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第389章 七福晉(3)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師 作者:陌筱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茹召見秀女的時候是按照出身排序來的,三品以上的秀女,一天召見五個,沒幾日就將滿八旗和蒙八旗三品以上的秀女看了一遍。
“覃嬤嬤,餘嬤嬤,你們覺得如何?”
覃嬤嬤說:“納喇氏話裏話外似乎對惠妃很是推崇,恐怕不是七爺的良配。”覃嬤嬤對納喇氏很是不喜,惠妃雖是四妃之首,論聖寵,哪裏及得上她家娘娘?她竟然在娘娘麵前推崇惠妃,簡直是愚蠢!
餘嬤嬤也道:“宜妃肯定也是看不上她的。若是再過幾年,換了萬貴人給兒子選福晉,她這樣做說不定還有點用。娘娘又不用靠著惠妃過活,納喇家怎麽教出來這兒一個女人?相較而言,舒穆祿氏奴婢就覺得要聰明得多。”
覃嬤嬤說:“就是佛倫大人年紀大了,幾個兒子都很普通,要是佛倫大人去了,舒穆祿家怕就要一落千丈了。倒是可惜了舒穆祿氏。嵩祝大人之女赫舍裏氏也不錯,不過她出身赫舍裏一族,怕是和太子那邊有什麽牽連。”
餘嬤嬤眼神微閃:“如果赫舍裏氏大婚之後就能生下幾個嫡子,相信嵩祝大人肯定還是會向著自己的女兒的。”
“這倒也是。”覃嬤嬤心說,若是七爺有心爭一爭那個位置,嵩祝大人肯定是寧願自己的外孫有機會稱帝,而不會去支持僅僅隻是同族的索額圖一支的。
成茹笑道:“家世什麽的我還不是很看重,隻要女孩子自身的素質不錯就行。舒穆祿氏和赫舍裏氏,看看老七喜歡哪個吧。”這兩個女孩本身的品行都還不錯,也比較聰慧,不像納喇氏那麽愚蠢。至於佛倫死後舒穆祿家敗落,或者嵩祝要支持太子,她都無所謂。
於是等第二天胤祐過來請安的時候,成茹就把她的審查結果告訴了兒子:“佛倫的孫女舒穆祿氏和嵩祝之女赫舍裏氏,你找個機會去看看,哪個更順眼些,額娘就去給你求來。”
“舒穆祿氏和赫舍裏氏嗎?兒子知道了。”
當天晚上,胤祐就貼了隱身符悄悄的去了儲秀宮。早就讓奴才打聽了舒穆祿氏和赫舍裏氏的住處,胤祐到了儲秀宮就直奔而去,對其他秀女沒有絲毫的好奇。
巧的是,舒穆祿氏和納喇氏正好住了一間房,胤祐到的時候,納喇氏正在問舒穆祿氏:“今天宜妃娘娘召你過去說了些什麽?”
舒穆祿氏微笑道:“還能說什麽?不過是些日常的談話罷了。”
“我可不信,宜妃娘娘這都是第三次召見你了,可見對你很是滿意,說不定啊,過些日子就得叫你五福晉了。”
舒穆祿氏皺眉:“納喇姐姐說的這是什麽話?大選還沒結束,這些事情誰說得準呢?這話納喇姐姐以後還是莫要再提了。”
對於納喇氏的心思,舒穆祿氏很清楚。剛開始的時候,她和納喇氏一樣被成妃娘娘召見了一回,回來納喇氏對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那時候,舒穆祿氏就知道,納喇氏恐怕是對七阿哥有意思了。
如今成妃不再召見她,而宜妃卻是召見了她幾回,納喇氏心裏就高興起來,恨不得把她和五阿哥的事情定下來。
舒穆祿氏倒是無所謂五阿哥還是七阿哥,隻要能做皇子福晉,皇子人選她是無所謂的。阿瑪和大伯都不是當官的料,瑪法年紀也大了,如果她在這次大選的時候不能有個好的婚姻,那麽,舒穆祿家就真的要敗落下去了。
翊坤宮和永壽宮她都去過,成妃娘娘果然如傳說中的那樣,是個絕世美人兒,想必七阿哥也是很出色的。舒穆祿氏很有自知之明,她自個兒並不是什麽大美人,隻能說是清秀,如果是七阿哥,恐怕會看不上她。宜妃也美,不過比起成妃來說卻差多了,想來五阿哥相對的也要平凡一點。她覺得,做五福晉還是比做七福晉要好些,沒有那麽大的壓力。
她自己也能感受得到,宜妃對她還是比較滿意的,五福晉,說不定她還真的有希望爭一爭。不過現在一切都還沒有定論,還是不要太張揚比較好,她不想增加變數。
納喇氏就撇撇嘴:“妹妹就是太謹慎了,你放心,我絕對不會和你搶五阿哥的。”
舒穆祿氏聽她這樣口不擇言,心裏恨極,不由得說:“姐姐莫非是看上了七阿哥?”
納喇氏就抿著嘴笑。她曾聽姑母跟她說過,七阿哥長得非常的俊,是所有皇子中長得最好的!九阿哥和十一阿哥不算,他們兩個是男生女相。
納喇氏雖然還沒有看見過七阿哥,不過心中卻已經鍾情了。七阿哥長得好,生母又是四妃之一,甚至比她姑母還要受寵。如果能嫁給七阿哥,那真是再好也不過了。
湊到舒穆祿氏耳邊,納喇氏小聲道:“說不定以後我還要叫你一聲五嫂呢,咱們是同一屆選秀的秀女,又同住一屋,以後要是真的能成為妯娌,那可真是緣分了,到時候還要請五嫂守望相助哦。”
舒穆祿氏雖然不喜納喇氏大大咧咧的說這個說那個,不過這話卻是說到她心坎上了,抿了抿嘴,還是忍不住笑著嗔了她一眼。
胤祐麵無表情的悄悄的離開了,又找到赫舍裏氏的房間。
赫舍裏氏屋裏就她一個人,和她同屋的秀女不知道去了哪裏。胤祐在窗外待了一會兒,發現赫舍裏氏還算是一個比較恬靜的人,專注的打著絡子,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胤祐一直覺得,人隻有在無人的時候,才能看出真性情來。在赫舍裏氏和舒穆祿氏兩人之中,胤祐對赫舍裏氏的感覺要稍微好些。第二天,他就把他的決定告訴了額娘。
“你覺得赫舍裏氏好些?那好吧,就赫舍裏氏吧。”成茹尊重兒子的選擇,那之後,就不再召見別的秀女,反而是召見了赫舍裏氏好幾次,也是隱晦的向別人表達了她看中了赫舍裏氏的心思。
赫舍裏氏自然心中隱隱有些歡喜,然而納喇氏卻是恨極。
“覃嬤嬤,餘嬤嬤,你們覺得如何?”
覃嬤嬤說:“納喇氏話裏話外似乎對惠妃很是推崇,恐怕不是七爺的良配。”覃嬤嬤對納喇氏很是不喜,惠妃雖是四妃之首,論聖寵,哪裏及得上她家娘娘?她竟然在娘娘麵前推崇惠妃,簡直是愚蠢!
餘嬤嬤也道:“宜妃肯定也是看不上她的。若是再過幾年,換了萬貴人給兒子選福晉,她這樣做說不定還有點用。娘娘又不用靠著惠妃過活,納喇家怎麽教出來這兒一個女人?相較而言,舒穆祿氏奴婢就覺得要聰明得多。”
覃嬤嬤說:“就是佛倫大人年紀大了,幾個兒子都很普通,要是佛倫大人去了,舒穆祿家怕就要一落千丈了。倒是可惜了舒穆祿氏。嵩祝大人之女赫舍裏氏也不錯,不過她出身赫舍裏一族,怕是和太子那邊有什麽牽連。”
餘嬤嬤眼神微閃:“如果赫舍裏氏大婚之後就能生下幾個嫡子,相信嵩祝大人肯定還是會向著自己的女兒的。”
“這倒也是。”覃嬤嬤心說,若是七爺有心爭一爭那個位置,嵩祝大人肯定是寧願自己的外孫有機會稱帝,而不會去支持僅僅隻是同族的索額圖一支的。
成茹笑道:“家世什麽的我還不是很看重,隻要女孩子自身的素質不錯就行。舒穆祿氏和赫舍裏氏,看看老七喜歡哪個吧。”這兩個女孩本身的品行都還不錯,也比較聰慧,不像納喇氏那麽愚蠢。至於佛倫死後舒穆祿家敗落,或者嵩祝要支持太子,她都無所謂。
於是等第二天胤祐過來請安的時候,成茹就把她的審查結果告訴了兒子:“佛倫的孫女舒穆祿氏和嵩祝之女赫舍裏氏,你找個機會去看看,哪個更順眼些,額娘就去給你求來。”
“舒穆祿氏和赫舍裏氏嗎?兒子知道了。”
當天晚上,胤祐就貼了隱身符悄悄的去了儲秀宮。早就讓奴才打聽了舒穆祿氏和赫舍裏氏的住處,胤祐到了儲秀宮就直奔而去,對其他秀女沒有絲毫的好奇。
巧的是,舒穆祿氏和納喇氏正好住了一間房,胤祐到的時候,納喇氏正在問舒穆祿氏:“今天宜妃娘娘召你過去說了些什麽?”
舒穆祿氏微笑道:“還能說什麽?不過是些日常的談話罷了。”
“我可不信,宜妃娘娘這都是第三次召見你了,可見對你很是滿意,說不定啊,過些日子就得叫你五福晉了。”
舒穆祿氏皺眉:“納喇姐姐說的這是什麽話?大選還沒結束,這些事情誰說得準呢?這話納喇姐姐以後還是莫要再提了。”
對於納喇氏的心思,舒穆祿氏很清楚。剛開始的時候,她和納喇氏一樣被成妃娘娘召見了一回,回來納喇氏對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那時候,舒穆祿氏就知道,納喇氏恐怕是對七阿哥有意思了。
如今成妃不再召見她,而宜妃卻是召見了她幾回,納喇氏心裏就高興起來,恨不得把她和五阿哥的事情定下來。
舒穆祿氏倒是無所謂五阿哥還是七阿哥,隻要能做皇子福晉,皇子人選她是無所謂的。阿瑪和大伯都不是當官的料,瑪法年紀也大了,如果她在這次大選的時候不能有個好的婚姻,那麽,舒穆祿家就真的要敗落下去了。
翊坤宮和永壽宮她都去過,成妃娘娘果然如傳說中的那樣,是個絕世美人兒,想必七阿哥也是很出色的。舒穆祿氏很有自知之明,她自個兒並不是什麽大美人,隻能說是清秀,如果是七阿哥,恐怕會看不上她。宜妃也美,不過比起成妃來說卻差多了,想來五阿哥相對的也要平凡一點。她覺得,做五福晉還是比做七福晉要好些,沒有那麽大的壓力。
她自己也能感受得到,宜妃對她還是比較滿意的,五福晉,說不定她還真的有希望爭一爭。不過現在一切都還沒有定論,還是不要太張揚比較好,她不想增加變數。
納喇氏就撇撇嘴:“妹妹就是太謹慎了,你放心,我絕對不會和你搶五阿哥的。”
舒穆祿氏聽她這樣口不擇言,心裏恨極,不由得說:“姐姐莫非是看上了七阿哥?”
納喇氏就抿著嘴笑。她曾聽姑母跟她說過,七阿哥長得非常的俊,是所有皇子中長得最好的!九阿哥和十一阿哥不算,他們兩個是男生女相。
納喇氏雖然還沒有看見過七阿哥,不過心中卻已經鍾情了。七阿哥長得好,生母又是四妃之一,甚至比她姑母還要受寵。如果能嫁給七阿哥,那真是再好也不過了。
湊到舒穆祿氏耳邊,納喇氏小聲道:“說不定以後我還要叫你一聲五嫂呢,咱們是同一屆選秀的秀女,又同住一屋,以後要是真的能成為妯娌,那可真是緣分了,到時候還要請五嫂守望相助哦。”
舒穆祿氏雖然不喜納喇氏大大咧咧的說這個說那個,不過這話卻是說到她心坎上了,抿了抿嘴,還是忍不住笑著嗔了她一眼。
胤祐麵無表情的悄悄的離開了,又找到赫舍裏氏的房間。
赫舍裏氏屋裏就她一個人,和她同屋的秀女不知道去了哪裏。胤祐在窗外待了一會兒,發現赫舍裏氏還算是一個比較恬靜的人,專注的打著絡子,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胤祐一直覺得,人隻有在無人的時候,才能看出真性情來。在赫舍裏氏和舒穆祿氏兩人之中,胤祐對赫舍裏氏的感覺要稍微好些。第二天,他就把他的決定告訴了額娘。
“你覺得赫舍裏氏好些?那好吧,就赫舍裏氏吧。”成茹尊重兒子的選擇,那之後,就不再召見別的秀女,反而是召見了赫舍裏氏好幾次,也是隱晦的向別人表達了她看中了赫舍裏氏的心思。
赫舍裏氏自然心中隱隱有些歡喜,然而納喇氏卻是恨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