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第481章 各自算計(6)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師 作者:陌筱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阿哥這邊以查出一大堆吃裏扒外的奴才,收回二十餘萬貪汙銀兩而告終結,剩下的及萬兩三阿哥索性也不等著兩個鋪子的收益了,直接從小金庫裏掏銀子還上了。
左右都要還,索性一次性還清,也好在皇阿瑪那裏刷個好感。
胤祦這邊滿載而歸,四阿哥那裏卻是無功而返。
太子雖然有時候做事衝動,可是卻並不蠢,如果說剛開始被廢而複立的時候,他還想著要痛改前非,爭取挽回在皇阿瑪心中的印象,那麽過了一段日子,看著他最為死忠的手下被一個個鏟除,他就徹底的明白,自己廢而複立不過是皇阿瑪的權宜之計,走正規路子,他是別想登上皇位了。
因此,趁著手中有權的時候,他努力的排除異己,報複那些曾經對他落井下石之人,一邊又加快了撈錢的速度,準備最後一搏!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又怎麽可能因為康熙的一句話,就把拿到手的幾十萬兩銀子白白的貢獻出來?
四阿哥和太子杠上了,胤祦卻是在兄弟那裏走了一圈兒,五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都積極的響應,把欠款還上了,胤祦也投桃報李的給了他們一些養身的藥丸,這可是拿著錢也買不到的好東西,他們三人服用之後,自然是感覺到了那藥丸的好處,都覺得拿幾十萬換了這些靈丹妙藥,真是太值了!
有著四位阿哥的積極響應,其他皇子也不好對著幹,紛紛解囊。其中有幾個不怎麽受寵,母族也沒有什麽勢力的,胤祦還特意給他們做了分期還款的計劃,免得讓他們一次性還上,壓力太大。總不能為了還款,就逼得兄弟們縮衣減食,丟了皇家的體麵吧?
因為這,胤祦倒是得到了許多兄弟的好感。
隻有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是有能力一次性歸還,卻偏要叫窮,想拖著不還的。胤祦也沒有和他們多費口舌,先讓他們還了一半,其餘的就做了分期還款的計劃,讓他們簽字畫押。
八阿哥知道胤祦在三阿哥那裏的舉動,倒是很爽快的還上了一半,又簽了字。十四阿哥卻是隻想先還三成,胤祦同樣抓了他幾個心腹奴才的錯處,逼得他不得不一次性還上了六成半。
這時候四阿哥才發現自己在太子那裏耽擱了太多的時間,再和太子杠下去,所有的功勞都要被老十一給搶了。於是調轉馬頭,開始針對宗室和大臣們。
或許是慢了一步,想要奮起直追做出比胤祦更多的成績來,四阿哥“討債”的手段就變得有點急躁粗暴,一時間竟是搞得人們怨聲載道的。
沒過多久,就有一個閑散宗室受不了四阿哥的催逼,一氣之下上了吊,幸好被奴才發現得早,救了下來。然後他媳婦就求了幾個宗室王爺福晉,一起進宮跑到太後跟前告狀,把康熙都驚動了。
太後對康熙說:“本來清欠之事屬於國事,後宮不能幹政,不過今天涉及到的是宗室,也算是家事了,哀家就多說一句。皇帝,哀家聽說老十一追討欠款做得很不錯,有能力歸還的,就讓人一次性還清,錢財不足的,就讓人分期歸還,這就很不錯嘛,追討國庫欠款是正事,可也不能把人往死路上逼不是?總還是要講點人情才好,老十一就做得很不錯。”
“隻是老四這邊,哀家覺得是不是有點急功近利,太過冷酷無情了?皇室宗親說著身份尊貴,可宗室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有的人有權有勢,又擅長經營,家中自然富貴,有的人手中無權,又不擅長營生,家裏窮得叮當響,這要讓他們一視同仁的把欠款還清,就太不人道了。”
對於清欠的事情康熙一直都在關注,對於老四和老十一的表現,他也心裏有數。
說實話,他都沒有想到,老十一竟然表現得這麽好,該強硬的時候強硬,該妥協的時候妥協,該退讓的時候退讓,不僅是盡最大可能的追回欠款,並且還對一些條件確實不好的朝臣們,提供了一些幫助,給他們指點了一些營生之道。
相反,老四卻是讓他大失所望。他這個人手段有,追回的欠款也不少,可是卻太過強硬。老十一那邊,既追回了大部分的欠款,又沒有太過得罪人。老四這邊,雖然追回的欠款也多,但是卻是把人往死裏得罪。兩相比較,可謂高下立見。
其實康熙是被蒙蔽了眼睛。胤祦之所以追討欠款的成效很大,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手中有鬼仆,將一些頑固分子的陰私情況調查得很清楚,連打帶消的,自然是讓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事後,胤祦又總會給予那些人一點好處。想要年輕的,送點美白養顏的藥物,想要重展男人雄風的,送點補腎壯陽的藥物,身體有疾病的,送點培元養身的藥物,那些人得了好處,自然就覺得舍點錢也無所謂了。
而胤禛就沒有那麽大的能耐,能夠把人所有的隱私都查得一清二楚,如此一來就隻有硬上,自然就給人很強硬的感覺,讓人心中不喜了。而事後,胤禛又完全不懂得安撫,當然是讓人隻有一個恨字了。
不管過程如何,兩人的結果擺在那裏,康熙也進一步的發現了胤禛的劣勢和缺點。在沒有對比的時候隻會覺得老四敢於任事,在有了對比之後,康熙就覺得,光是敢於任事還不夠,還要能夠漂亮的把事情解決。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像老八為了得到朝臣的支持,一味的妥協,良莠不齊盡皆接納固然不可取,像老四那樣一味強硬,總是用鐵血手段壓服也不是上策。
十月份,胤祐在江南賑災回來的時候,京城的清欠工作已經進入了尾聲。對於四阿哥和十一阿哥,康熙都在口頭給予了表揚,不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在這件事情上,十一阿哥才是勝利之人,四阿哥完全成為了陪襯。
四阿哥自己心裏也清楚,頗覺難堪,很長一段時間都黑著臉。
左右都要還,索性一次性還清,也好在皇阿瑪那裏刷個好感。
胤祦這邊滿載而歸,四阿哥那裏卻是無功而返。
太子雖然有時候做事衝動,可是卻並不蠢,如果說剛開始被廢而複立的時候,他還想著要痛改前非,爭取挽回在皇阿瑪心中的印象,那麽過了一段日子,看著他最為死忠的手下被一個個鏟除,他就徹底的明白,自己廢而複立不過是皇阿瑪的權宜之計,走正規路子,他是別想登上皇位了。
因此,趁著手中有權的時候,他努力的排除異己,報複那些曾經對他落井下石之人,一邊又加快了撈錢的速度,準備最後一搏!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又怎麽可能因為康熙的一句話,就把拿到手的幾十萬兩銀子白白的貢獻出來?
四阿哥和太子杠上了,胤祦卻是在兄弟那裏走了一圈兒,五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都積極的響應,把欠款還上了,胤祦也投桃報李的給了他們一些養身的藥丸,這可是拿著錢也買不到的好東西,他們三人服用之後,自然是感覺到了那藥丸的好處,都覺得拿幾十萬換了這些靈丹妙藥,真是太值了!
有著四位阿哥的積極響應,其他皇子也不好對著幹,紛紛解囊。其中有幾個不怎麽受寵,母族也沒有什麽勢力的,胤祦還特意給他們做了分期還款的計劃,免得讓他們一次性還上,壓力太大。總不能為了還款,就逼得兄弟們縮衣減食,丟了皇家的體麵吧?
因為這,胤祦倒是得到了許多兄弟的好感。
隻有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是有能力一次性歸還,卻偏要叫窮,想拖著不還的。胤祦也沒有和他們多費口舌,先讓他們還了一半,其餘的就做了分期還款的計劃,讓他們簽字畫押。
八阿哥知道胤祦在三阿哥那裏的舉動,倒是很爽快的還上了一半,又簽了字。十四阿哥卻是隻想先還三成,胤祦同樣抓了他幾個心腹奴才的錯處,逼得他不得不一次性還上了六成半。
這時候四阿哥才發現自己在太子那裏耽擱了太多的時間,再和太子杠下去,所有的功勞都要被老十一給搶了。於是調轉馬頭,開始針對宗室和大臣們。
或許是慢了一步,想要奮起直追做出比胤祦更多的成績來,四阿哥“討債”的手段就變得有點急躁粗暴,一時間竟是搞得人們怨聲載道的。
沒過多久,就有一個閑散宗室受不了四阿哥的催逼,一氣之下上了吊,幸好被奴才發現得早,救了下來。然後他媳婦就求了幾個宗室王爺福晉,一起進宮跑到太後跟前告狀,把康熙都驚動了。
太後對康熙說:“本來清欠之事屬於國事,後宮不能幹政,不過今天涉及到的是宗室,也算是家事了,哀家就多說一句。皇帝,哀家聽說老十一追討欠款做得很不錯,有能力歸還的,就讓人一次性還清,錢財不足的,就讓人分期歸還,這就很不錯嘛,追討國庫欠款是正事,可也不能把人往死路上逼不是?總還是要講點人情才好,老十一就做得很不錯。”
“隻是老四這邊,哀家覺得是不是有點急功近利,太過冷酷無情了?皇室宗親說著身份尊貴,可宗室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有的人有權有勢,又擅長經營,家中自然富貴,有的人手中無權,又不擅長營生,家裏窮得叮當響,這要讓他們一視同仁的把欠款還清,就太不人道了。”
對於清欠的事情康熙一直都在關注,對於老四和老十一的表現,他也心裏有數。
說實話,他都沒有想到,老十一竟然表現得這麽好,該強硬的時候強硬,該妥協的時候妥協,該退讓的時候退讓,不僅是盡最大可能的追回欠款,並且還對一些條件確實不好的朝臣們,提供了一些幫助,給他們指點了一些營生之道。
相反,老四卻是讓他大失所望。他這個人手段有,追回的欠款也不少,可是卻太過強硬。老十一那邊,既追回了大部分的欠款,又沒有太過得罪人。老四這邊,雖然追回的欠款也多,但是卻是把人往死裏得罪。兩相比較,可謂高下立見。
其實康熙是被蒙蔽了眼睛。胤祦之所以追討欠款的成效很大,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手中有鬼仆,將一些頑固分子的陰私情況調查得很清楚,連打帶消的,自然是讓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事後,胤祦又總會給予那些人一點好處。想要年輕的,送點美白養顏的藥物,想要重展男人雄風的,送點補腎壯陽的藥物,身體有疾病的,送點培元養身的藥物,那些人得了好處,自然就覺得舍點錢也無所謂了。
而胤禛就沒有那麽大的能耐,能夠把人所有的隱私都查得一清二楚,如此一來就隻有硬上,自然就給人很強硬的感覺,讓人心中不喜了。而事後,胤禛又完全不懂得安撫,當然是讓人隻有一個恨字了。
不管過程如何,兩人的結果擺在那裏,康熙也進一步的發現了胤禛的劣勢和缺點。在沒有對比的時候隻會覺得老四敢於任事,在有了對比之後,康熙就覺得,光是敢於任事還不夠,還要能夠漂亮的把事情解決。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像老八為了得到朝臣的支持,一味的妥協,良莠不齊盡皆接納固然不可取,像老四那樣一味強硬,總是用鐵血手段壓服也不是上策。
十月份,胤祐在江南賑災回來的時候,京城的清欠工作已經進入了尾聲。對於四阿哥和十一阿哥,康熙都在口頭給予了表揚,不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在這件事情上,十一阿哥才是勝利之人,四阿哥完全成為了陪襯。
四阿哥自己心裏也清楚,頗覺難堪,很長一段時間都黑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