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二十二年,即公元前492年,農曆三月初。
攻取了豐、毫之地的吳軍,又繼續進擊渭水以北的秦軍主力。
兩軍三十餘萬人馬,在渭水一線進行鏖戰。
秦軍數戰不利,秦國的主將子虎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吳軍。
任憑吳軍屢次挑戰,秦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
實際上,子虎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吳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而兩軍長期相持,對於遠征數千裏的吳軍來說,實際上意味著走向失敗。
吳軍曆來善於突進急擊,隻有速戰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勢一旦受挫,往往就會導致士氣的凋敗和進攻實力的摧折……
吳秦兩國主力鏖戰於渭水一線的時候,公子熙率領一萬精兵,從陳倉道的棧道中,穿過秦嶺,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了虢縣。
消息傳出,頓時使秦國上下震恐,一片愁雲慘澹之色。
因為,秦國的君臣都萬萬沒想到,原本屯駐於蜀中的吳軍,竟然會選擇劍走偏鋒,建造了一條新的棧道,以此攻秦。
在秦人看來,吳軍的這一支偏師,多半會從褒斜道橫穿秦嶺,而他們的必經之路就是秦國的平陽,所以秦兵駐紮於平陽……
虢縣距離秦都雍城不足六十裏,當秦伯嬴寧得知吳軍攻陷虢縣的時候,公子熙已經率軍兵臨城下了。
雍城,原本是周原的一部分,位於關中平原的西部,地勢高敞,依山傍水,南為雍水,地勢平坦。
其北為汧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通往絲綢之路的交通咽喉要道,且土壤肥沃,易於農業的發展。
當吳軍進抵雍城後,公子熙並沒有貿然對這座“水上秦都”發起進攻。
因為,經過長途奔襲後,饒是公子熙率領的都是精兵強將,卻也招架不住,有疲敝之感。
於是在公子熙的命令下,吳軍便在雍水邊上安營紮寨,深埋鹿角,同時砍伐山上的樹木,用來製作梯子。
這一支從蜀中奔襲而來的吳軍,橫穿棧道,所以缺乏攻城器械,要攻破雍城並不容易。
城內,躺在病榻上的嬴寧,已經開始號召國人,凡六十歲以下,十四歲以上的男丁,都必須拿起武器,保衛雍城。
而嬴寧,也在嘔血不止後,即將走到自己生命的盡頭……
“殺!”
翌日,在公子熙的指揮下,數千吳軍銳士,踏著整齊劃一的步伐,靠近雍城的城牆。
最前方的先登死士,在弩箭的掩護下,奮不顧身的懷揣著炸藥包,迎著敵人的箭雨,前赴後繼的衝上去。
“噗嗤!”
“啊!”
雖說,先登死士的體格健壯,戰力不俗,卻架不住犀利的箭失密密麻麻,讓人防不勝防。
隻是幾輪箭雨攻勢了,就有數十名先登死士倒在了血泊之中,非死即傷。
“轟隆隆!”
成功將炸藥包送到城門口的先登死士,不由分說的點燃了炸藥包。
見到城門被炸出了一個豁口後,公子熙瞅準時機,身先士卒的帶著軍隊殺過去。
“守住!”
“放箭!”
“一定要守住!”
負責守城的秦軍將士,紅著眼睛跟吳卒戰作一團。
為了守住雍城,秦伯嬴寧不止是征召了大量的男丁作戰,甚至是連自己宮中的宿衛,都調派到城頭上。
“國君!”
不知道在何時,嬴寧竟然穿著一襲玄色的武士服,一手握著佩劍,披頭散發的登上了城頭,指揮作戰。
看見嬴寧的身影後,原本陷入了頹勢的秦軍,士氣頓時為之大振。
一番慘烈的巷戰後,秦軍成功的擊退了吳軍的進攻,將攻入城中的敵人趕了出去。
更讓人感到頭皮發麻的是,阻擋吳軍銳士進攻的,不止是那些訓練有素的秦兵,更多的則是穿著簡陋衣裳,手裏拿著鋤頭、鐵鏟、鐮刀等農具的秦國黎庶……
上到兩鬢斑白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孩子,都已經投入了戰場。
他們每陣亡至少十個人,才可以殺死一名吳軍銳士。
饒是如此,憑著滿腔的熱血,他們硬是擊退了吳軍的凶悍攻勢。
夕陽西下,殘破不堪的秦軍旌旗,迎風獵獵。
城頭上的秦兵,或是秦國的黎庶都相互攙扶著,視死如歸的看著城外的敵人。
不知道是由誰牽頭,盡是屍體枕籍,哀鴻遍地,充滿血腥味兒的城頭上,已經哼唱起了一首充滿悲愴之情的戰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一刻,不論是國君卿大夫,或是士兵黎庶,都哼唱著同一首戰歌,一個腔調,一個聲音……
見識到如此頑強的秦人後,公子熙都不禁望而興歎。
難怪,孫武非要二三十萬的大軍,方能滅秦。
這樣的國家,跟吳國一樣血氣方剛,豈會輕易滅亡?
“報——”
一名小校飛騎而來,到公子熙的身邊稟告道:“將軍,原本駐防於平陽的秦軍已經馳援而來。”
“其前軍,戎車不下百乘,距離雍城不足十裏!”
聞言,公子熙歎了口氣道:“撤!”
“諾!”
在這種情況下,公子熙不得不下達撤兵的命令。
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攻克雍城的最好時機。
哪怕是有著震天雷的情況下,吳軍想攻陷這座水上秦都,非一時之功也。
公子熙於是率部撤到虢縣(陳倉),憑借那裏的地理優勢,跟秦軍斡旋,伺機破之。
吳軍撤退後,城頭上的秦人盡是歡呼雀躍的模樣。
但,強撐著一口氣,來到城頭上督戰的嬴寧,終於“噗”的一聲,吐血倒地。
“國君!”
“君父!”
嬴盤與一眾秦國的公卿大夫,連忙上前攙扶嬴寧。
嬴寧一把抓住了嬴盤的胳膊,掙紮著道:“趙盤,守住秦國,守住秦國,祖宗基業斷不可失!”
“諾!君父,兒臣謹記,記住了!”
嬴盤忍不住淚流滿麵。
又叮囑了幾句話後,嬴寧終於腦袋一歪,帶著無盡的怨恨以及遺憾,一命嗚呼了。
攻取了豐、毫之地的吳軍,又繼續進擊渭水以北的秦軍主力。
兩軍三十餘萬人馬,在渭水一線進行鏖戰。
秦軍數戰不利,秦國的主將子虎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吳軍。
任憑吳軍屢次挑戰,秦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
實際上,子虎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吳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
而兩軍長期相持,對於遠征數千裏的吳軍來說,實際上意味著走向失敗。
吳軍曆來善於突進急擊,隻有速戰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勢一旦受挫,往往就會導致士氣的凋敗和進攻實力的摧折……
吳秦兩國主力鏖戰於渭水一線的時候,公子熙率領一萬精兵,從陳倉道的棧道中,穿過秦嶺,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了虢縣。
消息傳出,頓時使秦國上下震恐,一片愁雲慘澹之色。
因為,秦國的君臣都萬萬沒想到,原本屯駐於蜀中的吳軍,竟然會選擇劍走偏鋒,建造了一條新的棧道,以此攻秦。
在秦人看來,吳軍的這一支偏師,多半會從褒斜道橫穿秦嶺,而他們的必經之路就是秦國的平陽,所以秦兵駐紮於平陽……
虢縣距離秦都雍城不足六十裏,當秦伯嬴寧得知吳軍攻陷虢縣的時候,公子熙已經率軍兵臨城下了。
雍城,原本是周原的一部分,位於關中平原的西部,地勢高敞,依山傍水,南為雍水,地勢平坦。
其北為汧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通往絲綢之路的交通咽喉要道,且土壤肥沃,易於農業的發展。
當吳軍進抵雍城後,公子熙並沒有貿然對這座“水上秦都”發起進攻。
因為,經過長途奔襲後,饒是公子熙率領的都是精兵強將,卻也招架不住,有疲敝之感。
於是在公子熙的命令下,吳軍便在雍水邊上安營紮寨,深埋鹿角,同時砍伐山上的樹木,用來製作梯子。
這一支從蜀中奔襲而來的吳軍,橫穿棧道,所以缺乏攻城器械,要攻破雍城並不容易。
城內,躺在病榻上的嬴寧,已經開始號召國人,凡六十歲以下,十四歲以上的男丁,都必須拿起武器,保衛雍城。
而嬴寧,也在嘔血不止後,即將走到自己生命的盡頭……
“殺!”
翌日,在公子熙的指揮下,數千吳軍銳士,踏著整齊劃一的步伐,靠近雍城的城牆。
最前方的先登死士,在弩箭的掩護下,奮不顧身的懷揣著炸藥包,迎著敵人的箭雨,前赴後繼的衝上去。
“噗嗤!”
“啊!”
雖說,先登死士的體格健壯,戰力不俗,卻架不住犀利的箭失密密麻麻,讓人防不勝防。
隻是幾輪箭雨攻勢了,就有數十名先登死士倒在了血泊之中,非死即傷。
“轟隆隆!”
成功將炸藥包送到城門口的先登死士,不由分說的點燃了炸藥包。
見到城門被炸出了一個豁口後,公子熙瞅準時機,身先士卒的帶著軍隊殺過去。
“守住!”
“放箭!”
“一定要守住!”
負責守城的秦軍將士,紅著眼睛跟吳卒戰作一團。
為了守住雍城,秦伯嬴寧不止是征召了大量的男丁作戰,甚至是連自己宮中的宿衛,都調派到城頭上。
“國君!”
不知道在何時,嬴寧竟然穿著一襲玄色的武士服,一手握著佩劍,披頭散發的登上了城頭,指揮作戰。
看見嬴寧的身影後,原本陷入了頹勢的秦軍,士氣頓時為之大振。
一番慘烈的巷戰後,秦軍成功的擊退了吳軍的進攻,將攻入城中的敵人趕了出去。
更讓人感到頭皮發麻的是,阻擋吳軍銳士進攻的,不止是那些訓練有素的秦兵,更多的則是穿著簡陋衣裳,手裏拿著鋤頭、鐵鏟、鐮刀等農具的秦國黎庶……
上到兩鬢斑白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孩子,都已經投入了戰場。
他們每陣亡至少十個人,才可以殺死一名吳軍銳士。
饒是如此,憑著滿腔的熱血,他們硬是擊退了吳軍的凶悍攻勢。
夕陽西下,殘破不堪的秦軍旌旗,迎風獵獵。
城頭上的秦兵,或是秦國的黎庶都相互攙扶著,視死如歸的看著城外的敵人。
不知道是由誰牽頭,盡是屍體枕籍,哀鴻遍地,充滿血腥味兒的城頭上,已經哼唱起了一首充滿悲愴之情的戰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一刻,不論是國君卿大夫,或是士兵黎庶,都哼唱著同一首戰歌,一個腔調,一個聲音……
見識到如此頑強的秦人後,公子熙都不禁望而興歎。
難怪,孫武非要二三十萬的大軍,方能滅秦。
這樣的國家,跟吳國一樣血氣方剛,豈會輕易滅亡?
“報——”
一名小校飛騎而來,到公子熙的身邊稟告道:“將軍,原本駐防於平陽的秦軍已經馳援而來。”
“其前軍,戎車不下百乘,距離雍城不足十裏!”
聞言,公子熙歎了口氣道:“撤!”
“諾!”
在這種情況下,公子熙不得不下達撤兵的命令。
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攻克雍城的最好時機。
哪怕是有著震天雷的情況下,吳軍想攻陷這座水上秦都,非一時之功也。
公子熙於是率部撤到虢縣(陳倉),憑借那裏的地理優勢,跟秦軍斡旋,伺機破之。
吳軍撤退後,城頭上的秦人盡是歡呼雀躍的模樣。
但,強撐著一口氣,來到城頭上督戰的嬴寧,終於“噗”的一聲,吐血倒地。
“國君!”
“君父!”
嬴盤與一眾秦國的公卿大夫,連忙上前攙扶嬴寧。
嬴寧一把抓住了嬴盤的胳膊,掙紮著道:“趙盤,守住秦國,守住秦國,祖宗基業斷不可失!”
“諾!君父,兒臣謹記,記住了!”
嬴盤忍不住淚流滿麵。
又叮囑了幾句話後,嬴寧終於腦袋一歪,帶著無盡的怨恨以及遺憾,一命嗚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