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新幾內亞島,是這次多島登陸作戰的重點,這個麵積大約800,000平方公裏的,僅次於格陵蘭島的世界第二大島,是英美聯軍進攻澳洲必奪之島。由於貫徹澳洲駐屯軍司令山本五十六,以澳洲大陸為防禦重點的戰略,原來駐守新幾內亞島的倭軍精銳,已經被大部抽調到了澳洲,目前島上的兵力大約還有15萬人。但是,在新幾內亞島的北部海岸的威瓦克,有一個倭**隊的空軍主基地,至少有5個倭國新成立空軍的戰鬥機大隊,部署在周圍環繞著的幾個航空基地,對登陸的英美聯軍的空中威脅較大。但是與原來的曆史進程相比,倭**隊在新幾內亞島上的力量,已經打了很大的折扣了,被動防禦的目的隻是為了消耗英美聯軍的力量,為澳洲大陸倭**隊的防禦建立爭取時間。因此,英美聯軍奪取該島的最大目標,是倭國空軍的威瓦克基地。
幾百艘火力支援艦的炮火,把島上倭國海岸守備隊的陣地,打得飛沙走石成了一片火海。二百餘架重型轟炸機,在八十餘架戰鬥機的護航下,飛臨新幾內亞島上空,對倭國空軍的機場進行猛烈地轟炸。倭國空軍緊急起飛了六十餘架戰鬥機,同護航的美軍戰鬥機打成一團,交戰雙方的飛機不斷地栽到海裏。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美國海軍的五十餘架飛機,也趕來加入了激烈地空中爭奪戰,懸殊的實力差距使倭國戰機很快地消失了,美軍的飛機在新幾內亞島的海岸上空,肆無忌憚地轟炸和掃射,配合火力支援艦的進攻前炮火準備。
美軍第4步兵師的第一批登陸部隊,乘坐著五十餘艘登陸艇,冒著倭軍殘餘的稀疏炮火,向嘎利海灘衝了過來。三艘平底炮艇也隨同登陸艇抵近海灘,用猛烈的機槍和炮火掩護登陸部隊。登陸艇借著漲潮衝到了岸邊,隨著前麵的鐵門擋放下來,美軍士兵蜂擁而出在海灘上散開,幾輛美軍的謝爾曼式坦克,也從幾艘登陸艇裏開了出來,引導著登陸的士兵發起了攻擊。從隱蔽部裏出來的倭軍,也開始了猛烈地反擊,密集的機槍火力開始了收割,暴露在海灘上美軍士兵的生命,密集的迫擊炮彈也鋪天蓋地地砸了下來。
g連的查理連長,一邊用手中的衝鋒槍掃射,一邊呼喊著身邊的士兵,跟隨在坦克後麵向倭軍陣地衝去。一座暗堡噴出了火舌,在突如其來的火力打擊下,美國士兵紛紛中彈倒地。一輛謝爾曼式坦克衝了過去,用鋼鐵之身擋住了重機槍的子彈,查理連長抓住這個機會,命令一名扛著巴祖卡火箭筒的士兵,迅速抵近射擊摧毀了暗堡。在倭軍瘋狂地射擊下,第一批登陸的美軍士兵傷亡慘重,查理連長率領的連隊,衝到距離倭軍陣地不足百米處時,身邊隻剩下了二十幾名士兵。幾輛謝爾曼式坦克已經被倭軍炮火擊毀,士兵們在各自的隱蔽物後麵同倭軍對射,整個海灘上的戰鬥呈膠著狀態。幾名士兵冒著倭軍擲彈筒的猛烈轟擊,在被打壞的坦克後麵架起了兩門60迫擊炮,不停地連續發射迫擊炮彈,總算壓製了倭軍的火力,還擊退了倭軍一次百餘人的反衝鋒。
第二批登陸艇靠岸了,隨著大鐵門的放下,更多的士兵和坦克湧了出來。在密集的小型炮火和坦克炮的直射中,倭軍終於因為傷亡太大而不支,美軍的坦克衝上了倭軍支離破碎的陣地,肅清殘敵後便馬不停蹄地向縱深連續攻擊。隨著時間的延長,更多的美國士兵和裝備登陸灘頭,分多路向島內穿插進攻。剛剛推下登陸艇的火炮,也迅速展開為進攻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薄弱的倭**隊的海岸防線已經被突破,美軍已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灘頭陣地,大量的人員物資和裝備源源不斷地運抵灘頭。
美軍第4步兵師的任務是,奪取倭國空軍的威瓦克基地,師長小西奧多·羅斯福準將,命令第4步兵師避免與敵糾纏,直撲倭國空軍的威瓦克基地。盡管倭**隊在新幾內亞島的兵力很薄弱,但是在威瓦克基地卻布置了島上最精銳的部隊,美軍第4步兵師在裝甲部隊和空軍的配合下,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威瓦克倭國的空軍基地。因此,在突破倭國的海岸防線以後,收攏部隊與一個裝甲團一起,不再繼續與當麵之敵糾纏,迅速地向東南方向急進,以最快的行軍速度向威瓦克穿插。由於倭軍的坑道工事,一直是美軍所擔憂的大事,盡管還沒有找到更有效的破解辦法,但是由於引起了美軍上下的足夠重視,隻要是對坑道工事有效的武器,美軍幾乎全部攜帶上了。事情就是這樣,就怕你不重視,才往往容易出毛病。一旦高度重視,把所有資源都投入到這個事物中來,看起來很困難的事情,反而很順利地得到解決。
倭**隊在威瓦克的外圍,一共布置了三道防禦線,大部分都是以坑道工事為主。不僅兵員隨時可以進出坑道,就是大口徑的火炮也隱蔽在裏麵,需要炮擊時隻要推到坑道口,發射後再迅速推入坑道,就是神仙也奈何不了。第4步兵師分成兩路,盡量避開正麵的倭軍防禦,實在避不開就用加農炮直瞄,或者火焰噴射器、無後坐力炮、炸藥包,甚至發射催淚彈將坑道內之敵消滅。一路上摧毀了不少坑道工事,消滅了大批的倭軍,但是坑道內的曲射火炮,也給第4步兵師造成了巨大傷亡。等到第4步兵師經過一番血戰,在後續部隊的配合下,最後占領威瓦克的時候,全師已經傷亡過半達6000餘人,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另一路美軍第90步兵師在阿洛陶登陸,然後在海軍炮火和飛機的掩護下,突破倭軍的海岸防線後一路向西北,沿著海岸線直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莫爾茲比港。美國海軍在珊瑚海上,同倭國海軍也大打出手,美國“列克星敦”號為首的戰鬥群,以絕對的優勢擊沉了倭國海軍的“武藏”號戰列艦,以及五艘驅逐艦和一艘巡洋艦,還有兩艘運送物資的運輸艦。美國海軍在交戰中,也有兩艘驅逐艦被擊沉,一艘巡洋艦被重創,但是卻將倭國艦隊趕出了莫爾茲比港海域。十艘登陸艦迅速靠向港口,將海軍陸戰隊士兵送到了岸上,同在阿洛陶登陸的美軍的90步兵師一道,從兩個方向對莫爾茲比港的倭軍展開攻擊,很快在美軍淩厲的攻勢和猛烈的炮火打擊下,倭**隊的防禦抵抗很快地崩潰了。
在珊瑚海遊弋的倭國航空母艦,“信濃”號率領三艘巡洋艦和五艘驅逐艦聞訊趕來,雙方的艦載機在珊瑚海上空又是一番混戰。倭國損失艦載機五十二架,美國的艦載機也被擊落了三十七架,直到打得精疲力盡以後才收兵,倭國海軍的“信濃”號航空母艦,向澳大利亞的東海岸退去。
十天以後,美軍已經控製了新幾內亞島,少數幾個地勢險要的倭軍據點,攻克一時有困難的,隻要無關大局就圍困起來。大批的工兵部隊和各種器材,迅速地運到各個即將修建的機場和港口,甚至槍炮聲還沒有徹底停息,就迫不及待地開工幹了起來。
美軍第1步兵師奪取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鬥中,也沒有像原來的曆史進程中那樣困難,以至於死傷慘重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將瓜達爾卡納爾島徹底占領。這是因為一方麵倭軍堅決抵抗,不願放棄這個威脅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運輸通道的戰略要地。另一方麵盟軍的戰役準備不充分,倉促之間很難籌劃周到,勉強上陣必然要付出慘重代價。由於曆史進程的改變,倭**隊占領了澳大利亞,再加上美國全麵封鎖珊瑚海,使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其他倭占海島,同澳大利亞的連續被切斷,戰略意義也就沒有那麽大了,成了山本五十六隨時準備丟棄的棄子。
美軍第1步兵師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時,幾乎沒有遇到任何認真有力地抵抗,倭**隊隻是以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機場為中心,也修建了很多坑道工事,給美軍第1步兵師造成不少麻煩。但是,瓜達爾卡納爾島已經成了被隔絕的孤島,守島的倭**隊沒有任何被增援的希望,部隊也是已經被抽調得少得不能再少了,所以低落的士氣使倭國士兵的抵抗也沒有多少力量,僅僅才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被美軍拿下。而美軍第1步兵師在戰鬥結束後,一共傷亡了3000餘人,倭軍的傷亡人數是6000餘人,剩下的全部選擇了投降。
幾百艘火力支援艦的炮火,把島上倭國海岸守備隊的陣地,打得飛沙走石成了一片火海。二百餘架重型轟炸機,在八十餘架戰鬥機的護航下,飛臨新幾內亞島上空,對倭國空軍的機場進行猛烈地轟炸。倭國空軍緊急起飛了六十餘架戰鬥機,同護航的美軍戰鬥機打成一團,交戰雙方的飛機不斷地栽到海裏。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美國海軍的五十餘架飛機,也趕來加入了激烈地空中爭奪戰,懸殊的實力差距使倭國戰機很快地消失了,美軍的飛機在新幾內亞島的海岸上空,肆無忌憚地轟炸和掃射,配合火力支援艦的進攻前炮火準備。
美軍第4步兵師的第一批登陸部隊,乘坐著五十餘艘登陸艇,冒著倭軍殘餘的稀疏炮火,向嘎利海灘衝了過來。三艘平底炮艇也隨同登陸艇抵近海灘,用猛烈的機槍和炮火掩護登陸部隊。登陸艇借著漲潮衝到了岸邊,隨著前麵的鐵門擋放下來,美軍士兵蜂擁而出在海灘上散開,幾輛美軍的謝爾曼式坦克,也從幾艘登陸艇裏開了出來,引導著登陸的士兵發起了攻擊。從隱蔽部裏出來的倭軍,也開始了猛烈地反擊,密集的機槍火力開始了收割,暴露在海灘上美軍士兵的生命,密集的迫擊炮彈也鋪天蓋地地砸了下來。
g連的查理連長,一邊用手中的衝鋒槍掃射,一邊呼喊著身邊的士兵,跟隨在坦克後麵向倭軍陣地衝去。一座暗堡噴出了火舌,在突如其來的火力打擊下,美國士兵紛紛中彈倒地。一輛謝爾曼式坦克衝了過去,用鋼鐵之身擋住了重機槍的子彈,查理連長抓住這個機會,命令一名扛著巴祖卡火箭筒的士兵,迅速抵近射擊摧毀了暗堡。在倭軍瘋狂地射擊下,第一批登陸的美軍士兵傷亡慘重,查理連長率領的連隊,衝到距離倭軍陣地不足百米處時,身邊隻剩下了二十幾名士兵。幾輛謝爾曼式坦克已經被倭軍炮火擊毀,士兵們在各自的隱蔽物後麵同倭軍對射,整個海灘上的戰鬥呈膠著狀態。幾名士兵冒著倭軍擲彈筒的猛烈轟擊,在被打壞的坦克後麵架起了兩門60迫擊炮,不停地連續發射迫擊炮彈,總算壓製了倭軍的火力,還擊退了倭軍一次百餘人的反衝鋒。
第二批登陸艇靠岸了,隨著大鐵門的放下,更多的士兵和坦克湧了出來。在密集的小型炮火和坦克炮的直射中,倭軍終於因為傷亡太大而不支,美軍的坦克衝上了倭軍支離破碎的陣地,肅清殘敵後便馬不停蹄地向縱深連續攻擊。隨著時間的延長,更多的美國士兵和裝備登陸灘頭,分多路向島內穿插進攻。剛剛推下登陸艇的火炮,也迅速展開為進攻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薄弱的倭**隊的海岸防線已經被突破,美軍已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灘頭陣地,大量的人員物資和裝備源源不斷地運抵灘頭。
美軍第4步兵師的任務是,奪取倭國空軍的威瓦克基地,師長小西奧多·羅斯福準將,命令第4步兵師避免與敵糾纏,直撲倭國空軍的威瓦克基地。盡管倭**隊在新幾內亞島的兵力很薄弱,但是在威瓦克基地卻布置了島上最精銳的部隊,美軍第4步兵師在裝甲部隊和空軍的配合下,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威瓦克倭國的空軍基地。因此,在突破倭國的海岸防線以後,收攏部隊與一個裝甲團一起,不再繼續與當麵之敵糾纏,迅速地向東南方向急進,以最快的行軍速度向威瓦克穿插。由於倭軍的坑道工事,一直是美軍所擔憂的大事,盡管還沒有找到更有效的破解辦法,但是由於引起了美軍上下的足夠重視,隻要是對坑道工事有效的武器,美軍幾乎全部攜帶上了。事情就是這樣,就怕你不重視,才往往容易出毛病。一旦高度重視,把所有資源都投入到這個事物中來,看起來很困難的事情,反而很順利地得到解決。
倭**隊在威瓦克的外圍,一共布置了三道防禦線,大部分都是以坑道工事為主。不僅兵員隨時可以進出坑道,就是大口徑的火炮也隱蔽在裏麵,需要炮擊時隻要推到坑道口,發射後再迅速推入坑道,就是神仙也奈何不了。第4步兵師分成兩路,盡量避開正麵的倭軍防禦,實在避不開就用加農炮直瞄,或者火焰噴射器、無後坐力炮、炸藥包,甚至發射催淚彈將坑道內之敵消滅。一路上摧毀了不少坑道工事,消滅了大批的倭軍,但是坑道內的曲射火炮,也給第4步兵師造成了巨大傷亡。等到第4步兵師經過一番血戰,在後續部隊的配合下,最後占領威瓦克的時候,全師已經傷亡過半達6000餘人,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另一路美軍第90步兵師在阿洛陶登陸,然後在海軍炮火和飛機的掩護下,突破倭軍的海岸防線後一路向西北,沿著海岸線直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莫爾茲比港。美國海軍在珊瑚海上,同倭國海軍也大打出手,美國“列克星敦”號為首的戰鬥群,以絕對的優勢擊沉了倭國海軍的“武藏”號戰列艦,以及五艘驅逐艦和一艘巡洋艦,還有兩艘運送物資的運輸艦。美國海軍在交戰中,也有兩艘驅逐艦被擊沉,一艘巡洋艦被重創,但是卻將倭國艦隊趕出了莫爾茲比港海域。十艘登陸艦迅速靠向港口,將海軍陸戰隊士兵送到了岸上,同在阿洛陶登陸的美軍的90步兵師一道,從兩個方向對莫爾茲比港的倭軍展開攻擊,很快在美軍淩厲的攻勢和猛烈的炮火打擊下,倭**隊的防禦抵抗很快地崩潰了。
在珊瑚海遊弋的倭國航空母艦,“信濃”號率領三艘巡洋艦和五艘驅逐艦聞訊趕來,雙方的艦載機在珊瑚海上空又是一番混戰。倭國損失艦載機五十二架,美國的艦載機也被擊落了三十七架,直到打得精疲力盡以後才收兵,倭國海軍的“信濃”號航空母艦,向澳大利亞的東海岸退去。
十天以後,美軍已經控製了新幾內亞島,少數幾個地勢險要的倭軍據點,攻克一時有困難的,隻要無關大局就圍困起來。大批的工兵部隊和各種器材,迅速地運到各個即將修建的機場和港口,甚至槍炮聲還沒有徹底停息,就迫不及待地開工幹了起來。
美軍第1步兵師奪取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鬥中,也沒有像原來的曆史進程中那樣困難,以至於死傷慘重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將瓜達爾卡納爾島徹底占領。這是因為一方麵倭軍堅決抵抗,不願放棄這個威脅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運輸通道的戰略要地。另一方麵盟軍的戰役準備不充分,倉促之間很難籌劃周到,勉強上陣必然要付出慘重代價。由於曆史進程的改變,倭**隊占領了澳大利亞,再加上美國全麵封鎖珊瑚海,使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其他倭占海島,同澳大利亞的連續被切斷,戰略意義也就沒有那麽大了,成了山本五十六隨時準備丟棄的棄子。
美軍第1步兵師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時,幾乎沒有遇到任何認真有力地抵抗,倭**隊隻是以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機場為中心,也修建了很多坑道工事,給美軍第1步兵師造成不少麻煩。但是,瓜達爾卡納爾島已經成了被隔絕的孤島,守島的倭**隊沒有任何被增援的希望,部隊也是已經被抽調得少得不能再少了,所以低落的士氣使倭國士兵的抵抗也沒有多少力量,僅僅才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被美軍拿下。而美軍第1步兵師在戰鬥結束後,一共傷亡了3000餘人,倭軍的傷亡人數是6000餘人,剩下的全部選擇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