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真可和宗縱不一樣,宗縱從和桓真分別之後,每日思念,桓真就算沒有國事讓他忙碌,想來也不會思念宗縱的。所以宗縱這次派遣使者而來,他心中其實也很疑惑,宗縱這是打算幹什麽?難道是打算做實他們是好友的想象,讓其他封國誤會,好對易國動手。對於宗縱,桓真真的不介意用惡意趣揣測宗縱的意圖。能夠稱雄天下的人物,絕對沒有簡單,那個宗縱更是不簡單中的不簡單。
一麵準備接待平仲,一麵桓真不忘吩咐各個邊界進入戰時預警狀態。在中庭的時候,桓真就已經發現了不少封國對易國不軌的目光,一旦宗縱這次友好的訪問達成,不管如何,易國和耀國的聯盟可能達成的事實,足以讓防備耀國的封國們,將目光挪到易國,借著耀國,易國也備受矚目,桓真很不喜歡這種矚目,卻又沒辦法。你說宗縱其實沒有害易國的打算,不好意思,桓真不信,這世上想來也不會有幾個人會信。
平仲那邊很快得到消息,啟程前往易國國都,一路上,易國人招待的非常禮貌,不同於耀國的風情,也讓平仲稀罕了一陣子,不過他的性格本來就不是陶醉於這些事情當中的。他更多的是在冷靜的觀察易國這個國家。
作為耀國一員大將,他也曾走訪國其他國家,他感覺很深刻,那些國家和易國不同,那些國家對他這樣一個武將諂媚而又恐懼,但是易國這些人沒有,他們禮貌,卻無恐懼,他們的招待妥帖卻不會特別奢華,越是接近易國國都,越是能夠感覺到一種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氣息。
要怎麽形容?對了,是自信,其他國家提到耀國首先是恐懼,然後失去和他們為敵的勇氣,但是易國不是,或許是那次戰勝了耀國的緣故,易國人在麵對他的時候,有一份勝利的底氣,仿佛在說,我們無懼和耀國的戰爭,要戰就戰。不,不單單是這個,平仲在進入易國國都的時候,深刻的感受著這個國家的不同,是民眾臉上的笑容。
他去過中庭,感受過中庭的繁華,但是那繁華太過虛浮,有種不真切的感覺,他以前沒覺得什麽,可是和易國這裏一比,他才發覺,和主君在中庭民間出入的時候,那些民眾身上的不妥之處,那掩藏在中庭國君聚會一時熱鬧之後的疲憊,和對未來的擔憂,仿若好日子就隻有這麽點時間,過後又將重複艱辛的生活。
他所屬的耀國,天下有數的強國,在主君的帶領下,強盛起來,民眾的生活好了,可是耀國民眾身上,更多的是一種自信的剽悍,民間多血性,民風強勢,他以前覺得沒什麽不對,可是在這裏,他感覺到了不一樣。
易國的民眾,發自內心的笑著,愉悅和滿足的笑著,連空氣當中都漂浮著名為安樂的氣息,小孩們在街上奔跑,身上還有一點零用錢,在街邊買點零食,熱鬧的街麵,沒有中庭的繁華盛景,可是意外讓人覺得比中庭更具有繁榮的氣象。不是沒有窮困的人,有些人的衣裳也有補丁,可是卻很整潔,臉上並沒有對生活的絕望,眼神中充滿對未來的希望,那種隻要再努力努力,日子一定會變好的希望。
在看到他帶著獅鷲進城的時候,民眾也有瞬間的慌張驚嚇,四處散去,遇到有人跌倒,在慌忙之中,不是錯開,就是大力拉起一起跑,在發覺身邊有易國士兵的時候,民眾漸漸的安靜下來,從遠遠的圍觀,到小心的靠近,恐懼和慌亂,比好奇給取代。平仲明白,那是民眾對易國士兵們的信心,他們相信,隻要有易國的士兵在,就沒什麽可以傷害他們。
有些不小心靠近了警戒圈的孩子,士兵們都上前驅趕,非常溫柔的驅趕,和平仲見過的粗魯完全不同,小孩們麵對著士兵,也是嘻嘻笑笑的,沒有半點懼怕。倒是孩子家長們跑出來,拉著孩子走遠點,還在教育孩子,被打擾正在執勤的士兵,要玩等人家有空的時候才行。士兵們的無奈才變成鬆口氣。
輕鬆,安樂,充滿了愉悅的氣息,這就是易國的國都,這就是易國,平仲沉默著,感受著和耀國完全的不同,他為耀國驕傲,此刻卻被易國的吸引,他也希望,他的耀國,也可以像這裏一樣。在欣賞的同時,平仲也感受到了一種偉力,他不知道那是什麽,卻讓他心裏隱隱為這個國家感覺到畏懼。
真可笑,不是嗎?身為耀國第一武將,竟然會畏懼易國這樣一個才崛起的國家。平仲卻清楚,他真的有這畏懼這種感覺,不是對易國武力越發強盛的畏懼,他隻會欣賞,他畏懼的是籠罩在易國上的氛圍,某種他不懂,也說不出來的東西,來自於民眾歡笑安樂的顏容。
來到了宮院,平仲不知為何有些緊張,因為他將要見到那位帶給易國如此變化的國君,明明見過,明明知道那不過是個看似纖弱,實則強大,但卻很溫和憂鬱的青年,卻依然緊張,在這個城市,他感覺到了來自國君的威儀,不同於他主君霸道的威儀,那種仁和的姿態,竟然也會給人以重重的心理壓力。
平仲跪坐在中央,兩邊是易國的重臣,桓真沒有多久就進來,眾人齊拜。
“歡迎你來易國,平仲。”桓真確實欣賞平仲,對平仲的態度非常友善。
“見過易國君。”平仲的禮儀非常標準。“此方前來,是主君吩咐,送些禮物給易國君。”大堆大堆的禮物,被放在外麵,平仲身邊隻有個盒子,這是他的主君吩咐,絕對不能丟的,給易國君的書信。平仲將盒子推到前麵,有侍者上前,將盒子拿到了桓真的麵前,解開盒子上的繩索,打開盒子,之間裏麵是厚厚的信紙。侍者不敢多看一眼,退到一邊去。
桓真看著盒子裏的信紙,額頭有些痛,那厚厚一疊,像是一本書一樣,耀國君帶他有這麽多話說嗎?又不能不看,拿起信紙,那分量一拿起,凡是看到的人都知道,這看來會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了。還好,在場的諸位都很有耐心,安靜的等著。
“桓真,好久不見,甚是想念,耀國天氣開始變熱,晴空萬裏,真想有你在身邊一起欣賞,…..”桓真沉默的看著,越是看,臉色越是黑,倒不是裏麵的內容有什麽得罪了桓真的地方,而是裏麵全是些瑣碎家常,從天氣,到食物,到心情不順,到耀國樂事,反正沒有一點桓真覺得重要的議題。
桓真一頁一頁的看,他沒從中看到宗縱字裏行間的真情流露,隻為宗縱大張旗鼓,結果送來這麽一份“家書”覺得浪費資源,當然,為了兩國顏麵,這信的內容,桓真絕對不會透露出去。你看易國隆重的迎接了,結果接到的不是什麽聯盟書,而是閑話家常的“家書”,就算是宣戰書也比這個強。他果然不懂宗縱的思維方式。
心情用憂鬱變成陰鬱,桓真卻不得不在看完之後,控製自己的情緒。信的最後,除了盼回信之外,還提到,以後會經常書信禮物往來,由獅鷲作為運使,有了這一次之後,識路的獅鷲以後就知道怎麽找桓真了,叮囑了一下桓真應該怎麽做,很開心的表示,以後可以經常聯絡了。
如果不是現場還有這麽多人,桓真一定會一把將信給握了,冷靜,冷靜,耀國是友好前來,自己不能失態,表示不滿。
“耀國君的好意我收到了,平仲,你稍等幾日,我準備一下回禮。”桓真覺得真憋屈,心中不爽,卻不得不做出回禮,還得用心準備。
“是。”平仲剩下的任務,就是帶著易國的回禮回國了,他這個時候也該告退了,剩下的時間交給易國這些人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家主君寫了什麽,也同樣以為是很重要的事情。
“都退下吧。”等平仲退下去之後,桓真也讓大臣們退下去,耀國派遣使者,書信上應該有大事,怎麽國君都不和他們商議呢?難道是什麽重大機密,那就不該問了。
桓真將書信放回盒子,讓人一起帶回自己的殿內,等人都退下去之後,才在房間裏釋放自己的低氣壓,過了好一會才控製住,提筆,開始回信。比起宗縱的洋洋灑灑,桓真三頁就搞定過了,首先問候,接著感謝,會奉上些回禮,回應一些宗縱在書信裏提到的內容,要不然,一頁紙就搞定了。
等觀看了宗縱送來的禮物之後,桓真的心態才有些變化,書信的事情,他是有些惱宗縱的小題大做的,可是從每一件禮物當中,都能夠感覺到宗縱的用心,在書信也上提到了一些這些禮物,可見宗縱是有把他放在心上了。桓真歎口氣,所以,他真的完全弄不懂宗縱這個人,他到底在想什麽?
一麵準備接待平仲,一麵桓真不忘吩咐各個邊界進入戰時預警狀態。在中庭的時候,桓真就已經發現了不少封國對易國不軌的目光,一旦宗縱這次友好的訪問達成,不管如何,易國和耀國的聯盟可能達成的事實,足以讓防備耀國的封國們,將目光挪到易國,借著耀國,易國也備受矚目,桓真很不喜歡這種矚目,卻又沒辦法。你說宗縱其實沒有害易國的打算,不好意思,桓真不信,這世上想來也不會有幾個人會信。
平仲那邊很快得到消息,啟程前往易國國都,一路上,易國人招待的非常禮貌,不同於耀國的風情,也讓平仲稀罕了一陣子,不過他的性格本來就不是陶醉於這些事情當中的。他更多的是在冷靜的觀察易國這個國家。
作為耀國一員大將,他也曾走訪國其他國家,他感覺很深刻,那些國家和易國不同,那些國家對他這樣一個武將諂媚而又恐懼,但是易國這些人沒有,他們禮貌,卻無恐懼,他們的招待妥帖卻不會特別奢華,越是接近易國國都,越是能夠感覺到一種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氣息。
要怎麽形容?對了,是自信,其他國家提到耀國首先是恐懼,然後失去和他們為敵的勇氣,但是易國不是,或許是那次戰勝了耀國的緣故,易國人在麵對他的時候,有一份勝利的底氣,仿佛在說,我們無懼和耀國的戰爭,要戰就戰。不,不單單是這個,平仲在進入易國國都的時候,深刻的感受著這個國家的不同,是民眾臉上的笑容。
他去過中庭,感受過中庭的繁華,但是那繁華太過虛浮,有種不真切的感覺,他以前沒覺得什麽,可是和易國這裏一比,他才發覺,和主君在中庭民間出入的時候,那些民眾身上的不妥之處,那掩藏在中庭國君聚會一時熱鬧之後的疲憊,和對未來的擔憂,仿若好日子就隻有這麽點時間,過後又將重複艱辛的生活。
他所屬的耀國,天下有數的強國,在主君的帶領下,強盛起來,民眾的生活好了,可是耀國民眾身上,更多的是一種自信的剽悍,民間多血性,民風強勢,他以前覺得沒什麽不對,可是在這裏,他感覺到了不一樣。
易國的民眾,發自內心的笑著,愉悅和滿足的笑著,連空氣當中都漂浮著名為安樂的氣息,小孩們在街上奔跑,身上還有一點零用錢,在街邊買點零食,熱鬧的街麵,沒有中庭的繁華盛景,可是意外讓人覺得比中庭更具有繁榮的氣象。不是沒有窮困的人,有些人的衣裳也有補丁,可是卻很整潔,臉上並沒有對生活的絕望,眼神中充滿對未來的希望,那種隻要再努力努力,日子一定會變好的希望。
在看到他帶著獅鷲進城的時候,民眾也有瞬間的慌張驚嚇,四處散去,遇到有人跌倒,在慌忙之中,不是錯開,就是大力拉起一起跑,在發覺身邊有易國士兵的時候,民眾漸漸的安靜下來,從遠遠的圍觀,到小心的靠近,恐懼和慌亂,比好奇給取代。平仲明白,那是民眾對易國士兵們的信心,他們相信,隻要有易國的士兵在,就沒什麽可以傷害他們。
有些不小心靠近了警戒圈的孩子,士兵們都上前驅趕,非常溫柔的驅趕,和平仲見過的粗魯完全不同,小孩們麵對著士兵,也是嘻嘻笑笑的,沒有半點懼怕。倒是孩子家長們跑出來,拉著孩子走遠點,還在教育孩子,被打擾正在執勤的士兵,要玩等人家有空的時候才行。士兵們的無奈才變成鬆口氣。
輕鬆,安樂,充滿了愉悅的氣息,這就是易國的國都,這就是易國,平仲沉默著,感受著和耀國完全的不同,他為耀國驕傲,此刻卻被易國的吸引,他也希望,他的耀國,也可以像這裏一樣。在欣賞的同時,平仲也感受到了一種偉力,他不知道那是什麽,卻讓他心裏隱隱為這個國家感覺到畏懼。
真可笑,不是嗎?身為耀國第一武將,竟然會畏懼易國這樣一個才崛起的國家。平仲卻清楚,他真的有這畏懼這種感覺,不是對易國武力越發強盛的畏懼,他隻會欣賞,他畏懼的是籠罩在易國上的氛圍,某種他不懂,也說不出來的東西,來自於民眾歡笑安樂的顏容。
來到了宮院,平仲不知為何有些緊張,因為他將要見到那位帶給易國如此變化的國君,明明見過,明明知道那不過是個看似纖弱,實則強大,但卻很溫和憂鬱的青年,卻依然緊張,在這個城市,他感覺到了來自國君的威儀,不同於他主君霸道的威儀,那種仁和的姿態,竟然也會給人以重重的心理壓力。
平仲跪坐在中央,兩邊是易國的重臣,桓真沒有多久就進來,眾人齊拜。
“歡迎你來易國,平仲。”桓真確實欣賞平仲,對平仲的態度非常友善。
“見過易國君。”平仲的禮儀非常標準。“此方前來,是主君吩咐,送些禮物給易國君。”大堆大堆的禮物,被放在外麵,平仲身邊隻有個盒子,這是他的主君吩咐,絕對不能丟的,給易國君的書信。平仲將盒子推到前麵,有侍者上前,將盒子拿到了桓真的麵前,解開盒子上的繩索,打開盒子,之間裏麵是厚厚的信紙。侍者不敢多看一眼,退到一邊去。
桓真看著盒子裏的信紙,額頭有些痛,那厚厚一疊,像是一本書一樣,耀國君帶他有這麽多話說嗎?又不能不看,拿起信紙,那分量一拿起,凡是看到的人都知道,這看來會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了。還好,在場的諸位都很有耐心,安靜的等著。
“桓真,好久不見,甚是想念,耀國天氣開始變熱,晴空萬裏,真想有你在身邊一起欣賞,…..”桓真沉默的看著,越是看,臉色越是黑,倒不是裏麵的內容有什麽得罪了桓真的地方,而是裏麵全是些瑣碎家常,從天氣,到食物,到心情不順,到耀國樂事,反正沒有一點桓真覺得重要的議題。
桓真一頁一頁的看,他沒從中看到宗縱字裏行間的真情流露,隻為宗縱大張旗鼓,結果送來這麽一份“家書”覺得浪費資源,當然,為了兩國顏麵,這信的內容,桓真絕對不會透露出去。你看易國隆重的迎接了,結果接到的不是什麽聯盟書,而是閑話家常的“家書”,就算是宣戰書也比這個強。他果然不懂宗縱的思維方式。
心情用憂鬱變成陰鬱,桓真卻不得不在看完之後,控製自己的情緒。信的最後,除了盼回信之外,還提到,以後會經常書信禮物往來,由獅鷲作為運使,有了這一次之後,識路的獅鷲以後就知道怎麽找桓真了,叮囑了一下桓真應該怎麽做,很開心的表示,以後可以經常聯絡了。
如果不是現場還有這麽多人,桓真一定會一把將信給握了,冷靜,冷靜,耀國是友好前來,自己不能失態,表示不滿。
“耀國君的好意我收到了,平仲,你稍等幾日,我準備一下回禮。”桓真覺得真憋屈,心中不爽,卻不得不做出回禮,還得用心準備。
“是。”平仲剩下的任務,就是帶著易國的回禮回國了,他這個時候也該告退了,剩下的時間交給易國這些人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家主君寫了什麽,也同樣以為是很重要的事情。
“都退下吧。”等平仲退下去之後,桓真也讓大臣們退下去,耀國派遣使者,書信上應該有大事,怎麽國君都不和他們商議呢?難道是什麽重大機密,那就不該問了。
桓真將書信放回盒子,讓人一起帶回自己的殿內,等人都退下去之後,才在房間裏釋放自己的低氣壓,過了好一會才控製住,提筆,開始回信。比起宗縱的洋洋灑灑,桓真三頁就搞定過了,首先問候,接著感謝,會奉上些回禮,回應一些宗縱在書信裏提到的內容,要不然,一頁紙就搞定了。
等觀看了宗縱送來的禮物之後,桓真的心態才有些變化,書信的事情,他是有些惱宗縱的小題大做的,可是從每一件禮物當中,都能夠感覺到宗縱的用心,在書信也上提到了一些這些禮物,可見宗縱是有把他放在心上了。桓真歎口氣,所以,他真的完全弄不懂宗縱這個人,他到底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