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芸神色厭厭地問淩峰,“峰弟,你說葉家會同意義絕麽?”
淩峰冷笑道:“我奉聖命前去登州,那便是欽差身份。刺殺欽差大臣,視同謀反。陳家袁家也不是什麽豪門勳貴,皇上會手軟才怪。梁家雖是國公爵位,卻已勢微,就算皇上肯放過他們,但梁家二房肯定沒好果子吃了。”淩峰坐到她麵前,安慰道:“姐姐放心,隻要葉家不笨,知道怎麽做的。除非他們不顧女兒死活。”
用媳婦的自由換取女兒女婿的性命前程,以及挽救另外三家姻親,隻要不笨的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有陳家梁家和袁家做牽扯,他們不同意也得同意。但這個孩子,這可是葉家的骨肉。他們肯定不可能無動於衷的。”
淩峰輕蔑一笑,“當初貴妃咄咄逼人的時候,陳氏舍棄了你,就相當於舍棄了這孩子。哪還有臉與你爭孩子?就算要爭,哼,就拿她女兒還有娘家來抵命吧。”淩峰倒是不怕葉家敢與他姐姐搶孩子,他早已有了萬全的準備了,刺殺欽差,可是死罪。以他在禦前的份量,想要這三家的性命實在太容易了。
陳氏隻要不太笨,就該知道如何取舍。葉恒還年輕,又不是不能生育,再娶個老婆,多納幾房妾室,照樣生一堆堆兒子出來。
淩芸依然憂心忡忡,淩峰知道她的擔憂顧慮,說:“我的情況姐姐也是知道的。就算與張家小姐成了親,這輩子也不知道能否有孩子。若是姐姐不嫌棄,就把這孩子過繼給我吧。我一定拿他當親骨肉對待。”
淩芸一臉憐惜地望著淩峰,她這個兄弟,世人都知道他過得風光無限,可誰又知道,他那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是他的一大桎梏?
……
“葉世子,這些人膽大包天,居然行刺欽差,這可是謀反的大罪呀,那可是朝廷重犯,不經上頭同意,老夫也是不敢擅自作主的,還請世子爺體諒。”京兆伊王英豪一臉為難地對臉色極其難看的葉恒說。
京城說大不大,但論起流言的威力,管他地方多大,隻要是壞事,總會傳出千裏。王英豪也知道葉淩兩家的事兒,一方麵同情葉家,另一麵也覺得葉家咎由自取,有淩家那麽強大的姻親,也該知足了,偏要跑去抱貴妃大腿,難道他們不知貪多嚼不爛麽?
葉恒神色凝重地回到葉家,陳氏已從娘家回來了,一臉的憔悴灰白,看到兒子回來後,連忙問道:“恒兒,那王英豪怎麽說?”
葉恒麵色鐵青,卻一言不發。陳氏急了,繼續追問:“你這孩子,怎麽不說話呢?你要急死我不成?”
葉恒仍是不肯開口,陳氏怒了,厲聲喝道:“恒兒,你耳朵聾了?”
“我沒聾。”葉恒也吼了一聲,惡狠狠地拍了旁邊的束腰茶幾,幾子上的杯碗全滾落地麵,摔得粉碎。
“證據確鑿,板上釘釘,若是淩家較真,袁陳梁三家必定是抄家滅族。娘總算滿意了吧?”
陳氏嚇了一跳,兒子這幾年對自己一直恭敬有加的,都讓她幾乎忘了他小時的暴躁霸王的脾氣,陳氏一向怵這個兒子,見他發了火,也不敢再撩撥他,隻好溫文道:“好端端的,你發什麽瘋?有你這麽對長輩說話的嗎?”
葉恒豁地起身,麵色冷厲地盯著陳氏,陳氏再度驚惶,抹著胸口怵道:“恒兒,你要幹什麽?”
盯了陳氏好一會,葉恒忽然又惡狠狠地踹了剛才坐過的椅子,然後又發了瘋似地砸了滿屋子的擺設。陳氏嚇得麵無人色,在洪嬤嬤的攙扶下,顫危危地叫道:“快來人呀,世子爺魔怔了,快攔著他,攔著他。”
“滾開。”葉恒雙目血紅地把從外頭衝進來的人踹了個仰八叉,然後飛一樣衝了出去。
陳氏又怒又急,生怕葉恒受了刺激做出不好的事來,連忙讓護衛跟在身後好生保護,自己則急忙派人去二門裏打聽葉泰是否回來。
葉泰從梁家回來,也是滿身的怒火,進門後就火冒三丈地責問陳氏:“葉怡呢?”
陳氏嚇了一跳,看著丈夫黑青的臉,知道事情不好,也不敢告兒子的狀了,小心翼翼地道:“怡兒婆婆病了,怡兒走不開,正在床前侍疾。”
葉泰重重哼一聲,黑著臉坐了下來,陳氏小心翼翼地捧了茶杯遞過去,小意溫存道:“侯爺口也渴了吧,喝口熱茶潤潤喉。”
葉泰把茶水喝了個底朝天,吐出幾片茶葉來,咬牙問道:“恒兒呢?”
陳氏想著剛才葉恒狂怒的麵容,心裏也發怵,說:“恒兒剛才出去了,大概順天府衙也不會是好消息吧。”不然兒子不會生那麽大的氣。
心下更是愁腸百結,如果陳家真因此而被抄家滅族,她的靠山就隻剩下兩個兒子了。
葉泰長長一歎,說:“明日,隨我一道去淩家吧。”
陳氏滿心不情願,“明日就是除夕了。”
葉泰瞪她,“除夕又怎樣?淩家耗得起,咱們可耗不起。”一想著梁家人的嘴臉,葉泰氣得肝都痛了。
“梁家實在可惡,居然揚言若梁家真受大姐牽累,必定休妻。剛才當著我的麵,休書都給寫好了。”
陳氏大驚,“梁家居然休妻?這怎麽可能?”大富之家,尤其是貴爵勳貴,就算內裏再如何潰爛,那必定是爛進鍋裏的。把犯了錯的妻子禁錮或送進莊子裏,或送入家廟,都好過休妻帶來的極惡影響。大姑姐再是不堪,也斷不會被休。這可是關係著兩家的臉麵呢。
葉泰怒得幾乎要把眉毛都掀起了,“與抄家滅族比起來,休妻又算得什麽?”他看了陳氏一眼,臉上不知是失望,還是絕望,“就好比你一樣,比起葉家福禍,區區一個兒媳婦又算得什麽?”
陳氏滯了滯,半天說不出話來。
“姑太太真的派人刺殺淩峰?”
葉泰恨恨地道:“姓梁的也有參與,但如今,梁家上下槍口一至對外,把所有責任全推到大姐身上。並揚言休妻,以減輕梁家的損失。”
陳氏氣得身軀顫抖,又無可耐何,梁家實在太無恥了,可她卻拿梁家毫無辦法。
“還有怡兒那裏,也不知怡兒是否有參與。”葉泰憂心忡忡。陳氏一個激靈,臉色煞白,對呀,梁家為了保住家族,都可以舍棄媳婦了,袁家說不定也會如此。
葉泰又看了陳氏一眼,一臉的失望,“為了怡兒,還有大姐,以及你娘家,這口氣,咱們不吞也得吞。”
陳氏一屁股坐下來,失魂落魄,葉家身為婆母,居然讓媳婦娘家給牽著鼻子走,她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可如同丈夫所說,不甘心又如何,自己娘家,以及女兒夫家性命都掌握在人家手裏,若是不同意,淩家把事情鬧大,他們可承受不起把事情鬧大的後果。
陳氏想了千萬種法子,都未能化解眼前的頹局,最後隻能咬牙切齒地罵道:“早知這淩氏如此厲害,當初就不該娶她進門。”
葉泰連罵她的力氣都沒了,頹然坐在位置上,一心想著,明日去淩家,該如何去淩家周旋,爭取把損失降至最低。
……
除夕這一日,淩家也按著往年的規矩,殺雞宰羊,大開祠堂,祭拜祖先。淩老太太為首,領著淩家兩百餘族人,聲勢浩蕩地祭拜祖宗。
大慶朝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對祖宗那是格外看重的,每年除夕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這既是出於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實際需要,也是後代報效祖先、感恩先人的一種隆重禮儀。淩家也算是大家族,尤其近幾年來,淩家越發勢大,每到這一日但凡淩氏族人必從四麵八方趕到淩家祠堂。
淩家祠堂建在京郊一半山腰處,一道六遲寬的青石地板彎延至半山腰處,兩旁植有參天鬆柏,迎麵一座三丈高八丈高用青石兼青花瓷堆砌的外牆,從黑漆大門進去,迎麵的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簷,全塞滿了淩氏族人。
淩芸是女兒身,又是出嫁女,卻是不得進家族祠堂的,隻能一個人呆在自己的屋子,繡繡花,練練字。
葉家人祭完祖後,也就馬不停蹄地趕到淩家,剛好瞧到祭完祖回來的淩寬夫婦。
與淩寬夫婦談了近一個時辰,雙方總算初步達成協議。待過完大年,兩家一道去順天府,請京兆伊王英豪主持雙方義絕儀式。葉家歸還淩芸嫁妝,而淩家則不再追究陳梁袁三家刺殺淩峰的事兒。
陳氏也拿了一份自擬的義絕書,但卻被梁寬夫婦毫不猶豫地撕毀,武氏冷笑一聲,說:“義絕文書早已擬好,沒必要再改動了。若葉夫人不同意,我不建意帶著這些證據去禦前打官司。”
陳氏當下就沒了聲音,葉家同意義絕,那梁陳袁三家便可無事,否則,這事兒若真捅到禦前,葉家與淩家必定義絕,梁陳袁三家還得受聖上申飭,說不定性命都不保。
見這時候,陳氏還想使作捶死掙紮,葉泰真恨不得甩她兩巴掌,這個蠢貨。如今淩家掌握了道義,又捏住了葉家的命根子,葉家根本就沒有與淩家談條件的資格,這蠢貨還妄想與人家講條件,真是蠢得可以。她難道看不清形式,淩家能給他們談判的機會,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否則隻要淩峰一句話,梁陳袁三家煙飛灰滅是遲早的事。到時候淩家與葉家義絕,那更是名正言順。還由得著她這份粉飾過的義絕書?
元宵一過,轟動帝都的葉淩兩家義絕的事兒,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不知情的人大呼淩家霸氣,暗笑葉家太過軟弱,居然由著淩家牽著鼻子走。但因永昌伯世子爺淩峰簡在帝心,又是今上親口承認的天子門生,又是太子派的中堅力量,如此威名遠播的禦前紅人,自己的姐姐被婆家欺負了若不吭聲,也太不像樣了,強橫些倒也符合權勢勳貴的脾性。
倒是葉家倒黴催的,有這麽個厲害的姻親,你不趕緊抱緊大腿,還為了家族利益舍棄媳婦,也難怪淩家會如此決絕。
隻是讓人意想不料的是,京兆伊王英豪,不但準許了葉淩兩家離婚,甚至還把淩氏肚子裏的孩子判給女方,這就讓人大呼不可思議了。
一些好事之人四處打聽事情原由,京兆伊王英豪理直氣壯地道:“自從淩氏孩子上身日起,一切保養花費皆由淩家所出。葉家毫無付出,如何有資格要這個孩子?更甚者,當日大難臨頭之際,葉夫人舍棄淩氏,便舍棄了孩子,如何還有顏麵再要這個孩子?”
更讓葉家難堪的是,葉淩兩家才走完義絕程序不出三日,宮中就傳來消息,靜思殿的孫貴妃感染風寒,不治而亡。貴妃所出的四皇子年幼,由新晉封的貞妃撫養。
而貴妃娘家忠義伯孫家,也被人告發結黨私營,並以刺殺欽差視同謀反的罪名,奪去爵位,發配邊疆,永世不得進京。
因帝寵以及皇嗣得到尊位的貴妃,死後倒也風光大葬,以貴妃份位葬於妃陵,
因孫貴妃而盛極一時的孫家,如同黑暗裏的煙花,一時炫爛過後,很快就湮滅於漆黑夜中,連丁點渣子痕跡都尋不著。
天啟二十一年春,皇帝忽然病倒,這一病就病了月餘,朝堂上各方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尤其正月都還沒過完,三皇子就領兵逼宮,想趁皇上萬壽這一日,宮中行盛宴疏於防犯,夥同數家勳貴世家,妄想趁機誅殺太子,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太子殿下早有防範,很快就平息叛亂。三皇子謀反失敗,也還能保住性命,也就圈禁宗人府。但那些參與謀反的世家勳貴就沒好下場了。京裏進行了一次大血洗,各世家勳貴消失了不少,也冒出了幾家新貴,京城的權貴世家又重新洗牌。
雖然三皇子謀反失敗,但皇帝疑心漸重,一些並未參與謀反的勳貴,也多少受了波及,其中,便有慶昌侯府楊家,澤雲侯林家。若非葉恒護駕有功,生擒刺客,否則定國侯也要糟秧。
在這一場禍亂中,梁國公府梁家也受到波及,被抄家滅族,永寧伯江家二房也參與了謀反,也虧得江家大房與二房早已分家並決裂,永寧伯世子夫人楊氏更是在懷孕五月的當頭,勇擒二房禍首,使之無法與三皇子一派人馬首尾相應,皇上念其巾幗不讓須眉,倒也赦免了永寧伯府。
定國侯府葉家在此次禍亂中,倒也因禍得福,因葉恒及時發現並斬殺已被策反的十二營之四大敢營之首,並帶傷增援皇宮,以致脫力幾乎丟命。皇帝感其忠心,讚賞剛毅果決,臨危不亂,頗有大將之風,令他全權掌控十二團營,並任副都督。
而永昌伯府也在這場禍亂中,表現可圈可點,淩峰護駕有功,並斬殺刺客十一餘名,生擒三皇子,拔亂反正,極其了得。皇帝念其驍勇果毅,授正三品將軍銜,並允淩峰所奏,準許其姐淩氏舉辦繡球招親,無論男方是何身份,都親自賜婚。
消息一出,帝都嘩然,全紛紛議論著,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也無比感歎,這淩家上下,個個皆怪胎矣。讓一個成過親並育有一子的婦人公開繡球招親,也隻有淩家這種怪誕不經的人家才會有如此做派。
盡管淩家此番行事很是令人病詬,但淩家人都無意見,外人倒也不好多說什麽了。反而還佩服淩家敢想常人不能想,敢做常人不敢做,實乃性情中人矣。
原本還有人存心看笑話:那淩氏雖生得千嬌百媚,又是永昌伯嫡女,到底比不得未出閣的閨秀,帶著個拖油瓶,名聲也壞了,已是黃花一朵,一般有身份的人家,如何會稀罕?
天啟二十一年四月,定國侯方知義以舊疾複發解甲歸田,上書請辭,君以恩禦臣,臣以義事君,以病致仕,守善貞固,黃發不怠。帝不允,方再次上書,言辭懇切,帝依然不允,方三次上書,帝勉強準允,令其回京榮養,並留柱國將軍銜。追贈其生母為魏國夫人,其妻為超一品國夫人。
而後不久,皇帝準方知義所奏,從邊軍抽調五萬大軍回京,再從十萬京軍裏抽調同等數量兵力至邊關,輪流集訓,以戰養兵。
其後,方知義卸甲歸田,其子方令源承襲父職,鎮守山西大同,為三兵總治。
緊接著,慶昌侯上書以年邁為由請辭,帝不允,挽留。慶昌侯再次請辭,帝允,加封太師,並令其子楊暄承襲爵位,領禁衛軍統領職。緊接著,慶昌侯胞弟楊啟安,也上書請辭,帝不允,楊啟安再次請辭,帝允,加封為正一品柱國將軍。其京軍十二團營總督之職,由十二團營副總督葉恒,定國侯世子接任。
雖帝都上下質疑不斷,但葉恒升任十二團營總督卻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時間,葉家又恢複了門前車水龍馬之勢。
同年四月底,永昌伯府世子淩峰,與已致仕張閣老的孫女張氏正式完婚。婚後,張氏賢惠溫良,恭敬服侍姑舅,善待孤居娘家的姑姐淩氏,倒讓想看笑話的人大失所望。
同年五月,淩芸平安涎下一子,取名為淩藏鋒,並把孩子過繼到淩家已逝二房淩乾名下。淩乾是淩寬胸弟,幼年早夭。淩芸把孩子過繼到淩乾名下,成為淩家二房嫡孫,雖然於規矩不合,但淩家族人都無意見,外人也不好多說什麽。這下,再無人敢說這孩子將來無出路身份尷尬之類的話。
同年七月,因淩氏孩子沒歸還前夫家而被飽受譏笑的葉家,也開始四處物色優秀名門閨女,準備與世子說親,對像是陳家三房嫡女,然葉恒皆推脫暫不娶妻,被其母斥責不孝忤孽。之後不久,定國侯夫人陳氏病重,閉門靜養,概不見客。葉家姑奶奶袁葉氏回娘家探望,也被其兄斥責盡往娘家跑,不成體統,趕回了婆家。葉家內宅暫由已遷出府的二房夫人柳氏回來掌管。
同年九月,淩氏在鳳台舉辦繡球招親,當時人山人海,萬裏空巷。
一襲大紅繡金黃霞帔的淩氏,頭戴鳳冠,手持大紅繡球,站在高台上,秀目微掃,雙目一閉,手中繡珠狠狠往人群裏一拋,瞬時,台下人影四處飛散開來,個個摔得鼻青臉腫,鬼哭狠嚎。觀看之人無不目瞪口呆,原來,台下正有二人,一邊消除“情敵”一邊拚命哄搶繡球,並大打出手,招招致命,形同瘋虎。
參與搶繡球的無數男兒驚於此二人威武,紛紛退去。眼尖之人仔細一瞧,大為吃驚,原來,這二人不是別人,一位正是才剛晉升為十二團營總督的葉恒,大名鼎鼎的定國侯世子。而另外一位,世人也並不陌生,赫然是官拜三品的昭勇將軍,又兼任南京都指揮僉事的官令宸。
二人在台下打得如影隨形,形同瘋虎,圍觀之人大呼過癮,一來感歎官令宸神勇,不畏世俗。二來也感念葉恒對前妻情深似海,已經與淩家義絕,仍然不肯放棄。
官令宸有著數年戰場洗禮,一把長槍使得虎虎生威。葉恒武藝也不差,使起劍來,風度翩翩,優美如畫。圍觀之人大呼過癮,耐何對敵經驗不足的葉恒最終不敵,敗於久經沙場的官令宸,使之搶得繡球。
葉恒原還不服,官令宸長槍一指,喝道:“姓葉的,老子五年前就喜歡上淩家妹子了。若非臉上這道疤讓老子自形慚愧,早就向淩家提親了。怎會輪到你?如今老天開眼,讓淩家妹子脫離苦海。現在,老子憑真本事抱得美人歸,你還有什麽意見?”
葉恒大怒,長劍一揚,厲聲喝道:“你這莽夫,你也配?”
官令宸哈哈大笑,“配不配不是你說了算。嗨,淩家妹子,今日官某攜帶十二分誠意而來,淩家妹子給個痛快,若是瞧得上官某,官某立即三媒六聘,風光迎汝進門,官某在此發誓,今生今世,必與汝白頭到老,不離不棄,不納妾,不睡通房。若有違背,天打雷劈。”
全場一陣嘩然,連葉恒都呆住了,指著官令宸說不出話來。
淩芸似有動容,盯著官令宸道:“君乃我大慶威武男兒,而妾已非完璧之身,並育有一子,君若娶我,必受世人嘲笑譴責。請君務必仔細想個周全。”
官令宸大笑,“若官某計較你的過往,就不會出現在此了。官某雖是粗人,也非食古不化之人,娶妻當娶賢,汝的賢良與聰慧,足可抵消一切不好評價,讓官某珍惜相待。”
淩芸似有感動,當場點頭應允。
同年十月,皇帝果真信守諾言,親自下旨賜婚,官令宸與淩家女同結連理,二人婚後和睦相處,琴瑟和諧。翌年冬月,喜添貴子,淩氏懷孕至生產坐褥期間,官令宸一直潔身自好,令人大為欽佩。
而同年十二月,定國侯世子也正式迎娶令國公府三房千金徐氏為正妻,十裏紅妝,羨煞他人,絲毫不亞於當日官令宸迎娶淩芸的派頭。當年年底,定國侯葉泰忽然病重,與其妻陳氏一道偏居葉府榮養,不問世事。葉家內外全交由世子夫人徐氏全權打理。
徐氏賢惠恭良,盡心服侍公婆丈夫,深得其夫敬重,內宅皆交由徐氏打理,次年年底,喜得千金,與官令宸之子隻相差不到三個月。因徐氏頭胎隻是閨女,徐氏略有失望,但葉恒卻大喜,給閨女取名為媛媛。
葉淩兩家盡管各有前程美滿姻緣,但世人皆因風俗八卦之心,總會把這兩家拿來攀作比較。雖葉淩兩家老死不相往來,但好事之人,仍能偶爾發現,葉恒與官令宸每回偶遇,總會視作空氣,扭頭便走。然各自夫人,卻頗為奧秘難測。
有人傳言,但凡官淩氏葉徐氏同時出現在某一場合,周圍氣場必冷凍三尺。
一些細心之人便會發現,官淩氏對葉徐氏從來都是以禮相待,盡管不算熱情,卻也禮數周到。然,葉徐氏言語間頗有挑釁挖苦之意,甚至背麵說其壞話,官淩氏每每都是一笑即之,並不計較,也不辯駁,更不會人前道人長短。時日一長,眾人對官淩氏又有新的評價,皆稱為“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極有大家風範。”而葉徐氏,則被評議為“麵有刻薄,語帶尖酸,不似名門,頗似寒門長舌婦。”
其中,最為著名的還要數官淩氏與葉徐氏同時參加太子妃千秋節時,葉徐氏故伎重施,又在太子妃跟前說官淩氏壞話,被太子妃當場發難,皺著眉斥責道:“葉夫人,你好歹也是大家子出來的。這背後說人閑話,可是堂堂世子夫人所為?與那長舌婦又有何區別?”然後又看了眼官淩氏,“本宮瞧官夫人舉止端莊嫻雅,哪會做出不敬長輩的事來?你這消息是從哪兒聽來的?”
葉徐氏不料太子妃當場給她難堪,愣在當場,臉臊似要出血。一些也聽徐氏說過淩氏壞話的婦人則偷偷暗笑,太子妃與淩氏交情可非一般,你居然在人家跟前說淩氏的壞話,簡直就是打著燈籠進茅房——找死。
在後位空虛,皇帝後宮中又隻有區區三妃的情況下,太子妃便是全天下最為貴尊的人物,她自然有底氣斥責任何一個她看不順眼的人,也完全可以給自己的人撐腰作主。這葉徐氏在人前總愛混說淩氏的壞話,眾人也是一笑即之,聽聽也就罷了,但卻不敢像太子妃這樣,說給人沒臉就給人沒臉,端得霸氣無比。但卻沒人敢質疑太子妃不會做人,實在這葉徐氏太不長眼了,在人前說說也就罷了,怎能還端到太子妃跟前渾說起別人的不是來了。現下被太子妃當場抽了一頭一臉的難堪,也是咎由自取。
眼看葉徐氏臉脹滴血,難堪似要鑽地縫,眾人原以為淩氏會逮著時機再給徐氏一腳,但讓人驚訝的是,淩氏倒未痛踩落水狗,反而還勸解太子妃,“娘娘莫惱,葉夫人不過是隨口說說罷了,就是個玩笑話呢,娘娘何必當真?反正這樣的話,臣妾也聽得多了,隻要夫君對臣妾不離不棄,旁人的閑話又算得什麽?”
太子妃說:“官夫人說得倒也有理。罷了,徐氏,你好自為之吧。”
自此,徐氏足足有一年沒有出現在人前,據說,回去後被葉恒收拾慘了,但無憑無據,外人也無從得知。但從那之後,京裏就再也沒有人再傳淩氏的壞話,而等徐氏重新出現在人前時,淩氏已隨其夫遠去山東,任一方封疆大吏。
------題外話------
[2014—08—17]ihfhq123打賞了100幣
[2014—08—16]xr100200c打賞了188幣
[2014—08—15]liusuping打賞了100幣
[2014—08—15]hbltao78打賞了100幣
[2014—08—15]sxl123送了5朵鮮花
[2014—08—15]在家的小貓送了1朵鮮花
淩峰冷笑道:“我奉聖命前去登州,那便是欽差身份。刺殺欽差大臣,視同謀反。陳家袁家也不是什麽豪門勳貴,皇上會手軟才怪。梁家雖是國公爵位,卻已勢微,就算皇上肯放過他們,但梁家二房肯定沒好果子吃了。”淩峰坐到她麵前,安慰道:“姐姐放心,隻要葉家不笨,知道怎麽做的。除非他們不顧女兒死活。”
用媳婦的自由換取女兒女婿的性命前程,以及挽救另外三家姻親,隻要不笨的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有陳家梁家和袁家做牽扯,他們不同意也得同意。但這個孩子,這可是葉家的骨肉。他們肯定不可能無動於衷的。”
淩峰輕蔑一笑,“當初貴妃咄咄逼人的時候,陳氏舍棄了你,就相當於舍棄了這孩子。哪還有臉與你爭孩子?就算要爭,哼,就拿她女兒還有娘家來抵命吧。”淩峰倒是不怕葉家敢與他姐姐搶孩子,他早已有了萬全的準備了,刺殺欽差,可是死罪。以他在禦前的份量,想要這三家的性命實在太容易了。
陳氏隻要不太笨,就該知道如何取舍。葉恒還年輕,又不是不能生育,再娶個老婆,多納幾房妾室,照樣生一堆堆兒子出來。
淩芸依然憂心忡忡,淩峰知道她的擔憂顧慮,說:“我的情況姐姐也是知道的。就算與張家小姐成了親,這輩子也不知道能否有孩子。若是姐姐不嫌棄,就把這孩子過繼給我吧。我一定拿他當親骨肉對待。”
淩芸一臉憐惜地望著淩峰,她這個兄弟,世人都知道他過得風光無限,可誰又知道,他那個見不得人的秘密卻是他的一大桎梏?
……
“葉世子,這些人膽大包天,居然行刺欽差,這可是謀反的大罪呀,那可是朝廷重犯,不經上頭同意,老夫也是不敢擅自作主的,還請世子爺體諒。”京兆伊王英豪一臉為難地對臉色極其難看的葉恒說。
京城說大不大,但論起流言的威力,管他地方多大,隻要是壞事,總會傳出千裏。王英豪也知道葉淩兩家的事兒,一方麵同情葉家,另一麵也覺得葉家咎由自取,有淩家那麽強大的姻親,也該知足了,偏要跑去抱貴妃大腿,難道他們不知貪多嚼不爛麽?
葉恒神色凝重地回到葉家,陳氏已從娘家回來了,一臉的憔悴灰白,看到兒子回來後,連忙問道:“恒兒,那王英豪怎麽說?”
葉恒麵色鐵青,卻一言不發。陳氏急了,繼續追問:“你這孩子,怎麽不說話呢?你要急死我不成?”
葉恒仍是不肯開口,陳氏怒了,厲聲喝道:“恒兒,你耳朵聾了?”
“我沒聾。”葉恒也吼了一聲,惡狠狠地拍了旁邊的束腰茶幾,幾子上的杯碗全滾落地麵,摔得粉碎。
“證據確鑿,板上釘釘,若是淩家較真,袁陳梁三家必定是抄家滅族。娘總算滿意了吧?”
陳氏嚇了一跳,兒子這幾年對自己一直恭敬有加的,都讓她幾乎忘了他小時的暴躁霸王的脾氣,陳氏一向怵這個兒子,見他發了火,也不敢再撩撥他,隻好溫文道:“好端端的,你發什麽瘋?有你這麽對長輩說話的嗎?”
葉恒豁地起身,麵色冷厲地盯著陳氏,陳氏再度驚惶,抹著胸口怵道:“恒兒,你要幹什麽?”
盯了陳氏好一會,葉恒忽然又惡狠狠地踹了剛才坐過的椅子,然後又發了瘋似地砸了滿屋子的擺設。陳氏嚇得麵無人色,在洪嬤嬤的攙扶下,顫危危地叫道:“快來人呀,世子爺魔怔了,快攔著他,攔著他。”
“滾開。”葉恒雙目血紅地把從外頭衝進來的人踹了個仰八叉,然後飛一樣衝了出去。
陳氏又怒又急,生怕葉恒受了刺激做出不好的事來,連忙讓護衛跟在身後好生保護,自己則急忙派人去二門裏打聽葉泰是否回來。
葉泰從梁家回來,也是滿身的怒火,進門後就火冒三丈地責問陳氏:“葉怡呢?”
陳氏嚇了一跳,看著丈夫黑青的臉,知道事情不好,也不敢告兒子的狀了,小心翼翼地道:“怡兒婆婆病了,怡兒走不開,正在床前侍疾。”
葉泰重重哼一聲,黑著臉坐了下來,陳氏小心翼翼地捧了茶杯遞過去,小意溫存道:“侯爺口也渴了吧,喝口熱茶潤潤喉。”
葉泰把茶水喝了個底朝天,吐出幾片茶葉來,咬牙問道:“恒兒呢?”
陳氏想著剛才葉恒狂怒的麵容,心裏也發怵,說:“恒兒剛才出去了,大概順天府衙也不會是好消息吧。”不然兒子不會生那麽大的氣。
心下更是愁腸百結,如果陳家真因此而被抄家滅族,她的靠山就隻剩下兩個兒子了。
葉泰長長一歎,說:“明日,隨我一道去淩家吧。”
陳氏滿心不情願,“明日就是除夕了。”
葉泰瞪她,“除夕又怎樣?淩家耗得起,咱們可耗不起。”一想著梁家人的嘴臉,葉泰氣得肝都痛了。
“梁家實在可惡,居然揚言若梁家真受大姐牽累,必定休妻。剛才當著我的麵,休書都給寫好了。”
陳氏大驚,“梁家居然休妻?這怎麽可能?”大富之家,尤其是貴爵勳貴,就算內裏再如何潰爛,那必定是爛進鍋裏的。把犯了錯的妻子禁錮或送進莊子裏,或送入家廟,都好過休妻帶來的極惡影響。大姑姐再是不堪,也斷不會被休。這可是關係著兩家的臉麵呢。
葉泰怒得幾乎要把眉毛都掀起了,“與抄家滅族比起來,休妻又算得什麽?”他看了陳氏一眼,臉上不知是失望,還是絕望,“就好比你一樣,比起葉家福禍,區區一個兒媳婦又算得什麽?”
陳氏滯了滯,半天說不出話來。
“姑太太真的派人刺殺淩峰?”
葉泰恨恨地道:“姓梁的也有參與,但如今,梁家上下槍口一至對外,把所有責任全推到大姐身上。並揚言休妻,以減輕梁家的損失。”
陳氏氣得身軀顫抖,又無可耐何,梁家實在太無恥了,可她卻拿梁家毫無辦法。
“還有怡兒那裏,也不知怡兒是否有參與。”葉泰憂心忡忡。陳氏一個激靈,臉色煞白,對呀,梁家為了保住家族,都可以舍棄媳婦了,袁家說不定也會如此。
葉泰又看了陳氏一眼,一臉的失望,“為了怡兒,還有大姐,以及你娘家,這口氣,咱們不吞也得吞。”
陳氏一屁股坐下來,失魂落魄,葉家身為婆母,居然讓媳婦娘家給牽著鼻子走,她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可如同丈夫所說,不甘心又如何,自己娘家,以及女兒夫家性命都掌握在人家手裏,若是不同意,淩家把事情鬧大,他們可承受不起把事情鬧大的後果。
陳氏想了千萬種法子,都未能化解眼前的頹局,最後隻能咬牙切齒地罵道:“早知這淩氏如此厲害,當初就不該娶她進門。”
葉泰連罵她的力氣都沒了,頹然坐在位置上,一心想著,明日去淩家,該如何去淩家周旋,爭取把損失降至最低。
……
除夕這一日,淩家也按著往年的規矩,殺雞宰羊,大開祠堂,祭拜祖先。淩老太太為首,領著淩家兩百餘族人,聲勢浩蕩地祭拜祖宗。
大慶朝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對祖宗那是格外看重的,每年除夕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這既是出於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實際需要,也是後代報效祖先、感恩先人的一種隆重禮儀。淩家也算是大家族,尤其近幾年來,淩家越發勢大,每到這一日但凡淩氏族人必從四麵八方趕到淩家祠堂。
淩家祠堂建在京郊一半山腰處,一道六遲寬的青石地板彎延至半山腰處,兩旁植有參天鬆柏,迎麵一座三丈高八丈高用青石兼青花瓷堆砌的外牆,從黑漆大門進去,迎麵的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簷,全塞滿了淩氏族人。
淩芸是女兒身,又是出嫁女,卻是不得進家族祠堂的,隻能一個人呆在自己的屋子,繡繡花,練練字。
葉家人祭完祖後,也就馬不停蹄地趕到淩家,剛好瞧到祭完祖回來的淩寬夫婦。
與淩寬夫婦談了近一個時辰,雙方總算初步達成協議。待過完大年,兩家一道去順天府,請京兆伊王英豪主持雙方義絕儀式。葉家歸還淩芸嫁妝,而淩家則不再追究陳梁袁三家刺殺淩峰的事兒。
陳氏也拿了一份自擬的義絕書,但卻被梁寬夫婦毫不猶豫地撕毀,武氏冷笑一聲,說:“義絕文書早已擬好,沒必要再改動了。若葉夫人不同意,我不建意帶著這些證據去禦前打官司。”
陳氏當下就沒了聲音,葉家同意義絕,那梁陳袁三家便可無事,否則,這事兒若真捅到禦前,葉家與淩家必定義絕,梁陳袁三家還得受聖上申飭,說不定性命都不保。
見這時候,陳氏還想使作捶死掙紮,葉泰真恨不得甩她兩巴掌,這個蠢貨。如今淩家掌握了道義,又捏住了葉家的命根子,葉家根本就沒有與淩家談條件的資格,這蠢貨還妄想與人家講條件,真是蠢得可以。她難道看不清形式,淩家能給他們談判的機會,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否則隻要淩峰一句話,梁陳袁三家煙飛灰滅是遲早的事。到時候淩家與葉家義絕,那更是名正言順。還由得著她這份粉飾過的義絕書?
元宵一過,轟動帝都的葉淩兩家義絕的事兒,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不知情的人大呼淩家霸氣,暗笑葉家太過軟弱,居然由著淩家牽著鼻子走。但因永昌伯世子爺淩峰簡在帝心,又是今上親口承認的天子門生,又是太子派的中堅力量,如此威名遠播的禦前紅人,自己的姐姐被婆家欺負了若不吭聲,也太不像樣了,強橫些倒也符合權勢勳貴的脾性。
倒是葉家倒黴催的,有這麽個厲害的姻親,你不趕緊抱緊大腿,還為了家族利益舍棄媳婦,也難怪淩家會如此決絕。
隻是讓人意想不料的是,京兆伊王英豪,不但準許了葉淩兩家離婚,甚至還把淩氏肚子裏的孩子判給女方,這就讓人大呼不可思議了。
一些好事之人四處打聽事情原由,京兆伊王英豪理直氣壯地道:“自從淩氏孩子上身日起,一切保養花費皆由淩家所出。葉家毫無付出,如何有資格要這個孩子?更甚者,當日大難臨頭之際,葉夫人舍棄淩氏,便舍棄了孩子,如何還有顏麵再要這個孩子?”
更讓葉家難堪的是,葉淩兩家才走完義絕程序不出三日,宮中就傳來消息,靜思殿的孫貴妃感染風寒,不治而亡。貴妃所出的四皇子年幼,由新晉封的貞妃撫養。
而貴妃娘家忠義伯孫家,也被人告發結黨私營,並以刺殺欽差視同謀反的罪名,奪去爵位,發配邊疆,永世不得進京。
因帝寵以及皇嗣得到尊位的貴妃,死後倒也風光大葬,以貴妃份位葬於妃陵,
因孫貴妃而盛極一時的孫家,如同黑暗裏的煙花,一時炫爛過後,很快就湮滅於漆黑夜中,連丁點渣子痕跡都尋不著。
天啟二十一年春,皇帝忽然病倒,這一病就病了月餘,朝堂上各方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尤其正月都還沒過完,三皇子就領兵逼宮,想趁皇上萬壽這一日,宮中行盛宴疏於防犯,夥同數家勳貴世家,妄想趁機誅殺太子,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太子殿下早有防範,很快就平息叛亂。三皇子謀反失敗,也還能保住性命,也就圈禁宗人府。但那些參與謀反的世家勳貴就沒好下場了。京裏進行了一次大血洗,各世家勳貴消失了不少,也冒出了幾家新貴,京城的權貴世家又重新洗牌。
雖然三皇子謀反失敗,但皇帝疑心漸重,一些並未參與謀反的勳貴,也多少受了波及,其中,便有慶昌侯府楊家,澤雲侯林家。若非葉恒護駕有功,生擒刺客,否則定國侯也要糟秧。
在這一場禍亂中,梁國公府梁家也受到波及,被抄家滅族,永寧伯江家二房也參與了謀反,也虧得江家大房與二房早已分家並決裂,永寧伯世子夫人楊氏更是在懷孕五月的當頭,勇擒二房禍首,使之無法與三皇子一派人馬首尾相應,皇上念其巾幗不讓須眉,倒也赦免了永寧伯府。
定國侯府葉家在此次禍亂中,倒也因禍得福,因葉恒及時發現並斬殺已被策反的十二營之四大敢營之首,並帶傷增援皇宮,以致脫力幾乎丟命。皇帝感其忠心,讚賞剛毅果決,臨危不亂,頗有大將之風,令他全權掌控十二團營,並任副都督。
而永昌伯府也在這場禍亂中,表現可圈可點,淩峰護駕有功,並斬殺刺客十一餘名,生擒三皇子,拔亂反正,極其了得。皇帝念其驍勇果毅,授正三品將軍銜,並允淩峰所奏,準許其姐淩氏舉辦繡球招親,無論男方是何身份,都親自賜婚。
消息一出,帝都嘩然,全紛紛議論著,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也無比感歎,這淩家上下,個個皆怪胎矣。讓一個成過親並育有一子的婦人公開繡球招親,也隻有淩家這種怪誕不經的人家才會有如此做派。
盡管淩家此番行事很是令人病詬,但淩家人都無意見,外人倒也不好多說什麽了。反而還佩服淩家敢想常人不能想,敢做常人不敢做,實乃性情中人矣。
原本還有人存心看笑話:那淩氏雖生得千嬌百媚,又是永昌伯嫡女,到底比不得未出閣的閨秀,帶著個拖油瓶,名聲也壞了,已是黃花一朵,一般有身份的人家,如何會稀罕?
天啟二十一年四月,定國侯方知義以舊疾複發解甲歸田,上書請辭,君以恩禦臣,臣以義事君,以病致仕,守善貞固,黃發不怠。帝不允,方再次上書,言辭懇切,帝依然不允,方三次上書,帝勉強準允,令其回京榮養,並留柱國將軍銜。追贈其生母為魏國夫人,其妻為超一品國夫人。
而後不久,皇帝準方知義所奏,從邊軍抽調五萬大軍回京,再從十萬京軍裏抽調同等數量兵力至邊關,輪流集訓,以戰養兵。
其後,方知義卸甲歸田,其子方令源承襲父職,鎮守山西大同,為三兵總治。
緊接著,慶昌侯上書以年邁為由請辭,帝不允,挽留。慶昌侯再次請辭,帝允,加封太師,並令其子楊暄承襲爵位,領禁衛軍統領職。緊接著,慶昌侯胞弟楊啟安,也上書請辭,帝不允,楊啟安再次請辭,帝允,加封為正一品柱國將軍。其京軍十二團營總督之職,由十二團營副總督葉恒,定國侯世子接任。
雖帝都上下質疑不斷,但葉恒升任十二團營總督卻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時間,葉家又恢複了門前車水龍馬之勢。
同年四月底,永昌伯府世子淩峰,與已致仕張閣老的孫女張氏正式完婚。婚後,張氏賢惠溫良,恭敬服侍姑舅,善待孤居娘家的姑姐淩氏,倒讓想看笑話的人大失所望。
同年五月,淩芸平安涎下一子,取名為淩藏鋒,並把孩子過繼到淩家已逝二房淩乾名下。淩乾是淩寬胸弟,幼年早夭。淩芸把孩子過繼到淩乾名下,成為淩家二房嫡孫,雖然於規矩不合,但淩家族人都無意見,外人也不好多說什麽。這下,再無人敢說這孩子將來無出路身份尷尬之類的話。
同年七月,因淩氏孩子沒歸還前夫家而被飽受譏笑的葉家,也開始四處物色優秀名門閨女,準備與世子說親,對像是陳家三房嫡女,然葉恒皆推脫暫不娶妻,被其母斥責不孝忤孽。之後不久,定國侯夫人陳氏病重,閉門靜養,概不見客。葉家姑奶奶袁葉氏回娘家探望,也被其兄斥責盡往娘家跑,不成體統,趕回了婆家。葉家內宅暫由已遷出府的二房夫人柳氏回來掌管。
同年九月,淩氏在鳳台舉辦繡球招親,當時人山人海,萬裏空巷。
一襲大紅繡金黃霞帔的淩氏,頭戴鳳冠,手持大紅繡球,站在高台上,秀目微掃,雙目一閉,手中繡珠狠狠往人群裏一拋,瞬時,台下人影四處飛散開來,個個摔得鼻青臉腫,鬼哭狠嚎。觀看之人無不目瞪口呆,原來,台下正有二人,一邊消除“情敵”一邊拚命哄搶繡球,並大打出手,招招致命,形同瘋虎。
參與搶繡球的無數男兒驚於此二人威武,紛紛退去。眼尖之人仔細一瞧,大為吃驚,原來,這二人不是別人,一位正是才剛晉升為十二團營總督的葉恒,大名鼎鼎的定國侯世子。而另外一位,世人也並不陌生,赫然是官拜三品的昭勇將軍,又兼任南京都指揮僉事的官令宸。
二人在台下打得如影隨形,形同瘋虎,圍觀之人大呼過癮,一來感歎官令宸神勇,不畏世俗。二來也感念葉恒對前妻情深似海,已經與淩家義絕,仍然不肯放棄。
官令宸有著數年戰場洗禮,一把長槍使得虎虎生威。葉恒武藝也不差,使起劍來,風度翩翩,優美如畫。圍觀之人大呼過癮,耐何對敵經驗不足的葉恒最終不敵,敗於久經沙場的官令宸,使之搶得繡球。
葉恒原還不服,官令宸長槍一指,喝道:“姓葉的,老子五年前就喜歡上淩家妹子了。若非臉上這道疤讓老子自形慚愧,早就向淩家提親了。怎會輪到你?如今老天開眼,讓淩家妹子脫離苦海。現在,老子憑真本事抱得美人歸,你還有什麽意見?”
葉恒大怒,長劍一揚,厲聲喝道:“你這莽夫,你也配?”
官令宸哈哈大笑,“配不配不是你說了算。嗨,淩家妹子,今日官某攜帶十二分誠意而來,淩家妹子給個痛快,若是瞧得上官某,官某立即三媒六聘,風光迎汝進門,官某在此發誓,今生今世,必與汝白頭到老,不離不棄,不納妾,不睡通房。若有違背,天打雷劈。”
全場一陣嘩然,連葉恒都呆住了,指著官令宸說不出話來。
淩芸似有動容,盯著官令宸道:“君乃我大慶威武男兒,而妾已非完璧之身,並育有一子,君若娶我,必受世人嘲笑譴責。請君務必仔細想個周全。”
官令宸大笑,“若官某計較你的過往,就不會出現在此了。官某雖是粗人,也非食古不化之人,娶妻當娶賢,汝的賢良與聰慧,足可抵消一切不好評價,讓官某珍惜相待。”
淩芸似有感動,當場點頭應允。
同年十月,皇帝果真信守諾言,親自下旨賜婚,官令宸與淩家女同結連理,二人婚後和睦相處,琴瑟和諧。翌年冬月,喜添貴子,淩氏懷孕至生產坐褥期間,官令宸一直潔身自好,令人大為欽佩。
而同年十二月,定國侯世子也正式迎娶令國公府三房千金徐氏為正妻,十裏紅妝,羨煞他人,絲毫不亞於當日官令宸迎娶淩芸的派頭。當年年底,定國侯葉泰忽然病重,與其妻陳氏一道偏居葉府榮養,不問世事。葉家內外全交由世子夫人徐氏全權打理。
徐氏賢惠恭良,盡心服侍公婆丈夫,深得其夫敬重,內宅皆交由徐氏打理,次年年底,喜得千金,與官令宸之子隻相差不到三個月。因徐氏頭胎隻是閨女,徐氏略有失望,但葉恒卻大喜,給閨女取名為媛媛。
葉淩兩家盡管各有前程美滿姻緣,但世人皆因風俗八卦之心,總會把這兩家拿來攀作比較。雖葉淩兩家老死不相往來,但好事之人,仍能偶爾發現,葉恒與官令宸每回偶遇,總會視作空氣,扭頭便走。然各自夫人,卻頗為奧秘難測。
有人傳言,但凡官淩氏葉徐氏同時出現在某一場合,周圍氣場必冷凍三尺。
一些細心之人便會發現,官淩氏對葉徐氏從來都是以禮相待,盡管不算熱情,卻也禮數周到。然,葉徐氏言語間頗有挑釁挖苦之意,甚至背麵說其壞話,官淩氏每每都是一笑即之,並不計較,也不辯駁,更不會人前道人長短。時日一長,眾人對官淩氏又有新的評價,皆稱為“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極有大家風範。”而葉徐氏,則被評議為“麵有刻薄,語帶尖酸,不似名門,頗似寒門長舌婦。”
其中,最為著名的還要數官淩氏與葉徐氏同時參加太子妃千秋節時,葉徐氏故伎重施,又在太子妃跟前說官淩氏壞話,被太子妃當場發難,皺著眉斥責道:“葉夫人,你好歹也是大家子出來的。這背後說人閑話,可是堂堂世子夫人所為?與那長舌婦又有何區別?”然後又看了眼官淩氏,“本宮瞧官夫人舉止端莊嫻雅,哪會做出不敬長輩的事來?你這消息是從哪兒聽來的?”
葉徐氏不料太子妃當場給她難堪,愣在當場,臉臊似要出血。一些也聽徐氏說過淩氏壞話的婦人則偷偷暗笑,太子妃與淩氏交情可非一般,你居然在人家跟前說淩氏的壞話,簡直就是打著燈籠進茅房——找死。
在後位空虛,皇帝後宮中又隻有區區三妃的情況下,太子妃便是全天下最為貴尊的人物,她自然有底氣斥責任何一個她看不順眼的人,也完全可以給自己的人撐腰作主。這葉徐氏在人前總愛混說淩氏的壞話,眾人也是一笑即之,聽聽也就罷了,但卻不敢像太子妃這樣,說給人沒臉就給人沒臉,端得霸氣無比。但卻沒人敢質疑太子妃不會做人,實在這葉徐氏太不長眼了,在人前說說也就罷了,怎能還端到太子妃跟前渾說起別人的不是來了。現下被太子妃當場抽了一頭一臉的難堪,也是咎由自取。
眼看葉徐氏臉脹滴血,難堪似要鑽地縫,眾人原以為淩氏會逮著時機再給徐氏一腳,但讓人驚訝的是,淩氏倒未痛踩落水狗,反而還勸解太子妃,“娘娘莫惱,葉夫人不過是隨口說說罷了,就是個玩笑話呢,娘娘何必當真?反正這樣的話,臣妾也聽得多了,隻要夫君對臣妾不離不棄,旁人的閑話又算得什麽?”
太子妃說:“官夫人說得倒也有理。罷了,徐氏,你好自為之吧。”
自此,徐氏足足有一年沒有出現在人前,據說,回去後被葉恒收拾慘了,但無憑無據,外人也無從得知。但從那之後,京裏就再也沒有人再傳淩氏的壞話,而等徐氏重新出現在人前時,淩氏已隨其夫遠去山東,任一方封疆大吏。
------題外話------
[2014—08—17]ihfhq123打賞了100幣
[2014—08—16]xr100200c打賞了188幣
[2014—08—15]liusuping打賞了100幣
[2014—08—15]hbltao78打賞了100幣
[2014—08—15]sxl123送了5朵鮮花
[2014—08—15]在家的小貓送了1朵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