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第441章 人心思變(8)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師 作者:陌筱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對二哥的感情是很複雜的。
在他還年幼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繼承皇阿瑪的位置。
二哥雖是行二,但大哥早夭,二哥就是實際意義上的長子,而且二哥的生母是正經的滿洲旗人,他的生母卻隻是漢軍旗人,按理說,二哥是更有希望繼承大統的。
然而最後,他卻是因為得過天花的緣故,得到了那個位置。
他不知道二哥心中是真的不介意還是有其他的想法,至少他表現出來的是不介意,並且還一心輔佐他,征戰沙場時也盡心盡力。
然而他心中卻始終有個陰影,他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努力的學習怎麽處理政務,努力的學習怎麽協調大臣之間的關係,努力的學習怎麽讓後宮平衡……他努力的把每件事情都盡可能的做得完美,就是想要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他,才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他的努力自然是有了結果,不管是擒鼇拜,強勢親政;除三藩,解決藩王隱患;還是平台灣,收服失地;親征葛爾丹,平定準格爾。他相信,自己做出的這些政績都將會在史書上被大書特書,將他的賢明之名流傳青史!
如今,他可以從容的麵對二哥,證明自己是比他更合適的皇帝人選,證明自己沒有辜負皇阿瑪的囑托!
雖然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但是他覺得自己的精神還很清明,體力也很好,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覺得自己至少還有一二十年的時間來做更多有利於江山社稷、有利於百姓民生之事,他想要在將來傳位給太子之時,讓二哥看看他這一生的成就!
然而,突然間,二哥卻是因病不治身亡了。
康熙說不清楚自己心中是個什麽感覺。
匆匆趕回京城,沒有見到二哥最後一麵,看到躺在棺槨中,麵目似乎還是栩栩如生的人,康熙聲音低啞的問:“皇兄……臨走前可有留下什麽話?”
保泰恭敬而又麵含悲痛的站在一旁,低聲說:“阿瑪說,他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放棄了皇位。阿瑪說,皇上將大清治理得很好,和皇上比起來,他無論是在性格上還是能力上,都遠遠不如,換了是他,肯定做不到這樣好。”
康熙隻覺得心裏有一把沉重的鎖被打開了,困擾他多年的心結在這瞬間消散了,臉上流下兩道淚痕,康熙深深的凝望著棺槨中的那張臉。
二哥,謝謝你!
康熙回京不過幾日,就聽到了許多的傳言,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裕親王在臨死之前說八阿哥仁孝、謙和、才華出眾,將來定是前程遠大。
聯係起裕親王病重的那段時間,八阿哥每天都要去裕親王府探望,每次都待上很久才出來,眾人都覺得這個傳言可信度非常的高。
對於一個皇子來說,前程遠大還能是什麽意思?這是在暗指八阿哥有很大機會能坐上皇位啊!
裕親王是誰?那是皇上倚重的兄長!是皇上最信任的宗親!他對皇上的心思肯定是揣摩得最準確的一個,既然他都這樣說了,說明八阿哥是真的好!說明皇上對八阿哥是真的看重!
眾人都以為自己猜測出了真相,一時間,八阿哥的府門前車水馬龍,熱鬧得很。
聽著底下的奴才匯報京城裏的這些傳言,康熙麵無表情,老八還是太著急了,為了從皇兄那裏得到最大的好處,過早的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原以為他是支持老大的,沒想到隻是借著老大的大旗,暗中發展自己的實力。以老八的能耐,恐怕老大手底下的人有很多都被他拉攏過去了吧……
康熙淡淡的問:“老大那裏有什麽反應?”
底下奴才說:“直郡王知道後,狠砸了一屋的瓷器,說八貝勒翅膀硬了就想飛,說良妃娘娘搬出了長春宮,八貝勒就翻臉不認人了,說是要去找八貝勒的麻煩,被惠妃娘娘勸住了。”
大阿哥簡直是不敢置信,老八竟然敢背叛他!
因為八阿哥的生母身份很低,他出生後就被抱去交由惠妃撫養。大阿哥一直都是很看不起這個出身低的弟弟的,好在兩人之間的年紀差距比較大,大阿哥也沒有那個心思去欺負一個小孩子,隻是無視他罷了。
等八阿哥年紀漸長,和九阿哥、十阿哥交好之後,大阿哥才開始正眼看他。那時候,他隻是希望老八能夠拉攏老九老十站在他這一邊。等到八阿哥指婚後,大阿哥對他就更好了,安親王一係的勢力雖然被皇阿瑪削弱了很多,到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老八有了這些資源,倒是值得他用點心拉攏了。
但是不管如何,大阿哥都沒有想過,老八竟然敢背叛他!他覺得,老八既然是被他額娘撫養的,就該向他效忠才是!
康熙冷笑一聲,老大那個蠢貨,要是沒有惠妃在,他不知道要多吃多少虧。
“太子那裏呢?”
“太子很高興,叫奴才整治了一桌上好的素席麵兒,上了一壺好酒。”
隻要大阿哥倒黴,太子就高興!至於八阿哥那邊,太子對他是極其不屑的,隻不過是一個辛者庫賤婢所出之子,居然也敢肖想皇位!在他看來,所有的兄弟都有可能奪得皇位,就他,是最不可能的一個!因此,太子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裏,隻是高興老大失去了一個臂膀。
然而對於太子的表現,康熙是不大滿意的,為君者,最忌喜怒形於色,不過是這麽一件小事,太子就要喝酒慶祝……
搖搖頭:“保泰那裏呢?”
“世子沒有對此事發表任何的意見,既沒承認也沒有否認,眾人問起來,也隻說裕親王對諸位皇子都是一視同仁的。對八貝勒的態度也一如以往,並無什麽改變。”
康熙臉色稍霽,保泰是個好的,皇兄有這麽一個繼承人,想來也能安心了。
康熙到底沒有對這一傳言表明態度,七月初五,又去了塞外,一直到九月二十一才回京。
在他還年幼的時候,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繼承皇阿瑪的位置。
二哥雖是行二,但大哥早夭,二哥就是實際意義上的長子,而且二哥的生母是正經的滿洲旗人,他的生母卻隻是漢軍旗人,按理說,二哥是更有希望繼承大統的。
然而最後,他卻是因為得過天花的緣故,得到了那個位置。
他不知道二哥心中是真的不介意還是有其他的想法,至少他表現出來的是不介意,並且還一心輔佐他,征戰沙場時也盡心盡力。
然而他心中卻始終有個陰影,他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努力的學習怎麽處理政務,努力的學習怎麽協調大臣之間的關係,努力的學習怎麽讓後宮平衡……他努力的把每件事情都盡可能的做得完美,就是想要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他,才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他的努力自然是有了結果,不管是擒鼇拜,強勢親政;除三藩,解決藩王隱患;還是平台灣,收服失地;親征葛爾丹,平定準格爾。他相信,自己做出的這些政績都將會在史書上被大書特書,將他的賢明之名流傳青史!
如今,他可以從容的麵對二哥,證明自己是比他更合適的皇帝人選,證明自己沒有辜負皇阿瑪的囑托!
雖然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但是他覺得自己的精神還很清明,體力也很好,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覺得自己至少還有一二十年的時間來做更多有利於江山社稷、有利於百姓民生之事,他想要在將來傳位給太子之時,讓二哥看看他這一生的成就!
然而,突然間,二哥卻是因病不治身亡了。
康熙說不清楚自己心中是個什麽感覺。
匆匆趕回京城,沒有見到二哥最後一麵,看到躺在棺槨中,麵目似乎還是栩栩如生的人,康熙聲音低啞的問:“皇兄……臨走前可有留下什麽話?”
保泰恭敬而又麵含悲痛的站在一旁,低聲說:“阿瑪說,他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放棄了皇位。阿瑪說,皇上將大清治理得很好,和皇上比起來,他無論是在性格上還是能力上,都遠遠不如,換了是他,肯定做不到這樣好。”
康熙隻覺得心裏有一把沉重的鎖被打開了,困擾他多年的心結在這瞬間消散了,臉上流下兩道淚痕,康熙深深的凝望著棺槨中的那張臉。
二哥,謝謝你!
康熙回京不過幾日,就聽到了許多的傳言,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裕親王在臨死之前說八阿哥仁孝、謙和、才華出眾,將來定是前程遠大。
聯係起裕親王病重的那段時間,八阿哥每天都要去裕親王府探望,每次都待上很久才出來,眾人都覺得這個傳言可信度非常的高。
對於一個皇子來說,前程遠大還能是什麽意思?這是在暗指八阿哥有很大機會能坐上皇位啊!
裕親王是誰?那是皇上倚重的兄長!是皇上最信任的宗親!他對皇上的心思肯定是揣摩得最準確的一個,既然他都這樣說了,說明八阿哥是真的好!說明皇上對八阿哥是真的看重!
眾人都以為自己猜測出了真相,一時間,八阿哥的府門前車水馬龍,熱鬧得很。
聽著底下的奴才匯報京城裏的這些傳言,康熙麵無表情,老八還是太著急了,為了從皇兄那裏得到最大的好處,過早的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原以為他是支持老大的,沒想到隻是借著老大的大旗,暗中發展自己的實力。以老八的能耐,恐怕老大手底下的人有很多都被他拉攏過去了吧……
康熙淡淡的問:“老大那裏有什麽反應?”
底下奴才說:“直郡王知道後,狠砸了一屋的瓷器,說八貝勒翅膀硬了就想飛,說良妃娘娘搬出了長春宮,八貝勒就翻臉不認人了,說是要去找八貝勒的麻煩,被惠妃娘娘勸住了。”
大阿哥簡直是不敢置信,老八竟然敢背叛他!
因為八阿哥的生母身份很低,他出生後就被抱去交由惠妃撫養。大阿哥一直都是很看不起這個出身低的弟弟的,好在兩人之間的年紀差距比較大,大阿哥也沒有那個心思去欺負一個小孩子,隻是無視他罷了。
等八阿哥年紀漸長,和九阿哥、十阿哥交好之後,大阿哥才開始正眼看他。那時候,他隻是希望老八能夠拉攏老九老十站在他這一邊。等到八阿哥指婚後,大阿哥對他就更好了,安親王一係的勢力雖然被皇阿瑪削弱了很多,到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老八有了這些資源,倒是值得他用點心拉攏了。
但是不管如何,大阿哥都沒有想過,老八竟然敢背叛他!他覺得,老八既然是被他額娘撫養的,就該向他效忠才是!
康熙冷笑一聲,老大那個蠢貨,要是沒有惠妃在,他不知道要多吃多少虧。
“太子那裏呢?”
“太子很高興,叫奴才整治了一桌上好的素席麵兒,上了一壺好酒。”
隻要大阿哥倒黴,太子就高興!至於八阿哥那邊,太子對他是極其不屑的,隻不過是一個辛者庫賤婢所出之子,居然也敢肖想皇位!在他看來,所有的兄弟都有可能奪得皇位,就他,是最不可能的一個!因此,太子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裏,隻是高興老大失去了一個臂膀。
然而對於太子的表現,康熙是不大滿意的,為君者,最忌喜怒形於色,不過是這麽一件小事,太子就要喝酒慶祝……
搖搖頭:“保泰那裏呢?”
“世子沒有對此事發表任何的意見,既沒承認也沒有否認,眾人問起來,也隻說裕親王對諸位皇子都是一視同仁的。對八貝勒的態度也一如以往,並無什麽改變。”
康熙臉色稍霽,保泰是個好的,皇兄有這麽一個繼承人,想來也能安心了。
康熙到底沒有對這一傳言表明態度,七月初五,又去了塞外,一直到九月二十一才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