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師傅,聽說飯館有人鬧事?”
遞運所大使李靜領著幾十名押糧兵分開圍觀的吃客走了進來。
被卸掉整條胳膊的大漢甫一醒來,見了這陣勢,“嗷”地一聲,又“昏”了過去。
“老大你醒醒,你不能棄我們不顧啊老大……”
幾個被小寒和處暑打的鼻青臉腫的小弟茅塞頓開,撲上去哭喪。
童宣迎上前正要跟李靜說話,被拔地而起的哭聲嚇一跳,哎呀打死人了,人命關天,人一死沒理也有理了,這可如何是好?
“無防”李靜拍拍童宣肩頭,走過去,從袖子裏取出一根銀針,□□“屍體”左手手掌,“屍體”立時一聲慘叫睜開了眼睛,李靜將銀針拔出,擦擦幹淨,放回袖中的針囊中,冷笑道“這種訛人的把戲我見得多了。”
童宣鬆了一口氣,對大漢道,“快回去吧,好生為人,別再做這些混世勾當了。”
一幫大漢聽童宣發話,千恩萬謝,互相攙扶著狼狽而去。
林媛臉色陰沉,“就這樣放他們走了?依我,拉到荒山野嶺亂棍打死。”
童宣笑道,“讓他們受了教訓就好,以後改過自新,人世間便又多了幾條好漢。”
林媛臉色緩和,“就你心善。”
孫驛丞和胡員外聞訊領著驛卒莊丁也趕了來,見童宣夫妻安然無恙,都寬下心來。
小寒向圍觀的吃客道,“都散了吧,方才是混混鬧事,開飯館的這種事很常見。”
眾人便都散去。
林媛素來欣賞李靜儒雅,方才那一針也紮的極是“到位”,當下拱手道,“李大使,好些日子不見了,請到後院小坐。”
李靜還禮道,“那在下就叨擾片刻。”
童宣邀孫驛丞和胡員外一起到後院,親自做了幾道小菜,擺下席麵,上了一壇竹葉青。
胡員外問道,“剛才那些鬧事之人究竟是什麽來頭?竟敢到重陽穀興風做浪。”
童宣便將事情來龍去脈說了。
胡員外慶幸道“若非打斷了他一隻胳膊,他隨了朝廷船隊出洋,不知能生出什麽事來”又替河生惋惜,“老夫官麵上頗認得些人,或許能幫忙一二。”
林媛道,“多謝胡員外好意,河生的事已經有了眉目。”
“如此,老夫便不插手了,日後若是官麵上的事,說一聲便是,老夫定當竭力而為。”
胡員外雖是喜歡逗童宣開心,但對林媛卻畢恭畢敬,說話時眼觀鼻,鼻觀心,不敢直視其容顏。孫驛丞見胡員外這般,對林媛也禮敬有佳。
李靜想起一事,“小童師傅,那辣椒苗的事怎麽樣了,我押送漕糧的路上,一直惦記著此事。”
童宣一聽,獻寶一般,纖白的手一指,“李大使你看。”
李靜順著童宣手指的方向看去,驚喜地道,“這、這可是已經掛果了?”
童宣點頭笑道,“過些日子便可采摘了。”
李靜眉頭一收,“隻不知這外邦的種子到了本邦會否水土不服,味道也大相徑庭?”
童宣本想說不會,但轉念一想,在李大使眼中,我本不曾種過辣椒,若是這樣說,隻怕會令其起疑,便道,“日後嚐了便知。”
孫驛丞、胡員外皆道,“采摘之日,定要來蹭幾盤菜吃吃。”
童宣自是滿口答應。
孫、胡、李三人走後,童宣便問林媛,“河生的事有門路了?”
林媛將信上之事大概說了,“船隊不是一天造成的,且不急,如今雪遼還需你多加指點,等雪兒出了手,你抽出身來,咱們約上大小姐,再到青律城探個虛實,前兩天你不是說要去青律城看造船麽,正好順路。”
童宣喜道,“還是媛媛想的周到。”
次日,童宣便依林媛所說,帶著雪遼做菜,時而親自掌勺示範,時而讓雪遼掌勺,自己在旁指點,雪遼本是個勤快上進的孩子,不僅把童宣所教熟記在心,因知道自己基本功不好,每日早起練刀功,或者在鍋裏裝上沙子練甩鍋,轉眼過了一個多月,已是小有所成。
這天,童宣道,“一般的客商,到店裏吃飯,隻為腹中饑餓,對飯菜要求不高,隻要做到普世口味便可,這類的客人很好招待,要格外用心的是那些回頭客,他們多半都是吃家子,一道菜不滿意,可能就不會再來光顧了,這些客人,小寒都很熟悉,記得讓小寒事先告知客人,何處是他鄉暫時由新人掌勺,確定是不是還要點菜?若是客人堅持,你再動手做菜,切不可自作主張。”
雪遼點頭道,“我曉得。”
之後,童宣又一一叮囑了小寒等幾個夥計,這才放下心來。
林媛笑道,“越來越有東家的樣子了。”
一時蓮淨帶著重玲自山河村趕到,李靜自遞運所調出的快船也已備好,童宣心情極是雀躍,催道,“啟程了,啟程了,我來拿行禮。”
重玲意欲隨行,蓮淨擺手道,“你就留在何處是他鄉吧,小童一走,飯館指不定出什麽亂子,需有個老成的人壓住陣腳。”
重玲低眉道,“是。”
林媛見蓮淨不帶隨從,便對獬道,“你也留下吧,幫雪遼做做水台上的事,若是客人多的話,廚房裏隻她一個怕是忙不過來。”
獬不敢違命,“是。可是……”
林媛擺手,“不必多說。”
獬,“……”
三個人於是便出發了。
蓮淨拿一把團扇前麵走,林媛執一把折扇緊隨其後,這次雖是出遠門,林媛並未換男裝,依舊是一身居家衣裳,少婦打扮。
童宣走在最後麵,背後一個大包袱,脖子上掛一個小包袱,兩手又各挽一個中等個兒的包袱,因著青律城頗有些路程,一日來回太過倉促了些,又難得出門一趟,便準備在青律城多待些日子,所以多帶了些行禮。
“大小姐,媛媛,說起來,咱們仨還是第一次一起出門呢。”
包袱達人興高采烈地道。
蓮淨悠閑地搖著團扇,“可不是,隻不過,去的時候是三個人,回來就不知道是幾個人了。”
造船這麽重大的事,弘光皇帝不可能不派親信前來督造,景元皇帝這張麵孔,弘光皇帝的親信不可能認不出,你家媛媛要是好死不死撞上了這督造大人,隻怕凶多吉少呢。
林媛曾久居高位,拿扇子的姿勢格外優雅端莊,雖然聽出蓮淨言外之音,卻故意道,“大小姐這般說,莫非此去是要學老子西出函穀關,從此隱蹤匿跡?”
那日向蓮淨說了身世,蓮淨的種種反應,林媛已猜出其身份,隻是不願捅破這層窗戶紙,尤其是不願當著童宣的麵明說,因覺得童宣知道的越少越好。
蓮淨停住腳步,轉身看著林媛,一字一頓地道,“若是沒有小童跟著,還真是難說。”即便撞不到督造大人,我一個忍不住,隨便動動手指,你這小皇帝就一命歸西了。
林媛直視著蓮淨的眸心,卻看不透她心思,盤繞心間已久的疑問再次湧上心頭,若她真是那個人,為何不對自己動手?僅僅因為童兒麽?童兒到底哪裏令她如此看重?難道關於童兒尚有我不知道的隱情?
“幾百戶工匠一起造船,想想那是何等的盛事……”沉浸在想象中的童宣,自顧自地念叨著,完全沒有注意到前麵兩人停住了腳步,直到撞上林媛的背,才摸了摸小臉,一頭霧水地道,“大小姐,媛媛,你們怎麽不走了?”
蓮淨換上一副笑臉,“飯館有雪遼呢,竹葉青庫存也足夠用,咱們這次有的是時間,何必那麽趕,走走歇歇最好,媛媛你說是不是?”
林媛微笑著頷首,“大小姐說的是。”
……出了飯館才走了幾步路,都還沒到碼頭就累了……
大小姐今年雖說氣色好了不少,身子到底還是弱的。
童宣想到這裏,連聲道,“對對,咱們慢慢走,不急。”
等到上了船,童宣將包袱放好,便扶蓮淨坐下,找到船上的灶房,燒了壺水,沏了一壺“空重秋影”,又自包袱裏拿出一包小點心,打開了,放到蓮淨和林媛中間的桌子上。
下午才能到青律城,午飯是要在船上吃的,童宣在船上找到一張網,便跟船上的老船公一起到船頭撒網捕魚,準備中午燒魚吃。
船本不大,說是在船頭捕魚,其實離船倉並不遠,就在蓮淨和林媛眼皮底下,蓮淨捏了塊小點心放到嘴裏,笑道,“咱們家小童真是個閑不住的人。”
林媛勿自出神,片刻後方道,“大小姐,往日同住一個院子,我和童兒在廂房說的話,大小姐你……隻怕都聽到了吧?”
“你指哪一句?偶爾也有漏聽的。”
“……”林媛臉上閃過一縷紅雲,“那小童說的那些事你都知道了?”
蓮淨轉臉看著林媛,“你說呢?”
遞運所大使李靜領著幾十名押糧兵分開圍觀的吃客走了進來。
被卸掉整條胳膊的大漢甫一醒來,見了這陣勢,“嗷”地一聲,又“昏”了過去。
“老大你醒醒,你不能棄我們不顧啊老大……”
幾個被小寒和處暑打的鼻青臉腫的小弟茅塞頓開,撲上去哭喪。
童宣迎上前正要跟李靜說話,被拔地而起的哭聲嚇一跳,哎呀打死人了,人命關天,人一死沒理也有理了,這可如何是好?
“無防”李靜拍拍童宣肩頭,走過去,從袖子裏取出一根銀針,□□“屍體”左手手掌,“屍體”立時一聲慘叫睜開了眼睛,李靜將銀針拔出,擦擦幹淨,放回袖中的針囊中,冷笑道“這種訛人的把戲我見得多了。”
童宣鬆了一口氣,對大漢道,“快回去吧,好生為人,別再做這些混世勾當了。”
一幫大漢聽童宣發話,千恩萬謝,互相攙扶著狼狽而去。
林媛臉色陰沉,“就這樣放他們走了?依我,拉到荒山野嶺亂棍打死。”
童宣笑道,“讓他們受了教訓就好,以後改過自新,人世間便又多了幾條好漢。”
林媛臉色緩和,“就你心善。”
孫驛丞和胡員外聞訊領著驛卒莊丁也趕了來,見童宣夫妻安然無恙,都寬下心來。
小寒向圍觀的吃客道,“都散了吧,方才是混混鬧事,開飯館的這種事很常見。”
眾人便都散去。
林媛素來欣賞李靜儒雅,方才那一針也紮的極是“到位”,當下拱手道,“李大使,好些日子不見了,請到後院小坐。”
李靜還禮道,“那在下就叨擾片刻。”
童宣邀孫驛丞和胡員外一起到後院,親自做了幾道小菜,擺下席麵,上了一壇竹葉青。
胡員外問道,“剛才那些鬧事之人究竟是什麽來頭?竟敢到重陽穀興風做浪。”
童宣便將事情來龍去脈說了。
胡員外慶幸道“若非打斷了他一隻胳膊,他隨了朝廷船隊出洋,不知能生出什麽事來”又替河生惋惜,“老夫官麵上頗認得些人,或許能幫忙一二。”
林媛道,“多謝胡員外好意,河生的事已經有了眉目。”
“如此,老夫便不插手了,日後若是官麵上的事,說一聲便是,老夫定當竭力而為。”
胡員外雖是喜歡逗童宣開心,但對林媛卻畢恭畢敬,說話時眼觀鼻,鼻觀心,不敢直視其容顏。孫驛丞見胡員外這般,對林媛也禮敬有佳。
李靜想起一事,“小童師傅,那辣椒苗的事怎麽樣了,我押送漕糧的路上,一直惦記著此事。”
童宣一聽,獻寶一般,纖白的手一指,“李大使你看。”
李靜順著童宣手指的方向看去,驚喜地道,“這、這可是已經掛果了?”
童宣點頭笑道,“過些日子便可采摘了。”
李靜眉頭一收,“隻不知這外邦的種子到了本邦會否水土不服,味道也大相徑庭?”
童宣本想說不會,但轉念一想,在李大使眼中,我本不曾種過辣椒,若是這樣說,隻怕會令其起疑,便道,“日後嚐了便知。”
孫驛丞、胡員外皆道,“采摘之日,定要來蹭幾盤菜吃吃。”
童宣自是滿口答應。
孫、胡、李三人走後,童宣便問林媛,“河生的事有門路了?”
林媛將信上之事大概說了,“船隊不是一天造成的,且不急,如今雪遼還需你多加指點,等雪兒出了手,你抽出身來,咱們約上大小姐,再到青律城探個虛實,前兩天你不是說要去青律城看造船麽,正好順路。”
童宣喜道,“還是媛媛想的周到。”
次日,童宣便依林媛所說,帶著雪遼做菜,時而親自掌勺示範,時而讓雪遼掌勺,自己在旁指點,雪遼本是個勤快上進的孩子,不僅把童宣所教熟記在心,因知道自己基本功不好,每日早起練刀功,或者在鍋裏裝上沙子練甩鍋,轉眼過了一個多月,已是小有所成。
這天,童宣道,“一般的客商,到店裏吃飯,隻為腹中饑餓,對飯菜要求不高,隻要做到普世口味便可,這類的客人很好招待,要格外用心的是那些回頭客,他們多半都是吃家子,一道菜不滿意,可能就不會再來光顧了,這些客人,小寒都很熟悉,記得讓小寒事先告知客人,何處是他鄉暫時由新人掌勺,確定是不是還要點菜?若是客人堅持,你再動手做菜,切不可自作主張。”
雪遼點頭道,“我曉得。”
之後,童宣又一一叮囑了小寒等幾個夥計,這才放下心來。
林媛笑道,“越來越有東家的樣子了。”
一時蓮淨帶著重玲自山河村趕到,李靜自遞運所調出的快船也已備好,童宣心情極是雀躍,催道,“啟程了,啟程了,我來拿行禮。”
重玲意欲隨行,蓮淨擺手道,“你就留在何處是他鄉吧,小童一走,飯館指不定出什麽亂子,需有個老成的人壓住陣腳。”
重玲低眉道,“是。”
林媛見蓮淨不帶隨從,便對獬道,“你也留下吧,幫雪遼做做水台上的事,若是客人多的話,廚房裏隻她一個怕是忙不過來。”
獬不敢違命,“是。可是……”
林媛擺手,“不必多說。”
獬,“……”
三個人於是便出發了。
蓮淨拿一把團扇前麵走,林媛執一把折扇緊隨其後,這次雖是出遠門,林媛並未換男裝,依舊是一身居家衣裳,少婦打扮。
童宣走在最後麵,背後一個大包袱,脖子上掛一個小包袱,兩手又各挽一個中等個兒的包袱,因著青律城頗有些路程,一日來回太過倉促了些,又難得出門一趟,便準備在青律城多待些日子,所以多帶了些行禮。
“大小姐,媛媛,說起來,咱們仨還是第一次一起出門呢。”
包袱達人興高采烈地道。
蓮淨悠閑地搖著團扇,“可不是,隻不過,去的時候是三個人,回來就不知道是幾個人了。”
造船這麽重大的事,弘光皇帝不可能不派親信前來督造,景元皇帝這張麵孔,弘光皇帝的親信不可能認不出,你家媛媛要是好死不死撞上了這督造大人,隻怕凶多吉少呢。
林媛曾久居高位,拿扇子的姿勢格外優雅端莊,雖然聽出蓮淨言外之音,卻故意道,“大小姐這般說,莫非此去是要學老子西出函穀關,從此隱蹤匿跡?”
那日向蓮淨說了身世,蓮淨的種種反應,林媛已猜出其身份,隻是不願捅破這層窗戶紙,尤其是不願當著童宣的麵明說,因覺得童宣知道的越少越好。
蓮淨停住腳步,轉身看著林媛,一字一頓地道,“若是沒有小童跟著,還真是難說。”即便撞不到督造大人,我一個忍不住,隨便動動手指,你這小皇帝就一命歸西了。
林媛直視著蓮淨的眸心,卻看不透她心思,盤繞心間已久的疑問再次湧上心頭,若她真是那個人,為何不對自己動手?僅僅因為童兒麽?童兒到底哪裏令她如此看重?難道關於童兒尚有我不知道的隱情?
“幾百戶工匠一起造船,想想那是何等的盛事……”沉浸在想象中的童宣,自顧自地念叨著,完全沒有注意到前麵兩人停住了腳步,直到撞上林媛的背,才摸了摸小臉,一頭霧水地道,“大小姐,媛媛,你們怎麽不走了?”
蓮淨換上一副笑臉,“飯館有雪遼呢,竹葉青庫存也足夠用,咱們這次有的是時間,何必那麽趕,走走歇歇最好,媛媛你說是不是?”
林媛微笑著頷首,“大小姐說的是。”
……出了飯館才走了幾步路,都還沒到碼頭就累了……
大小姐今年雖說氣色好了不少,身子到底還是弱的。
童宣想到這裏,連聲道,“對對,咱們慢慢走,不急。”
等到上了船,童宣將包袱放好,便扶蓮淨坐下,找到船上的灶房,燒了壺水,沏了一壺“空重秋影”,又自包袱裏拿出一包小點心,打開了,放到蓮淨和林媛中間的桌子上。
下午才能到青律城,午飯是要在船上吃的,童宣在船上找到一張網,便跟船上的老船公一起到船頭撒網捕魚,準備中午燒魚吃。
船本不大,說是在船頭捕魚,其實離船倉並不遠,就在蓮淨和林媛眼皮底下,蓮淨捏了塊小點心放到嘴裏,笑道,“咱們家小童真是個閑不住的人。”
林媛勿自出神,片刻後方道,“大小姐,往日同住一個院子,我和童兒在廂房說的話,大小姐你……隻怕都聽到了吧?”
“你指哪一句?偶爾也有漏聽的。”
“……”林媛臉上閃過一縷紅雲,“那小童說的那些事你都知道了?”
蓮淨轉臉看著林媛,“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