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什麽新的消息,總是能很快地在京城傳播開來,百姓們知道這件事以後,紛紛感慨皇權更替的頻率之快,間隔之短,卻沒有想到為了促成此事,太子一派所做的努力。[.超多好看小說]
楚國新立太子,自然是昭告天下,三國皆知,離國的五皇子也不例外。
局外旁觀之人可以鬆一口氣,優哉遊哉地坐看接下來的進展,楚昱澤和他的手下們卻沒有放鬆警惕,也隻有當事人知曉,世間萬物有它的運行規律,其中的某一個細節發生變化,結果都會截然不同。
在他們看來,這個階段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有人存心破壞。
養心殿。
用過晚膳,賢帝便坐在了批閱奏章的椅子上,堪堪翻了幾頁,就見布公公神色匆匆地走進來,他手上捧著的折子上,紅色的標注格外刺眼,觸目驚心。
“萬歲爺,這是剛送來的加急密折。”布公公小心翼翼地將東西送上,才如釋重負地籲了一口氣,順帶用帕子抹了一把額頭上因小跑滲出的汗珠。
他接到這東西的時候,就用最快的速度拿來了,到現在氣都沒喘勻呢,不是他誇張,而是自入宮侍奉先皇以及當今皇上幾十年以來,他接到這種折子的次數少之又少,屈指可數。
浸淫深宮多年的布公公心裏明白,這種密折裏的內容,一般都涉及重要事件或者皇室的秘辛,若裏麵的內容不夠“震撼”,遞折之人可是要問罪的。
雖說現在不是太平盛世,卻也和樂融融,一派海晏河清的景象,能有什麽重要的事?再說皇室的秘辛,在布公公看來,當今皇上的後宮並不豐盈,在皇後的管轄下並沒出什麽傷風敗俗之事,要說實在有什麽由頭,也隻有新晉太子楚昱澤的身世了。難道,那上麵寫的內容是,太子殿下在民間時的黑曆史不成?
賢帝在看到折子上鮮豔的紅色,瞳仁猛地一縮,隨即強裝鎮定用極慢的速度打開。布公公不敢向前,隻在桌案下垂首站立,他微微抬起眼角瞟了一下,隻見折子長長的展開,他隻能看到紙背上密密麻麻的黑點。
內容還不少嘛!
賢帝看到後麵的時候,麵色大變,布公公心中一突,不再多想,站到一邊屏息站好,他可摸不準萬歲爺看完以後,會有什麽動作。
沒想到,賢帝看完後並無太大反應,不聲不響,布公公卻能感覺出,他強作鎮定的眼底,是無盡的暗湧。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不同的人用不一樣的手段從戒備森嚴的皇宮中流出,送到他們的主子手上。
國公府,薑天將手上的紙條燃盡,聲音不帶一絲情緒地道:“下去吧,你的主子那邊,我自會去說。”
一道暗色人影閃過,又迅速隱在黑暗中。
翌日,風和日麗,太子光明正大地拜訪國公府,府裏的主子紛紛出來迎接,從前還是三皇子的時候,楚昱澤就很親和,現下更是把這一特質發揮的淋漓盡致。
後來,太子以對弈為由,去了薑天的瓊風院。
進了書房坐好,楚昱澤身邊的侍從捧出一個精致的盒子,赫然是上次對弈奪魁後,皇帝賞給他的玉棋盤。
棋盤是上好的白玉精工雕琢而成,棋子也是配套的,大小一致,手感極佳。
將東西擺放在桌台上,除了楚昱澤和薑天二人,其他人都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隻餘心腹在門口守著。
“昨晚宮裏的發生的事你都知道了吧。”薑天首先開口,對於這個他有自己的看法,“依微臣看,殿下流落民間的經曆瞞不了皇上,有青衣衛在,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
作為一國之君,手下都會有一批能人異士,或者說是死士,可以查探到各種消息,臣子的家宅秘辛都可以弄到,何況是有案底在民間的楚昱澤?
薑天率先放下一枚黑子,眼角的餘光看到對麵的楚昱澤,緩緩搖頭:“你的容貌著實紮眼,想不被人認出都難。(.無彈窗廣告)”
楚昱澤撚了一顆白子把玩,容色如玉,似笑非笑道:“可惜本宮沒有薛家少主那般的勇氣,為了不讓人認出,敢於犧牲容貌,不過成效似乎不大。”
關於薛元瀚的身份,不該認出的也許沒認出來,該認出的,倒全認出來了,比如薑天,蔣遙和薑瓏,楚昱澤能從中發現端倪,也費了好一番功夫。
這話就有警告的意味了,薑天神色一斂,嚴肅道:“殿下盡管放心,雖然微臣有私心在,也希望國家能繁榮昌盛,長治久安。曦王為人和善,行事卻優柔寡斷,與明君二字差的太遠,殿下出身布衣,深知民間疾苦,又聰穎好學、舉一反三,必能帶領我大楚走向太平盛世。”
一段連貶帶捧的話讓楚昱澤很是受用,他也權衡過,國公府的獨大之勢在曦王失去東宮主位後,便逐漸消弭,隻要運用得當,他與國公府、薑天甚至是薛元瀚都沒有利益衝突。
兩人不再言語,像多年未見的好友一般,在棋盤上爭鋒相對地拚殺起來。
這幾日薑瓏的情緒好了許多,韓氏就將她拘在映雪堂,年歲漸大,老爺和自己不交心,兒子相隔甚遠,也隻有女兒能時常陪伴在側了。
韓氏這會深深地感受到那句至理名言,女兒啊就是比兒子貼心,她更加堅定不能讓薑瓏遠嫁的決心,想去北牧?她第一個不答應!
薑瓏乖巧地坐在一旁,將帕子的邊角撫平,一遍又一遍,用以打發時間。韓氏喝下一碗井水湃過的銀耳蓮子羹,舒心一歎,將空碗遞給細柳,用帕子擦了擦嘴角。
見女兒興致不高,甜湯也隻吃了兩口,韓氏好好的心情也去了一半,她想起一個半時辰以前,太子殿下拜訪,去了大少爺的院子,再次一歎:“我從前真是看走眼了,誰能想到好好的太子就換了人做呢。”
有的話能說,有的話隻能私底下說,被旁人聽見就不好了,薑瓏這點危機意識還是有的,她迅速從椅子上挺直脊背,輕聲訓斥道:“母親,你胡說什麽!”
韓氏也是一時口快,從前宮裏可就這麽一位適齡皇子,誰知道後麵又蹦出來個有頭腦有心計的三皇子,溫厚老實的楚昱楓自然就沒戲了。
苦了她的玪兒了。
同為母女那麽多年,薑瓏哪能看不出母親的想法,她微微蹙眉,出聲道:“母親,我知道你在想什麽,咱們前些天不是才見過大姐,曦王姐夫陪她的時間多了,大姐氣色和精神也比從前在宮裏要好。在女兒看來,做一個逍遙王爺的正妃,可比宮裏那勞什子太子妃好太多了!”
韓氏顯然不讚同小女兒的看法,但她還是按捺下性子問:“為何這麽說?”
“即使曦王還是太子,日後坐上那個位置,大姐成了皇後又如何,還不是要忍受後宮無數的女人?而且曆代皇帝對皇後的母家都是使勁打壓的,曦王就不同了,他得倚仗父親呀,大姐的地位就扶搖直上了!”薑瓏一字一句地說出她的看法,說到皇帝打壓外戚的時候,聲音倏然放輕很多。
韓氏越聽越覺得薑瓏的話很對,她無比認同地附和道:“如此看來,你大姐的日子可要比以前舒心多了。”好吧,女兒過得好,其他的她也不過於計較了。
不過,韓氏扭捏了一會,試探地對薑瓏問了一句話,後者美目一沉,氣衝衝地走了,留下韓氏長籲短歎,母親也是為了你好啊……
她問的是:“瓏兒啊,你覺得三皇子、現在的太子殿下如何?”
——
三皇子正名事件讓楚京熱鬧了一番後,又發生了一件震驚京都的大事。最新一批送往邊城的物資出現了問題,軍士配用的盔甲和棉被都是次品,盔甲很薄,根本沒有防禦的作用,棉被用的都是破布和發黴的棉絮,根本無法禦寒。
賢帝前所未有地發了一通怒火,嚴令太子調查,一個官員帶一個,最後查到了兵部尚書的頭上。
得到父皇的批準後,太子楚昱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兵部尚書府,兵部尚書府抄家,兵部尚書林慶平被罷官,家眷收押天牢待審。
這一切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頗為雷厲風行,太子因此得到了賢帝的讚許。由於自知罪無可恕,當天晚上,林慶平在天牢內咬舌自盡身亡。
始作俑者以死謝罪,此事不了了之,賢帝也沒有繼續追究的打算,其他有牽扯的官員,抄家、流放、罷官逐一進行。
蔣遙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是在吃晚飯,一家人圍成一桌,隻是氣氛有些沉悶。薑衝沒什麽胃口,放下碗筷唉聲歎氣:“真是多事之秋!兵部尚書林大人雖然不甚好相處,但行事有度,斷不會犯這種錯誤,怕是被誰給當靶子使了。”
韓氏趕忙打斷:“依妾身看,林大人一定是招惹了不改招惹的人,才招來這橫禍。晚膳時間說這個多不好,不說了。”
桌上的人卻是沒了胃口。
蔣遙放下筷子,一路心事地往浣秋院走,兵部尚書林大人,不就是林沫兒的父親嗎,她想起那個率真、不做作的姑娘,心中沉重。二公主成親前,她們還一起去了宮裏添妝,才一個多月的時間,怎麽就這樣了。
------題外話------
我在拚命地填坑中……
楚國新立太子,自然是昭告天下,三國皆知,離國的五皇子也不例外。
局外旁觀之人可以鬆一口氣,優哉遊哉地坐看接下來的進展,楚昱澤和他的手下們卻沒有放鬆警惕,也隻有當事人知曉,世間萬物有它的運行規律,其中的某一個細節發生變化,結果都會截然不同。
在他們看來,這個階段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有人存心破壞。
養心殿。
用過晚膳,賢帝便坐在了批閱奏章的椅子上,堪堪翻了幾頁,就見布公公神色匆匆地走進來,他手上捧著的折子上,紅色的標注格外刺眼,觸目驚心。
“萬歲爺,這是剛送來的加急密折。”布公公小心翼翼地將東西送上,才如釋重負地籲了一口氣,順帶用帕子抹了一把額頭上因小跑滲出的汗珠。
他接到這東西的時候,就用最快的速度拿來了,到現在氣都沒喘勻呢,不是他誇張,而是自入宮侍奉先皇以及當今皇上幾十年以來,他接到這種折子的次數少之又少,屈指可數。
浸淫深宮多年的布公公心裏明白,這種密折裏的內容,一般都涉及重要事件或者皇室的秘辛,若裏麵的內容不夠“震撼”,遞折之人可是要問罪的。
雖說現在不是太平盛世,卻也和樂融融,一派海晏河清的景象,能有什麽重要的事?再說皇室的秘辛,在布公公看來,當今皇上的後宮並不豐盈,在皇後的管轄下並沒出什麽傷風敗俗之事,要說實在有什麽由頭,也隻有新晉太子楚昱澤的身世了。難道,那上麵寫的內容是,太子殿下在民間時的黑曆史不成?
賢帝在看到折子上鮮豔的紅色,瞳仁猛地一縮,隨即強裝鎮定用極慢的速度打開。布公公不敢向前,隻在桌案下垂首站立,他微微抬起眼角瞟了一下,隻見折子長長的展開,他隻能看到紙背上密密麻麻的黑點。
內容還不少嘛!
賢帝看到後麵的時候,麵色大變,布公公心中一突,不再多想,站到一邊屏息站好,他可摸不準萬歲爺看完以後,會有什麽動作。
沒想到,賢帝看完後並無太大反應,不聲不響,布公公卻能感覺出,他強作鎮定的眼底,是無盡的暗湧。
這個消息很快就被不同的人用不一樣的手段從戒備森嚴的皇宮中流出,送到他們的主子手上。
國公府,薑天將手上的紙條燃盡,聲音不帶一絲情緒地道:“下去吧,你的主子那邊,我自會去說。”
一道暗色人影閃過,又迅速隱在黑暗中。
翌日,風和日麗,太子光明正大地拜訪國公府,府裏的主子紛紛出來迎接,從前還是三皇子的時候,楚昱澤就很親和,現下更是把這一特質發揮的淋漓盡致。
後來,太子以對弈為由,去了薑天的瓊風院。
進了書房坐好,楚昱澤身邊的侍從捧出一個精致的盒子,赫然是上次對弈奪魁後,皇帝賞給他的玉棋盤。
棋盤是上好的白玉精工雕琢而成,棋子也是配套的,大小一致,手感極佳。
將東西擺放在桌台上,除了楚昱澤和薑天二人,其他人都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隻餘心腹在門口守著。
“昨晚宮裏的發生的事你都知道了吧。”薑天首先開口,對於這個他有自己的看法,“依微臣看,殿下流落民間的經曆瞞不了皇上,有青衣衛在,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
作為一國之君,手下都會有一批能人異士,或者說是死士,可以查探到各種消息,臣子的家宅秘辛都可以弄到,何況是有案底在民間的楚昱澤?
薑天率先放下一枚黑子,眼角的餘光看到對麵的楚昱澤,緩緩搖頭:“你的容貌著實紮眼,想不被人認出都難。(.無彈窗廣告)”
楚昱澤撚了一顆白子把玩,容色如玉,似笑非笑道:“可惜本宮沒有薛家少主那般的勇氣,為了不讓人認出,敢於犧牲容貌,不過成效似乎不大。”
關於薛元瀚的身份,不該認出的也許沒認出來,該認出的,倒全認出來了,比如薑天,蔣遙和薑瓏,楚昱澤能從中發現端倪,也費了好一番功夫。
這話就有警告的意味了,薑天神色一斂,嚴肅道:“殿下盡管放心,雖然微臣有私心在,也希望國家能繁榮昌盛,長治久安。曦王為人和善,行事卻優柔寡斷,與明君二字差的太遠,殿下出身布衣,深知民間疾苦,又聰穎好學、舉一反三,必能帶領我大楚走向太平盛世。”
一段連貶帶捧的話讓楚昱澤很是受用,他也權衡過,國公府的獨大之勢在曦王失去東宮主位後,便逐漸消弭,隻要運用得當,他與國公府、薑天甚至是薛元瀚都沒有利益衝突。
兩人不再言語,像多年未見的好友一般,在棋盤上爭鋒相對地拚殺起來。
這幾日薑瓏的情緒好了許多,韓氏就將她拘在映雪堂,年歲漸大,老爺和自己不交心,兒子相隔甚遠,也隻有女兒能時常陪伴在側了。
韓氏這會深深地感受到那句至理名言,女兒啊就是比兒子貼心,她更加堅定不能讓薑瓏遠嫁的決心,想去北牧?她第一個不答應!
薑瓏乖巧地坐在一旁,將帕子的邊角撫平,一遍又一遍,用以打發時間。韓氏喝下一碗井水湃過的銀耳蓮子羹,舒心一歎,將空碗遞給細柳,用帕子擦了擦嘴角。
見女兒興致不高,甜湯也隻吃了兩口,韓氏好好的心情也去了一半,她想起一個半時辰以前,太子殿下拜訪,去了大少爺的院子,再次一歎:“我從前真是看走眼了,誰能想到好好的太子就換了人做呢。”
有的話能說,有的話隻能私底下說,被旁人聽見就不好了,薑瓏這點危機意識還是有的,她迅速從椅子上挺直脊背,輕聲訓斥道:“母親,你胡說什麽!”
韓氏也是一時口快,從前宮裏可就這麽一位適齡皇子,誰知道後麵又蹦出來個有頭腦有心計的三皇子,溫厚老實的楚昱楓自然就沒戲了。
苦了她的玪兒了。
同為母女那麽多年,薑瓏哪能看不出母親的想法,她微微蹙眉,出聲道:“母親,我知道你在想什麽,咱們前些天不是才見過大姐,曦王姐夫陪她的時間多了,大姐氣色和精神也比從前在宮裏要好。在女兒看來,做一個逍遙王爺的正妃,可比宮裏那勞什子太子妃好太多了!”
韓氏顯然不讚同小女兒的看法,但她還是按捺下性子問:“為何這麽說?”
“即使曦王還是太子,日後坐上那個位置,大姐成了皇後又如何,還不是要忍受後宮無數的女人?而且曆代皇帝對皇後的母家都是使勁打壓的,曦王就不同了,他得倚仗父親呀,大姐的地位就扶搖直上了!”薑瓏一字一句地說出她的看法,說到皇帝打壓外戚的時候,聲音倏然放輕很多。
韓氏越聽越覺得薑瓏的話很對,她無比認同地附和道:“如此看來,你大姐的日子可要比以前舒心多了。”好吧,女兒過得好,其他的她也不過於計較了。
不過,韓氏扭捏了一會,試探地對薑瓏問了一句話,後者美目一沉,氣衝衝地走了,留下韓氏長籲短歎,母親也是為了你好啊……
她問的是:“瓏兒啊,你覺得三皇子、現在的太子殿下如何?”
——
三皇子正名事件讓楚京熱鬧了一番後,又發生了一件震驚京都的大事。最新一批送往邊城的物資出現了問題,軍士配用的盔甲和棉被都是次品,盔甲很薄,根本沒有防禦的作用,棉被用的都是破布和發黴的棉絮,根本無法禦寒。
賢帝前所未有地發了一通怒火,嚴令太子調查,一個官員帶一個,最後查到了兵部尚書的頭上。
得到父皇的批準後,太子楚昱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兵部尚書府,兵部尚書府抄家,兵部尚書林慶平被罷官,家眷收押天牢待審。
這一切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頗為雷厲風行,太子因此得到了賢帝的讚許。由於自知罪無可恕,當天晚上,林慶平在天牢內咬舌自盡身亡。
始作俑者以死謝罪,此事不了了之,賢帝也沒有繼續追究的打算,其他有牽扯的官員,抄家、流放、罷官逐一進行。
蔣遙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是在吃晚飯,一家人圍成一桌,隻是氣氛有些沉悶。薑衝沒什麽胃口,放下碗筷唉聲歎氣:“真是多事之秋!兵部尚書林大人雖然不甚好相處,但行事有度,斷不會犯這種錯誤,怕是被誰給當靶子使了。”
韓氏趕忙打斷:“依妾身看,林大人一定是招惹了不改招惹的人,才招來這橫禍。晚膳時間說這個多不好,不說了。”
桌上的人卻是沒了胃口。
蔣遙放下筷子,一路心事地往浣秋院走,兵部尚書林大人,不就是林沫兒的父親嗎,她想起那個率真、不做作的姑娘,心中沉重。二公主成親前,她們還一起去了宮裏添妝,才一個多月的時間,怎麽就這樣了。
------題外話------
我在拚命地填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