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棺的人早已找好,自然是幾個膽子大一些的人,但是這種情況下,任誰的膽子再大,心裏也都是揣著小鼓一般,畢竟是因為這棺材裏有問題才會開棺的。
這棺材雖然木質很好,但是現在的人已開始變懶。以前的棺材上一般都講究是一根鐵釘都不用的,尤其海邊,這樣的講究更多。民間有說:破船三千釘。指的是木船上都是用釘子一個一個釘起來的。而棺材和船形狀相似,所以釘子就忌諱用在棺材上的,不然寓意不好。不用釘子同什麽呢?用榫頭。這本是千年的傳統。將棺材蓋和棺體各自鑿出卯榫,到時候棺材蓋隻要一推,便永遠打不開了。比鐵釘還要結實。
但是,沒有船的地方則不是那麽講究。尤其是近些年,由於人們開始逐漸省了懶法,加之棺材鋪的木工水平逐漸下降,那技術便逐漸沒落。棺材上也都開始用鐵釘代替。由於也沒聽說出什麽事,所以大家也漸漸接受了這樣。
這張爺的棺材便是鐵釘釘起來的。所以此時要想打開,隻要將那鉚釘起開便可,簡單的很,而且還不用破壞棺材。
這開棺的人裏,張禿子便算一個。他膽子還算是大一些的。他帶頭,每個人喝了滿滿兩大碗酒,然後等著鍾山或者年華發話。
此時在鍾山的安排下,棺材上麵也用高粱秸稈做成的席子搭好了一個涼棚。這涼棚是用來遮陽的。
按理來講,死人屬陰,不可見日。若是一遇太陽暴曬,便會陰魂瞬散。田二娃說的那個祖先被挖出來遇到太陽很快自燃起來,便是如此。而且此時並不是開棺的最佳時機。最好的時間為一天當中的午時和子時。
午時指的是一日當中的中午,太陽最曬的時候,陽氣也是最旺的時候。此時開棺是為活人計。子時便是老百姓常說的半夜三更,陰氣最盛,彼時是為亡靈計。但是,畢竟牽扯到多人的性命,白天開棺更安全,而且更容易發現異常,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明日便是張老二出殯,今天若不都弄好,明日便來不及了。因為張老二屬於不到中年去世,出殯是不能過午的,必須上午就得下葬。
年華心裏還是多少有些不放心,便又燒了一遝紙,嘴裏念叨了幾句,便示意張禿子等人可以打開了。
張禿子深吸一口氣,然後率先用個鐵鎬頭,一頭拿了一把錘子將鎬頭尖砸到鉚釘裏麵,然後鎬頭一撬,那鉚釘便吱紐吱紐地從棺材裏拔了出來。
隨著第一顆釘子被拔出,另外幾個人也紛紛學著樣子,一起下手。(.好看的小說)不消片刻,連接棺體和棺蓋的鉚釘被悉數拔掉。
鍾山和年華走到跟前,然後盯著棺材。
此時氣氛異常凝重,誰都不敢大聲說話,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但是看熱鬧的人倒是開始腳步移動,都往前靠了靠,為了能看清棺材裏的已死了好幾個月的人是什麽樣子。
張老大及其家人都跪在一邊嗚嗚哭著。張老大跪著爬到棺材前麵,邊哭邊說:“爸,為了全家老小的安危,不得不打擾您,您可莫怪呀。”
鍾山示意張禿子他們可以將棺材蓋打開了。
這開棺蓋也有講究。雖然上麵已搭著棚子,太陽曬不到,但是棺材蓋也是不能一下掀開的。隻見兩個人先是一人一邊,用鎬頭將前麵的蓋子翹起一部分,接著有人便將繩子趁機套到棺材蓋子上,接著同樣在棺材蓋的尾端也用同一方法。待都套好之後,張禿子便喊了聲“一、二、三,起!”
四個人便一起用力,將棺材蓋平穩地挪到了一旁的空地上。此時一股異味頓時從棺材裏彌漫開來。眾人皆是掩鼻而視。
張老大及家人也瞬間哭了起來,但是唯獨老大站起來看著棺材裏的父親。
鍾山也年華等人也是捂著鼻子看著屍體。
由於冬天下葬,加之溫度一直不高,下葬的時間又不是很長,此時的屍體並未完全腐爛,從裸露著手上可以依稀看到皮膚開始潰爛,淌著夾雜著紅色的黃水,手顯得修長,很瘦。除了這裏,別的地方沒有裸露了。因為死者的臉是用黃紙蓋著的,頭和身體周圍又用棉絮裹得嚴實。
張老大看著父親的屍體,淚眼婆娑。
鍾山和年華在屍體身上來來回回地打量了好幾遍,卻並未發現什麽異常。
鍾山低聲對年華問道:“發現了什麽沒有?”
年華捋著稀疏的山羊胡,撅著下巴,搖了搖頭,然後說:“問題可能在是死者身下。”
這話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
死者在入殮,即被放進棺材之前,這棺底是要鋪銅錢的。自民國以來,一般用五帝錢的居多。何為五帝錢?即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據說有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之功效。棺材裏是需要用到七個,擺成北鬥七星的形狀。一是擋煞,防止屍體被侵,二則給後人招財所用,三則為了死者到了陰間不迷路,北鬥星也有指路之用。
鍾山認同年華的猜測。如此以來,便要翻動身體。可是這工作由誰來做?
鍾山將這話說出去之後,周圍看熱鬧的人頓時都往後退了好幾步,包括張禿子等人也都開始往後抽。
張老大見大家紛紛躲,便將眼淚一抹,“鍾先生,我來做這個事兒。這是我爸,我不做誰做?”
鍾山看了看後麵一直跪著的老三。
老三見鍾山盯著自己,連忙將頭低得快要碰到地麵。
鍾山不由得搖了搖頭,“還是我來吧。”
“這……”張老大對於鍾山說出這話有些驚訝。一個腐爛的屍體,任誰也不願意接近呀,何況是搬動呢。
鍾山擺了擺手,“沒關係的,交給我吧。”
鍾山說著便和一旁圍觀的女人要了幾塊頭巾。北方農家女人多愛圍頭巾,尤其是冬春多風季節,一是保暖,二則保持頭發幹淨。
開始,那幾個婦女還都不願意借給,張老大便開口說了話:“借了頭巾的,回頭我家裏,一人領三條。”這話說完,頓時那些戴頭巾的婦女紛紛解下來就要遞給鍾山。
鍾山隨便抓了幾條,遞給漿糊,然後二人將頭巾裹在手上,充當臨時手套。沒有被拿到頭巾的婦女們頓時很是垂頭喪氣,眼巴巴看著三條新頭巾沒了。
這棺材雖然木質很好,但是現在的人已開始變懶。以前的棺材上一般都講究是一根鐵釘都不用的,尤其海邊,這樣的講究更多。民間有說:破船三千釘。指的是木船上都是用釘子一個一個釘起來的。而棺材和船形狀相似,所以釘子就忌諱用在棺材上的,不然寓意不好。不用釘子同什麽呢?用榫頭。這本是千年的傳統。將棺材蓋和棺體各自鑿出卯榫,到時候棺材蓋隻要一推,便永遠打不開了。比鐵釘還要結實。
但是,沒有船的地方則不是那麽講究。尤其是近些年,由於人們開始逐漸省了懶法,加之棺材鋪的木工水平逐漸下降,那技術便逐漸沒落。棺材上也都開始用鐵釘代替。由於也沒聽說出什麽事,所以大家也漸漸接受了這樣。
這張爺的棺材便是鐵釘釘起來的。所以此時要想打開,隻要將那鉚釘起開便可,簡單的很,而且還不用破壞棺材。
這開棺的人裏,張禿子便算一個。他膽子還算是大一些的。他帶頭,每個人喝了滿滿兩大碗酒,然後等著鍾山或者年華發話。
此時在鍾山的安排下,棺材上麵也用高粱秸稈做成的席子搭好了一個涼棚。這涼棚是用來遮陽的。
按理來講,死人屬陰,不可見日。若是一遇太陽暴曬,便會陰魂瞬散。田二娃說的那個祖先被挖出來遇到太陽很快自燃起來,便是如此。而且此時並不是開棺的最佳時機。最好的時間為一天當中的午時和子時。
午時指的是一日當中的中午,太陽最曬的時候,陽氣也是最旺的時候。此時開棺是為活人計。子時便是老百姓常說的半夜三更,陰氣最盛,彼時是為亡靈計。但是,畢竟牽扯到多人的性命,白天開棺更安全,而且更容易發現異常,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明日便是張老二出殯,今天若不都弄好,明日便來不及了。因為張老二屬於不到中年去世,出殯是不能過午的,必須上午就得下葬。
年華心裏還是多少有些不放心,便又燒了一遝紙,嘴裏念叨了幾句,便示意張禿子等人可以打開了。
張禿子深吸一口氣,然後率先用個鐵鎬頭,一頭拿了一把錘子將鎬頭尖砸到鉚釘裏麵,然後鎬頭一撬,那鉚釘便吱紐吱紐地從棺材裏拔了出來。
隨著第一顆釘子被拔出,另外幾個人也紛紛學著樣子,一起下手。(.好看的小說)不消片刻,連接棺體和棺蓋的鉚釘被悉數拔掉。
鍾山和年華走到跟前,然後盯著棺材。
此時氣氛異常凝重,誰都不敢大聲說話,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但是看熱鬧的人倒是開始腳步移動,都往前靠了靠,為了能看清棺材裏的已死了好幾個月的人是什麽樣子。
張老大及其家人都跪在一邊嗚嗚哭著。張老大跪著爬到棺材前麵,邊哭邊說:“爸,為了全家老小的安危,不得不打擾您,您可莫怪呀。”
鍾山示意張禿子他們可以將棺材蓋打開了。
這開棺蓋也有講究。雖然上麵已搭著棚子,太陽曬不到,但是棺材蓋也是不能一下掀開的。隻見兩個人先是一人一邊,用鎬頭將前麵的蓋子翹起一部分,接著有人便將繩子趁機套到棺材蓋子上,接著同樣在棺材蓋的尾端也用同一方法。待都套好之後,張禿子便喊了聲“一、二、三,起!”
四個人便一起用力,將棺材蓋平穩地挪到了一旁的空地上。此時一股異味頓時從棺材裏彌漫開來。眾人皆是掩鼻而視。
張老大及家人也瞬間哭了起來,但是唯獨老大站起來看著棺材裏的父親。
鍾山也年華等人也是捂著鼻子看著屍體。
由於冬天下葬,加之溫度一直不高,下葬的時間又不是很長,此時的屍體並未完全腐爛,從裸露著手上可以依稀看到皮膚開始潰爛,淌著夾雜著紅色的黃水,手顯得修長,很瘦。除了這裏,別的地方沒有裸露了。因為死者的臉是用黃紙蓋著的,頭和身體周圍又用棉絮裹得嚴實。
張老大看著父親的屍體,淚眼婆娑。
鍾山和年華在屍體身上來來回回地打量了好幾遍,卻並未發現什麽異常。
鍾山低聲對年華問道:“發現了什麽沒有?”
年華捋著稀疏的山羊胡,撅著下巴,搖了搖頭,然後說:“問題可能在是死者身下。”
這話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
死者在入殮,即被放進棺材之前,這棺底是要鋪銅錢的。自民國以來,一般用五帝錢的居多。何為五帝錢?即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據說有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之功效。棺材裏是需要用到七個,擺成北鬥七星的形狀。一是擋煞,防止屍體被侵,二則給後人招財所用,三則為了死者到了陰間不迷路,北鬥星也有指路之用。
鍾山認同年華的猜測。如此以來,便要翻動身體。可是這工作由誰來做?
鍾山將這話說出去之後,周圍看熱鬧的人頓時都往後退了好幾步,包括張禿子等人也都開始往後抽。
張老大見大家紛紛躲,便將眼淚一抹,“鍾先生,我來做這個事兒。這是我爸,我不做誰做?”
鍾山看了看後麵一直跪著的老三。
老三見鍾山盯著自己,連忙將頭低得快要碰到地麵。
鍾山不由得搖了搖頭,“還是我來吧。”
“這……”張老大對於鍾山說出這話有些驚訝。一個腐爛的屍體,任誰也不願意接近呀,何況是搬動呢。
鍾山擺了擺手,“沒關係的,交給我吧。”
鍾山說著便和一旁圍觀的女人要了幾塊頭巾。北方農家女人多愛圍頭巾,尤其是冬春多風季節,一是保暖,二則保持頭發幹淨。
開始,那幾個婦女還都不願意借給,張老大便開口說了話:“借了頭巾的,回頭我家裏,一人領三條。”這話說完,頓時那些戴頭巾的婦女紛紛解下來就要遞給鍾山。
鍾山隨便抓了幾條,遞給漿糊,然後二人將頭巾裹在手上,充當臨時手套。沒有被拿到頭巾的婦女們頓時很是垂頭喪氣,眼巴巴看著三條新頭巾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