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馬,軍中尚有多少口糧?能支持多久?”


    命宿衛將伯噽帶下去重打三十軍棍後,慶忌又把目光放在孫武的身上。


    孫武聞言,默默的盤算了一下,回答道:“大王,尚有糧食不到四萬石,最多供給我軍十日左右所需。”


    出征在外的士卒,一個月的口糧大約三石三鬥左右。


    聯軍的將士來自五湖四海,但仍然是以粟、稻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製的湯,條件很是艱苦。


    除了高級將領外,很少有肉食,除非殺馬,這也導致,士兵需要通過大量的食物來維持一天的消耗。


    這不能與現代相比,畢竟現代食物油性充足,人體需求的熱量很容易滿足,所以吃的少。


    吳國的一石,大概就等於現代的三十斤,所以推算下來,吳軍士兵一天口糧基本在三斤左右。


    而現在,前線的聯軍將士還有四萬餘人,僅一天就要消耗十二萬斤的糧食。


    也就是聯軍每日要消耗四千石口糧!


    這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


    還是保守估計!


    因為不但是將士,戰馬也需要吃大豆、幹草,甚至是糧食來補充能量。


    “十日?十日之內,我軍能否攻下隨城?”


    慶忌皺著眉頭道。


    沒有人敢回答慶忌的這句話,即便是孫武、伍子胥都不敢誇下海口。


    因為在清發水一帶,被楚軍焚毀的不止是糧草,也有各種各樣的器械。


    在糧秣輜重都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聯軍想在十日之內打下隨城,根本不可能!


    這個時候,伍子胥沉吟片刻後,說道:“大王,後續的第二批糧秣輜重,至少需要一個月後,才能運抵前線。”


    “遠水解不了近渴。此等燃眉之急,臣以為我聯軍可就地取糧,從附近的楚國城邑征糧!”


    “不可!”


    伍子胥的話音剛落,蔡侯申就連忙站出來勸阻,道:“大王,禦史大夫此言差矣!”


    “楚國連年征戰,各地的楚人早已被掏空了家底,元氣大傷,連最基本的口糧可能自己都養不活。”


    “若是我聯軍再征糧,恐怕……”


    蔡侯申沒有說下去。


    但,在場的人都知道他想表達什麽。


    蔡侯申固然跟楚國有仇,但是他痛恨的是楚國的君臣,是已經死去的令尹囊瓦,而非楚國的黎庶,不是楚人!


    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


    楚國多年來窮兵黷武,從去年伐鄭的戰事開始,戰爭就一直沒有消停過。


    楚國不但是青壯年勞動力被抽調一空,就連家家戶戶的糧食,也被征調走,僅剩的一些口糧,勉強足夠他們存活下來而已。


    這個時候,倘若聯軍在楚國各地征糧,無疑是將楚人逼上了絕路。


    這會死掉很多楚人!


    “蔡侯,難道你要坐視我聯軍將士忍饑挨餓,最終為楚師所敗乎?”


    伍子胥嗤笑一聲道:“楚人,仍舊心向楚國,不值得同情。”


    伍子胥是真的狠!


    根本不將各地楚人的死活放在心上!


    蔡侯申咬了咬牙,瞪著伍子胥道:“我聯軍乃是堂堂正正的王師,是正義之師,豈能幹出此等傷天害理之事?”


    “荒謬!”


    伍子胥不屑的道:“事到如今,我軍豈能有婦人之仁?”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滿口仁義道德,成不了大事!”


    “……”


    蔡侯申想回懟伍子胥,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畢竟,現在聯軍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


    要麽縱兵劫掠,從楚國各地就近征糧,要麽就選擇撤退,解除隨城之圍。


    隨地靠近唐國,但是以唐國這一己之力,怕是養不起這麽多的人馬。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跟伍子胥說的一樣,就近征糧。


    因為聯軍一旦撤退,屆時隨城裏的楚軍必然趁勢殺出。


    到時候等待聯軍的,怕是隻有死路一條。


    “容寡人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這一次,慶忌並沒有當機立斷,而是揮了揮手,讓眾將退下,自己則是閉目冥想起來。


    是去是留,皆在慶忌的一念之間。


    兩個選擇讓人難以作出有利的判斷。


    為了攻陷隨城,徹底消滅楚軍的主力的話,聯軍必須要縱兵劫掠楚國的各處城邑,將那些楚國黎庶僅存的口糧搜刮一空,看著他們被活活餓死。


    這樣做所導致的後果,無非是楚人更加仇恨吳國,不死不休,為吳國未來統治這一片楚地埋下禍根。


    遺患無窮!


    而選擇撤退,明顯會沉諸梁抓住有利戰機,然後一戰而滅聯軍。


    兩個選擇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長久之計,一個是眼前的利益。


    一個是殺雞取卵,一個是竭澤而漁!


    ……


    夜半三更。


    慶忌的寢帳中,仍舊是燈火通明的一番光景。


    隻見吳王慶忌躺在自己的行軍床上,輾轉反側,實在是難以入眠。


    春秋時期,不同於後來的亂世。


    倘若將慶忌放在東漢末年,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搶掠各地黎庶的口糧,以養活自己的軍隊,打贏這場戰爭。


    但是,現在是講究大義名分的春秋時代。


    大爭之世!


    人們的道德素質還有一定的底線,至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選擇讓自己身敗名裂。


    慶忌也想維持住自己的人設,對於楚國的黎庶秋毫無犯。


    不過代價太大,可能會讓吳軍此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


    當然,這樣的代價吳國也能承受得起。


    隻不過慶忌這個聯軍的統帥難免會威嚴掃地,造成無法挽回的效果。


    現在的慶忌是左思右想,權衡利弊,都沒有琢磨出一個對自己,對吳國都更為有利的抉擇。


    “大王,大司馬求見!”


    這時,寢帳外邊響起一名宿衛的聲音。


    “讓他進來。”


    “諾!”


    不多時,仍舊是頂盔掛甲的孫武,就亦步亦趨的進入寢帳當中,朝著慶忌躬身作揖。


    “大王!”


    “長卿,不必多禮。坐!”


    “謝大王。”


    孫武旋即來到一邊的蒲團上,跟慶忌對席而坐。


    “大王可是還在為我軍糧道被截,糧秣告罄之事而煩憂?”


    “正是。”


    慶忌搖搖頭道:“長卿,實不相瞞。別看寡人今日在眾將麵前,還是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其實,寡人也拿不定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