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從床頭拿出一個包裹,打開包裹,裏麵有一紮厚厚的手稿。康有為將手稿取出,雙手送給林海。


    稿件有些陳舊,有多處修改的痕跡,有的修改痕跡還很新,顯然成稿已經很長時間,並且至今一直在完善。這份稿同樣有一頁簡錄,將書稿的內容作了歸納,大致可以看出,這份稿件主要分三個部分,分別闡述改革變法的原因,以及經濟上,政治上的變法要求。


    林海將書稿在譚嗣同麵前晃了晃,問道:“譚兄可要看?”


    譚嗣同婉拒了,道:“我早已看過。”


    林海一邊飲茶,一邊翻看書稿,臉色平靜,看不出心中喜惡。片刻後,康有為問:“徐先生覺得這些書稿還要得麽?”


    林海微微頭:“不錯,隻是有的地方略顯激進了。”


    “哦?”康有為問:“未知哪些地方激進了?”


    林海:“康先生以為‘西方各國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三十年而強,相信中國隻要認真變法,三年可以自立。’這個時間我看短了一,康先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泱泱中華怎麽可能在三年就改頭換麵?”


    康有為笑道:“三年不過是奉勸皇帝改革所用之詞語,皇帝喜功,變法成效的時間越短,越能激他變法的決心。其實我的計劃是十年改變中國。”


    林海笑道:“康先生這可是欺君之罪啊,我當出。”


    出就是告狀的意思。康有為顯然不擔心,哈哈大笑:“徐先生不是出賣朋友之人,我康有為這識人之能還是有的。”


    林海心想,你又有什麽識人之能?你若有識人之能就不會被袁世凱背叛。


    “十年還是太短了。”林海搖頭:“今皇帝失權,處處受太後掣肘,當朝大臣多老朽守舊,不懂世界大勢,在變法過程中,這些人將成為很大的阻力。不掃清這些阻力,變法難以成功。”


    康有為:“我維新派當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精神,國外變法皆以鮮血鋪路,我中國人豈能畏懼困難?前方雖有險阻,我等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林海:“我們可以流血犧牲,皇帝可以嗎?把皇帝放在太後和群臣的對立麵,改革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康有為:“徐先生過慮了。皇上若欲變法,可擢用有才幹的臣,給以官職,準許他們上條陳,若有真才實學,予以破格重用,令其辦理新政。至於守舊大臣,可保持他們原來的俸祿,使其無失位的恐懼,他們便不會阻撓新政了,怎能將皇帝置於大臣的對立麵?再在變法過程中,可相機行事,就皇上現在之權,即使不能盡變舊法,而扼要以圖,也足以救中國。”


    康有為在政治上還很幼稚,將變法中的鬥爭看得太簡單。在這個問題上林海隻是到為止,並無意糾正他的錯誤思想,兩個人沒有交情,過激的言論對談話的氛圍沒有好處。


    “廢除八股取士製度應該緩行。”林海翻看到書稿中闡述變法內容的一頁時,對其中的第一條提出了評。“目前的各級科舉考試取用八股文體,應予以廢止,改試策論。得很好,但朝廷大臣多是寫八股入仕的,八股文就是他們的初戀情人,他們不會同意這樣的做法,這一條執行起來困難很大啊。”


    聽了林海的妙喻,譚嗣同笑了起來。


    康有為:“在我的變法構想裏,廢除八股文,去千年愚民之弊,為維新第一大事。我中國落後,八股文可是罪魁禍。士人為了掙得功名,皓窮經,揣摩聖賢的言行和時文的程墨。到了後來,連經書也不讀了,隻記數十題之文而已。而且它缺乏實用的價值,形式主義嚴重。仕子學八股文學得方頭呆腦,又怎能成為國家棟梁?以八股取士始於明,中國勢弱亦始於明。變法當以廢止八股為始,中國振興亦當以廢止八股為始。”


    林海:“當今中國,仍在攻讀八股的學子數以百萬計,如果突然廢除八股,這些學子數十年的學問不是白做了?學子必然鬧事,社會的穩定和諧必將受到衝擊,這會使變法陷入被動,並且授人以柄,這就得不償失了。康先生,我認為廢除八股可行,但應該有更好的方法。”


    康有為問:“請問徐先生有什麽更好之法?”


    林海回答:“可以從變法之日起,保留八股取士,同時增開策論、科學、既能廣納人才,又不會製造矛盾。同時創辦學堂,倡新學,開民智。數年以後,再無人學八股時,再徹底廢除八股。”


    康有為沉思了一會兒,頭道:“徐先生的構想雖然有向八股妥協之嫌,但不失為穩健之策。今當以維新變法大事為重,能少豎立敵人當然是好的,徐先生之策較之康某愚策更善。”


    林海笑了笑,心想:康有為雖然認同自己的看法,但言語間明顯對八股痛恨之極,這大概是因為他自己考了幾十年,一直考不上吧。不過從這個事情上也可以看出,八股的確是誤國很深,像康有為這樣的大才竟然因為八股不過關而失去報國之路,可悲可歎。


    繼續看稿。看到關於經濟改革一頁,眉頭微微皺了一皺,很快又舒展開。康有為一直注視著林海,這的表情變化沒有逃過他的眼睛,當即問道:“徐先生可是又現了什麽不妥之處?”


    林海本不想多,但既然他問到了,也就道:“康先生主張對農、工、商業按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模式進行全麵改造,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展道路。但西方是以工廠為單位,使用機械進行工業生產,而我中國主要以家庭、作坊為單位,以手工生產為主導。如果貿然學習西方,會不會出現問題?一旦出現問題該如何解決?這些情況康先生可有考慮?”


    康先生不解的:“這何須考慮?出現了問題逐一解決就是,徐先生對變法的態度是否過於保守了。”


    林海沒有和他深入探討,笑了笑道:“或許是吧。”


    短短的談話,林海已經對康有為這個人有了較深的了解,這個人的思想開放得誇張,《大同書》雖然有瑕疵,但以這個世紀的人來,可謂驚世駭俗。變法維新之論林林總總數百條,多數是很有建設性的,有的設想甚至連林海都拍案叫絕。康有為這個人可是百年一遇的大才!不過他有一個致命的弱,就是隻善於提出問題,而不善於解決問題。在變法維新之論中,他的所有建議都僅僅是建議,而沒有提出具體的措施。譬如他提出要廢除八旗子弟的寄生權利,可是具體怎麽廢除,拿誰開刀,出現了反對意見怎麽辦,統統沒有。


    自古以來,凡是紙上談兵,無不害人害己。長平之戰,趙括指揮錯誤而使得趙軍全軍覆沒,自己衝陣戰死,趙軍四十萬人被秦將白起活埋。馬謖失街亭,誤了自己的命,更使蜀軍銳氣大傷。而曆史上的康有為也不輸古人,正是由於他在變法中過於激進,特別是對經濟的改革造成太多人失業,令皇城周圍,天子腳下流民四起,怨聲載道,使慈禧太後抓住了辮子動政變,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斬菜市口。


    反思曆史,有人曾經提出過設想:如果光緒皇帝沒有以康有為為變法之主持,變法是否有成功的可能?若變法成功,今日之中國又將是怎樣一副景象?


    對於後世的人來,這個假設僅供yy而已,沒有實際的意義,然而對林海來,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康有為作為變法的顧問或是幕僚可能是全中國數一數二的,但放以實權則要壞大事。若有機會一定要給光緒皇帝提個醒。”林海心中暗想。


    就變法維新又淺談了幾句,譚嗣同向康有為提出籌辦《中華日報》的設想,並請他出任報紙總編輯,康有為也正需要一個能夠令自己出聲音的渠道,當即答應下來,並且提出要請梁啟擔任副總編輯,林海和譚嗣同當然高興。


    話題轉到報紙,三人興致盎然,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下午兩。肚子咕咕叫了,才想起來還沒有吃午飯。康有為請林海譚嗣同用了一餐後,三人作別。


    走出旅店,譚嗣同笑著對林海:“徐兄,我第一次見康南海時,康先生一番言論下來,我隻覺如同兔子見了獅虎,瑟瑟抖。徐兄竟能與康南海侃侃而談,還隱隱占據主動,令在下佩服啊。”


    林海笑道:“我不過隨口,論才學還是康南海更勝一籌。”


    譚嗣同:“康南海的才學深不可測,在下是看不透的。徐兄認為康南海的才學如何?”


    林海想了想:“康南海可為謀士,可比三國的郭嘉、程昱。”


    譚嗣同問:“在下如何?”


    林海想到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後明明有逃生的機會卻慷慨赴死,令人扼腕歎息,不禁道:“譚兄可比徐庶。譚兄,徐某有一言相勸,你性格太直,這個不好,有時候要懂得變通,不要像徐庶那樣,明明可以脫離曹營,卻腦筋死轉不過彎……”


    譚嗣同疑惑的問:“徐兄到底在什麽?”


    林海不知怎樣解釋,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


    譚嗣同又問:“徐兄自己可比三國的哪一個人物?”


    林海笑而不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煮清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潘驢鄧曉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潘驢鄧曉閑並收藏海煮清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