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太孫,我文種言盡於此。”
文種再次朝著魏君侈以及魏駒躬身行禮道:“我最多隻能給國君一日時間。明日一早,我便離開大梁,前往成周跟大王複命。”
“我畢竟與國君你君臣一場,再提醒國君一句,聊表心意,以盡君臣之誼——”
“大王遣範蠡使韓,將讓韓國割讓潁川、上黨、故鄭之地三十座城邑,並賠償黃金三萬鎰。”
“國君你若是再執迷不悟,魏國必亡於吳軍之手。”
“吳國銳士數十萬人,頃刻間就能踏破大梁,吞並魏地,國君將期望寄托於趙、齊、宋、魯、衛等諸侯國身上,實乃大繆!”
文種意味深長的道:“魏若能存國,日後還大有可為。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般,吳國未來何去何從,魏國未來何去何從,便是智者,都無法獲悉。”
“說不定,吳王百年之後,出了一個昏庸無能的國君,無法守土開疆,自保尚且不足,魏國還能順勢而起。”
“文種,告辭!”
撂下了這句話,文種便轉過身,準備緩緩的離開宮室。
聽說韓國可能要一下子損失三十座城邑,還有三萬鎰的黃金後,魏君侈這才心理平衡一些。
“且慢!”
魏君侈艱難的咽了一口唾沫後,這才歎氣道:“相邦,寡人……我魏國,願割讓河東二十一座城邑,並賠償吳國三萬鎰黃金!”
“祖父!”
魏駒急眼了。
文種這才暗暗的鬆了口氣,朝著魏君侈垂手道:“國君英明。”
“大王請國君以及韓君,會於孟津,順便訂立國書。國君身子不適,可讓太孫位臨孟津,代為會盟。”
“好。”
魏君侈無奈的答應下來。
“另外。”
文種想了想,還是緩聲道:“韓魏兩國屢次攻吳,與吳國作對,這其中少不了趙人的挑撥離間。”
“請國君殺了趙使傅便,以取信於吳王!”
“這……”
魏君侈眼皮子抽搐了幾下,不由得瞠目結舌的問道:“相邦,殺害趙使?”
“這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趙使傅便,是為趙君的肱股之臣,在三晉有著不小的人望。”
“再者說,魏趙兩國,原為和睦之鄰邦,寡人怎可無端殺害趙使?”
“相邦,能不能商量一下,隻把傅便趕出魏國?”
魏國要是殺了傅便,這可不止是在打趙鞅的臉,也是自絕於趙國。
而文種,恰恰是要達成這種效果。
“上一次,國君也是把趙使趕出魏國,然,有何效果?”
文種澹澹的道:“國君若不自絕於趙國,如何能取信於吳王?還請國君三思。”
“若傅便不死,吳王就絕不會信任魏國心向吳國,吳王也未必會履行諾言,不出兵滅魏。”
“……”
文種這是讓魏君侈拿傅便的人頭,作為投名狀,獻給慶忌!
當然,這不是慶忌授意的,而是文種自作主張。
隻是他這麽做,都是為了慶忌,為了吳國著想。
“相邦,讓寡人再好好想想。”
“臣,最多再給國君一日時間。告辭。”
魏君侈揮了揮手,文種就離開了這座宮室。
為什麽文種咬定一日時間?
這不隻是在威脅魏君侈,加大敲詐力度,而且,是為了避免魏人故意拖延時間,導致趙、齊、宋等國的軍隊馳援過來,讓局勢進一步惡化……
等到文種離開後,魏駒就急不可耐的向魏君侈進言道:“祖父,切不可與吳人媾和!”
“就像之前傅便說的一樣,割地事吳,無異於抱薪救火,會使火勢愈發旺盛,直到燒盡了魏國!”
“祖父,你應該振作起來,凡我吳國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皆可一戰。”
“孫兒就不信,我幾十萬魏人據城而守,負隅頑抗,還不能擋住吳軍的攻勢!”
“大不了跟吳蠻子拚了!拚個魚死網破,拚個你死我活!”
“跟他們玉石俱焚!”
聞言,魏君侈擺了擺手,虛弱的長歎一聲道:“駒兒,你到底是年輕氣盛,還不諳世事之險惡。”
“若吳國是萬乘之國,我魏國連千乘之國都算不上。”
“將希望寄托在趙、宋、齊、衛等國身上?他們尚且自身難保。”
“至於魏國舉國皆兵,妄想抵擋吳軍強大之攻勢,更是癡人說夢而已。”
頓了一下,魏君侈搖搖頭道:“先祖們開創基業,並把基業傳到我手中。我僥幸順著時勢,建立魏國,本想著將基業發揚光大,使魏國崛起,不至於遭受強吳欺淩。”
“未曾想,魏國還是淪落到了這種地步。”
“駒兒。”
魏君侈渾濁的眼神,放在了魏駒的身上,語重心長的道:“為人君者,要能忍,忍辱負重,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隻要魏國還存在,宗廟社稷還在,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如文種所言,吳王慶忌年近五旬,已經不年輕了。”
“他不知道還能再活幾年。你不一樣,你還年輕,你有抱負,有能力。”
“祖父無能,使魏國崛起的重擔,日後就落到你肩上了。”
“祖父……”
魏駒聞言,不由得潸然淚下,跪倒在了床榻邊上。
“下令,殺了傅便。”
“祖父……”
“沒聽見寡人的話嗎?”
魏君侈咬著牙,揮舞著手臂,帶著憤恨的語氣,大聲道:“殺了傅便!”
“魏駒,寡人……現在還是國君,日後等你當了一國之君,肩負重任之後,寡人管不著了。”
“昏君……壞事,讓祖父來做,你就當一個明君,做一代雄主。”
“諾!”
魏駒終於淚流滿麵的答應下來。
……
五日後,吳王慶忌、韓君不信、魏太孫駒三人會盟於孟津。
魏駒歎了口氣,揮了揮手,讓人將傅便的首級呈給慶忌。
見狀,慶忌不由得“大驚失色”,問道:“這是何人的首級?”
“回稟吳王,此乃趙國上大夫傅便的首級!”
魏駒隻以為慶忌是在裝傻充愣,於是強忍著內心的憤恨,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趙國屢次威逼利誘我魏國出兵攻吳,之前魏國多有冒犯吳國之處,還請吳王見諒。”
“現在,魏國獻上傅便之首級,隻為與趙國劃清界限!”
“請吳王,笑納!”
聞言,慶忌點了點頭道:“魏君以及太孫,有心了。”
“傅便不管再怎麽說,都是趙國的上大夫,趙君之寵臣。”
“伯噽!”
“臣在!”
“著你將傅便首級與屍身放入棺槨之中,選派一隊人馬,送回趙國,交於趙人妥善安葬。”
“諾!”
伯噽立即答應下來。
死者為大。
這個時代,雖然戰爭的烈度不斷增強,列國已經撕破了臉。
但,傅便之死,趙國怎敢怪罪到吳國頭上,然後憤而殺害護送傅便棺槨返趙的吳國士卒?
那不止是在打慶忌的臉,也會讓趙鞅擔負壞名聲。
文種再次朝著魏君侈以及魏駒躬身行禮道:“我最多隻能給國君一日時間。明日一早,我便離開大梁,前往成周跟大王複命。”
“我畢竟與國君你君臣一場,再提醒國君一句,聊表心意,以盡君臣之誼——”
“大王遣範蠡使韓,將讓韓國割讓潁川、上黨、故鄭之地三十座城邑,並賠償黃金三萬鎰。”
“國君你若是再執迷不悟,魏國必亡於吳軍之手。”
“吳國銳士數十萬人,頃刻間就能踏破大梁,吞並魏地,國君將期望寄托於趙、齊、宋、魯、衛等諸侯國身上,實乃大繆!”
文種意味深長的道:“魏若能存國,日後還大有可為。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般,吳國未來何去何從,魏國未來何去何從,便是智者,都無法獲悉。”
“說不定,吳王百年之後,出了一個昏庸無能的國君,無法守土開疆,自保尚且不足,魏國還能順勢而起。”
“文種,告辭!”
撂下了這句話,文種便轉過身,準備緩緩的離開宮室。
聽說韓國可能要一下子損失三十座城邑,還有三萬鎰的黃金後,魏君侈這才心理平衡一些。
“且慢!”
魏君侈艱難的咽了一口唾沫後,這才歎氣道:“相邦,寡人……我魏國,願割讓河東二十一座城邑,並賠償吳國三萬鎰黃金!”
“祖父!”
魏駒急眼了。
文種這才暗暗的鬆了口氣,朝著魏君侈垂手道:“國君英明。”
“大王請國君以及韓君,會於孟津,順便訂立國書。國君身子不適,可讓太孫位臨孟津,代為會盟。”
“好。”
魏君侈無奈的答應下來。
“另外。”
文種想了想,還是緩聲道:“韓魏兩國屢次攻吳,與吳國作對,這其中少不了趙人的挑撥離間。”
“請國君殺了趙使傅便,以取信於吳王!”
“這……”
魏君侈眼皮子抽搐了幾下,不由得瞠目結舌的問道:“相邦,殺害趙使?”
“這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趙使傅便,是為趙君的肱股之臣,在三晉有著不小的人望。”
“再者說,魏趙兩國,原為和睦之鄰邦,寡人怎可無端殺害趙使?”
“相邦,能不能商量一下,隻把傅便趕出魏國?”
魏國要是殺了傅便,這可不止是在打趙鞅的臉,也是自絕於趙國。
而文種,恰恰是要達成這種效果。
“上一次,國君也是把趙使趕出魏國,然,有何效果?”
文種澹澹的道:“國君若不自絕於趙國,如何能取信於吳王?還請國君三思。”
“若傅便不死,吳王就絕不會信任魏國心向吳國,吳王也未必會履行諾言,不出兵滅魏。”
“……”
文種這是讓魏君侈拿傅便的人頭,作為投名狀,獻給慶忌!
當然,這不是慶忌授意的,而是文種自作主張。
隻是他這麽做,都是為了慶忌,為了吳國著想。
“相邦,讓寡人再好好想想。”
“臣,最多再給國君一日時間。告辭。”
魏君侈揮了揮手,文種就離開了這座宮室。
為什麽文種咬定一日時間?
這不隻是在威脅魏君侈,加大敲詐力度,而且,是為了避免魏人故意拖延時間,導致趙、齊、宋等國的軍隊馳援過來,讓局勢進一步惡化……
等到文種離開後,魏駒就急不可耐的向魏君侈進言道:“祖父,切不可與吳人媾和!”
“就像之前傅便說的一樣,割地事吳,無異於抱薪救火,會使火勢愈發旺盛,直到燒盡了魏國!”
“祖父,你應該振作起來,凡我吳國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皆可一戰。”
“孫兒就不信,我幾十萬魏人據城而守,負隅頑抗,還不能擋住吳軍的攻勢!”
“大不了跟吳蠻子拚了!拚個魚死網破,拚個你死我活!”
“跟他們玉石俱焚!”
聞言,魏君侈擺了擺手,虛弱的長歎一聲道:“駒兒,你到底是年輕氣盛,還不諳世事之險惡。”
“若吳國是萬乘之國,我魏國連千乘之國都算不上。”
“將希望寄托在趙、宋、齊、衛等國身上?他們尚且自身難保。”
“至於魏國舉國皆兵,妄想抵擋吳軍強大之攻勢,更是癡人說夢而已。”
頓了一下,魏君侈搖搖頭道:“先祖們開創基業,並把基業傳到我手中。我僥幸順著時勢,建立魏國,本想著將基業發揚光大,使魏國崛起,不至於遭受強吳欺淩。”
“未曾想,魏國還是淪落到了這種地步。”
“駒兒。”
魏君侈渾濁的眼神,放在了魏駒的身上,語重心長的道:“為人君者,要能忍,忍辱負重,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隻要魏國還存在,宗廟社稷還在,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如文種所言,吳王慶忌年近五旬,已經不年輕了。”
“他不知道還能再活幾年。你不一樣,你還年輕,你有抱負,有能力。”
“祖父無能,使魏國崛起的重擔,日後就落到你肩上了。”
“祖父……”
魏駒聞言,不由得潸然淚下,跪倒在了床榻邊上。
“下令,殺了傅便。”
“祖父……”
“沒聽見寡人的話嗎?”
魏君侈咬著牙,揮舞著手臂,帶著憤恨的語氣,大聲道:“殺了傅便!”
“魏駒,寡人……現在還是國君,日後等你當了一國之君,肩負重任之後,寡人管不著了。”
“昏君……壞事,讓祖父來做,你就當一個明君,做一代雄主。”
“諾!”
魏駒終於淚流滿麵的答應下來。
……
五日後,吳王慶忌、韓君不信、魏太孫駒三人會盟於孟津。
魏駒歎了口氣,揮了揮手,讓人將傅便的首級呈給慶忌。
見狀,慶忌不由得“大驚失色”,問道:“這是何人的首級?”
“回稟吳王,此乃趙國上大夫傅便的首級!”
魏駒隻以為慶忌是在裝傻充愣,於是強忍著內心的憤恨,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趙國屢次威逼利誘我魏國出兵攻吳,之前魏國多有冒犯吳國之處,還請吳王見諒。”
“現在,魏國獻上傅便之首級,隻為與趙國劃清界限!”
“請吳王,笑納!”
聞言,慶忌點了點頭道:“魏君以及太孫,有心了。”
“傅便不管再怎麽說,都是趙國的上大夫,趙君之寵臣。”
“伯噽!”
“臣在!”
“著你將傅便首級與屍身放入棺槨之中,選派一隊人馬,送回趙國,交於趙人妥善安葬。”
“諾!”
伯噽立即答應下來。
死者為大。
這個時代,雖然戰爭的烈度不斷增強,列國已經撕破了臉。
但,傅便之死,趙國怎敢怪罪到吳國頭上,然後憤而殺害護送傅便棺槨返趙的吳國士卒?
那不止是在打慶忌的臉,也會讓趙鞅擔負壞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