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此時,在霸上大營當中,慶忌正在孫武、伍子胥、田穰苴等一眾將領的陪同下,巡視著騎兵的訓練情況。
偌大的校場之上,馬蹄聲紛亂,塵土飛揚。一個又一個吳國的鐵騎兵一手抓著戰馬的韁繩,一手握著斬馬劍,以力劈華山之勢,砍斷了對麵的稻草人。
他們來去如風,以嫻熟的騎術縱橫馳騁,哪怕是在馬背上做著高難度的動作,都未嚐不可。
慶忌隻看見又有一隊騎兵,在馬背上張弓搭箭。握弓、搭箭、放箭,三步動作,一氣嗬成,箭頭準確無誤的射在了對麵八十步外的標靶上。
雖不至於命中靶心,但是不會脫靶,也足以證明這些騎兵的騎射功夫都已經練到了家,很是嫻熟。
騎射、列陣、劈砍、捉對格鬥、分隊演武等等,各種各樣的操練,對於吳國的鐵騎兵而言,屬於日複一日的事情,必不可少。
這種係統化的訓練,是列國以及戎狄們無法比擬的。值得一提的是,最開始的時候,吳國鐵騎兵的訓練事宜,基本上是由戎狄或者是故秦之人指導的。
從這些馬背上長大的人身上汲取經驗,必然是不會錯的。至於係統化的操練之法,則是由伍子胥、孫武合力編纂而成的一部不外傳的《騎軍操典》。
“不錯。”見到鐵騎兵們這般弓馬嫻熟,慶忌不由得微微頷首,頗為滿意。
這一支鐵騎兵團,練了數年之久,早就能投入戰場了。隻是,吳國近些年來,一直都沒有什麽戰事,他們這種騎兵也無用武之地。
“有這樣一隻來如飛鳥,去若絕弦的快速反應軍隊,馳騁疆場,豈有不取勝的道理?”聞言,眾將都深表認同。
“伍子胥。”
“臣在!”慶忌指著正在校場上操練的騎兵,詢問道:“能不能按照跟陷陣營這樣的重甲步兵規格,打造一支重甲騎兵?”
“重甲騎兵?”伍子胥愣了一下,他顯然是沒有這種概念的。
“重甲騎兵,必須要鎧甲堅固,全身完全覆蓋,甚至連眼睛也完全防護,人與馬要一致。馬頭、馬身、馬腿等部位,要配備護甲,使槍捅不破,箭射不穿,劍刃無法破甲。”
“嘶!”聽到這話,在場的將領們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很是吃驚。
慶忌是真的敢想!人馬盡皆配備重甲,且不說造價如何昂貴,對於甲胃的製造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得益於吳國提倡精益求精,冶鐵業盛行,在武器製造方麵,吳國的工匠們絕對是一流的。
但是,要打造出兵器都無法破甲的護甲,難度也可想而知。辦得到,但是造價不是一般的高昂!
伍子胥想了一下,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進言道:“大王,要打造這樣的重甲騎兵,恐怕不容易。”
“如大王所言,他們不僅人有重型鐵甲,連戰馬也全副披掛鐵甲,當他們推進的時候,就好像鋼鐵的城牆迎麵壓來。”
“隻是,他們眼睛的視野很小,基本上限製在正前方。”
“他們隻能衝鋒,掉過頭來再衝鋒,但是絕對不能停下來肉搏。”慶忌點了點頭道:“寡人要的,便是這種效果。”現在,吳國培養出來的幾萬鐵騎兵,基本上都是輕騎兵。
作為穿越者的慶忌,知曉重甲騎兵的厲害之處,怎麽可能不想打造出這種強悍的重甲騎兵?
在冷兵器時代,穩固的陣形是確保勝利的基礎,高昂的士氣是取勝的關鍵,一旦破壞了敵人的心理平衡和組織基礎,就相當於獲得了勝利。
重甲騎兵的主要用途是衝毀敵人陣形,打擊敵人士氣的超級騎兵、人肉坦克。
不過,他們也有不小的缺陷。重甲騎兵有功能單一、反應力差、作戰續航能力弱、機動性不及普通騎兵等缺點。
同時,這個兵種還是一種耗資不菲的兵種,主要在於冶金技術不發達,重騎兵所裝備的鎧甲造價就變得非常昂貴。
並且重騎兵對於戰馬選擇、裝備護理、後勤運輸等等方麵的要求都比較高,因此著實是一種
“燒錢”的兵種!足夠的厚度和麵積就造成了巨大的重量,也就犧牲了機動性。
曆史上,蒙古輕騎兵麵對人數眾多以重裝甲騎兵為骨幹的西歐騎士團的時候所得到的勝利,就是依靠機動性獲得的。
“大王,要打造這樣一支重甲騎兵,需要質地上乘的鎧甲馬具,挑選出體格健碩有力的士兵,四肢發達有力的戰馬。”伍子胥搖搖頭道:“若能滿足這三個條件,臣一定能為大王打造出強大的重甲騎兵。”
“善。”慶忌微微頷首道:“寡人隻要三千人的重甲騎兵即可。時間、金錢、人力等等,都不是問題,寡人不問過程,隻要結果!”
“諾!”伍子胥當即答應下來。重甲騎兵的造價如此昂貴,慶忌不會不惜血本的打造太多。
三千人的重甲騎兵,足夠吳國使用,橫掃天下了。慶忌又巡視了一番正在練習馬上捉對廝殺的騎兵,看著看著出了神,不由得眉頭一皺。
跟在慶忌身邊的伍子胥、孫武等將領見狀,都不禁眼皮子一跳,生怕惹得慶忌不快。
隻見兩名手持戰矛的騎兵,抓對廝殺的時候,揮舞之間,較為寬大的戰衣袖子翻飛,動作弧度不會太大,哪怕是在躲閃的時候,都不便於使身子短時間內離開戰馬。
顯然,他們揮砍的動作,準確來說是身子的靈活性受到了較大限製。
“二三子,你們從中看出了什麽問題嗎?”慶忌指著那兩個已經決出勝負的騎兵詢問左右道。
“這……”一眾將領都不由得麵麵相覷,不知所言。
“給寡人找一名戎人過來。”
“諾!”不多時,一名負責教習騎兵的戎人就來到了慶忌的麵前,畢恭畢敬的行了大禮。
慶忌讓他跟一名下了馬的騎兵站在一起,又問起了眾將,道:“二三子可看出他們有何不同?”伍子胥聞言,硬著頭皮上前回答道:“大王,他們一個是戎人,一個是吳人。”
偌大的校場之上,馬蹄聲紛亂,塵土飛揚。一個又一個吳國的鐵騎兵一手抓著戰馬的韁繩,一手握著斬馬劍,以力劈華山之勢,砍斷了對麵的稻草人。
他們來去如風,以嫻熟的騎術縱橫馳騁,哪怕是在馬背上做著高難度的動作,都未嚐不可。
慶忌隻看見又有一隊騎兵,在馬背上張弓搭箭。握弓、搭箭、放箭,三步動作,一氣嗬成,箭頭準確無誤的射在了對麵八十步外的標靶上。
雖不至於命中靶心,但是不會脫靶,也足以證明這些騎兵的騎射功夫都已經練到了家,很是嫻熟。
騎射、列陣、劈砍、捉對格鬥、分隊演武等等,各種各樣的操練,對於吳國的鐵騎兵而言,屬於日複一日的事情,必不可少。
這種係統化的訓練,是列國以及戎狄們無法比擬的。值得一提的是,最開始的時候,吳國鐵騎兵的訓練事宜,基本上是由戎狄或者是故秦之人指導的。
從這些馬背上長大的人身上汲取經驗,必然是不會錯的。至於係統化的操練之法,則是由伍子胥、孫武合力編纂而成的一部不外傳的《騎軍操典》。
“不錯。”見到鐵騎兵們這般弓馬嫻熟,慶忌不由得微微頷首,頗為滿意。
這一支鐵騎兵團,練了數年之久,早就能投入戰場了。隻是,吳國近些年來,一直都沒有什麽戰事,他們這種騎兵也無用武之地。
“有這樣一隻來如飛鳥,去若絕弦的快速反應軍隊,馳騁疆場,豈有不取勝的道理?”聞言,眾將都深表認同。
“伍子胥。”
“臣在!”慶忌指著正在校場上操練的騎兵,詢問道:“能不能按照跟陷陣營這樣的重甲步兵規格,打造一支重甲騎兵?”
“重甲騎兵?”伍子胥愣了一下,他顯然是沒有這種概念的。
“重甲騎兵,必須要鎧甲堅固,全身完全覆蓋,甚至連眼睛也完全防護,人與馬要一致。馬頭、馬身、馬腿等部位,要配備護甲,使槍捅不破,箭射不穿,劍刃無法破甲。”
“嘶!”聽到這話,在場的將領們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很是吃驚。
慶忌是真的敢想!人馬盡皆配備重甲,且不說造價如何昂貴,對於甲胃的製造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得益於吳國提倡精益求精,冶鐵業盛行,在武器製造方麵,吳國的工匠們絕對是一流的。
但是,要打造出兵器都無法破甲的護甲,難度也可想而知。辦得到,但是造價不是一般的高昂!
伍子胥想了一下,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進言道:“大王,要打造這樣的重甲騎兵,恐怕不容易。”
“如大王所言,他們不僅人有重型鐵甲,連戰馬也全副披掛鐵甲,當他們推進的時候,就好像鋼鐵的城牆迎麵壓來。”
“隻是,他們眼睛的視野很小,基本上限製在正前方。”
“他們隻能衝鋒,掉過頭來再衝鋒,但是絕對不能停下來肉搏。”慶忌點了點頭道:“寡人要的,便是這種效果。”現在,吳國培養出來的幾萬鐵騎兵,基本上都是輕騎兵。
作為穿越者的慶忌,知曉重甲騎兵的厲害之處,怎麽可能不想打造出這種強悍的重甲騎兵?
在冷兵器時代,穩固的陣形是確保勝利的基礎,高昂的士氣是取勝的關鍵,一旦破壞了敵人的心理平衡和組織基礎,就相當於獲得了勝利。
重甲騎兵的主要用途是衝毀敵人陣形,打擊敵人士氣的超級騎兵、人肉坦克。
不過,他們也有不小的缺陷。重甲騎兵有功能單一、反應力差、作戰續航能力弱、機動性不及普通騎兵等缺點。
同時,這個兵種還是一種耗資不菲的兵種,主要在於冶金技術不發達,重騎兵所裝備的鎧甲造價就變得非常昂貴。
並且重騎兵對於戰馬選擇、裝備護理、後勤運輸等等方麵的要求都比較高,因此著實是一種
“燒錢”的兵種!足夠的厚度和麵積就造成了巨大的重量,也就犧牲了機動性。
曆史上,蒙古輕騎兵麵對人數眾多以重裝甲騎兵為骨幹的西歐騎士團的時候所得到的勝利,就是依靠機動性獲得的。
“大王,要打造這樣一支重甲騎兵,需要質地上乘的鎧甲馬具,挑選出體格健碩有力的士兵,四肢發達有力的戰馬。”伍子胥搖搖頭道:“若能滿足這三個條件,臣一定能為大王打造出強大的重甲騎兵。”
“善。”慶忌微微頷首道:“寡人隻要三千人的重甲騎兵即可。時間、金錢、人力等等,都不是問題,寡人不問過程,隻要結果!”
“諾!”伍子胥當即答應下來。重甲騎兵的造價如此昂貴,慶忌不會不惜血本的打造太多。
三千人的重甲騎兵,足夠吳國使用,橫掃天下了。慶忌又巡視了一番正在練習馬上捉對廝殺的騎兵,看著看著出了神,不由得眉頭一皺。
跟在慶忌身邊的伍子胥、孫武等將領見狀,都不禁眼皮子一跳,生怕惹得慶忌不快。
隻見兩名手持戰矛的騎兵,抓對廝殺的時候,揮舞之間,較為寬大的戰衣袖子翻飛,動作弧度不會太大,哪怕是在躲閃的時候,都不便於使身子短時間內離開戰馬。
顯然,他們揮砍的動作,準確來說是身子的靈活性受到了較大限製。
“二三子,你們從中看出了什麽問題嗎?”慶忌指著那兩個已經決出勝負的騎兵詢問左右道。
“這……”一眾將領都不由得麵麵相覷,不知所言。
“給寡人找一名戎人過來。”
“諾!”不多時,一名負責教習騎兵的戎人就來到了慶忌的麵前,畢恭畢敬的行了大禮。
慶忌讓他跟一名下了馬的騎兵站在一起,又問起了眾將,道:“二三子可看出他們有何不同?”伍子胥聞言,硬著頭皮上前回答道:“大王,他們一個是戎人,一個是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