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府的三夫人深居簡出,甚少參加貴族夫人的宴會,故而沒有什麽故人好友可以閑話家常。(.無彈窗廣告)而一向清冷的三姑娘也並無尋友結交之意,隻是百無聊賴地在一旁品著茶,賞著花。不過,這並不代表別人不會主動找上她們。一位衣著大方的夫人向她們走來,略帶笑意的聲音打破了兩人身上的沉寂。“這可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呐。”
三夫人看著這位突兀地與她搭話的婦人,心內疑惑叢生,問道:“夫人莫見怪,我甚少出門,不知道您是哪府的夫人?”
那婦人笑道:“莫怪你不認識,我是近日才跟著我夫君沈弘來京城的。”
最近京城最熱門的人物之一便是新上任的禮部尚書沈弘,故而原本在一旁專注得品茶的三姑娘抬了起頭,忽而又覺得自己的動作太過突兀,便拿起了茶杯,注意力卻仍在沈夫人身上。
三夫人仍是不明所以,困惑地問道:“原來是沈夫人,隻是……”
不等她問完,沈夫人連忙解釋:“說起來我們還是同宗,咱們的曾祖父原是堂兄弟……”原來三夫人和沈夫人都姓白,乃天朝南部澶州的望族白家的姑娘,隻是三夫人出生在本家,而沈夫人的娘家則是白家的旁支。當年沈夫人的曾祖父因出任惠州知州而搬離了本家,自此在惠州落地生根,與本家的關係也漸漸疏遠。
說起來三夫人孤身遠嫁到京城十幾年,甚少能見到娘家的人。如今遇到同樣來自白家的沈夫人,不免勾起了思親之情,竟一反素日的冷淡,與沈夫人聊了起來。
沈夫人看到坐在一旁,除了向自己問安外一直沉默不語的三姑娘,眼裏含笑地問道:“妹妹真是好福氣,你這位姑娘真真是出落的好看啊!不知今年多大了?”
三姑娘聽了這話立時便品出了言外之意,心下一驚,旋即又覺得一陣燥熱,握著茶杯的手竟漸漸滲出了汗。[]
三夫人並未察覺女兒的異樣,道:“今年已經十四了,明年的這個時候也該及笄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我們的兒女都到了該婚嫁的年紀了。”
沈夫人的話語越來越引人遐想,而三姑娘握著茶杯的手也越來越緊,手背上竟暴出了幾根細細的青筋。
無人注意到三姑娘的緊張,沈夫人輕鬆地又將話題帶開:“你們蕭府的姑娘果真個個都是妙人,就說那五姑娘雖然還未張開,可那張臉已是標致非凡呐。”
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沈夫人看重的是五妹妹?還是她想在她們姐妹中挑選一個?一連串的問題湧上了三姑娘的心頭,原本全身的燥熱驟然消失。濕濕的風從她的後頸灌進衣內,背部竟有陣陣的寒意。
春風帶著幾分濕氣席卷了京城,厚重的黑雲低低地懸在空中,處處都透著山雨欲來之勢。
韓府的杜鵑宴賓客盈席,而雲曦恐怕是唯一一個純粹來賞花的人。她悠然自得地沿著一叢叢杜鵑花,把整個園子都走了一遍,覺得有些乏力,便在一叢杜鵑花旁的石凳上坐下歇歇腳。這個地方離剛才擺宴席的地方有些遠,應該是園子的一個偏僻角落,那些夫人姑娘都是懷著目的而來,自然是往人堆裏鑽,因而鮮少有人會過來這裏。雲曦揉了揉笑得有些僵硬的麵頰,打算趁此機會放鬆一下一早便繃緊的神經,不想身後竟傳來一陣腳步聲。轉過頭,便見一位身著杏黃色金絲軟煙羅,頭梳朝雲髻的女孩眨著水靈的大眼睛朝自己走來。(.)
見雲曦回頭看到了自己,她有些不好意思,旋即又大方的笑了起來,嘴角露出兩個可愛的小酒窩:“你可是蕭府的五姐姐?”
雲曦聞言點點頭,疑惑地問道:“請問你是哪府的姑娘?”
“我是韓府的四姑娘,名叫月如。”韓月如頓了一下,看了雲曦一眼,充滿試探的問道:“我可不可以叫你雲曦姐姐?”
雲曦這才想起,方才在席上的確有一位姑娘坐在韓太夫人身邊,隻是當時自己無暇他顧,並未注意那人。此時看到韓月如如此純真的表情,心裏頓生好感,便道:“我們年歲看起來差不多,還是互喚名字吧。”
“太好了,雲曦!”韓月如喜形於色,興奮地抓住雲曦的手,見雲曦被她嚇了一跳,又連忙放開,神色有些懊惱。
雲曦見狀立馬向她投以一個笑容,並主動拉了韓月如的手安撫她。
韓月如明白了雲曦的意思,一手回握她的手,一手又挽住她的臂彎,道:“你真好,都不嫌棄我這咋咋呼呼的性子,不向哥哥們和那些裝模作樣的千金,老說我像個野丫頭。”
韓府子嗣興旺,但姑娘卻不多,且都已出嫁,隻出了排行最末的四姑娘。韓月如出生時,韓府的大姑娘和二姑娘都已嫁人生子,而三姑娘也已定親,不日就將出嫁。因而,韓月如的童年幾乎都是跟著那群哥哥們玩樂嬉戲,沒有經曆尋常大戶人家的姑娘所應該學習的規矩禮儀,甚至是女紅管家之事。等到韓府的主子們察覺到自己家還有一位四姑娘時,韓月如早已變成了如今這般率真又豪爽。韓夫人幾次三番請了教習嬤嬤管教韓月如,卻依然沒什麽明顯的成效。隻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韓月如卻因為全家人對她行為舉止的不滿而變得鬱鬱寡歡,加上其他貴族姑娘對她的嫌棄,使她一直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今日見到雲曦的第一眼,她便十分喜歡,但又怕雲曦和旁人一樣嫌棄她,所以一直猶豫著不敢上前搭話,隻是遠遠地跟在雲曦的身後,直到方才才鼓足了勇氣。
雲曦瞧見韓月如的繡鞋上沾著些泥土混著青草的痕跡,料想她可能已經跟了自己一陣子,再加上她方才的行為與話語,便漸漸有些明白她了。如此率真的女孩若是在前生的世界定然是大受歡迎,但在這個世界,尤其是名流貴族圈內,韓月如就變成了一個異類。她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卻受到同齡人的排擠,甚至是家人的不解與責難,難怪會在麵對雲曦時小心翼翼乃至有些畏畏縮縮。
雲曦來這裏十年,見到的人都是虛偽做作而攻於心計,甚至連自己也為了生存而戴著麵具生活。但麵前的韓月如卻是那麽真實,她是真心想和自己做朋友。雲曦不想韓月如因為別人而改變,失去她身上最可貴的東西,於是將心比心,她也真誠地說道:“你這性子才好呢,我可是喜歡的緊。”
韓月如笑靨如花,清脆的聲音如黃鶯婉轉:“真的,那你願意同我交朋友嘍?”
雲曦鄭重地點點頭,韓月如高興地連腳步都輕快了不少,嘴也像連珠炮似的,一刻不停地說著自己童年的趣事。
雲曦隻是聽著,偶爾插上一兩句話,令韓月如講得愈加帶勁。
天上的烏雲似乎已經壓倒了頭頂,不時還有幾滴小雨點落下來,看來一場大雨將至。
雲曦和韓月如都未察覺到天氣的變化,邊興致勃勃地說著話,邊慢悠悠的逛著。迎麵跑來一個神色焦急的丫鬟,見到兩人,忙道:“四姑娘,原來您和蕭府的五姑娘在一塊兒,太夫人見天色不好,已經把宴席移到了觀雨閣,卻始終不見二位姑娘,太夫人和蕭大夫人正派人到處找您們呢!”
韓月如聞言仍是一臉的無所謂,雲曦卻怕自己紮了別人的眼,惹來一身腥,便好言勸著韓月如,同那丫鬟去了觀雨閣。
這觀雨閣坐落於杜鵑園的中心,是已逝的老國公為了能讓妻子欣賞到雨落杜鵑的景色而建的。整個觀雨閣呈圓形,類似於圓亭,四周都安上了格子窗,方便從各個角度觀賞園裏的杜鵑花。
雲曦二人來到觀雨閣時,裏麵已經坐滿了各府的夫人和姑娘,不過她們已經不像起先那般各府歸各府,涇渭分明,而是三五成群紮著堆。
雲曦先去了大夫人和三夫人那兒陪了罪,方才同韓月如一道去向韓太夫人請罪。
韓太夫人見小孫女歡喜地拉著雲曦的手,心下驚訝之餘又是難言的欣慰。她雖垂垂老矣,但心卻比韓府的任何人都要透亮,月如這孩子近來愈發悶悶不樂,如今看到她對著五姑娘露出了許久未見的燦爛的笑容,韓太夫人覺得那些個規矩禮儀都不那麽重要了。
“沒甚要緊,原也是怕你們在外邊淋了雨受風寒。”說話間韓太夫人不禁多看了雲曦幾眼。
是時,一個身穿綠衣的丫鬟走進觀雨閣,身上印著雨水打濕的痕跡,到韓太夫人跟前道:“太夫人,小少爺回來了,原想來給您請安,奴婢見您有客在,便先來通報一聲。”
韓太夫人正奇怪這最叛逆的小孫子什麽時候懂得規矩了,原來是這丫鬟想得周全。不過韓澈的到來正合她的心意,便道:“今日高興,也就不必在乎那些禮節了,還請各位夫人不要怪罪。”旋即又對那丫鬟道:“你快去請了小少爺進來,別忘了打把傘,仔細別把她淋病了。”
席上的夫人姑娘早就想見見這位傳言中的韓府小少爺,說不定一段姻緣就此開了花,自然無人會反對。
三夫人看著這位突兀地與她搭話的婦人,心內疑惑叢生,問道:“夫人莫見怪,我甚少出門,不知道您是哪府的夫人?”
那婦人笑道:“莫怪你不認識,我是近日才跟著我夫君沈弘來京城的。”
最近京城最熱門的人物之一便是新上任的禮部尚書沈弘,故而原本在一旁專注得品茶的三姑娘抬了起頭,忽而又覺得自己的動作太過突兀,便拿起了茶杯,注意力卻仍在沈夫人身上。
三夫人仍是不明所以,困惑地問道:“原來是沈夫人,隻是……”
不等她問完,沈夫人連忙解釋:“說起來我們還是同宗,咱們的曾祖父原是堂兄弟……”原來三夫人和沈夫人都姓白,乃天朝南部澶州的望族白家的姑娘,隻是三夫人出生在本家,而沈夫人的娘家則是白家的旁支。當年沈夫人的曾祖父因出任惠州知州而搬離了本家,自此在惠州落地生根,與本家的關係也漸漸疏遠。
說起來三夫人孤身遠嫁到京城十幾年,甚少能見到娘家的人。如今遇到同樣來自白家的沈夫人,不免勾起了思親之情,竟一反素日的冷淡,與沈夫人聊了起來。
沈夫人看到坐在一旁,除了向自己問安外一直沉默不語的三姑娘,眼裏含笑地問道:“妹妹真是好福氣,你這位姑娘真真是出落的好看啊!不知今年多大了?”
三姑娘聽了這話立時便品出了言外之意,心下一驚,旋即又覺得一陣燥熱,握著茶杯的手竟漸漸滲出了汗。[]
三夫人並未察覺女兒的異樣,道:“今年已經十四了,明年的這個時候也該及笄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我們的兒女都到了該婚嫁的年紀了。”
沈夫人的話語越來越引人遐想,而三姑娘握著茶杯的手也越來越緊,手背上竟暴出了幾根細細的青筋。
無人注意到三姑娘的緊張,沈夫人輕鬆地又將話題帶開:“你們蕭府的姑娘果真個個都是妙人,就說那五姑娘雖然還未張開,可那張臉已是標致非凡呐。”
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沈夫人看重的是五妹妹?還是她想在她們姐妹中挑選一個?一連串的問題湧上了三姑娘的心頭,原本全身的燥熱驟然消失。濕濕的風從她的後頸灌進衣內,背部竟有陣陣的寒意。
春風帶著幾分濕氣席卷了京城,厚重的黑雲低低地懸在空中,處處都透著山雨欲來之勢。
韓府的杜鵑宴賓客盈席,而雲曦恐怕是唯一一個純粹來賞花的人。她悠然自得地沿著一叢叢杜鵑花,把整個園子都走了一遍,覺得有些乏力,便在一叢杜鵑花旁的石凳上坐下歇歇腳。這個地方離剛才擺宴席的地方有些遠,應該是園子的一個偏僻角落,那些夫人姑娘都是懷著目的而來,自然是往人堆裏鑽,因而鮮少有人會過來這裏。雲曦揉了揉笑得有些僵硬的麵頰,打算趁此機會放鬆一下一早便繃緊的神經,不想身後竟傳來一陣腳步聲。轉過頭,便見一位身著杏黃色金絲軟煙羅,頭梳朝雲髻的女孩眨著水靈的大眼睛朝自己走來。(.)
見雲曦回頭看到了自己,她有些不好意思,旋即又大方的笑了起來,嘴角露出兩個可愛的小酒窩:“你可是蕭府的五姐姐?”
雲曦聞言點點頭,疑惑地問道:“請問你是哪府的姑娘?”
“我是韓府的四姑娘,名叫月如。”韓月如頓了一下,看了雲曦一眼,充滿試探的問道:“我可不可以叫你雲曦姐姐?”
雲曦這才想起,方才在席上的確有一位姑娘坐在韓太夫人身邊,隻是當時自己無暇他顧,並未注意那人。此時看到韓月如如此純真的表情,心裏頓生好感,便道:“我們年歲看起來差不多,還是互喚名字吧。”
“太好了,雲曦!”韓月如喜形於色,興奮地抓住雲曦的手,見雲曦被她嚇了一跳,又連忙放開,神色有些懊惱。
雲曦見狀立馬向她投以一個笑容,並主動拉了韓月如的手安撫她。
韓月如明白了雲曦的意思,一手回握她的手,一手又挽住她的臂彎,道:“你真好,都不嫌棄我這咋咋呼呼的性子,不向哥哥們和那些裝模作樣的千金,老說我像個野丫頭。”
韓府子嗣興旺,但姑娘卻不多,且都已出嫁,隻出了排行最末的四姑娘。韓月如出生時,韓府的大姑娘和二姑娘都已嫁人生子,而三姑娘也已定親,不日就將出嫁。因而,韓月如的童年幾乎都是跟著那群哥哥們玩樂嬉戲,沒有經曆尋常大戶人家的姑娘所應該學習的規矩禮儀,甚至是女紅管家之事。等到韓府的主子們察覺到自己家還有一位四姑娘時,韓月如早已變成了如今這般率真又豪爽。韓夫人幾次三番請了教習嬤嬤管教韓月如,卻依然沒什麽明顯的成效。隻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韓月如卻因為全家人對她行為舉止的不滿而變得鬱鬱寡歡,加上其他貴族姑娘對她的嫌棄,使她一直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今日見到雲曦的第一眼,她便十分喜歡,但又怕雲曦和旁人一樣嫌棄她,所以一直猶豫著不敢上前搭話,隻是遠遠地跟在雲曦的身後,直到方才才鼓足了勇氣。
雲曦瞧見韓月如的繡鞋上沾著些泥土混著青草的痕跡,料想她可能已經跟了自己一陣子,再加上她方才的行為與話語,便漸漸有些明白她了。如此率真的女孩若是在前生的世界定然是大受歡迎,但在這個世界,尤其是名流貴族圈內,韓月如就變成了一個異類。她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卻受到同齡人的排擠,甚至是家人的不解與責難,難怪會在麵對雲曦時小心翼翼乃至有些畏畏縮縮。
雲曦來這裏十年,見到的人都是虛偽做作而攻於心計,甚至連自己也為了生存而戴著麵具生活。但麵前的韓月如卻是那麽真實,她是真心想和自己做朋友。雲曦不想韓月如因為別人而改變,失去她身上最可貴的東西,於是將心比心,她也真誠地說道:“你這性子才好呢,我可是喜歡的緊。”
韓月如笑靨如花,清脆的聲音如黃鶯婉轉:“真的,那你願意同我交朋友嘍?”
雲曦鄭重地點點頭,韓月如高興地連腳步都輕快了不少,嘴也像連珠炮似的,一刻不停地說著自己童年的趣事。
雲曦隻是聽著,偶爾插上一兩句話,令韓月如講得愈加帶勁。
天上的烏雲似乎已經壓倒了頭頂,不時還有幾滴小雨點落下來,看來一場大雨將至。
雲曦和韓月如都未察覺到天氣的變化,邊興致勃勃地說著話,邊慢悠悠的逛著。迎麵跑來一個神色焦急的丫鬟,見到兩人,忙道:“四姑娘,原來您和蕭府的五姑娘在一塊兒,太夫人見天色不好,已經把宴席移到了觀雨閣,卻始終不見二位姑娘,太夫人和蕭大夫人正派人到處找您們呢!”
韓月如聞言仍是一臉的無所謂,雲曦卻怕自己紮了別人的眼,惹來一身腥,便好言勸著韓月如,同那丫鬟去了觀雨閣。
這觀雨閣坐落於杜鵑園的中心,是已逝的老國公為了能讓妻子欣賞到雨落杜鵑的景色而建的。整個觀雨閣呈圓形,類似於圓亭,四周都安上了格子窗,方便從各個角度觀賞園裏的杜鵑花。
雲曦二人來到觀雨閣時,裏麵已經坐滿了各府的夫人和姑娘,不過她們已經不像起先那般各府歸各府,涇渭分明,而是三五成群紮著堆。
雲曦先去了大夫人和三夫人那兒陪了罪,方才同韓月如一道去向韓太夫人請罪。
韓太夫人見小孫女歡喜地拉著雲曦的手,心下驚訝之餘又是難言的欣慰。她雖垂垂老矣,但心卻比韓府的任何人都要透亮,月如這孩子近來愈發悶悶不樂,如今看到她對著五姑娘露出了許久未見的燦爛的笑容,韓太夫人覺得那些個規矩禮儀都不那麽重要了。
“沒甚要緊,原也是怕你們在外邊淋了雨受風寒。”說話間韓太夫人不禁多看了雲曦幾眼。
是時,一個身穿綠衣的丫鬟走進觀雨閣,身上印著雨水打濕的痕跡,到韓太夫人跟前道:“太夫人,小少爺回來了,原想來給您請安,奴婢見您有客在,便先來通報一聲。”
韓太夫人正奇怪這最叛逆的小孫子什麽時候懂得規矩了,原來是這丫鬟想得周全。不過韓澈的到來正合她的心意,便道:“今日高興,也就不必在乎那些禮節了,還請各位夫人不要怪罪。”旋即又對那丫鬟道:“你快去請了小少爺進來,別忘了打把傘,仔細別把她淋病了。”
席上的夫人姑娘早就想見見這位傳言中的韓府小少爺,說不定一段姻緣就此開了花,自然無人會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