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見龍在田第十八章虎門銷煙vs虎頭蛇尾的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者,英吉利夷舶來之品,或曰**者亦是,久食之人必相衰體薄也......故大清之敗,在鴉{}片也,凡我大清兵勇者,初食鴉{}片者,咳喘日甚,氣力銳減,再食之,則肌毀骨銷,喪神失智,......食之日久,則士者廢其學,農者荒其田,工者喪其力,商者敗其業,乃時國將非國,民非良民,國運衰竭也;國之運衰,如人之氣弱,人氣弱,則外邪必入,而人病灶始生,若無良醫良藥,終亡命也,國運衰,則外國必侵,而國敗像畢現,若無救世之雄,終亡國也!”


    旻寧翻看著林則徐呈上的奏疏(老雷實在是沒找到有關林則徐奏請禁煙的奏折,隻好自己瞎編了一段,萬請讀者們不要介意,話說編古文好難啊......),心中暗暗點頭,遇到說動自己的地方還忍不住念了出來,終於,旻寧將奏疏拍在案桌上,忍不住大叫:“好!寫得好!這才是朕的治世賢相啊!”


    旁邊的太監看到旻寧如此高興,連忙趁熱打鐵:“皇上,要將林大人宣進宮......呃衙......衙門麵聖嗎?”


    旻寧對太監的錯語絲毫不在意:“快宣!讓林愛卿馬上入宮......入衙麵聖,朕要和他商量事。”


    不一會兒,風塵仆仆的林則徐快馬加鞭到了旻寧的行宮......呃,行衙,拜見旻寧。


    旻寧親自走下去扶起林則徐:“愛卿大才,國之柱石也,方才愛卿所上的奏疏朕已經看了,文韜武略皆有涉獵,實乃字字珠璣,救國良言也。”


    林則徐說道:“陛下,鴉{}片之弊,在誤國害民,夷人貪圖盈天之利,不思此物戮人之弊,殊為可恨,我大清與袁逆用兵,屢戰屢敗,雖有將領腐和諧敗、兵士慵墮,以至積弊難返之虞,然則鴉{}片亦為一大原因,吸食鴉【】片之人,無不麵黃肌瘦、弓腰駝背,目光呆滯、反應奇慢,此等兵勇若使之出戰,焉有不敗之理?再說我大清子民,長久吸食鴉【】片之後,淘空了身體,不能勞作,煙癮一至,則唉唉哭號,翻滾騰挪,如癲狂失智之人,長此以往,我大清不戰自敗也。”


    旻寧點點頭:“正是如此,如今朕命你為欽差大臣兼硝煙督辦大臣(老雷編的官名),總理硝煙各項事務,不知愛卿願意否?”


    林則徐激動地跪下:“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領旨謝恩!”


    偽道光十九年正月份(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經過兩個月的旅程到達廣州,成千上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人人爭睹欽差的風采。整個廣州都在等待和傾聽欽差大臣的聲音,林則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轅門外貼出的兩張告示《收呈示稿》宣明欽差大臣到廣州的目的是查辦海口事件。另一個《關防示稿》無異於欽差大臣此行的第一個宣言,是采取禁煙行動的先聲。這個告示是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向廣州官員、百姓和外國人的首次公開亮相,它不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為了駕馭極其複雜的局麵。


    偽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兩個諭貼。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販子顛地。


    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於偽道光十九年農曆二月初四(3月19日),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他還嚴正聲明:“若**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鬥爭,林則徐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販子,收繳全部**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於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已經來臨的1839是使禁煙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對林則徐一生來說是最輝煌的歲月。在查禁**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鑒。


    眾**煙商以為賄賂就能打動新來的欽差大臣,偏是林則徐就與曆來的官員不同,視錢財如無物,他限定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全數**,並簽切結書,聲明以後不販**,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數的煙商屈服,交出**,但大部分的煙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辦,皆無所動。林則徐便宣告:“若**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零售商;過去禁煙弊端;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汙吏之名單。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嚴禁國民吸食(實際上英國嚴禁**吸食要到1912年的**公約通過才實行,但是之前英倫各地已有地方性法規嚴禁吸食、買賣鴉【】片)。(.好看的小說)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批準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煙條例》,全麵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貿易。


    外國煙商認為交少量**給林則徐交差便了事,於是采取施延手法,稱對命令要詳加考慮,成立委員會作報告,七日內回複。林則徐非常氣憤,限令煙商依時交出**,否則翌日十時親到十三行審判外國煙商。美國煙商表示願隨林則徐指示,遭蘭士祿·顛地阻止。結果三日之後,煙商決定象征**出一千零三十七箱**。於是鄧廷楨下令封鎖廣州海岸,圍困十三行,蘭士祿·顛地意圖逃走,被鄧廷楨活捉。


    其時商務總監為查理·義律,他一聽到十三行被圍困,立即從澳門趕到廣州。義律隻見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劍闖入,看守人隻得放行,但絕不讓他走出來。林則徐下令十三行內所有華人遷出,斷絕通信,斷水斷糧。十三行內有350名外國人,隻得親自去烹調、洗滌、鋪床、擦燈、挑水、擠牛奶,做平時根本不用動手做的家務。


    1839年3月25日,義律屈服,願意約見任何一名官員。廣州知府與他見麵,但義律又不出現。林則徐向義律作最後通牒——《示諭外商速交**煙土四條稿》,痛斥義律,義律最終於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時服從林則徐之命令。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20283箱稟》;從林則徐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總共18天。


    不過義律留有後著,他不讓外國煙商直接交**給林則徐,而是先交給他,再以“以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的名義”繳出**,連利息、運費一共20238箱**。令商業衝突變相成中英兩大帝國的衝突。(封鎖十三行事件後被寫入《南京條約》,並以此為借口索取賠款600萬銀元。條約寫道:‘四、因大清欽差大憲等於道光十九年二月間經將大英國領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以為贖命,今大皇帝準以洋銀六百萬銀元償補原價。’)


    偽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琦善(原來是關天培,不過現在關天培已經投降袁大剛了,所以琦善被踢出來接任)驗收**。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繳出一箱**,則賞茶葉五斤。


    美國及荷蘭煙商承諾永不再販**,義律卻從中破壞,繳煙途中運走**,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繳煙時間。林則徐將計就計,也延長封鎖十三行的時間,義律無奈如數繳煙。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間繳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繳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六兩、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煙販繳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


    林則徐本想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禦史鄧瀛認為為防**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餘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倒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攪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當天日記裏又說:“以日內消化**,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


    偽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台,前麵掛著一麵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製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廣東各高級官員全部出席。由於銷煙是公開參觀的,加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淺灘。另外,不販**的外商、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等,都專程由澳門或其他地方前來參觀,當中無一是英國人,以抗議清廷對英國人財產施加壓迫。


    當中有帶同家眷之不販**的美商c·w·金、傳教士禆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十人,不信林則徐有辦法把所有**完整銷毀,於是前來實地考證。林則徐幹脆給他們進入池邊,讓外國觀察員直接詳看銷煙方法,沿途講解。待觀看全部過程、反複考察後,皆心悅誠服,向林則徐脫帽致敬。事後,傳教士禆治文在任職的《中國叢報》中記述:“我們已經反複檢查硝化過程的一部分,他們在整個工作進行時的細心和忠實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會比執行這項任務更加忠實的了。”


    此外,《澳門月報》、《季度評論》、《新加坡自由新聞》、《廣州紀時報》等外國人報紙皆大編幅連續報道虎門銷煙,而且得到與**貿易無關的外國人支持及肯定。(.無彈窗廣告)英國本土方麵也因此事件而物價增漲,尤其大米、絲綢和銀。


    澳葡政府亦對查禁**一事相當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諾不販**,並歡迎林則徐親臨查辦。林則徐於是發表聲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以正常貿易,往中國貿易時更會得到保護,絕不被人欺淩。


    曆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然而即使作為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林則徐也許不知道,他的行為已經被義律上報給英國政和諧府,而每次洗澡都會被袁大剛觀賞一次自己卻仍然毫不知情的維多利亞女王殿下,下定了征討清國的決心。


    或許林則徐意識到了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貿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但是畢竟他的準備並不充足。為抗擊**侵略,戰勝敵人,他進行了大量的“師敵之長技以製敵”的軍事變革實踐。


    他親自主持並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曆史、政治,較為係統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誌》,還組織翻譯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等一係列著作。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情況,他認識到隻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禦外國的侵略。他提出“師夷之長技以製夷"的主張,他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後狀態應該製炮造船的意見。林則徐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麵帶了頭,成為中國近代傳播西方文化,促進西學東漸的帶頭人。


    在軍事方麵,他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一帶防禦力量。專門派人從外國秘購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又搜集並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船圖書等資料。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膚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於外交、軍事的需要,但畢竟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啟蒙作用。


    林則徐將西方國家的“戰船製造、火器製造和養兵練兵”作為探求軍事變革的重要內容。組織官兵在東校場(今廣東省人民體育場一帶)學習演練西洋武器,學習西法練兵,並經常親往閱操,抓緊訓練官兵。他還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廣東巡撫怡良等在東較場檢閱軍隊,準備迎擊英國侵略軍。當時,數百名精選出來的官兵演習了排槍、火炮等,林則徐看後大為讚賞。為激勵官兵的愛國心和責任感,林則徐當即揮毫賦寫新聯一副,懸掛於東較場的演武廳內。


    對聯雲:“小隊出郊峒願士卒功成淨洗銀河長不用,偏師成壁壘看百蠻氣懾煙消珠海有餘清。”〔見薩嘉榘輯:《林則徐聯句類集》卷1〕林則徐的對聯,措詞磊落,充滿愛國主義的浩然正氣,它凝成一股無形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東較場上練武的官兵們,成為官兵刻苦訓練的精神動力。


    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煙,一邊積極備戰,修建炮台,拉攔江木排鐵鏈,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湧之役等反擊戰的勝利。


    連接的失利極大地刺激了義律和英國政和諧府,此時的英國乃是世界第一強國,殖民地遍布全球,每天都從各地取得的資源、金錢、奴隸等等裝船之後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本土,在海上,英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保護著它在全球的利益,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竟然會敗在一個馬夏爾尼所說的“愚昧、落後、不開化”的國家的大臣手裏,這讓全球第一婊【】子……呃不對,全球第一女王維多利亞殿下的麵子(貞節牌坊)往哪兒擱?


    所以,英國準備借機挑起事端,發動侵華戰爭。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凶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


    1839年8月15日,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派兵進入澳門,更進一步驅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為英國發動戰爭的導火線。1839年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雖然依據中國法律英國人無權在中國領土上存放**。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根據偽帝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遠斷絕和英國貿易。1月8日英國“窩拉疑”號艦長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鎖廣州口岸與珠江口。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演說,謂正密切注意英人在華利益及國家尊嚴。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向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英軍總司令。


    4月,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英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認為軍事行動隻是一種報複(reprisal),而非戰爭。


    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包括第18皇家愛爾蘭聯隊、第26蘇格蘭來福槍聯隊、第49孟加拉聯隊、孟加拉工兵團和馬德拉斯工兵團等)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麵,標誌著第一次**戰爭正式開始。


    該艦隊有戰艦16艘(其中3艘為裝備有74門大炮的大型軍艦),蒸汽軍艦4艘,運輸艦船28艘。戰爭爆發後,英國從本土又不斷增援。除去被替換回國的艦船外,到1842年8月戰爭結束時,侵華英軍戰艦達25艘,蒸汽艦船15艘,醫院船、測量船、運輸船共60餘艘。


    英國出兵的深層原因據羅茲·墨菲的分析,則是為了擁有與巨大的中國市場自由貿易的機會,從而能夠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夠承認英國是平等國家。而中國因傳統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貢製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態度,使英國無法容忍遭受輕視或忽視和遭受排擠,中國的態度在當時已經進入近代世界的國際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英國將中國的拒絕看作是落後的表現,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種必要時訴諸武力把中國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認為這對雙方都會帶來利益,於是,在各方有意無意地推動下,中英之間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戰爭爆發之初,中方隻視英軍為蠻夷,認為不具威脅。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義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麵,並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今屬福建)等處的海口,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並於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為前進據點。此時,中國沿海地區,除廣東在林則徐督飭下稍作戰備外,其餘均防備鬆弛。8月,英艦以驚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達天津大沽口外,結果被袁大剛派出的海軍戰列艦一頓大炮轟得暈頭轉向,然後被告知,這裏是漢帝國的領地,同時漢帝國正在和清帝國發生戰爭,如果英**隊再敢來犯,將會遭到漢帝國的無情打擊。


    又驚又疑的義律虛頭巴腦地帶著艦隊灰溜溜地跑回了廣州,將情況告知上級以後,臊眉耷眼地繼續炮轟廣州。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懾於兵威,開始動搖,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退,並派琦善談判;同時,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將臨,同意進行談判。10月,琦善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12月,琦善通過私人翻譯鮑鵬與義律談判,拖延時間。英軍南下後,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撫籌防海口,並命兩江總督伊裏布率兵至浙東,準備收複定海。


    義律看到清廷並沒有漢帝國這麽強大的兵力,便失去耐心,決定戰後再商。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占虎門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帥船、拖船沉毀11艘。琦善被迫讓步,1月25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條約第一款就是將香港島割與英國。第二天,英**隊就占領了香港島。林則徐被發配新疆,他雖上書道光帝,力言必須禁煙和重視海防,使被道光帝斥為一片胡言(後來林則徐在發配的路上被袁大剛派來的特工救走,連同其家小一並降了漢帝國)。不過《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準,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力。


    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道光帝大為不滿,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職,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1841年1月7日,英軍也不滿談判的進展,義律先下手為強,出動海陸軍攻占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台,發起虎門之戰。


    道光帝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2月23日進攻虎門炮台,雖然部隊英勇抵抗,但不敵英軍,虎門炮台最終失陷。2月26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廣州。廣東水師提督楊芳力戰殉國(關天培由於被袁大剛劫走,躲過一劫)。5月21日,奕山令水陸軍1700餘人,於黑夜分乘快船出動,挈火箭、噴筒,夜襲英船,擲火焚燒。5月22日早晨英軍2400人反攻。清軍潰退。5月24日,英軍對廣州發起進攻,一路占據城西南的商館,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東北各炮台,並炮擊廣州城。廣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軍盡退城內,秩序大亂,在此形勢下,奕山等豎起白旗求和,接受英方條件,簽訂《廣州和約》,英國不但不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勒索廣州商家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期間廣州民間反英氣氛熾熱,英國侵略者的暴行,激起城北郊三元裏一帶民眾自發武裝起來進行抗英鬥爭。而奕山為了不被皇帝懲罰,便虛報戰功,甚至將該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英國政府對義律在廣州所獲侵略權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henrypottinger)為全權代表來華,擴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艦船37艘、陸軍2500人離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廈門,占據鼓浪嶼(即第三次廈門之戰),旋北進浙江,10月1日攻陷定海(1841年2月,英軍以疾疫流行,放棄定海),10日陷鎮海(今屬寧波),13日占寧波。時英軍兵力不足,遂停止進攻,等待援軍。


    廈門、浙東兵敗後,道光帝又派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並陸續調集兵勇以備反擊。1842年3月,奕經以兵力已足,決定水陸同時反擊,企圖一舉收複寧波、鎮海、定海。3月10日夜,清軍對寧波、鎮海分別發起反擊,接戰均不利,紛紛撤回原駐地。進攻定海因風潮不順而延期。3月15日駐寧波英軍乘勢反攻慈溪(今慈城鎮)和城西大寶山等地,清軍大敗,退守曹娥江以西。道光帝見久經準備的浙東反攻又告失敗,遂調盛京將軍(東三省已被打下來了,所以這隻是個虛銜)耆英趕赴江南,準備與英軍媾和。


    1841年5月29日,盤踞在廣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軍,闖入三元裏騷擾搶劫。當地群眾奮起抗擊,打死英軍數名。隨後,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廟集合,以三星旗為令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同時,還聯絡了附近的數千農民和手工業者,手持大刀、長矛,冒雨迎敵。而此時英軍僅僅隻有一個海軍陸戰隊連。英軍被困在牛欄崗,天降大雨,火藥受潮,無法發揮出威力,展開肉搏戰,一名英軍死亡。英軍一路肉搏,在雙方人數懸殊的情況下,大勝義勇軍。最後,英勇的英國紅衣軍士兵終於一路拚殺回到了堡壘。第二天清晨,2萬多民眾高舉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圍得水泄不通。英軍總司令傳話給當地長官餘保純,如果不解除義勇包圍,主力英軍將攻打並盡屠廣州城。餘保純清楚雙方實力,也知道英軍的槍炮不會永遠受潮,於是勸退義勇,避免廣州被屠,從此擔上賣國賊的惡名,但實際上,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這種做法很明智。三元裏抗英後,廣東人民又以“社學”的形式,組織武裝力量,開展反侵略鬥爭


    1841年8月27日,英國政府認為《穿鼻草約》所獲權益太少,撤換義律,改派璞鼎查來華為全權代表,擴大侵略。於是,英軍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嶼、廈門、定海、鎮海(今寧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總兵葛雲飛及四千將士戰死,英軍也損失慘重。


    但是當英軍吳淞口的時候,卻被已經降漢的陳化成上校帶領陸軍配合著海軍用大炮將英軍軍艦又是一通兒狠打,暈頭轉腦的英軍灰溜溜的回到了廣州,找到自己的上級匯報,被袁大剛打出真火的英軍暫時停止與清帝國的戰爭,派出義律同清帝國以談判為名拖延時間,又率領全部軍艦第三次北上,意圖幹掉這個不知所謂的漢帝國。


    而旻寧看到英軍將艦隊全部撤出,以為英方確實是有誠意談判,連忙將琦善啟用,使之與英方和談。


    袁大剛早在英軍還未到達的時候就已經虛席以待了,考慮到此次作戰英國仍是使用風帆戰列艦或者是風帆與蒸汽機混合動力的戰列艦,袁大剛沒敢派出太先進的東西,數來數去,終於找到二十來艘退役時間超過十年的海警艦艇(海警使用的作戰艦艇本來就比軍方的落後一些),通過衛星監視,擺好陣勢等待英軍過來尋虐。


    而英軍則是氣勢洶洶地往漢帝國的領海方向一個勁兒猛衝,長途跋涉以後,他們迎來了漢帝國海軍的第一次警告:“對麵的英國人請注意,對麵的英國人請注意,再往前十海裏,你們就會進入中華帝國·漢帝國的領海,請說明你們的來意,請說明你們的來意!”


    漢帝國的大功率廣播喇叭將英國海軍將士震得耳朵生疼,由於是用漢語播報,一開始英軍沒幾個能聽得懂,後來在一個曾經來華幹過鴉【】片走私的英軍的翻譯下,這個艦隊的司令官才弄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麽意思。


    弄懂對方意思的司令官當時就火了:“這群該死的黃皮猴子!他們難道就沒學過什麽叫做禮貌嗎?傳我的命令,讓小夥子們開炮,用我們的炮彈告訴他們什麽叫做禮貌!”司令官心說,老子怎麽說也是大英帝國的艦隊司令,你們就這麽對我呼來喝去的?不教訓你們一頓估計你們就不知道怎麽尊重別人。


    轟!轟!轟!英軍艦艇在全力衝刺進自己火炮的射程以內後,軍艦上的小炮(口徑相較於漢帝國海軍的艦炮實在是太小)對準漢軍的軍艦一陣猛轟,到底是世界第一海軍,除了近失彈以外,居然全都打中了,司令官大人嘴角上揚,掛著冰冷的微笑,可是等硝煙散去,司令官大人的微笑消失了,嘴巴長得大大的,表情由冷笑變成了疑惑:“怎麽回事?剛才炸點的確是分布在敵軍船上的啊?為什麽對方的軍艦一點也沒有受損?”


    “難道是敵軍軍艦的鐵甲艦護殼硬度很高?”司令官大人搖搖頭,馬上否定了這個正確的答案。不會的,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和科技都集中在歐洲,在這片荒蕪的、尚未經過帝國開發的未開化之地怎麽可能會有這種高級的科技?“對了!海市蜃樓!一定是海市蜃樓!”司令官閣下腦袋裏靈光一現,馬上想起了海上偶爾會遇到的情況,“該死的,竟然連上帝都站在了這群黃皮猴子的一邊。”司令官嘟嘟囔囔,發泄著不滿,旁邊的答複馬上接言:“司令閣下,是否需要讓我們的小夥子們測量一下,判斷出敵軍軍艦的正確位置?”司令官閣下瞪起眼睛:“知道還不快去?”


    測量結果馬上就出來了:司令閣下看到的不是海市蜃樓,而是真正的敵軍軍艦的方位!


    司令官閣下迷茫了,他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的炮彈達到了對方的軍艦上,卻看不到炸點(其實就是對方的軍艦保護層硬度很高,隻是他不願意相信而已)?難道是自己的炮彈都是臭彈?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魂之逆勢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雷雷更健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雷雷更健康並收藏漢魂之逆勢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