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三十年,即公元前484年,農曆二月初。
慶忌以伍子胥、田穰苴、公子章為大將,動輒二十三萬步騎,兵分三路,浩浩蕩蕩的揮師伐趙。
慶忌的這種行為,在趙鞅看來是極度“喪心病狂”的。
因為,現在正值春耕之際,古往今來幾乎沒有任何人會選擇在這種時候開戰。
耽擱了農耕,荒廢了農田,就意味著今年或來年國人有可能餓肚子,無以為繼。
吳國家大業大,屯墾出來的粟米、稻米不可計數,倉稟當中的糧食堆積如山,自然不害怕缺糧,讓國人餓著肚子。
趙國不一樣。
趙國還是一個半農耕半遊牧的國家,畜牧成群,但是糧食產出並不多。
一旦戰事陷入拉鋸,哪怕最後趙軍擊退了吳軍的進犯,最後國內的民生經濟都極有可能陷入崩潰的邊緣。
話雖如此,趙鞅也不會未戰先怯。
為了應對吳軍的大舉進攻,趙鞅發動全國征兵令——
凡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都要匯聚到晉陽,厲兵秣馬。
接著,趙鞅以尹鐸為大將,趙無恤為副將,屯兵於長平,構築營壘,加固防禦工事,以抵抗吳軍的進犯。
伯魯、竇輦則是受命於趙鞅,屯兵於邯鄲城,阻擋吳軍的進犯。
同時,趙鞅還遣使於列國,讓他們盡快出兵救趙。
不過這些年來,吳軍的強悍,吳國的強勢都讓人震恐,列國又怎敢輕易出兵招惹吳國?
……
“殺!”
長平一帶,喊殺聲四起,氣衝霄漢。
“轟隆隆!”
爆炸聲不絕於耳,硝煙彌漫的戰場之上,吳趙兩軍的將士正在進行慘烈的博殺。
伍子胥率十萬餘人的吳軍翻越上黨高地後,第一時間,就長途奔襲到了長平,在狹窄的地形中,讓吳軍跟趙軍進行短兵相接。
正麵一戰,即便是趙軍都不是吳軍的對手。
於是,尹鐸、趙無恤不得不改變策略,轉攻為守。
但,堅守不出,趙軍也不一定是安全。
“放!“
伴隨著都尉的一聲令下,投石機頓時拋射出了一顆又一顆的巨石。
亂石穿空。
“轟隆隆!”
石彈砸在了營壘之上,凹陷下去,碎木、石塊四濺,有倒黴的趙軍將士一時不慎,被石彈砸到,化作了肉醬……
僅憑投石機,還是無法突破趙軍的營壘。
於是,在伍子胥的命令下,吳軍組建敢死隊,背著炸藥包,悍不畏死的衝到營壘門口。
“轟!”
伴隨著一聲巨大的響聲,營門的大門被炸開。
見到這一幕的吳軍鐵騎兵,忙不迭的策馬揚鞭,揮舞著手中的斬馬劍,風馳電摯一般,撲向了趙軍的營壘。
“噗嗤!”
“唰!”
“啊!”
吳軍的魚貫而入,導致營壘之內的趙軍士兵無法抵抗,紛紛遭到了屠戮。
當然,炸藥包也不是萬能的。
隻是趙軍初來乍到,營壘工事還不甚堅固。
而吳軍要一座一座的打下趙軍的營壘,炸藥包損耗之大,那是不可估量的。
……
東線戰場。
田穰苴鑒於趙軍都龜縮到邯鄲城裏,不敢出戰,他也不急著發動攻城戰,而是分兵攻取了邯鄲周圍的乾侯、五氏、曲梁三座城邑,並切斷了交通要道,防止趙軍得到接應。
邯鄲城內的趙軍,眼看著就成了一支孤軍。
很明顯,田穰苴是想跟趙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若邯鄲城內的趙軍遲遲不出戰,等待他們的,就將是被活活餓死的結局。
在邯鄲、長平的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公子章則是率領二萬吳國鐵騎兵,從上郡出發,一路長驅直入,跨越了大河(黃河),出其不意的攻取了趙國的汾陽。
接著,吳軍並沒有休整太久,又沿著汾水一路南下,威脅趙都晉陽。
消息傳回晉陽城,趙國上下頓時一片嘩然。
“國君,而今吳蠻子來勢洶洶,公子章率領騎兵南下,已經到了距離我晉陽城不足二百裏的地方。”
“國都中,可戰之兵不過五千人,即便國君再次征召兵員,也不堪一戰。臣以為,此時我趙軍應堅守晉陽城,伺機拖垮吳軍公子章部!”
在趙國的朝堂之上,相邦郵無恤朝著趙鞅躬身行禮,進言道。
還不等趙鞅說話,上大夫史暗便道:“國君,臣以為不妥!”
“公子章率兵千裏奔襲,吳軍必定人困馬乏,不堪久戰。我趙國絕不能坐失良機!”
“再者說,趙軍堅守於晉陽城,無異於作繭自縛。”
“長平、邯鄲那裏的兵馬,還等著國都這邊源源不斷的輸送糧草輜重。”
“若堅守不出,放任吳軍的鐵騎在我趙國的土地上恣意妄為,縱橫馳騁,臣唯恐前線的大軍糧道斷絕,不能久戰!”
史暗是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了糧草輜重,軍隊還如何作戰?
郵無恤卻是反駁道:“上大夫此言差矣!”
“若不堅守晉陽城,難道我趙軍還能主動嗎?”
“公子章麾下,盡是騎兵,戰力不俗,尤其是在曠野之上。”
“主動出戰,我趙軍沒有任何勝算!”
“而吳軍長途奔襲而來,不會帶多少糧秣。國君可堅壁清野,拖垮進犯晉陽之吳軍,待其糧盡,士氣衰落之際,國君可一戰而下!”
郵無恤的對策,有一定的可行性。
現在的趙國,還有一定的戰爭潛力,兵力可數倍於吳軍。
但,可別忘了公子章所率領的吳軍,清一色的鐵騎兵,在曠野之上廝殺,臨時拚湊起來的趙軍根本不是對手。
“齊、宋、衛、燕等國,還沒有消息嗎?”
趙鞅皺著眉頭問道。
“回稟國君,吳蠻子勢大,列國都不敢掠其鋒芒……”
郵無恤低著頭道。
這其實,在趙國君臣的意料之中。
趙鞅歎氣道:“我趙國,急需要用一場大勝……隻要擊敗吳軍一次,才能增強列國抗吳之決心。”
“寡人之意,遣使於中山國,遊說中山君,告訴他,若中山國出兵相助,戰後,趙國必割讓仇由、蓋與、馬首十座城邑給他們。”
“另外,堅壁清野,使黎庶入城,務必做到不留一粒粟米資敵,若是一時間帶不走的東西,盡數燒毀!”
“諾!”
慶忌以伍子胥、田穰苴、公子章為大將,動輒二十三萬步騎,兵分三路,浩浩蕩蕩的揮師伐趙。
慶忌的這種行為,在趙鞅看來是極度“喪心病狂”的。
因為,現在正值春耕之際,古往今來幾乎沒有任何人會選擇在這種時候開戰。
耽擱了農耕,荒廢了農田,就意味著今年或來年國人有可能餓肚子,無以為繼。
吳國家大業大,屯墾出來的粟米、稻米不可計數,倉稟當中的糧食堆積如山,自然不害怕缺糧,讓國人餓著肚子。
趙國不一樣。
趙國還是一個半農耕半遊牧的國家,畜牧成群,但是糧食產出並不多。
一旦戰事陷入拉鋸,哪怕最後趙軍擊退了吳軍的進犯,最後國內的民生經濟都極有可能陷入崩潰的邊緣。
話雖如此,趙鞅也不會未戰先怯。
為了應對吳軍的大舉進攻,趙鞅發動全國征兵令——
凡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都要匯聚到晉陽,厲兵秣馬。
接著,趙鞅以尹鐸為大將,趙無恤為副將,屯兵於長平,構築營壘,加固防禦工事,以抵抗吳軍的進犯。
伯魯、竇輦則是受命於趙鞅,屯兵於邯鄲城,阻擋吳軍的進犯。
同時,趙鞅還遣使於列國,讓他們盡快出兵救趙。
不過這些年來,吳軍的強悍,吳國的強勢都讓人震恐,列國又怎敢輕易出兵招惹吳國?
……
“殺!”
長平一帶,喊殺聲四起,氣衝霄漢。
“轟隆隆!”
爆炸聲不絕於耳,硝煙彌漫的戰場之上,吳趙兩軍的將士正在進行慘烈的博殺。
伍子胥率十萬餘人的吳軍翻越上黨高地後,第一時間,就長途奔襲到了長平,在狹窄的地形中,讓吳軍跟趙軍進行短兵相接。
正麵一戰,即便是趙軍都不是吳軍的對手。
於是,尹鐸、趙無恤不得不改變策略,轉攻為守。
但,堅守不出,趙軍也不一定是安全。
“放!“
伴隨著都尉的一聲令下,投石機頓時拋射出了一顆又一顆的巨石。
亂石穿空。
“轟隆隆!”
石彈砸在了營壘之上,凹陷下去,碎木、石塊四濺,有倒黴的趙軍將士一時不慎,被石彈砸到,化作了肉醬……
僅憑投石機,還是無法突破趙軍的營壘。
於是,在伍子胥的命令下,吳軍組建敢死隊,背著炸藥包,悍不畏死的衝到營壘門口。
“轟!”
伴隨著一聲巨大的響聲,營門的大門被炸開。
見到這一幕的吳軍鐵騎兵,忙不迭的策馬揚鞭,揮舞著手中的斬馬劍,風馳電摯一般,撲向了趙軍的營壘。
“噗嗤!”
“唰!”
“啊!”
吳軍的魚貫而入,導致營壘之內的趙軍士兵無法抵抗,紛紛遭到了屠戮。
當然,炸藥包也不是萬能的。
隻是趙軍初來乍到,營壘工事還不甚堅固。
而吳軍要一座一座的打下趙軍的營壘,炸藥包損耗之大,那是不可估量的。
……
東線戰場。
田穰苴鑒於趙軍都龜縮到邯鄲城裏,不敢出戰,他也不急著發動攻城戰,而是分兵攻取了邯鄲周圍的乾侯、五氏、曲梁三座城邑,並切斷了交通要道,防止趙軍得到接應。
邯鄲城內的趙軍,眼看著就成了一支孤軍。
很明顯,田穰苴是想跟趙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若邯鄲城內的趙軍遲遲不出戰,等待他們的,就將是被活活餓死的結局。
在邯鄲、長平的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公子章則是率領二萬吳國鐵騎兵,從上郡出發,一路長驅直入,跨越了大河(黃河),出其不意的攻取了趙國的汾陽。
接著,吳軍並沒有休整太久,又沿著汾水一路南下,威脅趙都晉陽。
消息傳回晉陽城,趙國上下頓時一片嘩然。
“國君,而今吳蠻子來勢洶洶,公子章率領騎兵南下,已經到了距離我晉陽城不足二百裏的地方。”
“國都中,可戰之兵不過五千人,即便國君再次征召兵員,也不堪一戰。臣以為,此時我趙軍應堅守晉陽城,伺機拖垮吳軍公子章部!”
在趙國的朝堂之上,相邦郵無恤朝著趙鞅躬身行禮,進言道。
還不等趙鞅說話,上大夫史暗便道:“國君,臣以為不妥!”
“公子章率兵千裏奔襲,吳軍必定人困馬乏,不堪久戰。我趙國絕不能坐失良機!”
“再者說,趙軍堅守於晉陽城,無異於作繭自縛。”
“長平、邯鄲那裏的兵馬,還等著國都這邊源源不斷的輸送糧草輜重。”
“若堅守不出,放任吳軍的鐵騎在我趙國的土地上恣意妄為,縱橫馳騁,臣唯恐前線的大軍糧道斷絕,不能久戰!”
史暗是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了糧草輜重,軍隊還如何作戰?
郵無恤卻是反駁道:“上大夫此言差矣!”
“若不堅守晉陽城,難道我趙軍還能主動嗎?”
“公子章麾下,盡是騎兵,戰力不俗,尤其是在曠野之上。”
“主動出戰,我趙軍沒有任何勝算!”
“而吳軍長途奔襲而來,不會帶多少糧秣。國君可堅壁清野,拖垮進犯晉陽之吳軍,待其糧盡,士氣衰落之際,國君可一戰而下!”
郵無恤的對策,有一定的可行性。
現在的趙國,還有一定的戰爭潛力,兵力可數倍於吳軍。
但,可別忘了公子章所率領的吳軍,清一色的鐵騎兵,在曠野之上廝殺,臨時拚湊起來的趙軍根本不是對手。
“齊、宋、衛、燕等國,還沒有消息嗎?”
趙鞅皺著眉頭問道。
“回稟國君,吳蠻子勢大,列國都不敢掠其鋒芒……”
郵無恤低著頭道。
這其實,在趙國君臣的意料之中。
趙鞅歎氣道:“我趙國,急需要用一場大勝……隻要擊敗吳軍一次,才能增強列國抗吳之決心。”
“寡人之意,遣使於中山國,遊說中山君,告訴他,若中山國出兵相助,戰後,趙國必割讓仇由、蓋與、馬首十座城邑給他們。”
“另外,堅壁清野,使黎庶入城,務必做到不留一粒粟米資敵,若是一時間帶不走的東西,盡數燒毀!”
“諾!”