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整個幽州近日都籠罩在陰霾之中,首先是那以位溫和寬厚著稱的刺史大人,在此前兩個月內,進行了一場對整個幽州官場的清洗。【ㄨ】
各個級別的文武都有波及,範圍之廣,人員之多,前所未見。
在那位龐統先生的精密計算下。
每一名被罷黜甚至處死的官吏,都被掐住要害,根本無力辯解。隻能老實認罪。
罪行涉及各個方麵,刑獄、糧儲、募軍、違製、貪贓……徇私舞弊……殺人害命…屍位素餐……
時間跨度極廣,有些罪名甚至牽連到五年甚至十年前的舊事。
沒人能想象那些鐵證是怎麽被那個單眼皮的胖子搗騰出來的,簡直堪稱奇跡。
而且在他的調度和親為下,減員超過四分之一的幽州官場,居然運轉效率更加高了,而這個和藹胖子完成這些工作所付出的,隻是每天少看三個時辰書。
而那些被牽扯的家夥甚至要仔細回憶半天,才能驚詫而迷茫的想到,是某某年,某件事查到自己身上,而確實又脫不開幹係……
曆時不過區區五十八天,共計處理的幽州官吏竟高達117人。
整個幽州官場,惶惶不可終日。
當然,隻有在幽州權柄排名前三十的那些大人物心裏無比清楚。
這些人,沒有任何一個例外,皆是諸葛孔明門下走狗,有的藏的極深,可絕逃不過龐統的眼睛。
這個胖子在劉虞一句“幽州上下願做先生傀儡”後,真的很盡心盡力。
劉虞,幽州刺史,漢室宗親。
素有仁義之名,烏桓蠻夷都敬他幾分,願效犬馬之勞。實打實的好人一個。
就是這樣一位寬仁州牧,悍然而迅速的對幽州幕後的影子帝王,掀開了一場血腥而徹底的挑釁。
可出乎所有大人物人意料,那位以鐵血淩厲著稱的孔明先生,居然猶如失蹤一樣,沒有半點反撲。
而隨著這清洗的進行,幽州最頂層的一小撮人,得知了諸葛孔明居然遠離了這次鬥爭中心,對於她所有班底的命運不管不顧。
這就讓對諸葛孔明不滿的那一部分對立者,借著刺史劉虞掀起的這場風暴,開始了以前不敢想象的落井下石。
罷官,入獄,斬首,車裂,淩遲……
等到這次清洗落幕,劉虞一派獲得了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絕對勝利,順利的讓無數人覺得是在做夢。
但是樂極生悲這個道理千古不易,
劉虞一派還沒好好享受喜悅,分享勝利果實
就被兩件天大的事情砸的暈頭。
天子駕崩,少帝登基……
而幽州在新帝登基幾個月之前,就有大批軍隊在沒有得到任何指令的情況下,遠出幽州,隻是因為一個小女孩離開府邸之前的小安排。
劉虞的喝止命令還不如放屁來的響亮,那是嘩變般的一段日子,幽州軍隊大批開赴幾條帝都必經之路……
劉虞至今都覺得是在做夢,他那時幾乎完全失去了對軍隊的控製權。
諸葛孔明的威脅已經讓他不能忍受。
若非如此,他是絕不會如此激進清洗幽州官場的。
這批“出走的軍隊”有三萬人,走了整整三個月,是在前幾日回來的,劉虞的清洗進行到尾巴的時候。
按照道理,這清洗是該繼續的,可就在昨日,一紙詔書下達到幽州,居然是表彰劉虞報國忠君,舉兵護國,這隻幽州軍隊攔截了好幾支謀逆勢力,確保了當今皇帝登基。
劉虞逼不得已,隻能把這口屎咽下去,還得對著幾十位大小“護國功臣”表彰嘉獎。
然後,這場被暫時壓下的風波好不容易平息,就傳來了黃巾張寶,調集各路軍隊,妄圖進犯幽州的消息。
大軍壓境,旌旗連天。
哪怕距離幽州還遠,即便黃巾軍的軍備極其差,但畢竟是足足五六萬的龐大數量。
在數百裏外卷起的煙塵,都讓人覺得窒息。
哪有那麽多舉城婦孺麵對敵軍都鎮定自若的美談,不少臨近敵軍的地域,都已舉家逃離避難。
新君繼位,國祚不穩,先帝在位時候積弊日久,大漢朝廷岌岌可危,四周虎狼虎視眈眈
正是該徐徐改革,求存圖穩的時候
在北國就乍然起了這樣一場大仗,讓幽州官場所有人無比難受,哪怕黃巾皆是不堪一戰的弱旅,可這次集結的人數就決定了如果真的開戰,戰役規模絕對不小。
簡直就像是有意給新皇帝添惡心。
一貫與劉虞不合的公孫瓚在此事上倒是夠氣魄,一貫打仗幹脆激進的他,以白馬衛為鋒,共計四千騎兵長途奔襲六百裏,想要直插黃巾後方,成功與否不敢定論,可至少先聲奪人。
但作為幽州第一人的劉虞卻遲遲沒有行動,他並不放心用歸來的三萬人去對抗黃巾,擔心虎狼勾結,玩火自焚。
卻又更舍不得用自己手裏掌握的軍事力量去填充這個戰爭窟窿。與此同時,他也疑惑這支黃巾大軍的目的,難不成以為單單憑借人數,就能攻打下幽州?
幽州十二郡哪個不是城高數丈,防守森嚴,即便沒有彼此馳援,單靠幾萬散兵遊勇能打下來,那就是笑話。【ㄨ】
何況這股黃巾放棄幽州其餘各部分土地,直接奔著幽州主城區域而來。
真是讓劉虞看不明白。但在他眼中神鬼莫測的龐統卻沒有給他解惑,隻是苦笑的送客。
所以他更加疑慮,想觀望一番公孫瓚的勝敗再做打算,所以隻是下令幽州城戒嚴,城外十裏以內就布置了數道關卡,長矛鐵刀,層層排查。
一隻幽州以外的蒼蠅都難以飛進來。
但他卻在今日接到一個讓他坐立不安,心虛無比的消息,比幽州城破也不遑多讓。
遠離幽州中心三個月之久的諸葛先生,回來了。
幽州城,黑城白雪。
一個小女孩隻身徒步入城……
在劉虞趕來的時候,他後麵已經綴了一幹文武親信。
眾人不知出於什麽心理,包括劉虞在內沒有任何一個穿著官衣,零零散散二三十人。
為首是一身黃白毛大氅的刺史,後麵是各級文武。
在內城長道之上,與遠處行來的小女孩遙遠對立,信心十足。
若說在此之前,這個人是隱於幕後的女帝。
如同一棵巨木,籠罩下一片巨大陰影,但在枝葉都被砍幹淨的今日,幽州劉虞一黨的勢力,都不再畏懼她。
壓在頭上的厚重陰雲終於散去,那些人都仰著頭,直著腰
看著遠處走來的諸葛涼。
個子真是嬌小,一個普通士兵都能殺了她吧
……
不約而同,所有人心裏都冒出類似這種想法
一把六寸長,十個銅板的匕首,
隻要刺入心髒,可以結束一個乞丐的生命。
當然也能殺掉一個皇帝。
在生死之間,高貴與低賤並沒有什麽不同。不過都是一副骨架,幾十一百斤肉,沒有誰不能殺掉誰……
類似這種想法在他們的腦子中不斷發酵膨脹,如同一個塞滿他們腦子的大氣球。
給了他們無窮的勇氣和信念。
但等到小涼距離他們不足一百步時,所有人都發覺那些突生的“勇氣”在一點點流失。【ㄨ】
一個小女孩,給了他們如泰山一樣巍峨的壓力,仿佛比往日更加驚人膽寒。
一路奔波辛苦,晝夜不停趕路,不敢騎馬的小涼隻好坐車,但其中顛簸更勝騎馬。
縱然以小丫頭的矯情,外衣上也難免染塵,神色也難免憔悴。
一頭過腰長發沒有時間打理,隻拿一頂遮雪的棉鬥笠蓋了,淩亂落拓自然是免不了的。
甚至純白色的棉衣衣擺下,染了觸目驚心厚厚一層紅血色。
但這絲毫無損小涼的氣勢莊嚴。
出白村後,小涼趕路六天,一日比一日神色漸冷,一日比一日氣數雄渾。
等到幽州城外,一路抱著一口袋種子的小女孩將那一袋種子背到背後。
入城第一步起,她便隻是諸葛孔明,
曾經那個叫小涼的小女孩,出了白村離了李祀便再也沒了。
在她身後十裏,隨行親兵,不發一言,一路皆殺。
崗哨屍體橫豎躺了一路,小女孩一路踩過。
屍體是從她親兵營裏被提拔出,卻在這次清洗中倒向劉虞的四個百夫長和大小共十二人,
其餘斥侯巡兵三百對五十,不戰而逃,
她不追。
她所有親兵都知道,先生帳下隻有兩條是必殺死罪,其一抗命、其二叛主。
沒有諸葛先生的命令,她的暗衛不敢入城,
靜靜在城外聽著今日的巡城校尉,不顧手下人反對強開城門,痛哭流涕的跪在城樓之上,嗚咽不止。
這位被砍了一隻胳膊的家夥曾與這群暗衛袍澤一場。
不過兩年,官升至此,先生厚待下屬,殊勝如斯。
她至始至終,不發一言。
衣擺上的血很稠濃,仿佛匈奴人蘸過馬奶的薄餅。
再走幾十步後,與幽州文武麵對麵相距四五步而已。
不管是之前打算怒斥她把持幽州大權,一介草民膽敢犯上的文官,
還是暗暗握刀打算等待劉虞眼色動手的武將,都愣住了。
因為他們戰戰兢兢等待半天的那人,根本就沒有停下腳步。
不曾擦肩,隻是尋常而過。
眼神沒有驚恐,沒有憤怒,沒有擔憂。
她不曾抬眼看誰一眼。
一位年將六十的刺史府幕僚,看著那和自家孫女一樣大的小女孩,想起當初她給自己一眾人等講解過一次兵法,無數人腆著臉問,說自己是否已經是孔明先生門下之人……
然後眼前這人沒有任何反應,隻是清淡修正了一句:“是門下走狗……”
那次講解結束後,一些年紀大半都能當她爺爺的家夥諂媚跪了一地。說是行一次弟子之禮。
那少女眼神如妖的象征性笑了下,不明不白的說了句:
“都記得,你們給我跪過……如果忘了,你們都得死……”
不知為何突然想到這件事情,幹癟的臉上,枯皺的唇顫顫的,手抖的厲害
那老頭或許是年老體衰,站立不穩,在眾目睽睽之下,撲通一聲跪下。
衝著那走出幾步遠的背影俯首叫道
“刺史府幕僚,歐陽崢嶸,恭迎先生回府”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該如何為,若是無人出頭還好,可這老頭來了這麽一出,自己眾人要不隨他一起,否則就算是捅破窗戶紙,徹底明白和諸葛孔明撕破臉。
逼著自己表態站隊啊……眾人都在心裏把歐陽崢嶸罵了好幾百遍。
可這絕不是他們能決定的,所有人都望向劉虞,等待這位主公給個態度。
劉虞臉色鐵青,藏在袖口中的手死死攥住,盯著那跪如老狗的心腹幕僚。
卻不肯發一言的擋住了眾人視線。讓他們再也看不到那背影。
態度明確決絕,就撕破臉。
事情做了就不怕認,殺了她幾十名心腹,矛盾早已不可緩和。
然而等到那背影交錯而過,走出好遠,即將消失在眾人視線之內。
一陣如雷之聲傳來,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極其有節奏,聲音悶如雷點。
抬頭尋找聲音來源,一個一身儒服的胖子不知何時上了城門,敲著城門上那麵牛皮大鼓。
笑容燦爛而討好,活脫脫大寫的慫字。
由於那鼓錘對於一個虛胖的家夥也算沉的,捶了幾十下鼓,那胖子已經氣喘籲籲。
嘴裏卻用盡力氣大聲吆喝著: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然而走在城道上的小女孩不曾回頭,腳步不曾停滯。
龐統笑容一點點收斂,眼中黯然而哀傷,訕訕的尷尬笑笑。
如同一個被不懂事女兒傷了心的老爹。
在城上俯視著劉虞一眾人低聲喃喃道:
“隻能圈禁她了,一切過後再說……”
……
諸葛孔明歸來第二日,被圈禁刺史府中。
同日幽州劉虞與劉璋,劉表等二十五位嫡血皇親,
上《宗親表》八千字,字字泣血。
在其末尾一段,這些漢室後裔表示:
“得仰高祖餘烈而安食,長分太極之泉。每每夙夜,常思不肖諸行,頗使聖祖蒙塵,空有忠君之心,未能盡安民之事,
為臣不可盡忠,愧作難安,如受斧鉞之刑,
兼思四海血苗離散而不得聚,宛遭鼎油之烹。
臣等伏乞聖憐,願得召見,瞻天子德容,得全宗廟之俱”
這群宗室黨的家夥,以這卷《宗親表》為開端,要求新帝恩準他們入京敘親。
當天夜內,蟄伏徘徊的黃巾大軍,戰鋒突揚,一夜行軍三百裏。
大督軍張寶,兵鋒直指幽州主城。看那勢頭,若非幽州城高牆固,他們恐怕要連夜攻城。
幽州內厲兵秣馬,風聲鶴唳。
十二郡內隻有三郡派兵來援,其餘卻持觀望態度,含糊不明。
而第二天清晨,遠登城樓已經可以見到黃巾的旗幟。
壞消息沒有斷,那卷《宗親表》表剛剛出幽州送往帝都後三個時辰
就有探子回報,一萬涼州鐵騎,如黑壓壓一片鋼鐵滾潮,出涼州境,奔幽州而來。
軍中大纛整齊,董字大旗飄揚。
派出前鋒使者先到幽州城下,態度強悍不容置疑,涼州刺史董卓,奉天子詔書,入京護國,
涼州大軍,要借道幽州,立即開城門放行,並資助糧草軍械一幹物資。以做行軍之用,限時三日籌集。
違命者視同謀逆,涼州鐵騎將奉旨討逆。
再過一日,孔明一手操練培養的兩萬幽州精兵,拒絕出兵攔截外敵。
其中絕大多數將領宣稱幽州城內有人勾結黃巾,意圖賣國,上書劉虞要求清查一幹人等。限時兩天。
否則,將效法前人,兵諫救國。
諸葛孔明軟禁之地,在囤積了大量胡蘿卜和食物之後,她將兩扇巨大的木門緊鎖,
不見任何人。不管窗外事,她倒是很好奇,那個胖子敢真的戰一場否。
然後依舊桀驁冷酷的……桀驁的啃著一根胡蘿卜,嘎嘣脆
整個幽州近日都籠罩在陰霾之中,首先是那以位溫和寬厚著稱的刺史大人,在此前兩個月內,進行了一場對整個幽州官場的清洗。【ㄨ】
各個級別的文武都有波及,範圍之廣,人員之多,前所未見。
在那位龐統先生的精密計算下。
每一名被罷黜甚至處死的官吏,都被掐住要害,根本無力辯解。隻能老實認罪。
罪行涉及各個方麵,刑獄、糧儲、募軍、違製、貪贓……徇私舞弊……殺人害命…屍位素餐……
時間跨度極廣,有些罪名甚至牽連到五年甚至十年前的舊事。
沒人能想象那些鐵證是怎麽被那個單眼皮的胖子搗騰出來的,簡直堪稱奇跡。
而且在他的調度和親為下,減員超過四分之一的幽州官場,居然運轉效率更加高了,而這個和藹胖子完成這些工作所付出的,隻是每天少看三個時辰書。
而那些被牽扯的家夥甚至要仔細回憶半天,才能驚詫而迷茫的想到,是某某年,某件事查到自己身上,而確實又脫不開幹係……
曆時不過區區五十八天,共計處理的幽州官吏竟高達117人。
整個幽州官場,惶惶不可終日。
當然,隻有在幽州權柄排名前三十的那些大人物心裏無比清楚。
這些人,沒有任何一個例外,皆是諸葛孔明門下走狗,有的藏的極深,可絕逃不過龐統的眼睛。
這個胖子在劉虞一句“幽州上下願做先生傀儡”後,真的很盡心盡力。
劉虞,幽州刺史,漢室宗親。
素有仁義之名,烏桓蠻夷都敬他幾分,願效犬馬之勞。實打實的好人一個。
就是這樣一位寬仁州牧,悍然而迅速的對幽州幕後的影子帝王,掀開了一場血腥而徹底的挑釁。
可出乎所有大人物人意料,那位以鐵血淩厲著稱的孔明先生,居然猶如失蹤一樣,沒有半點反撲。
而隨著這清洗的進行,幽州最頂層的一小撮人,得知了諸葛孔明居然遠離了這次鬥爭中心,對於她所有班底的命運不管不顧。
這就讓對諸葛孔明不滿的那一部分對立者,借著刺史劉虞掀起的這場風暴,開始了以前不敢想象的落井下石。
罷官,入獄,斬首,車裂,淩遲……
等到這次清洗落幕,劉虞一派獲得了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絕對勝利,順利的讓無數人覺得是在做夢。
但是樂極生悲這個道理千古不易,
劉虞一派還沒好好享受喜悅,分享勝利果實
就被兩件天大的事情砸的暈頭。
天子駕崩,少帝登基……
而幽州在新帝登基幾個月之前,就有大批軍隊在沒有得到任何指令的情況下,遠出幽州,隻是因為一個小女孩離開府邸之前的小安排。
劉虞的喝止命令還不如放屁來的響亮,那是嘩變般的一段日子,幽州軍隊大批開赴幾條帝都必經之路……
劉虞至今都覺得是在做夢,他那時幾乎完全失去了對軍隊的控製權。
諸葛孔明的威脅已經讓他不能忍受。
若非如此,他是絕不會如此激進清洗幽州官場的。
這批“出走的軍隊”有三萬人,走了整整三個月,是在前幾日回來的,劉虞的清洗進行到尾巴的時候。
按照道理,這清洗是該繼續的,可就在昨日,一紙詔書下達到幽州,居然是表彰劉虞報國忠君,舉兵護國,這隻幽州軍隊攔截了好幾支謀逆勢力,確保了當今皇帝登基。
劉虞逼不得已,隻能把這口屎咽下去,還得對著幾十位大小“護國功臣”表彰嘉獎。
然後,這場被暫時壓下的風波好不容易平息,就傳來了黃巾張寶,調集各路軍隊,妄圖進犯幽州的消息。
大軍壓境,旌旗連天。
哪怕距離幽州還遠,即便黃巾軍的軍備極其差,但畢竟是足足五六萬的龐大數量。
在數百裏外卷起的煙塵,都讓人覺得窒息。
哪有那麽多舉城婦孺麵對敵軍都鎮定自若的美談,不少臨近敵軍的地域,都已舉家逃離避難。
新君繼位,國祚不穩,先帝在位時候積弊日久,大漢朝廷岌岌可危,四周虎狼虎視眈眈
正是該徐徐改革,求存圖穩的時候
在北國就乍然起了這樣一場大仗,讓幽州官場所有人無比難受,哪怕黃巾皆是不堪一戰的弱旅,可這次集結的人數就決定了如果真的開戰,戰役規模絕對不小。
簡直就像是有意給新皇帝添惡心。
一貫與劉虞不合的公孫瓚在此事上倒是夠氣魄,一貫打仗幹脆激進的他,以白馬衛為鋒,共計四千騎兵長途奔襲六百裏,想要直插黃巾後方,成功與否不敢定論,可至少先聲奪人。
但作為幽州第一人的劉虞卻遲遲沒有行動,他並不放心用歸來的三萬人去對抗黃巾,擔心虎狼勾結,玩火自焚。
卻又更舍不得用自己手裏掌握的軍事力量去填充這個戰爭窟窿。與此同時,他也疑惑這支黃巾大軍的目的,難不成以為單單憑借人數,就能攻打下幽州?
幽州十二郡哪個不是城高數丈,防守森嚴,即便沒有彼此馳援,單靠幾萬散兵遊勇能打下來,那就是笑話。【ㄨ】
何況這股黃巾放棄幽州其餘各部分土地,直接奔著幽州主城區域而來。
真是讓劉虞看不明白。但在他眼中神鬼莫測的龐統卻沒有給他解惑,隻是苦笑的送客。
所以他更加疑慮,想觀望一番公孫瓚的勝敗再做打算,所以隻是下令幽州城戒嚴,城外十裏以內就布置了數道關卡,長矛鐵刀,層層排查。
一隻幽州以外的蒼蠅都難以飛進來。
但他卻在今日接到一個讓他坐立不安,心虛無比的消息,比幽州城破也不遑多讓。
遠離幽州中心三個月之久的諸葛先生,回來了。
幽州城,黑城白雪。
一個小女孩隻身徒步入城……
在劉虞趕來的時候,他後麵已經綴了一幹文武親信。
眾人不知出於什麽心理,包括劉虞在內沒有任何一個穿著官衣,零零散散二三十人。
為首是一身黃白毛大氅的刺史,後麵是各級文武。
在內城長道之上,與遠處行來的小女孩遙遠對立,信心十足。
若說在此之前,這個人是隱於幕後的女帝。
如同一棵巨木,籠罩下一片巨大陰影,但在枝葉都被砍幹淨的今日,幽州劉虞一黨的勢力,都不再畏懼她。
壓在頭上的厚重陰雲終於散去,那些人都仰著頭,直著腰
看著遠處走來的諸葛涼。
個子真是嬌小,一個普通士兵都能殺了她吧
……
不約而同,所有人心裏都冒出類似這種想法
一把六寸長,十個銅板的匕首,
隻要刺入心髒,可以結束一個乞丐的生命。
當然也能殺掉一個皇帝。
在生死之間,高貴與低賤並沒有什麽不同。不過都是一副骨架,幾十一百斤肉,沒有誰不能殺掉誰……
類似這種想法在他們的腦子中不斷發酵膨脹,如同一個塞滿他們腦子的大氣球。
給了他們無窮的勇氣和信念。
但等到小涼距離他們不足一百步時,所有人都發覺那些突生的“勇氣”在一點點流失。【ㄨ】
一個小女孩,給了他們如泰山一樣巍峨的壓力,仿佛比往日更加驚人膽寒。
一路奔波辛苦,晝夜不停趕路,不敢騎馬的小涼隻好坐車,但其中顛簸更勝騎馬。
縱然以小丫頭的矯情,外衣上也難免染塵,神色也難免憔悴。
一頭過腰長發沒有時間打理,隻拿一頂遮雪的棉鬥笠蓋了,淩亂落拓自然是免不了的。
甚至純白色的棉衣衣擺下,染了觸目驚心厚厚一層紅血色。
但這絲毫無損小涼的氣勢莊嚴。
出白村後,小涼趕路六天,一日比一日神色漸冷,一日比一日氣數雄渾。
等到幽州城外,一路抱著一口袋種子的小女孩將那一袋種子背到背後。
入城第一步起,她便隻是諸葛孔明,
曾經那個叫小涼的小女孩,出了白村離了李祀便再也沒了。
在她身後十裏,隨行親兵,不發一言,一路皆殺。
崗哨屍體橫豎躺了一路,小女孩一路踩過。
屍體是從她親兵營裏被提拔出,卻在這次清洗中倒向劉虞的四個百夫長和大小共十二人,
其餘斥侯巡兵三百對五十,不戰而逃,
她不追。
她所有親兵都知道,先生帳下隻有兩條是必殺死罪,其一抗命、其二叛主。
沒有諸葛先生的命令,她的暗衛不敢入城,
靜靜在城外聽著今日的巡城校尉,不顧手下人反對強開城門,痛哭流涕的跪在城樓之上,嗚咽不止。
這位被砍了一隻胳膊的家夥曾與這群暗衛袍澤一場。
不過兩年,官升至此,先生厚待下屬,殊勝如斯。
她至始至終,不發一言。
衣擺上的血很稠濃,仿佛匈奴人蘸過馬奶的薄餅。
再走幾十步後,與幽州文武麵對麵相距四五步而已。
不管是之前打算怒斥她把持幽州大權,一介草民膽敢犯上的文官,
還是暗暗握刀打算等待劉虞眼色動手的武將,都愣住了。
因為他們戰戰兢兢等待半天的那人,根本就沒有停下腳步。
不曾擦肩,隻是尋常而過。
眼神沒有驚恐,沒有憤怒,沒有擔憂。
她不曾抬眼看誰一眼。
一位年將六十的刺史府幕僚,看著那和自家孫女一樣大的小女孩,想起當初她給自己一眾人等講解過一次兵法,無數人腆著臉問,說自己是否已經是孔明先生門下之人……
然後眼前這人沒有任何反應,隻是清淡修正了一句:“是門下走狗……”
那次講解結束後,一些年紀大半都能當她爺爺的家夥諂媚跪了一地。說是行一次弟子之禮。
那少女眼神如妖的象征性笑了下,不明不白的說了句:
“都記得,你們給我跪過……如果忘了,你們都得死……”
不知為何突然想到這件事情,幹癟的臉上,枯皺的唇顫顫的,手抖的厲害
那老頭或許是年老體衰,站立不穩,在眾目睽睽之下,撲通一聲跪下。
衝著那走出幾步遠的背影俯首叫道
“刺史府幕僚,歐陽崢嶸,恭迎先生回府”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該如何為,若是無人出頭還好,可這老頭來了這麽一出,自己眾人要不隨他一起,否則就算是捅破窗戶紙,徹底明白和諸葛孔明撕破臉。
逼著自己表態站隊啊……眾人都在心裏把歐陽崢嶸罵了好幾百遍。
可這絕不是他們能決定的,所有人都望向劉虞,等待這位主公給個態度。
劉虞臉色鐵青,藏在袖口中的手死死攥住,盯著那跪如老狗的心腹幕僚。
卻不肯發一言的擋住了眾人視線。讓他們再也看不到那背影。
態度明確決絕,就撕破臉。
事情做了就不怕認,殺了她幾十名心腹,矛盾早已不可緩和。
然而等到那背影交錯而過,走出好遠,即將消失在眾人視線之內。
一陣如雷之聲傳來,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極其有節奏,聲音悶如雷點。
抬頭尋找聲音來源,一個一身儒服的胖子不知何時上了城門,敲著城門上那麵牛皮大鼓。
笑容燦爛而討好,活脫脫大寫的慫字。
由於那鼓錘對於一個虛胖的家夥也算沉的,捶了幾十下鼓,那胖子已經氣喘籲籲。
嘴裏卻用盡力氣大聲吆喝著: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然而走在城道上的小女孩不曾回頭,腳步不曾停滯。
龐統笑容一點點收斂,眼中黯然而哀傷,訕訕的尷尬笑笑。
如同一個被不懂事女兒傷了心的老爹。
在城上俯視著劉虞一眾人低聲喃喃道:
“隻能圈禁她了,一切過後再說……”
……
諸葛孔明歸來第二日,被圈禁刺史府中。
同日幽州劉虞與劉璋,劉表等二十五位嫡血皇親,
上《宗親表》八千字,字字泣血。
在其末尾一段,這些漢室後裔表示:
“得仰高祖餘烈而安食,長分太極之泉。每每夙夜,常思不肖諸行,頗使聖祖蒙塵,空有忠君之心,未能盡安民之事,
為臣不可盡忠,愧作難安,如受斧鉞之刑,
兼思四海血苗離散而不得聚,宛遭鼎油之烹。
臣等伏乞聖憐,願得召見,瞻天子德容,得全宗廟之俱”
這群宗室黨的家夥,以這卷《宗親表》為開端,要求新帝恩準他們入京敘親。
當天夜內,蟄伏徘徊的黃巾大軍,戰鋒突揚,一夜行軍三百裏。
大督軍張寶,兵鋒直指幽州主城。看那勢頭,若非幽州城高牆固,他們恐怕要連夜攻城。
幽州內厲兵秣馬,風聲鶴唳。
十二郡內隻有三郡派兵來援,其餘卻持觀望態度,含糊不明。
而第二天清晨,遠登城樓已經可以見到黃巾的旗幟。
壞消息沒有斷,那卷《宗親表》表剛剛出幽州送往帝都後三個時辰
就有探子回報,一萬涼州鐵騎,如黑壓壓一片鋼鐵滾潮,出涼州境,奔幽州而來。
軍中大纛整齊,董字大旗飄揚。
派出前鋒使者先到幽州城下,態度強悍不容置疑,涼州刺史董卓,奉天子詔書,入京護國,
涼州大軍,要借道幽州,立即開城門放行,並資助糧草軍械一幹物資。以做行軍之用,限時三日籌集。
違命者視同謀逆,涼州鐵騎將奉旨討逆。
再過一日,孔明一手操練培養的兩萬幽州精兵,拒絕出兵攔截外敵。
其中絕大多數將領宣稱幽州城內有人勾結黃巾,意圖賣國,上書劉虞要求清查一幹人等。限時兩天。
否則,將效法前人,兵諫救國。
諸葛孔明軟禁之地,在囤積了大量胡蘿卜和食物之後,她將兩扇巨大的木門緊鎖,
不見任何人。不管窗外事,她倒是很好奇,那個胖子敢真的戰一場否。
然後依舊桀驁冷酷的……桀驁的啃著一根胡蘿卜,嘎嘣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