尾沒有一名翰林上書。
兩日後,林延潮正要放衙回府,這時宮裏卻來人相請,言天子召見。
林延潮不由仰天長歎,下麵來的自己隨手就擋掉了,但上麵來的,自己還是避不過啊。
林延潮吩咐展明告訴家小一聲,滿懷著無奈進宮了。
來請自己的不是高淮,陳矩,張鯨等相熟的太監,而是張誠。
能請動張誠看來自己麵子也不小。
一路上林延潮有意無意與張誠搭話,想探聽點風聲,但人家問三句答一句。
林延潮也知道宮裏幾位貴璫裏,張誠是從不與外臣結交的,這樣的太監就屬於皇帝的忠犬。
天子在乾清宮暖閣召見,這條路林延潮算是輕車熟路。
暖閣天子手撫著有他人高的青瓷瓶,正在沉思,連林延潮的腳步聲都沒有聽見,待內監提醒後方才發覺。
天子看見林延潮露出喜色,溫言道:“卿家用過膳了嗎?”
林延潮正要‘欺君’答道,我吃過了。
那見天子不容拒絕地道:“林卿陪朕用膳!”
不久內監將飯菜端入,擺滿了膳桌。
天子坐在金圈交背椅上,然後一指:“賜坐!”
林延潮還能說什麽,太監給林延潮搬來一張紫檀鼓腿小杌子擺在天子下首。
這宮裏賜坐是有檔次的,內閣大學士以前在天子麵前也是坐小杌子,後來改為連椅(有個小靠背)。
至於其他大臣,都隻有小杌子的待遇。
林延潮稱謝了一聲後入座,然後太監又給林延潮搬來一張數尺方寸的小案。
然後天子吃了道菜,然後道:“甚好,賜林卿。”
當下太監一碗端過。
過不久又道,“甚好,賜林卿。”
不久林延潮麵前的小案上就擺了五六道菜。
這就是天子賜宴,換了別人而言,這實在是夢寐以求的恩遇。
但是林延潮此刻心想,這叫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這下麵還有一句話,敬酒不吃吃罰酒。
滿滿的都是套路啊!
林延潮當然是表麵‘誠惶誠恐’,然後吃菜。
天子道:“上一次皇元子的事,卿家為朕所謀,十分妥當。朕心底很是受用,今日賜宴,也算是一酬卿家了。”
切!
林延潮腹誹,這猴年馬月的事,又拿出來說。
林延潮放下筷子,然後道:“此臣份內之事,愧不敢當。”
天子點點頭然後對服侍的內監道:“你們退下,朕要單獨與林卿家說話。”
幾位內監聞言退下。
暖閣裏隻有天子與林延潮二人,林延潮心想完蛋了,私下召對,看來今天自己不拿出點幹貨是不能蒙混過關了。
可是他本意是不願意介入這‘爭國本’的。
但見天子已是開口道:“眾臣工中數卿最有見識,為朕所謀向來得力,鄭妃封皇貴妃的事,朕想聽愛卿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