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夫人再沒有問末末的事情,而是叫李元吉說說剛才有什麽話要說的。
李元吉看看幾人,咬咬嘴唇說道:“其實孩兒一直做的這些錯事,隻是想讓爹娘注意到孩兒!”
說完看看李世民又道:“孩兒也不小了,看著兩個哥哥整日裏都跟著父親到處作戰,孩兒也想去。”
竇夫人很驚訝元吉居然是這樣的想法,看看李世民也同樣詫異的表情,問道:“元吉,不管你是什麽理由,你做的那些事情真的錯的離譜啊,那不是孩子過家家,件件都是禍害相鄰的惡事啊,你怎麽這麽不懂事呢!”
李世民也說道:“三弟,也許你真的這樣想,可你知道父親為什麽一直都不願帶你上戰場嗎?”
“為什麽?”李元吉看著李世民,眼中有說不出的渴望。
“父親和大哥還有我都說過,家中四子,除了我們二人,隻有你已經長大了。我們都上了戰場,家中一群老幼無人照看,留下你也是為了讓你肩負起家裏的擔子,何況戰場上瞬息萬變,說不定那一日我們就回不來了,你是李家的香火啊,你明白嗎?”
李元吉和竇夫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同時震驚的看著李世民。李世民又道:“其實你做的事情,父親都知道,但他卻從來沒有說過。我們有時候會問他,為什麽對小三兒如此寬容,他總是說元吉隻是年幼,總有一天他自己會明白的。”
又拍拍李元吉肩膀道:“二哥更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也省去了我們對你的擔心啊!”
李元吉眼圈兒發紅,哽咽著問道:“父親真的這樣說?”
李世民點點頭道:“我們都很在乎你,特別是爹娘,他們對你很內疚的。我和大哥基本上就是在軍中長大,日日都能得到父親的教誨,而你卻出生在府中,少有和父親單獨相處的機會,也就無法教育你。父親常說你現在這樣,都是他的過錯,元吉,你理解他的心嗎?”
竇夫人也是眼睛紅紅的,摸著李元吉的頭說道:“兒啊,這麽多年娘一直對你不冷不熱,不是娘不疼你,是你做下的那些事情,當真讓人接受不了。每次娘聽到這些,首先是自責啊!孩子,你也是娘身上的肉哇!”
李元吉再也忍不住,大聲的哭了出來。從懂事後就知道母親不待見他,父親和哥哥們都在外麵。家裏孩子們數他最大,也數他最無所事事。每次聽到哥哥們如何威風,心裏都不是滋味。
有過一段時間,他勤學苦練,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讓他也能跟著上戰場殺敵,去證明他不比任何人差,可惜並沒有讓爹娘放心。之後便破罐子破摔,索性做些錯事,就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還有他這個兒子。
目的達到了,同樣問題也出現了。父母不但成功的注意到他,而且成功的將他定義成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這讓他一時間接受不了。
“既然你們這樣說我,我就做給你看!”李元吉開始了自我報複的行動,整日在街上欺行霸市,招搖而過,很成功的又得了一個外號“三霸王”!
他自己心裏什麽都清楚,可是父母每次都是責罵與不屑,他也就終日渾渾噩噩的過了這幾年。
今年發生的事情,嚴格來說隻能說是他信錯了人。他手下那些雞鳴狗盜之徒,打著他的名號,更加囂張跋扈,而且事情越做越大,這一次更是逼死了幾個女子。要不是有國公府的威嚴和權勢,他早就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這時聽到在父母心中他原來是這樣的,積鬱了多年的委屈、不甘、心酸通通湧上心頭,趴在竇夫人懷裏嚎啕大哭,畢竟他才是十幾歲的孩子!
四人在屋中敞開心說了很久,沒有人知道後來他們說了什麽,隻是這晚之後,人們驚奇的發現三霸王不在和從前一樣了,他把手下的那些能人異士全都驅逐,又請了幾位當地有名的先生過去,開始學習聖人之道,研究兄友弟恭了。
一場風波結束了,但楊廣要抓的刺客久久沒有露麵,逃跑的末末也沒有尋到,晉陽城又恢複了往日的繁華。
轉眼馬上就到了越王的壽辰,李向提前兩日便帶著程咬金那一隊兵士,拉著做好的禮物往洛陽而去,宇文聰已經先兩日由蕭後的親衛押到了洛陽城中,暫時關在太守府裏,由宇文成都看管,等李向去了再處理。家中的事情囑咐了無憂看著,外邊的事情讓魏征幫著處理。
路上無話,半日的行程就進了洛陽城裏。李德先他一步來洛陽,將自家的一個米鋪收拾一下,臨時作為李向歇腳的地方。
這家米鋪叫“利人米行”,是李耀祖那時就開起來的,說起來比李向的年紀都大的多。米鋪是洛陽城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大米鋪之一,位於皇城端門南側,天津橋南岸。
說起天津橋,那可是洛陽一景。自從楊廣重建洛陽後,兩年內,就成了北方最重要的大都會,商旅雲集,萬國舟帆。整座橋是為了連接洛河兩岸而建,並不是簡單搭起浮橋。
整座大橋用大船連接,南北一字排開,猶如水中長龍銜接著南北兩岸。船與船之間用鐵鏈聯結,橋麵平整,橋身穩固。橋建成之後,橋上車輛往來,行人絡繹不絕,一派熱鬧景象。
橋上有四角亭,橋頭有酒樓,南北兩市胡人商旅充肆,確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李向帶著程咬金到了店中,老掌櫃慌忙迎了出來。李向見禮說道:“你是李家的老人了,理應是我這個晚輩給你施禮的,不用麻煩,能正常吃住就好。”
老掌櫃姓梁,名字也和店鋪相配,叫做梁滿倉,李向親切的稱呼他粱老叔。
粱老叔也是個健談的人,又見到小東家沒有架子,便有一句沒一句說起了洛陽的事情。
程咬金第一次來洛陽,聽兩人說話抓耳撓腮的,實在坐不住,就央求李向放他出去好好逛逛去,前兩日兵士們都發餉了,他雖然沒幾個大錢,可李向還是私人給了他一些,這會兒酒蟲又開始作怪,想去城中喝幾碗去。
李向可不敢將這位大爺單獨放出去,那是沒事找事。不讓他去吧,又見程咬金那可憐的樣子,心想算了,還是一起去吧,便和粱老叔打聲招呼,領著程咬金,帶上兩個護衛往街市上去了。
米鋪就在天津橋附近,所以李向也沒往遠走,順著路就往天津橋走來。一路上程咬金興致頗高,用他獨有的大嗓門兒不斷的挑戰著李向的鼓膜兒。不論走到哪裏,隻要程咬金一說話,幾人就變成了路人眼中的焦點。
李向實在是怕了這個活祖宗了,趕緊尋家酒樓將這位大爺的嘴堵上。要說洛陽最好的酒樓,不是在皇城中,也不是在兩市裏,恰恰就是天津橋橋頭的四個角上。
為什麽這裏的酒樓最好,生意最火爆?那是因為在這四個酒樓裏,可以一覽整座洛陽城的全景,而且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遠眺看到宮城中宮女們在池邊戲水的美景。當然沒有望遠鏡的時代,肉眼是看不清的。
洛陽城是大匠宇文愷設計建造的,他將洛陽城的規劃設計完美的和洛陽的山川地貌結合在了一起,真正的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
他果斷地改變了傳統左右對稱的城市布局,把城市的各部分與天子聯係在一起。
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天漢銀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宮”,架在洛水上的天津橋和宮城的南邊正門端門相連,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這裏停、發駛往銀河的船。
而洛陽的定鼎門大街,連接宮城正門和郭城正南門“定鼎門”的禦道,被稱為“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
站在橋頭的酒樓抬頭北望,便是煌煌的七天建築(注1),因此這裏的地段寸土寸金,酒樓也就水漲船高了。
李向幾人進的是一家叫望月樓的酒家。樓有四層,小二見李向著裝華貴,氣質不俗,知道是一位富家公子,便引著往樓上走去。
李向見一樓也沒有幾個空位了,便跟著小二往樓上去。四層樓中除了一樓是散座外,剩下三層都有包廂。本來小二是要帶他們去包廂的,李向為了看看洛陽景色,就選擇了外麵的一張雅座,沒有進包廂,小二隻好擦桌子點菜。
程咬金早就按捺不住了,大聲叫著要酒。李向隻好瞪著眼睛嚇唬他,再大聲說話就不給他酒喝,總算叫他閉嘴了。
看看酒樓的格局相當氣派,而且牆壁上還有一些名人士子留下的詩詞字句。李向在前一世也去過很多名勝,見過古人題字於壁上。隻是那時已經是文物了,隻可遠觀,而且還隔著厚厚的布簾,看不太清。
這回有機會近身而看,也有了興趣,酒菜沒有上來,他便起身在牆壁前欣賞。確實有許多詩句朗朗上口,讓人覺得讀之沁心。
再加上遠處就是美景,李向也來了興致,叫小二上筆墨,也要留下他的筆跡。從心裏講,李向還是很願意青史留名的,作為一個穿越者,能有這樣的機會一定不會放過。
他跟著無憂學習了一段時間毛筆字,現在的字不能說是有什麽大家風骨,起碼也算得上端正工整了。
拿起毛筆,思考一下,在牆上一揮而就。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晉陽李向,大業十一年未月。”
七天建築(注1):在隋唐洛陽都城的中軸線上,即:天闕(伊闕)、天街、天門(定鼎門)、天津橋、天樞、應天門、天堂,南北縱貫隋唐東都洛陽城中,是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
李元吉看看幾人,咬咬嘴唇說道:“其實孩兒一直做的這些錯事,隻是想讓爹娘注意到孩兒!”
說完看看李世民又道:“孩兒也不小了,看著兩個哥哥整日裏都跟著父親到處作戰,孩兒也想去。”
竇夫人很驚訝元吉居然是這樣的想法,看看李世民也同樣詫異的表情,問道:“元吉,不管你是什麽理由,你做的那些事情真的錯的離譜啊,那不是孩子過家家,件件都是禍害相鄰的惡事啊,你怎麽這麽不懂事呢!”
李世民也說道:“三弟,也許你真的這樣想,可你知道父親為什麽一直都不願帶你上戰場嗎?”
“為什麽?”李元吉看著李世民,眼中有說不出的渴望。
“父親和大哥還有我都說過,家中四子,除了我們二人,隻有你已經長大了。我們都上了戰場,家中一群老幼無人照看,留下你也是為了讓你肩負起家裏的擔子,何況戰場上瞬息萬變,說不定那一日我們就回不來了,你是李家的香火啊,你明白嗎?”
李元吉和竇夫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同時震驚的看著李世民。李世民又道:“其實你做的事情,父親都知道,但他卻從來沒有說過。我們有時候會問他,為什麽對小三兒如此寬容,他總是說元吉隻是年幼,總有一天他自己會明白的。”
又拍拍李元吉肩膀道:“二哥更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也省去了我們對你的擔心啊!”
李元吉眼圈兒發紅,哽咽著問道:“父親真的這樣說?”
李世民點點頭道:“我們都很在乎你,特別是爹娘,他們對你很內疚的。我和大哥基本上就是在軍中長大,日日都能得到父親的教誨,而你卻出生在府中,少有和父親單獨相處的機會,也就無法教育你。父親常說你現在這樣,都是他的過錯,元吉,你理解他的心嗎?”
竇夫人也是眼睛紅紅的,摸著李元吉的頭說道:“兒啊,這麽多年娘一直對你不冷不熱,不是娘不疼你,是你做下的那些事情,當真讓人接受不了。每次娘聽到這些,首先是自責啊!孩子,你也是娘身上的肉哇!”
李元吉再也忍不住,大聲的哭了出來。從懂事後就知道母親不待見他,父親和哥哥們都在外麵。家裏孩子們數他最大,也數他最無所事事。每次聽到哥哥們如何威風,心裏都不是滋味。
有過一段時間,他勤學苦練,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讓他也能跟著上戰場殺敵,去證明他不比任何人差,可惜並沒有讓爹娘放心。之後便破罐子破摔,索性做些錯事,就是為了讓他們知道還有他這個兒子。
目的達到了,同樣問題也出現了。父母不但成功的注意到他,而且成功的將他定義成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這讓他一時間接受不了。
“既然你們這樣說我,我就做給你看!”李元吉開始了自我報複的行動,整日在街上欺行霸市,招搖而過,很成功的又得了一個外號“三霸王”!
他自己心裏什麽都清楚,可是父母每次都是責罵與不屑,他也就終日渾渾噩噩的過了這幾年。
今年發生的事情,嚴格來說隻能說是他信錯了人。他手下那些雞鳴狗盜之徒,打著他的名號,更加囂張跋扈,而且事情越做越大,這一次更是逼死了幾個女子。要不是有國公府的威嚴和權勢,他早就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這時聽到在父母心中他原來是這樣的,積鬱了多年的委屈、不甘、心酸通通湧上心頭,趴在竇夫人懷裏嚎啕大哭,畢竟他才是十幾歲的孩子!
四人在屋中敞開心說了很久,沒有人知道後來他們說了什麽,隻是這晚之後,人們驚奇的發現三霸王不在和從前一樣了,他把手下的那些能人異士全都驅逐,又請了幾位當地有名的先生過去,開始學習聖人之道,研究兄友弟恭了。
一場風波結束了,但楊廣要抓的刺客久久沒有露麵,逃跑的末末也沒有尋到,晉陽城又恢複了往日的繁華。
轉眼馬上就到了越王的壽辰,李向提前兩日便帶著程咬金那一隊兵士,拉著做好的禮物往洛陽而去,宇文聰已經先兩日由蕭後的親衛押到了洛陽城中,暫時關在太守府裏,由宇文成都看管,等李向去了再處理。家中的事情囑咐了無憂看著,外邊的事情讓魏征幫著處理。
路上無話,半日的行程就進了洛陽城裏。李德先他一步來洛陽,將自家的一個米鋪收拾一下,臨時作為李向歇腳的地方。
這家米鋪叫“利人米行”,是李耀祖那時就開起來的,說起來比李向的年紀都大的多。米鋪是洛陽城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大米鋪之一,位於皇城端門南側,天津橋南岸。
說起天津橋,那可是洛陽一景。自從楊廣重建洛陽後,兩年內,就成了北方最重要的大都會,商旅雲集,萬國舟帆。整座橋是為了連接洛河兩岸而建,並不是簡單搭起浮橋。
整座大橋用大船連接,南北一字排開,猶如水中長龍銜接著南北兩岸。船與船之間用鐵鏈聯結,橋麵平整,橋身穩固。橋建成之後,橋上車輛往來,行人絡繹不絕,一派熱鬧景象。
橋上有四角亭,橋頭有酒樓,南北兩市胡人商旅充肆,確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李向帶著程咬金到了店中,老掌櫃慌忙迎了出來。李向見禮說道:“你是李家的老人了,理應是我這個晚輩給你施禮的,不用麻煩,能正常吃住就好。”
老掌櫃姓梁,名字也和店鋪相配,叫做梁滿倉,李向親切的稱呼他粱老叔。
粱老叔也是個健談的人,又見到小東家沒有架子,便有一句沒一句說起了洛陽的事情。
程咬金第一次來洛陽,聽兩人說話抓耳撓腮的,實在坐不住,就央求李向放他出去好好逛逛去,前兩日兵士們都發餉了,他雖然沒幾個大錢,可李向還是私人給了他一些,這會兒酒蟲又開始作怪,想去城中喝幾碗去。
李向可不敢將這位大爺單獨放出去,那是沒事找事。不讓他去吧,又見程咬金那可憐的樣子,心想算了,還是一起去吧,便和粱老叔打聲招呼,領著程咬金,帶上兩個護衛往街市上去了。
米鋪就在天津橋附近,所以李向也沒往遠走,順著路就往天津橋走來。一路上程咬金興致頗高,用他獨有的大嗓門兒不斷的挑戰著李向的鼓膜兒。不論走到哪裏,隻要程咬金一說話,幾人就變成了路人眼中的焦點。
李向實在是怕了這個活祖宗了,趕緊尋家酒樓將這位大爺的嘴堵上。要說洛陽最好的酒樓,不是在皇城中,也不是在兩市裏,恰恰就是天津橋橋頭的四個角上。
為什麽這裏的酒樓最好,生意最火爆?那是因為在這四個酒樓裏,可以一覽整座洛陽城的全景,而且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遠眺看到宮城中宮女們在池邊戲水的美景。當然沒有望遠鏡的時代,肉眼是看不清的。
洛陽城是大匠宇文愷設計建造的,他將洛陽城的規劃設計完美的和洛陽的山川地貌結合在了一起,真正的達到了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
他果斷地改變了傳統左右對稱的城市布局,把城市的各部分與天子聯係在一起。
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天漢銀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宮”,架在洛水上的天津橋和宮城的南邊正門端門相連,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這裏停、發駛往銀河的船。
而洛陽的定鼎門大街,連接宮城正門和郭城正南門“定鼎門”的禦道,被稱為“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
站在橋頭的酒樓抬頭北望,便是煌煌的七天建築(注1),因此這裏的地段寸土寸金,酒樓也就水漲船高了。
李向幾人進的是一家叫望月樓的酒家。樓有四層,小二見李向著裝華貴,氣質不俗,知道是一位富家公子,便引著往樓上走去。
李向見一樓也沒有幾個空位了,便跟著小二往樓上去。四層樓中除了一樓是散座外,剩下三層都有包廂。本來小二是要帶他們去包廂的,李向為了看看洛陽景色,就選擇了外麵的一張雅座,沒有進包廂,小二隻好擦桌子點菜。
程咬金早就按捺不住了,大聲叫著要酒。李向隻好瞪著眼睛嚇唬他,再大聲說話就不給他酒喝,總算叫他閉嘴了。
看看酒樓的格局相當氣派,而且牆壁上還有一些名人士子留下的詩詞字句。李向在前一世也去過很多名勝,見過古人題字於壁上。隻是那時已經是文物了,隻可遠觀,而且還隔著厚厚的布簾,看不太清。
這回有機會近身而看,也有了興趣,酒菜沒有上來,他便起身在牆壁前欣賞。確實有許多詩句朗朗上口,讓人覺得讀之沁心。
再加上遠處就是美景,李向也來了興致,叫小二上筆墨,也要留下他的筆跡。從心裏講,李向還是很願意青史留名的,作為一個穿越者,能有這樣的機會一定不會放過。
他跟著無憂學習了一段時間毛筆字,現在的字不能說是有什麽大家風骨,起碼也算得上端正工整了。
拿起毛筆,思考一下,在牆上一揮而就。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晉陽李向,大業十一年未月。”
七天建築(注1):在隋唐洛陽都城的中軸線上,即:天闕(伊闕)、天街、天門(定鼎門)、天津橋、天樞、應天門、天堂,南北縱貫隋唐東都洛陽城中,是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