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皇上駕崩一事,玉允軒並不打算刻意隱瞞,更何況這樣的消息在宮中根本無法徹底封鎖。隻不過為了早日穩定朝堂的局勢,也為了不久後自己能順利登基為帝,他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萬全的準備,故而才會在第一時間暫時壓住了這個消息,給自己和夏辰燁等人一個緩衝的機會。
依著三天前所下的聖旨,七皇子明日即將出發前往封地,而德妃殉葬的密令一共下了兩道,分別由左右丞相一同保管,待皇上駕崩的消息正式宣布後再由禮部尚書當朝宣讀。皇上對七皇子和德妃做出這樣的安排,無疑是為玉允軒掃除了一定的障礙。在皇上生命的最後一段時日裏,德妃依舊不改初衷地守在龍塌旁,妄圖尋找機會蠱惑皇上重新下詔傳位於七皇子。然而,玉允軒早已在皇上口中得知了密令的內容,他雖然並未阻止德妃繼續留在龍塌旁,但玉泉宮中的宮女和太監一夜間便換了自己的人,宮外還安插了暗衛嚴密監視,以防她從任何途徑中獲得密令的內容而造成胡氏一族狗急跳牆。皇上回光返照之時,德妃已經蠢蠢欲動,但聞訊而來的玉允軒以風馳電掣之勢將她軟禁在偏殿中。而後同樣被監控著的七皇子得到傳喚進宮,後來一走出玉泉宮的大門,便被一隊侍衛兵帶到一個偏僻的宮殿軟禁起來。所有玉泉宮的奴才都被關在宮中的一個房間內,誰都無法離開半步。這一夜,整個玉泉宮如同一座密不透風的牢籠,完全無法與外界互通任何消息。
翌日清晨,群臣如常上朝議事,玉允軒在三天前便開始監國理政,他一走上乾元殿便沉痛地宣布了皇上駕崩的事實。提前一步得知消息的左右丞相拿出先皇密令,敲定了籌謀半生的德妃的悲慘結局。
玄成十四年八月十三,雲惠帝薨,按天朝先祖慣例,雲惠帝的遺體在宮中停靈三日,全京城的命婦每日進宮哭喪。百日內,天朝上下禁止一切禮樂慶典,所有既定的嫁娶喜事一律延期至百日以後。八月十七,惠帝出殯下葬於北冥山的皇陵,德妃於同日也殉葬於皇陵。七皇子允軾為盡孝道自薦守皇陵一年。期滿後便直接回北部的封地銀州不再回京。惠帝有感於德妃賢德,其娘家胡氏一族功不可沒,特封德妃之父胡安為安樂侯。舉家遷至南方封地,代代安享皇恩。雲惠帝十四年九月初九,太子允軒正式登基為帝,改國號為玄寅,史稱天武帝。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凡新帝初登基,素來都會大刀闊斧地改弦易張,尤其會想方設法盡快鏟除那些曾經對其有異心的臣子。每日上早朝時,那些一度屬於四皇子和七皇子一派的大臣們都是惶惶不安,生怕哪一日新帝會突然翻出舊賬,以殘酷的手段結束自己的仕途。甚至舉家的性命。然而,玉允軒並沒有對四皇子一派的人大開殺戒,他們之中多數人都是審時踱度。或是被逼無奈才會歸於四皇子麾下,如今逝者已矣,這些人已經不成氣候,他又何必趕盡殺絕。再者,近年來先皇沉迷於女色和雄黃術數。對於朝堂之事不理不睬,造成了群臣黨派林立而混亂不堪。加之這兩年極為皇子為了皇位之爭四處籠絡人才,眾大臣隻看重結黨,而怠忽了職守,整個中央官職機製幾近於崩潰,亟待一個平和的環境才能得以恢複。若在這個時候以雷霆手段對所有的異黨之徒趕盡殺絕,不僅一夕間會失了民心,恐怕會徹底拖垮天朝的百年基業,到時若是外敵趁虛而入,後果將會不堪設想。玉允軒自小最拿手的便是權謀與人心,他不怕那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也不擔心隱藏在群臣深處的黑手,隻要確切地掌握了這些人的弱點,鏟除他們不過是時機問題,並不急於一時。
新朝伊始,玉允軒對於群臣的官職幾乎不作任何變動,從左右丞相、內閣、尚書省再到翰林院、大理寺,所有都原封不動地留在任上。然而,這灘萬年死水並非不起一點漣漪,隻不過玉允軒采取了一種平和的如春風化雨般的手段翻攪著這一潭水。且不論夏辰燁和韓澈底下的暗衛和影子密探這樣的地下組織,就是在明麵上,他也陸續在各個部門安插了很多新麵孔,這些人一般都是地方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所就任的官職也都是看似無關緊要的小職位,幾乎沒怎麽引起群臣的注意。若說玉允軒在登基後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新建了一支鐵騎軍。鐵騎原本是是玉允軒以保護自己安全為由而招納的一批武藝卓絕的人才,一整隊鐵騎也不過幾十人,因而並未引起他人的關注。如今他極大的擴充了鐵騎的人數,從地方上以及原有的暗衛中抽調數百人,組成了一支人數不多,但裝備精良且作戰實力高超的鐵騎軍。從表麵上來看,這支小型軍隊其實和禦林軍的職能大同小異,除開在裝備上占盡了優勢之外,並無什麽特別之處。因而在多數大臣眼裏,這不過是新帝為了向群臣展示自己的能力而特意為之的無聊之舉。新的軍隊自然要啟用新的統帥,除了原來的鐵騎隊長嚴回擔任副統領之外,鐵騎軍新統領一職的歸屬著實讓群臣摸不著頭腦,因為這個人便是從未在官場上正式露過麵的夏辰燁。
相對於眾大臣對一直默默無聞的夏府三公子所抱有的好奇於觀望,夏府眾人對於夏辰燁擔任鐵騎統領一職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夏二爺一直將夏辰燁視如己出,也早就看出了他絕非池中之物,如今得知他即將在朝堂上一展抱負和手腳,自是大喜過望,簡直比自己升遷更甚。作為夏辰燁的親生父親,夏國公得知兒子能夠憑一己之力躋身官場自然感到欣慰,但同時又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彷徨。最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的恐怕就是江氏了,她素來都把夏辰燁當成自己最大的敵人,先前他無所作為尚且令江氏危機叢生,如今他獲得新帝的賞識而破格錄用,若是真讓他做出什麽名堂來,從而得到夏國公的另眼相看,那至今未有子嗣且毫無建樹的夏辰烽那世子之位就真的岌岌可危了。自夏辰燁就任鐵騎的消息傳開後,氣性強的江氏便覺頭暈目眩,一連數日都不曾下榻。對於夏辰燁正式走入官場,作為妻子的雲曦明顯是憂大過於喜的。在玉允軒還未獲得皇位之前,夏辰燁便為了他四處奔波,幾乎兩肋插刀,那一次還差點送了性命,如今有了正式的官職,拿了朝廷的俸祿,想必他所要做的事情會更多,而危險度應該也會更高吧。但事已至此,她一個閨中婦人手無綿薄之力,又豈能扭轉乾坤。隻不過如今她已經懷有身孕,再過不久夏辰燁便要升級做父親了,她唯一能期盼的便是他能顧慮到自己和孩子的幸福,無論今後去做什麽都能夠好好地保重他自己。
隨著先皇下葬那日一路飄散而來的重重哀樂,京城秋意愈見濃烈,漫天飄舞的枯葉,鋪滿地麵的落葉,無一不為這座城池增添了繼續蕭索的意味。再過兩個多月,舊的一年即將過去,隨著日子如白駒過隙般飛馳而去,碧落院裏有一人再也坐不住了。等過了年,尚未配人的月桂便二十一了,真真是個十足的老姑娘了,這樣的事實令身為母親的顧奶娘心急如焚。玉夫人在臨終前執意將月桂指給夏辰燁做姨娘,不得不說顧奶娘心中還是存有幾分欣喜的。但日子一年又翻過一年,月桂年紀漸長,而少爺也終於成婚了,卻仍然不見兩位主子給月桂一個正式的名分,顧奶娘礙於自己的身份隻能急在心裏。幾個月前她在女兒麵前提起此事,希望她能在雲曦麵前露個口風,早些將名分扶正了,哪知道月桂執意不願留在夏辰燁身邊,想要找個合適的小子風風光光地嫁進門做正妻,並且也求得雲曦的親口允諾了。既然女兒的意願這般堅定,顧奶娘也不再強求,若是能嫁個管事一般的人物,也不比那日日看主母臉色過日子的姨娘差多少,她隻盼望著能在年底以前辦好月桂的終身大事。然而,眼下的情況看起來並不樂觀,距離和月桂商議親事那時已經過去小半年了,少奶奶似乎早已把月桂的親事拋諸腦後了。女人的美好年華是經不起再三的耽擱的,縱使知道自己這樣的身份去找少奶奶說事甚有不滿於主母的嫌疑,但為了親生女兒的終身幸福,她顧忌不了那麽多了,在自己房裏躑躅了幾日,還是決定前去主屋找雲曦談談月桂的親事。
依著三天前所下的聖旨,七皇子明日即將出發前往封地,而德妃殉葬的密令一共下了兩道,分別由左右丞相一同保管,待皇上駕崩的消息正式宣布後再由禮部尚書當朝宣讀。皇上對七皇子和德妃做出這樣的安排,無疑是為玉允軒掃除了一定的障礙。在皇上生命的最後一段時日裏,德妃依舊不改初衷地守在龍塌旁,妄圖尋找機會蠱惑皇上重新下詔傳位於七皇子。然而,玉允軒早已在皇上口中得知了密令的內容,他雖然並未阻止德妃繼續留在龍塌旁,但玉泉宮中的宮女和太監一夜間便換了自己的人,宮外還安插了暗衛嚴密監視,以防她從任何途徑中獲得密令的內容而造成胡氏一族狗急跳牆。皇上回光返照之時,德妃已經蠢蠢欲動,但聞訊而來的玉允軒以風馳電掣之勢將她軟禁在偏殿中。而後同樣被監控著的七皇子得到傳喚進宮,後來一走出玉泉宮的大門,便被一隊侍衛兵帶到一個偏僻的宮殿軟禁起來。所有玉泉宮的奴才都被關在宮中的一個房間內,誰都無法離開半步。這一夜,整個玉泉宮如同一座密不透風的牢籠,完全無法與外界互通任何消息。
翌日清晨,群臣如常上朝議事,玉允軒在三天前便開始監國理政,他一走上乾元殿便沉痛地宣布了皇上駕崩的事實。提前一步得知消息的左右丞相拿出先皇密令,敲定了籌謀半生的德妃的悲慘結局。
玄成十四年八月十三,雲惠帝薨,按天朝先祖慣例,雲惠帝的遺體在宮中停靈三日,全京城的命婦每日進宮哭喪。百日內,天朝上下禁止一切禮樂慶典,所有既定的嫁娶喜事一律延期至百日以後。八月十七,惠帝出殯下葬於北冥山的皇陵,德妃於同日也殉葬於皇陵。七皇子允軾為盡孝道自薦守皇陵一年。期滿後便直接回北部的封地銀州不再回京。惠帝有感於德妃賢德,其娘家胡氏一族功不可沒,特封德妃之父胡安為安樂侯。舉家遷至南方封地,代代安享皇恩。雲惠帝十四年九月初九,太子允軒正式登基為帝,改國號為玄寅,史稱天武帝。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凡新帝初登基,素來都會大刀闊斧地改弦易張,尤其會想方設法盡快鏟除那些曾經對其有異心的臣子。每日上早朝時,那些一度屬於四皇子和七皇子一派的大臣們都是惶惶不安,生怕哪一日新帝會突然翻出舊賬,以殘酷的手段結束自己的仕途。甚至舉家的性命。然而,玉允軒並沒有對四皇子一派的人大開殺戒,他們之中多數人都是審時踱度。或是被逼無奈才會歸於四皇子麾下,如今逝者已矣,這些人已經不成氣候,他又何必趕盡殺絕。再者,近年來先皇沉迷於女色和雄黃術數。對於朝堂之事不理不睬,造成了群臣黨派林立而混亂不堪。加之這兩年極為皇子為了皇位之爭四處籠絡人才,眾大臣隻看重結黨,而怠忽了職守,整個中央官職機製幾近於崩潰,亟待一個平和的環境才能得以恢複。若在這個時候以雷霆手段對所有的異黨之徒趕盡殺絕,不僅一夕間會失了民心,恐怕會徹底拖垮天朝的百年基業,到時若是外敵趁虛而入,後果將會不堪設想。玉允軒自小最拿手的便是權謀與人心,他不怕那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也不擔心隱藏在群臣深處的黑手,隻要確切地掌握了這些人的弱點,鏟除他們不過是時機問題,並不急於一時。
新朝伊始,玉允軒對於群臣的官職幾乎不作任何變動,從左右丞相、內閣、尚書省再到翰林院、大理寺,所有都原封不動地留在任上。然而,這灘萬年死水並非不起一點漣漪,隻不過玉允軒采取了一種平和的如春風化雨般的手段翻攪著這一潭水。且不論夏辰燁和韓澈底下的暗衛和影子密探這樣的地下組織,就是在明麵上,他也陸續在各個部門安插了很多新麵孔,這些人一般都是地方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所就任的官職也都是看似無關緊要的小職位,幾乎沒怎麽引起群臣的注意。若說玉允軒在登基後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新建了一支鐵騎軍。鐵騎原本是是玉允軒以保護自己安全為由而招納的一批武藝卓絕的人才,一整隊鐵騎也不過幾十人,因而並未引起他人的關注。如今他極大的擴充了鐵騎的人數,從地方上以及原有的暗衛中抽調數百人,組成了一支人數不多,但裝備精良且作戰實力高超的鐵騎軍。從表麵上來看,這支小型軍隊其實和禦林軍的職能大同小異,除開在裝備上占盡了優勢之外,並無什麽特別之處。因而在多數大臣眼裏,這不過是新帝為了向群臣展示自己的能力而特意為之的無聊之舉。新的軍隊自然要啟用新的統帥,除了原來的鐵騎隊長嚴回擔任副統領之外,鐵騎軍新統領一職的歸屬著實讓群臣摸不著頭腦,因為這個人便是從未在官場上正式露過麵的夏辰燁。
相對於眾大臣對一直默默無聞的夏府三公子所抱有的好奇於觀望,夏府眾人對於夏辰燁擔任鐵騎統領一職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夏二爺一直將夏辰燁視如己出,也早就看出了他絕非池中之物,如今得知他即將在朝堂上一展抱負和手腳,自是大喜過望,簡直比自己升遷更甚。作為夏辰燁的親生父親,夏國公得知兒子能夠憑一己之力躋身官場自然感到欣慰,但同時又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彷徨。最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的恐怕就是江氏了,她素來都把夏辰燁當成自己最大的敵人,先前他無所作為尚且令江氏危機叢生,如今他獲得新帝的賞識而破格錄用,若是真讓他做出什麽名堂來,從而得到夏國公的另眼相看,那至今未有子嗣且毫無建樹的夏辰烽那世子之位就真的岌岌可危了。自夏辰燁就任鐵騎的消息傳開後,氣性強的江氏便覺頭暈目眩,一連數日都不曾下榻。對於夏辰燁正式走入官場,作為妻子的雲曦明顯是憂大過於喜的。在玉允軒還未獲得皇位之前,夏辰燁便為了他四處奔波,幾乎兩肋插刀,那一次還差點送了性命,如今有了正式的官職,拿了朝廷的俸祿,想必他所要做的事情會更多,而危險度應該也會更高吧。但事已至此,她一個閨中婦人手無綿薄之力,又豈能扭轉乾坤。隻不過如今她已經懷有身孕,再過不久夏辰燁便要升級做父親了,她唯一能期盼的便是他能顧慮到自己和孩子的幸福,無論今後去做什麽都能夠好好地保重他自己。
隨著先皇下葬那日一路飄散而來的重重哀樂,京城秋意愈見濃烈,漫天飄舞的枯葉,鋪滿地麵的落葉,無一不為這座城池增添了繼續蕭索的意味。再過兩個多月,舊的一年即將過去,隨著日子如白駒過隙般飛馳而去,碧落院裏有一人再也坐不住了。等過了年,尚未配人的月桂便二十一了,真真是個十足的老姑娘了,這樣的事實令身為母親的顧奶娘心急如焚。玉夫人在臨終前執意將月桂指給夏辰燁做姨娘,不得不說顧奶娘心中還是存有幾分欣喜的。但日子一年又翻過一年,月桂年紀漸長,而少爺也終於成婚了,卻仍然不見兩位主子給月桂一個正式的名分,顧奶娘礙於自己的身份隻能急在心裏。幾個月前她在女兒麵前提起此事,希望她能在雲曦麵前露個口風,早些將名分扶正了,哪知道月桂執意不願留在夏辰燁身邊,想要找個合適的小子風風光光地嫁進門做正妻,並且也求得雲曦的親口允諾了。既然女兒的意願這般堅定,顧奶娘也不再強求,若是能嫁個管事一般的人物,也不比那日日看主母臉色過日子的姨娘差多少,她隻盼望著能在年底以前辦好月桂的終身大事。然而,眼下的情況看起來並不樂觀,距離和月桂商議親事那時已經過去小半年了,少奶奶似乎早已把月桂的親事拋諸腦後了。女人的美好年華是經不起再三的耽擱的,縱使知道自己這樣的身份去找少奶奶說事甚有不滿於主母的嫌疑,但為了親生女兒的終身幸福,她顧忌不了那麽多了,在自己房裏躑躅了幾日,還是決定前去主屋找雲曦談談月桂的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