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美國爆發內戰,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最終南北和談結束。
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的重要節點,它使美國由鬆散的聯邦徹底轉變為團結的合眾國。它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製度。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此戰不但改變了當時美國的政治經濟情勢,導致奴隸製度在美國南方被最終廢除,也對日後美國民間社會及文化產生巨大深刻的影響。
南北戰爭是人類第一次工業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等幾乎所有現代戰爭的標準。它被譽為第一次誌願兵戰爭、總體戰、人民戰爭等,參戰的350萬人中隻有幾萬人為職業軍人。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1861年至1865年的美國內戰在曆史上可能是最獨有的引人矚目的事件,這場戰爭對所有親曆者以及美國全體國民產生了曆史上任何一場其他戰爭都無以倫比的影響,一種深廣而劇烈的情感被激發了。
這種情感跨越了一個半世紀,沉澱下來,成為美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南北戰爭的起因是極為複雜和多方麵的,早在美國成立之初便有了隱患。從1793年的“逃亡奴隸法”到軋棉機被發明。禁止輸入奴隸法案,密蘇裏妥協案,“地下鐵路”,吞並孤星共和國與“昭昭天命”,美墨戰爭,1850年妥協案和“逃亡奴隸法”,“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出血流血的堪薩斯州和薩姆納,1858年林肯-道格拉斯辯論,約翰.布朗的襲擊。1860年總統大選。各州之間或分離或中立並各自站穩腳跟,最後便是“西方之星”號的援助與薩姆特要塞被圍攻,終於,內戰在狂躁與歡呼聲中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在北方人的幫助下。五十年間大約有50萬黑人逃離南方。在當時。法律規定逃跑的黑奴都要送回原主,因此誕生了專業抓逃跑黑奴的人。黑人究竟是逃跑的還是自由人,全憑抓人的說了算。任何為難專業抓黑奴的人都要受重罰。北方很多人本來對黑人沒有好感,可是這些專業抓黑人的人無法無天,惹得很多人看不過去,很多州也立法禁止地方司法機關協助專業抓黑奴。因此廢除美國有關黑奴的法律的呼聲越來越高。
奴隸製還有一個最大的威脅。19世紀沒有化肥,棉花田的養分很快用光了,必須休耕或者開荒。現有的土地都有主了,長此以往用不著別人廢奴了,棉花種不了了,奴隸就沒人養得起了,奴隸製自然就滅亡了。1846年,南部為奪得更多用以擴張蓄奴製的土地而挑起美利堅-墨西哥戰爭,決定發動這場戰爭時北方聯邦的州份幾乎都投反對票,到1848年戰爭結束時,美國奪取了23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為進一步的騷動埋下伏筆。
南方奴隸主把他們的未來寄希望於遼闊的西部,尤其是墨西哥戰爭後,那麽多無主的土地,可以再種上百年棉花了。可是北方的土地也都有主了,北方的農民、商人也盯著西部。北部幾個準州幹脆拒絕黑人進入,不管是奴隸還是自由人,根本就不給奴隸製任何機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準州奴隸製之爭進一步加劇。1854年,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申請加入聯邦,按照《密蘇裏妥協案》這兩個州應該成為自由州,但國會通過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規定通過當地居民投票,來決定成為自由州還是蓄奴州。
支持和反對奴隸製的團體分別從相鄰的蓄奴州密蘇裏州和自由州伊利諾伊州移民新領地。甚至在1855年-1857年間,在“新英格蘭外移民公司”的幫助下,從馬薩諸塞州移民了2000多人到堪薩斯。結果雙方在堪薩斯發火拚,有超過200人喪生。
這時,一本震撼世界的巨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了。剛出版便暢銷一空多次加版再印,閱者邊讀邊拭淚,旁聽者邊聽也鼻酸。這本書的出版讓北方的人民知道奴隸們的辛酸血淚,加強了廢奴主義者的力量。
1860年共和黨林肯的當選引發南方的脫離。林肯是反對奴隸製度的溫和派。他承諾盡其所能反對奴隸製度在新領土的擴張,即阻止任何新奴隸州加入聯邦。但也說聯邦政府無力廢除已實行州份的奴隸製度,所以他會執行逃奴法。對部分共和黨員廢除奴隸製度態度和南方在政府中勢力的削弱的憂慮,終於促使南卡萊羅納州宣布脫離聯邦,最終導致其他南方諸州的脫離。
林肯甚至在1858年以“分裂之家演說”鼓勵廢奴主義者通過對奴隸主的經濟補償並組織前奴隸遷離蓄奴州,逐漸和平終止蓄奴製度。
由於林肯的總統勝選,奴隸州失去了在參議院的權力平衡,並將會麵對在總統府和國會在數十年控製後的持續弱勢。南方人感到麵對種種威脅,隻能以單方麵行使州權脫離聯邦作為最後手段。
來自美國北方的共和黨人林肯雖然不是解放黑奴的倡言者,但他認為蓄奴不人道,反對擴大蓄奴,而一向以奴隸來發展產業的南方對此感到強烈反對。然而,北方對於南方這種工人的壟斷者亦產生仇視心理,雙方開始出現矛盾。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而林肯在政綱中提及的保護關稅及《宅地法》大大削弱了南方奴隸主的利益。這使南卡羅來納州在1861年旋即宣布退出聯邦,而南方各州亦紛紛響應南卡羅來納州,脫離聯邦,並成立美利堅聯盟,推舉來自肯塔基州的傑弗遜.戴維斯為總統。隨後林肯又頒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廢除了黑奴製度。使人民群眾和黑奴的革命情緒迅速高漲,戰爭形勢開始有利於北方。1863年夏,北方軍隊轉入反攻,魯蒂斯堡之戰。1865年4月,持續四年之久的內戰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
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後,林肯入主白宮前。有七個州脫離聯邦。1861年2月9日。它們組織建立了一個新的南方政府―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statesamerica)。在布坎南少許抗議下,它們在取得範圍內聯邦城堡和物業的控製權。諷刺的是,在脫離後,反抗的州份減弱對有爭議地域的要求。取消北方歸還逃奴的責任。並保證它們長期反對的議案和修訂得到順利通過。
23個州仍然忠於聯邦:加利福尼亞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肯塔基州,緬因州,馬裏蘭州,馬薩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蘇裏州,新罕布什爾州,新澤西,紐約州,俄亥俄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佛蒙特州和威斯康星州。戰爭期間,內華達州和西弗吉尼亞作為新加入聯邦的州。田納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在戰爭初期因軍事行動回到聯邦的控製之下。
科羅拉多,達科塔,內布拉斯加,內華達,新墨西哥,猶他和華盛頓幾個地區還未形成州,其在在這期間加入聯邦一邊。幾個蓄奴州的印第安部落支持南部聯盟。
聯邦軍總司令溫菲爾德.斯科特(winfieldscott)訂定蟒蛇計劃以盡量減少流血之下勝出戰爭。他的計劃是以聯邦封鎖(unionblockade)主要港口來削弱聯盟經濟;然後奪取密西西比河以切斷南部。林肯接納計劃,但否決斯科特反對立即攻擊裏士滿的警告。
由於南北雙方奉行的政策不同,使得宗教界也出現了嚴峻的考驗,北方的教會對於聖經的理解把握得更加靈活,不斷設法通過對聖經的詮釋對解放黑奴加以辯護。在南方的教會領袖如:羅伯特.劉易斯.達布尼(robertlewisdabney)使用加爾文宗的思想為奴隸製,和南方脫離聯邦的行動提供了看似合理的理論依據。因為南北的分歧,使得教會間互不信任、互相抨擊,而導致了教會的分裂。長老會早在1837年早已分裂,這除了種族問題其它的事件使得分裂更為複雜化。而衛理公會及浸信會也在這一波風暴中分歧的相當嚴重。
1861年4月12日淩晨4時30分,聯盟的大炮向薩姆特要塞開火了,聯邦運送給養的遠征隊眼睜睜地看著而愛莫能助。由於指揮的失誤,它的最具威力的一艘戰艦掉轉船頭向皮肯斯要塞駛去了,遠在公海的其它軍艦又來不及支援要塞。經過34小時的炮轟,聯邦軍隊終因寡不敵眾而投降,炮火摧毀了要塞的大部分。盡管在這第一次交戰中雙方無一人傷亡,但一場血腥的戰爭卻由此開始了。聯盟降下了美國星條旗,將聯盟星杠旗插上了薩姆特要塞,它開始的方式正應了圖姆斯的預言。此刻,南北戰爭正式爆發。
沒有一個國家像1861年美國那樣對一場重要戰爭缺乏準備了。不足16000人的正規軍分成小部隊分駐在全國各地,大部分駐紮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將近三分之一的軍官正準備辭職而加入聯盟。理論上,州民兵是一支由所有適齡青少年組成的預備役,到19世紀50年代,誌願原則已普遍取代了全民義務兵役製。精銳的誌願兵連隊在南北各地普遍組織起來,正是這些人首先響應了1861年征兵號召。
征兵與給養
林肯認識到,即使打一場短期戰爭,三個月的兵役期也是不合適的。5月3日。總統發出號召,招募42000名服役期為3年的誌願兵,為擴充正規軍而補充23000名新兵並直接為海軍招募18000名水兵。
在許多方麵,聯盟軍隊同它的敵人一樣實行充分的民主,或許比它的敵人還多一些。這些民兵所具有的平等主義思想還要求軍官不僅僅是指揮官,還應該是領頭人。盡管內戰期間指揮官可以待在後方指揮所,但屢建戰功的指揮員都是親臨前線,而不是在後方指揮所指揮作戰。
如果說在內戰開始時聯盟陸軍的備戰工作好於它的敵人的話,那麽海軍的情況則正相反。實際上,聯盟幾乎沒有什麽海軍。但是。聯盟也確實為海軍參戰搞了一些技術革新。著名的是重新改造了被繳獲的“梅裏麥克”號戰艦。使之成了第一艘參加戰鬥的]鐵甲艦。南部還研製了各種不同的水雷,被稱為魚雷,這些水雷炸沉或炸毀了43艘聯邦軍艦。聯盟製造了若幹艘“魚雷艇”,這是些雪茄煙狀的小型半潛水艦艇。載有一顆裝在圓筒上的水雷。這隻圓筒從船頭伸向前方。南部還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戰鬥潛水艇聯盟“亨利”號。這隻潛水艇在試製過程中曾三次潛入水底,每次都犧牲一些船員,但後來終於在1864年2月17日在查爾斯頓附近海麵用魚雷擊沉了一艘聯邦封鎖艦。結果“亨利”號同這艘封鎖艦同歸於盡。聯盟海軍最突出的戰績就是對商船襲擊。起初這種古老的官方海盜行為是由私掠船來進行的。
聯邦海軍在內戰中起了決定作用。盡管戰爭初期能被調動執行緊急任務的軍艦為數甚少,但海軍部長吉迪恩.韋爾斯和他的精幹的副部長,新英格蘭同鄉古斯塔夫斯.v.福克斯立即租用或購買了民用船,將它們改造成戰艦,並著手簽訂製造新艦的合同。到戰爭的最後一年,聯邦海軍已從1861年時的42艘戰艦發展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封鎖。1861年4月19日,林肯正式宣布對聯盟港口實行封鎖。既然國際法承認封鎖可以作為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武器,那麽對聯盟的封鎖實際上就等於承認了其交戰國的地位,而這一點正是林肯在宣布將私掠船作為海盜論處時所極力加以否定的。雖然聯邦的封鎖隨著戰爭的進展逐月加強,但卻從未完全奏效。對南部189個裝卸貨物的港口和海灣都進行巡邏是難以做到的事情。但在1861年5月1日,亦即宣布實行封鎖後的第11天,海軍捕獲了第一艘試圖突破港口封鎖線的船隻。在其後的3周內,所有的南部主要港口都處於被監視中。到1864年底,聯邦執行封鎖任務的軍艦就有471艘。
由於北方的戰略失誤,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戰鬥中,南方占了明顯優勢。1861年南方設想以閃電戰奪取華盛頓,以便爭取英法的直接支持。但南軍並不局限於攻占華盛頓,而是尋求與北軍主力決戰。為此,李兩次率軍越過波托馬克河,向華盛頓進軍。
南方海軍部長斯蒂芬.拉塞爾.馬洛裏1861年5月8日提出了著名的“裝甲政策”。馬洛裏知道南方落後的工業無法造出像北方那麽多的戰艦,便把目光放在歐洲剛剛投入使用的裝甲戰艦上。7月初,馬洛裏下令把俘獲的北方快速蒸汽護衛艦“麥裏梅克”號改裝成裝甲艦“弗吉尼亞”號。他還下令研製水雷、潛水艇等新式武器。7月24日,北方國會通過了《暫時擴編海軍法》,增加了7500名誌願海軍軍官,組建了4支艦隊。
7月,雙方在東戰場進行了第1次大規模交鋒一第一次馬納薩斯之役(又叫“第1次布爾河會戰”)。1861年7月21日,林肯決定在華盛頓和裏士滿之間的交通樞紐馬那薩斯地區同南軍主力決戰,以便掃清進軍裏士滿的道路。(.好看的小說)北軍由歐文.麥克道爾將軍指揮,有3.5萬人。南軍由名將皮埃爾.博雷加德和約瑟夫.約翰斯頓指揮,有2.2萬人。由於北軍事先大肆宣傳,認為會輕易取勝,因此許多華盛頓市民、議員、記者身著盛裝。帶著野餐,前來戰地觀光。北軍一開始以優勢兵力向布爾河對麵的南軍陣地發起猛攻。南將托馬斯.傑克遜頂住了北軍的5次進攻,因而獲得了“石壁”的稱號。南軍援軍到來後,發起反攻,擊潰了北軍。戰鬥結果,北方損失近3000人,丟失了大批槍炮彈藥,南方損失近2000人。餘下的北軍倉皇逃回華盛頓,華盛頓全城陷於一片恐慌之中。
自此以後,北軍主力長期被牽製在首都周圍。林肯政府開始作長期戰爭的準備。國會授權征兵50萬並加強海軍建設和軍工生產。10月21日。因北軍指揮官斯通叛變,北軍巴克爾部在包爾斯高地陷入敵軍包圍,損失900多人,巴克爾陣亡。新的失敗再次震動了北方政府。北方政府乃緊急征召50萬誌願軍迎敵。
1861年北方海軍攻克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羅亞爾。使北方獲得了封鎖南大西洋沿岸的可靠基地。北方海軍還攻克了哈特拉斯角的南方堡壘。迫使南方分兵把守沿海海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指揮西海岸分艦隊於1862年夏天配合陸軍攻占了新奧爾良。消滅了南方在密西西比河上的艦隻,控製了這一重要的戰略通道。海軍還配合格蘭特軍攻克了亨利堡和多納爾遜堡。這一階段海戰中,北方海軍占上風的原因是擁有雄厚的工業實力。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南方隻能建造一兩艘新式戰艦。
進入1862年,戰爭日趨白熱化。2月22日聯邦軍根據林肯命令發起攻勢,從西、北、南海陸3個方向攻打南方領土及封鎖南方的海岸,此乃“蟒蛇計劃”的實現。其中:主力由麥克萊倫指揮攻打裏士滿;海軍協助巴特勒將軍從南麵攻打新奧爾良;西線由格蘭特指揮攻擊密西西比河沿線,以打通這條戰略通道。
在西戰場,北軍取得重大勝利。2月,格蘭特指揮田納西軍團在艦炮的配合下,先後攻克田納西河上的戰略重鎮亨利堡和坎伯蘭河上的多納爾遜堡,俘敵1.5萬人,繳獲武器2萬餘件及大量軍用物資。同時,比爾指揮的俄亥俄軍團也攻克納什維爾,迫使南軍從密西西比河上的重鎮哥侖布撤走。3月,北方改組了西戰場的軍事指揮機構,由亨利.韋傑.哈勒克將軍統一指揮西線部隊,並成立西部分艦隊,大大提高了指揮效率和作戰能力,當月,約翰.波普率在小艦隊的支援下奪取了密西西比河上的十號島。
1862年3月8日,“弗吉尼亞”號攻擊北方的海軍基地漢普頓,摧毀了北方的2艘戰艦。此戰引起北方的不安。3月9日,北方裝甲艦“巨蜥”號馳援,同“弗吉尼亞”號在切薩皮克灣進行了世界上第1次裝甲艦的海戰,雙方不分勝負。“弗吉尼亞”號的出現,阻止了北方沿詹姆斯河對裏士滿的進攻,從而為南方贏得了保衛裏士滿的時間。
格蘭特軍6萬人向匹茲堡進發,4月6日在夏洛同南軍a.約翰斯頓麾下的4萬人遭遇,雙方激戰2天,不分勝負,各損失1萬餘人,南方名將阿爾伯特.西德尼.約翰斯頓陣亡。北軍繼續挺進,到5月底,哈勒克指揮的11萬大軍攻克了科林斯和孟菲斯,解放了肯塔基州全部和田納西州大部。密西西比河這條南北大動脈除了維克斯堡以南的一段外,絕大部分已為北軍打通。同年4月,本傑明.富蘭克林.巴特勒將軍的部隊在海軍配合下,展開兩棲攻擊,占領了新奧爾良,為打通密西西比河的南段,造成了有利的態勢。
1862年5月,北方攻克了南方海軍基地,“弗吉尼亞”號被南方自己炸沉,“巨蜥”號則在當年年底毀於風暴之中。
但在東戰場,北軍仍以攻打裏士滿為主要目標,而不去尋殲敵軍主力。1861年底,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任擁有10萬人馬的波托馬克兵團司令。他忙於把一群烏合之眾訓練成能打仗的士兵”,不惜把對岸5.5萬敵軍謊報為15萬人,遲遲不動。在林肯再三催促下,他才於3月7日發動了所謂“半島戰役”,即先經水路把軍隊運到詹姆斯河和約克河之間的半島東端。再沿半島西進,攻占裏士滿。5月份,北軍準備合擊裏士滿,南方形勢危急。李將軍令傑克遜向華盛頓發起攻擊,擊敗北方班克斯軍,迫林肯撤回即將同麥克萊倫軍會師的麥克道爾軍,使北方失去攻占南方首都的良機。6月25日至7月1日,雙方各有9萬大軍展開“七日會戰”。北軍在李指揮的北弗吉尼亞軍團的打擊下,損失1.6萬人,被迫退出半島。李取得了會戰的勝利。但也損失了2萬人。李乘勝北進。8月底。雙方又進行了“第二次馬納薩斯之役”參戰的北軍8萬人,南軍5.4萬人。此戰中李以小部隊把北軍主力吸引在陣地上,主力則機動到敵側後方向進行攻擊,一舉擊潰了北軍新組建的約翰.波普指揮的弗吉尼亞軍團。北軍損失1.4萬人。被俘7000人。南軍損失9000人。李將北軍逐出了弗吉尼亞。兵臨華盛頓城下。林肯急令麥克萊倫率軍迎戰。9月17日,北軍8.4萬人和南軍3.5萬人進行了“安提塔姆會戰”。李因兵力過於分散,加上作戰命令為北軍截獲。被北軍擊敗。麥克萊倫追擊不利,讓李軍安然撤退,失去了全殲李軍的良機。北軍損失1.2萬人,南軍損失1.37萬人。但是此戰在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它迫使李軍停止了對北方的進犯,提高了北軍的士氣,並改善了北方的國際地位,使英國等未敢貿然承認南方。
戰爭失利,林肯政府麵臨著嚴重的危機。國內人心動蕩,後方“銅頭蛇”反革命分子的活動十分猖獗,人民參軍的熱情銳減。許多地方人民群眾紛紛上街示威遊行,強烈要求林肯清洗軍隊和政府中的消極怠工者和反革命分子,立即解放黑人奴隸,無償把土地分給人民。各政治派別尤其是激進派向林肯施加壓力。當時的國際形勢也很緊張。1862年夏天,英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已在準備承認南方為“獨立國家”,英國準備李一旦入侵北方成功就立即付諸行動。8月,卡修斯.克萊麵見林肯,勸他趕快解放黑人。美國駐西班牙大使舒爾茨在電報中也指出,如果美國發表一項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那麽“歐洲輿論馬上就會強烈地、一麵倒地同情我們,以致……沒有一個歐洲政府會敢於借宣言或行動置身於一個受世界譴責的製度那一方麵”。這時林肯也認識到:解放奴隸可以促使英國工人及國際輿論同情和支持北方,從而有利於打破英國武裝幹涉的企圖。他對一個代表團說:我已認識到“解放奴隸會在歐洲造成有利於我們的後果。”除國際因素外,林肯還認識到:解放奴隸有助於解決困擾北方的兵源問題:一則可以鼓舞北方青年參軍的熱情,二則可以推動南方奴隸逃亡,從而瓦解南方的經濟基礎――種植園經濟。1862年9月,林肯指出:解放奴隸“無疑將把對於南方極其重要的勞動者拉過來,從而削弱叛亂者的力量。”“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隸的政策的話,是不可能平息這個叛亂的……解放奴隸會給我們帶來在南方土地上生長起來的20萬人。
這時軍事上的危機也對林肯產生了壓力。半島戰役之後,林肯寫道:“事情越來越糟”,“終於感到了我們在我們所奉行的作戰計劃上已經走到了繩子的盡頭。我們必須拿出最後一張牌,並且改變我們的策略,否則就要輸了。我現在決定采取釋放奴隸的政策。”
總之,解放奴隸是關係到能否平息這一場叛亂的重大問題。林肯看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恢複聯邦的統一,除了解放黑人奴隸外,別無選擇。這時,聯邦在西線勝利使聯邦已控製住了4個邊境州,林肯原先的顧慮解除了。於是,他順應曆史潮流,排除了保守勢力的阻礙,毅然采取了一係列重大的革命措施:1863年1月1日正式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5月20日頒布《宅地法》、[1]武裝黑人、實行征兵製、改組軍事領導機構林肯撤換了作戰消極的麥克萊倫、采取鎮壓反革命和打擊投機倒把的嚴厲措施。
在這一階段裏,南北雙方均根據前一段作戰的得失。對各自的戰略計劃作了較大修改,以便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北方采用了格蘭特和謝爾曼兩人共同製訂的“總體戰”戰略。
尤裏西斯.辛普森.格蘭特信奉拿破侖的殲滅戰略,他把殲滅敵人軍隊作為軍事行動的首要目標,而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認為,要打敗南方,就必須殲滅南軍兩支主力部隊:李和約翰斯頓的軍隊。他給米德將軍下令:“李的軍隊將是你的首要目標。李跑到什麽地方,你也要跑到什麽地方。”他命令謝裏登將軍說:“敵軍不亡,我軍便追逐不止,敵軍撤向何處,我軍亦跟向何處。”“殲滅敵人必須集中一切可以集中起來的力量。”他把摧毀敵人的軍事力量。同政治、經濟鬥爭結合起來。通過用恐怖手段摧毀敵方軍民從事戰爭的精神和士氣,迫使其無條件投降。他說:“我決心對敵人的武裝力量及其資源繼續不斷地加以打擊,如果別無他法,單憑消耗也要使它除投降而外無路可走”。格蘭特的傳記作者亞當.多巴寫道:“他懂得他正在進行一場人民的戰爭。除非南方的軍隊及人民都被征服。否則戰爭就不會結束。”敵人的“奴隸、軍需品、莊稼、家畜以及武械彈藥――為繼續進行戰爭所必需的每一樣東西在敵人手裏。就都是敵人的每一件武器。都必須予以奪取。”他命令謝爾曼說:“除了殲滅敵人之外,還要“盡你所能深入敵境內部,對他們的戰爭資源進行你所能夠進行的一切破壞”。“……毀掉一切可以被用來支援或供養軍隊的東西……把它們毀掉不必流血卻能與消滅敵軍產生同樣的結果”。格蘭特把戰爭的目的從消滅敵人發展成為摧毀敵人戰爭資源和戰爭潛力上,而謝爾曼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戰略思想。
摧毀敵方的經濟資源同心理攻擊結合起來;把恐怖當作戰爭的手段之一,把敵方居民也作為打擊的目標。他主張用戰爭暴力摧毀敵方居民的戰鬥意誌,使其無法繼續進行戰爭。他說:“我們不僅是在和敵對軍隊作戰,而且是在和敵對人民作戰。我們必須使他們不分老幼、無論貧富都感到戰爭的以及有組織的軍隊的無形力量”,從而喪失繼續進行戰爭的意誌。他的名言就是:戰爭就是地獄。謝爾曼所說的對人民的征服,主要指的是對敵方人民的財產而非生命。但是他也主張對拒絕服從法律和當局的人應該毫不憐憫地消滅。這樣做的目的是:“隻有讓他們飽嚐戰爭的苦頭,使今後幾代再也不敢訴諸戰爭……我們一定要清除和摧毀一切障礙,有必要的話,就殺死每一個人,奪走每一寸土地,沒收每一件財物。一句語,破壞我們認為應該破壞的一切東西,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格蘭特和謝爾曼的總體戰略,在美**事史上影響極大。在以後的“無條件投降”核威懾和大規模報複等思想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戰略的影子。
在這一階段,南方的軍事戰略也有了較大變化。羅伯特.李已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南方在前一段占了上風,但人力損失很大。在雙方力量如此懸殊的條件下,南方勝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要盡力用軍事壓力迫使北方同南方講和。要以徹底的進攻戰略取代“以攻為守”的戰略,南軍要攻入馬裏蘭,在北方的土地上擊敗北方軍隊。同時,還可以在北方獲得南方急需的後勤補給物資。必要時還要進軍費城、巴爾的摩或華盛頓等大城市。這樣做可以一舉三得:
使西線的北軍東援,從而減輕西線南軍的壓力。
徹底摧垮北方繼續戰爭的意誌。
爭取歐洲國家的支持和承認。
為此,在這一階段中,他指揮北弗吉尼亞軍團不斷主動發起進攻。但他的戰略有很大缺陷:一是過於重視東戰場,低估了西線對南方生存所具有的重要戰略價值。北軍正是集中力量於西戰場,才把南方逼入崩潰的絕境。二是沒有考慮到自己人力的限製和後勤供應的困難,結果在進攻中耗盡了元氣,鑄成了敗局。
在1862年9月至12月的最後4個月。雙方在東西兩個戰場展開了兩場大戰。在東線,安布羅斯.埃弗雷特.伯恩賽德接替麥克萊倫任波托馬克軍團司令。他重蹈覆轍,未能利用安提塔姆戰役之後,李軍團士氣低落的有利時機殲滅李軍團,而是再次采用向裏士滿進軍的老戰略。他集中了12萬大軍,在拉帕漢諾克河與弗雷德裏克斯堡對岸集結軍隊,架設浮橋,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使李得以調集7.5萬人馬和300多門大炮,布陣以待。12月12日南方用水雷炸沉了北方炮艇“開羅”號。
1862年12月13日。北軍發起進攻。揭開了“弗雷德裏克斯堡會戰”的序幕。李軍在馬賴斯高地連續擊退了北軍6次進攻,北軍傷亡慘重,死傷達1.37萬人,而南軍僅傷亡5400人。因地形不利。李未追趕潰退的北軍。在西線。12月31日至翌年1月2日。雙方進行了“默弗裏斯伯勒會戰”。在田納西州,北軍自攻占柯林斯後,又一次把進攻矛頭對準了南方鐵路交通的咽喉查塔努加。向納什維爾進軍。北軍由羅斯克蘭斯指揮,有4.5萬人。南軍由布拉克斯頓.布雷格指揮,共有3.5萬人。1862年12月31日,雨雪交加,天寒地凍,雙方在默弗裏斯伯勒展開激戰。南軍向北軍右翼發起猛攻,擊退了北軍右翼,但是北軍的中、左路守住了陣地。第2天,北軍右翼反攻,又奪回了失守的陣地。雙方仍占據原來的陣地對峙。此役是開戰以來最慘烈的會戰,雙方各損失1.2萬人。北軍部署被打亂,北軍的進攻停頓了6個月。
弗雷德裏克斯堡之役後,伯恩賽德被撤職,由約瑟夫.胡克任波托馬克軍團司令。4、5月間,胡克指揮波托馬克軍團13萬人向裏士滿進軍。1863年5月2日,在錢斯洛維爾與近6萬人的李軍團相遇。李軍雖處劣勢,但是他以機動靈活的戰術克服兵力的劣勢。他分兵兩路,自己率一路牽製北軍的主力,由傑克遜率另一路包抄北軍的右翼。1863年5月2日下午,傑克遜軍發起攻擊,擊敗北軍第11軍。1863年5月3日,南軍從正麵和側翼向北軍全線進攻,進一步擴大了戰果。
5月4日,北軍潰敗。1863年5月5日,胡克率軍撤過拉帕漢諾克河。是役,北方損失兵力1.7萬人,內有7650人被俘。南軍損失1.2萬,南方驍將傑克遜戰死。此戰是南方取得的最後一次勝利。
6月,李軍團8萬人攻入賓夕法尼亞州,北方再次告急。林肯急令波托馬克軍團迎擊。這時喬治.戈登.米德接替了胡克任波托馬克軍團司令,他率軍11萬前往迎擊。1863年7月1日,雙方在交通要道葛底斯堡展開激戰。
在“向海洋進軍”的同時,喬治.亨利.托馬斯將軍指揮北軍5萬人發起了“納什維爾戰役”。1864年12月15日北軍向胡德麾下的3.1萬南軍發起攻擊,擊潰了胡德軍團,俘敵5700人,斃傷3000餘人,胡德軍團潰散。南軍在西戰場不複存在了。1864年,北方俘獲了南方船隻324艘。
1864年8月,北方艦隊不顧水雷封鎖,強行攻擊南方港口莫比爾,俘獲南方最大的主力艦“田納西”號,擊沉另外2艘軍艦,配合陸軍攻占了防守莫比爾灣的3個堡壘。北方雖然也付出了重大損失,被擊沉1艘、擊傷3艘,但卻成功地封鎖了南方的最後一個海灣,使南方海軍癱瘓,加速了南方的崩潰。
1865年,戰爭進入了尾聲。李軍團一度隻有2天的糧食。南方生活用品奇缺,經濟活動陷於癱瘓。士兵毫無鬥誌,逃兵多達數萬人。黑人奴隸不斷逃亡或者舉行暴動。但是南方叛亂者仍在苟延殘喘,垂死掙紮。李升任南方的軍隊總司令。他寄希望於和約翰斯頓的軍隊會師,以防禦戰略消耗北方力量,以達妥協求和的目的。但是由於缺少人力物力和機動作戰的能力,未能實現上述目的。
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已估計到李突破北軍防線與北卡羅來納的約瑟夫.約翰斯頓軍會合的可能性,決心發起最後的總攻擊,不給南方以絲毫的喘息機會。1865年1月15日,北方軍隊在戴維.狄克遜.波特的60艘軍艦掩護下向南方最後一個港口威爾明頓展開攻擊。經3天的炮擊,奪取港口外屏障費希爾堡。1865年2月22日攻占威爾明頓,使南方與外界的聯係被徹底切斷。1865年2月1日,謝爾曼大軍6萬人出其不意地從薩凡納向南北卡羅來納進攻,直搗李軍的後方。這次進軍要穿越眾多的河流沼澤,困難大大超過了“向海洋進軍”的程度。謝爾曼軍一路上過關斬將,於2月16日攻克哥倫比亞,2月18日占領查爾斯頓。一路上摧毀敵軍的後方倉庫和鐵路橋梁,使李軍團4月份的供應物資全部化為灰燼。3月21日謝爾曼和格蘭特兩軍會師,完成了對敵的合圍。4月1日,北南兩軍在彼得斯堡西南15公裏的五岔口,展開最後一次會戰。謝裏登的鐵騎在步兵支援下,殲滅了南軍喬治.皮克特部1.2萬人,切斷了李軍同裏士滿的聯係。隨後格蘭特軍向被圍困10個月之久南方門戶彼得斯堡發起總攻,4月3日終於攻占該鎮。曆時10個月的彼得斯堡攻守戰中,雙方傷亡重大,計:北軍傷亡4.2萬人,南軍2.8萬人。這是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攻堅戰。南軍徹底崩潰,撒出了裏士滿。北軍窮追猛打,不使敵軍有喘息之機。
1865年4月9日,李率殘部29000人走投無路,在阿波馬托克斯被格蘭特的122000大軍圍困。在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所在地,莊園主w.麥克萊安為躲避戰爭,已在1861年第一戰打響時逃離馬納薩斯的家裏,如今兩位司令官恰巧在他的家中會麵結束戰爭。有28356人的北弗吉尼亞軍團在下午3時45分投降。事實上,戰爭結束了。
1865年4月14日,在內戰即將結束之際,當林肯總統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觀看喜劇時,遭演員約翰.威爾克斯.布斯槍擊,於第二天傷重不治去世。但這種暗殺行徑已無法挽救南方的失敗,戰爭以北方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林肯被刺殺的這一暴行傷害了北方人的感情,人們的抵觸情緒――接受4月18日約翰斯頓向謝爾曼的投降――直到4月26日才有所舒緩,5月26日,所有其他聯盟軍都放下了武器。4月26日,約瑟夫.約翰斯頓軍也舉起了白旗。5月10日,“南部同總統”戴維斯被捕。到6月2日,叛軍全部放下了武器,總計投降的叛軍有17萬人之多。
1865年5月23日,安德魯.約翰遜總統與格蘭特將軍在華盛頓檢閱了盛大的大閱兵,百萬大軍在其後兩天的時間通過賓夕法尼亞大道,作為戰爭的最後一幕。29日,安德魯.約翰斯頓總統正式宣布結束戰爭,大量未服役完的聯邦軍誌願兵回到北方完成服役,更多的則解散回到家中。
戰爭到此徹底結束,戰爭中陣亡人數超過獨立戰爭、美墨戰爭、美西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美國參加戰爭傷亡人數,其對世界軍事、政治的影響極大,並名副其實的成為“一個國家的誕生”。曆史學家約翰.赫德爾斯頓估計所有20-45歲北方男性的10%,所有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的30%在戰爭中死亡。(未完待續。。)
ps:~~~~~~~~~~~~~明天是否還是要爆發捏?~~~~~~~~~~~
隻要老雷的訂閱和打賞能夠再多些,老雷明天一定爆發!
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的重要節點,它使美國由鬆散的聯邦徹底轉變為團結的合眾國。它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製度。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此戰不但改變了當時美國的政治經濟情勢,導致奴隸製度在美國南方被最終廢除,也對日後美國民間社會及文化產生巨大深刻的影響。
南北戰爭是人類第一次工業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等幾乎所有現代戰爭的標準。它被譽為第一次誌願兵戰爭、總體戰、人民戰爭等,參戰的350萬人中隻有幾萬人為職業軍人。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1861年至1865年的美國內戰在曆史上可能是最獨有的引人矚目的事件,這場戰爭對所有親曆者以及美國全體國民產生了曆史上任何一場其他戰爭都無以倫比的影響,一種深廣而劇烈的情感被激發了。
這種情感跨越了一個半世紀,沉澱下來,成為美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南北戰爭的起因是極為複雜和多方麵的,早在美國成立之初便有了隱患。從1793年的“逃亡奴隸法”到軋棉機被發明。禁止輸入奴隸法案,密蘇裏妥協案,“地下鐵路”,吞並孤星共和國與“昭昭天命”,美墨戰爭,1850年妥協案和“逃亡奴隸法”,“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出血流血的堪薩斯州和薩姆納,1858年林肯-道格拉斯辯論,約翰.布朗的襲擊。1860年總統大選。各州之間或分離或中立並各自站穩腳跟,最後便是“西方之星”號的援助與薩姆特要塞被圍攻,終於,內戰在狂躁與歡呼聲中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在北方人的幫助下。五十年間大約有50萬黑人逃離南方。在當時。法律規定逃跑的黑奴都要送回原主,因此誕生了專業抓逃跑黑奴的人。黑人究竟是逃跑的還是自由人,全憑抓人的說了算。任何為難專業抓黑奴的人都要受重罰。北方很多人本來對黑人沒有好感,可是這些專業抓黑人的人無法無天,惹得很多人看不過去,很多州也立法禁止地方司法機關協助專業抓黑奴。因此廢除美國有關黑奴的法律的呼聲越來越高。
奴隸製還有一個最大的威脅。19世紀沒有化肥,棉花田的養分很快用光了,必須休耕或者開荒。現有的土地都有主了,長此以往用不著別人廢奴了,棉花種不了了,奴隸就沒人養得起了,奴隸製自然就滅亡了。1846年,南部為奪得更多用以擴張蓄奴製的土地而挑起美利堅-墨西哥戰爭,決定發動這場戰爭時北方聯邦的州份幾乎都投反對票,到1848年戰爭結束時,美國奪取了23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為進一步的騷動埋下伏筆。
南方奴隸主把他們的未來寄希望於遼闊的西部,尤其是墨西哥戰爭後,那麽多無主的土地,可以再種上百年棉花了。可是北方的土地也都有主了,北方的農民、商人也盯著西部。北部幾個準州幹脆拒絕黑人進入,不管是奴隸還是自由人,根本就不給奴隸製任何機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準州奴隸製之爭進一步加劇。1854年,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申請加入聯邦,按照《密蘇裏妥協案》這兩個州應該成為自由州,但國會通過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規定通過當地居民投票,來決定成為自由州還是蓄奴州。
支持和反對奴隸製的團體分別從相鄰的蓄奴州密蘇裏州和自由州伊利諾伊州移民新領地。甚至在1855年-1857年間,在“新英格蘭外移民公司”的幫助下,從馬薩諸塞州移民了2000多人到堪薩斯。結果雙方在堪薩斯發火拚,有超過200人喪生。
這時,一本震撼世界的巨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了。剛出版便暢銷一空多次加版再印,閱者邊讀邊拭淚,旁聽者邊聽也鼻酸。這本書的出版讓北方的人民知道奴隸們的辛酸血淚,加強了廢奴主義者的力量。
1860年共和黨林肯的當選引發南方的脫離。林肯是反對奴隸製度的溫和派。他承諾盡其所能反對奴隸製度在新領土的擴張,即阻止任何新奴隸州加入聯邦。但也說聯邦政府無力廢除已實行州份的奴隸製度,所以他會執行逃奴法。對部分共和黨員廢除奴隸製度態度和南方在政府中勢力的削弱的憂慮,終於促使南卡萊羅納州宣布脫離聯邦,最終導致其他南方諸州的脫離。
林肯甚至在1858年以“分裂之家演說”鼓勵廢奴主義者通過對奴隸主的經濟補償並組織前奴隸遷離蓄奴州,逐漸和平終止蓄奴製度。
由於林肯的總統勝選,奴隸州失去了在參議院的權力平衡,並將會麵對在總統府和國會在數十年控製後的持續弱勢。南方人感到麵對種種威脅,隻能以單方麵行使州權脫離聯邦作為最後手段。
來自美國北方的共和黨人林肯雖然不是解放黑奴的倡言者,但他認為蓄奴不人道,反對擴大蓄奴,而一向以奴隸來發展產業的南方對此感到強烈反對。然而,北方對於南方這種工人的壟斷者亦產生仇視心理,雙方開始出現矛盾。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而林肯在政綱中提及的保護關稅及《宅地法》大大削弱了南方奴隸主的利益。這使南卡羅來納州在1861年旋即宣布退出聯邦,而南方各州亦紛紛響應南卡羅來納州,脫離聯邦,並成立美利堅聯盟,推舉來自肯塔基州的傑弗遜.戴維斯為總統。隨後林肯又頒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廢除了黑奴製度。使人民群眾和黑奴的革命情緒迅速高漲,戰爭形勢開始有利於北方。1863年夏,北方軍隊轉入反攻,魯蒂斯堡之戰。1865年4月,持續四年之久的內戰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
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後,林肯入主白宮前。有七個州脫離聯邦。1861年2月9日。它們組織建立了一個新的南方政府―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statesamerica)。在布坎南少許抗議下,它們在取得範圍內聯邦城堡和物業的控製權。諷刺的是,在脫離後,反抗的州份減弱對有爭議地域的要求。取消北方歸還逃奴的責任。並保證它們長期反對的議案和修訂得到順利通過。
23個州仍然忠於聯邦:加利福尼亞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肯塔基州,緬因州,馬裏蘭州,馬薩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蘇裏州,新罕布什爾州,新澤西,紐約州,俄亥俄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佛蒙特州和威斯康星州。戰爭期間,內華達州和西弗吉尼亞作為新加入聯邦的州。田納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在戰爭初期因軍事行動回到聯邦的控製之下。
科羅拉多,達科塔,內布拉斯加,內華達,新墨西哥,猶他和華盛頓幾個地區還未形成州,其在在這期間加入聯邦一邊。幾個蓄奴州的印第安部落支持南部聯盟。
聯邦軍總司令溫菲爾德.斯科特(winfieldscott)訂定蟒蛇計劃以盡量減少流血之下勝出戰爭。他的計劃是以聯邦封鎖(unionblockade)主要港口來削弱聯盟經濟;然後奪取密西西比河以切斷南部。林肯接納計劃,但否決斯科特反對立即攻擊裏士滿的警告。
由於南北雙方奉行的政策不同,使得宗教界也出現了嚴峻的考驗,北方的教會對於聖經的理解把握得更加靈活,不斷設法通過對聖經的詮釋對解放黑奴加以辯護。在南方的教會領袖如:羅伯特.劉易斯.達布尼(robertlewisdabney)使用加爾文宗的思想為奴隸製,和南方脫離聯邦的行動提供了看似合理的理論依據。因為南北的分歧,使得教會間互不信任、互相抨擊,而導致了教會的分裂。長老會早在1837年早已分裂,這除了種族問題其它的事件使得分裂更為複雜化。而衛理公會及浸信會也在這一波風暴中分歧的相當嚴重。
1861年4月12日淩晨4時30分,聯盟的大炮向薩姆特要塞開火了,聯邦運送給養的遠征隊眼睜睜地看著而愛莫能助。由於指揮的失誤,它的最具威力的一艘戰艦掉轉船頭向皮肯斯要塞駛去了,遠在公海的其它軍艦又來不及支援要塞。經過34小時的炮轟,聯邦軍隊終因寡不敵眾而投降,炮火摧毀了要塞的大部分。盡管在這第一次交戰中雙方無一人傷亡,但一場血腥的戰爭卻由此開始了。聯盟降下了美國星條旗,將聯盟星杠旗插上了薩姆特要塞,它開始的方式正應了圖姆斯的預言。此刻,南北戰爭正式爆發。
沒有一個國家像1861年美國那樣對一場重要戰爭缺乏準備了。不足16000人的正規軍分成小部隊分駐在全國各地,大部分駐紮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將近三分之一的軍官正準備辭職而加入聯盟。理論上,州民兵是一支由所有適齡青少年組成的預備役,到19世紀50年代,誌願原則已普遍取代了全民義務兵役製。精銳的誌願兵連隊在南北各地普遍組織起來,正是這些人首先響應了1861年征兵號召。
征兵與給養
林肯認識到,即使打一場短期戰爭,三個月的兵役期也是不合適的。5月3日。總統發出號召,招募42000名服役期為3年的誌願兵,為擴充正規軍而補充23000名新兵並直接為海軍招募18000名水兵。
在許多方麵,聯盟軍隊同它的敵人一樣實行充分的民主,或許比它的敵人還多一些。這些民兵所具有的平等主義思想還要求軍官不僅僅是指揮官,還應該是領頭人。盡管內戰期間指揮官可以待在後方指揮所,但屢建戰功的指揮員都是親臨前線,而不是在後方指揮所指揮作戰。
如果說在內戰開始時聯盟陸軍的備戰工作好於它的敵人的話,那麽海軍的情況則正相反。實際上,聯盟幾乎沒有什麽海軍。但是。聯盟也確實為海軍參戰搞了一些技術革新。著名的是重新改造了被繳獲的“梅裏麥克”號戰艦。使之成了第一艘參加戰鬥的]鐵甲艦。南部還研製了各種不同的水雷,被稱為魚雷,這些水雷炸沉或炸毀了43艘聯邦軍艦。聯盟製造了若幹艘“魚雷艇”,這是些雪茄煙狀的小型半潛水艦艇。載有一顆裝在圓筒上的水雷。這隻圓筒從船頭伸向前方。南部還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戰鬥潛水艇聯盟“亨利”號。這隻潛水艇在試製過程中曾三次潛入水底,每次都犧牲一些船員,但後來終於在1864年2月17日在查爾斯頓附近海麵用魚雷擊沉了一艘聯邦封鎖艦。結果“亨利”號同這艘封鎖艦同歸於盡。聯盟海軍最突出的戰績就是對商船襲擊。起初這種古老的官方海盜行為是由私掠船來進行的。
聯邦海軍在內戰中起了決定作用。盡管戰爭初期能被調動執行緊急任務的軍艦為數甚少,但海軍部長吉迪恩.韋爾斯和他的精幹的副部長,新英格蘭同鄉古斯塔夫斯.v.福克斯立即租用或購買了民用船,將它們改造成戰艦,並著手簽訂製造新艦的合同。到戰爭的最後一年,聯邦海軍已從1861年時的42艘戰艦發展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封鎖。1861年4月19日,林肯正式宣布對聯盟港口實行封鎖。既然國際法承認封鎖可以作為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武器,那麽對聯盟的封鎖實際上就等於承認了其交戰國的地位,而這一點正是林肯在宣布將私掠船作為海盜論處時所極力加以否定的。雖然聯邦的封鎖隨著戰爭的進展逐月加強,但卻從未完全奏效。對南部189個裝卸貨物的港口和海灣都進行巡邏是難以做到的事情。但在1861年5月1日,亦即宣布實行封鎖後的第11天,海軍捕獲了第一艘試圖突破港口封鎖線的船隻。在其後的3周內,所有的南部主要港口都處於被監視中。到1864年底,聯邦執行封鎖任務的軍艦就有471艘。
由於北方的戰略失誤,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戰鬥中,南方占了明顯優勢。1861年南方設想以閃電戰奪取華盛頓,以便爭取英法的直接支持。但南軍並不局限於攻占華盛頓,而是尋求與北軍主力決戰。為此,李兩次率軍越過波托馬克河,向華盛頓進軍。
南方海軍部長斯蒂芬.拉塞爾.馬洛裏1861年5月8日提出了著名的“裝甲政策”。馬洛裏知道南方落後的工業無法造出像北方那麽多的戰艦,便把目光放在歐洲剛剛投入使用的裝甲戰艦上。7月初,馬洛裏下令把俘獲的北方快速蒸汽護衛艦“麥裏梅克”號改裝成裝甲艦“弗吉尼亞”號。他還下令研製水雷、潛水艇等新式武器。7月24日,北方國會通過了《暫時擴編海軍法》,增加了7500名誌願海軍軍官,組建了4支艦隊。
7月,雙方在東戰場進行了第1次大規模交鋒一第一次馬納薩斯之役(又叫“第1次布爾河會戰”)。1861年7月21日,林肯決定在華盛頓和裏士滿之間的交通樞紐馬那薩斯地區同南軍主力決戰,以便掃清進軍裏士滿的道路。(.好看的小說)北軍由歐文.麥克道爾將軍指揮,有3.5萬人。南軍由名將皮埃爾.博雷加德和約瑟夫.約翰斯頓指揮,有2.2萬人。由於北軍事先大肆宣傳,認為會輕易取勝,因此許多華盛頓市民、議員、記者身著盛裝。帶著野餐,前來戰地觀光。北軍一開始以優勢兵力向布爾河對麵的南軍陣地發起猛攻。南將托馬斯.傑克遜頂住了北軍的5次進攻,因而獲得了“石壁”的稱號。南軍援軍到來後,發起反攻,擊潰了北軍。戰鬥結果,北方損失近3000人,丟失了大批槍炮彈藥,南方損失近2000人。餘下的北軍倉皇逃回華盛頓,華盛頓全城陷於一片恐慌之中。
自此以後,北軍主力長期被牽製在首都周圍。林肯政府開始作長期戰爭的準備。國會授權征兵50萬並加強海軍建設和軍工生產。10月21日。因北軍指揮官斯通叛變,北軍巴克爾部在包爾斯高地陷入敵軍包圍,損失900多人,巴克爾陣亡。新的失敗再次震動了北方政府。北方政府乃緊急征召50萬誌願軍迎敵。
1861年北方海軍攻克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羅亞爾。使北方獲得了封鎖南大西洋沿岸的可靠基地。北方海軍還攻克了哈特拉斯角的南方堡壘。迫使南方分兵把守沿海海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指揮西海岸分艦隊於1862年夏天配合陸軍攻占了新奧爾良。消滅了南方在密西西比河上的艦隻,控製了這一重要的戰略通道。海軍還配合格蘭特軍攻克了亨利堡和多納爾遜堡。這一階段海戰中,北方海軍占上風的原因是擁有雄厚的工業實力。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南方隻能建造一兩艘新式戰艦。
進入1862年,戰爭日趨白熱化。2月22日聯邦軍根據林肯命令發起攻勢,從西、北、南海陸3個方向攻打南方領土及封鎖南方的海岸,此乃“蟒蛇計劃”的實現。其中:主力由麥克萊倫指揮攻打裏士滿;海軍協助巴特勒將軍從南麵攻打新奧爾良;西線由格蘭特指揮攻擊密西西比河沿線,以打通這條戰略通道。
在西戰場,北軍取得重大勝利。2月,格蘭特指揮田納西軍團在艦炮的配合下,先後攻克田納西河上的戰略重鎮亨利堡和坎伯蘭河上的多納爾遜堡,俘敵1.5萬人,繳獲武器2萬餘件及大量軍用物資。同時,比爾指揮的俄亥俄軍團也攻克納什維爾,迫使南軍從密西西比河上的重鎮哥侖布撤走。3月,北方改組了西戰場的軍事指揮機構,由亨利.韋傑.哈勒克將軍統一指揮西線部隊,並成立西部分艦隊,大大提高了指揮效率和作戰能力,當月,約翰.波普率在小艦隊的支援下奪取了密西西比河上的十號島。
1862年3月8日,“弗吉尼亞”號攻擊北方的海軍基地漢普頓,摧毀了北方的2艘戰艦。此戰引起北方的不安。3月9日,北方裝甲艦“巨蜥”號馳援,同“弗吉尼亞”號在切薩皮克灣進行了世界上第1次裝甲艦的海戰,雙方不分勝負。“弗吉尼亞”號的出現,阻止了北方沿詹姆斯河對裏士滿的進攻,從而為南方贏得了保衛裏士滿的時間。
格蘭特軍6萬人向匹茲堡進發,4月6日在夏洛同南軍a.約翰斯頓麾下的4萬人遭遇,雙方激戰2天,不分勝負,各損失1萬餘人,南方名將阿爾伯特.西德尼.約翰斯頓陣亡。北軍繼續挺進,到5月底,哈勒克指揮的11萬大軍攻克了科林斯和孟菲斯,解放了肯塔基州全部和田納西州大部。密西西比河這條南北大動脈除了維克斯堡以南的一段外,絕大部分已為北軍打通。同年4月,本傑明.富蘭克林.巴特勒將軍的部隊在海軍配合下,展開兩棲攻擊,占領了新奧爾良,為打通密西西比河的南段,造成了有利的態勢。
1862年5月,北方攻克了南方海軍基地,“弗吉尼亞”號被南方自己炸沉,“巨蜥”號則在當年年底毀於風暴之中。
但在東戰場,北軍仍以攻打裏士滿為主要目標,而不去尋殲敵軍主力。1861年底,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任擁有10萬人馬的波托馬克兵團司令。他忙於把一群烏合之眾訓練成能打仗的士兵”,不惜把對岸5.5萬敵軍謊報為15萬人,遲遲不動。在林肯再三催促下,他才於3月7日發動了所謂“半島戰役”,即先經水路把軍隊運到詹姆斯河和約克河之間的半島東端。再沿半島西進,攻占裏士滿。5月份,北軍準備合擊裏士滿,南方形勢危急。李將軍令傑克遜向華盛頓發起攻擊,擊敗北方班克斯軍,迫林肯撤回即將同麥克萊倫軍會師的麥克道爾軍,使北方失去攻占南方首都的良機。6月25日至7月1日,雙方各有9萬大軍展開“七日會戰”。北軍在李指揮的北弗吉尼亞軍團的打擊下,損失1.6萬人,被迫退出半島。李取得了會戰的勝利。但也損失了2萬人。李乘勝北進。8月底。雙方又進行了“第二次馬納薩斯之役”參戰的北軍8萬人,南軍5.4萬人。此戰中李以小部隊把北軍主力吸引在陣地上,主力則機動到敵側後方向進行攻擊,一舉擊潰了北軍新組建的約翰.波普指揮的弗吉尼亞軍團。北軍損失1.4萬人。被俘7000人。南軍損失9000人。李將北軍逐出了弗吉尼亞。兵臨華盛頓城下。林肯急令麥克萊倫率軍迎戰。9月17日,北軍8.4萬人和南軍3.5萬人進行了“安提塔姆會戰”。李因兵力過於分散,加上作戰命令為北軍截獲。被北軍擊敗。麥克萊倫追擊不利,讓李軍安然撤退,失去了全殲李軍的良機。北軍損失1.2萬人,南軍損失1.37萬人。但是此戰在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它迫使李軍停止了對北方的進犯,提高了北軍的士氣,並改善了北方的國際地位,使英國等未敢貿然承認南方。
戰爭失利,林肯政府麵臨著嚴重的危機。國內人心動蕩,後方“銅頭蛇”反革命分子的活動十分猖獗,人民參軍的熱情銳減。許多地方人民群眾紛紛上街示威遊行,強烈要求林肯清洗軍隊和政府中的消極怠工者和反革命分子,立即解放黑人奴隸,無償把土地分給人民。各政治派別尤其是激進派向林肯施加壓力。當時的國際形勢也很緊張。1862年夏天,英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已在準備承認南方為“獨立國家”,英國準備李一旦入侵北方成功就立即付諸行動。8月,卡修斯.克萊麵見林肯,勸他趕快解放黑人。美國駐西班牙大使舒爾茨在電報中也指出,如果美國發表一項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那麽“歐洲輿論馬上就會強烈地、一麵倒地同情我們,以致……沒有一個歐洲政府會敢於借宣言或行動置身於一個受世界譴責的製度那一方麵”。這時林肯也認識到:解放奴隸可以促使英國工人及國際輿論同情和支持北方,從而有利於打破英國武裝幹涉的企圖。他對一個代表團說:我已認識到“解放奴隸會在歐洲造成有利於我們的後果。”除國際因素外,林肯還認識到:解放奴隸有助於解決困擾北方的兵源問題:一則可以鼓舞北方青年參軍的熱情,二則可以推動南方奴隸逃亡,從而瓦解南方的經濟基礎――種植園經濟。1862年9月,林肯指出:解放奴隸“無疑將把對於南方極其重要的勞動者拉過來,從而削弱叛亂者的力量。”“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隸的政策的話,是不可能平息這個叛亂的……解放奴隸會給我們帶來在南方土地上生長起來的20萬人。
這時軍事上的危機也對林肯產生了壓力。半島戰役之後,林肯寫道:“事情越來越糟”,“終於感到了我們在我們所奉行的作戰計劃上已經走到了繩子的盡頭。我們必須拿出最後一張牌,並且改變我們的策略,否則就要輸了。我現在決定采取釋放奴隸的政策。”
總之,解放奴隸是關係到能否平息這一場叛亂的重大問題。林肯看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恢複聯邦的統一,除了解放黑人奴隸外,別無選擇。這時,聯邦在西線勝利使聯邦已控製住了4個邊境州,林肯原先的顧慮解除了。於是,他順應曆史潮流,排除了保守勢力的阻礙,毅然采取了一係列重大的革命措施:1863年1月1日正式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5月20日頒布《宅地法》、[1]武裝黑人、實行征兵製、改組軍事領導機構林肯撤換了作戰消極的麥克萊倫、采取鎮壓反革命和打擊投機倒把的嚴厲措施。
在這一階段裏,南北雙方均根據前一段作戰的得失。對各自的戰略計劃作了較大修改,以便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北方采用了格蘭特和謝爾曼兩人共同製訂的“總體戰”戰略。
尤裏西斯.辛普森.格蘭特信奉拿破侖的殲滅戰略,他把殲滅敵人軍隊作為軍事行動的首要目標,而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認為,要打敗南方,就必須殲滅南軍兩支主力部隊:李和約翰斯頓的軍隊。他給米德將軍下令:“李的軍隊將是你的首要目標。李跑到什麽地方,你也要跑到什麽地方。”他命令謝裏登將軍說:“敵軍不亡,我軍便追逐不止,敵軍撤向何處,我軍亦跟向何處。”“殲滅敵人必須集中一切可以集中起來的力量。”他把摧毀敵人的軍事力量。同政治、經濟鬥爭結合起來。通過用恐怖手段摧毀敵方軍民從事戰爭的精神和士氣,迫使其無條件投降。他說:“我決心對敵人的武裝力量及其資源繼續不斷地加以打擊,如果別無他法,單憑消耗也要使它除投降而外無路可走”。格蘭特的傳記作者亞當.多巴寫道:“他懂得他正在進行一場人民的戰爭。除非南方的軍隊及人民都被征服。否則戰爭就不會結束。”敵人的“奴隸、軍需品、莊稼、家畜以及武械彈藥――為繼續進行戰爭所必需的每一樣東西在敵人手裏。就都是敵人的每一件武器。都必須予以奪取。”他命令謝爾曼說:“除了殲滅敵人之外,還要“盡你所能深入敵境內部,對他們的戰爭資源進行你所能夠進行的一切破壞”。“……毀掉一切可以被用來支援或供養軍隊的東西……把它們毀掉不必流血卻能與消滅敵軍產生同樣的結果”。格蘭特把戰爭的目的從消滅敵人發展成為摧毀敵人戰爭資源和戰爭潛力上,而謝爾曼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戰略思想。
摧毀敵方的經濟資源同心理攻擊結合起來;把恐怖當作戰爭的手段之一,把敵方居民也作為打擊的目標。他主張用戰爭暴力摧毀敵方居民的戰鬥意誌,使其無法繼續進行戰爭。他說:“我們不僅是在和敵對軍隊作戰,而且是在和敵對人民作戰。我們必須使他們不分老幼、無論貧富都感到戰爭的以及有組織的軍隊的無形力量”,從而喪失繼續進行戰爭的意誌。他的名言就是:戰爭就是地獄。謝爾曼所說的對人民的征服,主要指的是對敵方人民的財產而非生命。但是他也主張對拒絕服從法律和當局的人應該毫不憐憫地消滅。這樣做的目的是:“隻有讓他們飽嚐戰爭的苦頭,使今後幾代再也不敢訴諸戰爭……我們一定要清除和摧毀一切障礙,有必要的話,就殺死每一個人,奪走每一寸土地,沒收每一件財物。一句語,破壞我們認為應該破壞的一切東西,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格蘭特和謝爾曼的總體戰略,在美**事史上影響極大。在以後的“無條件投降”核威懾和大規模報複等思想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戰略的影子。
在這一階段,南方的軍事戰略也有了較大變化。羅伯特.李已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南方在前一段占了上風,但人力損失很大。在雙方力量如此懸殊的條件下,南方勝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要盡力用軍事壓力迫使北方同南方講和。要以徹底的進攻戰略取代“以攻為守”的戰略,南軍要攻入馬裏蘭,在北方的土地上擊敗北方軍隊。同時,還可以在北方獲得南方急需的後勤補給物資。必要時還要進軍費城、巴爾的摩或華盛頓等大城市。這樣做可以一舉三得:
使西線的北軍東援,從而減輕西線南軍的壓力。
徹底摧垮北方繼續戰爭的意誌。
爭取歐洲國家的支持和承認。
為此,在這一階段中,他指揮北弗吉尼亞軍團不斷主動發起進攻。但他的戰略有很大缺陷:一是過於重視東戰場,低估了西線對南方生存所具有的重要戰略價值。北軍正是集中力量於西戰場,才把南方逼入崩潰的絕境。二是沒有考慮到自己人力的限製和後勤供應的困難,結果在進攻中耗盡了元氣,鑄成了敗局。
在1862年9月至12月的最後4個月。雙方在東西兩個戰場展開了兩場大戰。在東線,安布羅斯.埃弗雷特.伯恩賽德接替麥克萊倫任波托馬克軍團司令。他重蹈覆轍,未能利用安提塔姆戰役之後,李軍團士氣低落的有利時機殲滅李軍團,而是再次采用向裏士滿進軍的老戰略。他集中了12萬大軍,在拉帕漢諾克河與弗雷德裏克斯堡對岸集結軍隊,架設浮橋,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使李得以調集7.5萬人馬和300多門大炮,布陣以待。12月12日南方用水雷炸沉了北方炮艇“開羅”號。
1862年12月13日。北軍發起進攻。揭開了“弗雷德裏克斯堡會戰”的序幕。李軍在馬賴斯高地連續擊退了北軍6次進攻,北軍傷亡慘重,死傷達1.37萬人,而南軍僅傷亡5400人。因地形不利。李未追趕潰退的北軍。在西線。12月31日至翌年1月2日。雙方進行了“默弗裏斯伯勒會戰”。在田納西州,北軍自攻占柯林斯後,又一次把進攻矛頭對準了南方鐵路交通的咽喉查塔努加。向納什維爾進軍。北軍由羅斯克蘭斯指揮,有4.5萬人。南軍由布拉克斯頓.布雷格指揮,共有3.5萬人。1862年12月31日,雨雪交加,天寒地凍,雙方在默弗裏斯伯勒展開激戰。南軍向北軍右翼發起猛攻,擊退了北軍右翼,但是北軍的中、左路守住了陣地。第2天,北軍右翼反攻,又奪回了失守的陣地。雙方仍占據原來的陣地對峙。此役是開戰以來最慘烈的會戰,雙方各損失1.2萬人。北軍部署被打亂,北軍的進攻停頓了6個月。
弗雷德裏克斯堡之役後,伯恩賽德被撤職,由約瑟夫.胡克任波托馬克軍團司令。4、5月間,胡克指揮波托馬克軍團13萬人向裏士滿進軍。1863年5月2日,在錢斯洛維爾與近6萬人的李軍團相遇。李軍雖處劣勢,但是他以機動靈活的戰術克服兵力的劣勢。他分兵兩路,自己率一路牽製北軍的主力,由傑克遜率另一路包抄北軍的右翼。1863年5月2日下午,傑克遜軍發起攻擊,擊敗北軍第11軍。1863年5月3日,南軍從正麵和側翼向北軍全線進攻,進一步擴大了戰果。
5月4日,北軍潰敗。1863年5月5日,胡克率軍撤過拉帕漢諾克河。是役,北方損失兵力1.7萬人,內有7650人被俘。南軍損失1.2萬,南方驍將傑克遜戰死。此戰是南方取得的最後一次勝利。
6月,李軍團8萬人攻入賓夕法尼亞州,北方再次告急。林肯急令波托馬克軍團迎擊。這時喬治.戈登.米德接替了胡克任波托馬克軍團司令,他率軍11萬前往迎擊。1863年7月1日,雙方在交通要道葛底斯堡展開激戰。
在“向海洋進軍”的同時,喬治.亨利.托馬斯將軍指揮北軍5萬人發起了“納什維爾戰役”。1864年12月15日北軍向胡德麾下的3.1萬南軍發起攻擊,擊潰了胡德軍團,俘敵5700人,斃傷3000餘人,胡德軍團潰散。南軍在西戰場不複存在了。1864年,北方俘獲了南方船隻324艘。
1864年8月,北方艦隊不顧水雷封鎖,強行攻擊南方港口莫比爾,俘獲南方最大的主力艦“田納西”號,擊沉另外2艘軍艦,配合陸軍攻占了防守莫比爾灣的3個堡壘。北方雖然也付出了重大損失,被擊沉1艘、擊傷3艘,但卻成功地封鎖了南方的最後一個海灣,使南方海軍癱瘓,加速了南方的崩潰。
1865年,戰爭進入了尾聲。李軍團一度隻有2天的糧食。南方生活用品奇缺,經濟活動陷於癱瘓。士兵毫無鬥誌,逃兵多達數萬人。黑人奴隸不斷逃亡或者舉行暴動。但是南方叛亂者仍在苟延殘喘,垂死掙紮。李升任南方的軍隊總司令。他寄希望於和約翰斯頓的軍隊會師,以防禦戰略消耗北方力量,以達妥協求和的目的。但是由於缺少人力物力和機動作戰的能力,未能實現上述目的。
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已估計到李突破北軍防線與北卡羅來納的約瑟夫.約翰斯頓軍會合的可能性,決心發起最後的總攻擊,不給南方以絲毫的喘息機會。1865年1月15日,北方軍隊在戴維.狄克遜.波特的60艘軍艦掩護下向南方最後一個港口威爾明頓展開攻擊。經3天的炮擊,奪取港口外屏障費希爾堡。1865年2月22日攻占威爾明頓,使南方與外界的聯係被徹底切斷。1865年2月1日,謝爾曼大軍6萬人出其不意地從薩凡納向南北卡羅來納進攻,直搗李軍的後方。這次進軍要穿越眾多的河流沼澤,困難大大超過了“向海洋進軍”的程度。謝爾曼軍一路上過關斬將,於2月16日攻克哥倫比亞,2月18日占領查爾斯頓。一路上摧毀敵軍的後方倉庫和鐵路橋梁,使李軍團4月份的供應物資全部化為灰燼。3月21日謝爾曼和格蘭特兩軍會師,完成了對敵的合圍。4月1日,北南兩軍在彼得斯堡西南15公裏的五岔口,展開最後一次會戰。謝裏登的鐵騎在步兵支援下,殲滅了南軍喬治.皮克特部1.2萬人,切斷了李軍同裏士滿的聯係。隨後格蘭特軍向被圍困10個月之久南方門戶彼得斯堡發起總攻,4月3日終於攻占該鎮。曆時10個月的彼得斯堡攻守戰中,雙方傷亡重大,計:北軍傷亡4.2萬人,南軍2.8萬人。這是內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攻堅戰。南軍徹底崩潰,撒出了裏士滿。北軍窮追猛打,不使敵軍有喘息之機。
1865年4月9日,李率殘部29000人走投無路,在阿波馬托克斯被格蘭特的122000大軍圍困。在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所在地,莊園主w.麥克萊安為躲避戰爭,已在1861年第一戰打響時逃離馬納薩斯的家裏,如今兩位司令官恰巧在他的家中會麵結束戰爭。有28356人的北弗吉尼亞軍團在下午3時45分投降。事實上,戰爭結束了。
1865年4月14日,在內戰即將結束之際,當林肯總統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觀看喜劇時,遭演員約翰.威爾克斯.布斯槍擊,於第二天傷重不治去世。但這種暗殺行徑已無法挽救南方的失敗,戰爭以北方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林肯被刺殺的這一暴行傷害了北方人的感情,人們的抵觸情緒――接受4月18日約翰斯頓向謝爾曼的投降――直到4月26日才有所舒緩,5月26日,所有其他聯盟軍都放下了武器。4月26日,約瑟夫.約翰斯頓軍也舉起了白旗。5月10日,“南部同總統”戴維斯被捕。到6月2日,叛軍全部放下了武器,總計投降的叛軍有17萬人之多。
1865年5月23日,安德魯.約翰遜總統與格蘭特將軍在華盛頓檢閱了盛大的大閱兵,百萬大軍在其後兩天的時間通過賓夕法尼亞大道,作為戰爭的最後一幕。29日,安德魯.約翰斯頓總統正式宣布結束戰爭,大量未服役完的聯邦軍誌願兵回到北方完成服役,更多的則解散回到家中。
戰爭到此徹底結束,戰爭中陣亡人數超過獨立戰爭、美墨戰爭、美西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美國參加戰爭傷亡人數,其對世界軍事、政治的影響極大,並名副其實的成為“一個國家的誕生”。曆史學家約翰.赫德爾斯頓估計所有20-45歲北方男性的10%,所有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的30%在戰爭中死亡。(未完待續。。)
ps:~~~~~~~~~~~~~明天是否還是要爆發捏?~~~~~~~~~~~
隻要老雷的訂閱和打賞能夠再多些,老雷明天一定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