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和蓮淨忙著抄寫《江旬遊記》的半個月,童宣幾乎每天都要去照顧江旬飲食。


    有時是早上去,帶幾個剛出爐的燒餅過去,有時是中午去,從家裏帶些曬幹的冬瓜片、臘肉、火腿等食材,給江旬做些小菜,晚上也去過兩次,一次送了一壇蓮淨釀的竹葉青,另一次則是送的牛肉湯,因為牛肉比較貴,家裏很少吃,吃了一次,不忘分江旬一杯羹。


    江旬雖然是個酸儒加憤青,但不失為才子,也不失為一個好人,可惜一張嘴整天說些大逆不道的話,太能撞禍。


    童宣想用好吃的把江旬的嘴堵上。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不是?


    別說,這招還挺管用,江旬十七歲踏上旅程,其後五十年都行走在路上,風餐露宿,生活極其清苦,這半個月幾乎可算其人生中最為滋潤的時光,一經沉醉,便不可自拔。


    “小童啊,明天記得給我帶一小碟那個什麽醬?”


    “西瓜豆瓣醬”


    “啊,對,西瓜豆瓣醬,給我帶一碟。”


    “行,給你裝一罐過來慢慢吃。”


    每次童宣離開前,江旬都要跟童宣要一兩樣醬菜,童宣做的醬好吃,江旬一吃就上癮,吃完了,回想那味道,便忍不住流口水,因此顧不得斯文,開口索要。


    江旬攜侍妾劉氏離開青月城回蘇右,是在一個清晨,街巷籠罩在灰色的晨光裏,大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巷子裏偶爾一兩聲狗叫。


    童宣和林媛早早趕來送行。


    騾車即將遠去。


    江旬回頭喊,“林公子,我將花了五十年時間寫的手稿贈你,與你換小童可好?”


    林媛拱手,“先生慢走,後會有期。”


    江旬一陣大笑。


    笑聲中,騾車漸漸駛出了視線。


    林媛牽起童宣手,“回去吧。”


    一本《江旬遊記》,林媛和蓮淨各抄了一半。


    大小姐病弱之軀,手速竟然不比媛媛慢,看來大小姐對這本書的喜愛,絲毫不亞於媛媛呢。


    也是了,最初遇到大小姐時,大小姐便用一輛馬車載著全部家當,走走停停,觀山遊水,可不就是一個女版江旬麽,因此看到《江旬遊記》定然有相見恨晚之感吧?


    童宣很快就想通了。


    但林媛卻知道,事情絕不是這麽簡單。


    在危機四伏的宮牆之中長大,又在禦座上坐了五年,林媛自認為看透了各色臉譜,但卻看不透蓮淨,進了這個家門這麽久,蓮淨身上依舊罩著一層霧障。


    蓮淨到底是什麽人?她為何對此書有這般濃厚的興趣?莫非此書中尚有我未曾發現的秘密?


    林媛抬頭看著不遠處的空重山,身心所有感知卻都傾注在正房內那位大小姐身上。


    謎團總有解開的一天。


    林媛對此深信不疑。


    世上沒有她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也沒有她想查卻查不到的人。


    此時,離她不遠處,童宣正蹲在庖房門前,用一枚小點心誘惑一個三歲幼童,“樟生,快過來呀,很好吃喔。”


    樟生是水生家的老二,水生媳婦到碼頭上做事後,樟生每天由七歲的哥哥槐生帶。


    就在剛才,槐生剛帶著樟生到碼頭的攤子上玩,大概是重玲吧,給了兩個孩子一人一個燒餅,槐生的已經吃完了,樟生手裏的還剩下一半,兩隻小胖手握著,一邊玩兒一邊吃,小嘴邊沾滿菜丁。


    手裏已經有了美味,童宣的誘惑便沒那麽容易成功,小家夥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童宣,隻怕大哥哥給自己點心吃是假,其真實意圖大概是要搶自己的燒餅吧?以前就被其他的大哥哥哄過燒餅呢。


    小家夥一邊琢磨,一邊把兩隻小胖手背在身後,將小半個燒餅寶貝地藏了起來,盛滿警惕的清澈目光令人忍俊不禁。


    童宣拿手掩嘴笑了起來。


    轉身看到這一幕的林媛也微微一笑。


    視線向樟生身後延伸,最終穿過紫禁城的重重高牆和十四年的歲月,回到三歲時的正月。


    那時溫潤如玉的父親尚在人世,祖孫三人前往南郊祭天地,皇祖父身著十二玉旒十二章紋的皇帝冕服,小小的自己著親王冕服,與父親所服太子冕服同為九旒九章,金鉤玉帶,黃絛緣,玄纓結。


    小短腿怎麽也邁不過奉天殿的門檻,卻拒絕兩旁太監和宮女的援手,最後是皇祖父笑著將她抱起,“旻兒性格像朕”,說完在她小臉上親了一口,胡子紮的她的小臉生疼。


    父親在一旁微笑,《禮記》曰,“君子抱孫不抱子”,雖身為太子卻尚未享受過此等待遇,溫潤的笑容裏有自豪也有羨慕。


    如今,兩位長輩均已不在人世……


    十幾年間發生了許多的事,使她已不願去回憶幼年那短暫的幸福,短暫的像夢,似乎隻是她的想象,根本不曾真的存在過。


    可是,此刻,幼年的回憶卻像流水般潺潺流過心田。


    “好吃嗎?”


    林媛回過神,看到童宣已將樟生抱在了懷裏,替他擦拭了嘴角的菜丁,喂他吃點心。


    “嗯!”樟生重重點頭,“好吃!”


    林媛走過去,猶豫片刻,伸出手想摸摸孩子的臉,卻停滯在半空,片刻後,收了回去,隻是微笑著道,“這孩子長的像極了水生。”


    童宣道,“可不是,槐生長的像三嫂,樟生長的像水生。”


    晚上的時候,林媛和蓮淨交換了所抄手稿。


    到目前為止,兩人尚未看過對方抄的那一半內容。


    林媛對蓮淨的字極為欣賞,自己三歲習字,尚成不了這樣的氣候,大小姐帶病之軀,竟有這等手筆,實在令人歎服,看來大小姐令人歎服的遠不止演技一項啊。


    林媛一邊讚歎,一邊將薄薄的竹紙蒙在手稿上,準備書中的地圖一頁一頁描摹下來,單獨裝訂成冊。


    童宣在旁邊一頁頁翻看,發現除了地名不同,大照的版圖和大明並無二致。


    大照果然就是個山寨版的大明呀。


    今上弘光皇帝就相當於永樂皇帝。


    永樂皇帝在位期間做的一件比較有名的事便是派鄭和下西洋,“今上弘光皇帝估計也會有此盛舉吧。”


    童宣一邊想一邊嘀咕。


    林媛聽了,心中一動,“童兒,你方才說?”


    童宣便將前世知道的關於鄭和下西洋的事跟林媛大概說了一遍,“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永樂皇帝派船隊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在靖難之役中失蹤的建文帝。”


    林媛將筆放到硯盤裏,“喔?明朝的建文帝沒死?”


    童宣搖頭,“後代史學家對建文帝是生是死各執一詞,建文帝之生死已成千古玄案。”


    林媛沉思片刻,唇邊帶著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道,“童兒,你覺得大照的景元皇帝是生是死?”


    童宣再搖頭,“不知道。不過小皇帝是個好皇帝,我希望他活著,而且我不要他出家做和尚,想要他隱姓埋名,娶妻生子,幾間茅屋,兩畝薄田,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的田園生活。”


    “就像你我這般生活?”


    “不,”童宣認真地搖頭,“我們家還做了點小生意,生活略俗氣了些,不夠超脫。”


    林媛失笑,輕輕刮了刮童宣的鼻子,凝視童宣片刻,忽然道,“若景元帝真如你說的那般生活,幾百年後,史學家也會為景元帝是生是死爭論不休,景元帝的生死也會成為史書中的千古之謎了。”


    童宣難得點了一次頭,“若是大照沒什麽創新的話,我看也差不多吧。”


    林媛再次被逗笑了。


    童宣想到一件事,拉過林媛的手,大眼睛一閃一閃地道,“媛媛我跟你講喔,西洋有很多中土沒有的食材,比如玉米、甘薯、花生、土豆、辣椒等,這些食材到了後世,逐漸成為每家飯桌上的必備菜呢,尤其是辣椒,對中土菜肴影響極為深遠……”吧啦吧啦說了一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上嫁到GL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湖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湖紗並收藏皇上嫁到GL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