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由著汪新義去,反正她這段日子真的忙,今年夏季多雨水,天氣不是很熱,點心好賣得很,過了七月又近八月十五,她的月餅早在去年就受人追捧,即將上市,訂單如雪片而來,當然不能來者不拒,要看自己的能力來決定該收取多少訂單,光是計算和取舍這項就夠她折騰自己的了,哪有心思玩感情遊戲?還是跟汪新義去玩!
汪新義無疑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但他家中父母長輩已經擺明態度不喜歡自己,那香香就得先把他嫌棄掉!
香香不天真,家大業大的人,不是她可以攀附的,不能讓曆史重演,潘王氏那種惡婆婆嘴臉她絕不要再看到!
她相信,這世上肯定會有真正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男人,未到時候出現而已。(.好看的小說)
她不著急,二十二歲不算老,她還需要創業,有的是時間和耐心等待他到來!
三十歲嫁人又如何?前世那些精英白領、影視明星最正常的出嫁年齡就是三十歲!
香香對汪新義平淡隨和,在他麵前自然而率性,來了,問候一聲,有空可以說說話兒,若是來得正對飯點,還會邀請共用食物,忙的時候,對不起,哪兒涼快您哪兒去吧,本店主事業心重,掙錢要緊!
有時候汪新義為等著跟她說句告辭的話,能站上小半天,香香在糕點製作間實在出不來,他才離去,三步一回頭,看得李媼和黃婆都心軟了。
香香受不住兩位阿婆輪番念叨,隻得答應:好吧好吧,下回對他客氣點,再客氣一點……
又對早已倒向汪新義那邊的李媼開玩笑說:自今年起,若是汪大爺能夠再堅持三年不娶妻,那,委屈就委屈點,我嫁了!
誰知她很快得到回音:隻要香香不嫁,新義也不娶,若想嫁時,請嫁新義!
香香狂汗,把阿婆搖了個頭暈眼花:阿婆啊,您怎麽能夠這麽奇葩?我是您親孫女耶,不過是說著玩的,那樣的話您也去傳!難道您忘了?汪家太太那天來說過的,汪新義定親了!
李媼被孫女搖晃得跌坐在椅子裏,緩過神來追著香香又開始念經:沒有的事!幾次幾番告訴你了,汪大爺他沒訂親!也沒去看過哪個女子,他是往北邊辦事去啦……香香啊,那汪大爺真正是個好的,阿婆不會看錯!
香香對阿婆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三年後再看,我相信事實,不信白話!
汪新義篤定自己能守得住,三年就三年,有什麽難的?不成親而已麽,天天見麵,還能通信,這回想對香香表述什麽樣的心境情感都可以,因為那個不成文的約定,形同於口頭訂下親事了!
香香一句玩笑話,因為李媼的著急和汪新義的認真,讓自己陷於被動――也是汪新義過於主動,兩人的關係在外人眼中又有些不明不白起來。
好事自然人人喜聞樂見,香香卻沒丟掉應有的冷靜,不像李媼她們那樣暗暗歡喜,她對汪新義態度稍微改變些,保持距離,親切不親密,沒有給他期望的過份熱情,她有理由相信:汪太太能夠讓汪新義在三年內娶新妻!
八月十五,汪新義給奉仁藥鋪掌櫃的和坐堂大夫及至底下的夥計們分發一品香點心鋪的各色月餅,汪宅內院是汪太太管家,卻拒絕接受一品香月餅,汪新義聽說後隻是沉默,卻沒有去找母親理論。[]
兩個孫女兒被汪太太管得緊緊的,再不準汪新義帶離她身邊。
她做好各種準備,單等大兒子來向父母求請聘娶李氏,就鋪陣鬧開來,保管能讓兒子服軟,可奇怪的是,兒子每天回來陪父母和一雙女兒用晚飯,說說笑笑,神態溫和平靜,隻字不再提娶李氏之事。
而汪太太說起錢家七娘,汪新義就認真地說:“兒子心裏隻有李氏,父母不允,隻好作罷,隻將全部心思用在藥堂上,不作他想!兒子與錢七娘無緣,母親若不想誤人,就趕緊捎話讓這位表妹議親去吧!”
汪太太又氣又無奈,卻不能拿他怎樣。
平靜無波折的日子就這般緩緩而過,轉眼間,年關又近了。
香香和李媼比任何人都盼望著年節快到來,祖孫倆十分積極地籌備年貨,把家裏整了又整,進入臘月的第一天開始,就每天豎起耳朵傾聽門外的各種聲音,走出門張望的次數也格外地多,在鋪子裏幹活兒的小媳婦們直為她們歎氣,黃婆勸著說:
“大槐要回來也得等到臘月二十幾,早著哪!莫急,莫著急啊,會回來的,總會回來的!”
此時汪新義也特別忙碌,往常隔三五天會來探望一下祖孫倆,進入年底隻能十天半月來一次,書信卻是幾乎天天有,一兩句話也用上好的雪花箋寫上,厚實的牛皮信封封好交黃二帶回來,香香看完順手就塞進一個小匣子裏,心想這人很不環保,太浪費了!
知道香香盼兒心切,汪新義除安慰她之外,每天派一位認得清心道長的夥計到城外去探看一番,等了月餘,仍是沒有消息。
一直到臘月二十二,阿土叔來了,大槐還沒回到,聽到阿土叔問大槐的音訊,香香終於忍不住哭了:
“清心道長說過的,滿兩年就讓大槐回家看娘和太婆,到現在不見人影,他是個騙子!”
阿土叔忙哄道:“哎呀,莫哭莫哭!不是在山裏的嘛?咱們這裏還下這般大的雪,隻怕山裏更寒冷,指不定是清心道長不放心,想等到過完年再來……大槐是個孝順聽話的孩子,他會想著娘和太婆,會回來的!”
汪新義從送點心的黃二那裏聽到香香老家有親戚過來,便將手頭事務推了些,拎著兩壇好酒趕來看阿土叔,見香香難過,也很心疼,順著阿土叔的話寬慰她:
“香香別擔心,清心道長雖有些散漫,愛在江湖山野間遊走,但他極守信用,答應過的事,他會辦到。阿土叔說得有道理,西北邊大昆山此時正是嚴寒冰凍之時,若未能及時出來,冰雪封山,就隻好等春天才出得來……這隻是猜測,咱們不著急,慢慢等……大槐他是過完年才走的,眼下不是還沒到過年麽?差好多天呢!”
李媼擦拭一下眼睛道:“對喲,還沒過年呢,今天才臘月二十二!”
阿土叔也點點頭,看著香香說:“是啊是啊,汪大爺說得在理,按說都還沒滿兩年呢,你這孩子,就是太著急了!”
“我……”
香香一頭黑線,轉臉去看汪新義,滿眼嗔怪:那是我的孩子耶,我當然著急!你們大老爺們這樣認真做什麽,非得跟我計較那麽幾天?
到底是把汪新義的話聽進去了,香香不再每天心浮浮地隻管等大槐,認真把最後一批點心做好送完,分發過年紅包讓做工的人歡歡喜喜回家準備過年,往鋪麵上貼兩張寫有恭賀新禧的菱形大紅紙,關門大吉。
往年都是香香招來馬車,買好一車的貨物,然後讓阿土叔自己坐上馬車離開,祖孫倆不送他出城,阿土叔也不要她們送,今年出現了個汪新義,阿土叔想是在阿婆那裏聽到什麽,樂嗬嗬聽任汪新義忙前忙後,備下兩輛馬車,要將他送出城。
越近節日,香香越是心不在蔫,勸阻汪新義幾句不聽,也就由得他愛怎樣怎樣了。
而這個新春佳節卻注定要讓李家祖孫倆過得味如嚼臘,毫無意趣。
大槐和清心道長沒有回來,也沒有任何信件寄來說明原由。
香香心灰意懶,悶悶不樂,年節間根本不出門,不是睡懶覺就是貓在家做些自己還能想起來要做的事,李媼心裏也難受,又心疼孫女,看到她獨自坐著寫寫畫畫,就盡量不打擾,自和黃婆去附近街上走走逛逛,到時辰又趕緊回家做飯,哄著香香一起吃用。
年節裏汪新義是極多應酬的,直到初四、初五以後才能鬆懈些,每天可以抽身來看一看祖孫倆,卻連續幾次來都吃了閉門羹――李媼隨黃婆外出,香香在家根本不開門,隔壁的黃二又隨媳婦兒回嶽母拜年去了,汪新義想不出香香祖孫倆在豐陽城還有什麽親戚可走,每次都悵然而歸。
汪新義無疑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但他家中父母長輩已經擺明態度不喜歡自己,那香香就得先把他嫌棄掉!
香香不天真,家大業大的人,不是她可以攀附的,不能讓曆史重演,潘王氏那種惡婆婆嘴臉她絕不要再看到!
她相信,這世上肯定會有真正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男人,未到時候出現而已。(.好看的小說)
她不著急,二十二歲不算老,她還需要創業,有的是時間和耐心等待他到來!
三十歲嫁人又如何?前世那些精英白領、影視明星最正常的出嫁年齡就是三十歲!
香香對汪新義平淡隨和,在他麵前自然而率性,來了,問候一聲,有空可以說說話兒,若是來得正對飯點,還會邀請共用食物,忙的時候,對不起,哪兒涼快您哪兒去吧,本店主事業心重,掙錢要緊!
有時候汪新義為等著跟她說句告辭的話,能站上小半天,香香在糕點製作間實在出不來,他才離去,三步一回頭,看得李媼和黃婆都心軟了。
香香受不住兩位阿婆輪番念叨,隻得答應:好吧好吧,下回對他客氣點,再客氣一點……
又對早已倒向汪新義那邊的李媼開玩笑說:自今年起,若是汪大爺能夠再堅持三年不娶妻,那,委屈就委屈點,我嫁了!
誰知她很快得到回音:隻要香香不嫁,新義也不娶,若想嫁時,請嫁新義!
香香狂汗,把阿婆搖了個頭暈眼花:阿婆啊,您怎麽能夠這麽奇葩?我是您親孫女耶,不過是說著玩的,那樣的話您也去傳!難道您忘了?汪家太太那天來說過的,汪新義定親了!
李媼被孫女搖晃得跌坐在椅子裏,緩過神來追著香香又開始念經:沒有的事!幾次幾番告訴你了,汪大爺他沒訂親!也沒去看過哪個女子,他是往北邊辦事去啦……香香啊,那汪大爺真正是個好的,阿婆不會看錯!
香香對阿婆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三年後再看,我相信事實,不信白話!
汪新義篤定自己能守得住,三年就三年,有什麽難的?不成親而已麽,天天見麵,還能通信,這回想對香香表述什麽樣的心境情感都可以,因為那個不成文的約定,形同於口頭訂下親事了!
香香一句玩笑話,因為李媼的著急和汪新義的認真,讓自己陷於被動――也是汪新義過於主動,兩人的關係在外人眼中又有些不明不白起來。
好事自然人人喜聞樂見,香香卻沒丟掉應有的冷靜,不像李媼她們那樣暗暗歡喜,她對汪新義態度稍微改變些,保持距離,親切不親密,沒有給他期望的過份熱情,她有理由相信:汪太太能夠讓汪新義在三年內娶新妻!
八月十五,汪新義給奉仁藥鋪掌櫃的和坐堂大夫及至底下的夥計們分發一品香點心鋪的各色月餅,汪宅內院是汪太太管家,卻拒絕接受一品香月餅,汪新義聽說後隻是沉默,卻沒有去找母親理論。[]
兩個孫女兒被汪太太管得緊緊的,再不準汪新義帶離她身邊。
她做好各種準備,單等大兒子來向父母求請聘娶李氏,就鋪陣鬧開來,保管能讓兒子服軟,可奇怪的是,兒子每天回來陪父母和一雙女兒用晚飯,說說笑笑,神態溫和平靜,隻字不再提娶李氏之事。
而汪太太說起錢家七娘,汪新義就認真地說:“兒子心裏隻有李氏,父母不允,隻好作罷,隻將全部心思用在藥堂上,不作他想!兒子與錢七娘無緣,母親若不想誤人,就趕緊捎話讓這位表妹議親去吧!”
汪太太又氣又無奈,卻不能拿他怎樣。
平靜無波折的日子就這般緩緩而過,轉眼間,年關又近了。
香香和李媼比任何人都盼望著年節快到來,祖孫倆十分積極地籌備年貨,把家裏整了又整,進入臘月的第一天開始,就每天豎起耳朵傾聽門外的各種聲音,走出門張望的次數也格外地多,在鋪子裏幹活兒的小媳婦們直為她們歎氣,黃婆勸著說:
“大槐要回來也得等到臘月二十幾,早著哪!莫急,莫著急啊,會回來的,總會回來的!”
此時汪新義也特別忙碌,往常隔三五天會來探望一下祖孫倆,進入年底隻能十天半月來一次,書信卻是幾乎天天有,一兩句話也用上好的雪花箋寫上,厚實的牛皮信封封好交黃二帶回來,香香看完順手就塞進一個小匣子裏,心想這人很不環保,太浪費了!
知道香香盼兒心切,汪新義除安慰她之外,每天派一位認得清心道長的夥計到城外去探看一番,等了月餘,仍是沒有消息。
一直到臘月二十二,阿土叔來了,大槐還沒回到,聽到阿土叔問大槐的音訊,香香終於忍不住哭了:
“清心道長說過的,滿兩年就讓大槐回家看娘和太婆,到現在不見人影,他是個騙子!”
阿土叔忙哄道:“哎呀,莫哭莫哭!不是在山裏的嘛?咱們這裏還下這般大的雪,隻怕山裏更寒冷,指不定是清心道長不放心,想等到過完年再來……大槐是個孝順聽話的孩子,他會想著娘和太婆,會回來的!”
汪新義從送點心的黃二那裏聽到香香老家有親戚過來,便將手頭事務推了些,拎著兩壇好酒趕來看阿土叔,見香香難過,也很心疼,順著阿土叔的話寬慰她:
“香香別擔心,清心道長雖有些散漫,愛在江湖山野間遊走,但他極守信用,答應過的事,他會辦到。阿土叔說得有道理,西北邊大昆山此時正是嚴寒冰凍之時,若未能及時出來,冰雪封山,就隻好等春天才出得來……這隻是猜測,咱們不著急,慢慢等……大槐他是過完年才走的,眼下不是還沒到過年麽?差好多天呢!”
李媼擦拭一下眼睛道:“對喲,還沒過年呢,今天才臘月二十二!”
阿土叔也點點頭,看著香香說:“是啊是啊,汪大爺說得在理,按說都還沒滿兩年呢,你這孩子,就是太著急了!”
“我……”
香香一頭黑線,轉臉去看汪新義,滿眼嗔怪:那是我的孩子耶,我當然著急!你們大老爺們這樣認真做什麽,非得跟我計較那麽幾天?
到底是把汪新義的話聽進去了,香香不再每天心浮浮地隻管等大槐,認真把最後一批點心做好送完,分發過年紅包讓做工的人歡歡喜喜回家準備過年,往鋪麵上貼兩張寫有恭賀新禧的菱形大紅紙,關門大吉。
往年都是香香招來馬車,買好一車的貨物,然後讓阿土叔自己坐上馬車離開,祖孫倆不送他出城,阿土叔也不要她們送,今年出現了個汪新義,阿土叔想是在阿婆那裏聽到什麽,樂嗬嗬聽任汪新義忙前忙後,備下兩輛馬車,要將他送出城。
越近節日,香香越是心不在蔫,勸阻汪新義幾句不聽,也就由得他愛怎樣怎樣了。
而這個新春佳節卻注定要讓李家祖孫倆過得味如嚼臘,毫無意趣。
大槐和清心道長沒有回來,也沒有任何信件寄來說明原由。
香香心灰意懶,悶悶不樂,年節間根本不出門,不是睡懶覺就是貓在家做些自己還能想起來要做的事,李媼心裏也難受,又心疼孫女,看到她獨自坐著寫寫畫畫,就盡量不打擾,自和黃婆去附近街上走走逛逛,到時辰又趕緊回家做飯,哄著香香一起吃用。
年節裏汪新義是極多應酬的,直到初四、初五以後才能鬆懈些,每天可以抽身來看一看祖孫倆,卻連續幾次來都吃了閉門羹――李媼隨黃婆外出,香香在家根本不開門,隔壁的黃二又隨媳婦兒回嶽母拜年去了,汪新義想不出香香祖孫倆在豐陽城還有什麽親戚可走,每次都悵然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