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一個半大的少年,握著手中的長矛,一挑,就將對麵一名老人的扁擔挑飛出去,然後一腳踹在他的胸口上。


    老人頓時倒飛了出去,少年跟著欺身而上,掄著沙包大的拳頭,一拳又一拳的砸在老人的臉上。


    直揍得老人摻血的牙齒蹦飛出去兩顆,眼冒金星,幾乎要暈厥過去。


    身後又突然冒出來一個年輕力壯的男人,一斧頭砸在少年的後背上,“卡察”的一聲,少年為之哀嚎,幾乎是粉碎性的骨折。


    但,也是不致命的!


    這場村與村之間的械鬥,村民們大致上都不會忘對方致命的部位上招呼,不下死手。


    因為即便是再愚昧的人也知道,殺人是要償命的。


    被官府緝拿,打入大牢且不說,對方的家人也會尋仇,直到手刃自己的仇敵為止!


    “住手!通通住手!”


    過了許久,範蠡這才領著一大群的衙役趕到,還包括不少披堅執銳的甲士。


    在得知金陵城郊發生村級械鬥之後,守城的士卒也不敢怠慢。


    因為範蠡亮出自己作為治粟內史的令牌,再加上傳達的是國君的口諭,所以守城的吳軍將士也都奉命而來。


    見狀,原本戰作一團的村民們,終於不敢輕舉妄動,紛紛跪下,將手中的凶器扔到地上。


    畢竟連披堅執銳的甲士都已經出動,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大王!臣來遲矣,請大王降罪!”


    範蠡連忙朝著慶忌躬身請罪道。


    “寡人恕你無罪。”


    慶忌澹澹的回了一句,隨後又環視一周,將目光放在那些已經跪在地上,為之瑟瑟發抖的村民身上。


    “大王萬年!”


    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是自己的國君,吳王慶忌之後,包括老黑叔在內,所有的村民都被嚇得不輕。


    他們是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在國君的眼皮子底下,聚眾鬥毆!


    慶忌對於這些敢於私鬥的村民,心中也倍感失望。


    他們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掛彩,更有甚者遍體鱗傷,已經倒在了血泊之中,幾乎奄奄一息了。


    若不是範蠡帶著數百人馬及時趕到,控製住這混亂的局麵,恐怕要鬧出更多的人命!


    “爾等,實在是太讓寡人失望矣。”


    慶忌寒聲道:“我大吳之國人,何以這般好勇鬥狠?若爾等的好勇鬥狠,是對外人,是在戰場上,寡人當許以嘉獎,為之勉勵。”


    “然,何以如此同室操戈,行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慶忌的一番話,讓跪在地上的村民們,都感到十分的羞愧難當,一時間恨不能馬上找個地縫鑽進去。


    “大王明鑒!”


    老黑叔一頭磕在地上,聲淚俱下的道:“分明是他們欺人太甚,無禮在先,傷人在後。草民等人實在咽不下這口惡氣!”


    “胡說!在大王麵前,爾等焉敢狡辯,信口雌黃?”


    另一個村的三老,十分不滿的道:“大澤湖本就是我們村世代固有的捕魚之所,先祖仁善,讓你們村的人一起捕魚,然汝等實在好生無禮,竟要獨霸這大澤湖乎?”


    “都住口!”


    見到他們又起爭執,慶忌終於不再贅言,大手一揮道:“將所有人通通打入大牢拘禁,傷者令醫者治療,死難者令家屬認領。”


    “諾!”


    慶忌下令之後,四周的衙役、甲士立馬就將已經手無寸鐵的村民們推搡著,跟驅趕牛羊一般,將他們帶回金陵城,關入大牢中。


    這一場村級械鬥,為之死傷的人也不少。


    死了五個人,重傷的也有二十多人,估計是要落下終生殘疾的那一種。


    對於這種民間的私鬥,慶忌是深惡痛絕。


    本來吳國的人口就不多,國人私鬥成風的話,這每年會因此死掉多少人?


    而且,這其中還有不少的青壯年勞動力!


    “長卿、少伯,爾等認為,寡人當如何處置這次的暴亂事件?”


    在返回金陵城的路上,慶忌又將探詢的目光,放在孫武與範蠡的身上。


    二人對視了一眼。


    範蠡首先道:“大王,民間私鬥成風,在天下列國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吳、楚、秦、燕等偏居一隅的國家,尤為嚴重!”


    “或因爭搶灌既田地的水源,兩村或兩個部族大打出手,死者無數。或因父親、祖父那一代有仇怨,兩家彼此仇視,相互攻殺,由此積怨已久!”


    “今日之事,實為我吳國邊遠之地的一個縮影。”


    “幾乎每一年,不管是村人械鬥也好,個人私鬥也罷,死傷者皆不可計數。”


    “如此,還請大王引以為鑒,嚴加懲處參與械鬥之人,以儆效尤!”


    聞言,慶忌不置可否,又將目光放在孫武的身上。


    “長卿,你有何看法?”


    孫武沉吟片刻,道:“大王,恕臣直言,法不責眾。”


    “而今參與械鬥之村民,多達百人,大王或可從中找出殺人者,重傷人者,使其服勞役或受刑,然後發配戍邊!”


    範蠡與孫武的說法不同,但本質上是一樣的。


    法不責眾!


    春秋時期,列國都還主張以仁德治國。


    除非是十惡不赦的罪過,要不然還罪不至死,頂多就是受到較為嚴酷的刑罰,然後流放戍邊。


    正如範蠡所言,天下列國的私鬥之事,比比皆是。


    哪怕是“衛地多君子,其國無患”的衛國,也有仇殺的事情發生。


    在吳國、秦國、楚國這樣的偏居一隅的國家,與戎狄蠻夷雜居,當地人更是不服王化,桀驁不馴。


    他們的私鬥,往往不是個人的仇殺,而是兩個村子之間的大規模械鬥。


    搞不好,還會發生一個村子屠戮另一個村子的事。


    這樣慘絕人寰的事情,可不是慶忌願意看見的。


    而對於個人仇殺,實際上列國都持讚成的態度。


    如齊、魯、衛、晉等中原國家,深受華夏文化熏陶久矣,但對於手刃仇敵的人,往往讚其為“勇士”,有孝心,有義氣。


    慶忌還聽說過一個比較荒唐的事情,那就是在幾十年前的吳國,有一名壯士曾為摯友複仇,殺死了殺害摯友的人。


    然後,對方的兒子又一怒之下,殺了那個壯士,壯士的兒孫又複仇,滅其滿門……


    對於這樣的事情,當地的官府卻是不聞不問,豈非荒唐?


    古人神奇的腦回路,還真不是現代人一時半會兒的就能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