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繼位第一年初冬
幽州城下,南門西涼陳精兵萬餘,正式叩關攻城。以一份不知從何而來的天子詔討逆,誅殺劉虞。
北西東三門有黃巾五萬,圍城,絕幽州糧道。
西涼黃巾相看,卻又秋毫無犯。
城內隻有一半守軍願意守城相抗。是自其餘幾個郡守趕來的援兵。
在幽州十三座郡城劉虞與諸葛涼各有心腹,大約各半。一半率軍來援,另一半自然冷眼旁觀。
可刺史府所在的這座主城的軍權,諸葛涼已經掌握了整整兩年。
黃巾圍城第四日,城中存糧隻剩小半,而西涼攻城太急,突圍幾乎不可能。
其餘一半軍隊在四次炸營嘩變被龐統強力壓下後,總算沒喪盡天良做出通敵獻城的勾當。
但上百名各級軍官血書上表,若是劉虞不肯給個交代,釋放孔明先生,並將一眾人等砍頭。
那麽這三萬人,寧幽州城破與城同死,也拒不出戰。但這三萬兵馬的糧餉卻必須優先供給,否則誰都不好說會不會窩裏反。
附近州郡以及京師,都已經八百裏急馬報訊,奈何如石投海,全無回應。
各地已經初顯藩鎮林立雛形,幽州內亂誰樂意參與,巴不得看個熱鬧坐收漁利,唯有徐州陶謙那位和稀泥的老好人回信說要派使者調停……
“啪啪!”一個粗瓷杯子被摔的粉碎,瓷渣散在地上,濺如白花。
劉虞狠狠捏著幾處的回信,皆是漢室宗親,同在上書《宗親表》上留名,卻不想他們在這事上也是推延搪塞,語焉不詳。
本來是大好局麵,諸葛孔明心腹一朝之內盡數拔出,她自己也被軟禁身不由己。
一份《宗親表》以他劉虞為先,隻待阻了董卓,以幽州雄厚軍力,他甚至可能入主洛陽攝政。
哪想天地翻覆不過幾日,他劉虞居然就落到個獨守孤城,甚至可能身死的淒慘境遇。
鏖戰數年,幾乎被打的全無銳氣的黃巾怎麽就敢把一支堪稱根基的大軍投到幽州城外,三麵圍城又如何,放到平日,以兩萬精兵劉虞就有信心衝垮他們。
董卓他怎麽就敢瘋了一樣悍然攻幽州大城,其行昭昭,放到平日宛如謀反,必當被天下共伐。
而且要知道雖然幽州方麵死了不少人,可畢竟是依托高牆堅城,董卓的西涼軍死的更多,三日攻城,銳減四千人。
甚至於那個胖子以火急軍令又從涼州調了三萬悍卒過來,正在趕赴幽州途中,竟是一副不踏平幽州誓不罷休的凶橫態度。
他娘的就不怕馬騰趁軍備空虛折騰出什麽大亂子,甚至於匈奴都可能犯邊!
再說幽州諸葛涼所屬,在劉虞看來主子都已落水,那些將領要麽被清洗替換,要麽投誠,怎麽就會像是如今這般上下大小上百名軍官,統一擰成一股繩以嘩變相威脅?
“這天下人都他媽瘋了不成!”
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居然硬是把一片好局做成了困局甚至死局。以劉虞的儒雅也不免罵了聲娘。
坐在他下手位翻書的龐統絲毫不受影響,繼續翻看一本《春秋》,抬頭應道
“怎麽算是瘋了?天下諸侯,,心裏哪個不盼著天下亂起來,隻要天下分崩,漢室離亂,一切都好。
可隻要一天必須維持著這個朝廷,一天是國泰民安,那他們也就隻是臣子,是劉家門下走狗。
多少人巴不得董卓進京淩虐天子,將君權踩到泥裏……
到那時舉旗討賊,不但占了個大義的堂皇,人人都不是亂臣賊子,而是梗骨忠臣……
卻又都有機會坐坐那張龍椅,最起碼也頭上少個皇帝,獨霸一方……誰願意幫你劉虞上位?”
尤其是漢室宗親,肯一起上《宗親表》那是看中了進京瓜分皇權的蛋糕的好處,但眼下局麵他們也不是不能接受。
“一旦天下分崩離析,你們這些皇親,就是正統、就是大義,就是人心所向,就是天命所歸。”
裏外不吃虧的事情,何苦帶著自家兵馬來替你解圍,死了個劉虞……對於他們來說從來不是壞事。”
聽著那胖子慢理斯條的言語,劉虞臉色越發難看,壓住怒火問道:“先生所言不虛,可天子總不會看我……
“嗬……”
龐統輕笑,用手中書敲了敲掌心
眼也不抬的對劉虞道
京師之內,陛下雖小,但畢竟十三歲了,不是能中興的雄主,可也不是無可救藥的傻子,再加朝中一幹老臣提點,你劉虞的妄圖入京以皇叔之尊攝政的心思。
……
他摸得清楚,那一卷由我親自捉筆的《宗親表》聲淚俱下,將他置於左右為難之地,陛下必早就恨上你,更不會幫你解圍……
所以,劉大人,按草民的意思,要不,您就幹脆等死得了……”
龐統是個好脾氣,經常被小涼欺負,在隱居時也時常被偶爾碰見的獵戶占便宜。
但從來不會發怒,或許是臉圓圓胖胖,怎麽都可親可愛,他忽然想起來什麽似的補充道
“對了,其實當初孔明回來,你若不急著撕破臉皮,她或許會幫你解了此局,留你一命,畢竟某個挺逆天的小孩子,把這丫頭的脾氣磨的柔了太多。
可是,大人啊,依草民之見,
你膽敢軟禁她……這是要把九族都作死啊…她是絕對不會放過你滴…
現在無論如何也指望不上她了,您這自斷後路,真是幹脆”
龐統臉上肉乎乎的,眼睛眯眯著,像是一隻白包子。
但劉虞此刻麵對如此可親的人,卻無可抑製心中的殺意,甚至已經就要叫人進來把這和董卓一樣可恨的胖子當乳豬烤了……
這一切都是眼前這胖子的安排,倘若不是他提自己謀算好一切,並“鞠躬盡瘁”拔除了諸葛涼近七成心腹,並信誓旦旦表明輔佐之心,他怎敢公然和她撕破臉。可卻又不想,這胖子原本就是要奪他幽州大權。
龐統卻絲毫沒有惹惱他的自覺,繼續溫和親切的提醒道:
“所以,大人你現在隻能靠我了,先把幽州兵符調令和關防印鑒交給我吧……我保證你活著……”
劉虞臉色鐵青,一手掀翻麵前小幾,瓷碗茶壺碎了一地,茶水都崩濺到龐統衣襟上。
一貫溫文的刺史大人咬牙切齒:“你就不怕我把諸葛孔明從拘謹之處放出來?以她之睚眥必報,我雖下場淒慘,你又好到哪裏去?”
“嘖嘖,大人你愚蠢……”龐統嘬著牙,以一種看白癡的眼神望著他
“大人,那人是諸葛孔明你知道嗎?軟禁?你以為你是誰啊”
她要是想出來早出來了,現在她隻不過是想看明白我到底要怎麽折騰罷了……但話說回來……大人你不會白癡到認為我從小看到大的孩子,會殺我吧?頂多餓我幾頓頂天了……
但,有句話你說的對,你要是現在把她弄出來,你肯定是活不了了……
翻了個白眼的胖子,特無奈的把手中書扔放腿上。
翻開的一頁,上麵是他隨手做的批注。
“越是千古至理,越是黔首老農能懂,
越是恢弘大作,越是白貧學子能讀,
可世人偏執尋詭方之毒謀,用之求富貴,厚黑於心,並以為大道。
可世人偏求孤本生僻之篇,購之以千金,藏於秘處,並以為奇絕。”
李祀所在的那麽個小村,也能找出類似《莊子》、《論語》、《春秋》之類的聖典,對於讀書人而言,實在是天大幸事,田間老人也會說:“善惡終有報應,抬頭可見神明”
幽州城下,南門西涼陳精兵萬餘,正式叩關攻城。以一份不知從何而來的天子詔討逆,誅殺劉虞。
北西東三門有黃巾五萬,圍城,絕幽州糧道。
西涼黃巾相看,卻又秋毫無犯。
城內隻有一半守軍願意守城相抗。是自其餘幾個郡守趕來的援兵。
在幽州十三座郡城劉虞與諸葛涼各有心腹,大約各半。一半率軍來援,另一半自然冷眼旁觀。
可刺史府所在的這座主城的軍權,諸葛涼已經掌握了整整兩年。
黃巾圍城第四日,城中存糧隻剩小半,而西涼攻城太急,突圍幾乎不可能。
其餘一半軍隊在四次炸營嘩變被龐統強力壓下後,總算沒喪盡天良做出通敵獻城的勾當。
但上百名各級軍官血書上表,若是劉虞不肯給個交代,釋放孔明先生,並將一眾人等砍頭。
那麽這三萬人,寧幽州城破與城同死,也拒不出戰。但這三萬兵馬的糧餉卻必須優先供給,否則誰都不好說會不會窩裏反。
附近州郡以及京師,都已經八百裏急馬報訊,奈何如石投海,全無回應。
各地已經初顯藩鎮林立雛形,幽州內亂誰樂意參與,巴不得看個熱鬧坐收漁利,唯有徐州陶謙那位和稀泥的老好人回信說要派使者調停……
“啪啪!”一個粗瓷杯子被摔的粉碎,瓷渣散在地上,濺如白花。
劉虞狠狠捏著幾處的回信,皆是漢室宗親,同在上書《宗親表》上留名,卻不想他們在這事上也是推延搪塞,語焉不詳。
本來是大好局麵,諸葛孔明心腹一朝之內盡數拔出,她自己也被軟禁身不由己。
一份《宗親表》以他劉虞為先,隻待阻了董卓,以幽州雄厚軍力,他甚至可能入主洛陽攝政。
哪想天地翻覆不過幾日,他劉虞居然就落到個獨守孤城,甚至可能身死的淒慘境遇。
鏖戰數年,幾乎被打的全無銳氣的黃巾怎麽就敢把一支堪稱根基的大軍投到幽州城外,三麵圍城又如何,放到平日,以兩萬精兵劉虞就有信心衝垮他們。
董卓他怎麽就敢瘋了一樣悍然攻幽州大城,其行昭昭,放到平日宛如謀反,必當被天下共伐。
而且要知道雖然幽州方麵死了不少人,可畢竟是依托高牆堅城,董卓的西涼軍死的更多,三日攻城,銳減四千人。
甚至於那個胖子以火急軍令又從涼州調了三萬悍卒過來,正在趕赴幽州途中,竟是一副不踏平幽州誓不罷休的凶橫態度。
他娘的就不怕馬騰趁軍備空虛折騰出什麽大亂子,甚至於匈奴都可能犯邊!
再說幽州諸葛涼所屬,在劉虞看來主子都已落水,那些將領要麽被清洗替換,要麽投誠,怎麽就會像是如今這般上下大小上百名軍官,統一擰成一股繩以嘩變相威脅?
“這天下人都他媽瘋了不成!”
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居然硬是把一片好局做成了困局甚至死局。以劉虞的儒雅也不免罵了聲娘。
坐在他下手位翻書的龐統絲毫不受影響,繼續翻看一本《春秋》,抬頭應道
“怎麽算是瘋了?天下諸侯,,心裏哪個不盼著天下亂起來,隻要天下分崩,漢室離亂,一切都好。
可隻要一天必須維持著這個朝廷,一天是國泰民安,那他們也就隻是臣子,是劉家門下走狗。
多少人巴不得董卓進京淩虐天子,將君權踩到泥裏……
到那時舉旗討賊,不但占了個大義的堂皇,人人都不是亂臣賊子,而是梗骨忠臣……
卻又都有機會坐坐那張龍椅,最起碼也頭上少個皇帝,獨霸一方……誰願意幫你劉虞上位?”
尤其是漢室宗親,肯一起上《宗親表》那是看中了進京瓜分皇權的蛋糕的好處,但眼下局麵他們也不是不能接受。
“一旦天下分崩離析,你們這些皇親,就是正統、就是大義,就是人心所向,就是天命所歸。”
裏外不吃虧的事情,何苦帶著自家兵馬來替你解圍,死了個劉虞……對於他們來說從來不是壞事。”
聽著那胖子慢理斯條的言語,劉虞臉色越發難看,壓住怒火問道:“先生所言不虛,可天子總不會看我……
“嗬……”
龐統輕笑,用手中書敲了敲掌心
眼也不抬的對劉虞道
京師之內,陛下雖小,但畢竟十三歲了,不是能中興的雄主,可也不是無可救藥的傻子,再加朝中一幹老臣提點,你劉虞的妄圖入京以皇叔之尊攝政的心思。
……
他摸得清楚,那一卷由我親自捉筆的《宗親表》聲淚俱下,將他置於左右為難之地,陛下必早就恨上你,更不會幫你解圍……
所以,劉大人,按草民的意思,要不,您就幹脆等死得了……”
龐統是個好脾氣,經常被小涼欺負,在隱居時也時常被偶爾碰見的獵戶占便宜。
但從來不會發怒,或許是臉圓圓胖胖,怎麽都可親可愛,他忽然想起來什麽似的補充道
“對了,其實當初孔明回來,你若不急著撕破臉皮,她或許會幫你解了此局,留你一命,畢竟某個挺逆天的小孩子,把這丫頭的脾氣磨的柔了太多。
可是,大人啊,依草民之見,
你膽敢軟禁她……這是要把九族都作死啊…她是絕對不會放過你滴…
現在無論如何也指望不上她了,您這自斷後路,真是幹脆”
龐統臉上肉乎乎的,眼睛眯眯著,像是一隻白包子。
但劉虞此刻麵對如此可親的人,卻無可抑製心中的殺意,甚至已經就要叫人進來把這和董卓一樣可恨的胖子當乳豬烤了……
這一切都是眼前這胖子的安排,倘若不是他提自己謀算好一切,並“鞠躬盡瘁”拔除了諸葛涼近七成心腹,並信誓旦旦表明輔佐之心,他怎敢公然和她撕破臉。可卻又不想,這胖子原本就是要奪他幽州大權。
龐統卻絲毫沒有惹惱他的自覺,繼續溫和親切的提醒道:
“所以,大人你現在隻能靠我了,先把幽州兵符調令和關防印鑒交給我吧……我保證你活著……”
劉虞臉色鐵青,一手掀翻麵前小幾,瓷碗茶壺碎了一地,茶水都崩濺到龐統衣襟上。
一貫溫文的刺史大人咬牙切齒:“你就不怕我把諸葛孔明從拘謹之處放出來?以她之睚眥必報,我雖下場淒慘,你又好到哪裏去?”
“嘖嘖,大人你愚蠢……”龐統嘬著牙,以一種看白癡的眼神望著他
“大人,那人是諸葛孔明你知道嗎?軟禁?你以為你是誰啊”
她要是想出來早出來了,現在她隻不過是想看明白我到底要怎麽折騰罷了……但話說回來……大人你不會白癡到認為我從小看到大的孩子,會殺我吧?頂多餓我幾頓頂天了……
但,有句話你說的對,你要是現在把她弄出來,你肯定是活不了了……
翻了個白眼的胖子,特無奈的把手中書扔放腿上。
翻開的一頁,上麵是他隨手做的批注。
“越是千古至理,越是黔首老農能懂,
越是恢弘大作,越是白貧學子能讀,
可世人偏執尋詭方之毒謀,用之求富貴,厚黑於心,並以為大道。
可世人偏求孤本生僻之篇,購之以千金,藏於秘處,並以為奇絕。”
李祀所在的那麽個小村,也能找出類似《莊子》、《論語》、《春秋》之類的聖典,對於讀書人而言,實在是天大幸事,田間老人也會說:“善惡終有報應,抬頭可見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