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先生走出嵐王書房,嘴角含著一絲笑意,皇家要證據才肯認回小郡主,可他不同,他隻想要小郡主過得好。(。!當日城破,楚夫人將小郡主塞到他懷裏,看了又看終於道一聲‘淩先生,拜托了!’便返身回去找王爺。他就知道她將會一死以殉王爺,同時也是將更多的活下來的希望給了自己的親骨肉。那樣的亂軍中,他武藝再高,帶著個三歲孩童,還帶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逃脫的希望確實不大。
隻是沒想到即便如此,被他綁縛在胸前的小郡主依然因為打鬥中綁帶被斬斷而滑落下地,待他砍殺了圍攻的敵人再去找,已經不見了蹤影。他記得很清楚,那旁邊有一條大河,小郡主如果不是被人擄走,那便是掉進了湍急的河裏,他當時聽得她嬌嫩的聲音喊了一聲‘淩叔叔’就沒了動靜,卻因為被五六個人圍攻不能轉頭去看。
可是當時城池已頗,再擄走小郡主去威脅王爺已經沒有意義,那麽便是掉進了大河。他跳進河裏找了許久也沒有發現小郡主的蹤跡,隻能順著河一路尋找,隻要聽說有人在水裏撿到了孩子便上門去問。可惜依然一無所獲。後來終於死了心,遊曆各地尋找找得像王爺的年齡相仿的女子。盡可能的幫助其人過得幸福安樂。
如今他的確是沒有皇家要的鐵證,可是這位魏夫人是三月間的生辰,他把小郡主弄丟也在三月間,說不定是誰撿到她直接將那一日當做了她的生辰。還有,魏夫人的宮寒據莊太醫說恐怕是小時候在冰冷的水裏泡過很長一段時間。小郡主不就是掉進水裏去了麽。嵐王方才的臉色太過難看,而且這兩點都是猜測,也不足以當做證據,所以他便沒有講。還有就是太後說感覺的,一個小時候過得那麽辛苦的孩子,到現在居然長成如此不必旁的大家閨秀遜色絲毫的氣度,還有她臨危不亂,悍然拿劍救下嵐王的性命,這些他都覺得可以作為佐證。
淩雲當年就是穆望麾下的軍師,如今被嵐王請出來做王府第一幕僚,去查找沈二牛這種事並不需要他出馬。他也不曾請命。而且他也不認為去找一個很可能找不到的已經死了九年的人的老家以及其他情況有必要。隻有皇家才有這樣的人力物力還有財力。他如今便認定這是小郡主了。
嵐王讓他不要將事情告訴魏夫人,因為皇家不想有人冒認。皇家的確是不想有人冒認,而嵐王怕是還沒有完全死心。隻是,要有鐵證證明魏夫人不是小郡主,跟要證明她是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就交給他們皇家人去煩惱,與他無關了。
那位魏大人在蜀中屬於上司賞識,民間官聲也很好的幹吏,隻是美中不足有些懼內的名聲。如今看來,魏夫人如果真的是小郡主,在吃了那麽多苦頭後嫁得這個夫婿倒也算是苦盡甘來。那位小魏大人,一輩子懼內才好呢。淩雲好心情的回到房間自酌自飲起來。
沈寄在前廳看戲,她悄聲問徐五,“那個之前看我的湖綠紗裙的夫人是誰?”
徐五往場中一掃,湖綠紗裙,找到兩個,不過看小寄的應該是那個,“你不認得?”
“認得還問表姐做什麽?我瞧她坐的位置好像是宗室那邊。”
“嗯,她娘家姓石,父為禮部尚書,嫁的的確是宗室子弟。”徐五嘴角含著促狹的笑意。
沈寄反應了過來,這個身世,可不就是魏楹曾經去勾搭過的那位石家千金麽。如果自己稍微軟弱一點,今天的魏知府夫人就是她了。不對,如果當了石大人的乘龍快婿想來官運應該更加亨通,有老丈人提點估計也幹不出在皇帝麵前露出好惡以至於被貶官的事來。
徐五看一眼沈寄腕上長公主給的手鐲,因為太後喜歡,所以長公主示好?不太可能吧,長公主可是太後的親女兒。難道長公主也是跟沈寄合了眼緣,那就更奇怪了。
沈寄視線也落在上頭,“算了,別想了,我比你還糊塗。我先把太後老佛爺要的經書都給抄完了再說。”
徐五瞪大眼,“老佛爺?”
沈寄一愣,是啊,這又不是清朝,不興這麽叫啊,怎麽就脫口而出了。她訕訕的笑笑,“你沒聽到!”
徐五更加小聲道:“注意著點,你家魏大人不就是因為流露了覺得太後壽辰過奢才遭貶的麽。你可不要想著太後最近看你順眼就胡亂取稱號,這個兒戲不得。要是哄得她老人家開心還好,如果逆了意,你吃罪不起。”
“我記住了。”還好是徐五聽到,要是別人聽到就可能壞事。
回到家裏,沈寄又接著開始抄經,全家上下都把這當成最緊要的事來做。顧媽媽每每親自伺候在側,丫鬟等閑不敢從外頭經過驚擾到她。四夫人也不會在這個時間段過來。沈寄覺得有點別扭。總的來說,太後對她還不賴,就當是家裏的老人家她也挺樂意親近孝敬,給抄幾本佛經也沒什麽。可是這件事背後的意味,還有身邊人態度的變化讓她有些別扭。
見她把筆擱下甩著手腕,顧媽媽才小心翼翼的拿了一張燙金的帖子過來,說是京城裏有‘活菩薩’之稱的關夫人下的帖子,她是戶部劉尚書家的元配夫人,精通佛法,經常為一眾貴婦講經說法,因為講得好還出了命,太後也喜歡召她進宮去講經。也時常抄了經文進宮進給太後。這一次,她又辦法會講經,給沈寄也遞了張帖子來。沈寄心道,合著我把人的活兒給搶了,這是要當眾稱稱我的斤兩呢?
太後崇佛,皇帝孝順,因此各家誥命夫人都跟著信佛,四時八節的往宮裏送抄的經文,隻求能得太後青眼。沈寄一個十七歲的五品誥命,居然是太後點名讓她抄經,所以各人看她不順眼也就是應當應分的了。而且,貴妃的懿旨把沈寄的品性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也讓一眾誥命夫人有些不爽。沈寄苦笑,她怎麽就沒想到,貴妃的懿旨原來還有捧殺的用意呢。又不是自己去招惹她兒子的。太後倒不像是要捧殺自己,而是真的有點喜歡,她感覺得出來。拿著請柬她向精通京城社交圈子事務的顧媽媽打聽。
顧媽媽說,關夫人的講經會和宮夫人的賞花宴,是京城貴婦中出了名的兩個圈子。一個是屬於未婚女子的,宮夫人年年撮合的好事沒有十件也有八件。賞花宴的請柬等閑人拿不到,當初歐清靈以小官之女的身份拿到了,不是十一嬸有手腕,也不是歐清靈的令名遠揚,而是宮夫人要給自己跛足的兒子降格以求挑個媳婦,所以放低了門檻接納了四個本無資格進入的。而關夫人的講經會則是她領導下的一群信佛的官太太的一個鬆散的集會。林夫人也是其中的成員。每逢初一十五還有佛誕觀音誕這樣的日子就要舉行講經大會。這一次的請柬是五月十五的。隻是從前沒人想到過帖子會發給沈寄,所以也無人同她講過。
“都是幹娘那個年歲的人吧?”年輕人誰會真的喜歡佛經,就是湊上去太後也要說心不誠,或者說年輕人就不該弄這個吧。
顧媽媽笑笑,“是啊。”
沈寄低頭看看擺在桌上的經文,她對佛經的了解就來源與這幾日看過抄過的這些,一本她都還沒有抄完呢。去參加講經大會,那她得學菩薩不張嘴光是聽才行,而且聽還聽不懂,隻能坐著被人奚落。佛經這個東西可不像規矩,惡補半個月就能像模像樣的。太後崇佛,做誥命夫人便得懂佛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原來如今,學佛經也是成為一名合格官太太的必修課啊。
好在林夫人也是講經大會的成員,不然她到時候豈不是要傻兮兮的在那裏幹坐。她也不可能什麽帖子都拒絕,想去才去。
沈寄走出去,背著手看亭子上魏楹寫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個,他顯然沒做到,當時被貶官他很是唉聲歎氣了幾日,到蜀中,治完水被投閑散置的時候更是差點就一蹶不振。如今沈寄才知道要做到是多麽的難。她如今,太後莫名其妙看著順眼,算是寵吧,所以現在上路如果把名字亮出來應該沒有人敢再朝她揮鞭子了。可是這裏頭多少有幾分打狗也要看主人的意味,讓她心頭百味雜陳。還是隻有靠自己的來的地位才是踏實的。要不然,一旦太後對她的順眼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那豈不是要落入被眾人痛打落水狗的境遇總之一句話官不夠大,還是別在京城混比較好。如果她不是五品誥命,而是三品二品,那些人敢這麽質疑她麽。
抄佛經是可以讓人精心的一件事,沈寄慢慢的就靜下心來,隻認認真真的抄寫。那些句子在腦海中也就僅是過了一下,不過一直念叨的確有些功效。
花了十來日功夫抄完了一本,沈寄自己展開來看,還是有好處的,她的字兒好像有進步了。因為是抄給太後的,半點不敢怠慢,無意間竟然起到了練字的功效。而且這流傳的佛經也是抄寫的,字很是瀟灑飄逸,她日日看著也有些好處。字體漸漸開始脫離魏楹的字了。
沈寄想著太後說的,讓她抄完一本就往宮裏送。她也是誥命夫人,雖然品階低了點,遞牌子進宮覲見的資格還是有的。於是遞了牌子進去,得到讓她次日午後進宮的答複。
不用早起,不知道是太後體恤她住得實在是離皇城遠了點兒,還是她老人家隻有那個時辰才有空兒。反正不用天還沒亮就起床梳洗打扮,那就是一件大好事^h了。
沈寄沒想到的是,定在這個點是為了方便皇帝。這個時辰太後午睡方起,於皇帝而言也正好是個空檔時間。沈寄可能是穆望遺孤這件事自然也驚動了他。而且穆王的軍師看過後還說雖然隻有一分像穆王,但卻很像穆王那名侍妾。那侍妾十分美貌,穆望視若珍寶,特地上折為之請了‘夫人’的封號。所以,他也打算趁機瞅瞅。
隻是,不用早起,可午後也是夏日炎炎正好眠的鍾點。太後在午睡的時候,沈寄就得出發了。還有一點,午後很熱,那身誥命禮服穿著實在是有些厚重。人人豔羨的事,落在沈寄眼底就成了苦差事。不由對那個如今還在說她是野丫頭的蔣世子更加的憤憤。如果不是這個家夥,自己現在還隻是在低調由莊太醫治療宮寒。哪裏會遇上這許多的事。
她進宮後仍是由引路的太監按原路往太後宮中去,好處自然少不了。沈寄自嘲,要不是太後和貴妃賞了不少東西,她進宮光是給出去的好處費都是虧大了。而且,從太後這些年的處事來看,是個英明果決的女子,從不幹政,也很少亂點鴛鴦譜。隻是在宮中安富尊榮,享受著皇帝兒子的孝順和天下臣民的供奉。這樣的人,將來魏楹遇上什麽事,如果自己還在‘盛寵不衰’的話,可能會稍稍能起些作用。可是一旦事關家國天下,恐怕也很難說動她老人家。不過,這麽想做人豈不是太功利了。畢竟那日太後的疼愛也不是作假的,她犯不著。
沈寄兩人捧著抄得的經書候在外頭,上次那個引路的宮女把她領到了一處陰涼地界站著然後才進去稟報。很快太後便傳她進去了。
這個宮女叫盈秀,她小聲道:“皇上在裏頭給太後娘娘問安還未離去,魏夫人舉止要小心一些。”
沈寄一愣,她今天不但能見到太後還能見到皇帝啊。真是太榮幸了!心頭的疑問越來越大,這到底是怎麽了?聯想起之前太後問童年的事,難道、難道我真的是還珠格格不成?原來我沒有打破穿越定律,我穿的還是個貴人的身子呢。不過這個時候可容不得她細想,隻得向盈秀道謝然後進去。
屋裏四個角落都放了冰,一進去就感覺到一股舒適的涼意。知道皇帝在裏頭,沈寄便一直是低著頭的,走到地毯中央,朝著明黃龍靴的方向拜倒:“臣婦魏沈氏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婦魏沈氏拜見太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兩手依然高舉捧著佛經。
王嬤嬤過去拿到太後跟前。
“平身吧!”皇帝醇厚的聲音響起。
沈寄道了聲‘謝皇上’然後站起。
“沈氏,你抬起頭來。”
“是。”因為之前的猜測,沈寄心頭十分不平靜。昭帝李晉,魏楹現在雖然對他的感受比較理智了,但是也還是拿他當自己實現理想的重大希望來看待的。沈寄時常聽他說起若逢皇上年盛時如何如何,聽得出裏頭飽含的感情。她從來沒想過自己可能跟這個皇帝能扯得上關係,搞不好眼前這人還是她的‘皇阿瑪’呢。不過,自己長得跟他一點都不像,應該不是吧。那他為什麽讓自己一個官眷抬頭給他瞧,這不合規矩!
昭帝眼見眼前女子的眼珠子在眼眶裏滾來滾去,整個人透著一股青春,一股靈動的活力,不由得微微一笑,“聽說太後瞅著你麵善,朕便也瞧瞧。”說著湊過去和太後一起看翻開的佛經,咦了一聲,“你的字倒是很麵善。”
這麽說皇帝沒覺得自己麵善,就說嘛,怎麽突然就有這樣的變化。這個本尊的爹可是活活餓死的,她從小吃苦受累的長大。不過是太後瞅著她麵善,所以皇帝碰巧也在,太後就叫兒子幫自己看一看而已。什麽還珠格格,自己真的是想多了。
“回皇上的話,臣婦的字是小時候臨摹外子的字練的,所以與他的字甚為酷似。”
昭帝點頭,是想起來了。他從前特地翻看過魏楹在翰林院抄寫的幾十本公文。從字觀人,能看出其人一些心性。所以,才會有印象。對了,眼前的女子,自己還吃過她給夫婿做的紅豆酥,很是爽口。他方才也聽太後說了幾句關於沈寄的童年。知道她是魏家的童養媳,倒是沒想到魏楹那小子看起來板正,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籌謀夜讀書了。
“哦,是他教你的?”
沈寄搖頭,“回皇上的話,不是的,是臣婦偷偷拿了他的手書,然後用毛筆蘸清水練的。”
昭帝挑眉,太後也驚訝的道:“你竟然如此好學!難道會有今日。”
沈寄赧然,她是為了盡快本土化,後來有了寫春聯賣錢的動力所以才那麽刻苦的。
“也不都臣婦自己練的,後來魏大哥知道了也有抽空教過。”沈寄想起那時候魏楹把著她的手教她怎麽轉彎怎麽寫那一撇,然後兩人分那賣了春聯的三四兩銀子時的快樂忽然有點走神。
太後如何看不出來,年輕小夫妻這麽分居兩地也不是個事兒,回頭和皇帝說說,就把那魏楹調進京來算了。
聽到昭帝打趣的兩聲低笑,沈寄很快醒悟,收斂了心神,“皇上、太後,臣婦失態了。”
太後樂嗬嗬道:“無妨無妨,誰不曾年少過。這佛經你抄完誦讀了多少遍?”
沈寄開始根本不知道還需要跪在佛像前誦讀,以為抄完就了事了的。還是顧媽媽提醒她才勉為其難做了做。現在太後問起,她覺得在這種人老成精的人麵前這種一幕了然的事最好不要撒謊,於是老老實實的說:“太後,臣婦抄經覺得得了些好處,可是,跪在佛祖像前,還是隻誦讀了一遍。”
太後撲哧聲笑出來,“你倒是老實,許多人都是捧著誦讀了百遍千遍的佛經送到哀家這裏來。你可倒好,勉勉強強的誦讀了一遍就拿來了。”
昭帝問道:“你說你得了好處,什麽好處?”
這兩位大boss都表現得很平易近人,沈寄是一向知道越是大人物越對小人物平和的,所以一直以來當麵交流時並沒有露怯。於是坦然的說道:“回皇上的話”
昭帝擺擺手,“套話不用說了,直接回答便是。”
“是!其一,臣婦因為給太後抄經,生活中還是起了一些變化的。臣婦發現在臣婦的年歲,要做到寵辱不驚還是太難了。可是佛經能夠讓臣婦的心平靜下來;其二,臣婦從前的字完全脫跡於外子的字,可是經書上的字也是很有筆力的,給臣婦啟發不少。”
昭帝點點頭,沈寄說的是不是真話他自然聽得出來。正如太後所言,所有人投其所好都把佛經誦上百遍千遍,她勉力為之也隻有一遍。十七八歲,要能鑽得進佛經裏頭去,那該是有多不幸啊。於是他笑著對太後說:“這丫頭倒是挺有意思的,她的紅豆酥做得不錯,不然讓她做來母後嚐嚐?”
太後笑斥道:“你一個堂堂的皇帝,居然還惦記著臣下家的吃食。說起來,你到底什麽時候吃過啊?”
“那一次,朕無意中走到翰林院,隻有魏楹一個人在整理文書,他擺在桌上的,請朕嚐了一口。”昭帝笑著說。
沈寄知道是哪一次,就是那次魏楹從剛入仕的小紅人,一下子成了得罪皇帝的沒有眼力見的倒黴蛋。差一點就翻不了身,死在馬知縣的計謀下了。
昭帝看向沈寄,“你可覺得朕隻因魏楹麵上露出些情緒就貶他兩級,做得過了?沈氏,說實話!”說到最後,昭帝已經板起了臉,渾身散發出一股威壓。
沈寄心頭有些猶豫,萬一一個沒答好,魏楹又讓貶了怎麽辦,畢竟她不是還珠格格,不會真的言者無罪。可是皇帝都讓說實話了,如果瞎編也編不過去。
“臣婦一開始是這麽想過。可是後來不覺得了?”
“為什麽?”
“因為臣婦發現魏大哥,呃,不,外子”
太後看皇帝一眼,然後開口,“小寄,不用緊張,你愛叫什麽隻管叫就是了。”她這一眼皇帝明白,老人家還是覺得這極可能是早逝的皇弟的骨血,讓他不要逗過頭了。她老人家第一印象覺得像,後來又聽說像皇弟寵愛的侍妾,便覺得有些靠譜了。昭帝想想,是於不是,各占一半。他也希望是,不過不能亂認啊。但是他的麵色還是緩和了不少。
沈寄便道:“臣婦後來發現魏大哥慢慢振作以後,發揮出才具,倒顯得更適合如今這般做實務主政一方。而且一來去去的,他從六品到八品,然後八品到七品,七品到五品,反而還升了一級。臣婦也才有機會進宮來覲見太後和貴妃。”
昭帝笑開,“六品到五品還生了一級,這是實在話!”一邊站起來對太後道:“母後,兒臣禦書房還有事,這就告退了。回頭再來看母後。”
太後揮揮手,“去吧,你在這裏沒得把小丫頭嚇著了。”
沈寄跟隨宮人一起跪下恭送皇帝,然後跟著眾人起來。
太後叫她過去,指著抄好的佛經對她說:“從字上看,你倒的確是經曆了一個從心頭動蕩到平靜的過程,小小年紀能這麽快看明白事理,殊為不易啊。”
沈寄心道,那是因為我前後活了快四十年了。
“也許是臣婦的生活經曆過起落的緣故。”
太後轉著手上的念珠,“倒的確是起起落落,看來人的確不能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對了,皇上惦記的那個紅豆酥,你到小廚房做一些來嚐嚐吧。哀家這會兒正好有一些餓了。”
沈寄乖巧的應了聲‘是’,然後出去。她這會兒不熱了,方才在回答皇帝的話的時候,背心出了冷汗,這個時候布料貼在身上,屋裏又擱了冰,感覺還有些涼。
之前皇帝在說起紅豆酥的時候,宮人們已經在小廚房準備了一些紅豆,沈寄瞅了瞅,把其他需要的物事一並添上,然後就在裏頭忙活上了。她將誥命禮服脫下,隻著了裏頭一件紗衣,然後係了圍裙幹事幹活。做小點心對她而言是小意思,很快就做得了。做得不少,放了三個小碟。端上去後,太後嗬嗬一笑,“來人,給皇帝送一碟去,難為他記掛了這麽久。再給貴妃也送一碟去。來,小寄,你坐過來,陪哀家用一點涼品。”
沈寄抬眼看去,見到小幾上擺著十數種涼品:雪梨漿、椰子酒、木瓜汁、酸梅湯、荔枝膏、梅花酒、乳糖真雪、綠豆水……說實在的,說皇帝惦記她做得紅豆酥估計隻是當時吃了個新鮮,今天見到她本人就想起來了。這宮裏的好東西真是應有盡有啊。隻是,她沒口福啊。沒口福品嚐一下宮裏的好吃的。
太後看她一副悲催的小模樣楞了一下,然後省起她還在治宮寒,得忌生冷食物,於是笑道:“哀家忘記了,可是不就是一口吃食,也值得你這樣?”
沈寄歎口氣,“太後,不瞞您說,臣婦一直很好吃,閑來無事也時常弄些新鮮花樣來吃。這也是臣婦生活中的一個大樂子。這一旦吃不上,心頭是百爪撓心啊。”
見她說得可憐,太後笑道:“原來是個小吃貨!難怪會穿街走巷去尋覓美食,不然也不會救到豫兒了。水果你能吃麽?”
說到這個,沈寄有些不平,“莊太醫說臣婦可以少吃,可是家裏人直接就不給臣婦吃了。”尤其是顧嬤嬤,她想擺幾個水果在屋裏聞聞果香都不給她,說是怕她偷吃。沈寄是一向不怎麽喜歡用香爐,隻喜歡在屋裏拜些鮮花拜些水果的,可是連這個權利都被剝奪了。
“她們也是為你好,等你斷了根兒了就好了,不就是忍一嘴麽。行了,看你抄經做紅豆酥的也辛苦,哀家賞你些水果吃吃。王嬤嬤,撿著好的給她弄一個切盤,不過千萬別擱多了。”
王嬤嬤輕笑著應了一聲‘是’,也笑道:“太後還說魏夫人呢,不就是忍一嘴的事麽。太醫可也讓您少吃些涼的。”
太後擺手道:“聒噪!哀家就吃一樣,其他的還不是都賞了你們吃。”
沈寄便不由得偷笑,這會兒覺得太後鮮活多了。還有皇帝,居然吃了以後三年都還惦記著魏楹請的紅豆酥。口裏便笑道:“太後,王嬤嬤也是為您好呢。”
太後嗔她一眼,“你也是立馬就拿哀家的話來堵哀家的嘴。”
沈寄做出委屈的樣子,“臣婦隻能看著太後吃,心頭難免不平啊。”
太後笑開,“你這丫頭,倒是挺會逗人開心的。”
不拿你當太後敬畏,就當普通老太太哄著,這不就結了。
王嬤嬤讓人弄了一旁水果切盤來,沈寄喜滋滋的接過,然後拿了簽子叉上去。
太後拍拍身旁的位置,“這裏坐著吃,站著吃東西像什麽樣子。”
沈寄真的是許久沒有吃過水果了,之前在蜀中魏楹就不給她吃。於是拿起簽子不停的叉著往嘴裏送。太後和王嬤嬤見了都暗笑不已,看這樣子是饞了許久了。
盤子不大,沈寄很快就吃完了,感覺還不夠,於是捧著盤子眼巴巴的看著太後和王嬤嬤,“太後再賞臣婦一盤吧。”
太後看著她忽然心頭一酸,她想到如果這真是自家孫女,卻小小年歲上街乞討上去了。不過她是什麽人,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深宮風浪,很快就把這一點失態掩飾住了,“不成,說了一盤就是一盤。你看,這老家夥還隻讓哀家吃了半盞酸梅湯呢。”
沈寄把盤子放下,和太後相視一笑,頗有點同病相憐的意味。
待到沈寄離開,太後對王嬤嬤道:“哀家倒是真的有些喜歡這小丫頭,看她現在不自憐的說起往事的艱辛就覺得心疼。”這並不是沈寄說出來討她可憐,而是她自己細細問出來的。
王嬤嬤笑道:“奴婢知道娘娘的心思,這要真是穆王爺家的小郡主就好了。她如今的宮寒之症有王府太醫看,再幾個月也就好了。日後養了大胖娃娃,也算是穆王有後了。”
“可不是麽。要真是七皇兒有這麽一個閨女,倒也不枉了。”
心頭有這份喜歡,後來太後便和皇帝提起,讓他把魏楹調到京城裏來,也好讓他們小夫妻團聚。
皇帝那天吃了紅豆酥,感覺並沒有自己記憶中的味道,也就一哂放下了。此時聽太後這麽說,便說道:“母後,事情還沒譜呢。”
“哀家知道,哀家不會露了口風的。不過是喜歡那個小丫頭,喜歡她過得好些罷了。那個魏楹,聽說也不是沒才具的,不然也不能這個年歲就做到知府了吧。”
昭帝笑笑,“就是因為他是有才具,所以才要在外任上多曆練曆練再調回京。”
太後眼裏一動,“哦,他……”
昭帝點頭,“當初朕的確是生氣,他冒犯了天家威嚴。可是也不至於隻為了這個就把人貶到蜀中最難治理的南園縣去了。也是為了讓他多些曆練。而且當時,他已經在慢慢卷入皇子奪嫡的邊緣了。此子如今的所為就證明當初朕沒有看錯人。讓他過早卷進這些事裏,隻能白糟蹋了一棵良臣的好苗子。如今,他依然需要曆練。說起來,朕這一生看中的人,有七成都不負所望,如今是朝廷的股肱重臣。有三成卻受不了逆境的錘煉就此消沉,那也就不用再惦記了。魏楹這一批人,是朕留給繼位之君的。”
太後臉色一肅,“你要保重自個兒的身體,儲君也該早些見分曉,也好為你分憂解勞才是。拖得太久了,就怕事情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沒有成才的兒子自然是不好,但是成才的兒子多了也不見得就好。”
“這個母後但請放心,如今事情都還在朕的指掌之中,不會讓事態失控的。”皇帝自信滿滿的道。
太後便也不好再多說了,想起沈寄討吃時的饞相不由也是發笑。這小妮子活得挺真實的,比她那些金枝玉葉的孫女兒真實。而且,她對自己竟然有些無所求之感。
沈寄暫時對太後確實是無所求的,她並不想求太後把魏楹從蜀中弄到京城。她隻想趕緊治好了病回蜀中一起生胖娃娃。說實在的,這一次回來,見到了長大的小諄兒,還有徐茂的寶貝疙瘩,就是徐五的閨女雖然沒見到但也聽她說起過不少回。她是真的有些想要小寶寶了。小芝麻,小包子,你們快些來吧。
四叔回淮陽了,四嬸還留在京城,一是為了魏柏得官的事,二就是為了他的終身大事。她也托了沈寄,隻是得官一事,沈寄也沒有什麽好幫襯的。而終身大事,魏柏的排名實在是靠後了一點,都一百多名了。每三年一次科舉,最後出頭的往往是一甲尤其是頭甲的人,一百多名的進士,朝中大佬不看好啊。不然,早該榜下點婿了。而四夫人一心是想尋一門對魏柏未來的仕途有幫助的,這就有點高不成低不就了。
沈寄隻好勸道:“四嬸,我覺得還是盡快定下來比較好。”她眼睛望著淮陽的方向,示意老太爺那裏大事萬一發生,可是要守孝的。雖然隻有一年,但是魏柏畢竟是二十的人了,在現在看來,也算是晚婚青年了。
四嬸為難的道:“我何嚐不知道。”說著看向沈寄,“大侄媳婦,你如今不是交遊很廣麽,那位宮夫人你認不認得?”
沈寄楞了一下,原來四嬸的主意打到即將到來的宮夫人賞花宴上去了。可是,能去那裏的女子,門檻可是很高,至少是四品京官之女,還有琴棋書畫皆通,樣貌出挑者才行。因此,隻要是受邀去了宮夫人的賞花宴,除了特殊原因的,都算是貴婦圈子裏公認的才女加美女,而且家世還好。每天適齡的姑娘也隻在十人以內,相當的精挑細選,每次賞花宴後就會求親者雲集。
魏家的家世,雖然沒有敗落,但幾代一來也就出了個三叔祖父做到三品,如今也早已人走茶涼了。
“我不認識她。我也隻是去了一趟嵐王府,說不上交遊廣闊。我平常交往的都是商家婦還有翰林院低階官吏的女眷。如果嬸娘覺得合適,我可以請那些翰林的夫人們代為留意。”
四嬸自然是覺得自家兒子很不錯,二十歲的進士,在魏家也隻比魏楹遜色一些。雖然天真了些,但如果有得力的嶽家幫襯,應該也不會有什麽問題。所以,她才想要接著沈寄最近大出風頭的東風,攀一門貴親。眼見沈寄不願意引薦貴人,心頭便有些不樂意。想了想道:“大侄媳婦,如今這麽多人給你發請柬,你何不也做一回東道?”到時候沈寄一個人肯定張羅不過來,需要她出麵幫著招呼。那她不就認識這些人了麽。到時候也不用靠沈寄牽線搭橋了。
沈寄想了一下,“四嬸,你懂不懂佛經?”
四夫人楞了一下,“有些研究。你抄經遇到難處?”
抄寫有什麽難處,太後又沒要我解經。我隻誦讀了一遍,她老人家也沒怪我心不誠。
“抄經啊,沒有遇到什麽。是這樣的,我收了張請帖,五月十五到劉尚書府上去參加講經大會。與會的都是高官或者貴戚的夫人。如果四嬸有意,我們就一道去。”
四夫人眼底一亮,這是一條好門路。原來她錯怪沈寄了。
“好啊,四嬸到了京城,也就是在本家親戚裏走動走動,到時候四嬸同你一道去。”
沈寄想著,四夫人說有些研究,那應該是有點造詣的。帶上她不懂的隨時可以問問,比隻依靠幹娘好些。而且,讓她自己去碰碰壁,才會知道一個一百多名的進士,雖然頂著個淮陽魏氏子弟的名頭。但在那些人眼底其實不算什麽。魏楹當年是他自己會鑽營,而且才學比魏柏好多了。探花跟一百多名差別還是很大的。
!(.html)
隻是沒想到即便如此,被他綁縛在胸前的小郡主依然因為打鬥中綁帶被斬斷而滑落下地,待他砍殺了圍攻的敵人再去找,已經不見了蹤影。他記得很清楚,那旁邊有一條大河,小郡主如果不是被人擄走,那便是掉進了湍急的河裏,他當時聽得她嬌嫩的聲音喊了一聲‘淩叔叔’就沒了動靜,卻因為被五六個人圍攻不能轉頭去看。
可是當時城池已頗,再擄走小郡主去威脅王爺已經沒有意義,那麽便是掉進了大河。他跳進河裏找了許久也沒有發現小郡主的蹤跡,隻能順著河一路尋找,隻要聽說有人在水裏撿到了孩子便上門去問。可惜依然一無所獲。後來終於死了心,遊曆各地尋找找得像王爺的年齡相仿的女子。盡可能的幫助其人過得幸福安樂。
如今他的確是沒有皇家要的鐵證,可是這位魏夫人是三月間的生辰,他把小郡主弄丟也在三月間,說不定是誰撿到她直接將那一日當做了她的生辰。還有,魏夫人的宮寒據莊太醫說恐怕是小時候在冰冷的水裏泡過很長一段時間。小郡主不就是掉進水裏去了麽。嵐王方才的臉色太過難看,而且這兩點都是猜測,也不足以當做證據,所以他便沒有講。還有就是太後說感覺的,一個小時候過得那麽辛苦的孩子,到現在居然長成如此不必旁的大家閨秀遜色絲毫的氣度,還有她臨危不亂,悍然拿劍救下嵐王的性命,這些他都覺得可以作為佐證。
淩雲當年就是穆望麾下的軍師,如今被嵐王請出來做王府第一幕僚,去查找沈二牛這種事並不需要他出馬。他也不曾請命。而且他也不認為去找一個很可能找不到的已經死了九年的人的老家以及其他情況有必要。隻有皇家才有這樣的人力物力還有財力。他如今便認定這是小郡主了。
嵐王讓他不要將事情告訴魏夫人,因為皇家不想有人冒認。皇家的確是不想有人冒認,而嵐王怕是還沒有完全死心。隻是,要有鐵證證明魏夫人不是小郡主,跟要證明她是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就交給他們皇家人去煩惱,與他無關了。
那位魏大人在蜀中屬於上司賞識,民間官聲也很好的幹吏,隻是美中不足有些懼內的名聲。如今看來,魏夫人如果真的是小郡主,在吃了那麽多苦頭後嫁得這個夫婿倒也算是苦盡甘來。那位小魏大人,一輩子懼內才好呢。淩雲好心情的回到房間自酌自飲起來。
沈寄在前廳看戲,她悄聲問徐五,“那個之前看我的湖綠紗裙的夫人是誰?”
徐五往場中一掃,湖綠紗裙,找到兩個,不過看小寄的應該是那個,“你不認得?”
“認得還問表姐做什麽?我瞧她坐的位置好像是宗室那邊。”
“嗯,她娘家姓石,父為禮部尚書,嫁的的確是宗室子弟。”徐五嘴角含著促狹的笑意。
沈寄反應了過來,這個身世,可不就是魏楹曾經去勾搭過的那位石家千金麽。如果自己稍微軟弱一點,今天的魏知府夫人就是她了。不對,如果當了石大人的乘龍快婿想來官運應該更加亨通,有老丈人提點估計也幹不出在皇帝麵前露出好惡以至於被貶官的事來。
徐五看一眼沈寄腕上長公主給的手鐲,因為太後喜歡,所以長公主示好?不太可能吧,長公主可是太後的親女兒。難道長公主也是跟沈寄合了眼緣,那就更奇怪了。
沈寄視線也落在上頭,“算了,別想了,我比你還糊塗。我先把太後老佛爺要的經書都給抄完了再說。”
徐五瞪大眼,“老佛爺?”
沈寄一愣,是啊,這又不是清朝,不興這麽叫啊,怎麽就脫口而出了。她訕訕的笑笑,“你沒聽到!”
徐五更加小聲道:“注意著點,你家魏大人不就是因為流露了覺得太後壽辰過奢才遭貶的麽。你可不要想著太後最近看你順眼就胡亂取稱號,這個兒戲不得。要是哄得她老人家開心還好,如果逆了意,你吃罪不起。”
“我記住了。”還好是徐五聽到,要是別人聽到就可能壞事。
回到家裏,沈寄又接著開始抄經,全家上下都把這當成最緊要的事來做。顧媽媽每每親自伺候在側,丫鬟等閑不敢從外頭經過驚擾到她。四夫人也不會在這個時間段過來。沈寄覺得有點別扭。總的來說,太後對她還不賴,就當是家裏的老人家她也挺樂意親近孝敬,給抄幾本佛經也沒什麽。可是這件事背後的意味,還有身邊人態度的變化讓她有些別扭。
見她把筆擱下甩著手腕,顧媽媽才小心翼翼的拿了一張燙金的帖子過來,說是京城裏有‘活菩薩’之稱的關夫人下的帖子,她是戶部劉尚書家的元配夫人,精通佛法,經常為一眾貴婦講經說法,因為講得好還出了命,太後也喜歡召她進宮去講經。也時常抄了經文進宮進給太後。這一次,她又辦法會講經,給沈寄也遞了張帖子來。沈寄心道,合著我把人的活兒給搶了,這是要當眾稱稱我的斤兩呢?
太後崇佛,皇帝孝順,因此各家誥命夫人都跟著信佛,四時八節的往宮裏送抄的經文,隻求能得太後青眼。沈寄一個十七歲的五品誥命,居然是太後點名讓她抄經,所以各人看她不順眼也就是應當應分的了。而且,貴妃的懿旨把沈寄的品性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也讓一眾誥命夫人有些不爽。沈寄苦笑,她怎麽就沒想到,貴妃的懿旨原來還有捧殺的用意呢。又不是自己去招惹她兒子的。太後倒不像是要捧殺自己,而是真的有點喜歡,她感覺得出來。拿著請柬她向精通京城社交圈子事務的顧媽媽打聽。
顧媽媽說,關夫人的講經會和宮夫人的賞花宴,是京城貴婦中出了名的兩個圈子。一個是屬於未婚女子的,宮夫人年年撮合的好事沒有十件也有八件。賞花宴的請柬等閑人拿不到,當初歐清靈以小官之女的身份拿到了,不是十一嬸有手腕,也不是歐清靈的令名遠揚,而是宮夫人要給自己跛足的兒子降格以求挑個媳婦,所以放低了門檻接納了四個本無資格進入的。而關夫人的講經會則是她領導下的一群信佛的官太太的一個鬆散的集會。林夫人也是其中的成員。每逢初一十五還有佛誕觀音誕這樣的日子就要舉行講經大會。這一次的請柬是五月十五的。隻是從前沒人想到過帖子會發給沈寄,所以也無人同她講過。
“都是幹娘那個年歲的人吧?”年輕人誰會真的喜歡佛經,就是湊上去太後也要說心不誠,或者說年輕人就不該弄這個吧。
顧媽媽笑笑,“是啊。”
沈寄低頭看看擺在桌上的經文,她對佛經的了解就來源與這幾日看過抄過的這些,一本她都還沒有抄完呢。去參加講經大會,那她得學菩薩不張嘴光是聽才行,而且聽還聽不懂,隻能坐著被人奚落。佛經這個東西可不像規矩,惡補半個月就能像模像樣的。太後崇佛,做誥命夫人便得懂佛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原來如今,學佛經也是成為一名合格官太太的必修課啊。
好在林夫人也是講經大會的成員,不然她到時候豈不是要傻兮兮的在那裏幹坐。她也不可能什麽帖子都拒絕,想去才去。
沈寄走出去,背著手看亭子上魏楹寫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個,他顯然沒做到,當時被貶官他很是唉聲歎氣了幾日,到蜀中,治完水被投閑散置的時候更是差點就一蹶不振。如今沈寄才知道要做到是多麽的難。她如今,太後莫名其妙看著順眼,算是寵吧,所以現在上路如果把名字亮出來應該沒有人敢再朝她揮鞭子了。可是這裏頭多少有幾分打狗也要看主人的意味,讓她心頭百味雜陳。還是隻有靠自己的來的地位才是踏實的。要不然,一旦太後對她的順眼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那豈不是要落入被眾人痛打落水狗的境遇總之一句話官不夠大,還是別在京城混比較好。如果她不是五品誥命,而是三品二品,那些人敢這麽質疑她麽。
抄佛經是可以讓人精心的一件事,沈寄慢慢的就靜下心來,隻認認真真的抄寫。那些句子在腦海中也就僅是過了一下,不過一直念叨的確有些功效。
花了十來日功夫抄完了一本,沈寄自己展開來看,還是有好處的,她的字兒好像有進步了。因為是抄給太後的,半點不敢怠慢,無意間竟然起到了練字的功效。而且這流傳的佛經也是抄寫的,字很是瀟灑飄逸,她日日看著也有些好處。字體漸漸開始脫離魏楹的字了。
沈寄想著太後說的,讓她抄完一本就往宮裏送。她也是誥命夫人,雖然品階低了點,遞牌子進宮覲見的資格還是有的。於是遞了牌子進去,得到讓她次日午後進宮的答複。
不用早起,不知道是太後體恤她住得實在是離皇城遠了點兒,還是她老人家隻有那個時辰才有空兒。反正不用天還沒亮就起床梳洗打扮,那就是一件大好事^h了。
沈寄沒想到的是,定在這個點是為了方便皇帝。這個時辰太後午睡方起,於皇帝而言也正好是個空檔時間。沈寄可能是穆望遺孤這件事自然也驚動了他。而且穆王的軍師看過後還說雖然隻有一分像穆王,但卻很像穆王那名侍妾。那侍妾十分美貌,穆望視若珍寶,特地上折為之請了‘夫人’的封號。所以,他也打算趁機瞅瞅。
隻是,不用早起,可午後也是夏日炎炎正好眠的鍾點。太後在午睡的時候,沈寄就得出發了。還有一點,午後很熱,那身誥命禮服穿著實在是有些厚重。人人豔羨的事,落在沈寄眼底就成了苦差事。不由對那個如今還在說她是野丫頭的蔣世子更加的憤憤。如果不是這個家夥,自己現在還隻是在低調由莊太醫治療宮寒。哪裏會遇上這許多的事。
她進宮後仍是由引路的太監按原路往太後宮中去,好處自然少不了。沈寄自嘲,要不是太後和貴妃賞了不少東西,她進宮光是給出去的好處費都是虧大了。而且,從太後這些年的處事來看,是個英明果決的女子,從不幹政,也很少亂點鴛鴦譜。隻是在宮中安富尊榮,享受著皇帝兒子的孝順和天下臣民的供奉。這樣的人,將來魏楹遇上什麽事,如果自己還在‘盛寵不衰’的話,可能會稍稍能起些作用。可是一旦事關家國天下,恐怕也很難說動她老人家。不過,這麽想做人豈不是太功利了。畢竟那日太後的疼愛也不是作假的,她犯不著。
沈寄兩人捧著抄得的經書候在外頭,上次那個引路的宮女把她領到了一處陰涼地界站著然後才進去稟報。很快太後便傳她進去了。
這個宮女叫盈秀,她小聲道:“皇上在裏頭給太後娘娘問安還未離去,魏夫人舉止要小心一些。”
沈寄一愣,她今天不但能見到太後還能見到皇帝啊。真是太榮幸了!心頭的疑問越來越大,這到底是怎麽了?聯想起之前太後問童年的事,難道、難道我真的是還珠格格不成?原來我沒有打破穿越定律,我穿的還是個貴人的身子呢。不過這個時候可容不得她細想,隻得向盈秀道謝然後進去。
屋裏四個角落都放了冰,一進去就感覺到一股舒適的涼意。知道皇帝在裏頭,沈寄便一直是低著頭的,走到地毯中央,朝著明黃龍靴的方向拜倒:“臣婦魏沈氏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婦魏沈氏拜見太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兩手依然高舉捧著佛經。
王嬤嬤過去拿到太後跟前。
“平身吧!”皇帝醇厚的聲音響起。
沈寄道了聲‘謝皇上’然後站起。
“沈氏,你抬起頭來。”
“是。”因為之前的猜測,沈寄心頭十分不平靜。昭帝李晉,魏楹現在雖然對他的感受比較理智了,但是也還是拿他當自己實現理想的重大希望來看待的。沈寄時常聽他說起若逢皇上年盛時如何如何,聽得出裏頭飽含的感情。她從來沒想過自己可能跟這個皇帝能扯得上關係,搞不好眼前這人還是她的‘皇阿瑪’呢。不過,自己長得跟他一點都不像,應該不是吧。那他為什麽讓自己一個官眷抬頭給他瞧,這不合規矩!
昭帝眼見眼前女子的眼珠子在眼眶裏滾來滾去,整個人透著一股青春,一股靈動的活力,不由得微微一笑,“聽說太後瞅著你麵善,朕便也瞧瞧。”說著湊過去和太後一起看翻開的佛經,咦了一聲,“你的字倒是很麵善。”
這麽說皇帝沒覺得自己麵善,就說嘛,怎麽突然就有這樣的變化。這個本尊的爹可是活活餓死的,她從小吃苦受累的長大。不過是太後瞅著她麵善,所以皇帝碰巧也在,太後就叫兒子幫自己看一看而已。什麽還珠格格,自己真的是想多了。
“回皇上的話,臣婦的字是小時候臨摹外子的字練的,所以與他的字甚為酷似。”
昭帝點頭,是想起來了。他從前特地翻看過魏楹在翰林院抄寫的幾十本公文。從字觀人,能看出其人一些心性。所以,才會有印象。對了,眼前的女子,自己還吃過她給夫婿做的紅豆酥,很是爽口。他方才也聽太後說了幾句關於沈寄的童年。知道她是魏家的童養媳,倒是沒想到魏楹那小子看起來板正,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籌謀夜讀書了。
“哦,是他教你的?”
沈寄搖頭,“回皇上的話,不是的,是臣婦偷偷拿了他的手書,然後用毛筆蘸清水練的。”
昭帝挑眉,太後也驚訝的道:“你竟然如此好學!難道會有今日。”
沈寄赧然,她是為了盡快本土化,後來有了寫春聯賣錢的動力所以才那麽刻苦的。
“也不都臣婦自己練的,後來魏大哥知道了也有抽空教過。”沈寄想起那時候魏楹把著她的手教她怎麽轉彎怎麽寫那一撇,然後兩人分那賣了春聯的三四兩銀子時的快樂忽然有點走神。
太後如何看不出來,年輕小夫妻這麽分居兩地也不是個事兒,回頭和皇帝說說,就把那魏楹調進京來算了。
聽到昭帝打趣的兩聲低笑,沈寄很快醒悟,收斂了心神,“皇上、太後,臣婦失態了。”
太後樂嗬嗬道:“無妨無妨,誰不曾年少過。這佛經你抄完誦讀了多少遍?”
沈寄開始根本不知道還需要跪在佛像前誦讀,以為抄完就了事了的。還是顧媽媽提醒她才勉為其難做了做。現在太後問起,她覺得在這種人老成精的人麵前這種一幕了然的事最好不要撒謊,於是老老實實的說:“太後,臣婦抄經覺得得了些好處,可是,跪在佛祖像前,還是隻誦讀了一遍。”
太後撲哧聲笑出來,“你倒是老實,許多人都是捧著誦讀了百遍千遍的佛經送到哀家這裏來。你可倒好,勉勉強強的誦讀了一遍就拿來了。”
昭帝問道:“你說你得了好處,什麽好處?”
這兩位大boss都表現得很平易近人,沈寄是一向知道越是大人物越對小人物平和的,所以一直以來當麵交流時並沒有露怯。於是坦然的說道:“回皇上的話”
昭帝擺擺手,“套話不用說了,直接回答便是。”
“是!其一,臣婦因為給太後抄經,生活中還是起了一些變化的。臣婦發現在臣婦的年歲,要做到寵辱不驚還是太難了。可是佛經能夠讓臣婦的心平靜下來;其二,臣婦從前的字完全脫跡於外子的字,可是經書上的字也是很有筆力的,給臣婦啟發不少。”
昭帝點點頭,沈寄說的是不是真話他自然聽得出來。正如太後所言,所有人投其所好都把佛經誦上百遍千遍,她勉力為之也隻有一遍。十七八歲,要能鑽得進佛經裏頭去,那該是有多不幸啊。於是他笑著對太後說:“這丫頭倒是挺有意思的,她的紅豆酥做得不錯,不然讓她做來母後嚐嚐?”
太後笑斥道:“你一個堂堂的皇帝,居然還惦記著臣下家的吃食。說起來,你到底什麽時候吃過啊?”
“那一次,朕無意中走到翰林院,隻有魏楹一個人在整理文書,他擺在桌上的,請朕嚐了一口。”昭帝笑著說。
沈寄知道是哪一次,就是那次魏楹從剛入仕的小紅人,一下子成了得罪皇帝的沒有眼力見的倒黴蛋。差一點就翻不了身,死在馬知縣的計謀下了。
昭帝看向沈寄,“你可覺得朕隻因魏楹麵上露出些情緒就貶他兩級,做得過了?沈氏,說實話!”說到最後,昭帝已經板起了臉,渾身散發出一股威壓。
沈寄心頭有些猶豫,萬一一個沒答好,魏楹又讓貶了怎麽辦,畢竟她不是還珠格格,不會真的言者無罪。可是皇帝都讓說實話了,如果瞎編也編不過去。
“臣婦一開始是這麽想過。可是後來不覺得了?”
“為什麽?”
“因為臣婦發現魏大哥,呃,不,外子”
太後看皇帝一眼,然後開口,“小寄,不用緊張,你愛叫什麽隻管叫就是了。”她這一眼皇帝明白,老人家還是覺得這極可能是早逝的皇弟的骨血,讓他不要逗過頭了。她老人家第一印象覺得像,後來又聽說像皇弟寵愛的侍妾,便覺得有些靠譜了。昭帝想想,是於不是,各占一半。他也希望是,不過不能亂認啊。但是他的麵色還是緩和了不少。
沈寄便道:“臣婦後來發現魏大哥慢慢振作以後,發揮出才具,倒顯得更適合如今這般做實務主政一方。而且一來去去的,他從六品到八品,然後八品到七品,七品到五品,反而還升了一級。臣婦也才有機會進宮來覲見太後和貴妃。”
昭帝笑開,“六品到五品還生了一級,這是實在話!”一邊站起來對太後道:“母後,兒臣禦書房還有事,這就告退了。回頭再來看母後。”
太後揮揮手,“去吧,你在這裏沒得把小丫頭嚇著了。”
沈寄跟隨宮人一起跪下恭送皇帝,然後跟著眾人起來。
太後叫她過去,指著抄好的佛經對她說:“從字上看,你倒的確是經曆了一個從心頭動蕩到平靜的過程,小小年紀能這麽快看明白事理,殊為不易啊。”
沈寄心道,那是因為我前後活了快四十年了。
“也許是臣婦的生活經曆過起落的緣故。”
太後轉著手上的念珠,“倒的確是起起落落,看來人的確不能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對了,皇上惦記的那個紅豆酥,你到小廚房做一些來嚐嚐吧。哀家這會兒正好有一些餓了。”
沈寄乖巧的應了聲‘是’,然後出去。她這會兒不熱了,方才在回答皇帝的話的時候,背心出了冷汗,這個時候布料貼在身上,屋裏又擱了冰,感覺還有些涼。
之前皇帝在說起紅豆酥的時候,宮人們已經在小廚房準備了一些紅豆,沈寄瞅了瞅,把其他需要的物事一並添上,然後就在裏頭忙活上了。她將誥命禮服脫下,隻著了裏頭一件紗衣,然後係了圍裙幹事幹活。做小點心對她而言是小意思,很快就做得了。做得不少,放了三個小碟。端上去後,太後嗬嗬一笑,“來人,給皇帝送一碟去,難為他記掛了這麽久。再給貴妃也送一碟去。來,小寄,你坐過來,陪哀家用一點涼品。”
沈寄抬眼看去,見到小幾上擺著十數種涼品:雪梨漿、椰子酒、木瓜汁、酸梅湯、荔枝膏、梅花酒、乳糖真雪、綠豆水……說實在的,說皇帝惦記她做得紅豆酥估計隻是當時吃了個新鮮,今天見到她本人就想起來了。這宮裏的好東西真是應有盡有啊。隻是,她沒口福啊。沒口福品嚐一下宮裏的好吃的。
太後看她一副悲催的小模樣楞了一下,然後省起她還在治宮寒,得忌生冷食物,於是笑道:“哀家忘記了,可是不就是一口吃食,也值得你這樣?”
沈寄歎口氣,“太後,不瞞您說,臣婦一直很好吃,閑來無事也時常弄些新鮮花樣來吃。這也是臣婦生活中的一個大樂子。這一旦吃不上,心頭是百爪撓心啊。”
見她說得可憐,太後笑道:“原來是個小吃貨!難怪會穿街走巷去尋覓美食,不然也不會救到豫兒了。水果你能吃麽?”
說到這個,沈寄有些不平,“莊太醫說臣婦可以少吃,可是家裏人直接就不給臣婦吃了。”尤其是顧嬤嬤,她想擺幾個水果在屋裏聞聞果香都不給她,說是怕她偷吃。沈寄是一向不怎麽喜歡用香爐,隻喜歡在屋裏拜些鮮花拜些水果的,可是連這個權利都被剝奪了。
“她們也是為你好,等你斷了根兒了就好了,不就是忍一嘴麽。行了,看你抄經做紅豆酥的也辛苦,哀家賞你些水果吃吃。王嬤嬤,撿著好的給她弄一個切盤,不過千萬別擱多了。”
王嬤嬤輕笑著應了一聲‘是’,也笑道:“太後還說魏夫人呢,不就是忍一嘴的事麽。太醫可也讓您少吃些涼的。”
太後擺手道:“聒噪!哀家就吃一樣,其他的還不是都賞了你們吃。”
沈寄便不由得偷笑,這會兒覺得太後鮮活多了。還有皇帝,居然吃了以後三年都還惦記著魏楹請的紅豆酥。口裏便笑道:“太後,王嬤嬤也是為您好呢。”
太後嗔她一眼,“你也是立馬就拿哀家的話來堵哀家的嘴。”
沈寄做出委屈的樣子,“臣婦隻能看著太後吃,心頭難免不平啊。”
太後笑開,“你這丫頭,倒是挺會逗人開心的。”
不拿你當太後敬畏,就當普通老太太哄著,這不就結了。
王嬤嬤讓人弄了一旁水果切盤來,沈寄喜滋滋的接過,然後拿了簽子叉上去。
太後拍拍身旁的位置,“這裏坐著吃,站著吃東西像什麽樣子。”
沈寄真的是許久沒有吃過水果了,之前在蜀中魏楹就不給她吃。於是拿起簽子不停的叉著往嘴裏送。太後和王嬤嬤見了都暗笑不已,看這樣子是饞了許久了。
盤子不大,沈寄很快就吃完了,感覺還不夠,於是捧著盤子眼巴巴的看著太後和王嬤嬤,“太後再賞臣婦一盤吧。”
太後看著她忽然心頭一酸,她想到如果這真是自家孫女,卻小小年歲上街乞討上去了。不過她是什麽人,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深宮風浪,很快就把這一點失態掩飾住了,“不成,說了一盤就是一盤。你看,這老家夥還隻讓哀家吃了半盞酸梅湯呢。”
沈寄把盤子放下,和太後相視一笑,頗有點同病相憐的意味。
待到沈寄離開,太後對王嬤嬤道:“哀家倒是真的有些喜歡這小丫頭,看她現在不自憐的說起往事的艱辛就覺得心疼。”這並不是沈寄說出來討她可憐,而是她自己細細問出來的。
王嬤嬤笑道:“奴婢知道娘娘的心思,這要真是穆王爺家的小郡主就好了。她如今的宮寒之症有王府太醫看,再幾個月也就好了。日後養了大胖娃娃,也算是穆王有後了。”
“可不是麽。要真是七皇兒有這麽一個閨女,倒也不枉了。”
心頭有這份喜歡,後來太後便和皇帝提起,讓他把魏楹調到京城裏來,也好讓他們小夫妻團聚。
皇帝那天吃了紅豆酥,感覺並沒有自己記憶中的味道,也就一哂放下了。此時聽太後這麽說,便說道:“母後,事情還沒譜呢。”
“哀家知道,哀家不會露了口風的。不過是喜歡那個小丫頭,喜歡她過得好些罷了。那個魏楹,聽說也不是沒才具的,不然也不能這個年歲就做到知府了吧。”
昭帝笑笑,“就是因為他是有才具,所以才要在外任上多曆練曆練再調回京。”
太後眼裏一動,“哦,他……”
昭帝點頭,“當初朕的確是生氣,他冒犯了天家威嚴。可是也不至於隻為了這個就把人貶到蜀中最難治理的南園縣去了。也是為了讓他多些曆練。而且當時,他已經在慢慢卷入皇子奪嫡的邊緣了。此子如今的所為就證明當初朕沒有看錯人。讓他過早卷進這些事裏,隻能白糟蹋了一棵良臣的好苗子。如今,他依然需要曆練。說起來,朕這一生看中的人,有七成都不負所望,如今是朝廷的股肱重臣。有三成卻受不了逆境的錘煉就此消沉,那也就不用再惦記了。魏楹這一批人,是朕留給繼位之君的。”
太後臉色一肅,“你要保重自個兒的身體,儲君也該早些見分曉,也好為你分憂解勞才是。拖得太久了,就怕事情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沒有成才的兒子自然是不好,但是成才的兒子多了也不見得就好。”
“這個母後但請放心,如今事情都還在朕的指掌之中,不會讓事態失控的。”皇帝自信滿滿的道。
太後便也不好再多說了,想起沈寄討吃時的饞相不由也是發笑。這小妮子活得挺真實的,比她那些金枝玉葉的孫女兒真實。而且,她對自己竟然有些無所求之感。
沈寄暫時對太後確實是無所求的,她並不想求太後把魏楹從蜀中弄到京城。她隻想趕緊治好了病回蜀中一起生胖娃娃。說實在的,這一次回來,見到了長大的小諄兒,還有徐茂的寶貝疙瘩,就是徐五的閨女雖然沒見到但也聽她說起過不少回。她是真的有些想要小寶寶了。小芝麻,小包子,你們快些來吧。
四叔回淮陽了,四嬸還留在京城,一是為了魏柏得官的事,二就是為了他的終身大事。她也托了沈寄,隻是得官一事,沈寄也沒有什麽好幫襯的。而終身大事,魏柏的排名實在是靠後了一點,都一百多名了。每三年一次科舉,最後出頭的往往是一甲尤其是頭甲的人,一百多名的進士,朝中大佬不看好啊。不然,早該榜下點婿了。而四夫人一心是想尋一門對魏柏未來的仕途有幫助的,這就有點高不成低不就了。
沈寄隻好勸道:“四嬸,我覺得還是盡快定下來比較好。”她眼睛望著淮陽的方向,示意老太爺那裏大事萬一發生,可是要守孝的。雖然隻有一年,但是魏柏畢竟是二十的人了,在現在看來,也算是晚婚青年了。
四嬸為難的道:“我何嚐不知道。”說著看向沈寄,“大侄媳婦,你如今不是交遊很廣麽,那位宮夫人你認不認得?”
沈寄楞了一下,原來四嬸的主意打到即將到來的宮夫人賞花宴上去了。可是,能去那裏的女子,門檻可是很高,至少是四品京官之女,還有琴棋書畫皆通,樣貌出挑者才行。因此,隻要是受邀去了宮夫人的賞花宴,除了特殊原因的,都算是貴婦圈子裏公認的才女加美女,而且家世還好。每天適齡的姑娘也隻在十人以內,相當的精挑細選,每次賞花宴後就會求親者雲集。
魏家的家世,雖然沒有敗落,但幾代一來也就出了個三叔祖父做到三品,如今也早已人走茶涼了。
“我不認識她。我也隻是去了一趟嵐王府,說不上交遊廣闊。我平常交往的都是商家婦還有翰林院低階官吏的女眷。如果嬸娘覺得合適,我可以請那些翰林的夫人們代為留意。”
四嬸自然是覺得自家兒子很不錯,二十歲的進士,在魏家也隻比魏楹遜色一些。雖然天真了些,但如果有得力的嶽家幫襯,應該也不會有什麽問題。所以,她才想要接著沈寄最近大出風頭的東風,攀一門貴親。眼見沈寄不願意引薦貴人,心頭便有些不樂意。想了想道:“大侄媳婦,如今這麽多人給你發請柬,你何不也做一回東道?”到時候沈寄一個人肯定張羅不過來,需要她出麵幫著招呼。那她不就認識這些人了麽。到時候也不用靠沈寄牽線搭橋了。
沈寄想了一下,“四嬸,你懂不懂佛經?”
四夫人楞了一下,“有些研究。你抄經遇到難處?”
抄寫有什麽難處,太後又沒要我解經。我隻誦讀了一遍,她老人家也沒怪我心不誠。
“抄經啊,沒有遇到什麽。是這樣的,我收了張請帖,五月十五到劉尚書府上去參加講經大會。與會的都是高官或者貴戚的夫人。如果四嬸有意,我們就一道去。”
四夫人眼底一亮,這是一條好門路。原來她錯怪沈寄了。
“好啊,四嬸到了京城,也就是在本家親戚裏走動走動,到時候四嬸同你一道去。”
沈寄想著,四夫人說有些研究,那應該是有點造詣的。帶上她不懂的隨時可以問問,比隻依靠幹娘好些。而且,讓她自己去碰碰壁,才會知道一個一百多名的進士,雖然頂著個淮陽魏氏子弟的名頭。但在那些人眼底其實不算什麽。魏楹當年是他自己會鑽營,而且才學比魏柏好多了。探花跟一百多名差別還是很大的。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