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亭啊,剛才我了,皇帝任命我為新軍統帥,更多的是和為了和德國人打交道,白了,我就是一掮客。如何建立新軍,我懂得不多,慰亭久經沙場,乃當時之良將,不妨一,這建新軍先應該從何處開始著手?”


    袁世凱:“徐大人,要建立一支新的軍隊,先要明確軍隊的編製,並據編製選定軍官。新軍按德國陸軍建設,德軍編製從師以下分別為:團、營、連、排。依世凱愚見,新軍若以師建製,可能規模太大了,不妨建成一個加強團,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騎兵營、一個獨立炮兵連、一個獨立工兵連、一個後勤輜運連,確定以上各營連軍官,然後招募士兵,以後再待機展。”


    “不過我朝沒有以師團為軍製的先例,如此做可能招人非議。不妨套用我朝慣有的編製名,以標、營、隊、哨、棚替代師、團、營、連、排。”


    到這裏,袁世凱看了看林海,林海頷:“得井井有條,不錯。”揮了揮手:“慰亭,繼續。”


    袁世凱受到鼓勵,神色添了一絲喜悅,又:“兵源方麵,一定要嚴格把關。富家子弟不能要,有惡習的不能要,最好選農民,要貧苦農民子弟,身高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要有一定的負重力量,要認識字,但不要識得太多,識字太多的人就機靈了,太機靈的兵不好管。募兵時應將軍餉和福利明確,軍餉要足夠士兵養家,否則難以募集到當家的男丁。”


    想不到征兵竟然這麽多講究。林海心中暗想,看來袁世凱這個人還真得用。


    “兵募齊了,就是訓練的問題。世凱有一部舊作《練兵要則十三條》,已結合新軍的組建和訓練思路作了修改,請徐大人過目。”


    完,袁世凱將兩本手稿雙手奉送到林海麵前。


    林海接過來,翻開一看,第一頁隻有短短的一行字,用毛筆寫成的。


    “練兵之事,看似複雜,其實簡單。一言以蔽之:練成絕對服從命令。”


    “嗯,得有道理。”林海翻開下一頁,這一頁主講軍律,也是得頭頭是道。再往後翻,無論是軍餉、槍械、行軍、列陣都講解得很詳細。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抄襲國外最先進的軍事著作,那還錯得了?


    翻閱了十分鍾左右,兩冊兵書翻完了,林海合上書卷:“慰亭,你的想法很好,我同意新軍先以加強團的規模組建,編製名還是采用德國的。其實那也不是德國的編製,而是世界通用的。我們也要和世界接軌嘛。這支軍隊暫時由我任團長,你任副團長,我們還要請一個參謀長,對了,還要一個政委。”


    袁世凱:“政委?”


    “政委的作用是調節士兵的情緒,提高士兵的思想覺悟,鼓勵士兵英勇訓練,殺敵報國。政委不幹涉軍事訓練和軍事行動,但對於軍隊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哦,明白了。”袁世凱“政委就相當於監軍。”


    林海笑道:“正是。”


    在國際通用軍隊編製裏是沒有政委這個職位的,林海之所以搞這麽一個職位,一是為了懷念後世的祖國,另一個原因是為了挾製袁世凱的權力。因為參謀長這個職位林海是想給德國人的,德國人當然不會和袁世凱爭權奪利,那麽林海不在軍中的時候,就會形成袁世凱一人獨大的局麵,這絕非林海願意看到的。


    其實林海是多慮了,此刻的袁世凱根本沒什麽花花腸子,他一心隻想抱住林海這個皇帝身邊紅人的大腿。聽林海要在軍中增添一個政委職位,他急忙從懷裏摸出一支鋼筆,在書稿的最後一頁記錄下來,以免忘記。


    林海又:“參謀長這個職位,我希望由德**官來出任。德國人負責訓練軍隊,職位不能太低,否則沒有威信,難以成事。參謀長的具體人選布洛夫由推薦,我們就不用操心了。當務之急,我們應當按你的法,確定步兵營、騎兵營、炮兵連、工兵連、後勤輜運連的最高軍官,然後招募士兵。慰亭,你心中可有軍官的人選?”


    袁世凱:“青年軍官最優者當數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三人,此人三皆是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學員,成績優異,可為步兵營長。此外,曹錕、盧永祥、王占元、段芝貴、李純等人也都是青年軍官中的翹楚。但世凱從未聯係過這些人,不知道他們自己的想法。”


    林海:“你把你中意的名字寫下來,我再添一些我中意的軍官,然後請皇上定奪吧。”


    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這些名字聽起來很令人蹙眉,林海讀中學時學過魯迅的一篇文章《紀念劉和珍君》,段祺瑞是製造三一八慘案的罪魁禍。而且這些人與袁世凱搞到一起,名聲自然好不到哪裏去。史書上對這些人的評論一向不高。


    不過因為一件有趣的事,林海對段祺瑞等人的看法卻與普通人略有差別。


    有一段時間,林海喜歡下圍棋,於是讀了一些關於圍棋的趣聞,其中有一條關於段祺瑞的。


    據稱,有一次段祺瑞和兒子段宏業下棋。棋到終盤,段祺瑞大負,氣得他跳起腳來,把棋盤掀翻,並怒斥段宏業道:“你這子,一無所能,就知道玩這個,你以後有什麽出息?”段宏業被斥後,隻得諾諾而退。後來又和他老子下棋,段子學機靈了,故意輸給他老子,誰知段祺瑞又罵:“你這子,連個棋都下不好,你以後還能幹什麽?”搞得段宏業十分鬱悶。


    因為這個故事,林海覺得段祺瑞這老家夥挺可愛的,於是查看了他的一些資料,結果現這個人也並非書本裏講的那樣頭生瘡腳下流膿。這個人雖然是袁世凱的嫡係,但反對袁世凱稱帝,反對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最難得的是他一生沒有積蓄,連自己住的房子都是租的,僅從這一看,這個人就比現在的很多當官的好得多。


    當然,這個人後來執政,施行親日的外交政策令林海非常厭惡。但在日本侵華,國家危急存亡之秋時,他大節不虧,嚴辭拒絕了日本人要求他成立偽政府的要求,算是得保晚節吧。


    對於這些在後世名聲不佳,或者名聲很好的古人,林海現在的態度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馮國璋段祺瑞有才,那就唯才是舉。如果品行不佳,或者沒有能力,那就隨時下課。


    至於這些人是由袁世凱推薦的,這一林海卻不擔心,他知道民國建立以後,這些人和袁世凱的關係是很緊張的,絕對不會成為袁的鐵杆。


    林海自己也加了一些名字,不過不多。


    經過林海和袁世凱的討論,最後初步確定了一份高級軍官名單。


    步兵一營營長:馮國璋。


    步兵一營營長:段祺瑞。


    步兵一營營長:王士珍。


    騎兵營營長:畢永晉。


    炮兵連連長:馬明遠。


    工兵連連長:曹錕。


    後勤輜運連:劉山峰。


    袁世凱推薦的其他軍官擔任步兵營的連級軍官。


    政委這個職位暫時沒有定下來,林海本來想是請譚嗣同,但譚嗣同估計鬥不過袁世凱這個陰險人。


    然而這份名單卻沒有被光緒通過。因為其中的軍官有太多來自北洋派係的,若由這些人掌控軍隊,估計很快又會變成李鴻章的私軍。


    曆史上,光緒是認同了馮國璋、段祺瑞等人的,但那是在甲午戰爭以後,李鴻章的勢力已經土崩瓦解的情況下。此刻李中堂如日中天,光緒不會讓他繼續擴充實力。


    光緒大筆一揮,直接把王士珍、曹錕兩個人的名字勾去,換了兩個他的心腹將領:劉玉洋、周複。


    光緒又問了問林海推薦的幾個軍官的情況,林海是自己在美國服兵役時認識的,打過仗,素質過硬,光緒沒什麽。


    三天以後,聖旨下達,新軍命名為“定武軍”。徐誌摩為參將,定武軍統帥。袁世凱為協領,定武軍副統帥。並任命各營連軍官。


    馮國璋、段祺瑞等立刻前往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征募士兵,半個月選拔了5ooo餘人。


    練兵地選定在天津鹹水沽南約1o公裏的站,軍營及隨營學堂、炮場、靶場、馬場、練兵設備、練兵操場的建造有條不紊的展開。


    這一切都是由袁世凱操辦,矮胖子忙得焦頭爛額。


    林海一都不忙,他隻是差人送了一封信到金甌角,要求畢永晉、馬明遠、劉山峰三人立刻到天津會合,然後就開始抓報社的工作。


    由於采用了炒作的策略,又抓住了北洋海軍會演和定武軍建立兩個國家大事大做文章,《中華日報》的銷量直線上升,在二月中旬達到了三萬份的銷售量,廣告位的銷售也非常搶手。


    在報社的展策略上,總編康有為和總裁譚嗣同的意見產生了衝突。康有為認為天津太,識字的人不過十餘萬人,報紙銷量現已達到了三萬份,可開的市場空間已經很了,應該向北京和上海展。譚嗣同認為應該先在天津站穩腳跟,半年以後再考慮擴張。兩人誰也不能服誰,於是請林海裁決。


    林海支持了譚嗣同的意見,對康有為的激進思想,他一向是不認同的。


    康有為有些掃興,很快就離開了。譚嗣同被林海留下來聊了一會兒天。


    譚嗣同見林海眉目間有些愁雲,問道:“徐兄為何事而愁眉不展?莫非是組建新軍的事?”


    林海出任定武軍最高統帥之事並不是什麽秘密。


    林海:“軍中還需一個政委,這個人選一直確定不下來。”


    譚嗣同問:“有何特別的要求麽?”


    林海:“這個人要有才華,更重要是要剛直不阿,當我不在軍隊的時候,一旦袁世凱獨斷專行,剛愎自用,做出不利於軍隊的事情,他可以加以阻止。”


    譚嗣同:“就是這個人和袁世凱的關係不能好,徐兄,我倒是有這樣一個人選。”


    林海問:“誰?”


    譚嗣同回答:“張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煮清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潘驢鄧曉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潘驢鄧曉閑並收藏海煮清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