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老子西出函穀
感覺到那淩厲到了極點的劍氣。君策立馬就知道自己麵對的是誰了。三界之中隻有一人擁有如此淩厲的劍氣,僅僅一個眼神就能讓自己一個金仙感覺到顫栗。
道門截教教主——混元無極太上上清聖人通天教主!!!!
好在通天教主隻是瞪了君策一眼就轉頭閉上了眼睛,君策一刻都不敢停留,對通天教主稽首一禮,轉身就走。通天教主那一眼很明顯是警告的意思,讓他自己滾蛋。君策自然是立馬就轉身離開。
君策不知道的是,他剛剛離開,原本懸浮在空中的四種劍意一震,突然合為一種。飛進了孔仲尼的腦中,而孔仲尼原本明亮的眼神,也突然間變的晦澀了許多。卻是通天教主用大神通封閉了自己的神識,讓自己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等回到顯聖觀之後,君策才發現,自己出了一身的冷汗。仙人乃是冰肌玉骨,身無異味,體無汗液。可是在通天教主麵前,君策竟然忍不住冷汗直流。
擦了一下額頭上的冷汗,君策不由的一陣後怕。剛才如果自己表現的稍有敵意,或者是有什麽不禮貌的地方。君策相信自己絕對會被斬殺當場,沒有一點的意外。
通天教主自從封神之戰輸給兩位師兄與佛門二聖聯手之後,脾氣就變的蠻不好。一念活人、一念殺生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被聖人殺了。隻能說明你自己該死,絕對不會有人去責怪通天教主不該殺死自己的。就算是自己的師傅玄都**師心有不甘也是沒有辦法。
雖然鴻鈞道人規定,非神仙大劫,聖人不得出手。但是這樣的約束對通天教主有用麽?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沒有。如果有用的話,封神之戰也就不會有誅仙陣和萬仙陣了。
“原來所謂的打成至聖先師就是師叔祖通天教主,我說怎麽兩者都有有教無類的教義。根本就是同一個人,同一個人的想法自然就是相同的。
通天師叔祖恐怕是覺得碧遊宮太冷清了,所以想下來收兩個徒弟,光大截教門戶。這樣一來,我可就麻煩了。該怎麽傳教才是啊?”
對於即將麵對的問題,君策是一陣撓頭。
當初君策所設想的敵人,就是佛門,對儒門根本就沒有怎麽在意。因為根本就不知道儒門的來曆,儒門曆代也沒有表現出有什麽強大的法力,而佛門卻是有神通的。
現在知道了打成至聖先師就是通天教主,自然就不敢再這麽想了。要知道後世所謂的三教乃是指“儒釋道”儒門乃是三教之首,勢力遠遠超過了佛門和道門。以後該怎麽和儒門相處,也就成了君策一個最大的問題了。
就在通天教主下界後不久,君策又接連感受到了數十道強大的氣息從天而降,一個個托身在人間。君策仔細一算,剛好是七十二人。
“這就是所謂的三千門徒中的七十二賢人吧?我說那七十二賢人怎麽一個個都那麽厲害,原來都是封神之戰萬仙陣大戰之後剩下的截教散仙。這些人如果不厲害,那就沒法說了。”感覺到那七十二個人之後,君策心裏不由得暗暗嘀咕。
當年封神一戰,截教諸弟子死傷一空,四大弟子隻剩下無當聖母一人。其他外門聽道的弟子,截教記名弟子更是不知道死傷了多少。也有不少被當時的西方教給收走了。整個碧遊宮隻剩下了數十個散仙。
不過想也能想到。這數十位散仙都不是簡單人物。萬仙陣大戰那麽危險的情況下都能逃脫,能力絕對是不凡的,縱然是闡教弟子的重點不在他們身上,也很不簡單了。
這些散仙下界轉世之後,雖然都蒙蔽了神識。但還是比普通人要聰明許多的,在曆史上留下偌大的名聲也是很正常的。
“唉,不管了,我先傳我的教。等遇到儒門修士的時候再說吧,現在他們還都小,還不會有什麽威脅。況且儒門真正光大也是在數百年後了,暫時還用不著操心。說不定那時候我已經到了仙界,這些事也就不用**心了。”
想不到合適的辦法,君策也就隻好暫時先放過一邊,等著看事態的進一步變化。
接下來的數十年中,中原可以說是紛亂之極。晉國雖然取得了霸主地位,但不論是自己的鄰居秦國,還是南方的楚國都不服氣。
在晉文公死後,秦晉兩國接連大戰,雖然秦國三戰三敗,沒有獲得中原的霸主地位。但是卻向西拓地千裏,成為了千乘之國。
南方的楚國雖然敗於晉國手中。但也並不服氣。最終在楚莊王手中擊敗了齊國和晉國,成為了天下霸主。讓楚國的國勢猛然間增長到了一個極限。成為天下霸主,但是楚國還是沒有能力消滅齊國、燕國、秦國、晉國等大國,天下紛亂如舊。
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大家打的是不亦樂乎。誰也沒有真正把誰當成是敵人,今天打,明天和,後天又聯手攻擊別人。
周王室的尊嚴也在諸侯大戰之中喪失殆盡。當初齊桓公還勉強做做樣子,對周王室勉強有一點尊重。可是後來的霸主,不管是晉文公、秦穆公、還是一直和周王室不對付的楚懷王,甚至是名不符實的宋襄公,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
孔子的名氣也慢慢的越來越大,前去見過老子之後,不知道與老子達成了什麽協議,雙方卻都沒有說過。不過君策相信,兩位聖人絕對是有什麽說法的。
這天君策正在屋中打坐,突然看到一道綿延三千裏的紫氣向著西方飄去。知道到了老子西出函穀關的時候,忙駕雲向西方飛去。
來到雲霞不遠處,君策便降下祥雲向老子迎去。來到老子麵前,俯首叩拜道:“弟子紫陽拜見師祖。”
老子自然早就知道君策趕過來了,笑著問道:“你來了?起來吧。”
君策起身之後稽首一禮,問道:“師祖,不知您準備前去何方?”
老子笑道:“西方。”
“師祖您前往西方之後可還回來?”雖然明知道老子西出函穀關之後,就不會再回來了,但還是忍不住想問一聲。隻要老子在人間,自己的安全就是百分百有保證的。
陸地金光縱法可以說是三界速度最快的飛行方法之一,雖然比不上孫悟空的筋鬥雲,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追上的。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隻要飛到老子身邊,絕對沒有人能動自己分毫。所以從心底,君策還是不希望老子離開的。
老子對君策也是很滿意的,四百年的時間讓太清教傳遍了神州大部,人間苦境也有不少的世界完全是被太清教完全占領的。
佛門與玉清教以及妖族在苦境雖然也有不少的門徒、信徒,但他們三者加起來也比太清人教的弟子、信徒多不到那裏去。相信再過百年時間,等到君策把苦境的事弄好了。就可以騰出手去其他世界傳教了。
聽到君策的問話,笑著說道:“還會回來的,不過到時候回來的就不是李耳了。”
君策一皺眉,想不通太上道祖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想不通就不想了,上前牽著青牛的韁繩,說道:“弟子送師祖離開。”
老子點了點頭便閉目端坐在青牛上。
君策牽著青牛一步步向著函穀關行去,來到函穀關外。就見一位身穿官服的男子站在關前躬身說道:“弟子尹喜,見有紫氣東來,知有聖人前來。不知聖人名諱……?”
老子沒有說話,君策看了老子一眼,對這位未來的文始真人說道:“這位聖人乃是貧道的師祖,老子。”
尹喜並不認識君策,但是老子的大名卻是早就知道了,聽到自己堵住的竟然是老子。不由大喜過望,躬身說道:“弟子尹喜久聞聖人大名,今日有緣得見,實乃三生有幸。還請聖人稍作停留。讓弟子能請教一番。”
老子睜開眼睛看了看尹喜,說道:“你我卻是有緣,值得老道在這裏耽擱一段時間。”說完就不再說話,閉上眼睛不知道幹嘛去了。
君策聞言對尹喜一拱手說道:“尹喜大人,請吧。”
尹喜聽到老子願意留下來指點自己一番,心裏也是高興的緊。忙在前麵領路,帶著老子與君策來到自己的府邸。
老子也不多客套,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交給尹喜說道:“此乃老道一生精華所在,你若是真有相當之心,可在三十年後來尋我。”說完就飄然而去。
君策見老子沒有對自己說什麽。便知道老子是不想讓自己也跟過去,便打消了去現場觀摩老子化胡為佛的念頭,準備返回顯聖觀。
尹喜見老子離開了,給老子牽牛的這個道人卻沒有離開,便問道:“不知大賢如何稱呼?怎的不隨老子一起離開?”
君策笑了笑說道:“師祖既然沒有說讓貧道一起前去,那就是不想讓貧道繼續跟隨了。貧道也該回去了。名字麽,以後你自然就會知道。”說完有些羨慕,或者說貪婪的看了尹喜手上的《道德經》一眼。
這《道德經》自己雖然也有,而且也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但尹喜手上的這一卷完全不一樣,是老子親手所書,珍貴程度自然不是自己手上玄都**師交給自己的能比的。更何況這卷書是老子闡述大道所寫出來的,上麵已經沾上了一些道的痕跡。就算是當法寶來用,也是一件很不錯的法寶了。
尹喜乃是為官之人,察言觀色是相當厲害的。看到君策的眼神,知道君策對這本書很是眼熱。以為君策沒有得到傳授,便笑著說道:“大賢可是想要這卷《道德經》?若是大賢想要的話,尹喜可以讓大賢抄錄一份。
老子聖人既然將這本書交給我,想必也有接我之手將這卷書傳播出去的意思。”
君策笑了笑,說道:“這卷書在五百年前,貧道就已經是倒背如流。又何必再抄錄一份?”
聽到君策在五百年前就已經把這卷書倒背如流,尹喜卻是有些納悶了。既然已經知道書裏麵的內容,怎麽還會用這種羨慕的眼神看著自己……手上的書。想了想便明白了,君策想要的恐怕是老子的真跡。雖然有些不舍,但還是笑道:“原來大賢是想要老子聖人的真跡,這也無妨,待尹喜將內容謄抄下來。老子聖人的真跡可以送給大賢。”
尹喜是看到君策陪伴在老子身邊,想君策與老子的關係肯定不一般,想要拉攏君策。
聽到尹喜的話,君策先是一喜,緊接著歎氣說道:“這卷手書乃是師祖他老人家送給你的,貧道怎麽能拿走呢?”
尹喜既然決定了要放棄,倒也放開了許多,笑道:“若是大賢覺得心中過意不去,那就為尹喜講解一番這卷書之中的奧妙就是了。”
君策忙搖頭說道:“不行,不行。師祖將這卷手書交給你,顯然對你期望甚大,所以你隻能自己去領悟。貧道卻不方便為你講解。
這本書包含天地至理。講述天地萬物。裏麵的智慧無窮無盡,每一個人領悟出來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貧道若是為你講解了,你所得到的東西實際上就是貧道領悟的東西。而不是你自己的東西,若是被師祖知道了,貧道可是要受罰的。”
想了想接著說道:“你若是真心向道,還是辭去這個官職,尋一山清水秀之地,好好的慢慢領悟吧。紅塵紛雜,卻是不適合悟道。”
尹喜聞言忙說道:“多謝大賢指點,若不是大賢,尹喜險些步入歧途。明日尹喜就辭去官職,深山歸隱,好生領悟這卷《道德經》。”
君策點了點頭,說道:“若如此甚好。”說完就準備離開。
尹喜上前拉住君策的袖子,說道:“得了大賢指點,尹喜無以為報,這卷老子聖人手書的《道德經》就權當謝禮,送於大賢。”
君策遲疑了一下,還是說道:“這樣不好吧?”
看出君策的遲疑,尹喜笑道:“有何不好?大賢若是不收下,就是看不起尹喜。”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君策自然是十分高興的收下了這卷老子手書的《道德經》。而尹喜也立馬開始謄抄。
尹喜謄抄的時候,君策就站在一邊觀看。發現尹喜手上的《道德經》與自己得到傳授的,有了一點點細微的差別。對於人道有了更深的解釋。
“唔,這應該是師祖在人間數十年得來的感悟吧?”
尹喜在一邊謄抄,君策就站在一邊仔細揣摩這些變化。兩人都沉浸在了《道德經》宏大的智慧之中,連時間的流逝都沒有注意到。
等到尹喜將這一卷《道德經》謄抄完畢之後,卻發現這麽長時間專心致誌的做一件事。自己不但沒有疲倦的感覺,反而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不由對這一卷《道德經》更加喜歡了。
起身之後將手中老子手書的這一卷《道德經》交到君策手中。
君策撫摸著手中的這一卷《道德經》笑著對尹喜說道:“貧道雖然道行淺薄,但也勉強有一點神通。日後若有事,交代一聲,隻要貧道能做到,決不推辭。”
尹喜等的就是這句話,笑著說道:“不過小事一樁,何足掛齒。大賢不必在意。”
“貧道道號紫陽,就住在齊國顯聖觀之中。先生若有事,盡管來找貧道就是了。告辭。”說完腳下騰起一片祥雲,向著東方飛去。
紫陽真人的大名,這些年來可是越來越響亮了。縱然是秦國沒有太清教傳教士,尹喜還是知道有這麽一位大神通者的存在。
看著君策駕雲遠去,尹喜突然有一種後悔的感覺。紫陽真人在神州享譽數百年,天下供奉祭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連紫陽真人都看重那一卷老子手書的《道德經》,足可見其珍貴。自己竟然就這麽簡單的交給了他。
不過尹喜也不是凡人,後悔的感覺僅僅是一刹那就消失了。一件東西再珍貴也比不上一個有能力的人珍貴。紫陽真人偌大的名氣,以後對自己的幫助絕對不小。想到這裏,尹喜便安心的寫下辭呈。第二天就離開函穀關,消失不見。
尹喜卻不知道,以他日後的地位,想要為他辦事的人數以千萬。再說他還是君策的長輩,根本就不用這麽刻意的去結交君策。
等到尹喜日後知道老子手書的那一卷《道德經》的珍貴程度,以及自己和君策的關係之後,不由的後悔連連。可是那時候後悔已經太遲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和君策的這一番交易,實際上他並不怎麽吃虧。就算他是君策的長輩,能不能指揮的動君策也還不好說。況且君策在未來的成就,也並不比他弱多少。他孤單一人,有些事做起來還是不怎麽方便的。
可君策卻是真正的手握大權,利用手中的權利,可以做很多其他人無法做到的事。
[]
(全本小說網 )
感覺到那淩厲到了極點的劍氣。君策立馬就知道自己麵對的是誰了。三界之中隻有一人擁有如此淩厲的劍氣,僅僅一個眼神就能讓自己一個金仙感覺到顫栗。
道門截教教主——混元無極太上上清聖人通天教主!!!!
好在通天教主隻是瞪了君策一眼就轉頭閉上了眼睛,君策一刻都不敢停留,對通天教主稽首一禮,轉身就走。通天教主那一眼很明顯是警告的意思,讓他自己滾蛋。君策自然是立馬就轉身離開。
君策不知道的是,他剛剛離開,原本懸浮在空中的四種劍意一震,突然合為一種。飛進了孔仲尼的腦中,而孔仲尼原本明亮的眼神,也突然間變的晦澀了許多。卻是通天教主用大神通封閉了自己的神識,讓自己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等回到顯聖觀之後,君策才發現,自己出了一身的冷汗。仙人乃是冰肌玉骨,身無異味,體無汗液。可是在通天教主麵前,君策竟然忍不住冷汗直流。
擦了一下額頭上的冷汗,君策不由的一陣後怕。剛才如果自己表現的稍有敵意,或者是有什麽不禮貌的地方。君策相信自己絕對會被斬殺當場,沒有一點的意外。
通天教主自從封神之戰輸給兩位師兄與佛門二聖聯手之後,脾氣就變的蠻不好。一念活人、一念殺生都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被聖人殺了。隻能說明你自己該死,絕對不會有人去責怪通天教主不該殺死自己的。就算是自己的師傅玄都**師心有不甘也是沒有辦法。
雖然鴻鈞道人規定,非神仙大劫,聖人不得出手。但是這樣的約束對通天教主有用麽?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沒有。如果有用的話,封神之戰也就不會有誅仙陣和萬仙陣了。
“原來所謂的打成至聖先師就是師叔祖通天教主,我說怎麽兩者都有有教無類的教義。根本就是同一個人,同一個人的想法自然就是相同的。
通天師叔祖恐怕是覺得碧遊宮太冷清了,所以想下來收兩個徒弟,光大截教門戶。這樣一來,我可就麻煩了。該怎麽傳教才是啊?”
對於即將麵對的問題,君策是一陣撓頭。
當初君策所設想的敵人,就是佛門,對儒門根本就沒有怎麽在意。因為根本就不知道儒門的來曆,儒門曆代也沒有表現出有什麽強大的法力,而佛門卻是有神通的。
現在知道了打成至聖先師就是通天教主,自然就不敢再這麽想了。要知道後世所謂的三教乃是指“儒釋道”儒門乃是三教之首,勢力遠遠超過了佛門和道門。以後該怎麽和儒門相處,也就成了君策一個最大的問題了。
就在通天教主下界後不久,君策又接連感受到了數十道強大的氣息從天而降,一個個托身在人間。君策仔細一算,剛好是七十二人。
“這就是所謂的三千門徒中的七十二賢人吧?我說那七十二賢人怎麽一個個都那麽厲害,原來都是封神之戰萬仙陣大戰之後剩下的截教散仙。這些人如果不厲害,那就沒法說了。”感覺到那七十二個人之後,君策心裏不由得暗暗嘀咕。
當年封神一戰,截教諸弟子死傷一空,四大弟子隻剩下無當聖母一人。其他外門聽道的弟子,截教記名弟子更是不知道死傷了多少。也有不少被當時的西方教給收走了。整個碧遊宮隻剩下了數十個散仙。
不過想也能想到。這數十位散仙都不是簡單人物。萬仙陣大戰那麽危險的情況下都能逃脫,能力絕對是不凡的,縱然是闡教弟子的重點不在他們身上,也很不簡單了。
這些散仙下界轉世之後,雖然都蒙蔽了神識。但還是比普通人要聰明許多的,在曆史上留下偌大的名聲也是很正常的。
“唉,不管了,我先傳我的教。等遇到儒門修士的時候再說吧,現在他們還都小,還不會有什麽威脅。況且儒門真正光大也是在數百年後了,暫時還用不著操心。說不定那時候我已經到了仙界,這些事也就不用**心了。”
想不到合適的辦法,君策也就隻好暫時先放過一邊,等著看事態的進一步變化。
接下來的數十年中,中原可以說是紛亂之極。晉國雖然取得了霸主地位,但不論是自己的鄰居秦國,還是南方的楚國都不服氣。
在晉文公死後,秦晉兩國接連大戰,雖然秦國三戰三敗,沒有獲得中原的霸主地位。但是卻向西拓地千裏,成為了千乘之國。
南方的楚國雖然敗於晉國手中。但也並不服氣。最終在楚莊王手中擊敗了齊國和晉國,成為了天下霸主。讓楚國的國勢猛然間增長到了一個極限。成為天下霸主,但是楚國還是沒有能力消滅齊國、燕國、秦國、晉國等大國,天下紛亂如舊。
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大家打的是不亦樂乎。誰也沒有真正把誰當成是敵人,今天打,明天和,後天又聯手攻擊別人。
周王室的尊嚴也在諸侯大戰之中喪失殆盡。當初齊桓公還勉強做做樣子,對周王室勉強有一點尊重。可是後來的霸主,不管是晉文公、秦穆公、還是一直和周王室不對付的楚懷王,甚至是名不符實的宋襄公,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
孔子的名氣也慢慢的越來越大,前去見過老子之後,不知道與老子達成了什麽協議,雙方卻都沒有說過。不過君策相信,兩位聖人絕對是有什麽說法的。
這天君策正在屋中打坐,突然看到一道綿延三千裏的紫氣向著西方飄去。知道到了老子西出函穀關的時候,忙駕雲向西方飛去。
來到雲霞不遠處,君策便降下祥雲向老子迎去。來到老子麵前,俯首叩拜道:“弟子紫陽拜見師祖。”
老子自然早就知道君策趕過來了,笑著問道:“你來了?起來吧。”
君策起身之後稽首一禮,問道:“師祖,不知您準備前去何方?”
老子笑道:“西方。”
“師祖您前往西方之後可還回來?”雖然明知道老子西出函穀關之後,就不會再回來了,但還是忍不住想問一聲。隻要老子在人間,自己的安全就是百分百有保證的。
陸地金光縱法可以說是三界速度最快的飛行方法之一,雖然比不上孫悟空的筋鬥雲,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追上的。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隻要飛到老子身邊,絕對沒有人能動自己分毫。所以從心底,君策還是不希望老子離開的。
老子對君策也是很滿意的,四百年的時間讓太清教傳遍了神州大部,人間苦境也有不少的世界完全是被太清教完全占領的。
佛門與玉清教以及妖族在苦境雖然也有不少的門徒、信徒,但他們三者加起來也比太清人教的弟子、信徒多不到那裏去。相信再過百年時間,等到君策把苦境的事弄好了。就可以騰出手去其他世界傳教了。
聽到君策的問話,笑著說道:“還會回來的,不過到時候回來的就不是李耳了。”
君策一皺眉,想不通太上道祖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想不通就不想了,上前牽著青牛的韁繩,說道:“弟子送師祖離開。”
老子點了點頭便閉目端坐在青牛上。
君策牽著青牛一步步向著函穀關行去,來到函穀關外。就見一位身穿官服的男子站在關前躬身說道:“弟子尹喜,見有紫氣東來,知有聖人前來。不知聖人名諱……?”
老子沒有說話,君策看了老子一眼,對這位未來的文始真人說道:“這位聖人乃是貧道的師祖,老子。”
尹喜並不認識君策,但是老子的大名卻是早就知道了,聽到自己堵住的竟然是老子。不由大喜過望,躬身說道:“弟子尹喜久聞聖人大名,今日有緣得見,實乃三生有幸。還請聖人稍作停留。讓弟子能請教一番。”
老子睜開眼睛看了看尹喜,說道:“你我卻是有緣,值得老道在這裏耽擱一段時間。”說完就不再說話,閉上眼睛不知道幹嘛去了。
君策聞言對尹喜一拱手說道:“尹喜大人,請吧。”
尹喜聽到老子願意留下來指點自己一番,心裏也是高興的緊。忙在前麵領路,帶著老子與君策來到自己的府邸。
老子也不多客套,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交給尹喜說道:“此乃老道一生精華所在,你若是真有相當之心,可在三十年後來尋我。”說完就飄然而去。
君策見老子沒有對自己說什麽。便知道老子是不想讓自己也跟過去,便打消了去現場觀摩老子化胡為佛的念頭,準備返回顯聖觀。
尹喜見老子離開了,給老子牽牛的這個道人卻沒有離開,便問道:“不知大賢如何稱呼?怎的不隨老子一起離開?”
君策笑了笑說道:“師祖既然沒有說讓貧道一起前去,那就是不想讓貧道繼續跟隨了。貧道也該回去了。名字麽,以後你自然就會知道。”說完有些羨慕,或者說貪婪的看了尹喜手上的《道德經》一眼。
這《道德經》自己雖然也有,而且也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但尹喜手上的這一卷完全不一樣,是老子親手所書,珍貴程度自然不是自己手上玄都**師交給自己的能比的。更何況這卷書是老子闡述大道所寫出來的,上麵已經沾上了一些道的痕跡。就算是當法寶來用,也是一件很不錯的法寶了。
尹喜乃是為官之人,察言觀色是相當厲害的。看到君策的眼神,知道君策對這本書很是眼熱。以為君策沒有得到傳授,便笑著說道:“大賢可是想要這卷《道德經》?若是大賢想要的話,尹喜可以讓大賢抄錄一份。
老子聖人既然將這本書交給我,想必也有接我之手將這卷書傳播出去的意思。”
君策笑了笑,說道:“這卷書在五百年前,貧道就已經是倒背如流。又何必再抄錄一份?”
聽到君策在五百年前就已經把這卷書倒背如流,尹喜卻是有些納悶了。既然已經知道書裏麵的內容,怎麽還會用這種羨慕的眼神看著自己……手上的書。想了想便明白了,君策想要的恐怕是老子的真跡。雖然有些不舍,但還是笑道:“原來大賢是想要老子聖人的真跡,這也無妨,待尹喜將內容謄抄下來。老子聖人的真跡可以送給大賢。”
尹喜是看到君策陪伴在老子身邊,想君策與老子的關係肯定不一般,想要拉攏君策。
聽到尹喜的話,君策先是一喜,緊接著歎氣說道:“這卷手書乃是師祖他老人家送給你的,貧道怎麽能拿走呢?”
尹喜既然決定了要放棄,倒也放開了許多,笑道:“若是大賢覺得心中過意不去,那就為尹喜講解一番這卷書之中的奧妙就是了。”
君策忙搖頭說道:“不行,不行。師祖將這卷手書交給你,顯然對你期望甚大,所以你隻能自己去領悟。貧道卻不方便為你講解。
這本書包含天地至理。講述天地萬物。裏麵的智慧無窮無盡,每一個人領悟出來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貧道若是為你講解了,你所得到的東西實際上就是貧道領悟的東西。而不是你自己的東西,若是被師祖知道了,貧道可是要受罰的。”
想了想接著說道:“你若是真心向道,還是辭去這個官職,尋一山清水秀之地,好好的慢慢領悟吧。紅塵紛雜,卻是不適合悟道。”
尹喜聞言忙說道:“多謝大賢指點,若不是大賢,尹喜險些步入歧途。明日尹喜就辭去官職,深山歸隱,好生領悟這卷《道德經》。”
君策點了點頭,說道:“若如此甚好。”說完就準備離開。
尹喜上前拉住君策的袖子,說道:“得了大賢指點,尹喜無以為報,這卷老子聖人手書的《道德經》就權當謝禮,送於大賢。”
君策遲疑了一下,還是說道:“這樣不好吧?”
看出君策的遲疑,尹喜笑道:“有何不好?大賢若是不收下,就是看不起尹喜。”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君策自然是十分高興的收下了這卷老子手書的《道德經》。而尹喜也立馬開始謄抄。
尹喜謄抄的時候,君策就站在一邊觀看。發現尹喜手上的《道德經》與自己得到傳授的,有了一點點細微的差別。對於人道有了更深的解釋。
“唔,這應該是師祖在人間數十年得來的感悟吧?”
尹喜在一邊謄抄,君策就站在一邊仔細揣摩這些變化。兩人都沉浸在了《道德經》宏大的智慧之中,連時間的流逝都沒有注意到。
等到尹喜將這一卷《道德經》謄抄完畢之後,卻發現這麽長時間專心致誌的做一件事。自己不但沒有疲倦的感覺,反而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不由對這一卷《道德經》更加喜歡了。
起身之後將手中老子手書的這一卷《道德經》交到君策手中。
君策撫摸著手中的這一卷《道德經》笑著對尹喜說道:“貧道雖然道行淺薄,但也勉強有一點神通。日後若有事,交代一聲,隻要貧道能做到,決不推辭。”
尹喜等的就是這句話,笑著說道:“不過小事一樁,何足掛齒。大賢不必在意。”
“貧道道號紫陽,就住在齊國顯聖觀之中。先生若有事,盡管來找貧道就是了。告辭。”說完腳下騰起一片祥雲,向著東方飛去。
紫陽真人的大名,這些年來可是越來越響亮了。縱然是秦國沒有太清教傳教士,尹喜還是知道有這麽一位大神通者的存在。
看著君策駕雲遠去,尹喜突然有一種後悔的感覺。紫陽真人在神州享譽數百年,天下供奉祭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連紫陽真人都看重那一卷老子手書的《道德經》,足可見其珍貴。自己竟然就這麽簡單的交給了他。
不過尹喜也不是凡人,後悔的感覺僅僅是一刹那就消失了。一件東西再珍貴也比不上一個有能力的人珍貴。紫陽真人偌大的名氣,以後對自己的幫助絕對不小。想到這裏,尹喜便安心的寫下辭呈。第二天就離開函穀關,消失不見。
尹喜卻不知道,以他日後的地位,想要為他辦事的人數以千萬。再說他還是君策的長輩,根本就不用這麽刻意的去結交君策。
等到尹喜日後知道老子手書的那一卷《道德經》的珍貴程度,以及自己和君策的關係之後,不由的後悔連連。可是那時候後悔已經太遲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和君策的這一番交易,實際上他並不怎麽吃虧。就算他是君策的長輩,能不能指揮的動君策也還不好說。況且君策在未來的成就,也並不比他弱多少。他孤單一人,有些事做起來還是不怎麽方便的。
可君策卻是真正的手握大權,利用手中的權利,可以做很多其他人無法做到的事。
[]
(全本小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