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誰傳誰兵法?


    “……”李隆基話一落音,隻見王孝傑張大了嘴巴,滿臉的驚訝。(.無彈窗廣告)//


    不僅王孝傑驚訝,這麽多將領,誰個不如是呢?


    “你們這是……”李隆基有些驚疑,試探著問道。


    “好!好!好!說得好!說得太好了!”然而,隻見王孝傑右手一握拳,重重一揮,大聲吼起來,聲若雷霆,遠遠傳了開去。


    “好!好!好!”眾將也是齊聲讚好。


    眾將打量著李隆基,神態大為不同了,個個一臉的佩服,適才他們對李隆基隻有尊敬,沒有佩服。


    李隆基隻有十三歲,又是初次上戰場,眾將對他雖然尊敬,卻不會佩服他。


    軍中,隻有強者才能讓人佩服,不是強者,就沒門。


    “楚王,你這話說得太好了,把那麽多兵書戰策歸總到一句話呀。”王孝傑捋著胡須讚歎不已,一臉的欣喜。


    原本他對李隆基有些小瞧,如今,他不敢再小瞧了。


    “你這不廢話嘛。這是嶽武穆的感言,那能差嗎?”李隆基在心裏暗道。


    那麽多的兵書戰策,講的都是如何如何用兵,歸總到一句話,那就是“陣而後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具體的打法要因勢而異。


    “好!”王孝傑眼睛瞪大,把李隆基仔仔細細的打量,怎麽看怎麽順眼,大為歡喜道:“真沒想到,楚王對兵法有如何高深的領悟,難得呀。”


    “我好歹也在現代軍校呆過的呀。”李隆基在心裏暗道。


    “既然楚王對兵法有如此高深的領悟,我也就不再講這些了,以你之見,這一仗的緊要處是甚?”王孝傑明達之人,見李隆基對兵法的理解不凡,不再在兵書戰策上講解了,而是找更難的題目來考校李隆基了。


    與突厥這一戰,很快就要開打了,如何打就成了問題,王孝傑這問題不是一般的難,是很難,眾將擰著眉頭,沉思起來。


    “就兩個字:消息!”李隆基微一沉吟道。//


    “消息?”眾將大為訝異,一臉的驚疑。


    “為何是消息?”王孝傑也是驚訝不已。


    “消息,本就很重要,對於大漠來說更加重要。”李隆基解釋,道:“大漠之上,無遮無攔,皆是開闊地,突厥自小生長在馬背上,善於騎射,來去如風,今日在這裏,明日在那裏,要是沒有準確的消息,難以對突厥進行有力的打擊!”


    消息,也就是情報,其重要性不需要說的。要是沒有可靠的情報,無異於瞎子,仗沒法打了。


    對於大漠來說,情報就更加重要了。


    因為大漠與別處不同,是無遮無攔,皆為開闊地,便於大軍運動。


    而且突厥自小生長在馬背上,騎射嫻熟,來去如風,今天在這裏,明天在那裏,要是沒有準確的情報,連突厥都找不到,更別談打擊了。


    這點,已經在曆朝曆代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得到了驗證。


    比如說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一開始,漢朝取守勢。直到漢武帝時,漢武帝改變了漢朝的軍事戰略,采取攻勢。在他的努力下,漢朝大規模組建騎兵,大量的精銳騎兵在衛青、霍去病這兩位天才的軍事家統率下,縱橫在大漠之上,打得匈奴一蹶不振,最終這個種族都消亡了,匈奴最後隻存在於史書中。(.)


    是以,擁有準確的情報,是此戰的關鍵所在。


    “有理!有理!”眾將齊聲讚歎,對李隆基的佩服之情更多幾分。


    “有理!有理!”王孝傑也是點頭讚賞。


    “屁的理!”然而,一個突兀的聲音響起,不是別人,正是武三思。


    他也想聽聽王孝傑講兵法,是以湊了上來。


    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幾句話下來,就博得眾將如此讚賞,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開始貶損李隆基了,道:“依我之見,調集大軍,擊突厥要害就是了。”


    眾將齊翻白眼,個個鼻孔望天,連反駁都不屑。


    王孝傑搖搖頭,沒有說話。


    “哎呀,原來是武大將軍呀,你真是高明呀。那你說說看,突厥的要害在哪兒呀?”李隆基斜著眼睛瞄了瞄武三思,扯起嗓子,陰陽怪氣的道。


    “那還用說,當然是默啜的牙帳了。”武三思頭一昂,胸一挺,語氣篤定的道:“你連這都不知道,還敢妄談兵法。”


    牙帳,就是突厥可汗的王帳,相當於唐朝的皇宮。


    “武大將軍,你這話真是千古奇談呀。”李隆基嘴角上翹,嘲笑道:“你知道麽?默啜的牙帳是移動的,默啜在哪兒,他的牙帳就在哪兒,你怎麽打他的牙帳?”


    突厥的牙帳與唐朝的皇宮不同,唐朝的皇宮是固定的,沒人能搬走。而突厥的牙帳卻是移動的,隻要需要,隨時可以換一個地方。


    誰都想到幹掉默啜的牙帳,可就是沒人能實現。


    “呃。”武三思被李隆基搶白,啞口無言了。


    “突厥倒是有一個要害,那就是黑沙城了,你能打下來麽?”李隆基裂嘴一聲冷笑。


    黑沙城是固定的,默啜的牙帳大多數在這裏,真要能打下黑沙城的話,還真是擊中了突厥的要害,隻是打了十幾年了,唐朝還是沒有拿下黑沙城。


    “可以設伏呀。”武三思臉色難看,想了想,又迸出一句話。


    “噗哧。”眾將再也忍不住了,齊齊失笑出聲。


    “嗬嗬。”王孝傑也笑了,不住搖頭,打量武三思的目光如同在看癡呆兒童。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李隆基放聲大笑,前仰後合,差點從馬背上栽下來。


    “笑甚?”武三思自以為出了一個很高明的主意,卻是引來眾將的嘲笑聲,他不明所以。


    “設伏需要有利的地形,大漠是開闊地,很少有可以利用的地形,你拿甚來設伏?”李隆基不住搖頭,冷笑道:“小規模的設伏還有可能,伏擊突厥數十上百人,上千人也有可能。可數十萬大軍的設伏,那很難很難。”


    “沒錯。”眾將齊聲附和。


    刷!


    武三思的臉色鐵青一片,很是難看。


    “古往今來,在大漠上成功設伏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李牧。”李隆基的聲調有些高,嘲弄之意更濃了,道:“就是蒙恬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也那是以堂堂之陣打的!衛青、霍去病之輩縱橫在大漠上,你聽過他們有以設伏取勝的戰例麽?”


    “沒錯!”王孝傑他們又是大聲附和。


    在大漠上設伏,那幾乎就是空談。古往今來,在大漠上發生的戰爭不知道有多少,真正靠設伏取勝的隻有戰國名將李牧在岱海設伏一戰。那一戰,李牧大破匈奴數十萬。


    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在這之前,還沒有人在大漠上設伏,他鑽了匈奴人的空子,讓匈奴人想不到,這才中計。


    自此以後,在大漠上大規模設伏的事兒,就沒有聽說過。小規模設伏的事兒,倒是有不少,可對於這樣的大戰,小規模的設伏又能有多少作用?


    “哼。”武三思鼻子不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拍馬背,策馬而去。


    他本想表演一番,顯示一下自己的“將才”,卻是被李隆基說得一文不值,他實在是在這裏呆不下去了。


    “楚王,要如何打探消息?”王孝傑瞄了瞄武三思的背影,眼中閃過一抹不快,衝李隆基問道。


    “大帥,我們可以從軍中挑選一批頭腦靈活,騎射嫻熟的精銳,教會他們如何在大漠中生存,如可打探消息,再給他們飛鷹,就能很好的打探消息了。”李隆基開始解說。


    李隆基出身特種兵,對於如何生存,如何機動靈活作戰,那是一套一套的。


    “有理!有理!”


    “聽楚王講兵法,我如醉醇酒!”


    眾人是聽得如癡如醉,個個如醉醇酒似的。


    “誰在傳誰兵法?”猛然間,有人把王孝傑一臉讚歎的樣兒看在眼裏,在心裏如是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大唐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