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發起集團攻擊的是關外四大副都統之一的熊嶽副都統達哈齊,此人祖上乃開國大將譚泰。
按理說身為譚泰的後人,達哈齊應無條件支持繼承了成宗義皇帝多爾袞衣缽的愛新覺羅*世凱,舉兵響應維新,因為譚泰當年是多爾袞最器重的大將,後來也是被順治處死。
所以譚泰的後人理所當然要站在多爾袞後人一邊。
然而達哈齊卻沒有同他的祖上一樣為新睿親王赴湯蹈火,而是選擇響應盛京將軍弘晌的號召舉兵叛亂。
沒有原因,就是跟著弘晌幹。
多半是同關內的維新皇帝一樣視祖宗為無物了。
達哈齊所統八旗兵乃複州、鳳凰城、岫岩、旅順等地的駐防兵丁,計有2300餘人。
其中披甲兵丁1400餘,包衣600餘,另有200餘騎兵。
於盛京將軍節製的四大副都統中實力最弱,然而戰意卻是四大副都統最熾熱的一個。
熊嶽八旗兵的任務是突破十三山最東側的炮兒溝,此地在前明時曾設有百戶所,後荒廢至今。若能攻占炮兒溝,滿蒙聯軍就能從此地直插維新軍核心所在的金牛洞,並將維新軍由南至北一分為二,如此基本就可宣告關內來的維新偽軍覆沒。
要知道滿蒙聯軍除了兵力多於維新軍這一優勢外,其騎兵的優勢更是以步兵為主的維新軍難以比肩的。
一旦維新軍被中央突破,必將全線崩潰,到時兩條腿能跑得過四條腿?
“八旗真正的靈魂在關外,在這白山黑水!”
為了證明自己的論點是事實,達哈齊主動請纓攻占炮兒溝,率部抵達後便發現驛道進出口已被維新軍占領,外圍多用砍伐下來的木頭堵塞,並部署了一些遲滯騎兵的簡單工事。
視線中偽軍沒有挖掘壕溝,原因是寒冷的天氣早將大地凍得梆梆硬,單憑人力想要在凍土上挖出符合標準的壕溝,是一件能累死人的事。
“將者貴在知敵虛實,而後避實而擊虛,今敵之實便是敵之虛!”
扶了扶頭上的尖盔後,達哈齊下令進攻。
關內來的偽軍雖占據了兩側製高點,並布有不少火器,但是偽軍的戰鬥意誌絕不會比關外的真八旗勇士高昂,因此隻要付出一些損失應該可以將這幫以漢兵為主的偽軍擊潰。
為了鼓舞士氣,戰前達哈齊提出“為了八旗”的戰鬥口號。
同時明確告訴麾下的八旗官兵,此役若勝關外八旗便將浩蕩入關,成為禁旅八旗。
大白話就是打贏了全家老小一起進關享受漢人的花花江山。
這令歸屬達哈齊指揮的各地駐防八旗兵丁情緒十分激動,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關外八旗祖上都是隨太祖、太宗打天下的,憑什麽關內的八旗可以快活,他們就要在這關外挨苦受凍呢。
現時關內叫那幫隻知享受不知付出的家夥們弄壞了,自當由他們再整大清河山。
“嗚嗚”的進攻號角吹響後,達哈齊所部便不遺餘力向維新軍陣地發起進攻。
包衣理所當然衝鋒在前,八旗主子兵緊隨其後,騎兵則嚴陣以待,一旦偽軍陣地被披甲步兵突破即行衝殺。
“敵襲!”
“升狼煙示警!”
“炮手就位!”
隨著一道道命令傳遞,炮兒溝的維新軍迅速進入戰鬥狀態,當一股敵軍衝近火炮射擊距離後,隆隆炮聲便響徹在炮兒溝上空,黑煙彌漫的同時也是震耳欲聾。
守衛炮兒溝的部隊是第二軍所轄第四鎮的一個團,團管帶是四川成都人江華,其並沒有組織士兵出擊以阻止逼近的韃子拆毀外圍部署的防禦工事,隻是請求支援的炮兵不間斷向敵軍炮擊。
“呼嘯”聲中,一顆顆實心鐵彈在衝鋒的熊嶽八旗兵隊伍中落下,不少衝在前麵的包衣兵瞬間如五馬分屍,有腦袋直接叫鐵彈砸飛的,有胸膛叫砸出大窟窿的,有手臂被炮彈帶走的,有大腿齊根被削斷的,有腸子“嘩拉”從肚中脫落的....
死傷一片,慘叫聲此起彼伏。
不管是前麵的包衣兵還是後麵的八旗兵都亂做一團,為了避讓維新軍的炮子有就地臥倒的,有趴在死去同伴屍體下的,也有到處跑的,衝鋒隊形隨之一滯。
“衝上去,衝上去!”
“不要怕,越害怕那炮子越是打你!”
“都統有令,後退者斬!”
帶隊衝鋒的左領、驍騎校有不少曾經參加過對準噶爾和回部的戰爭,經曆過大場麵,深知此時隻有毅無返顧衝到敵人陣前才能減少傷亡,倘若此時被敵人炮火嚇阻不敢前進,那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多的炮子。
後方督陣的達哈齊已經做好損失數百的心理準備,因此麵無表情的揮了揮手,親兵隊立時上前準備執法。
“衝啊!漢人,膽小如鼠,近了他們的身,他們就會跑了!”
一名左領奮力抄起軍旗當先朝驛道衝去,其身披雙甲身形高大如鐵塔般,立時帶動周圍八旗兵咆孝向前。
前方混亂的包衣見狀也由不得思考,紛紛從地上爬起向前發起呐喊式衝鋒。
周遭炮子不斷落下,不住有衝鋒的八旗兵和包衣中炮倒地,泥地上到處都是殘肢斷臂,一些地段更是如屠宰場一般。
終於,付出兩百餘人的傷亡後,八旗兵終是衝近維新軍部署在外圍的防禦工事,從中撕開一條口子,旋即蜂湧而入。
達哈齊見狀大喜,下令騎兵準備出擊,卻不是砍殺對麵的那些偽軍,而是如同驅趕羊群般將他們往後方攆,如此能讓維新軍變得更加混亂,直至全線崩潰。
這一招,當年對付明軍時屢試不爽。
往往幾個八旗兵就能把幾十、上百,甚至幾百明軍攆得鬼哭狼嚎。
隻是前方傳來的銃聲讓達哈齊意識到離勝利還早著。
“放!”
嚴陣以待的維新軍槍手一排排的列在半人高的木牆後,朝湧上來的關外八旗兵輪番放銃。
最前邊的火銃兵借著木牆的掩護迅速放完手中火銃,急急退後裝填彈藥,第二排接著上前轟擊。
緊張的戰鬥以及刺耳的銃聲中,槍手們己經聽不到軍官們的喝令,隻是憑借著本能還有平時嚴格的訓練,不斷的射擊、退下,然後再次上前射擊。
第二軍裝備的火器是舊式火繩槍和新式燧發槍各對半,炮兒溝駐紮的這一個團就有360杆燧發槍,該槍無論是射速和威力都比火繩槍更快更強,因此被團管帶江華全部裝備在一個營。
密集的銃聲讓突破外圍防禦的熊嶽八旗兵們苦不堪言,由於突破口後麵的驛道過於狹窄,導致他們不僅要承受正麵維新軍的槍擊,還要承受兩側山坡上的火力。
剛剛躲過炮子的八旗兵和包衣們隻得硬生生的用身體去承受四麵八方而來的打擊,盡管盾牌支得老高,還是有不少士兵被銃子無情擊倒。
攻在前方的即便身披雙甲也無濟於事。
更要命的是維新軍從坡上將一塊塊方形的藥包點著火扔了下來,頓時山口響起比火炮發射還要震耳的爆炸聲。
同維新軍密集的銃聲相比,八旗兵的“嗖嗖”箭聲聽著軟弱無力的很。
時間持續了半柱香後,突進來的八旗兵也好,包衣兵也好,都下意識的回身往後方跑去。
他們頂不住。
後方觀戰的副都統達哈齊眉頭緊皺,終是意識到他也小瞧了這些關內來的漢人偽軍,不管是裝備還是戰鬥意誌絲毫不弱於他麾下的八旗。
再這樣打下去,除了讓勇士們無謂犧牲,沒有任何意義。
果斷傳令收兵,一麵仔細觀察維新軍陣地,一麵派人向盛京將軍弘晌求援。
按理說身為譚泰的後人,達哈齊應無條件支持繼承了成宗義皇帝多爾袞衣缽的愛新覺羅*世凱,舉兵響應維新,因為譚泰當年是多爾袞最器重的大將,後來也是被順治處死。
所以譚泰的後人理所當然要站在多爾袞後人一邊。
然而達哈齊卻沒有同他的祖上一樣為新睿親王赴湯蹈火,而是選擇響應盛京將軍弘晌的號召舉兵叛亂。
沒有原因,就是跟著弘晌幹。
多半是同關內的維新皇帝一樣視祖宗為無物了。
達哈齊所統八旗兵乃複州、鳳凰城、岫岩、旅順等地的駐防兵丁,計有2300餘人。
其中披甲兵丁1400餘,包衣600餘,另有200餘騎兵。
於盛京將軍節製的四大副都統中實力最弱,然而戰意卻是四大副都統最熾熱的一個。
熊嶽八旗兵的任務是突破十三山最東側的炮兒溝,此地在前明時曾設有百戶所,後荒廢至今。若能攻占炮兒溝,滿蒙聯軍就能從此地直插維新軍核心所在的金牛洞,並將維新軍由南至北一分為二,如此基本就可宣告關內來的維新偽軍覆沒。
要知道滿蒙聯軍除了兵力多於維新軍這一優勢外,其騎兵的優勢更是以步兵為主的維新軍難以比肩的。
一旦維新軍被中央突破,必將全線崩潰,到時兩條腿能跑得過四條腿?
“八旗真正的靈魂在關外,在這白山黑水!”
為了證明自己的論點是事實,達哈齊主動請纓攻占炮兒溝,率部抵達後便發現驛道進出口已被維新軍占領,外圍多用砍伐下來的木頭堵塞,並部署了一些遲滯騎兵的簡單工事。
視線中偽軍沒有挖掘壕溝,原因是寒冷的天氣早將大地凍得梆梆硬,單憑人力想要在凍土上挖出符合標準的壕溝,是一件能累死人的事。
“將者貴在知敵虛實,而後避實而擊虛,今敵之實便是敵之虛!”
扶了扶頭上的尖盔後,達哈齊下令進攻。
關內來的偽軍雖占據了兩側製高點,並布有不少火器,但是偽軍的戰鬥意誌絕不會比關外的真八旗勇士高昂,因此隻要付出一些損失應該可以將這幫以漢兵為主的偽軍擊潰。
為了鼓舞士氣,戰前達哈齊提出“為了八旗”的戰鬥口號。
同時明確告訴麾下的八旗官兵,此役若勝關外八旗便將浩蕩入關,成為禁旅八旗。
大白話就是打贏了全家老小一起進關享受漢人的花花江山。
這令歸屬達哈齊指揮的各地駐防八旗兵丁情緒十分激動,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關外八旗祖上都是隨太祖、太宗打天下的,憑什麽關內的八旗可以快活,他們就要在這關外挨苦受凍呢。
現時關內叫那幫隻知享受不知付出的家夥們弄壞了,自當由他們再整大清河山。
“嗚嗚”的進攻號角吹響後,達哈齊所部便不遺餘力向維新軍陣地發起進攻。
包衣理所當然衝鋒在前,八旗主子兵緊隨其後,騎兵則嚴陣以待,一旦偽軍陣地被披甲步兵突破即行衝殺。
“敵襲!”
“升狼煙示警!”
“炮手就位!”
隨著一道道命令傳遞,炮兒溝的維新軍迅速進入戰鬥狀態,當一股敵軍衝近火炮射擊距離後,隆隆炮聲便響徹在炮兒溝上空,黑煙彌漫的同時也是震耳欲聾。
守衛炮兒溝的部隊是第二軍所轄第四鎮的一個團,團管帶是四川成都人江華,其並沒有組織士兵出擊以阻止逼近的韃子拆毀外圍部署的防禦工事,隻是請求支援的炮兵不間斷向敵軍炮擊。
“呼嘯”聲中,一顆顆實心鐵彈在衝鋒的熊嶽八旗兵隊伍中落下,不少衝在前麵的包衣兵瞬間如五馬分屍,有腦袋直接叫鐵彈砸飛的,有胸膛叫砸出大窟窿的,有手臂被炮彈帶走的,有大腿齊根被削斷的,有腸子“嘩拉”從肚中脫落的....
死傷一片,慘叫聲此起彼伏。
不管是前麵的包衣兵還是後麵的八旗兵都亂做一團,為了避讓維新軍的炮子有就地臥倒的,有趴在死去同伴屍體下的,也有到處跑的,衝鋒隊形隨之一滯。
“衝上去,衝上去!”
“不要怕,越害怕那炮子越是打你!”
“都統有令,後退者斬!”
帶隊衝鋒的左領、驍騎校有不少曾經參加過對準噶爾和回部的戰爭,經曆過大場麵,深知此時隻有毅無返顧衝到敵人陣前才能減少傷亡,倘若此時被敵人炮火嚇阻不敢前進,那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多的炮子。
後方督陣的達哈齊已經做好損失數百的心理準備,因此麵無表情的揮了揮手,親兵隊立時上前準備執法。
“衝啊!漢人,膽小如鼠,近了他們的身,他們就會跑了!”
一名左領奮力抄起軍旗當先朝驛道衝去,其身披雙甲身形高大如鐵塔般,立時帶動周圍八旗兵咆孝向前。
前方混亂的包衣見狀也由不得思考,紛紛從地上爬起向前發起呐喊式衝鋒。
周遭炮子不斷落下,不住有衝鋒的八旗兵和包衣中炮倒地,泥地上到處都是殘肢斷臂,一些地段更是如屠宰場一般。
終於,付出兩百餘人的傷亡後,八旗兵終是衝近維新軍部署在外圍的防禦工事,從中撕開一條口子,旋即蜂湧而入。
達哈齊見狀大喜,下令騎兵準備出擊,卻不是砍殺對麵的那些偽軍,而是如同驅趕羊群般將他們往後方攆,如此能讓維新軍變得更加混亂,直至全線崩潰。
這一招,當年對付明軍時屢試不爽。
往往幾個八旗兵就能把幾十、上百,甚至幾百明軍攆得鬼哭狼嚎。
隻是前方傳來的銃聲讓達哈齊意識到離勝利還早著。
“放!”
嚴陣以待的維新軍槍手一排排的列在半人高的木牆後,朝湧上來的關外八旗兵輪番放銃。
最前邊的火銃兵借著木牆的掩護迅速放完手中火銃,急急退後裝填彈藥,第二排接著上前轟擊。
緊張的戰鬥以及刺耳的銃聲中,槍手們己經聽不到軍官們的喝令,隻是憑借著本能還有平時嚴格的訓練,不斷的射擊、退下,然後再次上前射擊。
第二軍裝備的火器是舊式火繩槍和新式燧發槍各對半,炮兒溝駐紮的這一個團就有360杆燧發槍,該槍無論是射速和威力都比火繩槍更快更強,因此被團管帶江華全部裝備在一個營。
密集的銃聲讓突破外圍防禦的熊嶽八旗兵們苦不堪言,由於突破口後麵的驛道過於狹窄,導致他們不僅要承受正麵維新軍的槍擊,還要承受兩側山坡上的火力。
剛剛躲過炮子的八旗兵和包衣們隻得硬生生的用身體去承受四麵八方而來的打擊,盡管盾牌支得老高,還是有不少士兵被銃子無情擊倒。
攻在前方的即便身披雙甲也無濟於事。
更要命的是維新軍從坡上將一塊塊方形的藥包點著火扔了下來,頓時山口響起比火炮發射還要震耳的爆炸聲。
同維新軍密集的銃聲相比,八旗兵的“嗖嗖”箭聲聽著軟弱無力的很。
時間持續了半柱香後,突進來的八旗兵也好,包衣兵也好,都下意識的回身往後方跑去。
他們頂不住。
後方觀戰的副都統達哈齊眉頭緊皺,終是意識到他也小瞧了這些關內來的漢人偽軍,不管是裝備還是戰鬥意誌絲毫不弱於他麾下的八旗。
再這樣打下去,除了讓勇士們無謂犧牲,沒有任何意義。
果斷傳令收兵,一麵仔細觀察維新軍陣地,一麵派人向盛京將軍弘晌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