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麽會沒用。”桓真停了筆,抬頭安慰自己的心腹謀臣。
“那主子告訴我,我有什麽用?”席森挑眉問道。
“你善於揣摩人心,能夠為我提供預見性的意見,讓我防患於未然。”桓真說的不是假話,哪怕經曆了三生,看了無數的善惡,桓真依然覺得人心複雜,不,應該說,他總是不想將人心想得那麽可怕,一旦無時無刻都在懷疑他人的心,那個人生未免太過悲慘。所以了解了席森之後,他對席森有一種憐憫的感情,總是懷疑他人太累了,他改不了席森根深蒂固的本性,也幸好,席森並非那種隻能看到人心黑暗的偏執狂,席森那位偉大的母親,在席森的心裏留下了一縷光,讓席森能夠正視人善意光明的一麵。能夠洞悉人心善惡的席森,在揣摩人心上,哪可能不強。
“防患於未然?”席森對桓真這句話充滿了諷刺,“你的防患於未然,就是讓,就是退,我提供了建議又如何,你總是給對方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是啊,他是有這個能耐,可也要桓真會聽,會去做才行,“比起你,那位耀國君可是大氣多了,如果我在他的手下,一定能夠大展身手。”
“耀國君,宗縱。”就隻是提到名字,桓真的眉宇都凝結了起來,更加厚重的憂鬱將他包圍。哪怕是地處邊陲的易國,也聽聞了那位宗縱的威名,他的事跡無需調查,桓真也略有所聞,有著不可與之敵的可怕稱號,是如今世間最可怕和強橫的一位國君,“此人逼父退位,殘害兄弟,所作所為,我不喜。”
宗縱的所做所為,在桓真看了違背了義,還有從宗縱的行為當中,桓真也看到了宗縱的貪婪,這樣一個處處和桓真的處事態度不同的人,要桓真如何喜歡。
“然,我非耀國君,不知他如此作為的原因,不予置評。”哪怕宗縱做的事情,不符桓真的義理,桓真也不會說宗縱是罪大惡極,他不是宗縱,不知道他在耀國經曆了什麽樣的事情,又怎麽能說宗縱的所作所為後麵沒有特殊的理由,因為不了解,所以不能評價,隻能簡單的對宗縱的作為表示不喜罷了。
“我倒是欣賞耀國君處事幹脆利落,他絕對是能夠讓我暢快施展陰謀詭計的類型,不像跟著你,隻覺得束手束腳。”席森說道,他確實欣賞那位耀國君的手段,如果不是遇到桓真,如果自己身上沒有三陰煞脈的病,他一定會去耀國君那裏看看,說不定就會留在那裏。
隻是跟了桓真之後,他就沒想過背叛,去投靠那位和他胃口的耀國君,桓真的很多毛病,是讓他不爽,可是隻有這個人,讓他看到光明的道路,讓他有了不惜一切也要去守護的東西。也隻有桓真,才有一顆通透琉璃一般的心,讓他在感受到的時候,覺得這世間並非完全黑暗,還有溫暖。他可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桓真憐憫的那樣,永遠都感受著他人的黑暗,如今過得這麽好,隻要一想到自己會變成那樣,就不寒而栗,願意為桓真而死,卻害怕所遇非人。
“席森,你的計謀,有些過於陰狠,有傷天和,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留點餘地。”人在做,天在看,第三生的那位修煉者,行事太過執拗,手段狠辣,他自問無愧於心,卻瞞不了天道,最終飲恨心魔之下。桓真對席森多加約束,也正是為此,他不希望席森未來淒慘。
又來了,席森有些頭疼,他知道桓真是好心為他,可是天理循環什麽的,他完全不懂,也不知道桓真的腦子到底想些什麽,一遍又一遍,囉嗦的讓人想遁走,不行,身為謀臣,他還沒有盡自己的義務,不能逃,“主子不是從未采納過我那些計策嗎,報應什麽的落不到我身上,可是主子,一味的退讓隻會讓對方得寸進尺,看看國君的作為,主子在封地好不容易取得的成績,因為他的得寸進尺,會毀掉的。”席森有些激動的說道,主子對國君的退讓,真是讓他越想越氣,他慫恿主子反抗,還不是為了主子的大業好,可是主子非得堅持什麽義,不動手,一味退讓。
桓真沉默,席森說的是事實,他的封地富庶,從他每次按規格上交給國都的奉金中就能看出,也引來了不少覬覦,有席森在,確實為他擋下了不少的風波,可是來自國君的征收命令,光明正大,他無法違抗,為了不讓百姓們負擔這份負擔,每一次這多出的財富,都是他自己貼進去的,如今,他也快無力了。
“主子,你到底要退讓到什麽地步?”席森氣憤的問道,如果桓真就這般一直退讓,談什麽為民的理想,他的理想還不到實現,就被桓真給拖死了。如此,他的堅持有什麽用,他跟著桓真有什麽意義。
“退到退無可退,讓到讓無可讓。”每個人都是有底線的,桓真也是如此。
“退無可退,讓無可讓之後呢?”席森高聲質問。
“那就戰。”桓真果斷的回答。
席森為此噤聲,他懷疑的看著桓真,說出這番話真的是他的主子,那個固執的主子,他不是一向堅持服從國君的嗎?怎麽會有這麽,用主子的話來說,大逆不道的決定,不會是被他逼煩了吧。如果是這樣,自己真是做的太好了。
“我是兄長之弟,易國之臣,對兄長盡忠,是義,我為封地之主,治下百姓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守護他們是義,前者為小義,後者為大義,兩者可兼顧時,我可退讓,兩者不可兼顧,我當取大義而舍小易,盡可能保全小義吧。”桓真堅定而又苦澀的說道,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在三生當中,他見過很多次,所以他早就有了取舍,“我戰,不為國君之位,不取兄長性命,隻為行我之義,無愧兄長。兄長一意逼迫,讓我退無可退,是兄長失義,我戰,隻為了讓兄長明白,他失義了。”
如果是其他人,席森會覺得這人太過虛偽了,可是他能讀心的能力,雖然對桓真沒用,他也能感受到桓真身上的沉重與認真,他眼前的少年,沒有半分虛偽,心靈依然那麽通透,絲絲的傷感讓人感覺到他的無奈。
“如果國君不明白呢?”反正他就是狠心的,不管主子如何悲痛,能達到目的就好,能夠讓主子此刻堅定殺了國君的念頭最好。
“再戰啊。”桓真輕鬆的說道,一直戰鬥對方明白為止,“不幸戰敗,也不過是我的義抵不過兄長的義,這是我的命,我認。奉大義,盡人事,應天命,這是我一生要實踐的準則。”
”我完全不明白,主子,你要那麽多大義小義的到底是為什麽?”席森知道自己已經勸說不了了,問了這個他一直不懂的問題,遇到桓真之前,世間讚頌的是忠,桓真的義,遇到桓真之前,他不懂,遇到桓真之後,他有所覺,還是不懂。
這麽堅持,委屈的退讓到無可退讓的地步,就是為了義,他所有利益上的勸說,世人認可的理所當然,桓真都不為所動,依然是因為義可以向國君宣戰。
“為了能夠在臨終之前,坦然的說,我這一生,無愧天地,無愧良心,無愧蒼生。”桓真想起了第一生的那人,那不算高大的身軀,卻那般偉岸,最後的壯烈,讓他悲痛而又敬服,做人,當如此,再看到那樣一個人之後,他的人生就有了追逐的身影,他希望自己在最後,也能像那個人一般,坦坦蕩蕩,無愧於心。
“啊啊啊,”席森突然倒地,捂著眼睛,打亂了桓真塑造出來的偉大氛圍,“好亮眼,要瞎了,我覺得自己好黑暗,好肮髒,好卑鄙,我就不該活在這世上...”席森誇張捂著眼睛,在地上滾,當桓真說那番話的時候,少年的體型高大偉岸到籠罩了整個房間,兩眼的讓他眼睛都痛,一種對至美至善的崇高敬意,讓他渾身雞皮疙瘩冒起的顫栗,兩眼酸澀。如果再被感染下去,他一定會離開黑暗,投奔光明,但是不行,他對主子的作用,就在於他身處黑暗當中,他絕對不可以在光明之下。
桓真看著席森在地上打滾,失笑的搖頭,然後將寫好的東西封好,命人送出去。嘀嗒落雨,嘩啦啦的連貫,桓真走過還賴在地上的席森,站在廊下,白日的天空變得陰暗,雨水落在庭院,“下雨了。”伸出手,接著廊下的雨水,夏日的雨衝洗了炎熱,雨停之後,天地會是一片清新。
“主子。”在桓真身後的席森,跪坐在了那裏,直視著桓真的背影。
“恩?”桓真輕聲回應了一下。
“您就站在光明之處俯視蒼生,您的黑暗我來背負。”席森非常認真的拜服在地上,對桓真宣誓。
桓真沒有回頭,在廊下輕笑,“我的黑暗無需你來背負,如果必須黑暗,那麽我也會坦然麵對。”看過了那三生,他怎麽會天真的沒有一點覺悟。
“那主子告訴我,我有什麽用?”席森挑眉問道。
“你善於揣摩人心,能夠為我提供預見性的意見,讓我防患於未然。”桓真說的不是假話,哪怕經曆了三生,看了無數的善惡,桓真依然覺得人心複雜,不,應該說,他總是不想將人心想得那麽可怕,一旦無時無刻都在懷疑他人的心,那個人生未免太過悲慘。所以了解了席森之後,他對席森有一種憐憫的感情,總是懷疑他人太累了,他改不了席森根深蒂固的本性,也幸好,席森並非那種隻能看到人心黑暗的偏執狂,席森那位偉大的母親,在席森的心裏留下了一縷光,讓席森能夠正視人善意光明的一麵。能夠洞悉人心善惡的席森,在揣摩人心上,哪可能不強。
“防患於未然?”席森對桓真這句話充滿了諷刺,“你的防患於未然,就是讓,就是退,我提供了建議又如何,你總是給對方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是啊,他是有這個能耐,可也要桓真會聽,會去做才行,“比起你,那位耀國君可是大氣多了,如果我在他的手下,一定能夠大展身手。”
“耀國君,宗縱。”就隻是提到名字,桓真的眉宇都凝結了起來,更加厚重的憂鬱將他包圍。哪怕是地處邊陲的易國,也聽聞了那位宗縱的威名,他的事跡無需調查,桓真也略有所聞,有著不可與之敵的可怕稱號,是如今世間最可怕和強橫的一位國君,“此人逼父退位,殘害兄弟,所作所為,我不喜。”
宗縱的所做所為,在桓真看了違背了義,還有從宗縱的行為當中,桓真也看到了宗縱的貪婪,這樣一個處處和桓真的處事態度不同的人,要桓真如何喜歡。
“然,我非耀國君,不知他如此作為的原因,不予置評。”哪怕宗縱做的事情,不符桓真的義理,桓真也不會說宗縱是罪大惡極,他不是宗縱,不知道他在耀國經曆了什麽樣的事情,又怎麽能說宗縱的所作所為後麵沒有特殊的理由,因為不了解,所以不能評價,隻能簡單的對宗縱的作為表示不喜罷了。
“我倒是欣賞耀國君處事幹脆利落,他絕對是能夠讓我暢快施展陰謀詭計的類型,不像跟著你,隻覺得束手束腳。”席森說道,他確實欣賞那位耀國君的手段,如果不是遇到桓真,如果自己身上沒有三陰煞脈的病,他一定會去耀國君那裏看看,說不定就會留在那裏。
隻是跟了桓真之後,他就沒想過背叛,去投靠那位和他胃口的耀國君,桓真的很多毛病,是讓他不爽,可是隻有這個人,讓他看到光明的道路,讓他有了不惜一切也要去守護的東西。也隻有桓真,才有一顆通透琉璃一般的心,讓他在感受到的時候,覺得這世間並非完全黑暗,還有溫暖。他可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桓真憐憫的那樣,永遠都感受著他人的黑暗,如今過得這麽好,隻要一想到自己會變成那樣,就不寒而栗,願意為桓真而死,卻害怕所遇非人。
“席森,你的計謀,有些過於陰狠,有傷天和,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留點餘地。”人在做,天在看,第三生的那位修煉者,行事太過執拗,手段狠辣,他自問無愧於心,卻瞞不了天道,最終飲恨心魔之下。桓真對席森多加約束,也正是為此,他不希望席森未來淒慘。
又來了,席森有些頭疼,他知道桓真是好心為他,可是天理循環什麽的,他完全不懂,也不知道桓真的腦子到底想些什麽,一遍又一遍,囉嗦的讓人想遁走,不行,身為謀臣,他還沒有盡自己的義務,不能逃,“主子不是從未采納過我那些計策嗎,報應什麽的落不到我身上,可是主子,一味的退讓隻會讓對方得寸進尺,看看國君的作為,主子在封地好不容易取得的成績,因為他的得寸進尺,會毀掉的。”席森有些激動的說道,主子對國君的退讓,真是讓他越想越氣,他慫恿主子反抗,還不是為了主子的大業好,可是主子非得堅持什麽義,不動手,一味退讓。
桓真沉默,席森說的是事實,他的封地富庶,從他每次按規格上交給國都的奉金中就能看出,也引來了不少覬覦,有席森在,確實為他擋下了不少的風波,可是來自國君的征收命令,光明正大,他無法違抗,為了不讓百姓們負擔這份負擔,每一次這多出的財富,都是他自己貼進去的,如今,他也快無力了。
“主子,你到底要退讓到什麽地步?”席森氣憤的問道,如果桓真就這般一直退讓,談什麽為民的理想,他的理想還不到實現,就被桓真給拖死了。如此,他的堅持有什麽用,他跟著桓真有什麽意義。
“退到退無可退,讓到讓無可讓。”每個人都是有底線的,桓真也是如此。
“退無可退,讓無可讓之後呢?”席森高聲質問。
“那就戰。”桓真果斷的回答。
席森為此噤聲,他懷疑的看著桓真,說出這番話真的是他的主子,那個固執的主子,他不是一向堅持服從國君的嗎?怎麽會有這麽,用主子的話來說,大逆不道的決定,不會是被他逼煩了吧。如果是這樣,自己真是做的太好了。
“我是兄長之弟,易國之臣,對兄長盡忠,是義,我為封地之主,治下百姓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守護他們是義,前者為小義,後者為大義,兩者可兼顧時,我可退讓,兩者不可兼顧,我當取大義而舍小易,盡可能保全小義吧。”桓真堅定而又苦澀的說道,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在三生當中,他見過很多次,所以他早就有了取舍,“我戰,不為國君之位,不取兄長性命,隻為行我之義,無愧兄長。兄長一意逼迫,讓我退無可退,是兄長失義,我戰,隻為了讓兄長明白,他失義了。”
如果是其他人,席森會覺得這人太過虛偽了,可是他能讀心的能力,雖然對桓真沒用,他也能感受到桓真身上的沉重與認真,他眼前的少年,沒有半分虛偽,心靈依然那麽通透,絲絲的傷感讓人感覺到他的無奈。
“如果國君不明白呢?”反正他就是狠心的,不管主子如何悲痛,能達到目的就好,能夠讓主子此刻堅定殺了國君的念頭最好。
“再戰啊。”桓真輕鬆的說道,一直戰鬥對方明白為止,“不幸戰敗,也不過是我的義抵不過兄長的義,這是我的命,我認。奉大義,盡人事,應天命,這是我一生要實踐的準則。”
”我完全不明白,主子,你要那麽多大義小義的到底是為什麽?”席森知道自己已經勸說不了了,問了這個他一直不懂的問題,遇到桓真之前,世間讚頌的是忠,桓真的義,遇到桓真之前,他不懂,遇到桓真之後,他有所覺,還是不懂。
這麽堅持,委屈的退讓到無可退讓的地步,就是為了義,他所有利益上的勸說,世人認可的理所當然,桓真都不為所動,依然是因為義可以向國君宣戰。
“為了能夠在臨終之前,坦然的說,我這一生,無愧天地,無愧良心,無愧蒼生。”桓真想起了第一生的那人,那不算高大的身軀,卻那般偉岸,最後的壯烈,讓他悲痛而又敬服,做人,當如此,再看到那樣一個人之後,他的人生就有了追逐的身影,他希望自己在最後,也能像那個人一般,坦坦蕩蕩,無愧於心。
“啊啊啊,”席森突然倒地,捂著眼睛,打亂了桓真塑造出來的偉大氛圍,“好亮眼,要瞎了,我覺得自己好黑暗,好肮髒,好卑鄙,我就不該活在這世上...”席森誇張捂著眼睛,在地上滾,當桓真說那番話的時候,少年的體型高大偉岸到籠罩了整個房間,兩眼的讓他眼睛都痛,一種對至美至善的崇高敬意,讓他渾身雞皮疙瘩冒起的顫栗,兩眼酸澀。如果再被感染下去,他一定會離開黑暗,投奔光明,但是不行,他對主子的作用,就在於他身處黑暗當中,他絕對不可以在光明之下。
桓真看著席森在地上打滾,失笑的搖頭,然後將寫好的東西封好,命人送出去。嘀嗒落雨,嘩啦啦的連貫,桓真走過還賴在地上的席森,站在廊下,白日的天空變得陰暗,雨水落在庭院,“下雨了。”伸出手,接著廊下的雨水,夏日的雨衝洗了炎熱,雨停之後,天地會是一片清新。
“主子。”在桓真身後的席森,跪坐在了那裏,直視著桓真的背影。
“恩?”桓真輕聲回應了一下。
“您就站在光明之處俯視蒼生,您的黑暗我來背負。”席森非常認真的拜服在地上,對桓真宣誓。
桓真沒有回頭,在廊下輕笑,“我的黑暗無需你來背負,如果必須黑暗,那麽我也會坦然麵對。”看過了那三生,他怎麽會天真的沒有一點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