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第516章 塵埃落定(9)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師 作者:陌筱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宸星,康熙最小的孩子是康熙四十五年出生的二十阿哥胤禕,今年也已經十六歲了,在大清,已經算是一個成年人了。對於兒女們,除了宸星,康熙已經沒有什麽放不下了。
原本他對成茹很是不舍,可是自從知道了成茹能夠尋找到他的轉世之後,這一點遺憾也已經消失了。如今,隻要能夠把皇位順利的傳給老七,他就沒有什麽牽掛了。
門外眾人也聽到了裏麵的對話,知道康熙現在還沒有出事,眾人心中的那些小算盤也都暫時的收斂起來。現如今最重要的還是等著外邊的消息傳來,看是七阿哥能夠平安地抵達暢春園,還是半路出事。
十阿哥瞅了一眼房門口,對康熙說:“皇阿瑪,三哥和八哥他們也來了。”
康熙就冷哼一聲:“來了就在門口好好跪著。”
十阿哥戲謔的看著這邊,三阿哥氣惱的瞪了他一眼,不甘心的跪下。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深更半夜的,大家的精神頭都越來越差,門外跪著的一群人更是忍不住東倒西歪,困的不行。
康熙的精神卻越來越好,然而這看在成茹的眼中,卻不是什麽好兆頭,他這明顯的是回光返照的征兆,說不定下一瞬就會永遠地閉上眼睛,不知道老七能不能趕得上?
成茹倒是並不擔心傳位的問題,哪怕是康熙沒有留下任何的傳位遺詔,單單憑借武力,他們母子三人也不憱任何人!成茹隻是擔心,在康熙臨走之前,如果沒能見到老七,會給他們父子兩個都留下終身的遺憾。
八阿哥的身體雖然很是困乏,但是心裏卻越來越振奮,這麽久了,七哥都還沒有趕到,也許他派出去的人已經成了事兒!
就在這時,外麵騷動了起來,眾人打起精神,朝後看去。隻見胤祐提著一把帶血的劍,眼中閃著冷光,一步步的走上前,視線落在四阿哥和八阿哥身上,冷冷的掃過。
八阿哥有些心虛,不敢和他對視,垂著眼瞼避了過去,心裏卻是在打鼓。完了,七哥肯定是知道了他做的一切,等他登基後,自己恐怕就是第一個被清洗的對象了……
雖然有些失望,八阿哥心中卻是沒有一點後悔。自古以來,皇權路上就布滿了荊棘,一步一個血印,隻有最後勝利的那個,才能笑著登上最頂端的寶座,其他人都倒在了那條布滿荊棘的路上。
成王敗寇不過如此!
但是要讓他將皇位拱手相讓,他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個坎!
他自認為和七哥相比自己在各方麵都不差,憑什麽皇阿瑪最後卻選擇了七哥,對他卻極盡打擊侮辱之能事,不就是因為七哥有個出身好的額娘嗎?
將相本無種!
自古以來,曆史上有多少的皇朝,開國之君是草莽出身。就如前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昔日不過是放牛娃,最後不也一樣黃袍加身?
八阿哥慢慢地挺直了身體,既然他這最後一搏也已經輸掉了,那就願賭服輸,不管是圈禁還是賜死,他都認了!
四阿哥卻是有點莫名,老七這麽看著他幹嘛?他可沒有派人去截殺他,不過是冷眼旁觀罷了。
九阿哥從地上爬起來,哈哈笑著,跑過去一把抱住了胤祐,在他背上捶了兩拳:“七哥你終於回來了!”
胤祐臉上浮出一個溫暖的下來:“九弟快撒手,我身上全是血。”他穿著石青色的朝服,加之又是晚上,周圍隻有幾盞燈籠照明,眾人隻看到了他劍上的血,卻是沒有看到他衣服上的血。
九阿哥聞言,急忙鬆開手,緊張的上下打量:“七哥傷到哪兒了?不要緊吧?”
胤祐將劍歸鞘,淡淡的道:“都是別人的血。”
九阿哥噎了一下,伸出大拇指:“你牛!”
眼看著老九身上已經沾了不少的血,這身衣服算是報銷了,胤祐也就不再矜持,在他肩上拍了拍,說:“我先進去見過皇阿瑪。”
九阿哥急忙讓開,說:“快進去吧,皇阿瑪已經等你很久了。”
這時候,十阿哥十一阿哥也聽到了外麵的動靜,跑了出來,看到胤祐平安歸來,兩人都很是興奮,胤祦說:“七哥你總算回來了,快點進來!”
胤祐將佩劍交給袁飛拿著,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了進去:“兒臣給皇阿瑪請安,兒臣來晚了。”
康熙已經聞到了濃鬱的血腥味兒,在看到胤佑臉上還沒有消散的殺氣,用腳趾頭也能猜出他遇到了什麽事兒,不由得冷哼道:“朕還沒有死呢!他們就敢公然劫殺皇子!老七,這件事你要徹查,不管牽扯到誰,一律按律正法!”
康熙這句話說得很大聲,明顯是說給外麵跪著的那群人聽的。胤祐也知道,皇阿瑪這是在最後為自己撐腰呢,感動的道:“兒臣謹遵皇阿瑪旨意。”
康熙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對梁九功道:“讓他們進來吧。”
楊九功便走到門口,說:“皇上有旨,宣諸位皇子、宗室王爺入內覲見,列位大人就請在門口聽旨吧!張大人,請您進來宣旨。”
張廷玉硬著頭皮走了進去,梁九功雙手呈上聖旨,張廷玉展開念道: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嚐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
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
念自禦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嚐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
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嚐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漢北,皆出一心運籌……
朕之子孫百有餘人,朕年已七十,諸王大臣官員軍民與蒙古人等無不愛惜。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
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淳親王皇七子胤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原本他對成茹很是不舍,可是自從知道了成茹能夠尋找到他的轉世之後,這一點遺憾也已經消失了。如今,隻要能夠把皇位順利的傳給老七,他就沒有什麽牽掛了。
門外眾人也聽到了裏麵的對話,知道康熙現在還沒有出事,眾人心中的那些小算盤也都暫時的收斂起來。現如今最重要的還是等著外邊的消息傳來,看是七阿哥能夠平安地抵達暢春園,還是半路出事。
十阿哥瞅了一眼房門口,對康熙說:“皇阿瑪,三哥和八哥他們也來了。”
康熙就冷哼一聲:“來了就在門口好好跪著。”
十阿哥戲謔的看著這邊,三阿哥氣惱的瞪了他一眼,不甘心的跪下。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深更半夜的,大家的精神頭都越來越差,門外跪著的一群人更是忍不住東倒西歪,困的不行。
康熙的精神卻越來越好,然而這看在成茹的眼中,卻不是什麽好兆頭,他這明顯的是回光返照的征兆,說不定下一瞬就會永遠地閉上眼睛,不知道老七能不能趕得上?
成茹倒是並不擔心傳位的問題,哪怕是康熙沒有留下任何的傳位遺詔,單單憑借武力,他們母子三人也不憱任何人!成茹隻是擔心,在康熙臨走之前,如果沒能見到老七,會給他們父子兩個都留下終身的遺憾。
八阿哥的身體雖然很是困乏,但是心裏卻越來越振奮,這麽久了,七哥都還沒有趕到,也許他派出去的人已經成了事兒!
就在這時,外麵騷動了起來,眾人打起精神,朝後看去。隻見胤祐提著一把帶血的劍,眼中閃著冷光,一步步的走上前,視線落在四阿哥和八阿哥身上,冷冷的掃過。
八阿哥有些心虛,不敢和他對視,垂著眼瞼避了過去,心裏卻是在打鼓。完了,七哥肯定是知道了他做的一切,等他登基後,自己恐怕就是第一個被清洗的對象了……
雖然有些失望,八阿哥心中卻是沒有一點後悔。自古以來,皇權路上就布滿了荊棘,一步一個血印,隻有最後勝利的那個,才能笑著登上最頂端的寶座,其他人都倒在了那條布滿荊棘的路上。
成王敗寇不過如此!
但是要讓他將皇位拱手相讓,他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個坎!
他自認為和七哥相比自己在各方麵都不差,憑什麽皇阿瑪最後卻選擇了七哥,對他卻極盡打擊侮辱之能事,不就是因為七哥有個出身好的額娘嗎?
將相本無種!
自古以來,曆史上有多少的皇朝,開國之君是草莽出身。就如前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昔日不過是放牛娃,最後不也一樣黃袍加身?
八阿哥慢慢地挺直了身體,既然他這最後一搏也已經輸掉了,那就願賭服輸,不管是圈禁還是賜死,他都認了!
四阿哥卻是有點莫名,老七這麽看著他幹嘛?他可沒有派人去截殺他,不過是冷眼旁觀罷了。
九阿哥從地上爬起來,哈哈笑著,跑過去一把抱住了胤祐,在他背上捶了兩拳:“七哥你終於回來了!”
胤祐臉上浮出一個溫暖的下來:“九弟快撒手,我身上全是血。”他穿著石青色的朝服,加之又是晚上,周圍隻有幾盞燈籠照明,眾人隻看到了他劍上的血,卻是沒有看到他衣服上的血。
九阿哥聞言,急忙鬆開手,緊張的上下打量:“七哥傷到哪兒了?不要緊吧?”
胤祐將劍歸鞘,淡淡的道:“都是別人的血。”
九阿哥噎了一下,伸出大拇指:“你牛!”
眼看著老九身上已經沾了不少的血,這身衣服算是報銷了,胤祐也就不再矜持,在他肩上拍了拍,說:“我先進去見過皇阿瑪。”
九阿哥急忙讓開,說:“快進去吧,皇阿瑪已經等你很久了。”
這時候,十阿哥十一阿哥也聽到了外麵的動靜,跑了出來,看到胤祐平安歸來,兩人都很是興奮,胤祦說:“七哥你總算回來了,快點進來!”
胤祐將佩劍交給袁飛拿著,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了進去:“兒臣給皇阿瑪請安,兒臣來晚了。”
康熙已經聞到了濃鬱的血腥味兒,在看到胤佑臉上還沒有消散的殺氣,用腳趾頭也能猜出他遇到了什麽事兒,不由得冷哼道:“朕還沒有死呢!他們就敢公然劫殺皇子!老七,這件事你要徹查,不管牽扯到誰,一律按律正法!”
康熙這句話說得很大聲,明顯是說給外麵跪著的那群人聽的。胤祐也知道,皇阿瑪這是在最後為自己撐腰呢,感動的道:“兒臣謹遵皇阿瑪旨意。”
康熙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對梁九功道:“讓他們進來吧。”
楊九功便走到門口,說:“皇上有旨,宣諸位皇子、宗室王爺入內覲見,列位大人就請在門口聽旨吧!張大人,請您進來宣旨。”
張廷玉硬著頭皮走了進去,梁九功雙手呈上聖旨,張廷玉展開念道:
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嚐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
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
念自禦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嚐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
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嚐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漢北,皆出一心運籌……
朕之子孫百有餘人,朕年已七十,諸王大臣官員軍民與蒙古人等無不愛惜。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
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淳親王皇七子胤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