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各地紛飛的戰火也普遍都停歇了下來,整個中原大地迎來了難得一刻安寧,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李已經將燕幽亂如麻的形勢逐一理順,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李開始準備登壇拜士。


    登壇拜士這倒不是李先創,古來就有,但在這武人跋扈、軍閥亂政的時代倒是十分罕見。


    天公果然作美,在登壇拜士的這一天天氣格外的清爽,清空旭日,萬裏無雲。


    由於是年關,城中百姓十有**都閑散家中,加上李特意的引導之下幽州城中央的青石台之下已是密密麻麻的站滿了百姓,所謂的萬人空巷亦不過如此吧。


    “真壯觀啊!”


    扮作普通侍衛的小乙隱藏在李的身後感歎的說道,這段時間小乙同卓娜一起搗鼓了一個女兵營及童子軍,李隻當好玩也沒管她們,任由她們折騰。


    韓延徽還是那副不苟一笑的樣子,嚴肅的說道:“太宗曾有雲,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所向萬事皆順!”


    李靜靜的望著祭台之下的百姓,在神武軍及羽林軍的維持下,百姓有秩序的保持了沉默,一雙雙炙熱的目光盯著台上的李,自李入主幽州以來不但帶給她們安定的生存環境而且免除了她們所有的賦稅,這都是看得見的好處,比之劉守光時期有如天上地下。


    “吉時已到!”


    著華服的司儀拖著長音驀得一聲唱喏,緊隨著同時響起十數聲高鳴的牛角聲,本就安靜的祭台之上更是一片寧靜,急促的鼓樂聲,沁人心脾的編鍾聲,蕩氣回腸地擊缶聲依次激蕩而過。祭奠儀式正式開始。


    一身墨黑金絲綢邊的隆重華服,李踏上祭台,司儀開始禱告天地,行三拜九叩之大禮,持旌旗,上接天意引動神靈,這一切在百姓看來顯得無比的莊重於神秘。


    李此時也顯得尤為沉穩,那一身從戰場之上磨煉出來的霸氣豁然而顯,站在高台之上巍然如山。讓階梯之上等待受封的一眾文士及將領產生一種不可逼視的感覺。


    “生祭!”


    在行完前麵一個步驟之後司儀又再次拖著長長的尾音喊出了第二個程序:生祭,所謂生祭就是直接用童男童女的血來祭奠天地神明,在這個人命賤如草的時代,別說幾個童男童女,就是用幾萬人來祭奠也不會讓人驚訝。


    話音未落,立即就有人抬著九對童男童女緩步走上台來,不消片刻九對童男女被抬到了祭台之上,細望架子上地童男童女臉上充滿了驚恐和不安,李心中不忍。問道:“這些小兒是用來祭祀的?”


    司儀點了點頭。


    李繼續問道:“就沒有別的方法了?”


    司儀搖了搖頭。


    李心中一動眉頭大皺,勃然大怒,對那司儀喝道:“難道是要用這些小兒的命來祭奠天地?”


    身旁眾人以及離的近的將士、百姓都不由得怔怔的望著李,李為何突然怒,遠處的百姓更是不明所以,隻是靜靜地望著祭台之上。


    李激動的指著這些童男童女高聲喝道:“我們是人,不是禽獸,舔犢情深、虎毒不食子,禽獸尚且如此。何況人乎?天地不仁,那我李就來還大家一個公道。從今往後,隻要是我李在的一天就絕不允許私殺人命。違者千刀萬剮。”


    司儀忙上前道:“大人,祭奠之事需以血引天地之靈氣,不可荒廢啊!”


    李冷哼了一聲,道:“那又何須要這些小兒的性命,我的血行不行!”


    “大人!”


    司儀嚇得頓時拜倒在地,匍匐在前一動不敢動。


    “拿刀來!”


    李高聲喝道,立即有人送上一把牛角匕。那鋒利的刀刃上還明晃晃的閃著寒芒。將刀高舉,朝台下四周示意。台下更是一片死寂。


    台下百姓通過台上的一係列舉動已經差不多明白台上生了什麽事情,隻覺的胸中地一股熱血都隨著這位新任的節度大人地動作而沸騰,接下來的動作讓他們更為緊張,節度大人用手中地牛角刀朝左手狠狠一劃,頓時血流入柱。


    一旁的司士連忙捧來大碗接住從空中灑下的鮮血,遠遠看著這一場景的小乙隻覺心中一酸,忍不住泣聲喊了起來:“夠了,夠了,你們趕快去勸阻大哥啊,你們是不是想看他死啊!”


    史弘肇、景延廣等一眾武將正想往上衝去,王處存忙阻止道:“少安毋躁,隻需稍等片刻,主公自有打算,不礙事的!”


    正當眾人疑惑之際祭台之上李已經按住了血口,在祭祀的侍奉下包紮了傷口,大聲喊道:“我以我血來換的這九對童男女地性命,今天我李在此立誓我將以我地性命來維護燕幽所有百姓的性命!”


    “萬歲!”


    也不知從什麽地方響起這一聲音,漸漸地漸漸的百姓中的萬歲聲如浪潮般一波高過一波,這一天注定是幽州城的曆史性的一日。


    有了這個好的開端接下來的拜士儀式開戰得十分順利,李對台下的受封之將領、文士采用了最高的九錫之禮。


    九錫之禮,本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之物,是最高禮遇的表示;但在曆朝,受了九錫之人無一不是謀朝篡位的臣子:改製的王莽,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還有那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馬昭……九錫儼然便是篡逆的代名詞。


    李隻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采取九錫之禮就是要向世人展示求才若渴和重視人才之心,將九錫之禮大眾化就是一個李深思熟慮後的一個措施,當然李賜九錫也不是全部賜給一個人,量材而用是根本,將九錫徹底化作一種榮耀標誌,就像是勳章。


    九錫中具體釋名及其寓意:一曰車馬,指金車大輅(h車轅上用來挽車的橫木),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黃馬八匹,德可行者賜以車馬。二曰衣服,指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鞋)一雙,能安民者賜之。三曰樂則,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民眾多者賜之。五曰納陛,登殿時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猶貴賓專用通道,能進善納言者賜以納陛。六曰虎賁(bn,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幹人,或謂三百人;也指虎賁衛士所執武器,戟、铩之類,能退惡者賜虎賁。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能征不義者賜之。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九曰鬯一卣(音有,提梁壺),指供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鬱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請諸位大人上台受封!”


    司儀再一次拖著長長的尾音高聲唱喏,文武官吏排成兩排依次登上階梯,在遠處看來顯得莊重無比,對於這一眾官吏特別是新投靠的原劉守光麾下將領來說這是對他們最高的認同,李給了他們一種從未有過的安全感和認同感,原先的那種抵觸之心漸漸的融化甚至是消散


    燕幽出猛將,李假借劉守光之名將整個盧龍重歸幽州一統之後,也有不少原將領重新投靠了過來,如驍將單延圭、元行欽,原涿州刺史劉知溫,猛將李山海、順州刺史王在思,陳確、胡令圭、張在吉、高行圭、高行周兩兄弟等等。


    文士方麵除原有的滄州一套班子之外,新掘的馮道、仇殷、段深等赫然在列。


    盛大的儀式在山呼海嘯中結束,身在其中的受封的一眾官員、將領都為這莊重的場麵所感動,當各自從李手中接過那代表榮譽和地位的九錫中其中一樣或幾樣之時,不約而同的行了對皇帝行的九拜大禮,李這時候也沒有退避,這代表著他承受起為上者的一種責任和義務,如果連這點膽量都沒有又憑什麽談維護跟隨者的利益呢。


    東方飄來一朵五彩祥雲,那燦爛的陽光毫無保留的照射在大地之上,照的人們的心裏暖洋洋的,今年的冬天比過去十年都要暖和了許多,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五代當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壁銅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壁銅牆並收藏混在五代當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