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府既要承擔分地到戶試點工作,也要承擔清理官吏隊伍的試點工作,栓柱這個永平知府的工作不可謂不艱巨,然而這兩個工作其實是有共通性的。


    共通在哪?


    就是這兩個工作都需要一支精幹的幹部隊伍去執行。


    如此,就涉及到人材培養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人材隊伍的建設,賈六都不怎麽重視。


    主要原因是他一直在軍中活動,要不就是在景區管委會幹活,於底層,尤其民政這一塊根本沒有插手的機會。


    軍中的人材和地方的人材顯然不是一回事。


    李會長倒是意識到人材隊伍於共進事業的助力,因此在四川大刀闊斧整頓全省官員隊伍,使得四川省在編近乎八成官員全部加入共進會,由此確保了共進會對四川的牢牢控製。


    但時代的局限性,同樣也讓李會長隻將工作重點放在縣級以上官員,對於鄉村治理依舊是沿用過去的製度。


    由此引出一個問題,就是占據人口多數的鄉村百姓,實際對於四川省的建設工作並不積極,或者說在百姓眼裏官府的事情與他們無關。


    說白了,鄉村這一塊,依舊是一潭死水。


    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對百姓來說,春江水暖了,他們可能也不知道。


    信息渠道受到限製,眼界見識受到限製,一切還同過去一樣,官府說幹嘛,他們就幹嘛。


    隻要還能有一口飯吃餓不死,大多數百姓不會主動去改變自己目前的生存狀態。


    甚至對於勇於吃螃蟹的人,百姓們還會恥笑,說此人是個二流子,敗家子,又或不學好什麽的。


    這個現狀從有國家這個概念起,便一直沿續下去。


    無法有效動員鄉村,注定四川現在的發展可能比過去加快,但到最後也不過是一個傳統概念中的大省而矣,了不起賦稅翻幾番,年入庫四五百萬兩,跟直隸、浙江、山東差不多。


    再多,也不現實。


    如果不是因為要分旗田到戶,賈六這個直隸總督或許也不會想到對廣大農村地區進行改革,建立一支精幹的基層人材隊伍。


    幾百萬畝土重新分配,涉及到永平府的幾十萬漢人佃農,沒有一支精幹的基層隊伍,怎麽可能把這件事快速有效的落實到位。


    想要在直隸大搞改革新政,也離不開對鄉村體係的動員,以及挖掘鄉村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如果占據人口多數的農民無法消化工業化的成果,那麽賈六的新政必定是失敗的。


    因此,一支忠誠於他的精幹基層隊伍,不僅能幫助賈六完成對農民的直接領導,更能為他的新政提供無限人力、廣闊市場,同時也能為直隸提供規模更大的賦稅資金,最終百姓們用抬轎子的方式把賈佳大人抬入紫禁城。


    有百姓擁護,這個皇帝,賈六想不當都不成啊。


    一切,看著不相幹,實際都是相輔相成的。


    很自然的,這個涉及到新政改革的鄉村人材培養工作也當立即試點運行,借著總督大人為無地漢人分地的東風,全麵推廣下去。


    “所謂國權不下縣,縣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


    為了讓栓柱了解培養人材,建立基層幹部隊伍的重要性,賈六首先就得讓他曉得曆朝曆代行政體係運轉的規則。


    賈六問:“國權便是皇權,自古朝廷統治基本到縣為止,縣以下幾乎沒有領正俸的官員,那麽我問你,既然皇權不下鄉,鄉村乃至深山老林的農民是如何繳糧、繳稅,官府又是如何拉丁抓差的?”


    栓柱道:“不是靠鄉裏保甲,還有三班六房麽?”


    鄉裏保甲則是明代的製度,清承明製沿用了下來,就是對於鄉村地區,縣級官府是靠保長、裏老人來對農民實現管理的。


    不管是清查戶籍,完納賦役,還是維持地方治安,都需要依賴這些保裏長。


    如果說“三班六房”是縣裏的大小局單位,保甲裏老就是下麵的村鎮機構。


    “三班六房”問題,賈六曾和直隸布政老楊探討改製的可能。


    目前受資金限製,尚不能推廣,但將來這件行政體係的改革一定要是提到議事日程上的。


    保甲、鄉約在明代的時候是由地方自己推選,但不是由百姓推選,而是由當地的士紳地主推選。


    換言之,明代的保甲長們其實是鄉紳代言人,隻有符合鄉紳利益的人才能擔任這個角色。


    清代對此進行了改革,就是不再由地方推選保甲長,而是由州縣官員直接任命撤換。


    看著是加強了皇權在鄉村地區的統治,實際換湯不換藥。


    因為州縣官又不知道誰人能當保甲裏長。


    所以,呈遞到老爺桉頭上的人選名單,還是由地方的鄉紳擬出來的。


    地方鄉紳又恰恰是阻礙官府對基層治理的最大障礙。


    很多時候老爺們必須要同鄉紳商量著辦,而不是以為一道行政命令就能達到目的。


    鄉紳們不答應,老爺都得換人。


    因為,老爺們可以隨時換,鄉紳們可是世代永相傳,於土地之上形成了根深蒂固,錯綜複雜的利益網。


    打擊鄉紳,對於官員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賈六雖是直隸總督,也不可能和全省的鄉紳為敵。


    畢竟,自古以來鄉紳就是統治體係最重要的一環,甚至是最基礎的一塊。


    好在,拿永平府試點諸項工作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這個地方實際不存在什麽鄉紳勢力。


    因為,永平府所有的土地都屬滿洲正白旗所有,如此當然不存在漢人地主士紳。


    即便有,也是旗人的代言人。


    就是那幫在旗莊充當監工,或者包工頭的包衣們,這幫人也是永平府保甲裏長的主要組成部分。


    用包衣鄉紳形容他們可能更準確些。


    而這些包衣出身的鄉紳,根本無法與賈六抗衡。


    老滿他都不怕,況一幫包衣呢。


    針對這一利好情況,賈六指示栓柱這個新任永平知府,繞開這些包衣保甲長們,重新委任新的基層管理隊伍。


    主要是從無地漢人佃戶中委任,識字最好,不識字也可以,年齡沒有限製,隻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這個人必須得到同村鄰居的擁護,而不是得到那些包衣鄉紳的認可。


    賈六問栓柱:“你還記得我在大沽水營搞的士兵推選製度麽?”


    栓柱也是聰明,立時明白少爺的意思:“讓無地漢人同那水營士兵一樣推舉保甲長?”


    “不錯,讓百姓自己推舉,但不叫保甲長,而叫委員。”


    賈六的意思是村設村委員,鄉設鄉委員,大些的集鎮設鎮委員。


    這些委員直屬縣令。


    有些交通便利的地方集鎮規模大的話,可以讓縣一級的左貳官直接駐鎮兼任委員。


    不管哪級委員,都要有相應的辦公場地。


    村裏簡單,茅草屋一間,或者委員自己家就可以。


    鄉、鎮委員可以給一些資金建個平房什麽的用作辦公處,這些辦公處直屬縣主官,可配一兩名書辦、門子、快手、民壯等,但不要超過20人。


    左貳官兼任鎮委員的地方,另再配幫役、捕役、轎夫、馬夫等,不超過40人。


    說白了,賈六是要在永平試點建立村、鄉(鎮)、縣三級管理體係。


    這其實是明清江南地區的做法,因為江南地區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有的市鎮人口比其它地方的一個縣人口還要多,高達二三十萬的都有,如此自然需要官府專門派“命官”駐鎮治理。


    如縣丞駐,主薄駐,典吏駐,級別最高的甚至有五品同知駐鎮的。


    本質上,左貳官駐鎮,相當於鎮長入縣常務的意思。


    不論哪朝哪代,官府體係大多近似,不過說法不同。


    與此同時,賈六要求栓柱在永平府城開辦一所永平府基層幹部學校,以府名義於各縣發榜招募童生以上讀書人,或識字超千人員,年齡16以上,40歲以下。


    不論出身,不論貧賤,不論是否旗漢。


    這些“幹部”以半年期為一學期,主要教導民政相關知識,學成之後即分配到村委員處見習,以半年或一年為考核期,逐次提拔到上一級委員處,或縣衙三班六房處任職。


    這些速成的“幹部”不是官,而是吏,就是用於充實基層行政的人員。


    至於將來是否由吏入官,則要看賈佳大人能走到哪一步了。


    等這些速成幹部學校的吏員完全掌控一縣、一府乃至一省的官府運轉體係,那賈六真就能做到一道命令,全省動員了。


    人材培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當然,賈六這邊是給出大體思路,具體落實還要看栓柱這個知府老爺。


    他對栓柱是放心的,對其能力也是認可的,栓柱真能在永平府將這些艱巨工作做好,總結出一套可行的經驗模式用於全省推廣,將來肯定有資格睡他的皇陵。


    “桂圖等人,我就不見了,相關桉卷回頭你報到老楊那裏...永平的事情丁副主任同你對接,需要什麽,按程序報上來便可...”


    賈六不無期待的看著栓柱。


    一聽少爺要走,栓柱趕緊問少爺是不是回保定。


    賈六說他打算十月份回保定。


    “那少爺去哪?”


    “我去盜...景陵那邊來信說聖祖皇帝的陵寢有地方已被積水完全滲透倒塌,禮部和工部要派人前往維修,我身為東陵總管大臣,得親自去看著才放心。”


    賈六鼓勵的一拍栓柱肩膀,“好好幹,放手幹,大膽幹,錢的事情不用擔心,有聖祖爺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人,得加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傲骨鐵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傲骨鐵心並收藏大人,得加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