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難成的事”投出的評價票,繼續求推薦票、收藏和會員點擊^_^
孫季海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職業聯賽開始後培養出來(94年以後進入一線隊)的最強球星,也被認為是亞洲最好的邊後衛之一,但無論從哪個方麵相比,馬達維基亞都比他更勝一籌,也難怪孫季海明明更多地踢右後衛位置,卻被認為是亞洲第一的左後衛,這完全是因為馬達維基亞踢的是右邊......
不知道算不算是巧合,馬達維基亞與孫季海這兩個人身上相似的地方極多,包括個人經曆也是如此,比如兩人都是1977年生人,都是少年成名,出道時都是攻守兼備的全能型邊後衛,甚至在國家隊中出道的時間都十分接近。然而,仿佛就像是命中的克星一樣,馬達維基亞各方麵都死死地壓住了孫季海......
在防守能力方麵,兩人都相當不錯,可以說是不相伯仲。其中孫季海可以勝任後腰和中後衛的位置,而馬達維基亞的位置卻是越來越往前、向著純攻擊手的方向在發展,從這一點來看,或許孫季海的防守能力要略占上風,不過孫季海出任中後衛時的表現甚至從未達到過國內的一流水平,主要是動作太大、常常無謂領牌並送給對方點球或者危險位置的任意球,因此就算有點優勢,也強不了太多。
但是馬達維基亞的進攻能力卻比孫季海強得多,他的遠射能力堪稱亞洲第一,而孫季海基本沒有射門得分的能力(阿裏漢剛來中國的時候居然讓孫季海踢前鋒,可見那時的他的確很菜。),而即使比助攻能力,孫季海也無法與當過德甲助攻王的馬達維基亞相提並論。
在身體素質方麵,孫季海能在身體對抗激烈的英超不落下風,足以說明其力量過人,但和如同坦克一般粗壯的馬達維基亞相比還是要差了不少(注1),而速度與體能這兩個方麵,兩人都具有亞洲一流水準,可以說是不相伯仲,孫季海占據優勢的大概隻有身高彈跳(兩者結合起來考慮),但因為他並不擅長頭球(馬達維基亞同樣不行,這方麵兩人倒是難兄難弟。),所以這個優勢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至於技術,兩人的基本功都很出色,也都有不遜於亞洲一流中場球員的盤帶突破和傳球能力,可以說是一個級別,但考慮到馬達維基亞的能力更加全麵,實際上他還是要勝過一籌的。
至於發揮的穩定性,兩人都是狀態起伏很小的球員,深受所在球隊主教練的信賴。而在大賽表現上,孫季海雖然常有高光表現,作為主角拯救球隊的經典戰例卻為數不多,而自從馬達維基亞進入伊朗國家隊以來,幾乎每一次經典比賽中都有他活躍的身影,其中不乏成為主角的戰例,例如中國球迷刻骨銘心的金州之戰正是馬達維基亞的成名之戰......
綜合起來就會發現一個很可怕的結論,孫季海幾乎沒有一項能力強於馬達維基亞,而馬達維基亞卻有多項能力明顯強於孫季海,這種特點相似但卻更強的對手其實是最讓人絕望的。而且還是從兩人出道之初就是這樣,然後一直死死地壓住孫季海,無論是國家隊、還是旅歐留洋,馬達維基亞的位置都比孫季海更高、表現也更好,在這些年中兩人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甚至不知不覺間還拉大了不少,也不知道曆史上孫季海一直堅持著死不退役,是不是有著類似於金庸小說中黃裳的想法......
而在這場比賽中因為接不到球而顯得有些無所事事的高軍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雖然被認為是亞洲最優秀的兩個邊後衛,但這第二名跟第一名的差距有點大啊!對了,馬達還是亞洲最優秀的右前衛,即使稱其為‘亞洲第一邊衛’也不為過,餘海跟他一比,實在太嫩了。”
但高軍很快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不對,餘海就算攻防兩端都不是馬達的敵手,但是馬達這場比賽中頻繁上前助攻,身後出現了大片的空當,隻要有反擊的機會,以餘海的速度完全應該可以大有作為啊?就算馬達的速度不比餘海慢多少,爆發力甚至還要更強一些,但是馬達還在前場,跑回來總需要時間吧?”
不過高軍的迷惑並沒有持續多久,經驗豐富的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問題所在,“反擊的起點必然是斷球,也就是說當時我方的球員大多還處於防守的狀態,餘海防守十分賣力,自然也是如此,但這樣一來,我們發動反擊的時候,餘海距離馬達必然不遠,以兩人差距不大的速度,沒有球在腳下的馬達肯定移動要更快一些,因而總能夠在餘海拿球後形成威脅之前趕上來將其破壞掉......”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高軍又想到李易雖然能夠拿住球、卻受限於其粗糙的傳球技術和狹窄的視野而很難將球傳給已經跑出空當的自己,當即下了決心,即使明知這麽做很得罪人,也還是大聲招呼餘海,讓他不再兼顧防守,而始終留在前場跟自己一起打反擊,至於防守人數不足的問題,則讓中鋒李易回防來加以彌補......
李易聽後登時就不幹了,雖然無論是已經退出國家隊的郝大炮、還是主教練阿裏漢,甚至是足協的官員們,都已經欽定高軍為國足的新核心,而高軍的實力也足以擔此重任,但他畢竟還不滿17歲,國家隊裏的那些老大哥們怎麽也不可能對其完全心服。平時高軍對他們還算客氣,並沒有以核心自居,大家也就給他一個麵子,但是現在情急之下他竟然直接指揮起李易來了,而且還讓他一個正牌的中鋒去幹後衛的活,李易怎麽可能聽話照做?
注1:孫季海巔峰期的身高是1米83、體重78公斤,而馬達隻有1米76的個子,卻有76公斤的體重,塊頭上明顯壯得多,而且孫季海白肌比例較高的肌肉類型跟從小吃牛羊肉長大的伊朗人相比也沒有特別的優勢。
孫季海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職業聯賽開始後培養出來(94年以後進入一線隊)的最強球星,也被認為是亞洲最好的邊後衛之一,但無論從哪個方麵相比,馬達維基亞都比他更勝一籌,也難怪孫季海明明更多地踢右後衛位置,卻被認為是亞洲第一的左後衛,這完全是因為馬達維基亞踢的是右邊......
不知道算不算是巧合,馬達維基亞與孫季海這兩個人身上相似的地方極多,包括個人經曆也是如此,比如兩人都是1977年生人,都是少年成名,出道時都是攻守兼備的全能型邊後衛,甚至在國家隊中出道的時間都十分接近。然而,仿佛就像是命中的克星一樣,馬達維基亞各方麵都死死地壓住了孫季海......
在防守能力方麵,兩人都相當不錯,可以說是不相伯仲。其中孫季海可以勝任後腰和中後衛的位置,而馬達維基亞的位置卻是越來越往前、向著純攻擊手的方向在發展,從這一點來看,或許孫季海的防守能力要略占上風,不過孫季海出任中後衛時的表現甚至從未達到過國內的一流水平,主要是動作太大、常常無謂領牌並送給對方點球或者危險位置的任意球,因此就算有點優勢,也強不了太多。
但是馬達維基亞的進攻能力卻比孫季海強得多,他的遠射能力堪稱亞洲第一,而孫季海基本沒有射門得分的能力(阿裏漢剛來中國的時候居然讓孫季海踢前鋒,可見那時的他的確很菜。),而即使比助攻能力,孫季海也無法與當過德甲助攻王的馬達維基亞相提並論。
在身體素質方麵,孫季海能在身體對抗激烈的英超不落下風,足以說明其力量過人,但和如同坦克一般粗壯的馬達維基亞相比還是要差了不少(注1),而速度與體能這兩個方麵,兩人都具有亞洲一流水準,可以說是不相伯仲,孫季海占據優勢的大概隻有身高彈跳(兩者結合起來考慮),但因為他並不擅長頭球(馬達維基亞同樣不行,這方麵兩人倒是難兄難弟。),所以這個優勢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至於技術,兩人的基本功都很出色,也都有不遜於亞洲一流中場球員的盤帶突破和傳球能力,可以說是一個級別,但考慮到馬達維基亞的能力更加全麵,實際上他還是要勝過一籌的。
至於發揮的穩定性,兩人都是狀態起伏很小的球員,深受所在球隊主教練的信賴。而在大賽表現上,孫季海雖然常有高光表現,作為主角拯救球隊的經典戰例卻為數不多,而自從馬達維基亞進入伊朗國家隊以來,幾乎每一次經典比賽中都有他活躍的身影,其中不乏成為主角的戰例,例如中國球迷刻骨銘心的金州之戰正是馬達維基亞的成名之戰......
綜合起來就會發現一個很可怕的結論,孫季海幾乎沒有一項能力強於馬達維基亞,而馬達維基亞卻有多項能力明顯強於孫季海,這種特點相似但卻更強的對手其實是最讓人絕望的。而且還是從兩人出道之初就是這樣,然後一直死死地壓住孫季海,無論是國家隊、還是旅歐留洋,馬達維基亞的位置都比孫季海更高、表現也更好,在這些年中兩人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甚至不知不覺間還拉大了不少,也不知道曆史上孫季海一直堅持著死不退役,是不是有著類似於金庸小說中黃裳的想法......
而在這場比賽中因為接不到球而顯得有些無所事事的高軍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雖然被認為是亞洲最優秀的兩個邊後衛,但這第二名跟第一名的差距有點大啊!對了,馬達還是亞洲最優秀的右前衛,即使稱其為‘亞洲第一邊衛’也不為過,餘海跟他一比,實在太嫩了。”
但高軍很快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不對,餘海就算攻防兩端都不是馬達的敵手,但是馬達這場比賽中頻繁上前助攻,身後出現了大片的空當,隻要有反擊的機會,以餘海的速度完全應該可以大有作為啊?就算馬達的速度不比餘海慢多少,爆發力甚至還要更強一些,但是馬達還在前場,跑回來總需要時間吧?”
不過高軍的迷惑並沒有持續多久,經驗豐富的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問題所在,“反擊的起點必然是斷球,也就是說當時我方的球員大多還處於防守的狀態,餘海防守十分賣力,自然也是如此,但這樣一來,我們發動反擊的時候,餘海距離馬達必然不遠,以兩人差距不大的速度,沒有球在腳下的馬達肯定移動要更快一些,因而總能夠在餘海拿球後形成威脅之前趕上來將其破壞掉......”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高軍又想到李易雖然能夠拿住球、卻受限於其粗糙的傳球技術和狹窄的視野而很難將球傳給已經跑出空當的自己,當即下了決心,即使明知這麽做很得罪人,也還是大聲招呼餘海,讓他不再兼顧防守,而始終留在前場跟自己一起打反擊,至於防守人數不足的問題,則讓中鋒李易回防來加以彌補......
李易聽後登時就不幹了,雖然無論是已經退出國家隊的郝大炮、還是主教練阿裏漢,甚至是足協的官員們,都已經欽定高軍為國足的新核心,而高軍的實力也足以擔此重任,但他畢竟還不滿17歲,國家隊裏的那些老大哥們怎麽也不可能對其完全心服。平時高軍對他們還算客氣,並沒有以核心自居,大家也就給他一個麵子,但是現在情急之下他竟然直接指揮起李易來了,而且還讓他一個正牌的中鋒去幹後衛的活,李易怎麽可能聽話照做?
注1:孫季海巔峰期的身高是1米83、體重78公斤,而馬達隻有1米76的個子,卻有76公斤的體重,塊頭上明顯壯得多,而且孫季海白肌比例較高的肌肉類型跟從小吃牛羊肉長大的伊朗人相比也沒有特別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