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迫於武則天的威嚴,也許是習慣了,總之一句話,默啜這舞跳得是越來越好,越來越順暢。(.)


    “突厥能歌善舞,果是不假,這舞跳得不錯嘛。”


    “早如此跳不就對了?突厥狗就這德性,牽著不走,隻有趕著才走。”


    群臣看在眼裏,大聲“讚揚”。


    默啜聽在耳裏,這哪裏是讚揚,純粹就是侮辱,他恨不得有條地縫鑽進去。然而,處此之情,他隻能想想罷了。


    “光跳可不行,還得唱。”


    “沒錯!突厥狗的歌唱得可好呢,我們一定要聽聽。”


    “唱!唱!快唱!”


    群臣叫嚷聲響成一片,此起彼伏,個個興致高昂。


    讓一國之君唱歌,這種事兒哪裏找?翻遍史書,也沒有多少記載,要是能聽一回,不管唱得好不好都是一件快事。


    “你們愛聽,我這就唱,這就唱。”默啜恨不得抽這些大臣一通耳括子,卻是不敢違拗,隻得老老實實的扯起嗓子唱起來。


    還別說,默啜的聲音渾厚,唱歌很動聽,悠揚悅耳。


    “不錯!”一片讚賞聲響起。


    聽在默啜耳裏,如同雷霆似的,震得他很難受,差點跑調了,好不容易這才穩住,接著唱下去。


    默啜又唱又跳,歌聲悠揚,舞蹈優美,為慶功宴平添幾分樂趣。


    “真沒想到,默啜如此能歌善舞。”李隆基笑著喝幹杯中酒,道:“他入錯行了,他要是不當可汗,而是去賣唱,一定會有很多人讚賞。”


    “沒錯!”張說、陳玄禮他們齊聲讚同。


    群臣看了一陣,衝武則天道:“陛下,默啜這舞跳得好,這歌唱得好。要是讓突厥群臣再舞上一回,定然平添很多樂趣。”


    “嗯。”武則天微微頷首,道:“你們也跳。”


    突厥群臣給嚇破了膽,哪敢不跳,隻得隨著默啜起舞。一開始,他們的動作僵硬,一點也不好看。過了一會兒。他們的舞跳得很好看,動作優美流暢。


    他們不僅在跳,還在唱,一時間,歌聲悠揚悅耳,這平添很多樂趣。


    “來。幹!”


    “幹!幹!”


    武則天他們看在眼裏,興致大起,舉杯而飲,酒到杯幹,異常痛快。


    在默啜君臣的助興中,盡歡而散。


    如此大勝之仗,這慶功一事哪能短。一連進行了七日,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皆有。


    這幾天裏,李隆基一邊參加慶祝活動,一邊與李顯一家子親近。


    通過這幾天的親近,李隆基對李顯一家有了清晰的認識。


    李顯是個好人,此人注重親情。李重潤也還不錯,對李隆基很好,沒有忌妒之心。


    不過。韋王妃,也就是曆史的韋皇後,此人的花花腸子很多,逼迫李顯做這做那,盡管李顯不願意做,隻要韋王妃一逼,李顯不得不做。


    另外。李裹兒,也就是曆史上的安樂公主,驕縱無比,自以天下第一。一點也不把別人放在眼裏。就是李隆基,她也要喝斥來喝斥去,這讓李隆基很是不爽。


    “李顯是個好人,注重親情,卻是沒有主見,耳根子極軟,這是他被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毒殺的主要原因。把江山交到他手上,那是不幸!”李隆基對李顯一家有了全新的認識,道:“若是萬一不幸,走到骨肉相殘那一步的話,盡可能留下李顯和李重潤。至於韋後和安樂公主,一定要除掉。她們兩母女不死,天下不寧!”


    七天之後,慶祝一事終於結束,武則天召集群臣,準備升賞有功將士。


    這天,朝廷裏濟濟一堂,凡在京官員,不論大小都來了。雖然不是朔望大朝會,但是,如此盛事,誰能不來呢?


    武則天接受群臣的朝見後,緩緩開口,道:“此次北征,取得天大的勝利,朕心甚慰!朕心甚慰!慶功之事已經完畢,然而,還未升賞有功將士,今日朕就升賞之。”


    “陛下英明!”群臣齊聲讚頌。


    “王孝傑指揮有方,調度得宜,這是能有此大勝的原委。王孝傑封國公,兼領兵部尚書。”武則天第一個要封賞的就是王孝傑了。


    王孝傑是這一戰的統帥,他指揮有方,調度得宜,這是此戰能勝的重要原因,升賞他誰也沒有話說。


    國公,是唐朝僅次於親王的高爵。至於親王,非皇親國戚不能被封賞,是以,國公已經是最高的爵位了,就是李靖這樣的蓋世名將,也是被封為國公。


    王孝傑被封為國公,已經達到了人生的頂點。對於此事,沒人有異議,都認為應該。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位高權重,主管軍隊的調度、訓練等一係烈事務。王孝傑這員名將任兵部尚書,那是非常英明的決斷。


    隻是,王孝傑此時不在洛陽,而是在漠北,對於兵部尚書,他隻能是兼領了。


    “三郎隨軍出戰,立下大功,朕要好好賞你。”武則天臉上泛著笑容,衝李隆基問道:“三郎,你要甚賞?”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個個眼睛瞪得滾圓,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李隆基這次很露臉,立下首功,可以這樣說,要不是李隆基就不會有如此大功,武則天要重賞他這在情理中,也是應該的。


    隻是,李隆基得到何種賞賜幹係甚大,關係到立太子一事。若是李隆基手中的權力足夠大,勢力夠大,就能左右立太子一事。


    這可是大事,誰能不緊張?


    李旦、李顯、太平公主不住衝李隆基打眼色,意思是要他要個大官。唯有這樣,李氏的份量就會更重,就能讓武則天立李氏為太子。


    李旦和李顯都當過皇帝,都有資格當太子。太平公主雖然沒有這麽多的有利條件,但她足智多謀,很有名望,她也想當太子。


    但是,這都得建立在武則天立李氏為太子的基礎上。若是武則天立武氏為太子。就沒有他們的事了。是以,此時此刻,他們盼望李隆基要個大官,掌握更大的權力。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也是眼睛瞪圓,一臉的緊張,打量著李隆基。


    他們很怕李隆基要大官,那樣的話。李氏的勢力就會大漲,武氏就會勢弱,他們當上太子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狄仁傑、張柬之、宋璟這些重臣衝李隆基微微頷首,也是要李隆基趁此難得的良機,要個大官。


    “祖母,你說哪兒的話呀。”李隆基卻是搖頭。道:“孫兒這次上戰場,是代祖母上戰場,是代祖母打的,這都是祖母的功勞,孫兒一點兒功勞也沒有。”


    “哎!”李旦、李顯、太平公主他們暗歎一聲。


    這個李隆基,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竟然不把握住。


    狄仁傑他們也是搖頭。暗中惋惜。


    唯有武三思和武承嗣大為歡喜,李隆基放棄這一良機,就是放棄了太子之位,他們的機會就大多了。


    “嗬嗬!”武則天聽在耳裏,喜在心頭,發出一陣暢笑聲,讚道:“好孫兒!好孫兒!”


    在李隆基請命去邊關之時,就曾說過。他要代武則天打仗。李隆基沒有忘記這事兒,連功勞都不要,武則天能不歡喜麽?


    “三郎,你有如此孝心,祖母很是歡喜。”武則天臉上的笑容堆了一層又一層,笑嗬嗬的道:“你立下如此大功,祖母不能不賞你。說。你要甚賞?一品二品,三公都成。”


    武則天特別大方,連一品二品,三公這等高位都拿出來了。


    “啊!”一片驚呼聲響起。很多人很是震驚。


    一品二品和三公高位,不是等閑人能得到的。就是狄仁傑也沒有得到三公之位。


    “走狗運!”武三思和武承嗣妒忌得發狂。


    李旦、李顯和太平公主暗中歡喜。


    然而,李隆基卻道:“祖母,你真要賞的話,就讓孫兒去兵部當一吏員吧。”


    “甚?甚?甚?”武則天一副耳朵出毛病的樣兒,一個勁的問:“你要去兵部當吏員?”


    所有人都是一臉的吃驚,一臉的不信。


    “是呀。”李隆基重重點頭,大聲肯定。


    “這個三郎,真是胡鬧。”李旦、李顯和太平公主對視一眼,一臉的無奈。


    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李隆基竟然不抓住,隻是要一個吏員,這也太讓人無語了。


    “李隆基,你糊塗了吧?糊塗透頂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特別歡喜。


    狄仁傑、張柬之和宋璟他們對視一眼,總覺得不對勁。


    “三郎,你為何要做吏員?”武則天不解的問道。


    “祖母,你想呀,孫兒年紀小,若是當兵部郎中,會有人嚼舌頭呢。”李隆基解釋,道:“再說了,孫兒要學的東西很多,趁此機會好好學學。”


    “你隻要讓我去了兵部,我就能控製兵部,誰叫我這次立下如此大功呢?就算我是一個小小的吏員,我也能控製兵部。”李隆基在心裏暗道:“而且,你真能派一個小小的吏員給我麽?肯定不可能!”


    李隆基這是以退為進,他想要入主兵部。


    控製了兵部,李隆基就能安插人手。李隆基在軍中的名望很高,不少人願意追隨他,他隻要控製了兵部,就能把這些人手按插到各個要害之地,他就能進一步掌控軍隊。隻要掌控了軍隊,這太子一事就是李隆基說了算。


    即使武則天鐵了心要立武氏為太子,李隆基還可以發動政變。


    “嗯。”武則天對李隆基的解釋大為滿意,笑道:“這樣吧,你就當兵部郎中吧。”


    兵部尚書是兵部的老大,兵部郎中是兵部的老二。王孝傑這個兵部尚書不在洛陽,那麽,李隆基就成了兵部實際上的老大,他也就掌控了軍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大唐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