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曬嫁妝這差事可難不倒沈寄這個大嫂,大場麵她見得多了。代表娘家人往婆家送嫁妝,和婆家人打交道,她做來自然是駕輕就熟。就是被她帶去的葉氏也是一派名門風範,很給老魏家長臉。等魏楹和沈寄出京,京城裏的一應事務就要交接給小權兒和葉氏打理。沈寄這也是帶葉氏走動一下。這段時日,凡是露臉的地方,沈寄都是帶著葉氏一道的。
其實這件事王氏心頭多少有些不服,葉氏才進門多久啊。可是,葉氏是嫻姐兒這個親王妃的嫡親嫂子,小權兒的品階也比魏柏高。她不服也得服。隻是暗地裏說給信哥還有曦姐兒聽,讓他們兄妹好好給她爭氣。
今兒來代表婆家人接收嫁妝的是太後宮中的領班女官。跟了她幾十年的人。太後沒給玉太妃這個臉麵,而另一位長輩靠山王妃則是不樂意來隨意找了個托詞。太後自然也不會勉強她了。另外,還真就很難找到小親王比較近的長輩了。實在是他的輩分有點高。另外一些侄兒、侄兒媳婦、侄孫、侄孫媳婦、侄曾孫、侄曾孫媳婦就隻能算是來看熱鬧的了。
來的是女官,沈寄就更輕鬆了。不過來人地位不低,是太後跟前說得起話的人,好在一貫與人為善。沈寄悠哉的搖著宮扇,思緒翻飛。
十二年前初到魏家的小親王,看著就是顆小豆芽。明明比小饅頭大一歲多,瞧著卻是一般大小。慢慢的也到如今要娶妻生子的年歲了。還有嫻姐兒,初次見麵她還在繈褓中。小包子還趴在搖搖車邊看這個小長輩,然後大聲提醒大人‘小姑姑尿了’。再見到,卻是梳著一高一矮兩個粗糙辮子從馬車上跳下來,喊自己‘大嫂’的五歲丫頭。這一晃眼,明兒就要出閣行大禮了。
沈寄目光落到旁邊興致勃勃看著的小豆沙身上,她自然是跟著來看熱鬧的。這個丫頭怕是一晃眼也要大了。小芝麻出閣的時候小豆沙還鬧了一回場,不過這回應該不會了。經曆過了,知道母女抱頭痛哭的場麵就是那麽回事兒。而且,她也斷不會跳出來罵小親王是壞人的。而且小姑姑就嫁到隔壁,她不知道多高興呢。
“大嫂”葉氏伸手碰碰沈寄。方才那女官過來和沈寄說話,她在走神沒理會。
沈寄回過神來,歉然對跟前的女官笑笑,“兩個孩子都是我看著長大的,這一想到他們就要成親了,心頭難免感慨。失禮了!”
“魏夫人客氣了。您一手將王爺帶大,這王妃又是您的小姑子,您的感受肯定深。我是說這嫁妝也曬完了,我就要回宮向太後複命去了。”
“哦,那不耽擱您,可不能讓太後等著。”
一旁於公公上前笑著遞給女官一個香囊,“吳姑姑,王爺說勞您走一趟。”
小親王笑道:“這些年多虧了姑姑周全照料。”
“都是老奴份內的事兒,生受王爺的賞了。”吳女官笑著收下。每次來醇親王府做什麽,都少不了重重有賞。所以她在太後跟前,也從來都是說小親王的好話的。除了賞賜,小親王對她也一貫禮遇有加。這麽說是想托自己在他離京後對玉太妃有所照應和勸諫,吳女官心領神會。她私心覺得那位有這麽個親兒極好,魏夫人也極好。偏要那麽作!
“那我送送您。”於公公便送吳女官出去。
小親王笑嘻嘻的上前來,“大嫂,嫂子。今兒辛苦你們了!”
葉氏笑笑,“分內事兒。”
這會兒小親王的一眾侄媳婦、侄孫媳婦、侄曾孫媳婦正在看大開的一百零八抬,還有綁著紅綢的家具等物什。醇親王府豪富,但嫻姐兒這份嫁妝也很看得了。葉氏覺得腰杆挺挺的,不怕人看。曬嫁妝就是要讓路人和這些婆家人都不敢輕慢了新嫁娘。
沈寄問小親王,“大師明天來麽?”
小親王搖頭,“我們後日一早去半山寺問安,然後再進宮認親。”
之前和十五叔、十五嬸碰頭大師來了一趟,這是衝著親家、親家母。但明日就隻是場麵上的熱鬧,想必他不想湊。
“也好!”
葉氏想到最近一段時日,家裏的丫鬟都是加班加點的在縫製香囊。這都是給皇家的晚輩做見麵禮的。實在是人數眾多,夠格參加認親大會也不會少於百人。到時候裏頭分遠近親疏的裝上各色物件:小件的珠寶、小件的玉器……是嫻姐兒這個嬸子、叔祖母、曾叔祖母給晚輩的見麵禮。
至於給長輩的物件,那就必須她親自動手了。伽葉大師的就不說了,嫻姐兒自從婚事定下就一直在給他做鞋襪。太後、玉太妃甚至靠山王、靠山王妃都得她親自動手。然後還有作為兄嫂的皇帝、皇後。所以嫻姐兒其實也很忙。不過沈寄和小豆沙去看她時,小姑娘說做這些必須精益求精的東西,倒是挺能轉移注意力,不再想東想西的。連婚前恐懼症都治得差不多了。
翌日,一大家子又一早就去了幺房。傅清明自然也一道。雖然他不便以兄長的身份送嫁,但出閣酒肯定是要去喝的。
小芝麻也來了,她笑著對小豆沙道:“一會兒王爺來搶小姑姑,你攔門麽?”
小豆沙知道她在取笑自己,脆生生道:“當然攔啊,攔了有好處的。我要九十九兩開門銀子。”
“長長久久,寓意不錯。你幹嘛不要個一百零一兩,百裏挑一甚至千裏挑一萬裏挑一呢?或者直接九百九十九兩、九千九百九十
十九兩、九千九百九十九兩……今天他也得給啊。”
“大姐姐莫不是忘了家規,零花錢超過一百兩就得上交?”小豆沙嘟囔。還當她是兩年前什麽都不懂的小娃娃麽。她如今也是當姐姐的人了。
小饅頭道:“回頭我要不要給王爺出難題呢?”難新姑爺這也是規矩啊。可是,自己跟青蛙那是什麽關係。跳出來為難他不大好吧。
小包子道:“聽說王爺的伴當裏武請了康郡王世子,文請了東宮世子,你覺得能被難住?”
康郡王當年以騎射、策論入了當今皇帝的眼,是宗室營裏唯一恢複了祖上爵位的人。他親手調教的兒子,這方麵還是很拿得出手的。對上小權兒,想來也不會輸場子。反正又不是戰場拚殺,過得去就行。至於東宮世子,那是博學鴻儒都歎服的小才子呢。是被請來專門對付魏家一眾文人的。
不得不說小親王很取巧,魏家書香傳家,小兒五歲就能識文斷字,七歲就能攻讀詩書。更何況今天這個場合,就是魏楹這個當年的探花,如今的主考站出來以舅兄身份為難也是說得過去的。便是他自矜身份不出場,魏柏等舅兄,還有四個在東山書院讀書的侄兒也不好對付。他就索性把東宮小世子給搬來了。
這還沒人能說他不對。這伴當就是親兄弟和好兄弟等充當。他的好兄弟小饅頭和小包子是魏家人,不能陪著來迎親得在魏家送嫁。他的親兄弟就是皇帝了。皇帝肯定是不能來的,他沒把太子這個侄兒搬來已經算客氣了。
眾人聽小包子把這人選一說,都啞了。本來還想著在這個上頭為難一下的,也好讓小親王見識一下嫻姐兒兄長、侄兒這個群體的強大。可對上東宮小世子,眾人還怎麽發揮啊?
信哥道:“不是吧,讓十歲的小世子給寫《催妝詩》不成?”
“東宮還有很多伴讀也一道來呢,《催妝詩》十首、百首都信手拈來的。”傅清明道。
小權兒摸摸下巴,“那就隻有等回門的酒宴了。你、你還有你們,到時候攔門一個都別客氣。大紅包不拿到,就別給開門。”皇家晚輩多,他們魏家可也不少呢。這個虧吃不了。
小包子等一眾侄兒侄女都笑著應了。這筆小財,不發白不發啊。反正姑父有的是銀子!
十五嬸忙道:“也別鬧過頭了,看回頭耽誤了吉時。”
十五叔道:“肯定不能讓他輕輕鬆鬆就把我閨女接走了。”
當日的熱鬧無須贅筆,隨著小權兒背著一身大紅嫁衣的嫻姐兒出門,十五嬸的淚那是止都止不住啊。葉氏忙上前扶了她,沈寄道:“嬸子,快別哭了。您要去看閨女啊,方便著呢!”
小芝麻也笑道:“就是啊,叔祖母。王府就是隔壁,小姑姑怎麽都不可能受欺負的。嗯,我估著小豆沙一天能去串八回門。咦,小丫頭呢?”
沈寄道:“她也送嫁去了。王爺請她等一會兒在新房陪著坐床的二公子。正好也給她小姑姑做個伴。”
今天魏家的大多是親朋至交,醇親王府卻是席開百桌,半朝人都湧去了。隻是小親王蠻遺憾的,魏家人都隻能在幺房喝出閣酒。隻有小豆沙個小孩子無所謂。還有大師和玉太妃今天也不能到場。所以之前喝出閣酒的時候,他特地過來鄭重其事敬了魏楹和沈寄。這會兒沈寄的臉還有些紅撲撲的,她半倚在小芝麻身上,“扶我進去坐坐,有點上頭。”
曬嫁妝這差事可難不倒沈寄這個大嫂,大場麵她見得多了。代表娘家人往婆家送嫁妝,和婆家人打交道,她做來自然是駕輕就熟。就是被她帶去的葉氏也是一派名門風範,很給老魏家長臉。等魏楹和沈寄出京,京城裏的一應事務就要交接給小權兒和葉氏打理。沈寄這也是帶葉氏走動一下。這段時日,凡是露臉的地方,沈寄都是帶著葉氏一道的。
其實這件事王氏心頭多少有些不服,葉氏才進門多久啊。可是,葉氏是嫻姐兒這個親王妃的嫡親嫂子,小權兒的品階也比魏柏高。她不服也得服。隻是暗地裏說給信哥還有曦姐兒聽,讓他們兄妹好好給她爭氣。
今兒來代表婆家人接收嫁妝的是太後宮中的領班女官。跟了她幾十年的人。太後沒給玉太妃這個臉麵,而另一位長輩靠山王妃則是不樂意來隨意找了個托詞。太後自然也不會勉強她了。另外,還真就很難找到小親王比較近的長輩了。實在是他的輩分有點高。另外一些侄兒、侄兒媳婦、侄孫、侄孫媳婦、侄曾孫、侄曾孫媳婦就隻能算是來看熱鬧的了。
來的是女官,沈寄就更輕鬆了。不過來人地位不低,是太後跟前說得起話的人,好在一貫與人為善。沈寄悠哉的搖著宮扇,思緒翻飛。
十二年前初到魏家的小親王,看著就是顆小豆芽。明明比小饅頭大一歲多,瞧著卻是一般大小。慢慢的也到如今要娶妻生子的年歲了。還有嫻姐兒,初次見麵她還在繈褓中。小包子還趴在搖搖車邊看這個小長輩,然後大聲提醒大人‘小姑姑尿了’。再見到,卻是梳著一高一矮兩個粗糙辮子從馬車上跳下來,喊自己‘大嫂’的五歲丫頭。這一晃眼,明兒就要出閣行大禮了。
沈寄目光落到旁邊興致勃勃看著的小豆沙身上,她自然是跟著來看熱鬧的。這個丫頭怕是一晃眼也要大了。小芝麻出閣的時候小豆沙還鬧了一回場,不過這回應該不會了。經曆過了,知道母女抱頭痛哭的場麵就是那麽回事兒。而且,她也斷不會跳出來罵小親王是壞人的。而且小姑姑就嫁到隔壁,她不知道多高興呢。
“大嫂”葉氏伸手碰碰沈寄。方才那女官過來和沈寄說話,她在走神沒理會。
沈寄回過神來,歉然對跟前的女官笑笑,“兩個孩子都是我看著長大的,這一想到他們就要成親了,心頭難免感慨。失禮了!”
“魏夫人客氣了。您一手將王爺帶大,這王妃又是您的小姑子,您的感受肯定深。我是說這嫁妝也曬完了,我就要回宮向太後複命去了。”
“哦,那不耽擱您,可不能讓太後等著。”
一旁於公公上前笑著遞給女官一個香囊,“吳姑姑,王爺說勞您走一趟。”
小親王笑道:“這些年多虧了姑姑周全照料。”
“都是老奴份內的事兒,生受王爺的賞了。”吳女官笑著收下。每次來醇親王府做什麽,都少不了重重有賞。所以她在太後跟前,也從來都是說小親王的好話的。除了賞賜,小親王對她也一貫禮遇有加。這麽說是想托自己在他離京後對玉太妃有所照應和勸諫,吳女官心領神會。她私心覺得那位有這麽個親兒極好,魏夫人也極好。偏要那麽作!
“那我送送您。”於公公便送吳女官出去。
小親王笑嘻嘻的上前來,“大嫂,嫂子。今兒辛苦你們了!”
葉氏笑笑,“分內事兒。”
這會兒小親王的一眾侄媳婦、侄孫媳婦、侄曾孫媳婦正在看大開的一百零八抬,還有綁著紅綢的家具等物什。醇親王府豪富,但嫻姐兒這份嫁妝也很看得了。葉氏覺得腰杆挺挺的,不怕人看。曬嫁妝就是要讓路人和這些婆家人都不敢輕慢了新嫁娘。
沈寄問小親王,“大師明天來麽?”
小親王搖頭,“我們後日一早去半山寺問安,然後再進宮認親。”
之前和十五叔、十五嬸碰頭大師來了一趟,這是衝著親家、親家母。但明日就隻是場麵上的熱鬧,想必他不想湊。
“也好!”
葉氏想到最近一段時日,家裏的丫鬟都是加班加點的在縫製香囊。這都是給皇家的晚輩做見麵禮的。實在是人數眾多,夠格參加認親大會也不會少於百人。到時候裏頭分遠近親疏的裝上各色物件:小件的珠寶、小件的玉器……是嫻姐兒這個嬸子、叔祖母、曾叔祖母給晚輩的見麵禮。
至於給長輩的物件,那就必須她親自動手了。伽葉大師的就不說了,嫻姐兒自從婚事定下就一直在給他做鞋襪。太後、玉太妃甚至靠山王、靠山王妃都得她親自動手。然後還有作為兄嫂的皇帝、皇後。所以嫻姐兒其實也很忙。不過沈寄和小豆沙去看她時,小姑娘說做這些必須精益求精的東西,倒是挺能轉移注意力,不再想東想西的。連婚前恐懼症都治得差不多了。
翌日,一大家子又一早就去了幺房。傅清明自然也一道。雖然他不便以兄長的身份送嫁,但出閣酒肯定是要去喝的。
小芝麻也來了,她笑著對小豆沙道:“一會兒王爺來搶小姑姑,你攔門麽?”
小豆沙知道她在取笑自己,脆生生道:“當然攔啊,攔了有好處的。我要九十九兩開門銀子。”
“長長久久,寓意不錯。你幹嘛不要個一百零一兩,百裏挑一甚至千裏挑一萬裏挑一呢?或者直接九百九十九兩、九千九百九十
十九兩、九千九百九十九兩……今天他也得給啊。”
“大姐姐莫不是忘了家規,零花錢超過一百兩就得上交?”小豆沙嘟囔。還當她是兩年前什麽都不懂的小娃娃麽。她如今也是當姐姐的人了。
小饅頭道:“回頭我要不要給王爺出難題呢?”難新姑爺這也是規矩啊。可是,自己跟青蛙那是什麽關係。跳出來為難他不大好吧。
小包子道:“聽說王爺的伴當裏武請了康郡王世子,文請了東宮世子,你覺得能被難住?”
康郡王當年以騎射、策論入了當今皇帝的眼,是宗室營裏唯一恢複了祖上爵位的人。他親手調教的兒子,這方麵還是很拿得出手的。對上小權兒,想來也不會輸場子。反正又不是戰場拚殺,過得去就行。至於東宮世子,那是博學鴻儒都歎服的小才子呢。是被請來專門對付魏家一眾文人的。
不得不說小親王很取巧,魏家書香傳家,小兒五歲就能識文斷字,七歲就能攻讀詩書。更何況今天這個場合,就是魏楹這個當年的探花,如今的主考站出來以舅兄身份為難也是說得過去的。便是他自矜身份不出場,魏柏等舅兄,還有四個在東山書院讀書的侄兒也不好對付。他就索性把東宮小世子給搬來了。
這還沒人能說他不對。這伴當就是親兄弟和好兄弟等充當。他的好兄弟小饅頭和小包子是魏家人,不能陪著來迎親得在魏家送嫁。他的親兄弟就是皇帝了。皇帝肯定是不能來的,他沒把太子這個侄兒搬來已經算客氣了。
眾人聽小包子把這人選一說,都啞了。本來還想著在這個上頭為難一下的,也好讓小親王見識一下嫻姐兒兄長、侄兒這個群體的強大。可對上東宮小世子,眾人還怎麽發揮啊?
信哥道:“不是吧,讓十歲的小世子給寫《催妝詩》不成?”
“東宮還有很多伴讀也一道來呢,《催妝詩》十首、百首都信手拈來的。”傅清明道。
小權兒摸摸下巴,“那就隻有等回門的酒宴了。你、你還有你們,到時候攔門一個都別客氣。大紅包不拿到,就別給開門。”皇家晚輩多,他們魏家可也不少呢。這個虧吃不了。
小包子等一眾侄兒侄女都笑著應了。這筆小財,不發白不發啊。反正姑父有的是銀子!
十五嬸忙道:“也別鬧過頭了,看回頭耽誤了吉時。”
十五叔道:“肯定不能讓他輕輕鬆鬆就把我閨女接走了。”
當日的熱鬧無須贅筆,隨著小權兒背著一身大紅嫁衣的嫻姐兒出門,十五嬸的淚那是止都止不住啊。葉氏忙上前扶了她,沈寄道:“嬸子,快別哭了。您要去看閨女啊,方便著呢!”
小芝麻也笑道:“就是啊,叔祖母。王府就是隔壁,小姑姑怎麽都不可能受欺負的。嗯,我估著小豆沙一天能去串八回門。咦,小丫頭呢?”
沈寄道:“她也送嫁去了。王爺請她等一會兒在新房陪著坐床的二公子。正好也給她小姑姑做個伴。”
今天魏家的大多是親朋至交,醇親王府卻是席開百桌,半朝人都湧去了。隻是小親王蠻遺憾的,魏家人都隻能在幺房喝出閣酒。隻有小豆沙個小孩子無所謂。還有大師和玉太妃今天也不能到場。所以之前喝出閣酒的時候,他特地過來鄭重其事敬了魏楹和沈寄。這會兒沈寄的臉還有些紅撲撲的,她半倚在小芝麻身上,“扶我進去坐坐,有點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