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回大結局
永泰二年二月二十五,平康侯李璟進京,入宮見太皇太後夏氏,進位為平王。
三月初一,公孫丞相率群臣奉上璽、綬,即日,平王李璟即皇帝位,正式改元正和,又稱正和元年。
同日,謁太廟。
加尊太皇太後夏氏為明德康慈太後,居弘訓宮。
冊封嫡妻陸太師文貞公之女陸氏為皇後,立長子浚為皇太子,並派大鴻臚龔大人和羽林右監房大人帶人前往皖地休陽迎接皇後太子及諸人入京。
李璟即位之日起,朝中一切軍國之政,事無大小,皆委於公孫丞相,較廢帝時,毫無二致,隻發布了兩道旨意,一是著都察院刑部及大理寺,重審元興十一年延王謀逆案,一是著禮部準備大婚之事。
如今的龍家莊園,早已非昔日的人跡罕至。
聞風,皖地縉紳,甚至鄰近的浙地官員,皆紛遝而至,卻不得其門而入,遂轉向鬆林鎮的陸府,一時間,蕭琳反而帶著孩子避入龍家莊園。
朝中來人之時,又逢上浚哥兒病了,堪堪擱了半個月,浚哥兒病好了,才啟程去京師。
這一回,陸子謙跟隨著一起返京。
陸辰兒想著幾年來未曾離開過龍家莊園,連著前年,匡老夫人仙逝,也不曾去參加過喪禮,心中多少有些遺憾,於是就繞路去了一趟鬆林鎮,拜訪匡山長。
隻是在鬆林鎮,陸辰兒卻看到了桃夭,路上初一遇上,坐在馬車裏的陸辰兒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喚停了馬車,欲下車去問個明白。卻讓一旁的蕭琳給拉住了,蕭琳細細和陸辰兒說了那年的事,以及桃夭這些年的情況。當得知桃夭已另嫁做人婦,夫君是縣衙裏的小吏。已有了三個孩子,而且這些年過得挺好,不由令陸辰兒為之感到高興,便沒再想要下車了。
桃夭和尚知玄,終竟是齊大非偶,陸辰兒遂沒有再去打攪桃夭的生活了。
離開鬆林時,京中有消息傳來。元興十一年延平王謀逆案已經平複,延平王從流放地塞外召回京都,當年親審謀逆案的一幹人全部被貶謫。
從都察院到刑部,再到大理寺。共有十四人牽連其中,統統貶謫到南疆各州為司馬,這批人在正和年間,都不曾有過升遷,史稱“十四司馬事”。
程常棣赫然在列。從左僉都禦史貶為梅州司馬。
而程常棣從大理寺少卿升為正四品的左僉都禦史也是應勤掌政的那會子,不過一年有餘。
陸辰兒一行人一路北上之時,在濟州城,恰碰上程常棣攜家眷南下。
十年未曾見,十年無音訊。前世如塵如幻,今生緣深情薄。
不如不見。
聽聞程陳氏同行去梅州,陸辰兒還特意吩咐房守泌,若有人求見,一律不見,包括程陳氏。
這一路北上,沿途官員求見不知幾,陸辰兒未見任何人,隻因擔心程陳氏仗著親戚的情分而來,她太過清楚程陳氏的勢利心了。
傍晚停歇在玄佛寺,用完晚飯後,陸子謙過來了,卻是傳話說程常棣想見他一麵,陸辰兒想也沒多想,就打算不見,然而,陸子謙沒等她開口拒絕,就勸道:“他既特意托了我過來傳話,說有重要事想見阿姐一麵,方才我瞧著他那神情,隻怕是真有事,阿姐還是見他一麵吧,當是看在母親的麵上。”
陸辰兒聽了,麵上閃過一絲猶豫,陸子謙在一旁瞧的仔細,便又道:“表兄一向重功名,聽說因為這次貶謫的事,一夜白頭,如今瞧著,人都滄桑了許多。”
一夜白頭。
聽了,陸辰兒頓時心頭一駭,臉上的表情是再震驚不過了。
她雖知,程常棣功名心重,但應該不是經不起打擊和挫折的人。
在第二天早上,見到程常棣時,觸目所及那滿頭銀發,堪堪四十歲的年紀,卻已顯露出暮年之態,哪怕是早有心裏準備,陸辰兒還是無法接受,那個桃花林中秋千架下的少年,那個少年登科樹眉眼飛揚的俊才,怎麽都無法與眼前一身暮氣沉沉的中年人聯係起來。
怔愣良久,直至對上程常棣的那雙深幽不見底的眸子,那眸眼,仿佛要把人看透,陸辰兒還是不自覺轉開了眼,這玄佛寺的後山,盡是鬆樹,望著滿山翠色,滿地落葉,陸辰兒平靜了心緒,才淡淡問道:“為善說你找我有要緊事,可是什麽事?”
一語打破了沉默。
同樣,程常棣也恍過神來,嘴唇微微嚅動了兩下,神情有些恍惚了,目光依舊落在陸辰兒身上,依舊無比深幽,良久,才啞聲問道:“辰兒,為什麽?”
聲音凝滯,卻透著濃濃的不甘,隻是陸辰兒沒聽出來。
因陸辰兒不明白程常棣怎麽突然說這樣沒頭沒腦的話,眉頭不由微微蹙了蹙,“這次貶謫的事,我也無能為力,不過,你的才幹和能力是連公孫丞相都讚賞的,想來將來未必就沒有重用的希望,你若沒有別的事要說,我就……”
“辰兒,前段時間,做了個奇怪的夢。”程常棣看出陸辰兒想離開了,便不等她說完,急忙打斷。
一聽這話,陸辰兒似被什麽東西定住了一般,停住了腳步,抬頭望向程常棣,眼中驚駭之色盡露無遺,程常棣看得分明,眼裏閃過一絲悲涼,“辰兒,你應該是最了解的我,是,我盼望做一代名臣,希望能青史留名,但我肯定不會為了前程的事來找。”
陸辰兒隻覺得腦袋嗡嗡直作響,方才心頭升起的猜測,隻為這一句話,都得以證實了。
又聽程常棣繼續道:“就是接到貶謫詔書的那日,其實公孫丞相要接他進京的時候,我就料到了,身在仕途,哪有不栽跟頭的,隻是不曾料到,那日渾渾噩噩時,我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到了許許多多的事,有和你的,也有和趙氏的,很是真實,我原以為隻是我胡思亂想的緣故,但是,聯係到你和趙氏的種種的反常,圍繞在你們周邊的許多事也發生了變化,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你們倆早就做過這樣的夢了。”
陸辰兒隻覺得渾身冰涼,許久說不出話來。
程常棣目光一瞬不瞬地盯著陸辰兒,仿佛突然間生出幾分勇氣,邁步近前了幾步,隻是才伸出手,陸辰兒卻忙不迭地退後了兩步,一手扶住旁邊垂下來的鬆枝,一手輕輕護著有些微凸起了肚子,望著程常棣的眼神多了幾分警備。
她不曾想到,程常棣也夢到前生的事,如果知道,她不會單獨來見程常棣的,因為她太了解程常棣的性格了,“常棣,那隻是個夢而出。”
急切之下,陸辰兒喚出了名字。
隻是這一聲驚呼,程常棣臉上突然浮起了一抹歡喜,然而,僅僅片刻,目光落在陸辰兒護著的腹部,黯然頓生,甚至隱隱透著痛苦與不甘,停住了腳步,語氣又有些急切和執著,盯著陸辰兒問道:“為什麽,你既然早就做了這樣的夢,你該跟我說才是,哪怕是在夢裏,亭姐兒在的那些年,我們也過得很好,如果你說了,我們重新來過,我們……”
“可亭姐兒死了。”陸辰兒聲音一下子尖銳起來,情緒明顯激動不已。
話音一落,程常棣臉色煞白了許多。
氣氛格外的沉重,兩人互瞪著眼,卻都沒有立即開口。
事情過了這麽些年,如今又兒女雙全,陸辰兒沒想到她還會因為這事而情緒波動,好一會兒,緩過勁來,想起如今腹中有一個孩子,情緒才徹底平靜下來,“自從我做了那個夢,我就不想重蹈覆轍了,而且都過了這麽些年了,那些都過去了。”
“都過去了?”程常棣摸了摸鬢邊的銀發,心頭堵澀得厲害,“那你知不知道,夢中,你走後,我曾在佛前許願,願生生世世結為夫婦。”
陸辰兒移開了眼,望著下山的小徑,搖了搖頭,“菩薩大抵是聽到我的願望,又或者,到底還是你和趙雅南有緣,能結兩世夫妻。”說完這話,陸辰兒便轉身離去。
這一回程常棣沒再攔。
望著陸辰兒離去的背影,程常棣想著夢裏和如今,貶謫的緣由都一樣,想著離京時,禮部正在籌備的大婚,李璟雖登基為帝,朝中之事,並不能做主,然而,他還是做了兩件事,想起,當初籌備大婚的聖旨一出,朝中嘩然,隻怕民間都議論紛紛,隻因當時李璟禁於西苑時,兩人結為夫婦,未操辦過婚儀,所以這回陸辰兒回京,讓禮部重新補辦了婚儀……
想到這,程常棣不由喃喃道:到底是我和趙雅南的兩世緣,還是你和李璟的兩世緣。
夢中他和李璟的事,陸辰兒大抵是不知道,既如此,他又何必再說了。
萬裏河山,秋宵夢覺,男兒功名,兒女情長,又孰能定非?
……
(完)
ps:
1、非常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特別是熱戀^^和暗夜沉吟,給我了許多寫下去的動力。
2、這本書就這樣完結了,至於番外,大抵有兩章,一章是交待前世,一章是交待今生,會放到新書的作品相關裏。
3、第一本書,在有二十萬字存稿的情況下,寫了一年半,這本書寫了一年,算是小有進步吧,希望在下本書的時候能改掉懶憊的惡習。。。(捂麵走開。。。。)
半個月後再見。。。。。。
永泰二年二月二十五,平康侯李璟進京,入宮見太皇太後夏氏,進位為平王。
三月初一,公孫丞相率群臣奉上璽、綬,即日,平王李璟即皇帝位,正式改元正和,又稱正和元年。
同日,謁太廟。
加尊太皇太後夏氏為明德康慈太後,居弘訓宮。
冊封嫡妻陸太師文貞公之女陸氏為皇後,立長子浚為皇太子,並派大鴻臚龔大人和羽林右監房大人帶人前往皖地休陽迎接皇後太子及諸人入京。
李璟即位之日起,朝中一切軍國之政,事無大小,皆委於公孫丞相,較廢帝時,毫無二致,隻發布了兩道旨意,一是著都察院刑部及大理寺,重審元興十一年延王謀逆案,一是著禮部準備大婚之事。
如今的龍家莊園,早已非昔日的人跡罕至。
聞風,皖地縉紳,甚至鄰近的浙地官員,皆紛遝而至,卻不得其門而入,遂轉向鬆林鎮的陸府,一時間,蕭琳反而帶著孩子避入龍家莊園。
朝中來人之時,又逢上浚哥兒病了,堪堪擱了半個月,浚哥兒病好了,才啟程去京師。
這一回,陸子謙跟隨著一起返京。
陸辰兒想著幾年來未曾離開過龍家莊園,連著前年,匡老夫人仙逝,也不曾去參加過喪禮,心中多少有些遺憾,於是就繞路去了一趟鬆林鎮,拜訪匡山長。
隻是在鬆林鎮,陸辰兒卻看到了桃夭,路上初一遇上,坐在馬車裏的陸辰兒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喚停了馬車,欲下車去問個明白。卻讓一旁的蕭琳給拉住了,蕭琳細細和陸辰兒說了那年的事,以及桃夭這些年的情況。當得知桃夭已另嫁做人婦,夫君是縣衙裏的小吏。已有了三個孩子,而且這些年過得挺好,不由令陸辰兒為之感到高興,便沒再想要下車了。
桃夭和尚知玄,終竟是齊大非偶,陸辰兒遂沒有再去打攪桃夭的生活了。
離開鬆林時,京中有消息傳來。元興十一年延平王謀逆案已經平複,延平王從流放地塞外召回京都,當年親審謀逆案的一幹人全部被貶謫。
從都察院到刑部,再到大理寺。共有十四人牽連其中,統統貶謫到南疆各州為司馬,這批人在正和年間,都不曾有過升遷,史稱“十四司馬事”。
程常棣赫然在列。從左僉都禦史貶為梅州司馬。
而程常棣從大理寺少卿升為正四品的左僉都禦史也是應勤掌政的那會子,不過一年有餘。
陸辰兒一行人一路北上之時,在濟州城,恰碰上程常棣攜家眷南下。
十年未曾見,十年無音訊。前世如塵如幻,今生緣深情薄。
不如不見。
聽聞程陳氏同行去梅州,陸辰兒還特意吩咐房守泌,若有人求見,一律不見,包括程陳氏。
這一路北上,沿途官員求見不知幾,陸辰兒未見任何人,隻因擔心程陳氏仗著親戚的情分而來,她太過清楚程陳氏的勢利心了。
傍晚停歇在玄佛寺,用完晚飯後,陸子謙過來了,卻是傳話說程常棣想見他一麵,陸辰兒想也沒多想,就打算不見,然而,陸子謙沒等她開口拒絕,就勸道:“他既特意托了我過來傳話,說有重要事想見阿姐一麵,方才我瞧著他那神情,隻怕是真有事,阿姐還是見他一麵吧,當是看在母親的麵上。”
陸辰兒聽了,麵上閃過一絲猶豫,陸子謙在一旁瞧的仔細,便又道:“表兄一向重功名,聽說因為這次貶謫的事,一夜白頭,如今瞧著,人都滄桑了許多。”
一夜白頭。
聽了,陸辰兒頓時心頭一駭,臉上的表情是再震驚不過了。
她雖知,程常棣功名心重,但應該不是經不起打擊和挫折的人。
在第二天早上,見到程常棣時,觸目所及那滿頭銀發,堪堪四十歲的年紀,卻已顯露出暮年之態,哪怕是早有心裏準備,陸辰兒還是無法接受,那個桃花林中秋千架下的少年,那個少年登科樹眉眼飛揚的俊才,怎麽都無法與眼前一身暮氣沉沉的中年人聯係起來。
怔愣良久,直至對上程常棣的那雙深幽不見底的眸子,那眸眼,仿佛要把人看透,陸辰兒還是不自覺轉開了眼,這玄佛寺的後山,盡是鬆樹,望著滿山翠色,滿地落葉,陸辰兒平靜了心緒,才淡淡問道:“為善說你找我有要緊事,可是什麽事?”
一語打破了沉默。
同樣,程常棣也恍過神來,嘴唇微微嚅動了兩下,神情有些恍惚了,目光依舊落在陸辰兒身上,依舊無比深幽,良久,才啞聲問道:“辰兒,為什麽?”
聲音凝滯,卻透著濃濃的不甘,隻是陸辰兒沒聽出來。
因陸辰兒不明白程常棣怎麽突然說這樣沒頭沒腦的話,眉頭不由微微蹙了蹙,“這次貶謫的事,我也無能為力,不過,你的才幹和能力是連公孫丞相都讚賞的,想來將來未必就沒有重用的希望,你若沒有別的事要說,我就……”
“辰兒,前段時間,做了個奇怪的夢。”程常棣看出陸辰兒想離開了,便不等她說完,急忙打斷。
一聽這話,陸辰兒似被什麽東西定住了一般,停住了腳步,抬頭望向程常棣,眼中驚駭之色盡露無遺,程常棣看得分明,眼裏閃過一絲悲涼,“辰兒,你應該是最了解的我,是,我盼望做一代名臣,希望能青史留名,但我肯定不會為了前程的事來找。”
陸辰兒隻覺得腦袋嗡嗡直作響,方才心頭升起的猜測,隻為這一句話,都得以證實了。
又聽程常棣繼續道:“就是接到貶謫詔書的那日,其實公孫丞相要接他進京的時候,我就料到了,身在仕途,哪有不栽跟頭的,隻是不曾料到,那日渾渾噩噩時,我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到了許許多多的事,有和你的,也有和趙氏的,很是真實,我原以為隻是我胡思亂想的緣故,但是,聯係到你和趙氏的種種的反常,圍繞在你們周邊的許多事也發生了變化,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你們倆早就做過這樣的夢了。”
陸辰兒隻覺得渾身冰涼,許久說不出話來。
程常棣目光一瞬不瞬地盯著陸辰兒,仿佛突然間生出幾分勇氣,邁步近前了幾步,隻是才伸出手,陸辰兒卻忙不迭地退後了兩步,一手扶住旁邊垂下來的鬆枝,一手輕輕護著有些微凸起了肚子,望著程常棣的眼神多了幾分警備。
她不曾想到,程常棣也夢到前生的事,如果知道,她不會單獨來見程常棣的,因為她太了解程常棣的性格了,“常棣,那隻是個夢而出。”
急切之下,陸辰兒喚出了名字。
隻是這一聲驚呼,程常棣臉上突然浮起了一抹歡喜,然而,僅僅片刻,目光落在陸辰兒護著的腹部,黯然頓生,甚至隱隱透著痛苦與不甘,停住了腳步,語氣又有些急切和執著,盯著陸辰兒問道:“為什麽,你既然早就做了這樣的夢,你該跟我說才是,哪怕是在夢裏,亭姐兒在的那些年,我們也過得很好,如果你說了,我們重新來過,我們……”
“可亭姐兒死了。”陸辰兒聲音一下子尖銳起來,情緒明顯激動不已。
話音一落,程常棣臉色煞白了許多。
氣氛格外的沉重,兩人互瞪著眼,卻都沒有立即開口。
事情過了這麽些年,如今又兒女雙全,陸辰兒沒想到她還會因為這事而情緒波動,好一會兒,緩過勁來,想起如今腹中有一個孩子,情緒才徹底平靜下來,“自從我做了那個夢,我就不想重蹈覆轍了,而且都過了這麽些年了,那些都過去了。”
“都過去了?”程常棣摸了摸鬢邊的銀發,心頭堵澀得厲害,“那你知不知道,夢中,你走後,我曾在佛前許願,願生生世世結為夫婦。”
陸辰兒移開了眼,望著下山的小徑,搖了搖頭,“菩薩大抵是聽到我的願望,又或者,到底還是你和趙雅南有緣,能結兩世夫妻。”說完這話,陸辰兒便轉身離去。
這一回程常棣沒再攔。
望著陸辰兒離去的背影,程常棣想著夢裏和如今,貶謫的緣由都一樣,想著離京時,禮部正在籌備的大婚,李璟雖登基為帝,朝中之事,並不能做主,然而,他還是做了兩件事,想起,當初籌備大婚的聖旨一出,朝中嘩然,隻怕民間都議論紛紛,隻因當時李璟禁於西苑時,兩人結為夫婦,未操辦過婚儀,所以這回陸辰兒回京,讓禮部重新補辦了婚儀……
想到這,程常棣不由喃喃道:到底是我和趙雅南的兩世緣,還是你和李璟的兩世緣。
夢中他和李璟的事,陸辰兒大抵是不知道,既如此,他又何必再說了。
萬裏河山,秋宵夢覺,男兒功名,兒女情長,又孰能定非?
……
(完)
ps:
1、非常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特別是熱戀^^和暗夜沉吟,給我了許多寫下去的動力。
2、這本書就這樣完結了,至於番外,大抵有兩章,一章是交待前世,一章是交待今生,會放到新書的作品相關裏。
3、第一本書,在有二十萬字存稿的情況下,寫了一年半,這本書寫了一年,算是小有進步吧,希望在下本書的時候能改掉懶憊的惡習。。。(捂麵走開。。。。)
半個月後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