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指標問題,我還補充一點,就是陳浩參與開發的籌碼指標,最早應用於指南針軟件,後來幾乎所有炒股軟件都用了這個指標。[熱門小說網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但是據說算法是有差異的,所以各個軟件之間的籌碼欄也多少會有點區別。”
禪師補充道,“另外看幾年長周期籌碼時,有時日線顯示上方套牢籌碼沒有了,但周線則有,我個人感覺還是周線更準一些,因為相關位置的阻力作用很明顯,反應在股價的上攻上,每次到了周線的籌碼密集區,就磨得比較久。而且這也符合一些釘子戶散戶的死捂習慣,比如中國石油這隻股就還有不少人在捂著。因此,看一兩年內的籌碼變動,看日線就可以了,但看四五年以前的籌碼,我感覺還是周線更為合理。”
“這個問題我倒很少注意到。”丁旭愣了愣,趕緊打開了幾個上市多年的老股票的走勢看了一下,發現確實如此。
“這是什麽原因呢?算法的差異,也不至於導致日線和周線差異這麽大啊!”丁旭疑惑地問道,“日線上反應經過一兩年的磨底,上麵的套牢籌碼都沒有了,這才敢放心買入。但有的股票日線上是沒有套牢籌碼了,而周線上倒是還有不少套牢盤,這到底是什麽原理?陳浩的《籌碼分布》這本書,沒有提到這一點啊。”
丁旭在網上搜了一下,網上的答案大多不怎麽靠譜。
倒是“股民老張”的一篇文章,給了丁旭一些啟示――“這是怎麽算的呢,它是按照k線算的嗎?還是按時間算的?電腦一般來講都是認k線的,認k線什麽呢?就是我經過了幾根k線,我會倒下來多少,從高處倒下來多少。那麽你再看日線的時候。你看了六七十根k線了,三個月下來了,然後它的電腦自動算三個月以前是沒有的了。於是把三個月以前的給算走了,籌碼全下來了。然後結果全堆到新的地方了。你一看三個月前的位置還沒有籌碼呢。要是按月線算呢,它剛走了三根k線,那個地方人家是隻認k線根數,人家可不認你是日線、月線,你剛走三天,按照平均一天能下來多少,百分之多少來算,結果呢一算。沒下來多少。它算的不是三個月,是三根月線是當三天去算的,平均一天下來多少,一天下來多少,經過三天,一天從這個原位置拿走1%,拿走2%,結果拿了三下拿走6%。要是按日線算,每天2%,拿了60下就拿沒了。於是。這個日線、周線,月線、季線的籌碼分布的情況都不一樣。那說明它的算法是根據k線的根數來算的。
這個問題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研究籌碼分布其實並不拘泥於你說的這個狀態,看來你對籌碼的使用的還不算太到家。一般來講籌碼的用處,大家都是習慣把光標放在今天去看現在分布的情況,各處成本的分布的情況。實際上我們更關心的是以前某一刻它的籌碼的情況,你比如說股價上漲,我想看看到底什麽地方還有一大堆人在那套著沒出來。你把光標放在今天一看,上頭一個人得沒有,一根籌碼沒有。<strong>手機電子書</strong>你把光標往前移,往曆史上的某一個位置一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個地方曾經套過很多人,你再想想。其實也就兩三個月。兩三個月股民能割肉嗎?不割肉。如果不割肉,那個地方套牢盤還存在。電腦把它算沒了,真實的人還拿著股票等著砸給你,這就是籌碼分布的缺陷。”
具體情況應該不像股民老張解釋得這麽簡單,但丁旭估計就是算法周期的減法問題,基本還是以k線的數量為主,所以才會出現周期上的這種差異。
當然,至於真相是不是如此,丁旭還準備今後再找懂這個問題的專家請教。
“禪師提的這個問題還是很有道理的。日線圖看到的隻是近期活躍的籌碼,而如果換成周線圖、月線圖,看到的籌碼是長期的,包括以前被套牢的,所以要看長期走勢時,長期的籌碼分布應該更具參考性。比如一些經過幾年持續下跌的股票,在重新上攻時,即使日線的籌碼欄上顯示上方沒有任何套牢籌碼了,但我們還要看一看周線和月線圖上的籌碼分布欄,這樣應該更準確。比如幾年前有一個下跌過程中長期橫盤的位置,這裏是密集交易區,自然有不少套牢盤。除了散戶的,可能還有一些小機構的,包括基金的籌碼,這是不能忽視的壓力。”丁旭思考了一番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上港集團開板了,昏死了。”丁旭和禪師正在組織大家討論macd和籌碼分布的指標,ss突然在群裏說了一句,頓時把眾人的注意都吸引過去了。
“什麽,開板了?我去,這不科學啊!”吃不胖趕緊打開軟件看了一眼,果然如此。
在早盤大家集體研究之後,判定了上港集團上周五瞬間打到跌停、在跌停位置成交數千手的情況很可能是老鼠倉,於是大家決定來一個渾水摸魚,跟進去坐坐轎子,做一筆短線。吃不胖在早盤開盤時,帶著眾人在3.57元的位置掛了單子。
雖然是在漲幅超過3%的位置追漲,但因為預測今天很可能會漲停,讓上周五的老鼠倉快進快出並離場,那麽如果今天收盤漲停,至少還能有6%以上的利潤,這個盈利也比較可以了。
而上港集團也果然如丁旭和吃不胖所料,早盤就快速拉升,之後更是一波直線拉升,在10點10分的時候衝到了漲停板位置,並用巨量大單封板。
隻是丁旭講了一會macd指標和背離的運用之後,到了十一點鍾,數筆萬元大單一下子衝了出來,把漲停板給硬生生砸開了,這讓眾群友一下子緊張起來。
“不會又像外高橋一樣大跳水吧?”青龍騎士團團長有些緊張地說道,“我去。胖子,我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你看好的上港集團裏了,可千萬別讓我破產啊。”
“怎麽可能?畢竟股價還這麽低。丁旭也說了,還在曆史相對底部。而且上周五才多少老鼠倉?幾千手而已。要出的話,剛才一秒鍾就出完了。”吃不胖輕鬆地答道。
不過私底下,吃不胖也是有些緊張的,開始私聊丁旭:“老大,上港這是在洗盤吧?你覺得今天它也會玩抹油板不?”
“有可能。恭喜你,你又中獎了,又摸到了傳說中的抹油板。”丁旭笑道,“別人想遇還遇不著呢。抹油板最考驗眼光和定力了,也能提高你的技術啊。”
“我昏死了,我買的股票怎麽都是這德性?”吃不胖欲哭無淚地說道,“就這幾天,外高橋抹油板,金山開發也抹油板,今天買個上港,難道真的還要玩抹油板?我恨這種調戲人的板板!”
“哈哈,急什麽?我早就說過了,抹油板有兩種。低位大多是洗盤,高位大多是出貨。上港集團剛剛啟動,離這輪熊市的底部才10%。怎麽可能出貨?必然是洗盤!”丁旭笑道。
吃不胖想了想,覺得確實是這個道理,於是又淡定下來,回到群裏宣布:“慌什麽?收盤前必定重新封板!我把話撂在這裏,就是洗盤!”
“是啊,反正你們今天買了又不能賣,所以根本不用盯盤,不用理會它了。奇跡說了,炒股是七分心態。三分技術,大家要提高炒股心態。就能大概率盈利了。”玉影也勸道。
“這個位置為什麽要砸開板子,不光是老鼠倉出貨的問題。大家研究一下,作為今天的一道題目。”丁旭也在群裏說了一句
於是本來有些躁動不安的群友們立刻定下心來,開始研究起丁旭所說的位置。
僅僅過了一分鍾,ss就率先找出了答案:“因為這裏是曆史密集成交區!不過,這個成交區好怪啊,幾個月時間,股價波動非常小,每天都是來回在幾分錢內波動,就像心電圖一樣。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排一字板呢。”
“ss說得對,這就是一種很典型的鐵索橫江,而且連上下影線都沒有,短線客不可能進這種票,長線客連做t的機會都沒有,而且死水無波的走勢,很容易讓人失去耐心甚至絕望,所以這種鐵索橫江的走勢,很容易磨跑散戶。”丁旭笑道。
“奇跡,什麽叫鐵索橫江?”大肉包人生好奇地問道。
……………………………分割線…………………………
(衷心感謝“受傷的老王”、jonathan方、沒有對or錯、“賬號凍結中”等4位鐵杆書友慷慨打賞為本書的盟主,歡迎進入盟主群(奇跡群)大家庭交流。特別感謝鐵杆盟主真誠19再次5萬起點幣大額打賞。祝大賺。
今天是周末,正文後多說幾句。
書評區的一些帖子,因為比較有代表性也比較重要,所以在這裏帖一下。
今天周末,碼字前忽然想起書評區有好一陣沒去過了,全靠副版主們在打理,於是去書評區散了下步,看到兩個帖子,剛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其中《希望板板能看到》的樓主,易陣帝宗,認為我改變了以前在每天正文後發大篇幅盤麵分析的作法,現在隻發給盟主群,是在小範圍內敝帚自珍,必被模仿者超越。而孤簫傲劍則寫了個《能專心寫書不?說實話,每章有一大半是你對股市的評論,有意思嗎?》的帖子,剛好和易陣帝宗的觀點相反。
對於易陣帝宗的帖子,我回複了一個長帖,如下――“汗,今天周末才有時間來書評區掃一眼。樓主你肯定是搞錯了,我從來沒有在書裏說過每天的盤麵分析隻發到奇跡群啊,你注意看一下我在書裏的聲明,6個vip正版用戶群我都同時發的,幾千正版讀者都能同時看到的。隻要全部訂閱了的就能進v群,這隻要幾十元吧,哪裏用得著當什麽盟主?
我為什麽這樣做,第一,網站有要求,不要大篇幅分析行情和股票,而我每天的盤麵分析大約在二千字,超長。當然這不屬於什麽股評,隻是我和讀者之間的交流,算是我每天提交的分析作業,供讀者們和我交流,並和我討論,之後再用次日走勢來驗證,以不斷提高我的判斷能力和分析水平。畢竟我以後還要學著炒期指和期權,所以給自己一個寫盤麵分析作業的任務,隻有判斷準了大盤,炒期指和期權才能有較大把握。
第二,有些喜歡看情節、不炒股的讀者,很反感正文後麵掛這麽多盤麵分析內容,認為這影響閱讀流暢,還要占用一部分訂閱的錢。而且字數太多也不能放到作者感言裏免費閱讀,因為有五百字限製。所以我隻好每天把盤麵分析發到盟主群和6個v群,至於其他8個普通書友群是不發的,以體現正版讀者的優勢。至於盟主群,隻不過是如書中所說,我從去年創建了這個群之後,老朋友都在那裏,所以我一般在那裏交流,組織大家討論學習炒股知識,包括組織一些老股民講課交流,等等。畢竟15個群我也沒法交流得過來,隻能有所側重。
這就是普通書友群、v群、奇跡群的區別。
而且現在是牛市,大盤是整體向上的,我認為大盤沒什麽問題時,就不在章節後麵說,而我認為大盤有問題時,基本都會在正文後說出我的整體觀點,和大家討論交流。
另外,寫書的錢和炒股的收入比起來,要少得多。我要實現財務自由,當然是要靠炒股。不過寫書後能認識一些炒股高手,相互交流和提高的同時,也能幫助一下虧損的散戶朋友,這也是我的意外之喜。
至於別人要超越我,我很高興啊,大家一起幫助更多的散戶,改變散戶的整體弱勢地位,這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支持。希望被超越。”
這個回帖比較重要,也希望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麽現在我較少在正文後麵長篇大論解析大盤的原因,並理解板板的苦衷。
另外,書友“走到就停下”在題為《炒股的故事,不是股票知識》提了個比較尖銳的建議:“寫故事,不要大量寫股票專業知識,不然怎麽看得下去?”
我在回複中提到:“我知道,但重要和關鍵的知識也要寫一點,這本來就是一本技術流的書,讀者主要就是股民。他們看書的目的就是學會賺錢,持續盈利。所以我在書中加入一些重要技術內容,努力澄清一些有分歧的觀點,幫助大家更好地賺錢,我覺得這比故事本身帶來的閱讀感更加重要。謝謝樓主的建議。我會努力找到平衡點,更多地用故事來啟發大家。”
最後,周末分析照例在明天結合周末消息麵推出,敬請期待,周末愉快。)(未完待續)
禪師補充道,“另外看幾年長周期籌碼時,有時日線顯示上方套牢籌碼沒有了,但周線則有,我個人感覺還是周線更準一些,因為相關位置的阻力作用很明顯,反應在股價的上攻上,每次到了周線的籌碼密集區,就磨得比較久。而且這也符合一些釘子戶散戶的死捂習慣,比如中國石油這隻股就還有不少人在捂著。因此,看一兩年內的籌碼變動,看日線就可以了,但看四五年以前的籌碼,我感覺還是周線更為合理。”
“這個問題我倒很少注意到。”丁旭愣了愣,趕緊打開了幾個上市多年的老股票的走勢看了一下,發現確實如此。
“這是什麽原因呢?算法的差異,也不至於導致日線和周線差異這麽大啊!”丁旭疑惑地問道,“日線上反應經過一兩年的磨底,上麵的套牢籌碼都沒有了,這才敢放心買入。但有的股票日線上是沒有套牢籌碼了,而周線上倒是還有不少套牢盤,這到底是什麽原理?陳浩的《籌碼分布》這本書,沒有提到這一點啊。”
丁旭在網上搜了一下,網上的答案大多不怎麽靠譜。
倒是“股民老張”的一篇文章,給了丁旭一些啟示――“這是怎麽算的呢,它是按照k線算的嗎?還是按時間算的?電腦一般來講都是認k線的,認k線什麽呢?就是我經過了幾根k線,我會倒下來多少,從高處倒下來多少。那麽你再看日線的時候。你看了六七十根k線了,三個月下來了,然後它的電腦自動算三個月以前是沒有的了。於是把三個月以前的給算走了,籌碼全下來了。然後結果全堆到新的地方了。你一看三個月前的位置還沒有籌碼呢。要是按月線算呢,它剛走了三根k線,那個地方人家是隻認k線根數,人家可不認你是日線、月線,你剛走三天,按照平均一天能下來多少,百分之多少來算,結果呢一算。沒下來多少。它算的不是三個月,是三根月線是當三天去算的,平均一天下來多少,一天下來多少,經過三天,一天從這個原位置拿走1%,拿走2%,結果拿了三下拿走6%。要是按日線算,每天2%,拿了60下就拿沒了。於是。這個日線、周線,月線、季線的籌碼分布的情況都不一樣。那說明它的算法是根據k線的根數來算的。
這個問題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研究籌碼分布其實並不拘泥於你說的這個狀態,看來你對籌碼的使用的還不算太到家。一般來講籌碼的用處,大家都是習慣把光標放在今天去看現在分布的情況,各處成本的分布的情況。實際上我們更關心的是以前某一刻它的籌碼的情況,你比如說股價上漲,我想看看到底什麽地方還有一大堆人在那套著沒出來。你把光標放在今天一看,上頭一個人得沒有,一根籌碼沒有。<strong>手機電子書</strong>你把光標往前移,往曆史上的某一個位置一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個地方曾經套過很多人,你再想想。其實也就兩三個月。兩三個月股民能割肉嗎?不割肉。如果不割肉,那個地方套牢盤還存在。電腦把它算沒了,真實的人還拿著股票等著砸給你,這就是籌碼分布的缺陷。”
具體情況應該不像股民老張解釋得這麽簡單,但丁旭估計就是算法周期的減法問題,基本還是以k線的數量為主,所以才會出現周期上的這種差異。
當然,至於真相是不是如此,丁旭還準備今後再找懂這個問題的專家請教。
“禪師提的這個問題還是很有道理的。日線圖看到的隻是近期活躍的籌碼,而如果換成周線圖、月線圖,看到的籌碼是長期的,包括以前被套牢的,所以要看長期走勢時,長期的籌碼分布應該更具參考性。比如一些經過幾年持續下跌的股票,在重新上攻時,即使日線的籌碼欄上顯示上方沒有任何套牢籌碼了,但我們還要看一看周線和月線圖上的籌碼分布欄,這樣應該更準確。比如幾年前有一個下跌過程中長期橫盤的位置,這裏是密集交易區,自然有不少套牢盤。除了散戶的,可能還有一些小機構的,包括基金的籌碼,這是不能忽視的壓力。”丁旭思考了一番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上港集團開板了,昏死了。”丁旭和禪師正在組織大家討論macd和籌碼分布的指標,ss突然在群裏說了一句,頓時把眾人的注意都吸引過去了。
“什麽,開板了?我去,這不科學啊!”吃不胖趕緊打開軟件看了一眼,果然如此。
在早盤大家集體研究之後,判定了上港集團上周五瞬間打到跌停、在跌停位置成交數千手的情況很可能是老鼠倉,於是大家決定來一個渾水摸魚,跟進去坐坐轎子,做一筆短線。吃不胖在早盤開盤時,帶著眾人在3.57元的位置掛了單子。
雖然是在漲幅超過3%的位置追漲,但因為預測今天很可能會漲停,讓上周五的老鼠倉快進快出並離場,那麽如果今天收盤漲停,至少還能有6%以上的利潤,這個盈利也比較可以了。
而上港集團也果然如丁旭和吃不胖所料,早盤就快速拉升,之後更是一波直線拉升,在10點10分的時候衝到了漲停板位置,並用巨量大單封板。
隻是丁旭講了一會macd指標和背離的運用之後,到了十一點鍾,數筆萬元大單一下子衝了出來,把漲停板給硬生生砸開了,這讓眾群友一下子緊張起來。
“不會又像外高橋一樣大跳水吧?”青龍騎士團團長有些緊張地說道,“我去。胖子,我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你看好的上港集團裏了,可千萬別讓我破產啊。”
“怎麽可能?畢竟股價還這麽低。丁旭也說了,還在曆史相對底部。而且上周五才多少老鼠倉?幾千手而已。要出的話,剛才一秒鍾就出完了。”吃不胖輕鬆地答道。
不過私底下,吃不胖也是有些緊張的,開始私聊丁旭:“老大,上港這是在洗盤吧?你覺得今天它也會玩抹油板不?”
“有可能。恭喜你,你又中獎了,又摸到了傳說中的抹油板。”丁旭笑道,“別人想遇還遇不著呢。抹油板最考驗眼光和定力了,也能提高你的技術啊。”
“我昏死了,我買的股票怎麽都是這德性?”吃不胖欲哭無淚地說道,“就這幾天,外高橋抹油板,金山開發也抹油板,今天買個上港,難道真的還要玩抹油板?我恨這種調戲人的板板!”
“哈哈,急什麽?我早就說過了,抹油板有兩種。低位大多是洗盤,高位大多是出貨。上港集團剛剛啟動,離這輪熊市的底部才10%。怎麽可能出貨?必然是洗盤!”丁旭笑道。
吃不胖想了想,覺得確實是這個道理,於是又淡定下來,回到群裏宣布:“慌什麽?收盤前必定重新封板!我把話撂在這裏,就是洗盤!”
“是啊,反正你們今天買了又不能賣,所以根本不用盯盤,不用理會它了。奇跡說了,炒股是七分心態。三分技術,大家要提高炒股心態。就能大概率盈利了。”玉影也勸道。
“這個位置為什麽要砸開板子,不光是老鼠倉出貨的問題。大家研究一下,作為今天的一道題目。”丁旭也在群裏說了一句
於是本來有些躁動不安的群友們立刻定下心來,開始研究起丁旭所說的位置。
僅僅過了一分鍾,ss就率先找出了答案:“因為這裏是曆史密集成交區!不過,這個成交區好怪啊,幾個月時間,股價波動非常小,每天都是來回在幾分錢內波動,就像心電圖一樣。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排一字板呢。”
“ss說得對,這就是一種很典型的鐵索橫江,而且連上下影線都沒有,短線客不可能進這種票,長線客連做t的機會都沒有,而且死水無波的走勢,很容易讓人失去耐心甚至絕望,所以這種鐵索橫江的走勢,很容易磨跑散戶。”丁旭笑道。
“奇跡,什麽叫鐵索橫江?”大肉包人生好奇地問道。
……………………………分割線…………………………
(衷心感謝“受傷的老王”、jonathan方、沒有對or錯、“賬號凍結中”等4位鐵杆書友慷慨打賞為本書的盟主,歡迎進入盟主群(奇跡群)大家庭交流。特別感謝鐵杆盟主真誠19再次5萬起點幣大額打賞。祝大賺。
今天是周末,正文後多說幾句。
書評區的一些帖子,因為比較有代表性也比較重要,所以在這裏帖一下。
今天周末,碼字前忽然想起書評區有好一陣沒去過了,全靠副版主們在打理,於是去書評區散了下步,看到兩個帖子,剛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其中《希望板板能看到》的樓主,易陣帝宗,認為我改變了以前在每天正文後發大篇幅盤麵分析的作法,現在隻發給盟主群,是在小範圍內敝帚自珍,必被模仿者超越。而孤簫傲劍則寫了個《能專心寫書不?說實話,每章有一大半是你對股市的評論,有意思嗎?》的帖子,剛好和易陣帝宗的觀點相反。
對於易陣帝宗的帖子,我回複了一個長帖,如下――“汗,今天周末才有時間來書評區掃一眼。樓主你肯定是搞錯了,我從來沒有在書裏說過每天的盤麵分析隻發到奇跡群啊,你注意看一下我在書裏的聲明,6個vip正版用戶群我都同時發的,幾千正版讀者都能同時看到的。隻要全部訂閱了的就能進v群,這隻要幾十元吧,哪裏用得著當什麽盟主?
我為什麽這樣做,第一,網站有要求,不要大篇幅分析行情和股票,而我每天的盤麵分析大約在二千字,超長。當然這不屬於什麽股評,隻是我和讀者之間的交流,算是我每天提交的分析作業,供讀者們和我交流,並和我討論,之後再用次日走勢來驗證,以不斷提高我的判斷能力和分析水平。畢竟我以後還要學著炒期指和期權,所以給自己一個寫盤麵分析作業的任務,隻有判斷準了大盤,炒期指和期權才能有較大把握。
第二,有些喜歡看情節、不炒股的讀者,很反感正文後麵掛這麽多盤麵分析內容,認為這影響閱讀流暢,還要占用一部分訂閱的錢。而且字數太多也不能放到作者感言裏免費閱讀,因為有五百字限製。所以我隻好每天把盤麵分析發到盟主群和6個v群,至於其他8個普通書友群是不發的,以體現正版讀者的優勢。至於盟主群,隻不過是如書中所說,我從去年創建了這個群之後,老朋友都在那裏,所以我一般在那裏交流,組織大家討論學習炒股知識,包括組織一些老股民講課交流,等等。畢竟15個群我也沒法交流得過來,隻能有所側重。
這就是普通書友群、v群、奇跡群的區別。
而且現在是牛市,大盤是整體向上的,我認為大盤沒什麽問題時,就不在章節後麵說,而我認為大盤有問題時,基本都會在正文後說出我的整體觀點,和大家討論交流。
另外,寫書的錢和炒股的收入比起來,要少得多。我要實現財務自由,當然是要靠炒股。不過寫書後能認識一些炒股高手,相互交流和提高的同時,也能幫助一下虧損的散戶朋友,這也是我的意外之喜。
至於別人要超越我,我很高興啊,大家一起幫助更多的散戶,改變散戶的整體弱勢地位,這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支持。希望被超越。”
這個回帖比較重要,也希望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麽現在我較少在正文後麵長篇大論解析大盤的原因,並理解板板的苦衷。
另外,書友“走到就停下”在題為《炒股的故事,不是股票知識》提了個比較尖銳的建議:“寫故事,不要大量寫股票專業知識,不然怎麽看得下去?”
我在回複中提到:“我知道,但重要和關鍵的知識也要寫一點,這本來就是一本技術流的書,讀者主要就是股民。他們看書的目的就是學會賺錢,持續盈利。所以我在書中加入一些重要技術內容,努力澄清一些有分歧的觀點,幫助大家更好地賺錢,我覺得這比故事本身帶來的閱讀感更加重要。謝謝樓主的建議。我會努力找到平衡點,更多地用故事來啟發大家。”
最後,周末分析照例在明天結合周末消息麵推出,敬請期待,周末愉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